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的非社会传统

合集下载

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

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

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自二战后日本战败之后,日本文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国民经济腾飞,文学作品的题材也从战争主题转向了反映社会生活、人性、情感等方面,成为了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标志性文学。

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二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日本当代文学。

一、社会历史背景二战后日本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对日本实行了改革和重建。

在此期间,日本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良和发展,日本的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媒体和大众文化也有了空前的繁荣。

同时,日本也在法律制度、主权、领土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历了从君主制到议会制的转变,战后的日本更形融入了现代国际社会。

二、社会历史分析在战后的日本文化中,文学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日本作家着眼于战争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先前历史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日本殖民主义的行径,以及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恶行。

通过反思这些问题,日本作家开启了社会文学的新时代。

此类文学关注的是社会问题与人类问题,旨在探索人在崭新的社会状态下的人性,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许,进而宣扬一种新所谓“以人类为本”的价值观。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批判了战争及其破坏性的因素,还表现了人们日渐增长的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给前途未卜、失魂落魄的人们一种信仰的支持。

例如石原慎太郎的《伊豆的舞女》,描绘了北海道的一个古老小镇上一位伊豆的艺妓的无奈和命运,叙述了一个人对爱情、自由、人性以及命运认识的历程。

而川端康成的《雪国》就描绘了一个日本乡村里的男子深夜踏上去雪国的旅途,一路上历经风雪、艰辛、守望与期盼,最终终于逃脱了自己的幻想与迷恋。

这些文艺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复杂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

此外,由于战争和占领的影响,日本文学的思潮也逐渐演变。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述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述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是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明治时期至今。

在这一时期,日本经历了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和现代社会的变革,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概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与特点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引入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其中包括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

在这个时期,受到欧美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影响,近现代文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现实主义的兴起: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相比,近现代文学更加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基础,以此反映社会变革和人们生活的真相。

2.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近现代文学中,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种显著特点。

除了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如短篇小说、散文、自由诗等。

3.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近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

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阶级差距和性别问题等,通过文学作品呼吁社会改革。

二、代表作品1.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人们的虚伪和空虚,对日本社会的伪善现象提出了批评。

2. 森鸥外的《舞姬》:这是一部以歌舞伎舞蹈剧场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和挣扎。

3.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描写了男主人公与一位伊豆舞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对爱情的探索。

4. 大岛纯的《绿与黑》: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社会和资本主义冲突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人性的脆弱。

三、对社会的影响近现代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其次,近现代文学的揭示和批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进而推动了社会改革和人们的觉醒。

此外,近现代文学也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学与社会变革》的艺术风格与价值观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学与社会变革》的艺术风格与价值观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学与社会变革引言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文学和艺术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于当时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江户时代文学的艺术风格与价值观,并分析其在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1. 艺术风格与特点江户时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多样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艺术风格:1.1 武士道精神和武家文化由于江户幕府在这一时期实行着以武士阶级为核心的封建制度,武士道精神成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中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作品通过描绘武士身份、忠诚、义理等核心概念来弘扬武士道精神。

1.2 俳谐与戏剧俳谐是江户时代最为独特的文学形式之一,以幽默、夸张和对比为特点。

它通过简洁的言语和诙谐的描写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讽刺和批评。

戏剧在江户时代也蓬勃发展,尤其是歌舞伎戏剧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歌舞伎剧团巡回演出各地,不仅在劇場裡表演,還在街上進行現場表演,使得日本江户时代的戏剧成为了普及大众娱乐活动。

1.3 俚曲与小说俚曲指的是流行于庶民之间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朴素真实的表达方式。

而小说则成为了江户时代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通常描写人物故事、爱情、惊险等题材,浸润着生活中各种细节与情感。

2. 社会变革下的文学价值观江户时代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这些变革对当时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江户时代文学的几个价值观:2.1 市井现实主义江户时代文学非常注重描写市井百姓的生活与命运,对庶民阶级的关怀和呈现,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

2.2 批判权贵与不平等由于政治、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在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于权贵阶级、身份狭隘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和讽刺。

2.3 探索自我与价值观反思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体内心世界和精神面向,并开始反思传统观念与价值体系。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日本唯美派文学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强调美的独立性和艺术性,主张文学应该超越世俗道德和功利主义的束缚。

本文将从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创作实践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对日本唯美派文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日本唯美派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学开始逐渐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寻求独立和自由。

在这个背景下,一群年轻的小说家和诗人开始倡导“唯美主义”,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独立性。

二、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艺术理论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艺术理论主张“纯粹的美”,即认为美是超越道德、功利和世俗的独立存在。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以自身的艺术性和纯粹性为目标,追求美的表现和体验。

此外,唯美派文学还强调“瞬间美”,即短暂、闪光般的美,这种美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和共鸣。

三、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创作实践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创作实践中,以“感官美”和“形式美”最为突出。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文字,展现出自然、人物和情感等的美。

例如,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细雪》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极富诗意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此外,另一位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心灵描绘,成为了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结论日本唯美派文学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强调美的独立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积极追求文学的自由和超越世俗道德的束缚。

通过对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价值。

在当今文坛,日本唯美派文学依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为许多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享受与启迪。

对于未来的文学发展,我们可以从日本唯美派文学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注重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追求,同时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的表达,为读者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景观。

总之,研究日本唯美派文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等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我们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1.和谐与平衡:日本文学一直注重和谐与平衡的表达。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和的反思,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这种平衡感在日本文学中经常出现,并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2.精细的描写:日本文学对细节的描写非常注重,尤其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绘。

通过精确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情感和气氛。

日本文学中的描写方式常常借助于景物描写,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3.雅致与含蓄:日本文学倡导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雅致与含蓄的态度。

日本文学作品通常以简练的文字和节制的叙述风格为特点,避免夸张或过分表达。

这种雅致与含蓄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在对情感的处理上,不善于直接表达内心感受。

4.回归传统与哲学思考:日本文学常常回归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考。

它试图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新思考,来挖掘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这种思考常常通过对古典作品和传统艺术的回顾和影响来实现,以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5.注重人物描写与人性探索:日本文学对人物描写非常细腻和深入。

它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人性的善恶、苦乐、智慧和愚昧。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日本文学试图揭示人类的本质和生活的真相。

6.对死亡和终极问题的关注:日本文学经常关注死亡和终极问题。

它试图通过对死亡和终极问题的思考,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日本文学中常常出现对死亡的描写和对死亡观念的探讨,以传达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7.对自然和季节的表达:日本文学中常常表达对自然和季节的热爱和赞美。

它借助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日本文学中常常通过季节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情感变化。

8.抒情与感性的特点:日本文学具有浓厚的抒情和感性的特点。

它试图通过对情感和感受的表达,来引起读者对生活、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共鸣。

日本文学中常常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欢乐,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命运的抗争。

外国文化传统的日本文化

外国文化传统的日本文化

外国文化传统的日本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美丽而神秘。

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本文化如何传承并融合外国文化传统。

一、汉字的影响在公元三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并且成为了日本的正式文字。

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日语词汇都源于汉字,这使得日本人可以和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汉字也被广泛用于日本文学和艺术中,例如在经典文学作品和书法中的使用。

二、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对日本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公元六世纪开始,佛教开始在日本传播。

佛教的价值观和信仰为日本人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并且对日本文学、绘画、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寺庙和庙宇成为了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奈良的东大寺。

三、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奈良和平安时期。

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包括法律、教育和农业都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此外,日本的美术、音乐和戏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传统绘画和传统音乐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影响。

四、西方文化的影响在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接触西方国家,并吸收了许多西方文化的元素。

西方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西方的时尚、音乐和电影也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对日本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咖啡馆文化、摇滚音乐和好莱坞电影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五、和风文化的传承尽管日本文化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但日本人依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和风文化。

和风文化强调平衡、谦虚和尊重,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方式。

和风文化在日本的建筑、园艺、茶道和传统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也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社交礼仪和工作态度中。

总结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的融合使得其独特而多样。

汉字、佛教、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的战后文学思潮与社会变迁

日本的战后文学思潮与社会变迁

日本的战后文学思潮与社会变迁20世纪40年代在日本的战火中结束了,作为战败国家,日本的经济文化领域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战后日本文学的思潮涌动、派别复杂,其作品抒发了人们平静生活的渴求、对社会阶级问题的关切、对前途的追寻等心理和情感。

同时,随着日本社会的变迁,文学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变化。

日本战后文学的思潮战后日本文学的思潮大致分为三类:“战后现代派”、“社会派”和“性别派”。

战后现代派:他们主张现代化,反对传统麻烦的规律和礼教,以追求人性解放和生命的真实。

他们在作品中主张反叛和精神追求,如三島由纪夫的《仲夏之夜的梦》、久生十蘭的《完美战士》等。

社会派:他们关注的是社会政治与人性的问题,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人民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如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村上春树的《Norwegian Wood》等,都是典型的社会派文学作品。

性别派:她们是表现女性情感的文学流派,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特殊环境和特征。

著有有草间直美的《魅惑的果实》、金井美恵子的《萝卜地》等典型作品都是性别派文学的代表作。

这三个流派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野,各自的文学作品都有交集和创新。

社会变革对文学的影响196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社会变迁对文学的影响很大,文学家也在积极地思考和反思社会问题及个人成长。

例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反映了青年在浮躁生活中的探索和追求,对日本的年轻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本文短的《流人女子》及《温泉小说》,则是对日本性别关系变化的反思和探究。

甚至能说,文学是经由批判,在日本战后社会的变革中前行的。

总体而言,日本战后的文学思潮、气息繁多,种类繁多且多元化。

从作品与创作思想篇幅可以瞥见历史的变革与人们的思想变化。

这对于认识当代日本和理解其思想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日本文学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风格特点,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体现出日本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气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清新淡雅的风格日本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新淡雅,语言简练优美。

日本人喜爱借助诗情画意的修饰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来表达情感。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古典文学中,也贯穿于现代文学的作品之中,使得日本文学独具雅致和韵味。

2. 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日本文学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作家们经常从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情感中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3. 强烈的传统文化烙印日本文学浸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代的诗歌、歌舞伎、小说,还是现代的流行文学、漫画等,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种传统文化烙印赋予了日本文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富有魅力。

4.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日本文学在探讨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许多作家通过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分析人性弱点、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现实关怀使得日本文学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气息,引导人们思考、反思现实社会。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传统文化烙印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而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日本文学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独占一席之地。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日本的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无论是文学、绘画、音乐还是电影,都透露出浓郁的日本特色。

通过透视日本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到日本的独特魅力。

关注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日本文化,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的传统文学形式——和歌和短歌。

和歌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每首和歌由5 7 5个音节组成,通常表现出浪漫、忧伤、爱情等主题。

在这些和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他们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短歌是和歌的一种短小形式,每首短歌由3 5 3个音节组成。

短歌多用于表达作者当下的感受和心情,如悲伤、喜悦、迷茫等。

除了和歌和短歌,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的是日本的传统美学观念。

最著名的就是「侘寂」和「禅」。

「侘寂」强调的是寂静、朴素和凋零的美,可以在日本古典小说中找到对这种美学的表达。

比如在夏目漱石的小说《草枕》中,笔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朴素的美感。

而「禅」则是日本特有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内省。

禅宗的思想在日本文学中得到广泛展示,例如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以及太宰治的小说《津和野》中对生命和死亡的反思。

在绘画领域,日本的浮世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形式。

浮世绘是一种以木版为基础的绘画技术,其作品多为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和人物。

浮世绘的主题十分广泛,涉及到历史、传说、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

著名的画家葛饰北斋创作的《富岳三十六景》是浮世绘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个系列以富士山为中心,描绘了各种季节、天气条件下的富士山景色和日本人民的生活。

通过浮世绘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方面,日本的传统音乐形式——雅乐和能乐也是体现日本文化的重要艺术。

雅乐是古代贵族阶级的音乐形式,通常以管乐和弦乐为主,音乐曲调庄严优雅。

能乐则是日本古代的舞蹈剧场形式,将音乐、舞蹈和话剧结合在一起。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日本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日本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流行文化,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文艺作品中,日本文化也常常成为一个突出的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触或者摄影师的镜头,展现出日本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本文将通过观察一些文艺作品来透视日本文化在其中的表现与作用。

我们来看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

日本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猫的视角,描述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小说中的描写时事和社会现象,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都体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而夏目漱石的其他作品,如《草枕》,《坊ちゃん》等,也都深刻地描绘了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日本的现代文学作品也广受欢迎。

例如村上春树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海边的卡夫卡》等,通过对现代日本社会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

村上春树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球读者的喜爱,其中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日本文化元素也随处可见。

除了文学作品,电影也是表现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

日本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也享有盛誉,其中不乏有些影片通过对日本文化的诠释,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

例如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这部影片通过对日本武士精神和侠义道德的诠释,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价值观。

同样,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如《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红猪》等,也通过对日本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日本现代流行文化中,动漫和游戏也是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这些作品也可以窥见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东映动画的《名侦探柯南》,这部漫画作品以日本为背景,通过对日本社会的描绘,展现了日本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传统的和服文化,神道教的神话传说等。

而任天堂的游戏作品,如《塞尔达传说》系列,也通过对日本传统神话故事的引用和创新,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之美。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是指在日本国土上产生的文学作品,涉及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漫画、小说集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成了众多类型和形式。

本文将介绍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品,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古典文学日本文学的最早期始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在这一时期,万葉集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文学遗产。

万葉集是一部由诗歌组成的集合,在这些诗歌中反映了日本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族等多种方面。

另外,此时期还形成了和歌,就是指依据艺术方式来发挥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到了公元10世纪的平安时代,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重要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用美丽的描写为这段历史画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图景。

《枕草子》则是一部集中讲述诸如春天、秋天等主题的杂文集。

这两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一些特点,更是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近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逐渐进入了现代版的阶段。

在19世纪,时代大变,日本经历了市民文化和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影响。

这样,代表近代小说创世人的坂口安吾,和执行战前的中原中也等人相继出现,使得小说从古典文学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文学迅速地扩大了内容范围,其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兴文体。

例如,日后备受崇拜的村上春树,就创作了许多有深刻哲学思想的作品。

除此之外,同时期还出现了诸如映画莓之森、宫泽英明等人创造的漫画文学,现代严肃文学和另类小说等新型文学类型。

还有,日本俳句和短歌因其含义简洁而流行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日本文学的重要性日本文学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文学不仅分析了人类的私人感受,还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整体社会和文化大环境的方法。

日本文学之所以能够聆听人类心灵的因素,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灵文化历来就是重要的,同时对诸多家用课程和社交礼仪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思潮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思潮

04
传统与现代思潮的交融与 碰撞
传统元素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1 2 3
古典美学的影响
现代日本文学中常常出现对古典美学的引用和借 鉴,如物哀、幽玄等概念,以及对传统诗歌、戏 剧的化用。
历史文化的传承
许多现代作家通过创作历史小说、传记文学等形 式,深入挖掘和传承日本历史文化,以此表达对 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战后派与无赖派
战后文学的背景
二战后,日本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这为战后派和无赖派等文学 流派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战后派的特点
战后派作家以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 的灾难和痛苦。
无赖派的崛起
无赖派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混乱和 无助,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世文学
镰仓时代文学
以佛教思想为背景,出现大量僧 侣文学家和作品,如道元的《正 法眼藏》等,表现对禅宗思想的
追求和体悟。
室町时代文学
武士阶层崛起,出现以武家生活为 题材的文学作品,如《平家物语》 等,展现武士道精神和忠诚观念。
能乐与狂言
能乐是一种古典歌舞剧,狂言是能 乐的附属品,以幽默诙谐为主,反 映中世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和戏剧艺 术。
结论
日本文学传统的深厚底蕴
日本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包括诗歌、物语、随笔等多种形式。这些传统作品不仅在文学技巧和艺术性 上达到了高峰,还深刻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现代思潮的多元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与本土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思潮。这些现代作品在主题 、形式和技巧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分析现代思潮影响

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在当今中国社会,日本文化日益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其中包括日本文学。

很多大学生喜欢阅读日本文学,认为通过阅读日本文学可以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及社会现状。

然而,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多元文化的视角,文学品味不高,忽略文化差异等。

本文将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阅读日本文学的对策。

一、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现状日本文学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这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社会现状密切相关。

在文学作品细节、文化传承、人物塑造、思想深度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日本文化都体现了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但是,着眼于大学生日本文学阅读,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多元文化的视角大学生的日本文学阅读中,多数作品是集中在少女文学、轻小说、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等大众文学类型上。

这些文学作品常常只是一种表层的文化呈现,并没有深入挖掘日本文化的底层内涵,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生缺乏多元化研究视角的问题。

2. 文学品味不高由于大学生缺少文学修养,很多人只是对名著或流行作品进行肤浅的读后感,未能理解到作品的深层次意义。

因此,他们的文学品味并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观察力。

3. 忽略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许多大学生在阅读日本文学时,对其中的文化呈现并不敏感,很多文化细节和文化背景无法得到准确的理解。

此外,由于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大学生在阅读日本文学时,可能将自己的处境和认知模式等直接套用到日本文学中,混淆诠释的宗旨。

二、大学生阅读日本文学存在的问题1. 对日本文学的认知不足由于缺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多元文化视角,阅读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有时仅了解其中的部分,并不能摆脱日本文学阅读的表面效果,浅尝辄止,这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2. 缺乏文学品位文学是一门需要发掘、深度分析、反思的学科,大学生们在日本文学的阅读中看不到他们的内涵与深度,未能理解到作品的深涵,并不能发掘出那些解读细节,理解整个作品的意义,因为他们只是一味的被故事情节、文化背景以及人物塑造所吸引。

日本文学“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研究

日本文学“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研究

日本文学“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研究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即在物体消逝、毁灭、腐朽、老化和死亡的过程中,仍然能够产生悲伤之外的美感,这种美感与传统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五感美”思想与“物哀之美”密不可分。

传统美学强调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在美感体验中的作用,而“物哀之美”正是通过视觉与嗅觉,感知对象的颜色、纹理和气味等细节,以及通过听觉,感受它们的声响与声息,最终产生特殊的美感。

例如,《小林一茶集》中的一首短歌写道:“黄昏灯下/侵蚀褪色的旧时刊物/一页一页流逝/洒落纸尘的音响”。

这首短歌通过描述旧时刊物变旧、变褪,发出纸尘轻轻飘落的声响,唤起了读者心中的惆怅和感怀,形成了“物哀之美”的审美体验。

其次,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禅宗思想也与“物哀之美”有着紧密的关系。

禅宗强调“把握当下”,追求“无我”、“空”、“寂静”等境界,这些思想在日本文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许多经典的日本小说、短歌和俳句中,都有表达“无常”、“无我”的主题,以及对短暂、飘忽而又珍贵的人生的感慨。

例如,《飞鸟集》中的一首短歌写道:“今朝是/世上最好时节/因为我在此”。

这首短歌表达了抓住当下的重要性,以及对时间短暂而珍贵的感慨,意味着当下的美好,不久将消逝,因此更加珍视它。

这种通过珍视“无常”而产生的美丽的审美体验,正是“物哀之美”的一种体现。

此外,日本文学中的“侘寂”美学也是“物哀之美”的表现。

侘寂美学强调自然的不完美、独特和独特之美,以及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这种思想在日本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枕草子》中写道:“秋之夕,或らへば、天の涯まで、あらしふく、/ときもあり、けさもあら、ゆめのかよひ路”。

“秋之夕”是一句特别的季节性词汇,黄昏时的感受和境界被表现出来了,黄昏时,人们不禁会想象到秋天的到来,在黄昏的时刻,这种想象尤其的强烈;而“天の涯まで”表现出人类永远无法到达那片天空的边缘,即使多么美丽和令人向往的东西也是如此,这种茫然不知道日积月累会不会真正实现的、遥远却又真实存在的感觉,可以称作“物哀之美”。

日本的文学传统

日本的文学传统

日本的文学传统日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文学传统更是让人瞩目。

从古代到现代,日本文学一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四个阶段来展开论述。

古代文学日本古代文学,起源于公元7世纪。

它的代表作品是《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约4500首诗歌,涵盖了天皇、贵族、平民、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作品,内容涉及自然、爱情、战争、人生等方面。

它不仅是古代日本文学的开端,也是日本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日本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将诗歌和散文结合起来,形成了乐府和物语两种文体。

其中,诗歌以歌颂爱情和美好自然为主题,散文以讲述故事、描绘人物形象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源氏物语》。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由女性作家紫式部于10世纪撰写,共分为54章,讲述了武士源氏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

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结构和深邃的思想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文学,它是日本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思想进入了日本,日本作家开始接受和借鉴西方文学形式和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近代文学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森鷗外的《舞姬》、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等。

现代文学现代日本文学是指20世纪中后期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多元化、国际化和女性化。

现代日本作家注重表现现实生活,批判社会弊端,关注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层意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大江健三郎的《钓竿日记》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

结语日本文学传统影响了世界文学史的发展,它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人文精神为代表。

现代日本文学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期待日本文学不断地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传统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文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学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两国的传统文学也有一定的不同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吧。

一、文学类型1. 日本日本的传统文学类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和歌、俳句、短歌、长歌、小说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万叶集》、《平家物语》、《源氏物语》等。

2. 中国中国传统文学类型也很多,包括诗、词、曲、小说、散文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诗经》、《楚辞》、《红楼梦》等。

二、文学体裁1. 日本日本的传统文学注重情境和意境的描写,强调感性表达。

和歌、俳句、短歌等诗歌形式简洁明快,表现出日本文化中的矜持、雅致、精练和感性。

小说则追求情节的连贯性,较为注重叙事。

2. 中国中国传统文学着重于文字、辞章、韵律等方面,讲究表达技巧和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的诗词注重表现士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素养,唐诗盛行时期则讲求修辞精练,融入了很多现代文学中的视觉与音感元素。

三、文学主题1. 日本日本的传统文学反映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等主题,强调情感抒发和感性体验。

它们的主题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观、美丽爱情等。

2. 中国中国传统文学则更注重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坚守、对亲情友情的珍视等。

《红楼梦》这种小说主题实际上比较复杂,同时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沉重和儒家思想的知识性特点。

四、文学主体1. 日本日本传统文学主体更多的是女性。

和歌、短歌、长歌等的很多创作者都是女性,这些作品也多以女性为主题。

2. 中国中国传统文学主体则多为男性。

古代中国往往会将女性的作品当做“女书”,并未赢得广泛认同和阅读,同时男性创作者更多地展现出绅士精神和时代气息等文化特点。

五、文学形式1. 日本日本的传统文学形式与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艺术表现方式息息相关。

和歌、俳句等常用的装饰性词汇与垂直书写不断地给平面字体增加了美感与艺术感。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败”因——传统与现代的失之交臂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败”因——传统与现代的失之交臂

文◎
摘 要 : 日本新 感 觉派 文 学作 为 第一 个 现代 文 学样 式 ,其产 生和发展 具有 划 时代意 义。它 只在 日本 文坛存 在 了四年 多就寿 终正 寝 了,这种 结 果的 出现 虽然和 当时无产 阶级 革命 运动及 无产 阶级 文学 的消解有 很 大的 关 系,但其 只身 的缺 陷才是致 使其 来也 匆匆去 也 匆 匆的根 本原 因,本文试 从新 感觉派 文 学
巨囝 重

△曼 ! 旦
— —
日本新
郝道合 ( 南科技学 院 河 河南新乡 )
合 日本 人 的 传 统 审 美 的 , 不 能 全 部 否 定 。 例 如 ,在 《 蝇》 中,作者 把人 和苍蝇 苍 放 在 一 起 , 在 死 亡 到 来 时 ,人 和 苍 蝇 相 比却 显得 苍 白无 力 ,人 的存在 明显 被弱化 。小小 的苍 蝇能摆 脱厄运 ,绝 处逢生 。在人 却无法 掌 握 自 己 的 命 运 。 显 然 , 这 种 主 题 无 疑 是 对 作 为传 统 文 学 的 自然 主 义 、 私 小 说 等 以 人 为 主体的观念的彻底否定。 这 一 切 和 当 时 的 社 会 状 况 不 无 关 系 , 一 战 结 束 后 , 现 代 科 学 取 得 长 足 进 步 ,机 械 文 明 空前发达 ,垄 断资本逐 渐形 成 ,人 的作用 越 来 越 被 忽 视 。 1 2 年 地 震 , 使 江 户 时 代 以 93 来 的物 质文 明和精 神文 明的成 果毁于 一旦 , 社会 、政 治、经济 极大混 乱 ,给 人们精 神带 来 沉 重 打击 ,社 会 上 弥漫 着 一 种 虚无 和 颓 废 , 可 以说 这 种 社 会 的变 革 必 然 导 致 人 们 人 类 观 的 巨大 变 化 。 以 横 光 利 一 为 代 表 的 日本 新 感 觉 派 作 家 们 ,敏 锐 地 感 受 着 时 代 的 脉 搏 , 以独 特 的 方 式反 映着 时代 的律 动 。于 是 ,在 其作 品中 , 思 考 着 人 的 生 存 价 值 ,挖 掘 人 性 的 丑 恶 , 流 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三 、缺 少 理 论 和 思 想 支 撑 日本新感 觉派 文学 以横光利 一 、川端康 成 、 片 冈铁 兵 等 作 家 为 中心 , 其 母 体 是 1 2 94 年 1 创 刊 的 《 艺 时 代 》 , “ 感 觉 ” 这 月 文 新 名称 来源 于著名 评论家 千叶 龟雄 的归纳 , 随 后 得 到 大 多 说 同 仁 的认 同 。 新 感 觉 派 文 学 追求 西方现 代主义 的文 艺方法 ,强调 以 “ 感 觉 ” 为 中 心 , 主 张 以 新 的 感 觉 革 新 文 体 和 写 作 技 巧 。 1 2 年 前 后 , 围 绕 形 式 和 内 容 的 关 99 系 , 新 感 觉 派 文 学 和 无 产 阶 级 文 学 进 行 了 一 场 关 于 “形 式 主 义 ” 的论 争 。 不 过 , 新 感 觉 派 文 学 始 终 没 有 建 立 起 系 统 、稳 固 的 文 学 理 论来 指导 实践 ,只是一 味盲 目模 仿西 方现代 主 义 文 学 技 巧 。 它 完 全 是 依 靠 文 学 作 品 来 支 撑 , 作 品 中 虽 然 采 用 了 一 些 新 的 技 巧 和 新 的 创 作 形 式 , 但 缺 乏 深 刻 的 思 想 内容 等 。从 文 艺 运 动 一 开 始 , 它 就 没 有 得 到 日本 文 坛 稳 定 而 长 久 的 支 持 ,遭 到 了 以 广 津 和 郎 、 宇 野 浩 二 等 为 首 的 一 些 作 家 的 强 烈 批 评 。加 之 当 时 日 本 无 产 阶 级 文 学 运 动 蓬 勃 发 展 , 马 克 思 主 义 文艺 思想影 响进一 步扩大 ,新感 觉派文 学 到 2 世 纪 2 年 代 末 发 展 到 高 峰 之 后 出 现 了 分 0 O 化 的倾 向,1 2 年 1 月 , 《 9 7 0 文艺 时代》杂志 停 刊 , 片 冈 铁 兵 等 转 向 左 翼 文 学 , 中 河 与 一 等 转 向形 式 主 义 文 学 , 横 光 利 一 横 川 端 康 成 等 转 向 新 心 理 主 义 。 从 此 新 感 觉 派 文 学 退 出 了 日本 文坛 。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日本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传统与现代作品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表达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以古典和歌谣为代表。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万叶集》,这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包括了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

《万叶集》表达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情感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哲学。

同时,日本的古典文学也充满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精致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随着大正时代的开启,日本文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第一批现代作家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日本文学界的奠基人。

他们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社会局限和文化碰撞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作品。

其中,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虚伪,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而在战后,日本文学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期。

作家们开始探索更广泛的题材和更多元的表达手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如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

三岛由纪夫以其复杂的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而著名。

他的作品如《金阁寺》、《豪门》等,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冲突和迷茫。

川端康成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作品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随着20世纪后半叶的到来,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时代。

现代作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和表达方法,而是通过跨文化的思考和创新来打破观念的边界。

这一时期的作家如村上春树、川上未映子等,以其现代主义的风格和超现实的故事情节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充满了奇幻和幻想色彩,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惯例,引领了当代文学的潮流。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与多样性。

最新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历史意义-精品

最新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历史意义-精品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历史意义1868年,明治维新后,西方文明迅速涌入日本,日本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欧化热潮。

长期被束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枷锁中的日本人,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方面也一反江户时代文学中的游戏风格,否定小说中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对向近代文学的转变做了初步的尝试。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于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因其对封建和封建家族制度的强烈批判精神而被日本文学界所接受,并一度成为日本文坛的主流。

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近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自然主义文学的出现宣告了日本近代文学的成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

另一方面,自然主义文学又催生了日本独特的文学样式---私小说,对20世纪的日本文坛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自然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自然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佐拉。

佐拉接受了家泰纳的理论,并阅读了法国医生吕卡斯的《自然遗传的哲学和生论着》、勒图尔诺医生的《情欲生理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着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主义文学主张。

他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样,不应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因而他主张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

他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以客观的态度记录生活的一切”.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龚古尔兄弟、莫泊桑等。

19世纪80年代,自然主义开始超越法国国界,传至世界各国。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是直接受法国的影响。

森鸥外最先将自然主义批判性的介绍到日本国内。

1889年1月,森鸥外在《读卖新闻》上发表《出自学说的小说论》一文,对佐拉的自然主义文学进行了客观、详细的介绍。

小杉天外是将佐拉的文学观付诸实践的第一人。

1900年他模仿佐拉名作《娜娜》而发表了《初姿》,这被认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第一篇作品。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概述日本文学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悠久的传统和现代的创新。

在日本文学中,可以发现许多作品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反映了日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文学中常见的传统与现代主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1. 传统主题a. 和谐与自然在古代日本文学中,和谐与自然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许多古典诗歌、歌谣和故事描述了人们如何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并尊重大自然。

例如,《万叶集》中的许多诗篇描绘了四季景色、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

b.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日本史诗《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精神强调勇气、忠诚、荣誉和纪律等品质,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传统美学传统美学在日本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在俳句中,强调短小精悍、寓意思考、季节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在能源剧目中,注重姿势、表情,并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情感。

2. 现代主题a. 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压力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许多作品描绘了城市的喧嚣、竞争压力、社交孤立以及人们面临的各种挑战。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通过描述主人公心理状态来探索现代生活的困境。

b. 社会问题与改革现代日本文学也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和改革议题。

例如,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女性主义议题经常在作家川端康成和小林多喜二等人的作品中被提及。

这些作品探讨了性别歧视、婚姻和社会期望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讨论。

c. 自我认同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现代日本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对自我认同和传统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在一些作品中,主人公经历了个人成长和日本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

例如,《学生补习班》一书探索了年轻人在成为地位、职业和家庭期望之间找到自己道路的难题。

3. 影响与意义传统与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文学的非社会传统邱岭【原文出处】: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原刊期号】:200302 【原刊页号】:78~82【复印期号】:7 【分类号】:J4【作者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一日本文学自古就有极强烈的非社会传统。

如所周知,日本文学乃至整个日本文化的民族特点都形成于遣唐使派遣废止、对唐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中止之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十~十一世纪)。

当时在日本,男子夜到女家访宿、黎明前离去、后代归女家抚养、家庭由女方继承的访妻婚仍在流行,始于九世纪中叶的摄关政治制度仍在延续,“作为获得荣华富贵的最重要手段,摄关家族的家长们竞相把女儿送入后宫。

女儿是他们唯一的、也是全部的希望。

因为只有女儿能为他们生下皇子,(让他们得以未来小天皇的外祖父身份摄政,掌权——笔者)。

为使女儿能为天皇家男性所宠爱,他们倾其所有来打扮与教育女儿,从而造就了以道隆女定子、道长女彰子等为中心的文化沙龙。

在这些以后宫女子为中心的沙龙里,聚集了许多有学问的才女和有教养的贵公子,形成了当时最高的文化沙龙。

在这里,政治被淡忘了,以后宫女子为中心的文化之花盛开了。

一个女性的时代,一个女性文化的时代来临了”[1]。

平安时代四百年来未执行过死刑,更几乎没有战争。

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这些只生活于家庭、充其量不过是后宫里的贵族女子,既不愁衣食又远离了社会,其生活便只如死水般的平静,其共同经历便只有“恋爱、结婚和生育。

后宫文化沙龙的中心话题于是也怎么都离不开恋爱和结婚”[1]。

而于其间发展起来的文字——日语假名,相对外来的汉字或可称作日本内部的文字,自然也就“极便于描述女性所特有的、微妙而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和活动”[1]、与社会活动等“外面的事件”相对的“内心的纷争苦闷”[2]。

正如《土佐日记》作者纪贯之为抒发丧女、怀旧等一己私情而不得不托身女性、假借假名来创作一样,在这样的文化沙龙中,由这样的作者以这样的文字创作出来的文学,因而也只能是非政治·非社会的“私”的文学,一如当时日记文学所证明(注:除《土佐日记》与《晴蛉日记》外,日本文学史上有名的平安时代日记文学作品的书名、内容与成书年代如下:A、和泉式部日记:与师宫的恋爱记录,1005年后;B、紫式部日记:宫廷生活的见闻感想,1010年后;C、更级日记:对自己一生的回忆,1058年前后;D、成寻母日记:对渡宋求学儿子的悲伤怀念,1073年;E、瓒岐典侍日记:以堀河天皇驾崩前后为主的宫廷生活记录,1108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创作“私”的文学。

他们是有意识地不写“公”,只写“私”;不写社会,只写自己。

藤原道纲母于《晴蛉日记》中曾唯一一次提及国家大事——“安和之变”,为此特意表明“在只记录个人私事的日记中,原本不该谈及此事”,这表明,他们并非对社会完全不了解,而是有意识地对社会闭上了双眼,对“外面的事件”视而不见,认为这不是文学所应表现的。

把国家大事与个人私事相对立,将个人“内心的纷争苦闷”写进文学作品,而将国家政治等“外面的事件”拒之门外,这是藤原道纲母的选择,也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因为藤原道纲母们的选择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日本文学非社会传统的形成,缘于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岛国地理环境、文化上与中国的巨大落差以及社会的封闭性等[3],而其源头,则至少可再上溯二百年,追踪到八世纪中叶的《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和歌集,成于八世纪六十年代,收有公元759年前和歌四千五百余首,按内容分作相闻、挽歌、杂歌三大类。

“相闻”类所收基本是恋歌与问安歌,表达了作者对他人的关心和喜爱;“挽歌”类所收全部是悼亡歌,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和悲伤;其余统称“杂歌”。

显然,能为《万叶集》编者们所识别的,只是诗歌所抒发的个人情感的不同;而对其所表达思想的社会性质与政治属性等既无从辨识,便只能笼统地称之为“其他的歌”[4]。

《万叶集》分类法上表现出的这一倾向,如果可以看作是任由诗歌——文学的政治·社会属性隐没于意识之下,则到了十世纪初的《古今和歌集》时代,这一集体无意识就经概括、提炼而上升到了理论,形成了对诗歌——文学的非政治性、非社会性意识。

《古今和歌集》序言即其突出表现。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选和歌集,此前只有敕选汉诗集而无敕选和歌集。

这表明,它是整理、发扬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

集名中“和”是“和服”的“和”,通“倭”,意“日本民族”或“日本国家”,因而“和歌”是相对“汉诗”而言的,具体指由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个音节组成的日本固有诗歌形式。

与在民族性上呈中性的“万叶集”(意:众多诗歌的集子)相较,它强调了“日本”这一民族性。

集前有编者纪贯之所作序,首次对和歌历史作了回顾,并对其方法、功能等作了系统概括。

对和歌的定义,序言套用白居易说法如是道:白氏《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古今和歌集》序:夫和歌者,托其根於心地,发其华於词林者也。

白氏诗文对日本文学的巨大影响容另文详述,于此只想说明的是:纪贯之的“心地”是与白居易的“情”相通的。

而若联系日本最早和歌理论书中有关和歌起源的说法,联系纪贯之对和歌的分类法,则还可知它于日本古典文学中特指男女恋爱、离合悲欢等个人情感。

它是人所共有的。

是人们由于感动而迸发出来,未经深思熟虑的。

是感性的,可以没有理由的;为私的,可以不与国家、民族、社会、政治发生关系的。

“试图系统把握和歌的最初著作”[5],是成书于公元722年的《歌经标式》。

全书一卷,分一、二两部:第一部仿中国六朝诗学,分七类论述了和歌创作中的种种“歌病”;第二部分三类论述了和歌的三种“歌体”。

书前有序,序中叙述了和歌的起源及其价值等。

作者藤原浜成认为“龙女归去大海时,天孙即兴所咏恋歌”“音韵雅妙”,是为日本和歌之起源[6]。

所谓的“天孙即席所咏恋歌”原载日本第一部编年史书《日本书纪》第二卷《神代·下》。

据考原为海边生活者咏歌,后被是书编者采用于故事中[7]。

故事大意是:龙女丰玉姬与天孙彦火火出见尊相爱并怀了孕,临产前“谓天孙曰:妾方产,请勿临之。

天孙心怪其言,窃觇之。

(龙女)则化为八寻大鳄。

而知天孙视其私屏,深怀惭恨。

既儿生之后……乃涉海而去。

于是,彦火火出见尊乃歌之曰”:远方小岛上,水鸟常相傍。

同裘心上人啊,终生难相忘。

[7]这就是日本民族的第一首和歌。

它预示了其后日本和歌乃至日本文学描写“私”、歌唱“哀”的发展方向。

沿着这一方向成长起来的后世和歌,因而也只能是“应酬的、游戏的、雕琢的、流丽典雅极具女性化的”,而不可能是社会的、严肃的、思想深刻、意境高远的了。

即使是政治斗争的败者或胜者,也不会如屈原吟《离骚》般以和歌抒发自己的悲愤,如曹操明月夜横槊赋诗般以和歌抒发自己的喜悦。

因为他们另外还可以用汉诗,用来自中国的文学形式来抒发他们因社会活动而产生的悲痛、悲愤或豪迈、喜悦;而和歌,则只能用来显示他们的悠闲、机敏,抒发那些只属于个人的情感。

公元834年正月被任命为最后一批遣唐副使的小野篁,因力谏废止遣唐制度并拒绝渡唐而遭流放。

对自己的正确主张得不到采纳,他感到了愤怒;对自己的惨遭极刑,他感到了悲伤。

他因此“吟出了《西道谣》、《谪行谣》等汉诗,抒发了他的幽愤”[8]。

然而,同样在被流放隐歧国途中,其所吟和歌却依然悠哉,仿佛不日即回的出海垂钓者般:海上垂钓者,请告诸亲友;言我出海去,将往千岛间。

[9](P407)小野篁对中国诗——汉诗与日本诗——和歌的这一区别使用说明: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汉诗与和歌自古就公私有别,泾渭分明。

以假名书写和歌,以汉语创作汉诗;以固有的文学形式——和歌抒发个人情感,以外来的文学形式——汉诗表现社会活动的感受。

这样,和歌——日本文学从一开始即以“私”与“公”相抗衡,以情感替代了思想,以游戏换下了政治,从而于距今千余年前即已走上了与政治、社会不相交叉的平行路。

三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的,是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的国学家本居宣长。

他说:夫和歌之道,可以“物哀”一语概之。

自神代至今,以至后世无穷,所有和歌皆可以此一语蔽之[10]。

“物哀”一词,原频频现于《源氏物语》《枕草子》《徒然草》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后被本居宣长用来表达一种文学观念。

据解释,这是一种“接触某一事物时不由自主产生出的情绪、情感”;用于文学观念时,是“表达平安时代文学及时代精神的一个理念。

其中‘物’是客观对象,‘哀’为主观感受”[11]。

它“是一种直接发自内心的感动,可表示亲爱、喜爱、感激、哀怜、悲哀、赞美等各种情感”,“近世(江户时代)以后,主要用以表示哀怜、悲哀等情感”[5]。

因此,“物哀”近乎于F(认知要素) + f(情绪要素)这一“文学的公式”[12],它是“见到或听到、接触到某一事物时,因受感动而发出的叹息或感叹”[13],是“接触某一事物时所感受到的美好、和谐,以及对此所持的欣赏态度”[11]。

总之,这是人们接触到某一事物时不由自主产生出的感动和赞叹,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直接由眼睛到心灵的感动。

它是非理性的,纯感性的,带有很强的瞬间性,更主要是对事物的表象产生的印象,而非经过深入思考后得出的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而既然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非理性认识,既然它不与思想或观念发生关系,由此产生的文学自然就只能是为感动而作的抒写,自然就不可能寄托有作者的思想或志向。

和歌最短仅十七个音节,为世界最短之文学形式,于中找不到如《孔雀东南飞》般的叙事长诗,因为它原只是为抒写感动而诞生的。

感动的文学难以与政治相联系,因为政治是理性的,经过周密思考的有目的行为,而非无预谋的、即兴的情感流露。

感动是对既成事物产生的某种情感,在时态上是面向过去而不着眼于未来的;而“以过去为主的生活环境所要求的文学表现,是殉情主义”,是“感情上的沉溺”,其作品因而“总带有沉郁的悲哀,咏叹的声调,旧事的留恋,与宿命的嗟怨”[14]。

以此来概括平安后期——贵族社会已越过巅峰并开始渐趋衰亡时期的日本文学是极恰当的。

若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则按“物哀”理念看,后两句是画蛇添足,略去更好;但对于中国诗来说,后两句却是灵魂的升华,更值得重视。

因为前两句的景色描写是为后两句的志向抒发服务的,渐去渐远的壮阔景观是为表现诗人心志无限高远的气概服务的。

日本人要表现的是直觉,是对西下白日的辉煌灿烂和东去黄河的滔滔滚滚的感动;而中国人更追求的是意境,是寄托于这一雄伟壮丽景观中的理想抱负。

不言而喻,这一理想抱负是与社会、国家相联系的,而日本文学的感动却是个人的,非社会、非政治的。

这一不同注定了日本人即使醉心于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一心想从中汲取养料以重新焕发自己的文学青春,也仍然无法(不是不愿)认识和接受中国文学中的社会性、政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