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指引导管用于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冠脉介入导管分类

冠脉介入导管分类

冠脉介入导管分类引言:冠脉介入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而冠脉介入导管是冠脉介入术中的关键工具。

根据导管的特点和功能,冠脉介入导管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这些分类进行介绍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冠脉介入导管的种类和用途。

一、按照导管形状分类1. 直型导管:直型导管是最常见的一种冠脉介入导管,它的形状直接,适用于大部分冠脉介入手术。

直型导管具有刚性较强的特点,可以在血管中准确导引,操作灵活性较高。

2. 弯曲导管:弯曲导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导管,它的主体部分呈现弯曲状,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

弯曲导管常用于冠脉介入手术中遇到血管弯曲或血管角度较大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导引冠脉支架等器械。

3. 术中制造导管:术中制造导管是根据患者冠脉的特殊情况而制造的一种导管。

由于每个患者的血管解剖结构都不完全相同,术中制造导管可以根据患者血管的形态进行定制,以达到最佳的导管导引效果。

二、按照导管尖端形状分类1. 直尖型导管:直尖型导管的导管尖端为直形,适用于血管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冠脉介入。

直尖型导管可以准确导引器械到达病变部位,进行介入治疗。

2. 曲尖型导管:曲尖型导管的导管尖端呈现曲线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应血管的曲率和角度。

曲尖型导管常用于血管曲率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导引器械到达病变部位。

3. 倒钩型导管:倒钩型导管的导管尖端呈现倒钩状,可以更好地抓取和固定血管病变部位。

倒钩型导管常用于血管病变较复杂且需要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进行介入治疗。

三、按照导管功能分类1. 引导导管:引导导管是冠脉介入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导管,它具有良好的导引性能。

引导导管主要用于导引其他器械或导管到达病变部位,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2. 扩张导管:扩张导管是一种具有扩张功能的导管,它通常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或动脉。

扩张导管可以通过充气或其他机制,使血管狭窄部位扩张,以增加血液供应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3. 支架导管:支架导管是冠脉介入术中常用的一种导管,它具有支架植入功能。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上详解演示文稿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上详解演示文稿

(四)导引导管的选择
导引导管的选择要求造影显示同轴性好、支持力好及冠脉内压力好,基 本选择原则应依据冠脉开口的解剖特点、升主动脉根部大小以及冠脉血 管大小、部位。
1. 前降支 在大多数病例选择JL4.0导引导管。如左主干开口较高或主动脉根部较 小,可用JL3.5导引导管。如果左主干较短,短头的导引导管可以提供 较好同轴性选择。可以在蜘蛛位或后前位得到证实。
(7)Multipurpose 相对于Judkins导引导管,多用途导引导管没有固定的第
一弯曲,其直形的头端近侧有两个侧孔。它主要适用于冠脉开口向下的情 况,可用于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室。
(8)IMA IMA是专门设计用于内乳动脉的导引导管,其头端的特殊形状 可以使其与内乳动脉很好的契合。但也因为形态特殊,其不能用于IMA开 口有病变的情况,而临床上JR导引导管亦可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病变的需要。 (9)LCB/ RCB 专门设计用于SVG桥血管病变的导引导管。临床上行SVG 搭桥的冠心病患者,SVG-主动脉吻合口一般高于正常左右冠开口,因此 LCB/ RCB的传导段一般较短。而临床上对于SVG病变,多数情况下小一 号的JR导引导管亦能满足要求,例如RCA需要JR4.0造影导管,对于SVG 选择JR3.5是合适的。
(2)Extra Backup(XB)/XBLAD:XB导引导管其实是在JL基础上进行了 改进 一是头端改为直线形 能够更好地与左冠脉开口同轴;二是第二弯曲
与左冠脉开口对侧的主动脉壁的贴合段更长,能够较JL提供更强的被动支 撑力。对于同一左冠脉,选择XB导引导管时,其型号应比JL 4引导管小 0.5 ,例如XB 4 相当于JL4.5。
与XBRCA相比,XBR的头端是直线型的,没有明显的第一弯曲,在提供强 大的被动支持力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深插以提供更好的主动支持力。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43页
左前斜(LAO) 45º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44页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45页
右冠状动脉惯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 支及其开口情况;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46页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57页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法(QCA) ——电视密度法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58页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脉病变类型 1.病变范围 2.病变性质 3.球囊通过难易性 4.病变节段弯曲程度 5.病变冠脉轮廓
A型 局限,长度<10mm 同心性 容易 <45° 光滑
6.钙化 7.冠脉阻塞程度 8.与开口/分支关系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81页
右冠状动脉Judkins造影导管
右冠脉发自中度扩张主动脉时,可选择 JR4;
当主动脉增宽伴主动脉弓延长或主动脉 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R5;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82页
Amplatz造影导管
左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L1-AL4; 右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R1-AR4。 当冠状动脉开口变异,或因为升主动脉异常(尤 其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时),用 Judkins导管行冠脉 造影有困难时,可选取Amplatz造影导管
内乳动脉导管 ( Internal Mammary ) ;
冠脉造影术基础和指引导管选择
第79页
Judkins造影导管

应对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的策略(全文)

应对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的策略(全文)

应对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的策略(全文)导丝通过而球囊无法通过的情况多见于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有时也见于急性闭塞的病变,既往占到CTO病变PCI 失败病例的10%左右,多见于严重钙化、扭曲的患者。

近年来,由于重视术前预判、器械及操作技术进步,球囊通过的成功率已显著提高,以下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应对策略:1. 指引导管的选择及操作技巧1.1首选大腔指引导管:对于慢性闭塞病变,尤其是通过冠脉造影判断有严重钙化、迂曲或JCTO评分高的患者,首选大腔强支撑指引导管如7F或8F指引导管,可提供比6F指引导管更强的支撑力。

6F比7F差一个F(0.33mm),支撑力相差40%。

过去大腔指引导管主要经股动脉路径完成,只有部分桡动脉较粗的患者可使用7F指引导管。

目前有专门的薄壁桡动脉鞘,较目前鞘外径降低10%左右,容纳7F指引导管的薄壁鞘外径相当于6.5 F鞘外径,缺点是壁薄易折,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目前还有桡动脉专用的7.5无鞘导管系统,其外径与5.5 F桡鞘外径相当,优势是外层厚、支撑力强;全程亲水涂层,易于通过桡动脉路径,减少痉挛发生。

缺点是无鞘导管稳定性稍差,尤其是右冠,需要固定装置,此外导管头端较硬,使用时需避免发生冠脉夹层。

如果没有以上专门的经桡动脉装置,也可自制7F无鞘指引导管。

如果起始选用的指引导管直径偏小,也可使用延长导丝技术,保留导丝在血管内,更换大腔指引导管。

1.2选用强支撑指引导管:开通左冠的慢性闭塞病变时,首选EBU、XB、AL等强指引导管。

开通右冠的慢性闭塞病变,可考虑使用XBRCA、AL、SAL等强或中等强度指引导管,其可提供较好的支撑力,尤其是经桡动脉操作时,必须选择强支撑甚至超强支撑的指引导管。

对于复杂的闭塞病变,大腔强支撑指引导管是首选。

1.3 指引导管入路改变:相同的指引导管,经股动脉(TFI)支撑力更强。

JL指引导管TFI的支撑力大60%,强支撑导管支撑力大8%-1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过带来障碍。 2 CTO病变扩张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CTO病变远端的心肌得不到充足
的血供,即使有丰富的侧支循环,也相当于存在90% 的狭窄,仅能维持心肌静息时所需。因而,患者在活 动时可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在侧 支循环不充分的冠脉,易发生左室重构、室壁瘤和缺 血性心肌病等改变。已经证实,成功开通CTO具有 以下重要的临床意义:1)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运动 耐量和改善生活质量。Ber妒r等…报道,CTO成功 再通患者6个月约89%心绞痛症状缓解。2)改善 左室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防止心室重 构。在心绞痛和诱导性心肌缺血患者中CTO成功 扩张可使LVEF由62%增加到67%(P<O.001)[2I。 在有心梗史且侧支循环丰富的患者中,左室功能可 由46.5%增加到49.7%(P<O.05)。在无心梗史的 患者中心室功能的提高则更为显著(59.5%一67. 3%,P<O.001)。CTO重新开通且术后6个月仍保 持开通者,LVEF可从术前的55%增加到62%。左室 舒张末压保持不变,有心梗史者未见室壁瘤形成,左 室未见扩大。3)改善无症状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和 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报道旧】,对354例CTO患者随 访5年,CTo成功开通者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冠状 动脉搭桥(CABG)等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显著高于 未开通者(P<0.05),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再次冠脉 介入治疗的比例减少,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需要进行 CABG的患者减少了40%(P<O.0001)。
l CTO的定义、分类及病理 目前,CTO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有学者主张将 闭塞时间>1个月定义为慢性闭塞,后者又可分为 早期慢性闭塞(闭塞时间为l一3个月)和晚期慢性 闭塞(闭塞时间为>3个月)。还可以根据r11MI血 流将CTO分为完全闭塞(o级)和功能性闭塞(1 级)。CTO病变管腔内由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和血 栓构成,每种成份所占的比例取决于闭塞的时间和 机制。以血栓成份为主者见于斑块破裂造成的急性 闭塞后;而以粥样斑块成份为主者见于慢性进行性 狭窄所致的闭塞。CTO病变可以有通过病变的微通 道,而且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存在新生微通道的可 能性会增加。这些微通道可以增加指引导丝通过的 机率,但当通道连至血管外膜的时候也会给导丝通

指引导管的合理选择

指引导管的合理选择
指引导管主要目标 器械外径与导管内径的匹配 导管内径与手术术式适应
导管管腔的大小
10F
9F


.110”
8F
.098”
7F
.088”
6F .078”
5F .070”
.056”
1 FR = .013” = 0.33 mm
介入术式与指引导管
钙化病变:旋磨治疗 分叉支架:大内径导管,超支持导管 CTO病变:逆向技术需要强的支持力 对吻球囊:不同球囊杆直径不同
Culotte处理后三叉病变,对吻,中 段支架---合适的指引导管选择减少 了手术难度
病例5 RCA窦外,前壁,开口向上
小结
理解病变 病变解剖立体化 了解指引导管的特点 积累经验
2010年北方会议 长春
指引导管理想同轴
同轴提供理想的支持 减少并发症:导管损伤冠脉;导丝进入夹层;
加力推注造影剂造成夹层 近段或开口支架定位困难 反复导管调节,容易术中导管滑脱
同轴性
Non-Coaxial
Coaxial
提供最满意支持
指引导管选择的理想 超支持导管应用 正确评价介入时可能面临的困难
选导管 建议超支持导管
指引导管作用
进入冠状动脉 达到理想的同轴 提供最满意的支持 保证介入器械的通过 不损伤冠脉血管
指引导管进入冠脉
冠脉开口位置:窦内,窦缘,窦外,主动脉 壁上,对侧窦内
冠脉开口形态:向上,平开口,朝下开口, 侧开口
影响导管进入冠脉因素:股动脉径路迂曲, 无名动脉开口异常或迂曲,主动脉增宽,主 动脉起始部迂曲延长,主动脉起始部扭曲 (如升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病变)
Shepherd’s Crook Arani 75º

右冠指引导管使用技巧

右冠指引导管使用技巧

右冠指引导管使用技巧右冠指导管是心脏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器械,能够在心脏内血管中引导和放置导丝,进行心脏病的治疗。

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患者风险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右冠指导管的使用技巧。

首先,选择适当的右冠指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形状,以保证导管对血管的插入和通导都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正确选择导管也能减少操作的时间和风险。

其次,在操作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并且熟悉导管的使用方式。

检查导管是否有弯曲、扭曲或者损伤,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当立即更换。

在插入导管时,应该确保操作区域能够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操作者应该站立在合适的角度,使得导管可以顺利进入血管,避免因插入困难导致的不良后果。

进入目标血管后,要小心谨慎地引导导管,确保导管在血管内移动的方向和轨迹正确无误,以免损伤到其他器官或心脏组织。

引导导丝时,要根据需要调整导管的伸缩和旋转,以保证导丝顺利通过病变血管。

操作者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操作过程中及时检查和感知患者的疼痛、血流情况和导管的位置。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

最后,在操作完成后,应该及时将导管从患者体内取出。

取出导管时要缓慢有序,避免导管或导丝在取出过程中造成损伤或者出血。

总的来说,使用右冠指导管是一项技术操作较高的医疗行为,需要专业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正确的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保护患者的安全。

对于操作者来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保持细心、耐心和谦虚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手术复杂情况。

同时,在使用右冠指导管时,也需要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冠心病介入培训12月答案解析

冠心病介入培训12月答案解析

1. 小血管病变的定义?小血管病变与再狭窄的关系?答:小血管病变的概念来源于STRESS试验和BENESTENT试验,将通过QCA确定的参照血管直径<3mm的病变规定为小血管病变。

但也有较多研究将其定义为参照血管直径<2.75mm的病变。

临床上倾向于将≤2.5mm的病变定义为小血管。

小血管病变PCI再狭窄率高,主要冠脉事件发生率高。

再狭窄率较大血管高(32% VS 20%),具有再狭窄高危因素(糖尿病、复杂病变及长病变)的小血管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率高达55%。

PCI后即刻管腔面积越大再狭窄率越低,因此IVUS指导对小血管病变意义较大。

2. 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领?答:导管管腔小易造成嵌钝,需要6F的指引导管甚至带侧孔指引导管,保证同轴性和支撑力;导丝在小血管内操作导丝难度增加,导丝前端的J形变头应短,以适应较小的管腔,增进导丝控制能力;应采用头端较软导丝,最好不用中硬导丝或更硬的导丝;硬杆导丝支撑力好,有助于支架放置;球囊选用小直径球囊以提高通过病变能力,小血管病变常常较硬,需要高压扩张,宜选用半或非顺应性球囊以减少并发症;小血管长病变两端直径差别较大,有时需选用不同直径的球囊分段扩张;症状许可下球囊扩张时间尽量长球囊扩张理想结果的标准:无明显撕裂、残余狭窄<20%、远端血流好和无弹性回缩;IVUS 可准确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小血管;“假小血管”与大血管同,根据IVUS测的血管直径选择球囊(B/A=1:1)和支架;无IVUS时仍应根据QCA选择B/A=1:1球囊,盲目选择较大球囊会增加撕裂及其所致的急性闭塞率,真小血管根据QCA测的直径选择球囊(B/A=1:1),根据扩张结果可增加球囊直径;其它对较硬的病变采用去斑术或切割球囊会减少撕裂及急性闭塞的发生率;高压球囊不能扩张的病变如果无严重夹层可换用旋磨,但是对长的小血管病变旋磨后“无血流”并发症发生率高。

支架不同支架对小血管病变结果会不同,以下特性与之有关,柔顺性、小的截面积、支架两端与球囊交界处移行光滑、在高压球囊上(>16atm)捆绑牢固、支架之外的球囊不宜过长以减小对非支架覆盖血管的损伤;QCA支架/血管直径比1:1;长病变和小血管病变往往伴随,曾经提倡支架长度应尽量短,以能覆盖列余狭窄>30%的血管段为标准,即“点支架”(spot stenting)技术;支架通过病变用力适中,避免长时和过度用力操作,如果支架不易通过病变可采用deep sitting技术,但deep sitting后能过分操作指引导管;球囊扩张13atm以上或对远端变细的血管用相对较大的短球囊在支架近端扩张有助于获得最佳支架结果;扩张之前多体位透视支架位置准确;对小血管病变支架后不能有扩张不充分和支架远端残余狭窄及撕裂,如果支架以远有狭窄,应选用与血管直径1 :1的球囊和低压力时间扩张。

右冠指引导管

右冠指引导管
Guide
支撑力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超长支架输送 •攻克CTO •支撑旋磨头,挑战极端钙化 卓越的器械兼容性: •6F 顺利完成多种Kissing •兼容大尺寸特殊器械 • 处理复杂病变更有信心 灵活操控: •灵活且不僵硬 •易入冠、易进退 •融合成多种操作模式,全面配 安全无创: 合您的精湛技术 •柔顺、安全的头端 •减少血管并发症和器械剐蹭 •给术者信心、令术者放心 • 适应不同的冠脉开口走向 • 适合冠脉开口变异
通体一致的 PTFE内衬
创新型混合钢丝编织工艺采用了 两种不同规格的钢丝
特点1:采用创新的混合钢丝编织技术设计而成
采用两个不同直径的扁钢丝两上两下的编织,增大了内腔 同时这样的编织结构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同时拥有最为精
准的扭控反馈
特点2: 采用先进的多节段设计构造而成
增加了柔韧的远端段和更长、不透射线的柔软头端,确保:
进入右冠状动脉口
JR 导管 在复杂病变病变中的应用
操作技巧 (一)——深插
JR 指引导管 深插技术 – 进入RCA近段
Step1 顺时针旋转 + 推送 Step2 JR 进入RCA近段
JR 指引导管 深插技术 – 如需 进入RCA中段
JR进入近段后,改为逆 时针旋转+推送
JR进入RCA中段
优点
进可攻、退可守 既可调整为同侧窦底支撑, 也可调整为对侧窦底或主 动脉壁支撑 方便主动支撑和被动支撑 之间自由切换
局限性
操作有一定学习曲线 存在损伤窦底或冠脉风险 TRI入路迂曲时难以调整为 超强支撑 主动脉开口位置偏高、偏前 时很难完成操作 导管偏硬或外径偏大(>7F) 时很难完成塑形做弯 导管在窦底极易脱入心室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概论-指引导管v.1

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概论-指引导管v.1

JR导管插入RCA
• 输送器材和钢丝的通道 • 为输送器材提供支撑 • 注射造影剂 • 监测压力
结构
鲁尔接口
显影标记 头端
第一弯曲
溢放口
杆部
第二弯曲
• 鲁尔接口:导管与其他器械的接口;作用是通过母旋接头连接注射器或多功能管;帮 助医生旋转/扭控导管;导管的尺寸和型号标记于此处
• 溢放口:减少导管接口和杆部连接处扭结/打折(kinking)的几率 • 标记带:为导管头端到位提供X光显影下的可视性 • 头端:无创接入冠脉开口内 • 杆部:由体外经由主动脉至靶血管,提供扭控性,抗折性,和支撑力 • 第一弯曲:决定通路及导管如何适应于解剖结构 • 第二弯曲:决定通路及导管如何适应于解剖结构
• 在输送器械时依靠血管解剖结构或导管构造/管型形状获得支撑力 • 在被动支撑时,如激进操作较硬的导管可能损伤血管,因此术者较少
深插导管或进一步调控导管。因此管型和尺寸选择很重要,并且需要 偏硬的导管来提供支撑力
• 被动支撑导管有较硬的远段来提供支撑力,因此冠脉开口粗大或无病 变就变得不太重要了
支撑力类型 | 平衡支撑
2 0.026 0.67
3 0.039
1
导管French计量表
外径尺寸
4
5
6
0.053
0.066
0.079
1.35
1.67
2
7 0.092
2.3
8 0.105
2.7
9 0.118
3
10 0.131
3.3
主动脉宽度与管型长度匹配
• 左图所示为Judkins left导管置于正常主动 脉内的形态位置,显示了导管应位于解剖 结构中的位置。适配的导管会通过主动脉 对侧壁支撑提供足够的后坐力,以及有足 够的长度插入冠脉开口

指引导管的选择精选全文

指引导管的选择精选全文
正常主动脉
太短
1. 右冠 - 正常
2. 右冠 – 高位、向前
3. 右冠 – 左冠窦、向

4. 左冠 – 正常
5. 左冠 -高位、向前

2
1
3
RSV
LSV
LAO 40º

5 4水平向下来自向上水平向下
向上
右冠状动脉的常见起始走行
水平
向下
向上
牧羊钩状 (仅见于右冠)
正常主动脉指引导管的选择
主动脉缩窄或增宽的指引导管选择
JL, FLAL
JR,AR,FCR,FR, ART, KB,RCB,VR
JR, FRAR
CLS,HS
EBU,MAC,C hamp,ECR
Guidant
Viking Optima
JL, AL, JCL, GL GR,JCR,SR
HS,DL,LIMI, BPL,MP,CHMP
常用指引导管的外形
Cordis
Multipurpose(MP)
–直形的导管,近头端有2 个侧孔
–预塑形为一个缓和的钝角
–MP导管可用于左冠,右 冠和左室造影
Multipurpose
Internal mammary (IMA)
IM(内乳动脉):
–有一个特有的钩形头端
IM
结构
–易于进入内乳动脉
Sones 2导管
Sones导管可用于左冠和 右冠,适合于不同大小的 主动脉。操作相对复杂, 现不常用
病变解剖更复杂,靶病变更具挑战性 导管外腔缩小,更需要有足够的被动支撑力 越来越多的病变使用直接支架,要求有更强的支撑力
比常用的JL 小半号,即 JL 4=XB 3.5 支持力比JL 大67% 有5F, 6F, 7F, & 8F不同的型 号 2个弯曲,尤其适用于支架 术能用于LAD和LCX 支架 术

首选单根 JL 3.5 指引导管对 STEMI 患者行直接 PCI35 例

首选单根 JL 3.5 指引导管对 STEMI 患者行直接 PCI35 例

首选单根 JL 3.5 指引导管对 STEMI 患者行直接 PCI35 例摘要】目的:评估STEMI患者首选单根JL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直接PCI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从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经右侧桡动脉途径以6F JL3.5指引导管作为首选导管行冠脉造影及直接PCI的患者。

结果:共有35例患者首选了6F JL3.5指引导管作为首选导管。

其中,前壁、侧壁心梗18例,下壁心梗15例,罪犯血管前降支16例,回旋支7例,右冠12例。

其中有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因开口异常,JL3.5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更换为6F JR4.0完成手术。

1例前壁心梗患者JL3.5指引导管完成右冠造影后,不能进入左冠开口,更换为6F EBU3.0完成手术,其余33例JL3.5指引导管均顺利完成左右冠造影及随后的介入治疗,成功率94.3%。

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中首选单根JL 3.5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安全有效,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关键词】 STEMI;冠状动脉造影;直接PCI【中图分类号】R541.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我国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尽早行再灌注治疗能够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无论是国内指南还是国际指南,都推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作为STEMI治疗首选,且要求进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n,D-B)时间控制在 90 min 内。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坏死心肌就越少,为了进一步减少D-B时间,各指南都强调优化院前以及院内流程[1]。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直接PCI手术都是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先用常规的5F多功能造影导管完成造影,造影结束后根据造影结果更换为合适的指引导管。

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

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

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以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在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管。

PC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导管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导管类型、长度、直径以及材料等方面介绍导管的选择原则。

在进行PCI手术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导管可供选择,即径向导管和股动脉导管。

径向导管通过桡动脉插入体内,而股动脉导管则通过股动脉插入体内。

选择哪种导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股动脉导管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血管通路,操作相对简单。

而径向导管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对股动脉有风险的患者或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手术的患者。

导管的长度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导管的长度应根据手术所需的血管达到的位置来选择。

一般来说,导管的长度应超过血管阻塞部位1-2厘米,以确保导管能够到达病变部位。

如果导管过长,则容易造成扭曲和搅动,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在选择导管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病变血管的长度和形态。

导管的直径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导管的直径应根据血管的大小来选择,以确保导管能够顺利通过血管并达到病变部位。

通常情况下,导管的直径应适中,既不过粗也不过细。

过粗的导管会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而过细的导管会限制介入治疗的效果。

因此,在选择导管直径时,需要根据血管的大小和病变的程度来决定。

导管的材料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导管材料有不锈钢、合金和聚合物等。

不锈钢导管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弹性,适合用于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合金导管具有较好的导航性和可视性,适合用于狭窄血管的介入治疗。

聚合物导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复杂血管的介入治疗。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需求以及医生的经验。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导管的操作性和安全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导管的操作性包括导管的弯曲性、可操纵性和可视性等。

guidezilla设计优势

guidezilla设计优势

guidezilla设计优势guidezilla设计优势:(一)为病变部位提供额外的导引支撑力和同轴性在CTO病变的处理中,无论是导丝的通过还是后续球囊及支架的通过,都需要指引导管可以提供很强的支撑作用,所以选择内腔大、支撑力强、同轴性好的指引导管是CTO病变手术成功的前提。

一般来说,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CTO病变选择EBU、XB、AL 系列的指引导管,而回旋支(LCX)的CTO病变多选择AL系列的指引导管;右冠状动脉(RCA)的CTO病变几乎都考虑AL系列的指引导管;而JL、JR系列的指引导管在CTO病变中的应用少之又少。

但是强支撑力、同轴性好两个特性往往没有合适的指引导管同时具备。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增加导管支撑,如:子母导管、OTW导管、导管深插、Tornus导管、微导管、正反向锚定、双导丝及多导丝等技术。

guidezilla延长导管通过操纵指引导管增加支撑支持:1、guidezilla延长导管为病变部位提供了额外的导引支撑力:增加支撑力从而达到输送器械的目的。

2、为增加后的支撑力提供了同轴校准作用:(1)防止导管意外滑脱;(2)提供经桡动脉通路支撑力的同轴性;(3)克服动脉血管异常所带来的不同轴;(4)指引导管操作时退出等任何情况。

(二)避免强支撑指引导管造成冠脉开口损伤处理CTO病变,需选择支撑力强、同轴性好的指引导管,但同时具备这两种条件的指引导管会增加几率损伤冠状动脉开口,深插指引导管在退出时也存在损伤冠状动脉开口及冠状动脉窦的风险。

因此,如何选择内腔大、支撑力强、同轴性好且安全的指引导管成为困扰介入医师的一大问题。

guidezilla延长导管避免强支撑指引导管造成冠脉开口损伤:尤其是冠脉开口有病变的患者,延长导管与普通指引导管一起使用,既避免冠脉开口损伤,又提高手术所需的支撑力,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三)为病变部位创建了一条通路CTO病变往往合并迂曲、钙化、弥漫病变以及远端病变,这些都会增加导丝以及后续球囊及支架通过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L指引导管用于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硬病变介入治疗
作者:吕安林, 苑媛, 陈丹, 刁繁荣, 李军杰, 胡小菁, L(U) An-lin, YUANYuan,
CHENDan, DIAO Fan-long, LI Jun-fie, HU Xiao-jing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710032
刊名:
心脏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HEART JOURNAL
年,卷(期):2006,18(5)
被引用次数:1次
1.Kilian JG;Celermajer DS;Adams MR Safety of coronary angioplasty to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外文期刊] 2005(03)
2.Ochiai M;Ashida K;Araki H The latest wire technique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2005(06)
3.韩雅玲;张剑;荆全民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1148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04)
4.Drozd J;Opalinska E;Zapolski T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tor 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Relationship between lesion anatomy,procedure technique and efficacy 2005(04)
5.Christofferson RD;Lehmann KG;Martin GV Effect of 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 on treatment strategy [外文期刊] 2005(09)
1.吕安林.王海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分型与血管再通介入治疗技巧[期刊论文]-国际内科学杂志 2009(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zzz20060501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