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

合集下载

动量守恒定律高三物理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高三物理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高三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熟悉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特点;3.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3.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针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2.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特点;3.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2.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1. 授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量守恒定律成立;4.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

2. 实验1.布置实验任务:利用弹簧测量物体碰撞前后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学生操作,进行实验;3.收集实验结果和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1. 授课1.引入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概念;2.观察实验演示,并分析实验数据;3.分析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4.举例说明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

2. 案例分析基于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应用。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应用1. 授课1.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学会进行信息搜索和材料收集。

2. 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个实际问题,分析问题所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四节:总结1.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定义和表达式;2.总结一维碰撞和弹性碰撞的特点;3.总结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教学过程:动(1mi)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 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1 动量的定义解释动量的概念,给出动量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动量的计算方法。

1.2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阐述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解释守恒的含义。

通过图示和实例展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3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第二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1 两个物体的完全弹性碰撞解释完全弹性碰撞的概念,给出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的应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展示完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的计算方法。

2.2 多个物体的动量守恒解释多个物体系统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例展示多个物体系统中动量守恒的计算方法。

2.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通过实例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3.1 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解释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展示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联合应用。

3.2 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参照系中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参照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参照系下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

3.3 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讨论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特定情况下的不适用性。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与演示4.1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动量守恒实验,包括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解释实验中如何测量和计算动量。

4.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演示进行动量守恒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3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领域的应用5.1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如碰撞问题、爆炸问题等。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课题:动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并描述其基本原理。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动能相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授,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掌握以守恒定律求解动能和动量的基本方法。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守恒定律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
1、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让学生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第二课时:演示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
守恒定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七、教学活动:
1、老师讲授,结合问答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

2、学生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练习题,以及有关物理实验中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守恒定律求解动能和动量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
1、学生将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相关实验题,以及有关物理实验中相关问题的探究。

2、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反映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一:简单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概念。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内容:1. 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示:m1v1 + m2v2 = m1v1' +m2v2'3.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当外力为零时,物体受到的总动量变化为零,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实验示范,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练习: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2. 分组讨论并呈现各自的解答,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1. 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教案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导入:1. 回顾动量的概念及公式。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会发生改变吗?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小球、直径不同的玻璃瓶等。

2. 实验一:垂直碰撞- 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小球放在平面上,一个小球做静止状态,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3. 实验二:水平碰撞- 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总结:1. 回顾实验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延伸:1. 提出其他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小学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小学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3.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

2. 实验器材:小车、轨道、测速设备、障碍物等。

3. 实验材料:小球、托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复习力和质量的概念,并谈到动量的概念。

师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可以利用实例解释动量的概念,如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新知讲解:教师依次讲解动量的定义、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呈现相关公式。

3. 实验演示:老师可以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演示,通过小车和轨道的实验来说明动量守恒。

4. 教学实践: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实践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辆小车、一条轨道和一些小球。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小车和轨道的位置,观察和记录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和方向,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提醒学生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利用托盘和小球进行带有障碍物的小车实验。

通过观察和记录碰撞情况,进一步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和研究,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碰撞、运动员运动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反复实践,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灵活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与动量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动量的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并解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在相同的力下,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不同。

步骤二:动量的概念1.定义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引导学生理解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3.通过例子计算动量:让学生计算不同物体的动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步骤三:动量的计算方法1.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v)。

2.讲解动量的单位: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动量守恒定律1.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系统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动量守恒:无论物体间发生何种相互作用,总的合外力为零,因此总动量不变。

3.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步骤五: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运动冲量:引导学生理解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冲量的计算方法。

2.运动冲量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解释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即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3.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与冲量有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应用场景;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3.学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在复杂情境下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3.观察、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1. 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探究1.1 讲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引导学生通过动量的定义公式$ p=mv $来理解动量的物理意义,然后阐述动量守恒定律的主旨和表达式:对于一个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是不变的,即总动量守恒。

1.2 进行简单的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将一个小的弹性小球钩在一根轻质细绳上,将细绳高高举过头顶静止,然后让学生从侧面推向小球,观察小球撞击后的运动变化。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实现方式。

1.3 通过复杂案例来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设计一个实验,如:让一个人站在一辆轻质滑板上,当他拍板子时,滑板向前移动,人和滑板的运动情况是什么?由此进一步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动量的转移和守恒的机制。

2. 动量守恒定律计算方法的讲解2.1 讲述动量守恒方程的表达及其应用范围。

通过大量经典问题的引入,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

同时,通过展示理论和实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方程的具体计算过程。

2.2 通过对经典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动量守恒方程。

如“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案例,让学生自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和计算方法。

3.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案例的讲解与探究3.1 引导学生分析复杂案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实现方式。

如去掉简单实验中的轻绳,改为用弹簧连接两个小车进行碰撞,则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弹簧弹性系数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合力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

最新版-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

最新版-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高三复习到五月份,基本结束了前两轮的复习。

但是学生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依然存在若干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弄不清楚守恒过程和不能正确的选择研究对象等。

学生屡屡出现类似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忽略了守恒条件所造成。

当然学生在审题中不能正确的挖掘出隐含条件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回归课本,指导学生进行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论推导。

本环节中强调守恒条件以及对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解。

二.归纳试题类型,找到解题模型。

主要选择子弹模型、木板滑块模型、滑块碰撞模型、微观粒子碰撞模型、微观粒子衰变模型。

采用讲一题练一题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几个模型的解题思路和题中常见的隐含的条件。

为学生解决类似题型打好基础。

三.针对多过程的运动模型,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分析,逐一过程利用守恒条件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动量守恒。

四.针对多物体多运动过程模型,引导学生做好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处理,围绕守恒条件逐一分析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守恒。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由易到难,由特殊模型到一般模型,从常见问题到复杂问题。

也很好的展示了利用守恒条件为解题起点,展开解题过程的示范。

通过多次训练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挖掘不出常见隐含条件和弄不清守恒过程的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篇二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开放活动,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传统贯例,很好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研究长足发展。

本次观课议课活动安排在高二年级组进行,由汪梦洁老师和孙正老师上同课异构课《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议课。

本人把听课议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在听中教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实施应围绕学生展开,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故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核心标准是以学生为基准,看老师的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的一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教材主要安排了“科学真是迷人”、“计算天体质量”和“发现未知天体”三个标题性内容。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对万有引力的应用有所熟悉,另一方面通过卡文迪许“称量地球的质量”和海王星的发现,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

2.教学过程概述本节课从宇宙中具有共同特点的几幅图片入手,对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进行了复习引入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有什么应用呢?接下来,通过“假设你成为了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

发现前方未知天体”,围绕“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该天体的质量吗”全面展开教学。

密度的计算以及海王星的发现自然过渡和涉及。

在教材的处理上,既立足于教材,但不被教科书所限制,除了介绍教科书中重要的基本内容外,关注科技新进展和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时代气息浓厚,反映课改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计算天体质量”的学习,学会估算中数据的近似处理办法,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2)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体验运用万有引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的学习,体会科学定律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通过了解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1.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2.“称量地球的质量”和海王星的发现,加强物理学史的教学。

五、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复习引入通过几张宇宙图片的欣赏,学生体验宇宙中螺旋的共同特点,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天体都遵循的规律。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引导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条件。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4.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条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3. 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分析。

4. 学生能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总结,并认识到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的现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规范,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但在讲授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动量计算公式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次公开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基本的动量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学生对动量的概念,帮助其理解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问题:当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为什么只需要轻轻一打,篮球就能飞出远处的篮筐?2.讲解(30分钟)1) 动量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公式为:p = mv2)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为:m1v1+m2v2=m1v1'+m2v2'3.实验(20分钟)准备实验装置,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一:采用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采用不同质量物体的非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和讨论(2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5.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教学资源:实验装置评价方法:学生的小组合作练习和实验结果观察、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教学延伸1.在同理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和实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身边事物中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条件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五、教学反思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的设计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1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试验测定,使同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缘由;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洁的试验事实,能推想物质的组成。

力量目标提高同学试验、思维力量,初步培育同学应用试验的方法来定量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科学方法,培育同学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使同学熟悉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的道理。

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学校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看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动身,通过思索去“发觉”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同学简单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同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熟悉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引导同学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索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自己发觉问题同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应当实行"自我发觉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同学各抒己见,最终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

这时老师不失相宜的提出讨论主题:通过试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同学的学习热忱和爱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同学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的概念,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量的变化。

1.2 动量的矢量性解释动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讨论动量的正负方向,以及如何表示动量的矢量。

第二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2.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量守恒的现象。

2.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和爆炸情况下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第三章:碰撞中的动量守恒3.1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解释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类型碰撞中动量守恒的特点。

3.2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问题解决方法向学生介绍解决碰撞中动量守恒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第四章:爆炸中的动量守恒4.1 爆炸中动量守恒的原理解释在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原理。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爆炸中动量守恒的现象。

4.2 爆炸中的动量守恒问题解决方法向学生介绍解决爆炸中动量守恒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爆炸问题。

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1 动量守恒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如原子核反应、粒子物理学等。

通过示例或问题,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5.2 动量守恒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动量守恒定律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安全气囊、运动器材设计等。

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6.1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形式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即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动量矢量和等于系统外作用力的动量矢量。

通过示例或问题,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物理组梁永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讲述动量守恒定律,它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之后,以动量定理为基础,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等于零时所遵循的规律。

它是动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阶段继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适用,对于微观物体高速运动同样适用;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不仅在动力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在日后的物理学领域如原子物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几大主要方法之一。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在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了动量、冲量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动量定理之后,对于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的相关现象已经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量的观念,为以相对较为复杂的由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类问题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碰撞、爆炸等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学生对于这部分现象比较感兴趣,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这部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从实验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分析、推导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诠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验证。

2.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械等。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动量守恒的观点,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引发学生对动量守恒的思考。

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动量守恒观点: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动量的含义,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含义。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讲解动量守恒的条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条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4. 教室互动: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6. 安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在平时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一、教材分析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

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

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

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

(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

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物理学中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并定义这个物理量的矢量。

[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动量的定义。

具体有定义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义、单位。

[例题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 m/s 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二所示),求:(1)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2)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分析:动量是矢量,虽然碰撞前后钢球速度的大小没有变化,都是6m/s,但速度的方向变化了,所以动量也发生了变化。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

区公开课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动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动量。

3.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量守恒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采用实验法,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动量守恒现象方面的能力。

教案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我采用了讲解法、实验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动量守恒现象,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讲解动量计算方法时,部分学生对于矢量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出现错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能力。

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次公开课让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改进,为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努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既适用于保守系统,也适用于非保守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有哪些?
答:①F合=0(严格条件)
②F内远大于F外(近似条件)
③某方向上合力为0,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二)进行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师:给出问题(投影教材11页第二段)
学生:用牛顿定律自己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
推导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1、2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1
11m F a =

222m F a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1、F 2等大反响,即
F 1= - F 2
所以
2211a m a m -=
碰撞时两球间的作用时间极短,用t ∆表示,则有
t v v a ∆-'=111, t
v v a ∆-'=
22
2 代入2
211a m a m -=并整理得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点评: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

(另一个最基本的普适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动量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

相反,每当在实验中观察到似乎是违反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时,物理学家们就会提出新的假设来补救,最后总是以有新的发现而胜利告终。

例如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时,按动量守恒,反冲核应该沿电子的反方向运动。

但云室照片显示,两者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

为解释这一反常现象,1930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说。

由于中微子既不带电又几乎无质量,在实验中极难测量,直到1956年人们才首次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2000年高考综合题23 ②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实设计的)。

又如人们发现,两个运动着的带电粒子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动量似乎也是不守恒的。

这时物理学家把动量的概念推广到了电磁场,把电磁场的动量也考虑进去,总动量就又守恒了。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

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

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
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

(4)确定好正方向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

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 【例1(投影)见教材12页】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补充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辆小车,水平面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在小车B 上坐着一个小孩,小孩与B 车的总质量是A 车质量的10倍。

两车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小孩把A 车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 推出,A 车与墙壁碰后仍以原速率返回,小孩接到A 车后,又把它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 推出。

每次推出,A 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都是v ,方向向左。

则小孩把A 车推出几次后,A 车返回时小孩不能再接到A 车?
分析:此题过程比较复杂,情景难以接受,所以在讲解之前,教师应多带领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创设情景,降低理解难度。

解: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孩第一次 推出A 车时
m B v 1-m A v=0
即:
v 1=
v m m B
A
第n 次推出A 车时:
m A v +m B v n -1=-m A v +m B v n
则:
v n -v n -1=
v m m B
A 2,
所以
v n =v 1+(n -1)
v m m B
A
2
当v n ≥v 时,再也接不到小车,由以上各式得n ≥5.5 取n =6
点评:关于n 的取值也是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的问题,告诫学生不能盲目地对结果进行“四舍五入”,一定要注意结论的物理意义。

A
B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4~7题 课后补充练习
1.(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0 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000 kg 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 m/s
的速度行驶,由
A .小于10 m/s
B .大于10 m/s 小于20 m/s
C .大于20 m/s 小于30 m/s
D .大于30 m/s 小于40 m/s
2.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比m A ∶m B =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
当弹簧突然
A .A 、
B 系统动量守恒 B .A 、B 、
C
C .小车向左运动
D
3
.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枪发射出一颗子弹时,关
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因为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使系统的动量变化很小,可
D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系统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这两个外力作用,这
4.甲乙两船自身质量为120 kg ,都静止在静水中,当一个质量为30 kg
的小孩以相对于
地面6 m/s 的水平速度从甲船跳上乙船时,不计阻力,甲、乙两船速度大小之比:v 甲∶v 乙=_______.
5.(2001年高考试题)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在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
6.如图所示,甲车的质量是2 kg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光滑,右端放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物体.乙车质量为4 kg ,以5 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与甲车碰撞以后甲车获得8 m/s 的速度,物体滑到乙车上.若乙车足够长,上表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多长时间相对乙车静止?(g 取10 m/s 2
)
参考答案:
1.A 2.BC 3.D 4.5∶4
5.因均是以对地(即题中相对于静止水面)的水平速度,所以先后跃入水中与同时跃入水中结果相同.
设小孩b 跃出后小船向前行驶的速度为v ,取v
(M +2m )v 0=Mv +mv -mv 解得:v =(1+M
m 2)v
6
m 乙v 乙=m 乙v 乙′+m 甲v

小物体m 在乙上滑动至有共同速度v
m 乙v 乙′=(m +m 乙)
v
对小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 =μg 所以t =v /μ
g 代入数据得t =0.4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