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

我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大家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非常重视。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将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个新的玩具车。

小明非常喜欢这个玩具车,但是他不会玩。

于是,他请教了他的爸爸:“爸爸,我不会玩这个玩具车,你能教我吗?”爸爸笑着说:“当然可以,但是你得先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

”小明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这些生活技能。

他不仅学会了玩玩具车,还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建议:1. 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等。

这样,孩子在长大后就会更加自信、独立。

我们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做决策,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2. 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当放手。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立刻去帮助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孩子才能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去克服它。

3. 耐心教导,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教导非常重要。

我们要耐心地教孩子如何做事,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我们还要表扬孩子的优点,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4.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案(一)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案(一)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案(一)教案: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信息•科目:生活技能•年级:小学•班级:智障儿童班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困难与需求。

2.学习智障儿童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如穿衣、刷牙、洗脸等。

3.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教学内容1.生活自理困难的原因2.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穿衣:选择合适尺码的服装,从上往下穿,系鞋带;–洗脸、刷牙:正确洗脸,刷干净牙齿;–吃饭:用筷子吃饭,咀嚼食物;–喝水:自行倒水,掌握合适的饮水量。

3.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智障儿童掌握生活规律,制定自己的日程计划;–鼓励智障儿童自由探索,独立完成某些活动;–对于智障儿童的自我评价,要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自信心。

1.分组辅导:将学生分组,由教师带领小组进行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

2.情景模拟:安排各种情景,帮助学生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况。

3.工作坊式:通过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1.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困难。

2.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教师向学生具体展示穿衣、洗脸、刷牙、吃饭、喝水等日常生活技能,并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4.工作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

第二课时(40分钟)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自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掌握生活规律,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4.工作坊:学生自主选择生活自理技能进行练习,并相互配合、互相辅导。

教学评价1.教学理解力测评:通过对课程理解的考核,评测学生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认知。

2.实际操作能力测评:评测学生对生活自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障碍⼉童⽣活⾃理能⼒培养专题论坛2019?年?3?⽉177关于智⼒障碍⼉童⽣活⾃理能⼒培养魏 芳(江西省宜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西宜春 336000)摘?要:对智障⼉童进⾏⽣活适应能⼒的培养包含学⽣及⽣活中的各种⽣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具有⽣活⾃理能⼒,简单家务劳动能⼒,⾃我保护能⼒和社会适应能⼒,使之尽可能成为⼀个独⽴的社会公民。

这样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也能减轻社会负担。

本⽂从⽣活训练内容⼊⼿,探讨⽣活⾃理能⼒的训练⽅法,以期待通过训练,智障⼉童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从⽽使他们适应学校⽣活,为以后适应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障⼉童 ⽣活⾃理 强化训练⽣活⾃理实际上就是指与⼈的⽣存和需要密切联系着的诸如⾐、⾷、住、⾏等⽅⾯的⼀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随着个体⽣理的逐渐成熟⽽逐步达到在不需要别⼈帮助的情况下独⽴去完成。

它主要包括饭⾷、⼤⼩便、⾐着、睡眠、安全、卫⽣等⽅⾯。

对于智障⼉童来说,他们在⽣活⾃理的各个⽅⾯都存在有程度不同的缺陷。

因此,对他们进⾏⽣活⾃理能⼒的训练,⽬的就是补偿他们在这⽅⾯的缺陷,以便使他们基本或初步具备⽣活⾃理的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活打下基础。

[1]⼀、⽣活⾃理能⼒训练的内容智障⼉童⽣活⾃理的内容主要有进餐、⼤⼩便、穿脱⾐服和洗漱四个⽅⾯,这是⼉童学习独⽴⽣存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

以下我分别介绍⼀些训练项⽬。

1.进餐⾏为的训练(1)⾃喂固体⾷物。

将条形饼⼲或其他⼉童喜爱的固体⾷物放在他⾯前,如果⾷物有⾹味的话,先给他闻闻,以增加对⾷物的兴趣。

智障⼉童不会⾃⼰拿起饼⼲时,可放⼊他的⼿中,并帮助他把饼⼲送⼊⼝中。

当他学会这个动作时,就不要再帮他拿了。

(2)⾃⼰拿杯⼦喝⽔。

让⼉童坐在⼩桌前,最初⽤双⽿杯训练他⾃⼰喝⽔。

先帮助他⾃⼰拿着杯⼦,把杯递⾄⼝中,稍微斜杯⼦,把少许⽔倒⼊⼝中,合唇,把⽔咽下去,随着⼉童动作的协调,逐渐减少帮助。

(3)⽤勺⼦吃东西。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及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发育落后于同龄人的一类儿童。

他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较弱,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和帮助。

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这类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独立生活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关注自我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智障儿童缺乏分辨事物和判断能力,自我意识比较欠缺,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培养。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任务的安排,让他们逐渐了解任务的轻重缓急。

家长以身作则,自己先做起来,不断鼓励孩子的自我决策,让孩子在家中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选择和决策的乐趣。

二、培养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安全智障儿童智力和卫生习惯较差,需要家长和老师多加引导。

比如,要教育他们培养刷牙、洗脸、洗手等基本卫生习惯,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其中,让孩子知道安全是生命的最高保障,不要随便乱跑,走路要小心,减少损伤。

三、多参加社交活动,改善社交能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比较弱,多将他们融入社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以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交流,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同时,通过社交和互动,他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社交技巧和表达方式,积极的态度会对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

四、适当激励,提高自信和热情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能力较慢,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和鼓励的表现。

我们可以对孩子的进步和成就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去尝试,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以上的措施和引导,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管理能力,改善卫生习惯和提高安全意识,改善社交能力和提高自信心和热情,为他们的未来做好铺垫,使他们能够在成年后独立生活。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智障儿童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主流社会,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都需要努力。

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智障儿童,尊重、理解和爱护他们。

虽然智障儿童在心理和身体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别,但他们也有着活泼可爱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是一群可爱的天使。

只是他们有时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我们的表达方式、接受知识和找到排解情绪的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作为智障儿童的家长,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表达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支持,但不要过度溺爱。

我们的孩子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

对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具体来说,训练内容包括与别人友善合作、掌握一般社会行为、照料个人生活、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等。

训练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育水平进行,及时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

可以先把食物放在勺子上,然后让孩子自己拿着勺子,让他自己试着把食物送到嘴里。

如果孩子还无法掌握勺子,你可以在他手上放一些食物,让他自己拿着食物吃。

在训练过程中,要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二、弱智儿童穿衣的训练穿衣是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中的重要一环。

训练穿衣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采用适当的方法。

1.穿袜子训练穿袜子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训练项目,但对于弱智儿童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可以采用正向连锁法或反向连锁法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地穿袜子,不要急于求成,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步步完成。

2.穿衣训练穿衣训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先从简单的项目开始,例如穿衣扣子、拉链等,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穿衣。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地穿衣,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尝试。

三、弱智儿童大小便的训练大小便训练是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中的重要一环。

漫议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漫议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要 起 床 了 , 母 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 穿 衣 服 … … ) 父 ,
1寓 教 于 乐 , 智 障 学 生 学 会 . 让 自理 的 方 法 。根 据 智 障 学 生 的特
点 , 者把 一 些 生 活 自理 技 巧 编成 笔 儿 歌 、 谣 , 者 设 计 成 饶 有 趣 味 童 或 的 故 事 情 节 等 .让 他 们 在 游 戏 、 娱 乐 中 学 习 本领 。 在 教 智 障 学 生 学 如 习 如 何 系鞋 带 时 ,可 以 结 合 儿 歌 《 鞋 带 》 进 行 :两 个 好 朋 友 , 系 来 “ 见
必 须 让 他 们 掌 握 生 活 自理 的 方 法 。 智障学生没学会 系鞋带的方法 。 就 谈 不 上 系鞋 带 ;智 障 学 生 不 会 洗 脸 , 谈 不 上 把 脸 洗 干 净 … … 也 就 就 是 说 ,即 使 智 障 学 生 有 了 自 理 意 识 , 果 缺 少 自理 的 技 巧 , 是 想 如 就 做 也 做 不 好 。所 以 , 要让 智 障 学 还 生 学 会 具 体 的 生 活 自理方 法 。
耐 心 、 针 对 性 地 培 养 . 生 活 上 有 而
长 大了”“ 学会了 ……” 活动 , 、我 等 利 用 提 问 、 论 等 形 式 , 学 生 意 讨 让
面 握 握 手 , 进 大 洞 口 , 力 拉 耳 钻 用
朵 , 成 蝴 蝶 走 。 ” 智 障 学 生 在 变 让 听 、 歌 的 愉 悦 里 , 松 自 主 地 学 唱 轻 习系 鞋带 的方 法 。 2因 材 施 教 , 的 放 矢 , 行 . 有 进 个 别 指 导 。 于 智障 学生 之 间存 在 由 个 体 差 异 , 此 , 不 同层 次 的 智 因 对 障 学 生 。 求 就 有 所 区 别 。 对 于 自 要 理 能 力 稍 强 的智 障 学 生 , 以 较 高 就

智障儿童 教案

智障儿童 教案

智障儿童教案教案标题:智障儿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目标:1. 帮助智障儿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个人卫生、饮食、穿着等方面。

2. 培养智障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3.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个人卫生:洗手、刷牙、洗脸、梳理头发等。

2. 饮食:学习使用餐具、自己吃饭、选择健康食物等。

3. 穿着:学习穿脱衣物、系鞋带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个人卫生、饮食和穿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范动作。

3. 演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老师示范正确的做法,引导学生模仿。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老师逐个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个人卫生、饮食和穿着对健康的重要性。

6.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技能,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做法,引导学生模仿并掌握技能。

2. 逐步引导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讲解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洗手盆、牙刷、牙膏、镜子等:用于实践阶段,让学生亲自操作和练习。

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老师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作是否正确、技能掌握情况等。

2. 反馈评估: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任务,如记录自己每天的个人卫生情况,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注意事项:1. 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

2.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和巩固所学技能。

3.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4. 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中轻度智障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探究

小学阶段中轻度智障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探究

小学阶段中轻度智障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探究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于轻度智障儿童更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中轻度智障儿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1.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轻度智障儿童来说,学会遵守行为规范,做到按时吃饭、穿衣、刷牙等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2. 增强社交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轻度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培养良好的社交交往能力,减少社会排斥感和孤独感。

3. 提升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学习,遵守纪律,提升学习成绩,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1. 清晰明确的规定为轻度智障儿童制定一套清晰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定,包括日常作息、饮食、学习等方面的规定,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以及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2. 激励和奖励对于他们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激励和奖励,增强他们养成良好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他们知道好的行为会带来好的结果。

3. 示范和引导通过示范和引导,让轻度智障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地做事情,包括如何穿衣、如何梳头、如何刷牙等,让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正确的生活行为规范。

4. 宽容和理解在他们犯错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要给予宽容和理解,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道如何改正。

5.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老师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轻度智障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支持。

三、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家长和教师是轻度智障儿童行为规范养成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

家长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多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教师要在学校中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养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馨和关怀。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摘要】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他们的现状和提升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智障儿童,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法进行数据收集。

调查结果显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影响因素涵盖了认知水平、家庭环境等方面。

在分析了影响因素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包括个性化训练、家庭支持和社会协助等方面。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自立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影响因素、训练方法、现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育上存在障碍或延迟的儿童,他们通常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来进行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增加,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了解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育的障碍,无法进行基本的自我照顾,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这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也限制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和发展。

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为提升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智障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智障儿童是指由于智力发育迟滞或发育不完全而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照料,包括饮食、个人卫生、穿衣、睡眠等方面。

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基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重要性。

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各项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自我照料、社交互动、家务劳动等方面。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概述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工作。

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生活中需要周全照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1. 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生活自理技能是智障儿童能够独立生活的基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提供了包括饮食、如厕、洗漱、穿衣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以饮食技能为例,学校会通过模仿、示范、练习、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餐桌礼仪、选择天然、健康食品和安全用膳的行为,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等,培养他们独立开展生活的能力。

2. 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社会交往技能是中重度智障儿童顺利融入社会的基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会针对其社会交往特点,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

例如通过个别指导式教学,辅导身为兄弟姐妹的学生如何有效地与家人交流,弥补其语言表达上的缺陷;运用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具备倾听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他人相处的自信心和能力。

3. 动手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智力不足,但是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想象和创造能力。

为了促进其绘画、手工、音乐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会利用儿童最感兴趣的元素,组织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让学生挖掘自身能力和潜力,既通过社交工具进行互动,还可以分享学习成果。

结论对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性的培养是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贡献,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从实际操作上更加深入地认识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更加尽心尽力地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更加科学、创新、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资源和工具,在融合多元文化、促进多方利益的基础上努力为智障儿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改善生活状态的可能性。

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生活,自食其力。

生活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生活适应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

生活适应能力低年级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如吃饭、穿衣、上厕所、刷牙洗脸,会根据天气调换衣服等。

到了中年级,可以以基本劳动能力训练为主,安排他们做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洗手帕、洗袜子、使用电器,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能力。

到了高年级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如编织、手工,学会生活中基本的消费能力和时间安排能力等。

总的来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由简单到复杂。

1 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要让智障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智障学生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智障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也就是说即使智障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所以,还要让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的方法。

比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大致包括:辩认男、女厕所。

大、小便要入厕入池,不得随大、小便。

按时大、小便。

大便后要用卫生纸擦干净。

便后要洗手等。

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卫生常识教育。

如:便后怎样用卫生纸擦干净,包括卫生纸的叠法(教师示范),卫生纸的擦法(特别强调女生要向后擦),以及不得随地大小便,便后要洗手等等。

②及时性教学,对于不会擦屁股的学生,利用他在上厕所大便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教学。

③每天定时让学生大小便,以养成学生按时大、小便的习惯。

④教育女生定时换内裤。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就餐习惯。

包括常用食具的认识,如筷子、勺子、碗等的认识,并且知道他们各自的用途,并且对常用食具的使用方法的使用学习。

养成良好的就餐卫生和习惯。

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师以身示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卫生和习惯,并进行优秀个人卫生奖。

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如在教智障学生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

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

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了解(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环境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成四个等级1.轻度智力障碍智商70~55分后(以韦氏智力测验为基准,萨兰勒班县),同时具备轻度的社会适应环境障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分担直观的家务劳动。

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键,他们可以步入幼儿园、学前班拒绝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于。

他们在学科自学(例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有相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自学,具备通常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相处能力.具备直观的写作和应用领域写作能力(例如写下留言条、请假条、直观的应用领域文书等),具备直观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拒绝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专门从事直观的职业劳动,参予社区生活。

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须要获得他人的积极支持和协助。

2.中度智力障碍智商55~40分后,同时具备中度的社会适应环境障碍。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关爱智障儿童的同仁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话题。

本次家长培训会的主题是“携手共创未来,共同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请允许我代表所有与会人员,向各位家长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你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面对智障儿童,你们始终不离不弃,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念陪伴孩子成长。

一、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在探讨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

智障儿童在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同样可以逐渐掌握生活自理能力。

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独立面对生活挑战,增强自信心,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做饭、购物等。

三、家长的角色与策略在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长们需要:1. 坚定信念:相信孩子能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2. 耐心指导: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孩子逐步掌握生活技能,不轻易放弃。

3. 激发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兴趣。

4. 示范榜样: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四、教育机构的作用教育机构在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1. 提供专业支持: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智障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2. 创设适宜环境:在教室和校园内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

3.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生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共同努力,共创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努力。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计划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计划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计划
内容:
一、训练目标
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其自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二、训练内容
1. 饮食自理训练:教导孩子正确使用餐具,学会自己吃饭,不插嘴乱吃等。

2. 穿衣自理训练:教导孩子识别衣物的正反面,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链等。

3. 如厕自理训练:教导孩子控制排泄的时间和地点,学会自己上厕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 清洁自理训练:教导孩子学会洗手、洗脸、洗澡、刷牙等日常清洁活动。

5. 生活安全自理训练:教导孩子遵守生活规则,学会防火、防溺、避险等安全自理技能。

三、训练方法
1. 言语指导:口头描述并细致解释每一个训练步骤。

2. 示范指导:老师或他人先示范完成整个训练内容。

3. 手把手教学:老师手把手地引导孩子完成训练活动。

4. 分解步骤教学:把训练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循序渐进地教学。

5. 表扬与激励:孩子完成一个小步骤就给予表扬,以激励其继续努力。

四、训练原则
1. 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训练。

2. 针对性强: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3. 反复训练:重点项目要持续反复训练,确保熟练掌握。

4. 家校配合:家长配合学校的训练,学校指导家长的家庭训练。

五、预期效果
通过持续有效的自理训练,智障儿童将逐步掌握日常生活的自理技能,减轻家人的照料压力,并为其未来独立生活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发布时间:2021-01-29T07:52:07.68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0期作者:蔡兵[导读] 只有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才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特殊教育学校121400习惯决定质量,质量决定生命,品质好的人一定有好的生活习惯。

智力残疾的学生属于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障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我校智障学生自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才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一、我校智障儿童不良生活习惯现状及成因我们学校80%的弱势学生来自农村,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没有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有的还是贫困户,靠低保过日子。

此外,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观念淡薄,对子女生活习惯缺乏引导,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长智力也有些低下,生活条件好的父母对孩子更是娇生惯养,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中国父母的坏习惯。

智障学生因受智力影响分析能力较差,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1.个人卫生方面: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刷牙洗脸洗澡,剪指甲和勤换衣服的习惯。

上完厕所不擦屁股不洗手,甚至随地大小便等。

2.饮食习惯方面:饭前不主动洗手,吃饭时挑食,有的学生不会拿饭勺吃饭,喜欢用手抓着吃,有的学生吃饭是半趴着吃的。

3.生活习惯方面: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启智班的陈宏宇同学喜欢翻垃圾桶,张尧同学喜欢就地而坐或躺下玩耍,不会保持物品的清洁和整齐。

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智障学生个人生活习惯的培养培养智障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能够达到自理能力或半自理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未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先从生活小事做起。

1.养成早晚洗漱的习惯。

我们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早晚洗漱的重要性,然后教会他们主动刷牙洗脸和洗脚。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培训会。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

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我们可以教育孩子按时起床、吃饭、洗澡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我们还可以教育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沟通。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生活中,孩子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在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寻求帮助。

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如何预防一些意外伤害,比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在马路上乱跑等。

我们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兴趣班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家长耐心引导和陪伴。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慢慢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人。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想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我们的努力:“锲而不舍”。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谢谢大家!。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

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培训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培训会。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独立生活。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去看望一个智障儿童,他的妈妈告诉我,这个孩子从小就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澡,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别人帮忙。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不能总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应该教他们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为独立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观察力和思考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观察力和思考力的训练,比如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2.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实现自理的基础。

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手工活儿,比如折纸、画画等。

这样,他们就能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参加聚会、参加社团等。

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是实现自理的关键。

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独立的工作,比如打扫房间、洗衣服等。

这样,他们就能逐渐形成独立意识,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耐心引导和教育。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成为独立自主、健康快乐的人!我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请随时向我提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智障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智障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撷英篇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智障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文|刘艇一、研究背景(一)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需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完善了弱势群体教育和保障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特别是残疾儿童教育方面。

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以及特殊教育一期、二期提升计划的出台,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对其办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成了特殊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1.国外研究情况笔者查阅资料时,在特殊教育相关研究的论文中发现,1550年卡尔达诺就对特殊教育领域中的聋哑教育进行了研究实践,还发现了研究内容的相关分类:(1)对保障方面的研究。

如美国1997年的《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2004年的《障碍者教育法》;英国的《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和《教育改革法》等。

(2)关于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研究。

如爱德华·兹格尔对残疾儿童的性格进行了研究,他为此提出要根据其性格制订相适应的教育计划。

(3)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如《美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捷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特色及启示》等,知晓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和捷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进行了研究。

2.国内研究情况通过对本课题核心关键词“低年级智障生、自理能力、培养、研究”进行全网抓取并分析后发现,近年来,此类文献研究非常多,单独的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很多,但“低年级智障生、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等主题研究却不是很多。

(1)分析生活自理能力对智障生的影响笔者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部分研究者发现了生活自理能力在智障生成长中的影响,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没有深入研究。

如周颖的《漫议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贾瑞琴的《智障学生生活化教育探析》,这两位作者的论述都认为:智障生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是培养的重中之重。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路径发布时间:2021-04-25T15:06:08.5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3期作者:高毅勇[导读] 智障儿童主要是指智慧明显要低于一般水平,其在成长期间,无论生活适应能力,高毅勇佛山市启聪学校广东省佛山市528000摘要:智障儿童主要是指智慧明显要低于一般水平,其在成长期间,无论生活适应能力,还是行为、心理能力都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智障的因素较多,大多数为先天或后天因素,其在成年之前,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智商仅在70或以下,并且在生活范畴当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龄人发展较为迟缓,适应能力存在一定困难,包括沟通、生活、社交等等。

做为特殊弱势群体,国家近年来极为重视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教育。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作出简要的讨论,首先阐述培养智力障碍学生自生活能力这一主题的研究背景,再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路径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受到先天遗传或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其大脑发生损伤,从而影响其大脑的正常发育,致使其智力低下,无论在行为还是心理成长远低于同龄人,这也导致了其缺乏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甚至根本无法与人正常的沟通,更加无法适应社会和生活。

而特殊教育目的在于帮助这些智力障碍儿童,使其能够适应社会、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确保其能够融入到社会当中,独立自主的生活。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能够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学会自我照顾,具备生活自理的相关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研究背景首先,智力障碍学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目前,有很多智力障碍学生自理能力方面极差,无法做到生活自理,而这一背景下,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只能接受别人的照顾,无法走上社会。

因此,智力障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是其能够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享受与普通人同样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利所必须要奠定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慧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
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是矫正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缺陷,更是满足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

生活自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存需要,诸如密切联系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随着个体生理的逐渐成熟而逐步达到在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去完成。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补偿不同程度缺陷并使他们基本具备生活自理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意义
(一)促进智障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儿童在各种生活自理能力活动中,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密切配合。

例如,练习刷牙,就需要手、眼、嘴巴的协调一致,共同作用来完成。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很可能出现身体某些部位的不协调性,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可以使他们变得协调,促进智障儿童身心的发展。

(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特征。

如做事懒惰,有始无终,东西乱扔乱放,衣冠不整等。

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爱整洁、讲卫生、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三)补偿智力缺陷和促进智力浅能的发展
自理与智力两者相互促进。

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的各项活动中,即需要动脑去想:我怎样做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又需要有思维活动的参与,还需要记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等。

(四)为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智障儿童实现生活自理这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从事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智障儿童本身在社会生活中就受到人们的歧视。

如果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就会更加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困难。

反之,智障儿童如果生活能力训练好了,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还形成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样就为将来的工作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内容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有进餐、大小便、穿脱衣服和洗漱四个方面,这是儿童学习独立生存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

以下我分别介绍一些训练项目。

(一)进餐行为的训练
1.自喂固体食物
将条形饼干或其他儿童喜爱的固体食物放在他面前,如果食物有香味的话,先给他闻闻,以增加对食物的兴趣。

智障儿童不会自己拿起食物时,可放入他的手中,并帮助他把食物送入口中。

当他学会这个动作时,就不要再帮他拿了。

2.自己拿杯子喝水
让智障儿童坐在小桌前,最初用双耳杯训练他自己喝水。

先帮助他自己拿着杯子,把杯递至口中,稍微倾斜杯子,把少许水倒入口中,合唇,把水咽下去,随着智障儿童动作的协调,逐渐减少帮助。

3.用勺子吃东西
给智障儿童准备较深的不锈钢碗或碟,大柄的勺子,勺子本身不可太大,勺身要浅。

训练者坐在智障儿童后面靠近持勺的位置,抓着儿童的手腕,用勺子在碗内舀出食物,并递向口中,边递边提示他:“张嘴,吃饭!”然后放开扶着儿童的手,让他自行将勺放入口中,轻拍他的手腕,让他合唇,把勺从口中抽出,再扶着他的手腕,将空勺伸向碗,同时提醒“再舀一勺。


4.使用筷子
智障的儿童可以给他准备一双专用的短筷,开始可给他将饭、菜均放入碗中的半碗即可,一手捧碗,一手拿着筷子扒饭吃。

以后准备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如肉片,蔬菜等,让他练习用筷吃。

平时也可用筷子夹海绵、夹坚果的游戏,在其他东西上练习使用筷子的技巧。

(二)大小便行为训练
1.大小便時用言语或手势表示
如果智障儿童不会说,训练者要留心用手势或表情来表示要大小便,一旦有表示,也应立即带他去解大小便。

坐盆时再反复说与此有关的语言,如“宝宝尿尿,真乖!”智障儿童在坐不好时不要过分呵责,而要掌握其大小便的规律。

对他的每一次成功都大加赞扬,给予奖励。

如尿裤子不要惩罚,但可以等一会再给他换裤子,同时反复讲要大小便时,应告诉大人或老师,对尚未养成习惯的孩子,需估计他排尿的时间,并提前一会将他放在便盆上,让他知道尿裤子不好,大小便前要有所表示。

2.自己上厕所大便
告诉智障儿童穿有松紧带的裤子,以便训练。

开始时陪儿童一起去厕所,让他走在前面,直至进入厕所内。

训练者要口头提示:“拉下裤子,坐在马桶上。

”当智障儿童解完以后,他知道必须擦干净了才能站起来。

然后再指导他提上裤子并洗手。

三、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利用游戏向智障儿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矫正缺陷的一种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训练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训练智障儿童对食物的加工和厨房的认识时,可以让智障儿童做模仿游戏,玩过家家的游戏。

再如对智障儿童进行自己穿衣服能力的训练、刷牙能力的训练要多采用游戏法来进行,看谁穿的又快、又整齐,看谁刷的又快又干净,姿势又正确,把游戏和比赛结合起来进行。

2.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就是指把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的某一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细小的简单步骤或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或训练。

等前一步完成了,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或训练。

3.逐步养成法
逐步养成法就是把要训练的行为通过任务分析,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然后采用正向或逆向逐步强化逐步进行训练的方法。

训练的步骤完毕,自理行为矫正也就逐步完成了。

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巩固
1.动作分解
每项训练内容本身都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将训练内容分解为许多细小的有连贯的步骤,一小步一小步地进行训练。

2.反复练习
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常需要智障儿童双手的精细动作以及视觉和其它部位的协调配合,而智障儿童的感知觉、动作能力均较差,学会这些动作很费力,因此在指导他们时,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目标。

3.程序化
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既要注意某项内容的系统性,还要将各种的训练内容按一日生活的规律组织好,使之程序化让儿童自然而然的去学习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探索。

做好这项工作,智障教育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更需要家长的恒心和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