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矿山压力的来源
地应力:地球内 部应力作用产生 的压力
地下水压力:地 下水位变化产生 的压力
采矿活动:采矿 过程中对岩层和 地下水的影响
岩层变形:岩层 受力变形产生的 压力
01
02
03
04
矿山压力的影响
壹
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山压力会导致岩 层变形、破坏,影 响矿山安全。
贰
矿山压力过大可能 导致矿井坍塌、瓦 斯爆炸等事故,威 胁矿工生命安全。
04
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回归 分析、时间序列 分析等
结果应用
优化矿山设计:根据监测结果调 整矿山布局和开采方案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压力变 化,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配置
保障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处理 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开采方 案,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支护技术
1
锚杆支护:通过锚 杆固定岩体,提高
岩体的稳定性
2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形成薄 壳,提高岩体的整
体性和稳定性
3
钢拱架支护:通过 钢拱架支撑岩体, 提高岩体的承载能
力
4
预应力锚索支护: 通过预应力锚索固 定岩体,提高岩体 的稳定性和承载能
力
采矿工艺
矿山压力监测: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为控制提供依据
矿山压力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预测矿山压力变化 趋势
矿山压力控制:采用支护、注浆、锚固等方法,控制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管理:制定矿山压力控制方案,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矿山压力预测与预警
矿山压力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矿山压力变化
矿山压力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矿山压力数据 进行分析,预测压力变化趋势 矿山压力预警:根据压力分析结果,制定预警机制,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矿山压力控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如 调整开采顺序、优化开采方案等,确保矿山安全。
矿压
1、矿山压力:由于矿上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上压力也称为二次应力或工程扰动力2、原岩应力:存在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3、弹性应变能: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4、支撑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撑压力5、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落距称为极限跨距,也称为初次断裂步距6、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7、周期来压:老顶就相应地出现断裂与下沉,支架压力增大,工作面地压显现明显增剧,并呈周期性,称周期来压8、冲击地压: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地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又称岩爆,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9、老顶的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老顶的初次来压10、老顶、直接顶的划分类型?答:赋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顶板或上覆岩层。
根据顶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矿压概念
一概念:1、矿山压力: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工作时,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岩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直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的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以及在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
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3、矿山压力控制: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致影响采矿工作正常进行和保障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吧矿山压力显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有利于采矿生产的矿山压力也应当合理利用,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绝对应力或地应力。
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撑应力。
6、老顶:通常吧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
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跨距时开始垮落。
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
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随着工作面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引进的状态。
由于在缓斜及倾斜工作面底板鼓起量比较小,因而常常可以忽略不计,为此顶底板移近量简称为顶底板下沉量。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
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
矿山压力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
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安全生产,减少资源浪费,改善开采技术,提高经济效益)2.矿压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指标(顶板下沉,顶板下沉速度,支柱变形和折损,顶板破碎情况,局部冒顶,大面积冒顶)。
影响因素(采高和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分层开采)3.矿压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的各种方法。
矿压控制的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安全和正常生产,减少资源损失,改善开采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抵抗,避开,移走,释放)高压4.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
岩石的孔隙性是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岩石中各种孔洞和裂隙体积和总体积之比就是裂隙度,岩石中各种孔洞和裂隙体积和固体岩石体积之比是孔隙比5.岩石的变形分为弹性,塑性,黏性,变形规律是弹性,塑性,流变和破坏6.应力应变曲线为:反映岩石加载后变形和破坏全过程的试验曲线。
压密压实,线弹性,弹塑性,破坏阶段7.与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现象统称为流变,完全弹性体,完全黏性体,刚一塑体8.应力不变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就是蠕变,(初始,等速,加速)蠕变9.影响岩石变形强度因素:岩石(性质,生成条件,构造特征,风化,水和温度,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加载速率和次数,受载状态)10.岩石破坏形式:拉断和剪切,强度理论分为:莫尔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区别是莫尔主要是剪切破坏,格里菲斯是拉断。
单轴抗压强度R c=2C(1+sin&/1-sin&开根号)11.岩体由一定地质环境中各种岩性和结构特征岩石组成的集合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12.岩体特征:岩体(非均质性,各向异性,非连续性)类型(整体,块状,层状,碎裂,松散)结构。
影响岩体变形因素:岩体结构,岩体结构面,实验条件。
矿山压力
1.矿山压力:由于开采影响,作用在开采空间煤岩体内或者支护物的力。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压的作用下,开采空间煤岩体内和支护物上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
3.构造应力:由于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4.支承压力:指在岩体中开掘巷道、在煤层内进行采煤时巷道两侧或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壁上形成的高于软岩应力的垂直集中应力。
(应力重新分布后,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的部分)5.支撑压力的分区问题:常将采场前方或巷道两侧的切向应力分布按大小进行区分。
⑴根据切向应力的大小,可分为增压区和减压区。
比原岩应力小的压力区是减压区,比原岩应力高的压力区是增压区。
增压区即通常说的支承压力区。
支承压力区的边界一般可以取高于原岩应力的5%处作为分界处。
再向内部发展即处于稳压状态的原岩应力区。
⑵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极限平衡区和弹性区。
6.老顶初次来压:老顶平衡结构第一次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7.老顶的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
8.直接顶初次垮落:直接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
9.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第一次来压工作面至开切眼的距离。
10.周期来压:由于老顶平衡结构周期性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11.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的推进距离。
12.老顶的梁式破断:最大剪力发生在固定梁的两端:Qmax=R1=R2=qL/2最大弯矩发生在梁中间:Mmax=qL2/8固定梁:按最大剪应力得出的极限跨距为:L2s=4hRs/3q按最大弯矩得出的极限跨距为:L2T=h2RT/q简支梁:按最大剪应力得出的极限跨距为:L2s=4hRs/3q按最大弯矩得出的极限跨距为:L2T=2h RT/3q老顶的板破断:分为,①四边固支②三边固支,一边简支③两边固支,两边简支④一边固支三边简支弯矩分布,固定端边界大。
转换时,煤壁处弯矩大,煤壁中段弯矩最大。
破裂过程,长边→短边→沟通→中间13.直接顶,⑴影响直接顶好坏的原因:①岩性;②裂隙切割;③老顶压力;④支护压力⑵直接顶岩层破坏离层原因:①节理裂隙切割②岩层松软变形量大(离层)③落煤之后顶板支护不及时或初撑压力过小(离层)④老顶岩层平衡结构失稳,岩块回转⑤支护力不均衡或支架反复支撑⑥放顶撤柱过快,产生动压冲击14.横三区竖三带,⑴按层面垂直方向移动状况划分竖三带:Ⅰ冒落带(垮落带)—分为规则、不规则垮落带:Ⅱ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以上,岩层间产生离层,形成拉伸裂隙,整体间联系比较好,相对位移小;Ⅲ弯曲下沉带:岩层基本上不产生离层,也不产生断裂,岩层会大面积缓慢下沉。
矿山压力
24.支撑式掩护支架优点:①缩小控顶距,减小托梁与顶板之间反复支撑的次数,提高了支架对顶板的支撑力②在顶板局部冒顶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勾顶。(3)支架的结构可以承受一定水平推力,可实现承载移动(4)挡矸性能良好。缺点:(1)重量大(2)工作空间小,因而通风面小,行人不方便。
25.支撑效率:衡量工作阻力P反应到整个支架承受载荷Q的能力,以Q/P的百分比表示。
22.初撑力〖P_0〗^':支柱刚架设起来时对顶板的主动作用力;始动阻力P_0:在顶板压力作用下,活柱开始下缩的瞬间指挥组上所反应的力;初工作阻力P_1:工作阻力的增长由急速增长向缓慢增长的转折点;最大工作阻力P_2:支柱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
目前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急增阻式(可缩量小),微增阻式(可缩量大),恒阻式(性能好)
27工作面压力的分布:1超前支撑压力峰值位置距煤壁4-8m,相当于2-3.5位采高,k为2.5-3.影响范围40-60m,少数可达60-80m。2固定支撑压力峰值位置距煤壁15-20m,k为2-3;影响范围15-30m,少数可达35-40m。3采空区支撑压力k通常小于1,个别可达1.3。4叠合支撑压力,可达5-7,甚至更高。
18.顶板压力的估算:P=(4~8)M (M为采高),周期来压不明显时采用低倍数,周期来压叫剧烈时采用高倍数
19.影响矿压显现的因素:①围岩性质及赋存环境②采高与控顶距;S_L=nmL,即顶板下沉量与采高,控顶距成正比关系③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不能减轻顶板下沉,采煤与放顶使顶板下沉剧烈④开采深度;开采深度 ,原言应力↑,矿山压力↑。但矿压显现是不一定的⑤煤层倾角增大,顶板下沉量S_L 减小⑥分层开采时的影响;下分层与上分层比较1.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2.支架载荷变小3.顶板下沉量变大
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
矿山压力显现: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是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种种力学现象的统称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
伪顶:在梅层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米、极易跨落的软弱岩层。
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采空区处理办法:刀柱法,顶板缓慢下沉法,全部或局部填充法,全部跨落法。
横三区:煤避支撑区,离层区,重新压紧区;竖三带:弯曲下沉带,;裂缝带;跨落带。
直接顶初次跨落的标志: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1.5米,范围超过全功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此时的直接顶跨距称为初次跨落距。
岩石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杂乱堆积,岩体的总体力学特性类似于散体。
由于由于岩层破碎后体积将产生膨胀,因此直接顶跨落后,堆积高度要大于直接顶岩层原来的厚度。
影响碎胀系数的重要因素是岩石碎后块度的大小以及其排列状态。
例如,坚硬岩层大块破断且排列整齐,因而碎胀系数较小,岩石破碎后块度较小而且排练紊乱,则碎胀系数较大。
老顶的断裂:随着弯矩的增长,老顶岩层达到强度极限时,将形成断裂。
分三张情况:1 当f<0.02时,板破断将先沿固定长边形成裂缝并延伸,在长边形成的裂缝的过程中,板中央沿Y方向将随之形成裂缝,而后导致破裂。
2 当0.02<f<0.032时,破断裂缝也沿长边延伸,短边裂缝延伸,裂缝在死角形成圆弧贯通,板中央沿Y方向裂缝延伸,板形成X型断裂。
3 f>0.032时,断裂缝也沿长边沿申,再短边裂缝延伸,再到裂缝在四角形成圆弧形贯通,四周简支的板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工作面继续推进导致a/b值的增加,达到简支板的极限状态,原有工作面上方板的裂缝闭合,工作面上方重新形成新的裂缝并与短边的裂缝贯穿,最终导致板的X型破断。
矿压名词解释和填空+简答
名词解释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的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以及在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
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构造应力: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支承应力:一般将巷道的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初次来压:通常将老顶沿块第一次失稳而造成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巷道顶板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底板比压:将支架底座对单位面积底板上锁造成的压力称为底板载荷集度原岩: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围岩:地下巷道开掘必然引起原岩应力改变,将这种应力重新分布所波及的岩石称围岩极限平衡区:极限平衡区是一个范围,此范围内岩块所出的应力圆与其强度包络线相切。
极限平衡状态:范围内岩块所处的应力圆与其强度包络线相切破裂区:靠采空区侧应力低于原岩应力的部分称为破裂区塑性区: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前方,部分煤体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弹性应力增高区:塑性区外圈的应力高于原始应力,与弹性区内应力增高部分均为承载区,也称应力增高区超前支承应力: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他随着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侧向支承压力:工作面沿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一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承压力,在工作面过一段时间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称为固定支承压力或惨合支承压力煤柱应力传递影响角: 等值线为1 在煤柱边缘的切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应力集中系数:支承压力峰值与原岩铅直应力的比值双固梁:两端为固定铰支座简支梁:一端为固定铰支座,而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的梁弹性基础梁:是指直接以垫层顶为底模板的弹性梁。
矿山压力名词解释
矿山压力名词解释
矿山压力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活动的影响,在巷道、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的岩体中和其中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
具体来说,矿山压力是由于岩石被挖走后,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失去了支撑,导致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如果重新分布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就会造成岩石的破坏和变形,进而对矿山的巷道、支护结构和回采工作面产生压力。
矿山压力的大小和显现方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开采顺序、采空区大小和形状、支护方式等。
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需要对矿山压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这通常涉及到岩石力学、采矿工程和矿山测量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左右的各种方法。
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扰动的天然应力。
(自由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组成)原岩应力分布规律:1实测铅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重量2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3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采场覆岩结构假说:1压力拱假说2悬臂梁假说3铰接岩块假说4 预成裂隙假说5砌体梁假说老顶的断裂形式:老顶梁式破断老顶板式破断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成为极限跨距,也成为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失稳形式:结构滑落失稳结构变形失稳矿压显现指标:回采工作面——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包括1顶板下沉2顶板下沉速度3支柱变形与折损4顶板破碎情况5局部冒顶6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
老顶初次来压:当老大达到极限跨距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老顶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采场周围支承压力分布及各自名称:应力降低区(减压区)应力增高区(增压区)应力不变区(稳压区)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因素:1、采高和放顶距2、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3、开采深度影响4、煤层倾角影响5、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采场支架类型:单体支架液压支架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
关键层特征:①几何特征:相对其他同类岩层单层厚度较厚。
②岩性特征:相对其他岩层较为坚硬即弹性模量较大强度较高。
③变性特征:关键层下沉变形时其上覆全部或局部岩层下沉量同步协调。
④破断特征: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全部或局部上覆岩层同步破断,引起较大范围内岩层的移动。
⑤承载特征:关键层破断前以“板”(或简化为梁)的结构形式作为全部岩层或局部岩层的承载主体,破断后则成为砌体梁结构继续成为承载主体。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3.地质构造的影响:在向斜轴、背斜轴、压应力断层 或剪应力断层附近等应力集中区,矿山压力较大。因为构 造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垂直于巷道轴向,平行于这些构造走 向的巷道更难维护。
4.巷道尺寸和形状的影响:巷道的矿山压力与巷道尺寸成正 变关系。巷道的形状对弹性状态的周边应力影响较大,对塑性 区的大小影响较小,巷道形状对支架的受力情况有较大的影响, 曲线形巷道断面易于维护。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基本顶悬臂在 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 落,这时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当 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落的基本顶被 甩入采空区,工作面又处于基本顶悬梁掩护 之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
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落与工作面增 压现象重复出现。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 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 和周期来压。两次周期来压之间的距离称为 周期垮落(来压)步距。周期垮落步距同样 与基本顶岩性有关,一般为6m~30m,多数 为10m~15m。
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是指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所引 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 基本形式:
如围岩变形、顶板下沉、岩体离层、破坏和冒落、煤体压 酥、片帮和突出、支架受载、变形、折断以至大规模岩层 移动、“放炮”等现象,均称之为“矿山压力显现”。所 以,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和外部表现。
冒顶、片帮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顶板冒顶 冲击地压 透水事故
一、矿山压力的概念
原岩体:地下岩体在受到人类工程活 动影响前称为原岩体 。
原岩体在地壳内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 平衡状态。
矿山压力:由于采掘பைடு நூலகம்动的影响,而 在采掘空间周围岩体上及支护物上所 产生的力称为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
1、冲击地压:积累在矿井巷道和菜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2、原岩应力:未受开采影响的岩体内,由于岩体自重和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应力。
主要包括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地温应力、膨胀(收缩)应力、流体压应力3、底板比压:将支架底座对单位面积底板上所造成的压力。
4、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
5、关键层、主关键层、次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岩层。
6、围岩稳定性系数:7、支撑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分为固定支承压力、移动支承压力。
8、砌体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外表似梁实则为半拱的结构,这种平衡结构形如砌体,故称为砌体梁。
9、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1、采空区处理的几种方法及实质。
采空区处理方式可分为刀柱式、顶板缓慢下沉法、全部充填或局部充填法、全部垮落法。
2、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1、采高与控顶距。
采高及控顶距越大,老顶越不稳定,矿山压力显现越明显。
2、工作面推进的速度。
在s-t图中可以发现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但并不一定提高推进速度可减小下沉量,因为提高了推进速度就增加了工序影响的次数,也会加剧顶板的下沉速度。
3、开采深度的影响。
开采深度直接影响原岩应力大小,在软岩中开掘时,随着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将越严重。
但开采深度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因而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
4、煤层倾角的影响:随煤层倾角的增加,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减小。
3、沿空留巷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回采工作面推进引起的上覆岩层运动,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上部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沿空留巷的顶板会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老顶上覆岩层运动的影响。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支架受力支 支架 架压 变折 形(活柱下缩)
二、矿山压力显现的条件
——围岩稳定与破坏的条件
1、围岩破坏的条件
1 2c cos
两帮岩体不发生剪切破坏的条件:
1 sin
其中 1 k H
则两帮岩体处于稳定状态时的采深(不支护)
H 2C cos (1 sin) K
例: 两帮岩体力学参数为:ψ=25° , C=3MPa,k=2.5 ,
三、矿压显现的相对性 由于围岩的运动受压力的大小、方向、边界以及
自身的强度极限等限制,加之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 矿压显现不可能在任何压力存在的条件下显现出来, 即是相对的。
(一)巷道围岩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围岩承受的压力大小、自身强度、受力状况等不同,运动的 发展程度也不相同。 1、开采深度越浅,与采深有关的支承压力越大。
150~200m以后,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与破坏。 100~150m以上岩体处于弹性状态,变形比较小,运动相对不明显。
2、围岩的变形能力还与围岩强度有关。
高强度~低强度
3、架设支架使两帮变为三向应力状态,阻止破坏发展,维持围 岩稳定。
(二)支架受力的相对性
支架上压力显现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支架对围岩的抵抗程度。(巷道、工作面) 2、支架的力学特性(刚性、增阻、恒阻) 3、不同时间、地点(岩层运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的关系
1、矿山压力的存在是绝对的,而显现是相对的。 2、压力显现强烈的部位不一定是压力高峰的位置, 但对某一点是相关的(例:煤壁前方值承压力与下沉两 关系)。
五、关于支护的作用问题
支架的作用在于帮助围岩稳定,把矿山压力显现 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锚固增加围岩内聚力,提高承载能力, 维护围岩稳定的支护类型可锚缩喷性控支制架围允侧岩许向变围力形岩,程有改度一变,定受保变力持形状围,态岩依,稳靠提定支高。架承提载供能给力围。岩
矿山压力
一1.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的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以及在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
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3. 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4.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
5.老顶:位于直接顶上方的厚而坚硬的岩层。
6.采空区的处理方法:a 刀柱法(留煤柱)b 顶板缓慢下沉法C 全部充填或局部充填 d 全部垮落法7.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标志:直接顶初次垮落高度超过1~~1.5m,范围超过全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此时直接顶的跨距称为初次垮落距。
8.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1.顶板下沉: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
3.支柱的变形与折损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
5.局部冒顶:指回采工作面顶板形成的局部塌落。
6.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 指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板臌起等。
9.初次来压——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来压老顶初次来压时的特点1)顶板下沉量大、支柱载荷增大。
2)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增大,煤壁变形与片帮严重。
增压区、减压区、稳压区。
3)直接顶破碎,并有掉渣现象。
4)初次来压比较突然,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10.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
12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1)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下沉量急剧增加。
(2)煤壁片帮,支柱折损,支柱载荷增大。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一、采场矿山压力的概念采场矿山压力是指由于采煤工作导致的煤层和围岩变形,所形成的在采煤工作空间中所产生的压力。
采煤工作过程中,煤层和围岩的变形、破坏会导致煤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作用于采煤工作空间。
矿山采场的压力大小与采煤方法、工作面长度、岩层性质、采煤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因素1.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不同,矿山压力大小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长壁工作面采煤时,煤层上覆岩层的自重造成的压力较大;采用先进支承采煤方法时,压力主要来自于煤层内部的岩层与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工作面长度:工作面长度越长,矿山压力越大。
这是因为长工作面采煤时,工作面所受应力区域较大,压力得不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增大了矿山压力。
3. 岩层性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矿山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岩体的强度越小,矿山压力越大;岩体的弹性模量越大,矿山压力越小。
4. 采煤速度:采煤速度越大,矿山压力越大。
采煤速度快会造成矿山压力的快速积累,使得岩层和煤层的变形速率加快,压力也随之增大。
三、采场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1. 预控矿山压力:通过工程措施预先降低矿山压力的积累速度,对采场矿山压力进行控制。
常用的预控措施有合理的采煤工艺设计、优化支承方式、适当采用预释放技术等。
2. 梁柱法控制矿山压力:通过在采场中设置合理布置的短工作面,并合理设计煤柱和煤梁来控制矿山压力。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矿山压力,保证采煤工作的安全性。
3. 支护与加固控制矿山压力:采用支护和加固措施来增强矿山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小矿山压力对采煤工作空间的影响。
常用的支护与加固措施包括锚杆支护、钢网支护、注浆加固等。
4. 控制采煤速度:合理控制采煤速度,避免采煤速度过快导致矿山压力的迅速积累。
根据煤层和围岩的地质条件以及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采煤速度,保证采煤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
5. 岩层压裂与压卸:通过合理实施压裂和压卸技术,改变周围岩层应力分布状态,减小矿山压力对采场的影响。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三篇)
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方法矿山压力是指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和地下岩石造成的压力,包括矿体的应力变化、地表和地下岩石的变形和断裂等。
矿山压力的控制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矿山事故发生率,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矿山压力的分类及其控制方法。
一、矿山压力的分类矿山压力可分为两类:地应力和岩层压力。
1.地应力地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作用下,岩石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可分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是指地球的重力在垂直方向上对岩石所产生的压力,水平应力是指岩石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压力。
地应力的大小与地下深度、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地下深度越深,地应力就越大。
地应力的大小对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较小,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断裂和变形,从而对矿山安全产生影响。
2.岩层压力岩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受到的压力。
岩层压力的大小与岩层的物理性质、采场的开采方式等因素有关。
岩层压力可分为两部分:自重应力和采场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岩石由于自身重力而产生的应力。
岩层的自重应力与岩石的密度和岩层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岩石的密度越大,岩层的厚度越大,自重应力就越大。
采场应力是指岩层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产生的应力。
采场应力的大小与采场的形状、岩层的断裂性质等因素有关。
采场应力的增大会导致岩层的压缩和断裂,从而引发地表和地下的变形和破坏。
二、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矿山压力的变化。
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支护方法、爆破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1.支护方法支护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对岩层进行加固,以防止岩层的变形和破坏。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支护等。
锚杆支护是通过钢筋和固化材料将岩层固定在一起,增加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锚杆支护适用于对较薄的岩层进行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指将混凝土喷射到岩层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以保护岩层不受压力的破坏。
矿山压力
一、名词解释1 矿山压力:由于矿上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开采空间围岩体内形成的和作用在只支护物上的压力。
2 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开采空间围岩体及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
3 矿山压力控制:为使采矿工作正常、安全进行所采取的各种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方法。
4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 以下。
5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
6 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
7 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有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8 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两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9 完全沿空掘巷:安全沿采空区边缘或仅留很窄的煤柱掘进巷道。
10冲击地压:在地应力高的岩体中开挖硐室,围岩应力突然释放,岩块破裂并抛出的动力现象。
11沿空留巷:采煤工作面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12断面破碎度: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程。
(二)问答题1、分布特征:只考虑自重情况下原岩应力状态的侧向应力系数在0与1之间,即0≤λ≤1。
λ=0,1/7,1/3,1/2,1在θ=0°;90°;180°;270°的分布克制圆孔两侧的切向应力集中系数处于2~3之间,即两侧最大切向应力比垂直原岩应力大1~2倍,且与孔径无关。
2、简述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
原岩应力场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组成。
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地壳中任意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构造应力与岩体的特性,以及正在发生过程中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历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现象有密切关系。
3、简述岩石破碎后的碎胀特征及其在控制顶板压力中的作用?岩石破碎后,杂乱堆积,岩石的总体力学特征类似于散体。
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及控制一:名词解释:1、矿山压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内形成一个与原岩应力场显然不同的新的应力场,这种由于在地下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矿山压力。
2、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3、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也叫横向变形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4、流变:各种岩土工程都和时间因素有关。
时间对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称为岩石的变形时间效应,与时间因素有父的应力应变现象统称为流变。
5、蠕变:应力不变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它与塑性变形不同,塑性变形通6、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7、支撑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同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文承压力。
8、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矿物的工作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或简称为采场9、初次来压:由于老顶初次垮落,使工作面压力增大,故称为初次来压。
10、砌体梁:似砌体一样排列而组成的结构二、填空题:1、减压区和增压区2、垮落带、裂隙带、缓沉带3、全部垮落发,填充法4、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和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5、支柱通过泵压而给予顶板的主动支撑力三、简答题1、a、压力拱假说,b、悬臂梁假说,c、铰接岩块假说,d、预成裂隙假说,2、岩石的孔隙性即岩石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裂隙和孔隙的发育程度,其衡量指标为孔隙率或孔隙比。
孔隙比是指岩石中各种孔隙体积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根据采煤工作面推进到使上覆岩层充分运动的一定范围后,岩层运动(或破坏)发展程度,可格上迢岩层划分为三个带:(1)垮落带(或冒落带):即图3—1中I所示部分。
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 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对巷道及回采工作空间进行岩层控制设 计。为此,必须了解在该条件下的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针 对此情况才能进行岩层控制设计。 • 其中包括支护型式的选择、合理参数的确定,甚至包括在 一定条件下需对松软的岩体进行化学加固、对坚硬岩层进 行软化、对矿山压力显现过大的区域进行卸压,以及对顶 板采取强制放顶使其按预定的要求冒落等。 • 在岩层控制设计中,还包括利用掌握的矿山压力知识对不 同地区可能发生的矿山压力显现进行预测预报。
• 众所周知,在原岩应力场内开掘巷道及工作面后 引起了岩体内的应力再分布,再加上围岩本身的 力学性质,从而在岩体中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应力 分布状态,其中应力增高部分可能引起一系列的 矿山动力现象。 • 而在被采空部分则将引起围岩的变形、破断及运 动。 • 对采矿过程中有显著影响的矿山压力现象将是:
–(1)开采引起的围岩运动对地面建筑物、铁道及水体的 (1)开采引起的围岩运动对地面建筑物、 (1)开采引起的围岩运动对地面建筑物 影响以及开采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影响以及开采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开采后为了维护一定的工作空间(如巷道及工作面) (2)开采后为了维护一定的工作空间 (2)开采后为了维护一定的工作空间(如巷道及工作面) 的自身稳定性问题; 的自身稳定性问题; –(3)开采中引起的与围岩运动有关的安全问题。 (3)开采中引起的与围岩运动有关的安全问题 (3)开采中引起的与围岩运动有关的安全问题。
1.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基本概念
• 提要 • 矿山压力基本概念包括:
–控制对象如伪顶、直接顶、老顶及直接底; –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及矿山压力控制的定 义及概念。
• 除此,还将介绍矿山压力形成的基本过程 内涵及其在煤矿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l Q | x 0 2 Q| l 0
x 2
Q | x l
ql 2
3)任意截面弯矩:
M x R 1x qx Mx
x
2
M1
ql
2
x
q
2
x2
ql 2
12
6lx 12
q
6x 2 l 2
M |x 0 M |
x l
2
ql 2
12
式中: q x 1h1 2 h2 n h n
bhi3 Ji 12 而 (q1 ) x 即为考虑到 n 层对第一层的影响时形成的载荷,
记为
(q n )1 故得:
E1h13 1h1 2 h2 n hn q 的计算公式: (qn )1 3 3 E1h13 E2 h2 En hn
ql 2
24
M |x l
ql 2
12
可见:最大弯矩、最大剪力发生在煤壁两端
4)简支支座时老顶的力学分析:
ql 剪力 Q x R1 qx qx 2
q
Qx
Mx
弯矩 M x R1 x qx
x ql q x x2 2 2 2
ql 2 M| l x 8 2
最大弯矩在梁中间
悬臂梁平时承担岩层载荷,当其变形下沉时,一端压在
垮落矸石上,当跨度增大,断裂形成周期来压。
三、预成裂隙假说:( 1954,比利时,拉巴斯)
顶板岩层受支承压力作 用,产生相互平行的裂隙, 成为“假塑性体”,在工作面 推进过程中,产生塑性弯曲, 由相互挤压形成类似梁的平衡 结构。 顶板分为应力降低区、应 力升高区、采动影响区,三区 随工作面而移动。 工作面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初 撑力和工作阻力,以阻止岩块滑 落或离层。
当 max Rt 时,则岩梁被拉断裂。
ql 2 此时由 Rt 2h 2 有:
固定梁按弯矩计算的极限跨距: LLT
2 Rt h q
2、按剪力计算: 最大剪切力发生在梁的两端 最大剪应力为: max
Qmax ql 2
3ql 4h
当 max Rs 时,岩梁被剪断。
3ql 此时由 Rs 有: 4h
固定梁按剪力计算的极限跨距: LLS
4hRs 3q
3、按简支梁计算: 剪力与固支梁同,跨距相同
LLS
4hRs 3q
ql 2 8
弯矩与固定梁不同,最大弯矩在梁中部 M max
故最大拉应力为: max
当 max Rt 时,岩梁被拉断裂。
h ql 2 h M max 2 3 ql 2 8 2 1 3 Jz 4h 2 h 12
tan R cos T sin
节理面与工作面推进方 向一致时,结构不易取 得平衡,反之则易于平 衡。
• 另外还有变形失稳,见p87
第四节
一、老顶梁式结构分析:
老顶岩层力学分析
1、冒落区老顶支撑条件:
1)全部充填满回采空间
0
h
M K p 1
2)不能充填满回采空间 (老顶悬露,成梁式结构) M 0 h K p 1 (
q1 1h1
2)计算第二层对第一层的作用;计算至第三层时第一层载荷…… 3)一直计算到第n+1层时,第一层载荷反而小于第n层时的载荷为止
4)取第n层时的计算载荷为 q ,此值为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最大值。
三、老顶的板式破断:
1、板式结构边界支撑条件: 薄板:长150-200m
宽30m 厚2—4m
M 1 x
E1 J 1 M x E1 J 1 E2 J 2 En J n
dM Q dx
dQ q dx
E1 J 1 故有:(Q1 ) x E J E J E J Qx 1 1 2 2 n n
E1 J 1 (q1 ) x qx E1 J 1 E2 J 2 En J n
ql 最大剪力在梁的两端 Q | x 0 2
综上:老顶岩梁破坏形式有两个 受弯矩作用拉断 受剪力作用剪断
二、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1、按弯矩计算:
q
M
Q
任意点A 处正应力:
My JZ
其中断面矩 J z 1 h 3 12 最大拉应力在梁的端部 max
h 1 2 h M max ql 2 ql 2 12 2 1 3 Jz 2h 2 h 12
h M h K P M hK 固定支座) 1)支座反力:(对称)
ql 2 M1 M 2 12
ql R1 R2 2
2)任意截面剪力:(D—D’)
ql ql 2 x Qx R1 qx qx 1 2 2 l
2)板体内弯矩分布图:
由于
且
由图可见: 固定端边界处弯矩比其它地方为大; 顶板支撑条件由“四固—三简”转变时,煤壁处弯矩增 大; 上述四种支撑条件下,最大弯矩位于工作面煤壁中段; 当板式结构四面临空时,最大弯矩在板的中间。 3、板式结构破断过程:
长边——短边——沟 通——中间 (O—X型破断)
第三章
本章介绍:
采场上覆 岩层活动规律
工作面顶底板划分 老顶破断分析(梁、板) 直接顶稳定性分析 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上覆岩层平衡结构
第一节
概 述
一、回采工作面顶、底板的划分: 1、顶板: 伪 顶——位于煤层之上,薄而软弱的岩层;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岩层; 老 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基本顶); 2、底板: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为古土壤); 老 底——直接底之下的岩层。
公式原理:
当开采空间形成后,第一层岩层并非承受其上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重 量,其上必然有一层距离较近的近的坚硬岩层,可将起上部岩层载荷通过 本身的强度或抵抗变形能力传递到空间两侧实体支撑点上,而第一层岩层 仅承受其上直至第一层坚硬岩层间各岩层因弯矩施加的载荷。
公式应用: (P79例题)
1)先计算第一层载荷
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一、压力拱假说: (1928,德国,哈克) 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 “压力拱”,前方煤壁及后方垮落 矸石分别为拱的两脚,工作面处 于拱的保护之下。 “压力拱”将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
二、悬臂梁假说: (1916,德国,施托克) 工作面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岩体 内,另一端悬伸的悬臂梁,多岩层可组成组合悬臂梁。
(对于反山,顶底板位置发生翻转)
二、回采工作空间类型: (依据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划分)
(a)完整空间——刀柱法或留煤柱开采;
(b)自弯曲空间——顶板缓慢下沉法(顶板塑性大); (c)充填空间——充填法; (d)垮落空间——全部垮落法。
三、顶板工作结构: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照 梁式结构承载变形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岩层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切 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强 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3、顶板结构端部支撑条件: 固定支座——顶板被煤岩层夹持,未断裂,无自由端; 简支梁支座——顶板端部断裂或埋深较浅(可转动);
边界支撑条件: (a)四边固支——始采工作面; (b)三固一简——一面为已采区(老塘); (c)二固二简——一面为已采区,一面为工作面采空区; (d)一固三简——三面临空,回采半岛区域。
2、板式结构体弯矩分布: 1)Marcus简算法原理: 将板分为若干横纵条梁,求每一条梁弯矩并考虑 交叉点挠度相等,从而求出板体内弯矩分布。
四、铰接岩块假说: (1954,苏,库兹涅佐夫)
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 规则移动带,规则移动带岩 块间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 环节的岩块铰链。
规则移动带岩层变形小时,其下部岩层发生离层,工 作面支架只承受直接顶因离层而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 (给定载荷),当规则移动带变形大或断裂时,支架载 荷与岩层变形位移有关(给定变形)。
即
Mn M1 M2 E1 J 1 E2 J 2 En J n
(M 1 ) x EJ 1 1 ; (M E3 J 3 3)x
(M 1 ) x EJ 1 1 ; … ; En J n (M n )x
由 M =Σmi 有:
E 2 J 2 E3 J 3 E n J n M x M 1 x 1 E1 J 1
对铰接岩块间力学作用未做说明。
五、“砌体梁”理论: (1978,钱鸣高,中国)
在上覆岩层中存在由断裂 岩块组成的“砌体梁”,因岩 块相互挤压,形成承载结构。 认为: 上覆岩层可以硬岩为底划 分若干组,软岩为载荷; 硬岩断裂,岩块间相互挤 压成铰接关系; 铰接岩块在某些条件下可 形成平衡体。
(1)滑落失稳
保持平衡的水平推力: ql T= 8h
2
结构平衡须满足 R T tan h tan 即 L/2 2
对结构a,平衡条件
岩块长度要大于 2~2.5倍的岩块 厚度
取决于宽高比,宽高比越小,抗滑落失稳的能力越大。
Tcos -Rsin
R 即 tan T 对b R tan T
4、q 的确定:
1)组合梁原理:
整体Q =ΣQi 整体M =ΣMi 整体曲率较单一分层为小 各分层曲率一致(否则要离层) 2) q 的计算公式:
(M i ) x 由材力知曲率与弯矩关系为: k i E J i i
且 k1 k 2 k n
(M 1 ) x EJ 1 1 故有:(M 2 ) x E2 J 2
3ql 2 此时由 Rt 有: 2 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