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41卷第2期2013年1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2January.2013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胡坤,邹华红,桂柳成,吴强,周佳(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聚焦于充分发挥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笔者尝试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通过注重本科阶段学生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建立考核制度构建新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证明,该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0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02-0153-02作者简介:胡坤(1982-),男,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质谱分析工作。
Construction on the Analytical Chemical CurriculumRefor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HU Kun ,ZOU Hua -hong ,GUI Liu -cheng ,WU Qiang ,ZHOU Jia(Key Laboratory for the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Medicinal Resources ,School of Chemistry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angxi 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asic course role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course was tried to reform.A new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stag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in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got expected effect.Key words :instrument analytical experiments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system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食品、材料等众多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由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涉及以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理论,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应用性为显著特征的交叉学科。
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材料模板
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材料模板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材料模板标题: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材料一、引言(100字左右)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旨在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材料将介绍会议背景、目的、议程和参会人员等相关信息。
二、会议背景与目的(200字左右)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是为了解决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而组织的专题讨论会。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科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就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三、会议议程(300字左右)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交流会议的主要议程如下:1. 开幕式:介绍会议背景、目的和议程,致辞关注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学科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学科前沿、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间合作与竞争等。
3. 分论坛:分设若干个学科相关的分论坛,探讨细分领域内的具体问题和发展趋势。
每个分论坛选取数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并设立讨论环节。
4. 研讨会:组织与会人员自由交流与讨论,针对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研讨成果。
5. 闭幕式:总结会议成果和研讨结论,展望下一步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四、参会人员(300字左右)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交流会议将邀请以下人员参会:1. 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他们在学科建设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学术影响力。
2. 从业者:学科建设领域的实践者和管理者,如学科发展部门的负责人、高校学科建设处的工作人员等,他们将分享实践经验和管理思路。
3. 相关机构代表:学科建设的相关机构、协会和基金会的代表,如学术委员会成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等,他们将分享学科建设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100字左右)通过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交流,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集思广益,推动学科发展。
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和重要学科,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策略。
一、化学学科的现状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学科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 学科基础薄弱:尽管化学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涵盖,但有关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仍然亟待完善。
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2. 人才培养难题:化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难题。
高校化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下降,教师队伍缺乏高层次的人才。
此外,化学学科人才在工业界和科研机构的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
3. 科技创新不足:虽然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化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在某些前沿领域,我国仍然存在技术和研发水平不足的问题。
二、化学学科的发展策略为了推动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化学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提升教育质量:重视化学学科的基础教育,更新和完善教材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 拓宽科研渠道: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合作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方法,提高我国化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5. 注重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加大对新材料、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创新投入。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科研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会议记要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会议记要-会议主题: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会议时间:XX年XX月XX日-会议地点:XX会议中心-与会者:教育部相关领导、各高校校长、教师代表、企业代表等-会议目的: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进行研讨和交流,推动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会议议程:1.开幕词-由主持人致辞,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教育部相关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重要性2.主题演讲-演讲嘉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演讲内容:介绍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重要性,分享多所高校成功经验3.分组讨论-设立三个分组,每个分组讨论一个议题:(1)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需求的对接(2)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与评估(3)校企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每个分组由一位指导教师或企业代表带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问题分析、经验分享和解决方案等4.分组讨论成果交流-每个分组选派一位代表介绍自己分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分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所有分组成果将被整理收集,形成研讨会纪要,并向教育部汇报5.专题发言-邀请企业代表、高校校长或教师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实践经验-发言涵盖领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教育实训平台等-发言时间约为5-10分钟6.总结发言-主持人总结本次研讨会的讨论成果和亮点-教育部相关领导发表总结讲话,强调将本次研讨会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7.闭幕词-感谢所有与会者的参与与贡献-期待下一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附件:研讨会参会人员名单、议程安排、相关资料等-会议参考资料:1.《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2.《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3.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经验分享材料4.校企合作的案例分析文件-会议总结: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在加强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对接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与会者通过演讲、分组讨论和发言等形式,深入研究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问题,分享了成功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如何将各门化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理论课学时、实验内容的取舍等,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整合的目的在于探索化学各门课程的整合,最终建立起以重点化学实验室为依托的化学课程教学新体系,使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水平。
(4)规范平时成绩考核,量化作业成绩。通过实际运用,结果良好。
2.进一步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按照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实验室建设,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
3.进一步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选拔、引进等方式,持续保持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四、立项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或成果。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课程组一方面加强资料建设,另一方面,注意资料的搜集与积累。目前,已具备教学必须的详实的教学资料,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实验日志、课程进程计划、教学日志、教学指导书及参考书、教学检查小结、教学活动记录、教研室工作计划、教学总结、标准试题库、学生成绩及试卷分析、听课记录、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规则、实验员职责等。
所在单位
化工学院
申请者电话
8685568
项
目
组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生
硕士生
学士生
9
4
2
3
2
2
3
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项目中的分工
签名
王克太
教授
主讲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实验
李欣
教授
主讲分析化学
刘锡林
化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策略研究
化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策略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化学学科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探讨化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并分析其影响和实施的可行性。
一、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创新引擎基础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加强基础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化学现象和规律,可以提升化学学科的理论水平并推动实际应用的发展。
同时,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引擎,为化学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破传统研究领域,拓展交叉学科研究传统的化学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而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问题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因此,化学学科应该积极拓展交叉学科研究,如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与其他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实现知识的互补和创新的突破。
三、推动绿色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化学学科应该大力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
绿色化学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为目标,强调资源的可再生和废物的综合利用,以提高化学过程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通过在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化学学科可以为可持续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影响力化学学科的发展不应仅局限于国内范围,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一流的化学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可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国际交流,化学学科可以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科实力创新人才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更是如此。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化学学科建设的关键。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化学学科的实力和竞争力。
六、注重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化学学科而言,科技成果的转化是衡量学科发展贡献的重要标志。
化学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化学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介绍该文档是关于化学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的详细规划和目标。
化学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非常重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计划旨在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支持化学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目标- 提升化学科学的学科水平- 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 建立并巩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推动化学科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建设计划1. 提升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 更学手段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扩大教育资源,提供更多化学科学实验室和设备2.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设立化学科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和导师指导- 开展创新和实践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3.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室和设施,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 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4.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国际交流和合作机制,吸引优秀的国外教师和学生来华交流- 参与国际化学科学组织和学术会议,增强学科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平台- 设立奖学金和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总结通过实施上述化学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我们将能够提升化学科学的学科水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并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将有助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创新。
分析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浙江大学
析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日期:2012-01-13 20:08辞旧迎新之际,在分析化学课程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分析化学年度教学研讨会于2012年1月12日顺利召开。
课程组殷学锋、陈恒武、郭伟强、汤谷平、徐光明、方群、沈宏、邬建敏、姚波、苏彬、王敏等老师参加了会议。
2011年分析化学课程组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分析化学分论坛,并有数位老师代表课程组分别参加了在开封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分析化学教学研讨会和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和主题发言。
会上,首先由郭伟强老师和邬建敏老师分别向大家通报了两次会议的基本情况。
2011年春夏学期,新课程设置中的‘分析化学(乙)’课程首次开课,主讲教师邬建敏老师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分析化学课程中如何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的报告,使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徐光明老师对‘仪器分析’课程中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实验课程的衔接、试题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陈恒武老师还向大家通报了与课程组编写的《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的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及课件的编写进度。
王敏老师向大家汇报了2011年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以及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理论课重点项目‘第一课堂结合第二课堂的研究本人食品科学在读学生,现遇到棘手问题:大米淀粉通过挤压糊化变为半固态凝胶,通过成型机头变为“熔融态”粉丝,两根或者若干根一接触很容易发生粘附现象,成为一团。
高温状态下淀粉凝胶为胶态,降温后变为固态。
为了解决此问题。
我从表面张力,表面能方面入手,希望可以得到我想要结果。
可是对于胶体(固体)表面性质,我看了几本表面、界面化学的书,但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测定淀粉凝胶的表面黏性,表面张力、表面能。
有没有高人给我些指点,不胜感激。
能帮忙提出有价值意见的可额外增分。
Jenkins和Donald(1998)的理论,水分首先进入轮纹结构的非定型区,在一定程度的膨胀下,分解张力通过连接非定型区和结晶区的分子来传递。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2024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纪要的记录。
此次研讨会是为了促进学科教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而举办的,与会者包括各高校的教育学学科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从业者等。
会议内容围绕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探讨。
正文:一、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 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 学科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合作3. 科技在学科教育学中的应用与创新4. 学科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5. 学科教育学的社会影响与责任二、教育改革与创新1. 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 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与研究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4. 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5. 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1.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分享2.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3. 教学资源的评估与优化4. 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管理5. 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四、专题研讨与交流报告1. 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进展2. 学科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3. 学科教育学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4. 学科教育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5. 学科教育学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实践总结:本次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学科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参会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对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的议题涵盖了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为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指导。
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对进一步促进学科教育学领域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s i s Ex pe r i me nt c o u r s e wa s t ie r d t o r e f o r m.A n e w e x p e r i me n t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w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y c u l t i v a t i n g u nd e r g r a d ua t e s t u d e n t s t a g e,mu l t i me d i a t e a c h i n g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s y s t e m. Th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e d t h a t t h i s s y s t e m i n t r a i n i n g s t u d e n t s p r a c t i c e
一
技 术 层 面研 究 开 发 了 诸 如 “ 分 析 化 学 实 验 室 ”、“ 仪 器 分 析 仿 真
实验 ”等教学 软件 J 。现阶段改革的重心 已逐渐 开始 由专 业型 人才培 养模 式向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j 。
近 年来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国 家 综 合 实 力 的 提 升 以 及 教育投 入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高校把 大型甚 至超大 型仪器诸 如
文章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0 2 — 0 1 5 3 — 0 2
Co ns t r u c t i o n o n t h e An a l y t i c a l Ch e mi c a l Cur r i c ul um Re f o r m a nd Ta l e nt Cu l t i v a t i o n Mo de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分析化学课程现状出发,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实践效果分析,总结出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能够推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1.2 问题提出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是培养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社会的变化。
问题在于,传统分析化学课程可能存在知识点过于繁杂、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不足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
如何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设计一门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具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分析化学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如何通过实践效果的分析,评估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可持续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以期能够为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指导。
【200字】1.3 研究意义分析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现状,探讨如何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更加符合当下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分
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改变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来推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首先,我们应该创新课程内容。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
到课程教学中,用实例来讲解学术理论,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比如,将相关领域
的新论文、新成果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或者将分析化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或模拟实验,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鼓励学生自
主学习和探索。
此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比如网络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等,将学生和教
师的交流延伸到线上,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丰富课程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应该创新评估方式。
传统的分数评估只能评价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而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他评估方式引入到教学过
程中,如综合评估、能力评估、自我评估等,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评
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分析化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科交流分析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科交流分析会,旨在深入探讨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共同为学科建设献计献策。
我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我对学科交流分析会的几点思考。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需求,学科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学科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科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加强学科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学科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学科建设要注重科研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加强学科建设,才能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再次,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要突出特色,打造优势学科,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只有加强学科建设,才能使高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1. 学科结构不合理。
部分学科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学科发展不平衡。
2.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
学科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科技创新能力受限。
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学科建设过于注重学科自身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学科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团队力量不足,难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5. 学科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科评价过于注重论文数量和科研项目,忽视了学科综合实力和贡献。
三、关于学科建设的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优化学科结构。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2.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目前,许多学校的分析化学课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下,缺乏与社会需求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急需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旨在通过对分析化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分析化学人才。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分析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分析化学课程对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度,明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为优化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3. 探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评估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5. 展望未来,探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思路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现阶段分析化学课程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讨会会议记要(定稿)
(3)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革,由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办公自动化》课程的配套教材及多媒体课件。
(4)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充分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将实际操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同企业合作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内容主要包括校本教材、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
4、校企合作实训方案与管理办法
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制度和办法。
2、职业活动分析实施办法
召集企业专家座谈,依据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依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工作范围等,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态度、知识、技能。
3、课程体系分析实施办法
(1)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架构,召开教学研讨会,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会要内容
根据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而制定,针对本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建设方面进行计划。
一、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懂工艺、熟(练)操作、会编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项目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专家发言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专家发言总结在近期举办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发表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现就专家们的发言进行总结,以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多启示和帮助。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各位专家一致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案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优化专家们强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
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专家们认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要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专家们指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
要积极引进海外先进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机会。
五、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专家们建议,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专家们建议,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完善问题。
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二)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二)引言概述: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是为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而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
会议聚集了各地的学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就学科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本文是该会议的会议纪要(二),总结了会议的重要内容和研讨结果。
正文内容: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1. 强调学科教育的整体性,推崇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制学习。
2. 将学科教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二、学科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强调学科教育的综合素养评价,包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2. 探讨学科教育考核的多元化形式,如开展学科竞赛和课程评价。
3. 提倡基于实践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与实践评估。
三、学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1. 探讨学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招聘、培养和职业发展等。
2. 强调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的提升。
3. 提出教师培训的灵活化和个性化发展模式。
四、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发展1. 探讨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有效衔接机制,如教研活动、实验室建设等。
2. 倡导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决策和资源共享。
3. 提倡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互动与支持机制。
五、学科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1. 加强学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
2. 推动学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
3. 倡导学科教育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
总结: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为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议充分讨论了学科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科教育的评价与考核、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发展以及学科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讨论和研讨结果对于推进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会人员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成果,促进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金 , 1 多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科研结合 , 这 0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 是基金 委“ 十一五” 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孟宪平教授指 出, 期 搞科研 如果不管教育 , 就会导致后继无 人 。高等教育确实应该与科研结合 , 科研反过来也要支持教学 , 如果把教学做得很好 , 我们 的 科研 就 会有 源源 不断 的人 才 。基 金 委 “ 十一 五 ” 基础 科 学人 才 、 年基 金 直接 划拨 到人 才 培 把 青 养系列里面, 也说明了这一点。教学研究应该作为科学研究来对待 , 教师参加科学研究 , 通过
使本科生得到很大的提高。要把教学纳人学科建设 , 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 内容 , 形成科研和教学融通的机制 。要开展教学研究 , 现在这个工作 比较薄弱 。教学研究也是 科学研究 , 教学研究 的成果与 自 然科学研究 的成果同等重要。段连运教授还指出, 印象中这是 第一次结合学科建设 和教学建设的研讨会 , 将教学工作纳人学科建设范畴研讨 。有这么多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来参加这么一个会 , 非常好 , 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段连运教授希望更多的国
士 、 本立 院士等 3 中国科 学 院院士在 内的全 国分 析化学 学科 国家重点 学科带 头人 、 黄 位 长江 学
者特聘教授 、 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分析化学类 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和特邀专家学者 5 余人。这次研讨会首次将全 国分析化学 O 学科带头人与教学骨干聚集一堂, 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深入探讨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 , 凸显出层 次高 、 教学 科研结合 的特 点 。 厦门大学副校长、 研究生院院长 、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孙世刚教授致辞 , 对大会的召开 表示祝贺。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段连运教授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孟宪平教授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教育部高等学校 化学 与化 工学科 教学指 导委员会 化学 基础课程 教 学指 导 分委 员会 副 主任郭 广 生教 授 ,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等到会做了重要讲话 。开幕式由厦门 大学 现代 分析科 学教育 部重点 实验 室主任 江云宝 教授 主持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段连运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全 国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 中心近期的主要工作 , 并对此次会议 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段连运教授指出, 不管是高等学校还是科研院所 , 教学科研不应该是两
由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 , 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 中心和教育部高等
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办 , 厦门大学现代分析 科学教 育部 重点实验 室承办 的 “ 国分析 化学 学科 人才 培养 与 教学 建设 发 展 战略 研讨 会 ”于 全 20 年 3月 l — 7日 08 4 1 在厦门大学召开。这次会议 旨在探讨在全球分析化学学科新的研究领 域不断拓展 、 的理论成果与应 用成果不断涌现、 新 学科发展呈现出勃勃 生机时 , 分析化学学科 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所面临的机遇、 战与对策。研讨会邀请 了包括俞汝勤院士、 挑 陈洪渊院
维普资讯
体管 (98 、 14 )集成 电路 、 大规模集 成 电路 , 到现今 的超大 规模集成 电路 。 直
缩小创新法的另一个例子是在轮船的设计中 , 可以做一个缩小的模型, 放在一个缩小的水
槽中, 用各种 流速来试 验船 体的 阻力 。
( )好 奇提 问法 。 7
例 2 空间的维数是不是一定要整数?海岸线的维数就在一维和二维之间。深入研究这 ,
个 问题 , 展成 为分形 理论 。 就发
创新还有其他方法 , 例如突破现有理论和传统概念 , 提出全新思维和理论的创新等 , 因为
离题太远 , 就在此 打住 了 。不 当之处敬 请指 正 。
全 国分 析化 学学 科 人 才培 养 与教 学建 设 发 展 战 略研 讨 会 纪 要
科学研究积累学识 , 提高素质 。孟宪平教授还就分析化学的学科定位 , 人才培养 的评价体系等
发表了意见 。郭广生教授代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祝贺会议的召开 , 转达了化学 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宋天佑主任对研讨会召开的祝贺。郭广生教授在讲话中提出要像 重视学术带头人一样重视教学带头人的培养 和引进 ; 像重视科研创新团队一样重视教学团队 的培养 和建设 , 教学人才 的培养更需要团队的作用 ; 像重视学术骨干一样重视青年教师尤其是 基础教学青年教师 的培养和引进 。郭广生教授还指出, 分析化学通过这么多年 的发展和地位 的提升 , 现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 分析化学学科 目前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经成为 不争 的事实。在这种背景的支撑 中, 要重新审视化学学 科在面 向学科前沿尤其是面向国家重 大需求方 面的地位 和作用。在化学发展过程 中, 分析化学学科是基础 ; 对化学人才的动手能 力、 创新能力 的培养 , 分析化学课程是基础 ; 应重新审视分析化学学科在化学人才培养 中的地
张皮 , 教学与科研要密切结合 , 科研和教学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关 系, 即要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
高质量的教学 , 反过来以高水平 的教学促进高质量 的科研 。特别是实验方面, 老师们的科学研
1 0
维普资讯
究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 化为 实验 教学 的 内容 , 以使 学生 从 思维上 、 学方 法上 、 可 科 基本 技能上 得 到锻炼 , 能够
好奇心往 往是科 学发 展的重 要动力 , 以有 “ 所 好奇 心” 是科学 家应具 备 的素质之 一 。 也 例 1三角形 的 内角 之和一 定 要等 于 10度 吗?否 定 的答 案 导 致 非欧 几何 的产 生 。在 球 , 8
面 的三点之 间 画三 条最短 的线 , 成一个 球 面三 角形 , 内角之 和 大 于 10度 。反之 , 球 内 组 其 8 在 部 凹面 的三 角形 的内角之 和小 于 1 0度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