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设计1: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Ⅱ)②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Ⅱ)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Ⅲ)④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Ⅰ)⑤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Ⅰ)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3.情感目标:体验前人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并作出相关的评价;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③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分析前人的研究历程,评价他们的研究方法,得出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难点: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以及光照强度、温度、大气中CO2含量、植物体内H2O的含量、叶龄、矿质元素、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都将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要引导学生理解这其中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讨论,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设计:条件[H] ATP ADP C5C3①光强↓↓↓↑↓↑②CO2↓↑↑↓↑↓③气孔关闭↑↑↓↑↓④H2O↓↓↑↓↓↑(↑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表中各项答案红色箭头空缺,待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点拨、指正,再分步显示答案)学习活动教学说明(课堂时间安排) 结合教材P103图5-15分析解决上述问题,学会分析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1.光反应(1)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

(2)条件:需要光、H2O、色素分子和酶。

(3)物质变化:好好地运用这张图,充分地挖掘这张图所蕴含的知识,可以解决光合作用的许多难题。

(5’)归纳、总结(5’)将上述内容总结在一个表格中,便于比较、分析和记忆。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教案

光合作⽤的探索历程教案
光合作⽤的探索历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物光合作⽤的知识基础上,更加深⼊地从产物、场所、条件等⽅⾯讲述光合作⽤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是培养学⽣科学探究能⼒的良好素材,也为理解光合作⽤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本节课学⽣主要经历了科学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案→预期结果→实施操作→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逐步感受到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本⽅法。

通过对海尔蒙特实验的挖掘,结合其他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使学⽣的认知过程从直观到概括,从个别到⼀般,进⽽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
⼆、学情分析:
学⽣通过本章第三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式”的实验中对实验探究有初步认识,但在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思路上有很⼤困难。

通过学习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以萨克斯实验为例),学⽣在“润物细⽆声”的教学中,逐个发现实验设计的原则,并能运⽤到今后的设计实验过程中去。

三、教学⽬标
1、知识⽬标
(1)说出光合作⽤的科学发现史。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般⽅法。

(3)阐明光合作⽤反应的原料、产物、条件及场所。

2、技能⽬标
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

3、情感⽬标
(1)关注科学⼯作的⽅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量,确⽴进⾏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的探究历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2、难点:领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思想,并能运⽤到简单实验设计中。

五、教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3.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苹果切片、光合作用装置、移液管、显微镜、光合作用实验原料包;图片: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合作用实验图;PPT: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1.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你们还记得吗?1.2让学生回答问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什么?1.3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获取养分和能量的?1.4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养分。

Step 2:概念和原理讲解 (15分钟)2.1展示PPT,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和产物。

Step 3:实验探究 (30分钟)3.1给学生发放实验材料包,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光合作用装置和一些苹果切片。

3.2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苹果切片放入光合作用装置中,观察和记录变化。

3.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放入光合作用装置的苹果切片会产生变化?3.4提示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Step 4:观察和分析 (15分钟)4.1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中的变化,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为植物的哪些生长物质?4.3学生分析:为什么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Step 5:总结归纳 (10分钟)5.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5.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对植物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Step 6:拓展练习 (15分钟)6.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有什么关系?6.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Step 7:板书总结 (5分钟)板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合作用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doc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doc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深圳市宝安屮学李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一《分了与细胞》(人教版)第五章第4节中的一部分学习内容。

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同时复习对照实验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验设计思路以及严谨的思考方式。

在本节课案的设计中,笔者在带领同学们复习初中有关光合作用定义的基础上,把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反应场所和反应条件以黑箱的方式展示出來,紧扣光合作用的定义,将光合作用冇关的实验探究过程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定义冇一个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同时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思路,为下节课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

(2)说出光合作用中原料、产物、反应场所和反应条件,并给出相应的实验证据。

(3)理解光合作川的产物中的氧气來自于水、有机物中的碳来自二氧化碳,并给出相应的实验证据。

2能力目标(1)结合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指出光合作用相关探究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能够发现探究实验设计中的不足Z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3情感目标(1)参与相关的实验设计讨论,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Z处。

(2)认同人类対于科学本质的探究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垂点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相关实验确尬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的。

2.教学难点体会恩格尔曼、鲁宾卡门实验的巧妙设计思维,学握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复习并生成新的概念给学牛展示一张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作为捉示,弓 1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找学牛用口己的语言为大家描述光合作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修正学牛描述中不恰当或不完整的地方,使学牛能够□主生成更加完幣、更加严谨的光合作用概念。

并从概念中找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并以黑箱的方式呈现:原料进入场所,在正确条件下,合成产物。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理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3.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使用前置知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

2.提问: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步:教学主体(4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等。

2.利用模型或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拓展(3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包括光合作用是一种还原反应,有机物的合成是通过还原二氧化碳为葡萄糖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对氧气的释放、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合成等。

第四步:巩固与评估(15分钟)1.回顾和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2.作业:设计实验或模型,观察或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具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

2.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循环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立合理的问答和讨论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1.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交的实验或模型设计的完成情况评估;3.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模型或实验材料:可使用鲜叶和酚酞溶液或鲜叶和蓝光照射等;3.实验室用品及工具。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了解光合作用的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

4.发展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反应方程式和影响因素。

2.植物叶片样品。

3.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如试管、草履虫、灰碳酸钠溶液、光源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一张包含绿叶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了解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

2.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兴趣,提出光合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性的问题。

第二步:知识传授1. 通过PowerPoint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2.结合图片和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解释为什么植物叶片是绿色的。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包括实验员、记录员、数据处理员等。

2.将植物叶片样品放在不同的条件下,如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不同的环境中,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3.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记录数据。

4.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讨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以及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2.整理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反应方程式和影响因素的关键知识点,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价值,展开相关的拓展讨论,如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3.探究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3.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它在生物圈中有什么重要性?”2.学生们交流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2.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包括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步骤三:探究实验设计1.教师提出问题:“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会,是如何改变的?”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下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实验假设。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法、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步骤四: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步骤五:数据分析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有差异。

2.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探究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规律。

步骤六: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1.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包括数据图表和结论。

2.学生之间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步骤七:知识总结1.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基本过程和条件以及它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

2.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有关联?”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数据记录能力;2.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3.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多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如控制不同因素进行实验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等。

2.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果有何不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省获奖教案新部编本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省获奖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教课方案[ 教材解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 5 章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第 4 节包含“捕捉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此中“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好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

事实上,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必定程度上反响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边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优异的感知基础,也为表达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所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 教课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2.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技术性目标:试试解析实验、设计实验。

感情性目标: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慎重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定进行科学研究的欲念和信心。

[ 教课重点 ]1.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2.科学研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 教课难点 ]真切意会研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 教课方法 ]研究与发现式教课;小组合作学习[ 教课媒体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课方案思路]本节课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依据科学家的研究思路,经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谈论解析,采纳“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教课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一个比较完好的认识,从中意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关因素;3.能够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并进行相应实验;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3.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4.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并进行相应实验。

三、教学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2.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掌握(10分钟)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基础和反应方程式。

3.实验设计(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

实验题目:光照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片水生植物的叶片放置在一瓶装有水的透明烧杯中,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中。

步骤二:将一片水生植物的叶片放置在一瓶装有水的透明烧杯中,置于光照暗淡的环境中。

步骤三: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的结果。

步骤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1)光照对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能观察到产物的变化?(3)为什么光照明亮的环境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光照暗淡的环境下光合作用更为活跃?6.扩展探究(15分钟)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设计实验。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用300字以内的文章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和相关因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探究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历程,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能力。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历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历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及科学家的贡献。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3、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及结论。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难点(1)科学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础知识。

植物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通常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吸收光能。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早在 17 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把一棵重 25kg 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之后,他只用雨水浇灌柳树。

五年后,柳树增重了80 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 100 克。

海尔蒙特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雨水,而不是土壤。

但他忽略了空气中的物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然后,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没有熄灭。

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小白鼠也能够正常地活着。

普利斯特利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是,当时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空气的具体成分是什么。

(三)英格豪斯的实验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 500 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他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这说明,植物只有在光照下才能更新空气,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四)萨克斯的实验19 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916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916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1)模仿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控制变量原则;
(2)运用所学方法尝试实验探究
(3)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优缺点。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
§5.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水+二氧化碳
总反应式:H2O+CO2

叶绿体。

必修一生物教案:5.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必修一生物教案:5.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以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变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探究性和目标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在这其中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注重知识发现的同时,更强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我将“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也是难点所在。

三、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等知识基础,对于光合作用发现史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统。

能力与思维方面,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形成,但还很不完善,对新事物好奇,却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选用了直观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和互动讨论法进行本节教学。

五、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我设置了“课题引入——课题展开——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作业”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一)课题引入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著名实验,并配以相关图片,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方向,这样自然导入新课。

(二)课题展开我有选择有侧重地介绍了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先由简单的普利斯特利实验引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再通过经典的萨克斯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接着在精巧的恩格尔曼实验中完成实验设计思维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使学生的应用思维得以发展,思维层次逐步上升。

教学设计7: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设计7:5.4.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设计理念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方针,以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五章乃至整个必修一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还要完成探究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曾做过观察叶片结构实验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观察了光合作用放氧的演示实验等。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而且光合作用的原理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在本质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在介绍光合作用过程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注意让学生以教材中展现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因为教材上介绍的历史非常经典,所介绍的都是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认真了解其重要过程,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有必要的。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Ⅰ(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课本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本小节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的难度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实验多,实验设计巧妙。

因此,设想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整个探究历程,从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2 . 教学目标的分析2.1 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这项标准包括含义: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因此,知识目标可定为“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分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和研究的快乐。

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信息的能力”。

2.2 过程和方法训练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享获取的信息,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较强,并且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个性特点,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

以次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4.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2)难点:遵循科学研究的有关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言激趣)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回顾历史1、赫尔蒙特——柳树实验教师展示赫尔蒙特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抚宁一中杨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

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

情感性目标:
1.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教学方法]
探究与发现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讨论分析,采取“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并同步板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中的各个部分;通过课堂实验设计,及时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习、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发展是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限制的,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500多次、300多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探索者的辛勤劳动,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生物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众多生物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为科学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奋斗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6.1880
年恩格尔
曼实验
7.1939年
美国鲁宾、
卡门实验
展示课件:恩格尔曼实验
引导思考:
1、把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的原
因?
排除空气中氧气和光的干扰
2、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
形成自身对照,准确判断氧气产生的部位
3 、好氧细菌集中于叶绿体周围说明什么问题?
氧气是从叶绿体中释放出来的
4、为什么又将水绵放在均匀光照下?
说明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氧气是由叶绿体
产生的
5、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验证了光合作用有氧气的产生
结合课件引导归纳每个实验结论,并同步板书:
进一步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要点
结合板书,引导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鲁宾、卡门实验
引导思考:
问题:应标记哪一元素?怎样设计实验?
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
里?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到底来自于H2O还是CO2?
阅读课本第102页相关内容,了解
[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一、经典实验
1、海尔蒙特的实验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3、英格豪斯的实验
4、梅耶的实验
5、萨克斯的实验
6、恩格尔曼的实验
7、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二、光合作用总反应方程式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主张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就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表演代替老师的“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代替教师的“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顾问”。

因而这节课师生平等和谐,学生反应活跃,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领域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得以体现,对自己得出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学反应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