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飞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高三物理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高三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熟悉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特点;3.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3.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针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2.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特点;3.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2.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1. 授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量守恒定律成立;4.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
2. 实验1.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弹簧测量物体碰撞前后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学生操作,进行实验;3.收集实验结果和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1. 授课1.引入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2.观察实验演示,并分析实验数据;3.分析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4.举例说明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
2. 案例分析基于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应用。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应用1. 授课1.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学会进行信息搜索和材料收集。
2. 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个实际问题,分析问题所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四节:总结1.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总结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3.总结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_16.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言】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
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第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追寻了碰撞中的守恒量,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守恒的,今天我们来讨论系统在什么条件下动量守恒。
(-)系统内力和外力【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注意: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思考与讨论:图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B A m m >,中间用一段细绳相连并有一被压缩的弹簧,放在平板车C 上后,A 、B 、C 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地面光滑,则在细绳被剪断后,在A 、B 未从C 上滑离之前,A 、B 在C 上向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 ( )A .若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则A 、B 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B .若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 、B 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不为零。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课题: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够解决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黑板、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物体演示,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注意到动量的存在?”2. 引导学生思考,将动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联系起来。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动量的定义和公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 = mv。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动量的物理意义。
3.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守恒不变。
4. 指出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没有外力作用和没有动量交换的情况。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变化,并总结实验结果。
3.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尝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具体要求,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动量守恒问题。
2.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并尝试解答问题。
3.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并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其重要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适当的例题,要求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题 1.3 动量守恒定理课型新授课课时 2 主备人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第三节的内容。
它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虽然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其适用范围要比牛顿定律广泛的多,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而且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因此它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定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但在新情境中则不行;学生已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基于证据证明物理结论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知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冲量及动量变化特点.2.理解系统、内力、外力的概念.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理解其守恒的条件.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守恒条件的掌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冲量及动量变化特点.2.理解系统、内力、外力的概念.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理解其守恒的条件.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情景引入对于冰壶等物体的碰撞也是这样么?怎样证明这一结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么?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
动量定理给出了单个物体受力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用动量定理分别研究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看看是否会有新收获?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二、动量守恒定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只有明确了引起变化的原因,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不变的可能性以及不变所需要的条件。
所以,在一个守恒的特殊模型基础上,为了不失一般性,赋予更加一般的条件,可以推得更加一般的结论(系统总动量变化的原因)。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题:课熊浩潇洋姓名: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教学课题动量守恒定律本节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讲述动量守恒定律,它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它是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之后,以动量定理基础,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等于零时所遵循的规律。
它是动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教材分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阶段继牛顿运动定律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解决问的基本工具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适用对于微观物体高速运动同样适用;不仅适用于两个物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二、学情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动量、冲量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动量定理之后,对学情分析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的相关现象已经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量的观念,为以相对较为复杂的由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类问题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碰撞、爆炸等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学生对于这部分现象比较感兴趣,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这部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从实验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教学目、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守恒条重难难点:守恒条件的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我将采用析归纳法、质疑讨论法、多媒体,引导学生在研究过教学策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老师辅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实验探究,规律应用三个部分(一)引入新回顾新课教、分析教材中教学过程验部分,对比多媒体展示的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得到的相关结论。
高中物理_《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
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
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
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
(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
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这个不变量就是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系统、内力和外力概念。
师:请一个同学举例说明什么系统?什么叫内力?什么叫外力?生:两个同学站在冰面上做互推游戏。
如果我们要研究互推后两个人的速度大小,可以把两人看成一个系统。
两人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两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为外力。
[再判断]1.对于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内力.( )2.某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是相对的,与系统的选取有关.( )探讨2:试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两球碰前动量m1v1+m2v2和碰后动量m1v1′+m2v2′的关系.[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_【课堂实录】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分析、推导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习方法。
(二)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守恒条件难点:守恒条件的理解关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二、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渗透严谨务实的科学思想;同时,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当中找到正确的分析方向,三、课型:新授课、提问法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质疑讨论法、多媒体展示五、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老师提问: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首先来回顾一下:1.动量定理的内容,2.表达式。
学生:回答老师:动量定理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而碰撞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间,碰撞过程这个系统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比如,有两个人原来静止在滑冰场上,不论谁推谁一下,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滑去,他们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
两个人本来都没有动量,现在都有了动量,他们的动量变化服从什么规律呢?现在来探究这个规律。
(二)新课教学老师: 先来看这个过程中的几个概念:系统、内力、外力。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
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比如:两个不同速度的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相碰,我们选A、B这个系统来分析,A、B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1F2是A、B这个系统的内力,重力、支持力是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老师:下面我们来探究碰撞的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动量有什么特点?其实这就是本章第一节实验我们所探究的内容,在碰撞前后动量的矢量和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一、动量概念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理解动量概念,并学习计算动量的方法。
2. 通过对常见物体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动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应用该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际物理现象中动量守恒的应用。
教学方法:
2.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案例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教学流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动量的重要性。
二、动量概念(30分钟)
四、实践应用(20分钟)
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评价:
1. 实验成绩:通过实验成绩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动量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
2. 讨论表现:通过讨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相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诠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验证。
2.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械等。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动量守恒的观点,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引发学生对动量守恒的思考。
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动量守恒观点: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动量的含义,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含义。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讲解动量守恒的条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条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4. 教室互动: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6. 安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在平时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1.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1 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选择性必修1 课程中“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主题下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查阅资料,了解中子的发现过程,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为: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发展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本条目强调理论推导和实验的统一,要求学生不但能用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得出动量守恒定律,还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或验证,对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科学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促进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关联整合,同时深化对“系统”的认识。
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虽然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得出,但是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动量守恒定律比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性更广,对研究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都适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从实验中知道碰撞前后物体动量之和不变,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常见的物理模型,但在新情境中仍有困难;学生已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基于证据证明物理结论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物理兴趣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1)相互作用观,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体与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遵循的规律;(2)守恒观,即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内力实现系统内物体间的动量相互转移,但总量保持不变。
2.科学思维(1)以动量定理为基础,理论推导系统总动量的变化原因;(2)“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来解读守恒条件;3.科学探究在理论探究中,养成小组团队合作的意识,熟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剪断细绳小车在弹簧作用下相向运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既适用于保守系统,也适用于非保守系统。
1.3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3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前两节讲述了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等内容,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一个系统中的动量变化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研究,初步掌握和了解实验方法研究碰撞问题。
在动量定理的学习中知道了力对时间累积效果是冲量以及单个物体受到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有以上知识储备,借助不同的物理情景,学生将研究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时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境中由牛顿第三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数学表达式。
(二)科学思维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通过对动量概念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了解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参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误差分析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水平发展,基础学科知识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内涵,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实验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体验活动:小车上的人拉小车,小车不能朝一个方向运动。
讨论:单摆小球和滑块系统在气垫导轨上左右振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了研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建立物理模型,定量的进行理论探究。
(二)理论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物理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 A、B,质量分别为 m1 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一维碰撞),速度分别是v1、v2,且v2>v1。
《主题二 第四节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动量的观点及计算方法。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的观点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投影仪、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案例、动画视频等素材。
3. 预习教材,准备好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动量守恒定律一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观点的入门课,在教材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之一。
正确地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简化复杂的计算,提高工作效率。
动量守恒定律对从事钻研工作的人员有重要帮助。
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速度、力的作用的矢量性及区别各种碰撞。
为了更好的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量的观点,知道动量的基本性质。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碰撞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学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2. 体验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针对上述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室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作为引课素材,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用ppt动画模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规律;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环节:1. 创设情境,引入动量观点通过学生身边的物体(鸡蛋和石头相撞)引出动量观点,再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得出动量的基本性质。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掌握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难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1.概念讲解动量:物体的动量是它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p=mv。
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在任何时间都是不变的,即Σpi=Σpf。
2.实验演示在教学现场展示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两个相等质量的小车进行碰撞,观察碰撞后的速度和动量,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实验二:用一个跷跷板演示动量守恒定律,分别放置两个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3.讲解案例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例如:一个静止的物块被一个质量为100kg、速度为5m/s的飞轮垂直击中,击中后两者保持粘连,求击中后整个系统的速度和动能。
解析:设系统的速度为v,系统的总动量为p,系统的总质量为m,系统的初速度为0,飞轮的质量为m1,飞轮的初速度为v1,物块的质量为m2,物块的初速度为0,则p=m1v1+m2(0)=m1v+m2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初始动量等于终点动量,因此可以得出:m1v1+m2(0)=(m1+m2)v解得:v=(m1v1+m2(0))/(m1+m2)代入得出v=0.0496m/s (保留四位小数)整个系统的动能,则为:E=1/2(m1+m2)v²,代入得出E=0.121J (保留三位小数)4.练习题为了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总质量为10kg,初速度分别为2m/s、0、-4m/s,相互碰撞后速度分别为-2m/s、0、4m/s,求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和能量是否守恒?它们各自的动量变化是多少?五、教学反思动量守恒定律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授课时除了用理论知识讲解外,还应结合实验演示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第一章3动量守恒定律》学历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动量守恒定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变化规律的物理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并能够利用动量解释常见现象;2. 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表现形式及实际应用的案例;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简单的推导或解释的方式分析解决涉及动量守恒的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 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动量守恒条件及实际应用的认识情况;2. 书面作业:根据本课知识点完成习题集的相应题目,检验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动量守恒现象,并举例说明,通过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评价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动量的概念,并介绍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强调其矢量性,解释动量与物体质量、速度之间的关系。
随后详细介绍动量守恒的条件、定律的表现形式。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碰撞、爆炸等)分析动量守恒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4. 推导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物理模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尝试运用数学工具(如向量运算)来理解动量的变化和守恒。
5. 互动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加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教师反思:教师总结本课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动量的定义与计算;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球、弹簧仪、光电门等;2.教学资料:课件、教材、习题集等;3.辅助工具:计算器、白板、笔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动量的定义,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动量为零,它能否保持静止?请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PPT讲解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意味着在闭合系统内,总动量守恒不受外力的影响。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实验,使用弹簧仪等器材演示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展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Step 4:解题练习(20分钟)老师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共同探讨解题思路。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车辆碰撞、弹道问题等。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老师可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检查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拓展:老师可设计更多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以“寻求碰撞中运动规律”为线索,通过从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多轮“问题——猜测——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到达对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
通过追寻碰撞中运动规律,得到守恒量动量概念。
教材编写思想表达了科学探究根本方法与严谨求真科学态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
〔2〕课时安排:
第1课时探寻碰撞中的守恒量
第2课时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生产生活中碰撞运动现象,知道碰撞特点
〔2〕经历寻求碰撞运动规律过程,领会实验探究思路,体会猜测、推理和证据重要性
〔3〕提高实验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技能
〔4〕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建立过程,理解探索意义,知道动量概念
3.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一维碰撞,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碰撞中运动规律重点突破:實验探究法
学习难点:领会实验探究根本思路,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建立过程难点突破:小组合作,问题引领,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
4.学习活动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动手推导,回答。
教师活动:联系学生推导过程,解释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解决单个物体动量变化的问题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入手。
引导学生完成从牛顿运动定律角度推导:
给定条件: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碰撞初始两物体刚刚接触的时刻t,它的速度为v,在碰撞结束两物体分离的t',它的速度为v',那么这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因此我们会发现,mv这个物理量具有特别的意义。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
通过多媒体辅助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设疑,为动量定理的简单计算做铺垫。
回顾上节课实验探究结果很好的将两节课联系在一起,也以上一节课的结果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物理学中我们将它定义为动量,用字母p表示:p=mv
教师活动:那么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同学们能不能判断动量是标量还是矢量?
学习
心理
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教师活动:(提问,引出冲量的概念)同学们,仔细观察(2)式,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活动:观察(2)式,思考。
教师活动:(回答)力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动量增加越多。F(t'-t)这个量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
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表示:I= F(t'-t)
新课知识很重要,要求教师讲授的新颖独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老师梳理、学生自由发问时间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解答。
让学生主动提问,得到不懂得问题的答案,给予学生自主动脑的时间,让学生对于动量理解更加深刻
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动量的表达式、单位、矢量性的基础的,核心的知识点,为接下来动量定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量守恒定律
授课学生
汪鸿飞
所在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
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
选用教材
人教版选修3-5
授课题目
动量守恒定律
授课章节
第16章第二节
教学用具
板书,PPT课件
教学
任务
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a=v'-v/t'-t
因此F=ma=m(v'-v)/ t'-t=mv'-mv/t'-t=p'-p/t'-t
由于Δp=p'-p,Δt=t’-t,所以
F=Δp/Δt(1)
这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1)可以转化为mv'-mv=F(t'-t)(2)
等式左边是Δt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增加量,右边既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又与力作用的时间有关。
作业布置
解决课后习题
附录1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16.2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
1.动量:p=mv
2.单位:kg.m/s
3.理解:
(1)状态量
(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同向
展示探究
分析过程
及结论
教
学目Βιβλιοθήκη 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的变化和冲量的定义;
2.理解动并能掌握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理解其矢量性;
3.会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动量定理的简单计算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并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通过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物理学在生活中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动量的变化、冲量、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矢量性。
教学难点
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针对动量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模式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动量也是矢量,动量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同。同时,同学们还要知道动量是一个过程量。最初动量概念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提出的
动量单位:kg.m/s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课本例题一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练习,并展示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说关于鸟撞飞机的报道,播放鸟撞飞机的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体会、思考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结果吗?
学生活动:对于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mv”的矢量和在碰撞前后很可能是保持不变的,各种形式的碰撞都是这样。
教师活动:是的,两个物体碰撞时,一个物体的mv减少了,另一个物体的mv就会增加,而且它的增加量与前一个物体减少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