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合集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是由智慧城市范围内相互关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构成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内部的各项标准应按照合理的分类进行梳理。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有大批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一些具体的智慧城市子系统的建设项目也已启动,总体组自2013年11月批复成立以来,对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标准化工作方面重点开展了需求分析和与已有标准之间的差距分析,结合国家城镇化规划及综合标准化的指导路线,起草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图、层次结构图及标准明细表,对已有标准和待制定标准做了充分的比较分析研究工作,梳理出7大类相关标准,论证了一批急需急用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标准缺项。

总体组在论证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时,基于实际需求,把握新标准与已有标准的关系、急需急用标准与后续标准的关系、先进超前标准与我国技术和产业实际现状的关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与现有标准全方位对接。

在基础技术标准方面,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基础技术标准外,一般按照国家和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开展。

根据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需要,对现有各行业信息化中涉及的数据格式、产品要求、通信网络等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将其纳入到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中。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中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数量至少达数百项,并且一些标准还需在以后业务发展中不断构建。

因此,按照“急用先制定”的原则,目前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定位在初步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以智慧应用示范工程、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智慧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依托,制定急需急用标准。

智慧城市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之中,技术需具备前瞻性,所以标准研制工作也要有一定超前性,标准不仅仅是对当前技术总结,同时也是对当前技术引领,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来指导技术和产品研发。

智慧城市安全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

智慧城市安全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

智慧城市安全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安全的概念、特点,以及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智慧城市安全的概念智慧城市安全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城市的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秩序。

智慧城市安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治安防范,更是涵盖了灾害防范、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安全概念。

智慧城市安全的特点1. 多元化:智慧城市安全涵盖了多个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治安防范,还包括了灾害防范、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2. 智能化:智慧城市安全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安全防范的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精准监测和预警,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

3. 协同化:智慧城市安全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时通讯和协同作战,提高了城市安全保障的整体效能。

构筑城市安全保障的新体系1. 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建立城市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城市各个角落的全方位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可以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

2.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人口流动数据、交通数据、气象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对城市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

3. 推进智能化防灾救援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防灾救援系统,实现对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提高救援力量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4.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城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确保城市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可以分为四层: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这些层与城市信息化数据和XXX内部系统进行对接,依托城市通信基础资源,如光缆网、城域网、互联网和移动网等网络基础资源。

通信网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承载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提供高速、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条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

感知层主要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为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信息。

感知层是人的感知延伸,它扩大了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了人的感知能力,极大提高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

感知方式根据被感知的信息类型采取相应的感知技术和方法,包括身份感知、位置感知、多媒体感知和状态感知等。

通信层主要完成所有感知控制网络的接入,同时提供安全、可靠、准确、及时的数据传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率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各种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

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

智慧城市的感应层设备种类繁多,数据接口也千差万别,因此网络层必须具备丰富的数据接口,同时具备超大容量的网络传送能力。

为满足多种业务接入需求,智慧城市的网络层可分为接入层和传送层。

传送层呈现出分组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以适应海量增长的带宽需求,并进行快速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便捷的网络维护管理。

接入层主要趋势是宽带化和无缝移动性,其中FTTH将成为有线接入的主要方式,而HSPA、WiMAX、LTE和AIE等技术将推动移动接入宽带化的发展。

传输层解决方案呈现出分组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以适应海量增长的带宽需求,并进行快速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便捷的网络维护管理。

网络IP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宽带、IPTV、视频等业务的发展对传送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包含1个平台、4个层次,2个保障。

一个平台为应用支撑平台,4个层次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2个保障为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机制。

感知层:
智慧城市的感知范围从公共事务管理、公众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建设3大应用领域入手,重点围绕交通、能源、物流、工农业、金融、智能建筑、医疗、环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和难点,分别采用移动终端、RFID、智能卡、GPS定位等不同技术进行基础数据采集。

传输层:
随着各种通信技术逐步走向融合,如移动通信技术与IP网络的融合,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卫星通信网走向融合,智慧城市传输层形成天地一体化的基础网络、服务化的信息系统、聚合化的运营平台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

数据层:
数据层由2体系、3库、1渠道构成。

2体系是指统一信息资源模型体系、统一信息编码体系;3库是指数仓库、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知识库;1渠道是指信息资源访问渠道。

在统一信息资源模型体系、统一信息编码体系和数据仓库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文件库为日常的业务管理与查询提供支撑,数据仓库体系为决策支持应用
提供支撑,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为各种信息资源应该提供访问接口。

应用层
应用层暴扣智慧的产业发展体系、智慧的环境和资源体系、智慧的城市运行体系、智能的城市交通体系、智能的民生保障体系以及智慧的幸福生活体系。

支撑服务层
支撑服务层强调两大平台,一是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二是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

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需准确建立在业务流程整合和业务数据规范交互基础之上,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角度提出安全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安全防护策略。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整合城市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为了构建一个有机、高效的智慧城市,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整体架构。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并指出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基础设施网络: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网络是众多智能设备和系统的核心,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传感器网络等。

这些设施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实现了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高效连接和数据传输。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类数据,包括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环境污染数据等。

这些数据经过采集后,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城市决策。

3. 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这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用于管理和协调各类城市资源,提供包括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在内的各类城市服务。

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需要与其他系统、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以实现全面的城市管理和服务。

4. 公众参与与互动平台:智慧城市不仅需要高效的城市管理,也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因此,公众参与与互动平台是智慧城市整体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平台提供了市民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的渠道,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和公共参与机会。

二、智慧城市关键要素要构建一个功能完善、高效可靠的智慧城市,需要以下关键要素的支持:1. 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提供了支撑,如实时监测、预测分析等,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引入最新的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2.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智慧城市需要各类设备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更好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同时,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确保市民的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

国家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一、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将城市的各项服务做到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

它是一种以信息、通信和技术(ICT)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模式,旨在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二、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结构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终端设备等,实现对城市环境、设施、车辆、人员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

2、网络层: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和信息传输通道,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3、平台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分析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4、应用层:根据城市管理和服务需求,开发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设施:包括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终端设备等,用于实现对城市环境、设施、车辆、人员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

2、网络设施: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和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用于实现对城市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分析和存储。

4、能源设施:包括各种电力、燃气、水务等设施,用于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和服务。

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

2、云计算平台: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3、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类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集成和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Page 20
数字景区
景区已经从开始的内部信息化走向互联网,从单纯的信息管理走向以服务为本的协同一体化服务,做四上(到手上,桌上,车上,路上)全程服务。游客或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咨询平台、手机等便可查看信息或咨询、旅游、商务会议,将景区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学习、工作、咨询等等融合一体,最终形成以公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景区数字中心。
数字政务
数字产业
数字民生
数字政务应用概述
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数字政务潮流中,“灵活、应变的政府”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Page 15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采用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政务
数字产业
数字民生
货源信息发布
获取车辆信息
获取货源信息
发布车辆信息
车辆定位与轨迹
车辆调度
物流系统
无论发货还是接货都通过登录网站就可以轻松搞定待运送的货物和空闲车辆的信息,以货架的形式展现给最终用户,使企业的各类需求得到最及时的帮助。对于有定期发货需求的企业,允许物流公司设定固定的排班送货,减少重复操作;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Page 24
数字医疗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城市3大体系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3大体系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3大体系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需要建立三大体系,分别是信息化体系、智能化体系和生态化体系。

一、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体系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包括城市信息化架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数据与信息管理三个方面。

城市信息化架构是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智能化、生态化两大体系的支撑。

在城市信息化架构中,需要建立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城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城市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等核心平台。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基础信息设施、通信设施、物联网设施等。

基础信息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其它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通信设施是数据传输的基础,需要建设高速的光纤网络、5G网络等先进通信网。

物联网设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部门之间、居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

城市数据与信息管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

数据可以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生活体验。

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审批、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等流程。

二、智能化体系智能化体系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智慧交通、城市智慧能源、城市智能安全等多个领域。

城市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可以为市民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使交通更加便捷、快速、安全。

城市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力、水和燃气等能源的搜集、入库、调度和分配,为城市提供高效能源管理体系。

在能源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城市的能量需求,建立规模化的智能能源管理平台。

城市智能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警报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增强城市的治安管理、事故预警和民生保障。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智慧城市整体架构1、整体框架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优化市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化进程。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明确总体框架,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背景与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化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快速进步的需求而提出的。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便捷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等多方面的目标,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设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城市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拥堵预测和优化交通流量;建设智能供电系统,实现电力的高效分配和节约使用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为其他智慧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三、数据资源整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整合城市各部门的数据资源。

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同时,政府需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享数据资源,形成共享经济和开放创新的良性循环。

数据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为城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应用场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应用场景。

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道路资源利用,减少交通拥堵;通过智慧环境监测系统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应用场景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质。

五、智慧治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智慧治理体系。

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智慧城市的需求,需要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决策机制。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权责分工,建设智慧城市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平台。

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框架

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框架
实时监测突发事件并快速部署资源进行应对城市运营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提升社会和环境问题处理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快速响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更为敏捷的城市转型
提供多样化手段实现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 通过虚拟和实体环境的结合提升城市服务的便捷性 更全面地进行城市运营状态的监控,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 更少的拥堵和排队,市民可以更好地均衡工作和生活
社区多方沟通互动(事务)
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终端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的覆盖面的同时,还可以扩展成为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和移动商务的综合应用。
智慧社区渠道建设总体思路
智慧社区多媒体终端渠道建设与应用
通过自助式多媒体终端布局大型小区和社区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社区内信息网络触点,提升社区信息的通达能力,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同时整合移动的相关业务与应用。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 提高效率,精简机构;提高政府透明度及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和规范;科学决策,提高执政的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民众教育;
应用价值
智慧管理
智慧社区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人是构成家庭的基础元素,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广义上的社区信息化进程是一个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各要素资源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建的过程。
智慧家园
开拓社区信息化市场 智慧家园切合了家庭客户日趋旺盛的信息化需求,发展新信息的业务。
3
探索转型业务发展新方法智慧家园具有与12580等移动增值业务紧密联系的信息化应用,拉动了转型业务规模发展。
4
提高住宅小区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捆绑开发商、物管公司、周边商家、业主多方利益,整合移动综合信息业务,以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占领驻地网资源,形成了其他运营商无法跟进的独特优势,避免了恶性竞争,有效地提高市场份额。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包括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发展环境五大部分。

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

一、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发展环境五大部分。

如图所示。

众所周知,城市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三个主要方面。

相应地,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的三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也要相应提高。

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超大带的城市骨干网、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

要建设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有关城市应配合国家的“宽带中国”计划,实施“宽带城市”计划,建设城市光网,建设无线城市和U-City.2.智慧政府现在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Web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等特征。

3.智慧经济智慧经济的载体是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智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1年6月,美国政府确立了智慧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四个方面的优先行动计划,包括为智能制造搭建工业建模与仿真平台,可负担的工业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业务系统、制造工厂和供应商企业级集成,经及智慧制造的教育和培训。

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和功能架构1、体系架构设计参考《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YDB134-2013)中智慧城市4层架构:感知和延伸层、网络和信息设施层、数据和平台层、应用层,将各层进行细化。

(1)感知层感知层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线圈、摄像头、GPS、雷达、传感器和网关等,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现物体识别、信息采集、信息上传等功能。

(2)网络层网络层是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网络接入技术等,为智慧城市中的各种传感器、设备、系统提供广泛的互联和共享,为信息传输提供通信管道。

(3)信息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机房、硬件设备及云计算平台等,为各系统提供硬件支撑、日常运行的监控与管理以及各系统服务部署、迁移、备份等日常维护。

(4)平台层平台层主要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能力开放平台。

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将感知层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脱敏、分类、建库等。

能力开放平台将各种能力部件进行能力封装和协议适配,通过开放标准API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包括定位能力、GIS能力、短彩信能力、支付能力等。

(5)应用层应用层指的是在各层基础上实现的业务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市政、智慧旅游等。

(6)展现层通过智能运营中心(IOC——IntelligentOperationsCenter)、手机、移动终端、APP、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不同的渠道给领导和市民提供相关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市民互动提供可视化途径。

(7)用户层智慧城市各类应用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市民。

(8)安全与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与标准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加强智慧城市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身份认证和系统授权,建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等。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城市实现泛在互联和信息交换的基础。

加强相关标准规范建设,要面向重点业务领域,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的技术行业应用和服务标准化。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安全以及智慧社区。

这些方面细分下来,可以涉及到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水务、智慧垃圾处理、智慧路灯、智能交通信号灯、智慧公交等等。

下面就逐一进行介绍:1.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它包括智能路灯、智能供水、智能供电等。

智能路灯可以通过感应器、遥控器、定时器等设备实现智能控制,提高道路照明效率。

智能供水系统则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智能管理,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智能供电系统则可以通过集中监控和预测使用需求,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排放,并提高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环保、安全、快速、经济等特点,使城市交通更加高效。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智能公交、智慧停车等。

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

智慧停车系统可以通过预约停车、停车搜寻等功能,优化停车资源使用率,减少交通拥堵。

3. 智慧环保智慧环保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慧环保包括智能垃圾处理、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检测等。

智能垃圾处理可以通过废物管理、排序、回收等方式促进垃圾资源化,减少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智能水务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水表、水质检测、水资源利用预测等方式,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智能管理。

智能环保检测可以通过气象、噪音、污染等多种传感器,为城市环保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4. 智慧安全智慧安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智慧安全包括视频监控、智能化防控、应急管理等。

视频监控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数字影像传输等技术,实现城市公共安全24小时监控。

智能化防控主要是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煤气泄漏等安全事件的预警,并通过语音、短信等方式快速响应。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方案

智慧生态构建
智慧城市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效
率和服务水平。
初期实践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如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等,提升
政府管理能力。
该阶段强调城市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包括智慧交通、能源、环境等,促
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智慧城市发展注重生态构建, 强调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5G、AI等技术应用,智 慧城市将实现更高效能与创
5
新服务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 现状
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快速发展 期,众多城市启动相关规划
3
和项目
智慧城市案例分 析
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智 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与经
6
验教训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智慧城市定义
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 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
的智能化
智慧化驱动因素
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 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是主
要推动力
发展阶段与特征
经历了初级阶段到数字 化、网络化,目前向智
慧化深入发展
全球智慧城市建 设
各国政府积极布局,形 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
智慧城市案例
发展趋势与挑战
向着更加人性化、绿色 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面临诸多挑战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
评价指标的选择
03 合理选择与项目目标紧密相关的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与工具
04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与工具进
行效果分析。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05
按重要性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
分配。
评价结果应用
06
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项目改进和
未来规划参考。

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安全解决方案
(2)应急救援
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应急宣传与培训
加强应急知识宣传与培训,提高市民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安全文化
(1)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安全意识。
(2)安全文化培育
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2)数据安全
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加强对数据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
(3)个人信息保护
依法保护市民个人信息,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管。提高市民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
4.应急管理与救援
(1)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二、目标
1.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降低安全风险;
2.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3.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4.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5.提高市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三、方案内容
1.城市基础设施安全
(1)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
结合城市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布局,确保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因素,提高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
b.文化建设
四、实施与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法规政策:制定相关安全法规,为方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3.资金保障:确保安全项目资金投入,为方案实施提供经济支持。
4.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和专业人才,提升安全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关键信息项:1、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范围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全技术和措施的应用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私保护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应急响应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机管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解决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安全挑战,为了确保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协议,以规范智慧城市安全体系的建设。

11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范围1111 目标构建一个高度可靠、稳定、抵御各类安全威胁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企业运营和居民生活中的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1112 范围涵盖城市的交通、能源、水务、医疗、教育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

智慧城市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其总体架构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本文将就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要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与网络。

包括充足的宽带网络覆盖、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供电系统等。

同时,要加强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以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取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对城市进行精准的管理。

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使城市的各项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如智能交通、智慧环保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如智能监控系统等。

三、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拥堵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还可以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污染和交通压力。

四、智慧环保与节能减排智慧城市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利用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也要鼓励市民节能减排,通过智能家居等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五、智慧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

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化的社会管理平台,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同时,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以安全保障措施为视角,从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和智慧城市安全基础支撑五个方面给出了智慧城市安全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a)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要素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

通过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可以指导和约束智慧城市的安全管理、技术与建设运营活动。

b)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是实现智慧城市协调管理、协同运作、信息融合和开放共享的关键。

本标准参考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智慧城市特征,梳理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要素,包括决策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评价改进。

c)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以建立城市纵深防御体系为目标,从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五个层次采用多种安全防御手段实现对系统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以应对智慧城市安全技术风险。

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的功能要素包括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

——物联感知层安全涉及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天气、水、电、气、交通、建筑等重要控制系统中感知设备和执行设备的安全。

•感知设备安全是保证智慧城市应用于实现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识别和信息采集与监控的设备,保证信息采集安全,实时为上层提供准确感知数据。

•执行设备安全是保证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管理和控制过程的执行设备按照既定的指令提供正常的功能。

——网络通信层安全包含了互联网、电信网、卫星通信网络以及多网融合的网络设施和通信传输的安全,还包含了智慧城市用户网络接入安全。

——计算与存储层安全包括计算资源安全、软件资源安全以及存储安全。

•计算资源安全是指可提供数据计算能力物理的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和虚拟化安全。

•软件资源安全是指可为上层数据和应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资源管理软件等的安全。

•存储资源安全是指可提供物理和虚拟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保护能力的服务器安全。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安全包含了数据内容安全、数据融合安全和服务融合安全。

•数据内容安全是指不同行业数据信息内容本身的安全。

•数据融合安全是指数据融合过程中从数据采集与汇聚、数据整合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管理与治理过程的安全。

•服务融合安全是指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技术服务在融合过程中包括服务聚集、服务管理、服务整合和服务使用的安全。

——智慧应用层安全包含了智慧城市中多领域和产业的应用系统的安全、应用软件、网站安全、应用开发安全等。

d)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是指对智慧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系统和网络、城市信息资产、智慧城市公共基础信息平台以及业务安全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状态的监测与维护。

确保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和状态发生变化时,为维持智慧城市各项业务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响应和恢复活动。

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要素包含建设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

e)智慧城市安全基础支撑智慧城市安全基础支撑是由智慧城市的安全技术支撑和智慧城市安全服务支撑。

安全技术支撑包括密码管理、身份管理和时间同步等。

安全服务支撑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资质认证、安全评估、检测以及咨询服务支撑等。

2 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2.1 要素2.1.1 法律法规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活动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1.2 政策文件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活动应以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指导。

2.1.3 标准规范智慧城市安全标准规范可以作为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管理、监督指导规范,也可以为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提供技术规范和要求准则。

2.2 功能要求智慧城市的战略保障应满足下列要求:a)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对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的相关方的安全活动进行约束、规范、监督和责任界定。

b)以国家政策文件为指导,制定安全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策略规程和制度,实施安全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安全验收和安全运营活动。

c)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时,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过程中的矛盾。

d)能通过在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管理、验收和运营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更新或修订工作。

e)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为指导,开展具有区域特征、行业特性的智慧城市安全标准规范和指南工作等。

f)按照智慧城市相关信息安全标准,开展智慧城市安全项目的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活动,研究、开发设计智慧城市安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3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3.1 要素3.1.1 决策规划相关方应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为指导,基于风险评估活动识别城市安全风险,制定符合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策略,规划安全组织架构,并在相关人员中充分传达。

应识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产和智慧城市安全应用服务方面的重大风险,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智慧城市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和机制。

总体规划涉及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与产品和安全建设运营等方面。

3.1.2 组织管理相关方应围绕智慧城市安全规划的目标和策略,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进行安全组织建设和人员管理,组织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活动,对智慧城市安全建设项目给予资源支持。

3.1.3 协调监督相关方应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安全工作,处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充分沟通,监督智慧城市安全活动,制定相关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围绕智慧城市安全规划目标,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为指导,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评估、测试工作,对智慧城市安全相关角色、责任及活动开展监督和检查工作。

3.1.4 评价改进相关方应通过智慧城市安全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向决策者上报安全事件,促进总体规划和策略的改进。

3.2 功能要求智慧城市安全管理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模式,应参考GB/T 22080—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提出相关要求,确保智慧城市具有可持续的安全管理能力,有助于智慧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a)制定智慧城市安全总体规划,设计安全总体框架,明确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对象和智慧城市安全目标,分发至智慧城市安全相关角色与人员。

b)制定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风险接受准则,识别风险和控制优先次序,指导对保护对象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接受准则中宜包含具体保护对象名称和组成单元、保护对象的价值以及智慧城市运转的关键程度、必要的保护措施、与保护对象相关的组织和人员、安全风险等级、发生安全事件的影响、安全事件处理的规程、法律要求与责任等。

c)依据风险评估准则,定期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活动。

——应确定评估范围、目标、工具、方法、类别和内容等,形成评估报告。

——应能深度、系统地分析城市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威胁。

——应能通过风险评估分析识别风险项,划分风险等级。

——应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和必要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城市可接受的水平,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d)依据智慧城市安全总体规划与目标,制定涵盖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管理、验收与运营的策略与规程,提出符合全局发展的、系统性的设计要求,并在相关角色和人员中发布和传达,以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验收和运营,推动智慧城市安全措施的实施。

——建立智慧城市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组建智慧城市安全领导小组,按照安全角色和职责配置人员,明确智慧城市安全管理责任人,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指定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建设、验收和运营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重要岗位责任,制定智慧城市安全相关角色的重要岗位人员的招聘、录用、调岗、离岗、考核、选拨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智慧城市安全相关部门负责人、智慧城市安全相关角色的重要岗位人员在录用前应进行背景调查,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录用时签订保密协议。

——对造成重大智慧城市安全事件和严重影响的人员给予处罚或处分,并进行书面记录。

e)制定具体的智慧城市安全管理制度与规程,例如,智慧城市技术相关的安全(系统、网络、数据、应用等)策略与制度、工程建设安全策略与流程、系统开发策略与制度、病毒防护等策略与制度、智慧城市安全追责制度等。

f)建立智慧城市安全协调管理和监督机制,指定跨部门协调管理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负责跨部门、跨领域、跨组织的沟通协调工作。

g)储备安全专业人才,对相关人员制定之针对性的智慧城市安全培训计划,并对培训计划和内容定期审核更新,包括专业技术技能、安全管理和运营、安全意识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价、记录和归档。

h)针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加强宣传教育,对教育结果进行考核、评价、记录和归档。

i)落实在智慧城市安全建设、验收和运营方面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

j)定期或在智慧城市安全规划和策略变更时,及时审核并更新智慧城市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k)建立智慧城市安全检查、评估、认证和调查取证机制,落实智慧城市安全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活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评估安全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参考GB/T CCCCC.1—CCCC《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等相关标准和GB/T 33356—2016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开展定期评估和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评价工作,检查各项指标达成情况,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GB/T 22239—201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标准开展安全要求实施的测评和验收工作。

——对不符合智慧城市安全评估标准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给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报告。

l)总结在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管理、验收和运营汇总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检测和评估过程中的不足,定期审核并修改智慧城市总体安全规划策略、规程与制度,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和改进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和服务优化与改进机制,持续提升智慧城市安全管理和服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