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碰撞,导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2)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3)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进一步练习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
问题。
(4)知道求初、末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表达式、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守恒条件的判定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再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守恒条件及适用范围,即用实验法、
推理法、归纳法、举例讲授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碰撞试验装置。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定律之一。
小游戏: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甲推乙一下,两人都会向相反的方向离去,两个人都有了动量,总动量为多少?它们的动量变化遵从什么样的规律呢?
◆新课展示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关系
2.理论探究:
课件展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沿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 l和v2,且v l> v2,(1)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为多少?
一段时间后碰撞,碰后的速度为v1’和v2’,(2)则碰撞后的总动量为多少?(3)碰撞前后的总动量p和p’有什么关系?
2023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2023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2023年《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利用动量的观点解决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动量一章的核心内容。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解题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涉及动量的概念,所以对高一学生来说动量守恒定律还是一个新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应注重对定律内容及适用条件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动量解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能力,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大纲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导出和守恒条件的确定及对其适用的普遍性的理解。根据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
(2)知道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
(3)初步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基础上的。在本节的教学中安排了气垫导轨实验和用动量定理、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基于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实验探索法和理论推导论证法。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
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__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计时器打纸带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习重点: 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一、实验原理
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设物体的质量为m,借助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由纸带测算出至某时刻下落的高度h及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进而求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和动能的增加量△EK=1/2mv2;比较│△Ep│和△EK,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vn:依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用公式vn=(hn+1-hn-1)/2T计算(T为打下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二、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片),重物(带纸带夹子),导线,刻度尺,铁架台(带夹子)。
三、实验步骤
(1)按图装置固定好计时器,并用导线将计时器接到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要接到220 V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到4 V~6 V 的交流低压电源上)。
(2)将纸带的一端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使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
孔,用手竖直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机械能说课稿
机械能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和势能;
2. 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引发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组成部分。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
3. 计算方法(15分钟)
讲解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包括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
行计算。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计算方法的掌握。
4.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20分钟)
讲解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原理,包括机械能转化的过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通
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
5. 解决问题(15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机械能原理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秤、滑雪运动等,并鼓励学
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五、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2. 示意图和实验装置;
3. 习题和解析。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等;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大家知道,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条件下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动能只能转变为势能,势能只能转变为势能,在转变的过程中,物体总的机械能是守恒的,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的转变和守恒定律的一种特例。在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在克服摩擦力和媒质阻力的做功过程中,机械能会减少,所减少的枫树等于所产生的其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实际上一切形式的以都可以互相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的总和总是一个恒量。或者说:能量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是如何正确地应用它来解决有关问题,常常有的同学就感到困难。特别是解决有关碰撞问题时,常常有同学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也是守恒的。例如,对于如下一个问题:“一个质量1200m g =的小球,速度140/v m s =;当它跟一个质量为
21m kg =的大球碰撞后,以1
10/v m s '=-的速度反跳回来。求小球所做的功和大民得到的动能。”有的同学是这样考虑和计算的: 在碰撞以前,小球的动能22111110.24022
k E m v J =
=⨯⨯ 在碰撞以后,小球的动能:22211110.21022
k E m v J '==⨯⨯ 在碰撞中过程中小球减少的动能是:()221210.240101502k k k E E E J J ∆=-=⨯⨯-= 所以大球得到的动能也是150J ,这在数值上就等于小小球对大球所做的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比较及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比较及应用
湖南省祁东县育贤中学 张安国
高中物理力学中涉及两个守恒定律,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这两个守恒定律,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能更进一步。这两个定律表示的是机械运动不同本质的规律,有相似和相异之处。
一、相似之处
1.两个定律都是用“守恒量”来表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研究对象均为物体系,运用“守恒量”表示物体系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2.两个守恒定律均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他们都是用运动的初、末两个状态的守恒量相等来表示物体系的规律特征,因此他们的表达式是相似的,并且均有多种形式。
3.运用守恒定律解题要注意其整体性(不是其中一个物体)、相对性(表达式中的速度和其他有关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个参考系)、同时性(物体系内各物体的动量和机械能都是对应同一时刻的)、阶段性(满足条件的各个过程的始末量均守恒)。列方程时,只需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不必考虑中间过程细节。
4.两个定律都可用实验验证,用理论论证。动量守恒定律是将动量定理应用于相互作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可推导出来;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将动能定理应用于物体系(物体和地球组成系统),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可推导出来。
二、相异之处
1.守恒量不同。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量是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量是机械能。因此他们所表征的守恒规律是有本质区别的。动量守恒时,机械能可能守恒,也可能不守恒,反之亦然。
2.守恒条件不同。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在某一方向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系统所受的合外力远小于系统的内力。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虽除重力的功外,还有其他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定义和公式;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如高中一年级或高二年级)
教学准备:
1. 讲义/幻灯片: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实例;
2. 实验器材:包括斜面、小车、测量尺、光电门等;
3. 计算器、纸和笔;
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包括练习题、实验指导和练习等。
教学过程:
引入(10分钟):
1. 使用幻灯片或讲义向学生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理论讲解与示例(20分钟):
1. 通过幻灯片或讲义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背景和数学表达方式;
2. 使用实例说明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如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根据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解决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
实验演示(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实验材料;
2. 让学生在实验指导下设计一个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计算相关的能量;
4.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解答;
2. 教师巡视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说课课件《机械能守恒定律》(共28张PPT)
Ⅰ卷 T25 功、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Ⅱ卷 T18
功能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Ⅱ卷 T24
电场力做功、功能关系以及动能定理
Ⅲ卷 T24
电场力做功、功能关系以及动能定理
Ⅲ卷 T25
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复习目标
1.学生虽然通过新课学习对功和能有初步了解,但知识和方法掌 握比较零散;有些用动能定理很快能解决的题目,他们更倾向于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通过本章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掌握解题的方法:如求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2.本章有一些重要模型,但学生没有建立这些物理模型,或对重 要物理模型理解不透彻。通过本章复习,掌握常见模型中能量问 题:如板块模型、弹簧问题、传送带、连接体。 3.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不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多过程 问题是难点。通过将本章知识与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 相结合,掌握如何过程分析,并从能量的角度解决问题。
五、复习设计
1.过好基础关
二.动能 动能定理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作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 2.W表示所研究过程物体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物体的所有外力做功 的代数和。 3.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又适用于 曲线运动。 4.在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动能定理中的位移、速度各物理量都要选 取同一个惯性参考系,一般都选地面为参考系。 5.恒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问题,凡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及其运动过程的具 体细节,可优先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6.变力做功过程和某些曲线运动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往 往难以求解,但用动能定理则迎刃而解。 7.过程复杂又不需研究中间状态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运 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的动能。可 以把多个过程看作一个全过程进行研究,应用动能定理更方便。
高中物理_《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
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
(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与总结]
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
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这个不变量就是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阅读与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系统、内力和外力概念。
师:请一个同学举例说明什么系统?什么叫内力?什么叫外力?
生:两个同学站在冰面上做互推游戏。如果我们要研究互推后两个人的速度
机械能说课稿
千岛湖镇第五小学低段学业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和《小学低段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遵循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制订本评价方案。以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科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强调过程和诊断。
二、评价目标
1.以各学科各年级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2.改革课程实施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教材要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
3.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评价方法
1.目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要以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评价的发展性、过程
性功能的形成为目的。在重视过程评价和分项评价的基础上,取消期末统一考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形式: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内容:分项与综合相结合,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习惯与能力各侧重。学生的学业成
绩的评定必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学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查。
4.方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但某些
测查(如口语交际等)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即兴表演、七巧板比赛、操作测量等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其次是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课件(修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一维、两 体模型推导动 量守恒定律, 理解并掌握动 量守恒定律的 内容,了解动 量守恒定律几 种不同的数学 表达式
理解动量守恒条 件,能在具体问 题中判定动量是 否守恒;熟练应 用动量守恒定律 解决问题,知道 应用动量守恒定 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材与学情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量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之一,现在纳入必考,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但动量 的引入也会使一些综合题目的难度加大,牛顿力学+能量(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 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涉及知识多了,综合性更强,难度加大,这就给我 们动量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实验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 现的早,而且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 近光速的高速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 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多过程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 方便的优点。 前面一节讲的是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这是全章的基础知识,但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 一般是单体,而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是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动量守 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所以该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 容,也是整个选修3-5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综合处理物理问题以及学习新的 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第
第#页共1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
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
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
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
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
学目标。:
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一批优
秀大学毕业生,优化北部新区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
合北部新区师资队伍实际,拟面向部分重点院校公开择优招聘20某某年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建议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优秀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内容从理论推导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
三、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
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
(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
不变。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物理学中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并定义这个物理量的矢量。
[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动量的定义。具体有定义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义、单位。
[例题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 m/s 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二所示),
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3篇
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3篇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九节。本节主要内容为: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通过计算来验证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本节课,可以升华学生对上节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又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意义重大。
基于该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处理;难点是实验误差的分析。
二、说学情
该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条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还有所欠缺,所以我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三、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法即通过实验学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结合讨论法,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自己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来更好的掌握实验探究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第
第PAGE #页共1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化北部新区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北部新区师资队伍实际,拟面向部分重点院校公开择优招聘20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为确保此次招聘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三)教学目标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二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20xx年北京高考生物复习模拟试题
20xx年北京高考地理复习模拟试题推荐阅读
20xx全国各地高考报名时间汇总志愿填报汇总全国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排行榜(2021—20XX)
20xx二轮备考方案汇总春节过后进入第一阶段“考试季。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