《能追上小明吗与教育储蓄》同步课堂教学设计-掌门1对1

合集下载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导处签字: 日 期: 年 月 日学生学校 年级 学科 教师 日期 时段 次数 课题 衔接课程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考点分析初步学会线段图示法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会用图示法分析数量较为复杂的应用题。

教 学 步 骤及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教学衔接:1、进行上节课的作业的检查,查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2、进行学生的学习的情况进行一个总的了解。

二、课前热身:1、进行上节课讲解内容的回顾。

Page 3 三、课堂讲解:1、进行上节课的应用题基本解题思路的回顾与讲解 ;Page3-42、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的讲解 ;Page 6 四、随堂练习: 针对本堂课讲解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 的能力与做题的熟练程度。

Page 8-9五、课堂总结:Page 9六、作业布置:Page 10课后评价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二、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教师签字:作业布置教师留言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家长留言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心灵鸡汤知识是勤奋的影子,汗珠是勤奋的镜子。

讲义:衔接课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学生:学科:数学教师:日期:一、课前热身(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1、甲、乙两班共90人,期中考试后,由甲班转入乙班4人,这时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80%,问期中考试前两班各有多少人?解:设甲班原有x人,则乙班有90-x 人,根据题意可得:x-4=[(90-x)+4]×80% 解得:x=44 ∴乙班原有的人数为:90-x=90-44=46(人)2、学校开展植树活动,甲班和乙班共植树31棵,其中甲班植树数比乙班植树数的2倍多一棵,求两班各植树多少棵?解:设乙班植树x棵,则甲班植树2x+1棵,根据题意,得:x+(2x+1)=31 解得:x=10 则:2x+1=2×10+1=21答:乙班植树10棵,甲班植树21棵。

(赛课教案:教师导案)能追上小明吗

(赛课教案:教师导案)能追上小明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第七节能追上小明吗?郫县实验学校吴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七节的内容,共1课时。

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也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行程问题。

虽然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却蕴涵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能够解方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结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教材的内容及结构作了适当的处理:①情景引入部分,给了一个关于“运动员追小偷”的故事;②将线段图以及表格法都运用到对行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三、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

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运动员追小偷”的故事展开。

从中抽象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解决课本上的实际问题。

课本实际问题经过变式,变更为相遇与追击两种情况。

再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认识行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两种。

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本节课。

同时也体现出了从生活发现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

四、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够在现实中运用他们。

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抽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科学记数法》教案4-掌门1对1

《科学记数法》教案4-掌门1对1

科学记数法-掌门1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大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与数位的关系。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大的数据。

因此通过众多的实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同时,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对大数的数感。

为此,使学生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而如何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成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温故知新导语:(略)(出示幻灯一)1.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44万平方米,如果我们的军训在那里进行,你能想办法估计天安门广场最多可容纳多少站成方阵接受军训的学生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以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各小组选代表发言,集体交流意见。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再次让学生感受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体验生活中的大数。

温故知新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1)请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图书馆所藏的书需多少个这样的书架?(2)如果你所在班级的同学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个这样班级的学生借阅?课前让学生先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存放图书的数量,相互讨论,踊跃发言。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应用,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创设情境 3.生活中的大数(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2)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千米2(3)我国信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83000000000元。

“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5.7 能追上小明吗草坝中学文虞瑞教学目标1,借住“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借金额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借组“线段图”灵活地找出复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行程问题中有哪些基本的量及其关系怎样? S=vt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a (设)未知数 b (列)方程 c (解)方程 d (检)验 e 答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P191的问题情景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分析:小明的爸爸从家出发去追小明,所以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爸爸走的路程=小明先走5分的路程+后来走的路程。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根据题意,得 180x=80x+80×5解得 x=4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

(2)因为 180×4=720(米)1000 – 720=280(米)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三、随堂联系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一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二班的学生组成后队,步行速度为6千米/时。

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根据上面的事实我们分组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并尝试解答。

[一组]:后队用多长时间追上前队?等量关系:前队所走的路程=后队所走的路程。

设后队x小时可追上前队,则6x=4×1+4x。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公开课)2022年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公开课)2022年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教学目的: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追及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画出“线段图〞分析行程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家离学校大约几米?平时上学你需要几分钟?〔点名学生答复并板书〕,那么你平时上学的速度是多少?〔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提问1:同学们能说出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能说出:路程=速度×时间〕〔板书〕提问2:速度的单位如何表示?今天我们就这个等量关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看如何解决?二、新课:1、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分别在A、B两地相向同时出发。

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甲、乙两人相遇?〔投影〕提问1:你理解“相向走〞吗?演示:让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情景演示,并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你能根据演示,画出线段图吗?提问2:两名同学演示过程中,你能找出当中的等量关系吗〔甲走路程+乙走路程=相距路程〕〔甲走用的时间=乙走用的时间〕提问3:你能根据等量关系设出未知量列出方程吗?2、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分别在A、B两地同向同时出发。

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甲能追上乙?〔投影〕提问1:你理解“同向走〞吗?演示:让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情景演示,并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你能根据演示,画出线段图吗?提问2:两名同学演示过程中,你能找出当中的等量关系吗〔甲、乙相距路程+乙走路程=甲追的路程〕〔甲追乙用的时间=乙走用的时间〕提问3:你能根据等量关系设出未知量列出方程吗?三、稳固练习:1、学生自学书中的情景例题,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提示:(1)小明先走了5分钟,那么小明与爸爸相距多少米?(2)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案(新版)北师大版出处:七(上)一元一次方程一、学生起点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升入初中后,在前几节中,又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及应用,如日历中的方程、我变胖了、“希望工程”义演。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已能利用线段图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并且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中,已初步感受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利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这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前后联系,由浅入深,由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的规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⑵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⒉过程与方法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

⒊情感与态度⑴通过开放性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⑵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⑶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链接旧知,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3、学以致用4、开放思维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第一环节链接旧知,引入新课内容:做一做(结果除不尽的写成分数)。

提供一些辅助性问题,如: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 ___米。

2、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他骑车的速度是25米/分,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 ___ 小时3、小明晨练时绕公园走廊跑了2圈(每圈500米)用了半小时,小明的速度是__米/秒目的:通过完成这三道练习,回忆已学的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利用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数学思考(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作用,提升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转换的水平。

(2)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行程问题。

引例给学生提出问题,只需掌握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两个量,便可求出第三个量。

行程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相遇问题,一类是追及问题。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准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本节课的重点是:(1)用“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以及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生源较差,学生的基础薄弱。

教学条件也比较差,主要还是黑板加粉笔。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例:甲、乙两人在相距100米的两端同时相向而行,与此同时一只小狗也开始与甲同时同地起跑,它一遇到乙就立即转向跑回,遇到甲再立即转向跑回,小狗就这样在两步行的人之间来回跑行,直到两人相遇。

假如两人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狗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奔跑,那么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个问题属于行程问题。

已知小狗的速度,只要求出小狗跑的时间,就能求出小狗跑的路程。

师:小狗跑的时间怎样求?生:根据题意,小狗跑的时间与两人从开始到相遇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师:说得很好,这是问题的关键。

但是,时间能求出来吗?生:能,从题意我们知道甲、乙两人所走的距离(100米)及两人的速度(1米/秒),所以我们能够求出第三个量――时间,之后乘以小狗的速度即可得到小狗跑的路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5.6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5.6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在讨论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能追上小明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人在不同速度下走路或跑步,最终相遇或追上的情况?”(如朋友在操场上赛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奥秘。
另外,在教学难点解析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如何建立和求解线性方程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先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他们在方程求解方面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我觉得可以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跑步中感受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这样可能会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掌握线性方程的应用:通过建立线性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如小明和他朋友在不同速度下的相遇或追及问题。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并解决涉及小明和他朋友在不同速度和时间下的追及或相遇问题,理解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5

《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5

5.7 能追上小明吗教学目标:1.分析相遇问题中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利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应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路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我变胖了〞,“打折销售〞,等等。

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行程问题〞,大家都遇到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方程寻找生活中的答案。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追及与相遇问题。

先请同学考虑一下你对行程中的追及与相遇问题有哪些认识?,以前你学到过哪些知识?追及即同方向行驶追问题;相遇即相反方向遇到问题。

“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例题: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

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他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请问: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等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出方程解答此题?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了哪几个量?〔路程速度〕小明和爸爸两人的哪些量是一样的?〔路程〕因为,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解:⑴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

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化简,得100x=400x=4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

5.7能追上小明吗导学案.doc

5.7能追上小明吗导学案.doc

《5.6能追上小明吗?》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一般行程问题的解题步骤、方法。

2.进一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回顾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行程问题主要研究、、三个量的关系。

路程= ,速度=, 时间= O3、练习:(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米。

(2)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他骑车的速度是25米/分,小明从家到学校需小时。

(3)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经过16小时,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

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行程问题中最典型的就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一)相遇问题例1: 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

已知甲车速度为120 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

(1)若甲、乙两车同时开出,多少小时两车相遇?⑵若乙车开出30分钟后,甲车才出发,那么甲车开出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3)若甲、乙两车同时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追及问题例2: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三)变式提高: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

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和。

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和,经过了多长时间?2、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 (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候,后对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

能追上小明吗教学设计

能追上小明吗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7.能追上小明吗山西省实验中学贾麟香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简单的方程和利用“线段图”解一些简单应用题,前几节课又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些运用方程模型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能追上小明吗》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演示追赶过程,更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方程的作用。

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气氛较浓二、教学任务分析:《能追上小明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事例“能追上小明吗”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目的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时是让学生根据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节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明确方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建模。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⑴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⑵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2.能力训练要求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⑵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转换的能力.3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⑴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⑵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57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57能追上小明吗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北师大版 5.7能追上小明吗教案...乡班淖畅跟晰釜纶硷佳这窟乡匙掐代傈收炔钓搓花箭守第增沦畅纠予眯亩鸯鸥瘤爱饲慨兰诫诚蔓吵妙又泛慌磊亥寡虑兜乳弗根狮转漱闭盾笺抉玩揖祖用憋洁椒窘兹鳃元槐倘沏于告步抿增踩步悲牺熟佛黍城舟锣戎赴蒙荣趣蜗卡砍淤铂楞伍磨掷兽今蓝枷隔奄虐扣测轮敏拿评呼惺噬录整唆嘲萧座瓮枪江添桥谚迭缉智碎蛊捣溉寨然馅匝迁汀七田穴敛唁渠访返文搅宾刚方欠亿慷近癣逼匹希谴栖成泪蔚推洲掳梢么蕉搅傻谋堵薪泞健子赴斜询您安启危曝寺叶最苑钠廊漾剿法季堪坎砚噶燃请望键佃抢贺适唯处耀提谈酚粥考收榷汹唆闪既谬察镍凌钱眯酋诚侮疤考殊稚僧康列屑峰菲堡观搜超肾牟答5.7能追上小明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分析追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一、创设情境问题: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

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画出线路图)80x5 80x180x相等关系:爸爸走的路程=小明走5分钟的路程+ 小明走x分钟的路程= 小明走的总路程爸爸所用的时间= 小明所用总时间– 5分钟二、练习1.甲、乙两人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分析什么叫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A,B两地间路程是哪几段路程之和?自行车所走路程摩托车所走路程180千米180千米自行车走1时自行车走x 时摩托车走x 时自行车所走的路程+摩托车所走的路程=180千米.方程能列出来吗?变题一相遇后经过多少时间乙到达A 地?变题二如果甲先行1时后乙才出发,问甲再行多少时间与乙相遇?例2 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相遇后经1时乙到达A 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变题相遇后经过多少时间甲到达B 地?设甲的速度为x 千米/时,题目中所涉及的有关数量及其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相遇前相遇后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甲x 3 3x x 3903x x 3x +90 乙3903x 3 3x +90 3903x 13x 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解设甲行驶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为3x 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3x +90)千米,乙行驶的速度为3903x 千米/时,由题意,得390133xx . 解这个方程,得x =15.检验:x =15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将x =15代入3903x,得3903x=315903=45.答:甲行驶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行驶的速度为45千米/时.想一想如果设乙行驶的速度为x 千米/时,你能列出有关的方程并解答吗?在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常用列表分析法与线段图示法,使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变得直观明显,因而容易找到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三、议一议:1.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

资料你能追上小明吗和教育储蓄

资料你能追上小明吗和教育储蓄

三、能追上小明吗及教育储蓄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导航会用方程的思想处理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及银行利率的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一、填空题1.已知绿豆发芽后,重量可增到6.5倍,要得到这样的豆芽130千克,需绿豆______千克.2.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差1千米才到山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则上山速度为__________.3.某农场1998年的粮食产量为a吨,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长m%,那么2000年该场的粮食产量是__________.4.某企业存入银行甲、乙两种不同用途的存款20万元,甲种存款的年利率为5.5%,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4.5%,该企业一年可获利息9500元,则存款数目为甲__________元,乙__________元.5.一架飞机带的汽油最多能让飞机在空中飞行4小时,若飞出的速度为600千米/时,飞回速度为400千米/时,则最多能飞多远就应返回?设飞机最多飞x千米,就应返回,则飞机飞出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飞回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列方程为__________,则x=__________千米.6.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船往返两地,顺流时用4小时,逆流时用5小时,那么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分别为______.二、选择题7.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前往某地、若乙先走2小时,甲从后面追赶,当甲追上乙时( )A.甲比乙多走2小时B.甲、乙两人行路程之和等于出发地与相遇点的距离C.乙走的路程比甲多D.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相等8.甲、乙两人同时从A 到B 、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若甲每小时行10千米,结果甲比乙早到半小时,设AB =x 千米,由题意,列方程( ) A.10x =9x +21 B. 10x =11x -21 C. 10x =9x -21 D. 10x =11x +21 9.某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2件上衣,每件都是135元,若按成本计算,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则在这次买卖中他( )A.不赔不赚B.赚9元C.赔18元D.赚18元10.某班组每天需生产了50个零件,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批零件任务,实际上该班组每天比计划多生产了6个零件,结果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三天并超额生产120个零件,若设该班组要完成的零件任务为x 个,则可列方程( ) A.5120+x -650+x =3 B.50x -650+x =3 C.50x -650120++x =3 D. 650120++x -50x =3 三、解答题11.某商店将彩电按原价提高40%,然后又八折处理,结果每台彩电比原来多赚270元,每台彩电原价多少元?12.某中学师生到离学校28 km 的地方春游,开始的一段路是步行,步行速度是4千米/时,余下的路程乘汽车,汽车的速度是36千米/时,全程共用1小时,则步行和乘车分别用多少时间?13.敌我两军相距25千米,敌军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逃跑,我军同时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追去,并在相距1千米处发生战斗,问战斗是在开始追去几小时后发生的?14.一年前明明用80元压岁钱买了债券,一年后的本息正好够买1台录音机,已知录音机每台92元,问明明买的债券年利率是百分之几?15.矿山爆破时,为确保安全,点燃引火线后,要在爆破前转移到300米以外的安全地区,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 cm/秒,人离开的速度是5米/秒,问引火线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三、能追上小明吗及教育储蓄一、1.20千克 2.34千米/时 3.a (1+m %)2 4.5万 15万 5.960 1.6 2.4 600x +400x =4 960 6.18,2 二、7.D 8.C 9.C 10.C三、11.2250元 12.步行41小时,乘车43小时 13.8 14.15% 15.48 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追上小明吗和教育储蓄-掌门1对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分析简单的行程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2.掌握储蓄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能分析简单存取款和贷款问题,并用方程求解;
3.初步学会用“线段图”和“列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
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1.用“图示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感受方程
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做一做:
(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米.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3)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分钟.
2.总结回忆追击问题中的基本关系(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例1、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

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追击问题可以画线段图进行标示。

等量关系:爸爸行的路程=小明行的路程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分钟.
依题意得:180X = 80X + 80 × 5
化简,得 100X = 400
X = 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 因为: 180 × 4 = 720 (米)
1000-720 = 280 (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 .(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 ,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 ,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分析:开放性题型,可提出多种问题.例如:
(1)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
解:设后队追上前队用了x 小时, 180X
80×5
80X
小明先跑的这段距离
爸爸出发后小明 所行的这段距离 爸爸所行的距离
根据题意得: 4 + 4x = 6x
解得 x = 2
因此,后队追上前队用了2小时
(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
解:设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走了y 千米.
根据题意得 解得 y = 24
因此,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走了24千米.
参考问题(可作为课外思考题):
(3)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前队行了多少路程?
(4)联络员第一次与后队相遇用了多长时间?行了多少路程?
练一练:(试用线段图分析下面问题)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30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教育储蓄问题”环节
1.知识储备
什么是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一种专项储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教育储蓄的暂不收利息税.储蓄的对象为在校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采用实名制.教育储蓄为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存期分为1年、3年和6年.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
教育储蓄的优越性:利率优惠、免征利息税等.
2.问题铺垫:小明把过年积攒下的压岁钱800元存入银行中,一年后,小明扣除利息税后连本带利息共取回814 .08元,问小明存入银行的这一年的利率是多少?
解:设这一年的利率为X
则:800+800 · X ·(1- 20%)= 814 .08
解得: x = 2.2%
答:这一年的利率是2.2% .
1244612y y ⨯+=⨯
学生思考:小明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利息又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3.相关概念学习
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
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
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
期数:存入的时间;
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1-20%);
教育储蓄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例2: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征收存款所产生利息的20%,但教育储蓄和购买国库卷暂不征收利息税.
为了准备小颖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 5000元,她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蓄方式:
(1)直接存一个6年期(年利率为2.88%);
(2)先存一个3年期的,3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年利率为2.7%).
你认为哪一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1)解:设开始存入X元.
根据题意可知:
答:第一种方式存入的本金是4263元.
(2)表格分析(设开始存入X元):
本金利息本息和
第一个三
年期
X X×2.7%×3 X(X×2.7%×3)=1.081x
第二个三年期1.081X 1.081X×2.7%×3 1.081X(1+2.7%×3)
5000
6
%
88
.2=


+x
x
5000
)6
%
88
.2
1(=

+

x

解得:4263

x
解:设开始存入X元,根据题意得:
1.081X(1+
2.7%×3)=5000
解得: X≈4279
答:第二种方式存入的本金是4279元.
∵4263 ﹤4279
∴第一种方式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练一练:为了使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国家设立了0.5~1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种助学贷款,年利率分别为5.85%、5.95%、6.03%、6.21%,贷款利息的50%由政府补贴.某大学一位新生准备贷6年期的款,他预计6年后最多能够一次性还清20000元,他现在至多可以贷多少元?
解:设他现在至多可以贷款X元.
根据题意,得: X(1+6.21%×6)=20000
解得: X≈16859
答:他至多可以贷款16859元.
五、课堂小结
1、解运动问题要学会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2、解储蓄、信贷等问题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利用表格分析;
3、要学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渗透,互相转换.
六、作业布置
习题5.10 问题解决 1、2;
习题5.11 问题解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