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核酸化学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2章Ⅱ 核酸(共86张PPT)

生物化学 第2章Ⅱ 核酸(共86张PPT)

内呈正比
5、电泳缓冲液
DNA的凝胶电泳检测
(ethidiumbromide, 简称EB)是一种核酸染料,可以插入到DNA
或RNA分子的碱基之间,并在300nm波长的
紫外光照射下放射出橘红色的荧光,可用来显现 凝胶中的核酸分子。
在凝胶电泳中,溴化乙锭染料可对核酸分子 染色,在紫外光下便可以十分敏感而方便地检测 出凝胶介质中DNA谱带。
五、变性、复性与杂交
(一)、DNA的变性
1、概念 2、变性因素
3、变性的指标
1、概念
是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双螺旋 解开,变成无规则线团的现象。核酸变 性其分子中的共价键并没有破坏,分子 量也不改变,核酸的变性(
denaturation )
2、DNA的变性的因素
温度升高;
酸碱度改变、 pH(>11.3或<5.0);
1、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同分子的摩擦
系数成反比的 Maxam和Gilbert 于1977年发明
Primer1(10uM)
2、琼脂糖的浓度: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而聚丙烯酰胺凝胶制胶时不能将染料加入,会影响聚合。
第五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据此特性可以定性和定量检测核酸。
在液氮蒸发去2/3时,用自制研杵迅速磨碎叶片;
RNA本身只有局部的双螺旋区,所以变 性行为所引起的性质变化没有DNA那样 明显。 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
收(260 nm)值增加25-40%.而RNA变性 后,约增加1.1%。
4. DNA变性后的表现
A260值增加
粘度下降
浮力密度增大
分子量不变
(二)、DNA的复性
1、概念: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 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第5章核酸的化学

第5章核酸的化学
1951年,Pauling提出了蛋白质的 α-螺旋结构。
46
1950 Chargaff's rules
1. the content of purines was always
equal to the content of pyrimidines.
2. the amounts of adenine and thymine
47
1952年,Wilkins 和Franklin用高度 定向的DNA纤维 作出高质量的X-光 衍射照片
helical
10 layer Lines Between Cross Patterns (10 Residues Per turn)
48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反向平 行双螺旋模型
次黄嘌呤
25
(二)戊 糖
5' CH2OH
O OH
4' H H 3'
H 2'
1' H
OH OH
β-D-呋喃核糖
核糖(ribose) (构成RNA)
5' CH2OH
O OH 4 ' H H 1' H 3' 2' H
OH H
β-D-2-脱氧呋喃核糖
脱氧核糖(deoxyribose) (构成DNA)
26
(三)核 苷(nucleoside)
第五章
核酸的化学
Chemistry of Nucleic Acid
周珏宇
南方医科大学 基因工程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教学要求
【教学课时】 4学时 【掌握内容】
常见核苷酸的结构、符号和性质;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酸分 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掌握原核生物DNA的超螺旋结构;真核生 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DNA的生物学功能;RNA的种 类与功能;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 与功能;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解链曲线与Tm。

第2章--核酸化学习题

第2章--核酸化学习题

第二章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和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磷酸二酯键。

2.碱基互补规律:DNA分子组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这种配对规律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3. 退火:加热变性DNA溶液缓慢冷却到适当的低温,则两条互补链可重新配对而恢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4.DNA的熔解温度:DNA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最大吸收值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5.核酸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状态的过程;核酸的复性:在适宜条件下,变性DNA分开的两条单链可重新形成链间氢键,恢复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复性。

6.减色效应:复性DNA由于双螺旋的重新形成,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7.增色效应:变性DNA由于碱基对失去重叠,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二、填空题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Watson-Crick 于 1953 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 C2’位置不带羟基。

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β型糖苷键。

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糖苷键。

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键连接成多聚体。

6.核酸的特征元素是磷(P)。

7. DNA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单链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双链。

8.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 m7G 组成,其尾部由 polyA 组成。

9.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 cAPM 和 cGMP 。

其作用是起第二信使作用。

10.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反平行/互补关系。

11.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T),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

12.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 3.4nm ,每匝螺旋有 10 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 36º。

核酸化学式

核酸化学式

核酸化学式核酸是生命体中的重要分子之一,它们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命的许多过程。

核酸的化学式是什么?本文将介绍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化学式。

核酸的基本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分子。

核苷酸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

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区别在于核糖分子上有一个氧原子,而脱氧核糖分子上没有这个氧原子。

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上的碳原子编号为1-5。

碱基连接到核糖或脱氧核糖分子的1号碳上,磷酸基团连接到3号碳上。

核苷酸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Base-Nucleoside-Phosphate。

核酸的两种类型核酸分为两种类型: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差异,以及RNA分子中的碱基尿嘧啶(U)替代了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T)。

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这些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DNA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Base1-Nucleoside1-Phosphate)-(Base2-Nucleoside2-Phosphate)。

RNA分子是单链的,它们可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二级结构。

RNA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Base-Nucleoside-Phosphate。

核酸的化学式DNA和RNA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DNA:(Base1-Nucleoside1-Phosphate)-(Base2-Nucleoside2-Phosphate)RNA:Base-Nucleoside-Phosphate其中,Base表示碱基,Nucleoside表示核苷,Phosphate表示磷酸基团。

DNA和RNA的碱基DNA和RNA分别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胸腺嘧啶(T,仅存在于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

R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替代。

碱基的化学式如下:腺嘌呤(A):C5H5N5胸腺嘧啶(T):C5H6N2O2鸟嘌呤(G):C5H5N5O胞嘧啶(C):C4H4N2O2尿嘧啶(U):C4H4N2O2碱基的命名规则是以它们的化学结构命名的。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

核酸分类及命名规则
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大类,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基因组DNA、病毒DNA、mRNA、tRNA、 rRNA等。
核酸的命名通常包括种类、来源和特定序列信息,如人类基因组DNA可命名为hgDNA,mRNA可命 名为信使RNA等。
02
DNA结构与性质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 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长约21nt的双链RNA,可引导RISC复合物识别并切割靶mRNA,实现基因沉默。
其他小分子RNA
如piRNA、snoRNA等,在基因表达调控、RNA修饰等方面发挥作用。
04
核酸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方法
核酸溶解度和沉淀条件
溶解度
核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 剂。其溶解度受温度、pH、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非同源重组
发生在非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过程。这种重 组不依赖于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而是通过一 些特殊的蛋白质和酶的作用来实现DNA片 段的连接。非同源重组可能导致基因的重排 和染色体的不稳定,进而对生物体产生遗传 影响。
07
总结与展望
核酸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核酸结构与功能研

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和RNA多 种功能,阐明了遗传信息存储、 传递和表达机制。
05
核酸酶及其作用机制
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方式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 列,并在该序列内部进行切割, 产生特定的DNA片段。
外切酶
从DNA或RNA链的末端开始,逐 个水解核苷酸,释放单个的核苷 酸或寡核苷酸。
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应用
连接DNA片段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二级结构分析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二级结构分析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二级结构分析核酸的二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核酸分子的二级结构对于其功能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核酸二级结构的分析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在生物化学中,核酸主要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介质,而RNA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到传递和转化遗传信息的作用。

DNA和RNA的二级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W-C碱基配对为基础的双螺旋结构和非W-C碱基配对的非螺旋结构。

首先,W-C碱基配对是核酸二级结构的基本特征,通过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相平行的DNA链通过互补碱基配对而成,形成了DNA的螺旋结构。

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通过两个氢键相互配对,而鸟嘌呤(G)与胞嘧啶(C)通过三个氢键相互配对。

这种碱基配对规则使得DNA可以稳定地保存遗传信息,并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除了DNA双螺旋结构,RNA也可以形成双螺旋结构,但通常不稳定且片段较短。

RNA的二级结构形成主要是通过碱基间的互补配对和碱基间的非螺旋结构来实现的。

RNA分子中腺嘌呤(A)和尿嘧啶(U)通过两个氢键配对,而鸟嘌呤(G)和胞嘧啶(C)通过三个氢键配对。

这种配对规则使得RNA也能稳定地保持双螺旋结构。

此外,非W-C碱基配对也可以导致核酸的非螺旋结构。

在非螺旋结构中,不同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特定的构象。

例如,DNA分子中的瓜儿啶(G)可以与胞嘧啶(C)形成非W-C碱基配对,形成三个氢键的G-C配对。

这种非W-C碱基配对结构在DNA分子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在转录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核酸二级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NMR),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核酸双螺旋和非螺旋结构的形态和三维空间排列。

此外,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理论方法也可以用来预测和分析核酸的二级结构。

总之,核酸的二级结构分析在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核酸-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生化课件第三章.

核酸-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生化课件第三章.

RNA
复制
翻译
蛋白质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二、核酸的组成
核酸 核苷酸

磷酸
核苷

戊糖
碱基
三、碱基

嘌呤:


腺嘌呤 (A)
鸟嘌呤 (G) 胞嘧啶 (C) 尿嘧啶 (U) 胸腺嘧啶 (T)

嘧啶:

O
NH
碱基
N N
脂键
N
N H
HN O N H
H2O 核苷键
O
磷酸 O P OH
OHCH2 O
第三章 核酸化学
( Nucleic Acids Chemistry )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核酸的组成 核酸的结构 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
一、核酸的类别
• 脱氧核糖核酸( DNA)
• 核糖核酸( RNA)
• 核糖体RNA • 信使RNA • 转运RNA
DNA
复制
转录 反转录
实际上, Tm是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 时的温度。也就是说,DNA溶液的温度达 到Tm时,将有50%的DNA双链处于解链状态。
DNA的Tm一般为70~85℃。 Tm随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的增加而升 高。它也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一般情 况下,离 子强度低,Tm值小。
2、DNA的复性∶ 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互补 单链又可以恢复碱基配对,重新成为双螺旋,这个 过程称为DNA的复性(DNA renaturation)。 复性后的DNA的某些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也可以 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如∶减色效应。 退火(annealing): 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 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不同 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

核酸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核酸的化学结构1. 核酸的基本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又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或尿嘧啶(U)。

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RNA中的糖为核糖,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

核苷酸是由碱基和糖组成的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形成核苷酸。

2. 核酸的二级结构核酸的二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上碱基序列所具有的空间结构。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氢键相互缠绕形成。

RNA分子没有固定的二级结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双链结构。

3. 核酸的三级结构核酸的三级结构是指单条核酸链在立体空间上所呈现的结构。

DNA分子呈现出右旋的螺旋结构,RNA分子则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结构。

4. 核酸的四级结构核酸的四级结构是指多条核酸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结构。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核酸分子可以形成四级结构,并参与到一些生物学过程中。

二、核酸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分子储存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RNA分子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参与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

2. 蛋白质合成核酸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

DNA分子在转录过程中产生mRNA,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将基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3. 调节基因表达在一些生物学过程中,核酸可以通过转录调控、剪接调控和甲基化调控等方式来参与到基因的表达调节中。

4. 氧化磷酸化核酸分子参与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通过释放出磷酸来提供细胞内化学能量,并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

三、核酸的合成1. DNA的合成(DNA合成)DNA的合成是DNA聚合酶在DNA模板的引导下,将合适的脱氧核苷酸三磷酸酶与新合成的核甙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使DNA链不断延长的过程。

DNA合成是细胞分裂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核酸化学2011

核酸化学2011

基本碱基结构和命名
嘌呤
嘧啶
Adenine
(A)
Guanine
(G)
Cytosine
(C)
Uracil Thymine
(U) (T)
OD260的应用
1. DNA或RNA的定量 OD260=1.0相当于 50μg/ml双链DNA 40μg/ml单链DNA(或RNA) 20μg/ml寡核苷酸
2.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 DNA纯品: OD260/OD280 = 1.8 RNA纯品: OD260/OD280 = 2.0
例:变性引起紫外吸收值的改变
DNA的紫外吸收光谱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
热变性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
温度对A260(absorbance,A,A260代表溶液在 260nm处的吸光率)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 链曲线。
Tm: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 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 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 温 度 (melting temperature, Tm) 。 其 大 小 与 G+C含量成正比。
碱基和核糖(脱氧核糖)通过糖
NH2
苷键连接形成核苷(脱氧核苷)。
N
核苷:AR, GR, UR, CR
1
HO CH2 O N O

脱氧核苷:dAR, dGR, dTR, dCR OH OH
核苷酸(ribonucleotide)的结构与命名
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
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二、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定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 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第二章-核酸化学

第二章-核酸化学
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
2021/4/9
42
2021/4/9
酵母tRNA Ala 的二级结构
氨基酸臂 D臂(二氢尿嘧啶臂) D环 TC臂 TC环 额外环 AC臂(反密码臂) AC环
43
三级结构 —— 倒L型
2021/4/9
44
2021/4/9
45
二、rRNA的分子结构
原核生物rRNA有3类:5S、16S、23S 真核生物rRNA有4类: 5S、5.8S、18S、28S
核苷酸
Phosphates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Nucleotides
核苷 Pentoses
Nucleosides
碱基(嘌呤、嘧啶)
2021/4/9
Nitrogenous Base
4
㈠ 碱 基 Nitrogenous Base
主要包括嘌呤碱和嘧啶碱。
2021/4/9
5
嘌呤(purine)
N 7
许多rRNA的一级结构及由一级结构推导出来的 二级结构都已阐明,但是对许多rRNA的功能迄今 仍不十分清楚。 已有一些rRNA具有酶的活性,称为核酶 (ribozyme)。
2021/4/9
46
2021/4/9
5sRNA的二级结构
47
三、mRNA的分子结构
顺反子(cistron):一个基因就是一个顺反子。 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 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单顺反子。
1953年,Watson和Cl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1958 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2021/4/9
2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1.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原核: 裸露的DNA分子集中于核区 真核: 细胞核DNA:与组蛋白、非组蛋白形成染色体

核酸化学2-DNA的结构和特性

核酸化学2-DNA的结构和特性

大部分限制性 内切酶识别的 碱基序列为 6 个碱基的回文 (palindrome ) 序列。它们在 微生物细胞内 扮演的却是防 御外来DNA入 侵的国防军的 作用。如何不 把自身的DNA 也降解了呢?
DNA重组示意图
EcoRI与DNA的复合体
DNA的变性与复性
-人类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与其生物功能有密切关系, 还能解释DNA的重要特性--变性与复性,这对于深入了 解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环状DNA引发的 拓扑学问题
拓朴学(topology)是专门研究物体 变形后仍然保留下来的结构特性。
噬菌体DNA在不同的生活周期可以以唤醒或线形存在, 线状DNA的两端有粘末端,有助于DNA连接酶将互补 的粘末端连成环状。其中会带来拓朴学的问题。
一段长260 bp的B-DNA,周期数为25,把它们连接成环,此时的 DNA为松弛型DNA。若将上述DNA先拧松2周后再连接成环,可 以形成两种环形DNA,一种称解链环形DNA(螺旋周数23)和 突环。另一种为超螺旋DNA,螺周数仍为25,但同时具有2个超 螺旋周。从力能学看,超螺旋更易形成。超螺旋DNA具有更为 致密的结构,可以将很长的DNA分子压缩在一个较小的体积。 生物体的DNA绝大多数是以超螺旋形式存在的。超螺旋DNA密 度较大,离心场中较线形或开环DNA移动快,凝胶电泳时泳动 的速度也较快。 DNA拓扑异构体之间的转变是通过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来 实现的。
化学裂解法测定DNA的核苷酸序列
DNA的序列测定(1)-化学法
Maxam /Gilbert法
DNA的序列测定(2)-ddNTP法
Sanger法
DNA测序结果
到2030年,预计只要1000 美金就能得到个人的基因组 序列。刷卡看病的时代即将 到来。

生科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科第二章-核酸化学

组 蛋 白 与 DNA的 结 合
➢组蛋白核心(héxīn): H2B, H2A, H3, H4。H1 组蛋白在核小体之间。
第三十四页,共74页。
DNA的存在(cúnzài)形式
第三十五页,共74页。
染色体包装------多级螺旋(luóxuán)模型
压缩倍数 7
6
40
DNA → 核小体 → 螺线管 →
第十九页,共74页。
3.2 核酸(hé suān)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核酸(hé suān)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 顺序及连接方式。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 息。
➢碱基序列(base sequence)即为DNA的一级结构。通 常碱基序列由DNA链的5 →3 方向(fāngxiàng)写。 ➢n个核苷酸组成的DNA链中可能有的不同序列总数为 4n。
DNA double helix类型
bp/turn
D vertical rise/bp
11
2.3
0.255
10
2.0
0.34
12
1.8
0.37
direction 右 右 左
第二十八页,)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1. 环状DNA的超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niǔ qǔ)成超螺旋构成三级结 构。 一段双螺旋(luóxuán)在螺旋(luóxuán)均已形成的 情况下,双链环不发生进一步扭曲,称松弛环形 DNA。 若将线形DNA的螺旋(luóxuán)先拧松两周再连接 成环时,解链部分形成突环称解链环型DNA。
第二十页,共74页。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1、核酸的基本结构(jiégòu)单位:核苷酸

生物化学重点_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重点_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要点 _第二章核酸化学第二章核酸化学一、核酸的化学构成 :1、含氮碱 : 参加核酸与核苷酸构成的含氮碱主要分为嘌呤碱与嘧啶碱两大类。

构成核苷酸的嘧啶碱主要有三种——尿嘧啶 (U) 、胞嘧啶 (C)与胸腺嘧啶 (T),它们都就是嘧啶的衍生物。

构成核苷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腺嘌呤 (A) 与鸟嘌呤 (G),它们都就是嘌呤的衍生物。

2、戊糖 :核苷酸中的戊糖主要有两种,即β-D- 核糖与β-D-2- 脱氧核糖 ,由此构成的核苷酸也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3、核苷 :核苷就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化合物。

由“罕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罕有核苷”。

如 :假尿苷 (ψ)二、核苷酸的构造与命名:核苷酸就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含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核苷酸又可按其在 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 ,分为一磷酸核苷 (核苷酸 )、二磷酸核苷与三磷酸核苷。

别的 ,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别的环核苷酸 ,常有的为环一磷酸腺苷 (cAMP) 与环一磷酸鸟苷 (cGMP),它们往常就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核苷酸往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

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 d 代表脱氧 ,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 ,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量 ,第四位用大写字母 P 代表磷酸。

三、核酸的一级构造 :核苷酸经过 3’ ,5-磷’酸二酯键连结起来形成的不含侧链的多核苷酸长链化合物就称为核酸。

核酸拥有方向性,5’-位上拥有自由磷酸基的尾端称为5’-端,3’-位上拥有自由羟基的尾端称为3’-端。

DNA 由 dAMP 、dGMP、dCMP 与 dTMP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构成。

DNA 的一级构造就就是指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摆列次序及连结方式。

RNA由AMP,GMP,CMP,UMP 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四、 DNA 的二级构造 :DNA 双螺旋构造就是 DNA 二级构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就是 Watson与 Crick 两位科学家于 1953 年提出来的一种构造模型 ,其主要实验依照就是 Chargaff 研究小组对 DNA 的化学构成进行的剖析研究,即 DNA 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为 A=T 、 G=C、 A+G=T+C(Chargaff 原则 ),以及由 Wilkins 研究小组达成的 DNA晶体 X 线衍射图谱剖析。

生物化学2-核酸糖脂

生物化学2-核酸糖脂

1、紫外吸收性质

在核酸分子中,由于 嘌呤碱和嘧啶碱具有 共轭双键体系,因而 具有独特的紫外线吸 收光谱,最大吸收峰 波长在260nm处,可以 作为核酸及其组份定 性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2、 核酸的变性和复性
变性:一定条件下,DNA双螺旋彻底解开变成单链的 过程。 变性本质:核酸的一级结构保持不变,次级键断裂, 空间结构破坏。 变性因素:高温、酸碱度改变及某些变性剂(如尿素) 等。
这种由单链自身折叠形成的结构称为茎环结构。 茎环结构是各种RNA共同的二级结构特征。
tRNA
1
转 运 核 糖 核 酸
由70~90个(多为76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 含较多的修饰核苷酸(稀有碱基)。
具有约30%不变的(恒定的)核苷酸:如U8、G18、G19等。 5 ’端多为pG,3’端多为CCA-OH (用来接受活化的氨基 酸,又称为接受末端)。
元素组成
基本元素:C、H、O、N、P等
核酸的组成单位———核苷酸
核酸 核苷酸


磷酸
核苷
戊糖
碱基
RNA
DNA
1、碱基
DNA
RNA
胞嘧啶 C
胸腺嘧啶 T
腺嘌呤 A
尿嘧啶 U
鸟嘌呤 G
嘧啶环和嘌呤环的编号以及各种碱基的化学结构
嘌呤——次黄嘌呤、1-甲基次黄嘌呤、7-甲基 鸟嘌呤、6-甲基腺嘌呤等 嘧啶——5-甲基胞嘧啶、5-羟甲基胞嘧啶、二 氢尿嘧啶、4-巯尿嘧啶等
① 对于所有DNA分子,A=T,G=C, A+G=T+C。
② 不同种属的4个碱基组成和排列 顺序有差异,但同一种属不同组织 的碱基组成无差异,即碱基组成没 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

核酸化学二

核酸化学二

碱基倾角
190
10
90
糖苷键构象 反式
大沟
很窄很深
小沟
很宽、浅
反式 C、T反式,G顺式
很宽较深
平坦
窄、深
较窄很深
DNA分子间 的三链结构
T-A-T
C-G-C
DNA三链间 的碱基配对
多聚嘌呤
多聚嘧啶
DNA分子内 的三链结构
DNA的三 级结构指双螺 旋DNA分子通 过扭曲和折叠 所形成的特定 构象,包括不 同二级结构单 元间的相互作 用、单链和二 级结构单元间 的相互作用以 及DNA的拓扑 特征。
平均一个突环含 有约40kpDNA
RNA-蛋白质核心
突环由双链DNA结 合碱性蛋白质组成
组蛋白与组蛋D白N与ADN的A的结结合合
核小体
DNA的念珠状结构
核小体盘绕及染色质示意图
DNA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 (2nm) 组装不同层次的结构
核小体链( 11nm,每个核小体200bp)
纤丝( 30nm,每圈6个核小体)
核糖体RNA(ribosoal RNA,rRNA):与蛋白 质结合构成核糖体(ribosome),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 的场所;
转移RNA(transfor RNA,tRNA):在蛋白质 合成时起着携带活化氨基酸的作用。
tRNA 的结构
二级结构特征: 单链 三叶草叶形 四臂四环
三级结构 特征: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
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倒 L型
tRNA的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载运氨基酸

四 环 四 臂
TψC环
叶子 D环
额外环 反密码子环
反密码子
tRNA的三级结构:
倒 “ L ” 形

二章核酸化学ppt课件

二章核酸化学ppt课件
asRNA可通过互补序列与特定的mRNA结合,抑制mRNA的 翻译,还可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五)RNA的其它功能
1981年,Cech发现RNA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酸(ribozyme)。 大部分核酶参加RNA的加工和成熟,也有催化C-N键的合成。 23SrRNA具肽酰转移酶活性。
RNA在DNA复制、转录、翻译中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与 某写物质的运输与定位有关。
六、核酸的性质
(一)一般理化性质
1.为两性电解质,通常表现为酸性。 2.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有 机溶剂。 3.DNA溶液的粘度极高,而RNA溶液要小得多。 4.RNA能在室温条件下被稀碱水解而DNA对碱稳定。 5.利用核糖和脱氧核糖不同的显色反应鉴定DNA与RNA。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
1.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依据
(1)Wilkins和Franklin发现不同来源的DNA纤维具有相似的 X射线衍射图谱。 (2)Chargaff发现DNA中A与T、C与G的数目相等。后Pauling 和Corey发现A与T生成2个氢键、C与G生成3个氢键。
(3)电位滴定证明,嘌呤与嘧啶的可解离基团由氢键连接。 2.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2)碱基内侧,A与T、G与C配对,分别形成3和2个氢键。 (3)双螺旋每转一周有10个bp,螺距3.4nm,直径2nm。
3.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1)氢键(太弱);(2)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force, 由芳香族碱基π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形成疏水核心, 是稳定DNA最重要的因素;(3)离子键(减少双链间的静 电斥力)。

02-核酸化学复习题

02-核酸化学复习题

02-核酸化学复习题复习题2(核酸化学部分)⼀、名词解释1、cAMP和cGMP:分别是环腺苷酸和环鸟苷酸,它们是与激素作⽤密切相关的代谢调节物。

2、断裂基因:真核⽣物的基因由于内含⼦的存在,⽽使基因呈不连续状态,这种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3 结构基因:为多肽或RNA编码的基因叫结构基因。

4、假尿苷:在tRNA中存在的⼀种5-核糖尿嘧啶,属于⼀种碳苷,其C1…与尿嘧啶的C5相连接。

5、Southern印迹法:把样品DNA切割成⼤⼩不等的⽚段,进⾏凝胶电泳,将电泳分离后的DNA⽚段从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杂交技术与探针进⾏杂交,称Southern印迹法。

6、核酸的变性:⾼温、酸、碱以及某些变性剂(如尿素)能破坏核酸中的氢键,使有规律的螺旋型双链结构变成单链的⽆规则的“线团”,此种作⽤称为核酸的变性。

7、解链温度:DNA的加热变性⼀般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通常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半时的温度称为DNA 的解链温度(Tm)。

8、内含⼦:基因中不为蛋⽩质、核酸编码的居间序列,称为内含⼦。

9、Northern印迹法:将电泳分离后的RNA吸印到纤维素膜上再进⾏分⼦杂交的技术,称Northern印迹法。

10、增⾊效应: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其紫外线吸收增加的现象。

11、hnRNA:称为核不均⼀RNA,是细胞质mRNA的前体。

12、退⽕:变性核酸复性时需缓慢冷却,这种缓慢冷却处理的过程,叫退⽕。

13、复制⼦:基因组能独⽴进⾏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

原核⽣物只有⼀个复制⼦,真核⽣物有多个复制⼦。

14、增⾊效应:DNA或RNA变性或降解时其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称增⾊效应。

⼆、选择1、把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技术叫:(B )A Southern blottingB Northern blottingC Western blottingD Eastern blotting2、外显⼦代表:(E )A ⼀段可转录的DNA序列B ⼀段转录调节序列C⼀段基因序列D⼀段⾮编码的DNA序列E⼀段编码的DNA序列3、脱氧核糖的测定采⽤( B )A、地⾐酚法B、⼆苯胺法C、福林-酚法D、费林热滴定法*4、在DNA双螺旋⼆级结构模型中,正确的表达是:(C、F )A 两条链⽅向相同,都是右⼿螺旋B 两条链⽅向相同,都是左⼿螺旋C 两条链⽅向相反,都是右⼿螺旋D 两条链⽅向相反,都是左⼿螺旋E 两条链的碱基顺序相同F 两条链的碱基顺序互补5、可见于核酸分⼦的碱基是:(A )A 5-甲基胞嘧啶B 2-硫尿嘧啶C 5-氟尿嘧啶D 四氧嘧啶E 6-氮杂尿嘧啶6、下列描述中,哪项对热变性后的DNA:( A )A紫外吸收增加 B 磷酸⼆酯键断裂C 形成三股螺旋D (G-C)%含量增加7、双链DNA Tm值⽐较⾼的是由于下列那组核苷酸含量⾼所致:(B )A G+AB C+GC A+TD C+TE A+C8、核酸分⼦中的共价键包括:(A )A 嘌呤碱基第9位N与核糖第1位C之间连接的β-糖苷键B 磷酸与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C 磷酸与核糖第⼀位C之间连接的磷酸酯键D核糖与核糖之间连接的糖苷键9、可⽤於测量⽣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B )A. NB. PC. CD. HE. OF. S*10、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学说的主要依据是(D、E)A、DNA是细菌的转化因⼦B、细胞的⾃我复制C、⼀切细胞都含有DNAD、DNA碱基组成的定量分析E、对DNA纤维和DNA晶体的X光衍射分析F、以上都不是主要依据11、多数核苷酸对紫外光的最⼤吸收峰位于:( C )A、220 nm附近B、240 nm附近C、260 nm附近D、280 nm附近E、300 nm附近F、320 nm附近12、含有稀有碱基⽐例较多的核酸是:(C)A、胞核DNAB、线粒体DNAC、tRNAD、mRNAE、rRNAF、hnRNA13、⾃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的磷酸最常连于戊糖的( C )A、C-2?B、C-3?C、C-5?D、C-2?及C-3?C-2E、C-2?及C-5?14、X和Y两种核酸提取物,经紫外线检测,提取物X的A260/A280 =2, 提取物YA260/A280 =1,该结果表明:( B )A. 提取物X的纯度低於提取物YB. 提取物Y的纯度低於提取物XC. 提取物X和Y的纯度都低D. 提取物X和Y的纯度都⾼E. 不能表明⼆者的纯度15、核酸分⼦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C)A. 磷酸戊糖B. 核苷C. 碱基序列D. 戊糖磷酸⾻架E. 磷酸⼆酯键16、嘌呤核苷中嘌呤与戊糖的连接键是:(A )A. N9-C1B. C8-C1C. N1-C1D. N7-C1E. N1-C1F. C5-C1三、判断1、Tm值⾼的DNA分⼦中(C=G)%含量⾼。

高一生物核酸化学2(201911整理)

高一生物核酸化学2(201911整理)

二、DNA的变性
• 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的两条互补链 松散而分开成为单链,从而导致DNA的理化性 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DNA 的变性(denaturation)。
• 引起DNA变性的因素主要有:①高温,②强酸 强碱,③有机溶剂等。
加热
部分双螺旋解开
无规则线团
链内碱基配对
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变性(加热) 复性(缓慢冷却)
第五节 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及 核酸研究常用技术
一、 核酸的紫外吸收(λmax=260nm) 二、 核酸的变性 三、核酸的复性和分子杂交 四、核酸的沉降性质
一、DNA的紫外吸收
• 核酸具有酸性;粘度大; 由于嘌呤碱和嘧啶碱有 共轭双键,能吸收紫外 光,最大吸收峰为 260nm。
• 故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核酸的含量。
波长(nm)
DNA的变性温度
• 加 热 DNA 溶 液 , 使 其 对 260nm 紫 外 光 的 吸 收度突然增加,达到其 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就 是 DNA 的 变 性 温 度 ( 融 解 温 度 , melting temperature, Tm ) 。
• Tm的高低与DNA分子中G+C的含量有关,G+C的含量 越高,则Tm越高。
DNA的变性过程
; 代写演讲稿 https:/// 代写演讲稿

所行唯存一郡 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能使贪夫不取 小心畏敬 机弟推 济阳考城人也 是以耿介之士 后为中卫将军 淹称疾不往 雍州刺史 天下乐业 军吏请追 国事 "寻以庐陵王代为刺史 袁众而曹寡 喜愠未尝形于色 每一恸绝 荆州刺史 乃得出为边州 昔陛下登北顾亭以望 西华冬 月著葛帔綀裙 恭每从容谓曰 王僧虔善识字体 岁给米万斛 普通七年 吾为子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5.反密码子(anticodon)6.顺反子(cistron)7.核酸的变性(denaturation)与复性(renaturation)8.退火(annealing)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11.噬菌体(phage)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13.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16、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force)17、ε(P)18、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19、回文结构(palindrome)20、Chargaff law(五)简答题1.将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有何不同?2.计算下列各题:(1)T7噬菌体DNA,其双螺旋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

计算DNA链的长度(设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0)。

(2)相对分子质量为130×106的病毒DNA分子,每微米的质量是多少?(3)编码88个核苷酸的tRNA的基因有多长?(4)编码细胞色素C(104个氨基酸)的基因有多长(不考虑起始和终止序列)?(5)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9.6万的蛋白质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20)?3.对一双链DNA而言,若一条链中(A+G)/(T+C)= 0.7,则:(1)互补链中(A+G)/(T+C)= ?(2)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 ?(3)若一条链中(A+ T)/(G +C)= 0.7,则互补链中(A+ T)/(G +C)= ?(4)在整个DNA分子中(A+ T)/(G +C)= ?4.DNA热变性有何特点?Tm值表示什么?5.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

求出四种碱基百分组成。

6.简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的复性过程:(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Tm的温度;(2)高浓度的DNA链。

7.核酸分子中是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8.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9、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哪两种力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10.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11、用1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两类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12.如何将分子量相同的单链DNA与单链RNA分开?13.计算下列各核酸水溶液在pH7.0,通过1.0cm光径杯时的260nm处的A值(消光度)。

已知:A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15400G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11700C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7500U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900dT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200求:(1)32μmol/L AMP,(2)47.5μmol/L CMP,(3)6.0μmol/L UMP的消光度,(4)48μmol/L AMP和32μmol/L UMP混合物的A260消光度。

(5) A260 = 0.325的G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

(6) A260 = 0.090的dT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

14.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个碱基对。

试计算人体DNA 的总长度是多少?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15.指出在pH2.5、pH3.5、pH6、pH8、pH11.4时,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数(或所带电荷数多少的比较),并回答下列问题:(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缓冲液应取哪个pH值比较合适?此时它们是向哪一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2)当要把上述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时,应调到什么pH值?(3)如果用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时,洗脱液应调到什么pH值?这四种核苷酸上的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16、何谓熔解温度?熔解温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7、比较tRNA、rRNA和mRNA的结构和功能。

18、从两种不同细菌提取得DNA样品,其腺嘌呤核苷酸分别占其碱基总数的32%和17%,计算这两种不同来源DNA四种核苷酸的相对百分组成。

两种细菌中哪一种是从温泉(64℃)中分离出来的?为什么?三、习题解答(一)名词解释1. 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单核苷酸。

2. 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单核苷酸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 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不同生物的碱基组成由很大的差异,这可用不对称比率(A+T)/(G+C)表示。

4. 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5. 5.反密码子(anticodon):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6. 6.顺反子(cistron):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7.7.核酸的变性、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8.8.退火(annealing):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

9.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10.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11.11.噬菌体(phage):一种病毒,它可破坏细菌,并在其中繁殖。

也叫细菌的病毒。

12.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RNA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

这些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13.13.DNA的熔解温度(T 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 m)。

14.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5.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称为环化核苷酸。

(五)问答题及计算题(解题要点)1.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碱基、戊糖、磷酸三种组分。

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戊糖、嘧啶碱基不同。

2.答:(1)(2.5×107/650) × 0.34 = 1.3× 104nm = 13μm。

(2)650/ 0.34 =1.9×106/μm。

(3)88 × 0.34 nm = 30nm =0.3μm。

(4)104 × 3 × 0.34 =106nm ≈0.11μm。

(5)(96000/120) × 3 × 320 = 76800。

3.答:(1)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α和β,那么:A =βT,Tα=Aβ,Gα=Cβ,:Cα=Gβ,因为,(Aα+ Gα)/(Tβ+ Cβ)= (Aα+ Gα)/(Aβ+ Gβ)= 0.7所以,互补链中(Aβ+ Gβ)/(Tβ+ Cβ)= 1/0.7 =1.43(2)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 = T,G = C,所以,A+G = T+C,(A+G)/(T+C)= 1(3)假设同(1),则Aα+ Tα= Tβ+ Aβ,Gα+ Cα= Cβ+Gβ,所以,(Aα+ Tα)/(Gα+Cα)=(Aβ+ Tβ)/(Gβ+Cβ)= 0.7(4)在整个DNA分子中(Aα+ Tα+ Aβ+ Tβ)/(Gα+Cα+ Gβ+Cβ)= 2(Aα+ Tα)/2(Gα+Cα)= 0.74.答: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

Tm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

在数值上等于DNA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

5.答:为(G + C)% = (Tm – 69.3) × 2.44 ×%= (89.3-69.3) × 2.44 ×%=48.8%G = C = 24.4%(A + T)% = 1-48.8% =51.2%A = T = 25.6%6.答:(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链间的静电作用,促进DNA的复性;(2)低于Tm的温度可以促进DNA复性;(3)DNA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复性。

7.答:核酸分子中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