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重
要议题。

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而环境保护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
量的土地被开发建设,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垃圾等都成为了污染源,大气、水体、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城市发展的速度之快,给环境带来的冲击之大,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然而,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例如,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处理,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每一个城市居民也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

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事情。

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和谐共生。

让我们携
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哪些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
土地被开发,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这些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工业化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也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

城市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
们不能因为保护环境而束缚城市的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比如,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出行,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城市等措施,来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还是普通市民,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企业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市民需要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让我们用
智慧和勇气,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更加美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化与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议题。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建设和扩张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压力,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原本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

同时,城市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也大量排放了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水资源。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存。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并不应该束手无策。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可以推动绿色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者,我们可以倡导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1. 空气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物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频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城市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不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大量农田、林地等被占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城市扩张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

4. 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噪音污染和光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建筑施工、交通噪声、商业活动等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过度使用人工光源造成的光污染也影响了人们的视觉环境和生物节律。

三、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低城市碳排放。

3. 实施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的实施。

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有哪些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有哪些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有哪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在环保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减少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城镇布局方面,要注重功能分区,将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合理划分,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和污染。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等,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

这些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三、能源优化,节能减排能源的消耗和排放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建筑领域,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节能设计和施工技术。

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已成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镇化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引导和规范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1.资源浪费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对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比如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城镇居住区域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环境污染城镇化过程中的工业发展和生活垃圾排放导致城市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同时,城镇化也导致了城市绿地的减少,以及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社会不平等城市中的资源和机会更加集中,导致了城市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后,由于种种限制,他们往往只能居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城中村,面临着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不足。

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4.城市交通堵塞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

城市交通堵塞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同时,城市交通堵塞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1.资源节约利用政府可提供更多的资源节约利用政策,比如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环境保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比如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管,鼓励和支持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城市绿地的建设比例等。

3.社会公平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确保农村人口的基本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论文报告:一、引言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三、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五、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探讨六、结论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难题,高污染、低效能、能源短缺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因素。

因此,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工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

但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固废等大量排放和污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该如何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废排放量。

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用能的节约、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措施,可以使得工业发展更加环保。

二、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但也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以土地开发为例,大量的城市用地需要从自然环境中抽取出来,此种行为会破坏原生态系统,影响城市建设的生态和景观;同时大量的人类活动会带来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应优先考虑以资源节约为主,建设绿色、环保型城市。

例如,优化城市的布局、节约城市用地、提高节能减排等。

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现代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受限于灵活性和创新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环境的需要。

现在,社会需求急迫要求企业转向更为生态的经济模式。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优质的生态环境,要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生态保护,为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探讨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保持平衡,使得人类在一定水平上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产生更多富有活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3 0 %至 7 0 %的 区 间 属 于 城 镇 化 的 快 速 推 进 阶 段 , 其 中, 3 0 %至 5 0 %的 区间为 加 速 时期 , 5 0 %至 7 0 %的 区间 为 减 速 时期 ( 魏 后凯 , 2 0 1 1 ) 。1 9 9 5 年以来 , 工 业 化 带
到新建楼房居住 : 农村地区的城镇化 , 片面追求人 口 数 量 的城镇 化 。在今 后较 长一段 时期 内 , 尽管 中 国城 镇化仍将处于较快推进时期 , 但主要矛盾 已经转移至 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上来。为此 , 要坚持速度与质量 并重 , 要走工业化 、 信息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同步 发展的路子 。 促进城乡共享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 构建 新 型 的城 乡关 系。
造更新的“ 再城镇化” 过程 : 农村地区的城镇化。 但是 ,
我 们 的“ 再城 镇化 ” 过程 中 , 公共 基础设 施 建设 的改 善
与提高没有及 时跟进 , 甚 至出现了“ 两头倒” 的现象 ,
平 常在 原来 居住 的地 方搭个 棚 子居住 , 干 完农 活再 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战略之一。当前 , 中国城镇化 已经进入一个重要 的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型期。 1 . 城 镇 化 速 度 由加 速 向减 速 转 变 。 一 般 认 为 ,
美 国诺 贝尔 经 济 学 奖 获得 者 斯 蒂 格 利茨 在 上 个 世 纪 曾说过 : 2 l 世纪 影 响世界 的两件 大事 ,一 是美 国
的高科技 。 另一个就是 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是经济 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是工业化 、 现代化 的重要 标
志 。积极 稳 妥地 推进 城镇 化 ,是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如城市贫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1. 城市空心化近年来,城市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城市中心地区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在城市外围居住,形成了“城市圈”和“卫星城市”,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区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商业的萎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地区资源的吞噬,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

2. 城市户籍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城市户籍难题。

由于户籍系统限制,外来人口和农民工只能以临时居留许可身份在城市定居,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基本权益。

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国家资源的使用,也加剧了城市中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地下水、空气、土壤等各种环境资源被污染,城市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

而普通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强烈,导致了难以遏制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解决方案1.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空心化问题,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包括开展实行分类异地居住政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原有城区内部修建居民区等措施,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平衡配置。

2. 改革户籍制度户口制度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革户口制度,推行不限制户籍的政策,并对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使得城市人口自由流动,遏制城市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改善城市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限制资源消耗。

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公众拥护环保理念,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规模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 一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近 年来 ,我 国水 土流失 问题严 重 ,是世界上水 土流失最 地污染空气 、土壤及地下水 资源 。 为严重 的国家之一 。根据 中国水利 部提供的数据显 示 :中国 水 土 流 失 面积 有 3 5 6万 平 方 公 里 ,占我 国 国 土 总 面 积 的
2 5 k g / h m ,从 趋势 上看 化肥 的施 用 量仍 在持 续增 加 。 素 。特别是 西南地 区的石 漠化 、西北地 区的土地沙化 、东北 上 限 2
0 1 0 年 我国农药使 地区的黑土 流失 ,以及遍布 全国的坡耕 地和侵蚀沟水土 流失 中 国还是世 界上农药使用量最 大的国家 ,2
( 二)生活 污水 、垃圾污染 问题严重
2 、养殖 场粪便 污染 。近年 来 ,随着城 镇化 的建设我 国
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大量养殖场 的建 成 ,使畜禽 由原来的
分散养殖变成 了集 中养殖 ,不但增加 了产 出数量 ,也大大 提
随着城 镇化 的发展 ,越来越 多 的人 口转 移到城镇 生活 , 高了畜 禽 的质量 。然 而 ,规模 化养 殖产 生 了大量 的 畜禽粪 据全 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 0 0 0 年 以来我 国城镇化率年均提 便 ,其中一小部分被 用于农家肥使用 ,而绝 大部分粪便露天 高1 . 3 6 个 百分点 ,2 0 1 1 年城镇居 住人 口已达到 6 . 9 亿人 ,首次 堆放 ,严重地污染 空气 、土壤及水源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 带 超过农 村人 口。人口聚集产生 的生 活污水 、垃圾 不能及时有 来巨大影响 。由于技 术的匮乏 ,畜禽粪便 不能得到资源化 的 效 的得到处理 。大部 分城镇没有 完善的污水处理 系统 ,污水 处理 ,进 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及应有利益 的损失 。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水资源需求量急剧上升,加之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城市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 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破坏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工业园区等,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同时,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下降。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水质安全。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2. 治理大气污染与应对温室效应(1)加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与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生态保护(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速度。

(2)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3)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理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实施措施及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2. 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口密集和工业生产的集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首先,城市化会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发,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建设会造成土地的失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也受到了破坏。

由于大量的城市扩张,一些林地、水源和耕地被削减。

而城市的污染也会影响周边环境的生态系统,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反思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方向。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摸索着一些可行的方案。

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法律、增加环保投入等手段完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例如,杭州在未来数年要进行的城市重心南下和“三水共治”计划,就是为了建设有机统一的城市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本就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品牌打造、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在城市赋能和新消费追求的背景下成为了新的城镇化角色。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环保与资源保护,注重节约资源,持续利用,还能提供更多的绿色就业机会。

因此,城镇化工作的开展必须同时考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论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联,两者必须协同发展。

城市化既然伴随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那么城镇化工作也要优先考虑环保因素,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宜居。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摸索新经验和新技术,把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和生态的互惠共赢,让城市成为一个人们生活和生态文明共荣的新天地。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中国城镇化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等方面。

1. 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

2. 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成为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高地。

3. 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交通网络、公共设施、住房建设等,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4.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的发展,努力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5. 社会治理创新: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推进,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6.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7. 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国强调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挑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优化和解决。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需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当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地区的水、土、空气等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导致了水、土资源的破坏和耗损。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1.发展环保产业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在农村地区建设环保科技园区和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素质。

2.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垃圾分类和处理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之一。

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采用分类暴露、燃烧等技术处理垃圾,减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应该加强农业灌溉水的监测和管理,预防水质受到农业污染的影响。

同时,在农村地区合理开发水资源,推广农村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农村地区的废旧物资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不仅有益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降低生态环境负担。

5.发展生态旅游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项目1. 农村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农村环保产业园区是一种与绿色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型产业园区,可以将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资源技术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 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示范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示范项目是一项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综合性工程,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污水处理、废弃物利用、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服务。

谈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环境保护

谈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环境保护

谈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由于环境法制不健全,环境法制观念淡薄,环境投入不足等原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必要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出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一、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目前己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这种势头仍在加强,但是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笔者通过对调查,总结出环境问题大体表现为: (一)土壤污染问题在为小城镇提供农副产品的土壤中,中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化肥污染较为突出。

调查发现,市郊区的菜农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及农膜。

大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草剂,这些剧毒农药的滥用或过量使用,农副产品和土壤中残存了大量的有机氯、有机磷,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化肥的过当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和土质恶化。

在农膜的使用上,降解膜因价格较高使用率较低,非降解膜因价格较低利用率较高但回收利用率较低。

大量废旧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组成成分日趋复杂,以往分散式的就地消纳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

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已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几乎没有农村垃圾处理系统,普遍缺乏完整的排污系统。

除个别村庄外,大都没有垃圾存放点和处理点,垃圾多被随意倾到在门前屋后、村道两旁以及田间地头或废置水塘沟渠之中,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三)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禽畜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调查发现农村分散型家庭养殖比较普遍,而其多数是散养。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随着中国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已经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政府的首要任务。

新型城镇化不仅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带来了不同的变化,还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土地资源负担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意味着建设新城镇、扩大城市规模、修建新的交通枢纽以及建设新的工业区、商业区等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些土地往往是靠近自然环境的,一旦被占用,会对围绕着它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加剧生态破坏。

2.水资源压力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过度开采水资源会导致水资源不平衡,影响生态和环境健康。

此外,城市污水和垃圾也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水污染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3.空气污染城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交通、工业、人口增加等因素,这很容易导致空气污染问题。

如过度使用车辆、过度排放工业废气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这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问题。

二、如何保护环境并推进城镇化1. 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强化市场机制,改进土地市场竞价方式,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

同时,要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2. 推进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及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也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的问题。

3. 加强污染物的监测与处理为保障城市居民健康,首先要加强空气、水和垃圾污染的监测和处理工作,对污染物进行及时有效处置,减轻了环境污染。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和制止。

4. 引导人们生态意识在新型城镇化中,也需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推广生态文明知识,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教育,鼓励居民绿色出行,降低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环境污染。

新型城镇化内容

新型城镇化内容

新型城镇化内容新型城镇化:塑造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内容。

一、优化城市规划,打造宜居城市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人文关怀,追求宜居环境。

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域,使各类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注重交通规划,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二、建设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强调提供全面、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建设优质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其次,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三、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新型城镇化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要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倡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

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新型城镇化要求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城市的现代化转型。

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城市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方案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城镇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破坏: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田减少、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现象日益严重。

2. 城市污染问题:城镇化带来了大量工业和交通等污染源的集中,城市环境受到重度污染的威胁。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3. 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大量水、土地、石油等资源被浪费和过度开采。

同时,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也对能源的消耗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解决方案1. 加强土地利用与环境规划: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

应优先选取已开发的区域进行城镇化,减少对农田的占用,推行节约用地政策。

2.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3. 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建筑和生活方式,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环保行为。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监管机制,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5.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

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农民对城市的迁徙需求。

三、结论城镇化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但通过合理规划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只有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矛盾如何化解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矛盾如何化解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矛盾如何化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如何化解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旨在实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问题。

首先,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为了建设新的城镇区域,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用地被不断蚕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打破。

其次,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资源需求和能源消耗。

过度的水资源开采、能源的低效利用,使得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再者,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面对这些矛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化解。

在规划层面,要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全过程。

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发展的边界,避免无序扩张。

在城镇布局上,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降低环境成本。

对于资源的利用,要推行节约优先的策略。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能源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向城镇的聚集和城镇规模的扩大,更是城镇品质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

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城乡统筹发展。

而环境保护则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

大量的土地被无序开发,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工业企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能力不足,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转变发展理念。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城镇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环保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的垃圾、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关键环节。

要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提高工业生产的清洁化水平。

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和引导,发展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绿色化。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江 莲[摘 要]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阐述,引出了其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且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 生态环境 对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非农业人口与人口总数的比例,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多达75%以上,有的国家高达90%以上,我国城镇化率目前的平均水平仅为30%左右,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更低。

“推进城镇化”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而日渐重视和明确的,并已列到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国家和各省市的“十五”规划都把强化小城镇建设创新城镇体制纳入了战略构思中。

可以预料,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必然还会有大的推进,城镇化水平有大的突破,小城镇在今后5~10年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要重视要积极,但也应该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镇人口急剧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城镇化的大方向勿庸置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存在着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客观需要,小城镇就成为农民迁移和就业转向的选择;其次是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他们渴望城市文明,进城镇居住是他们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第三,乡镇企业为了运输、通讯、基础设施、营销等方面的便利,都向城镇集中,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发展;第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产品更加丰富,为了使这些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交换中得以实现,就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小城镇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些农产品的中心市场;第五,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有向小城镇集聚的倾向。

另外,大中城市的急剧膨胀,使城市工业因生产要素的竞争性和稀缺性提高了行业成本。

因此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与结合区域,就成了城市工业扩张、转移、辐射的必然场所。

小城镇在转移农村人口特别是生态移民上功不可没。

尽管城镇化肩负着很多使命,但转移农村人口特别是生态移民是其重任之一。

如果中国农村仍然是八九亿的人口,农民的富裕是很困难的,农村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困难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度也因此而加大。

只有把城镇化战略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成效。

2、城镇化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有效途径2.1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大部分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且影响极其深远。

建国以来,国家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及技术力量,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洪涝灾害等依然严重。

国家有关部门在2000年3月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西部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呈现出生态结构趋于单一、区域性破坏严重、结构性解体和功能性紊乱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森林类型比例不合理,调节能力下降;草原面积不断减少,草地质量持续下降;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

2.2城镇化是促进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既要求人口数量的增加控制在不同时间跨度的空间适度容载力范围内,又需要在地域空间上合理聚集,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人口优化配置和人口在城镇体系中不同等级城镇的集结。

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实施环境减压工作:(1)降低区域人口增长速度或减少区域人口数量,以减少对农业经济的总需求量;(2)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一部分农村居民把生存或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切期望和努力放在发展第二、三产业上,而不是农业上。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密度较大,也不可能通过大量移民来减少生态失调区域人口。

因此,发展非农产业、促进人口非农化就成了生态“减压”的主要措施。

以往在生态失调区域为治理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治理措施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主要靠行政手段而没有运用利益机制,没有妥善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与农民基本生存要求和提高经济收益的目标不一致。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如果不从长远考虑发展非农产业,推动当地城镇化进程,一旦政府停止或减少财政支持,或政府财政支持的比较效益下降,还可能再出现滥垦、滥伐、过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

因此,非农化进而城镇化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减压”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措施。

3、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3.1土地利用问题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环境规划和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明确的功能区划及严格管理,滥占土地等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3.1.1耕地锐减我国1949年城镇化水平为10.6%,耕地为9788万公顷,到1994年,由于城市建设用地、乡镇企业与小城镇扩展占地及农村宅基地占用土地,尽管城镇化水平比建国初增加了18个百分点,然而耕地却净减了297.5万hm2,减少率达到3%,大大高于国外水平。

3.1.2人均用地偏多,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总的看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作为主体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总是盲目追求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低,土地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人均用地一般较大中城市多45%—80%。

1996年,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分别为86. 2m2、98.8m2、105.5m2、132m2,而我国小城镇目前人均占地高达150m2左右。

3.1.3用地缺乏长远规划,随意性大部分地区由于小城镇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或规划不科学,追求“高、大、新、全”,导致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土地配置不当,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功能分区混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标准欠缺,建设中存在严重的低标—47—准和随意性。

3.1.4土地破坏,污染严重由于农村乡镇企业中污染型的工业所占比例较大,这些企业或是由大中城市搬迁而来,或是污染大的外引企业和自办企业。

3.1.5非法占地、批地和转让土地,私自改变用途等土地利用违法现象屡见不鲜。

3.2环境规划滞后制约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供水系统、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置场等一些必备的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功能不齐全,与城镇发展不协调。

3.3工业和居民生活“三废”污染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人口聚集和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增大。

根据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目标,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7%,城镇人口为2338万人,比2002年增加约1100万人,将引起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增大。

据测算,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生活污水年产生量、COD、总磷较2000年分别增加385%、423%、380%,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增加356%。

随着经济总量增大。

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呈增大趋势。

依据2001年全市亿元GD P污染物平均排放量估算,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将伴随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到2020年各项主要污染物较2001年将增加4倍左右。

3.4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噪声污染是“三废”后最严重的污染,即使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长期接收强度较高的噪声不仅对人体听觉器官有严重损伤,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影响。

由于乡镇工业多零星分布在乡村,靠近居民生活区,机器运转时噪声对居民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车间噪声对工人健康也很不利。

据潘绥等人报道,从福建省重点企业(包括部分乡镇企业)现场调查的噪声情况看,化工、机械、木材加工、冶金等8个系统中抽出21家企业的663个噪声作业点中,声压级范围是56~111dB(A),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标准评价高于90dB(A)的有148个,超标率为22.3%。

3.5农村面源污染短期内难以解决3.5.1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农村生活方式趋向城市化。

某些过去农村特有的回归自然的生产方式,如用于肥田的人、畜、禽粪便和垃圾已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利于环境的化肥、农药,这种转变造成有机肥料得不到消化利用,加上缺乏管理,卫生状况不尽人意,污水漫流、垃圾成堆的现象随处可见。

部分地区如福建省的秋芦溪上游山地无序开发、过度挖沙取土、开山采石、修筑公路等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渐抬高,河流水容量减少,流速缓慢,河水自净能力下降,流域内又受淡水养殖以及家禽养殖废水的影响,有机污染加剧。

3.5.2农业生产自身造成污染。

由于在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流失的化肥、农药进入河流,污染了水体,引起土壤酸化板结和氮与磷的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5.3农村工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秋芦溪沿岸及河网地带迅速崛起印染、造纸、食品、养殖等众多的乡镇企业与民营企业。

由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益差、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粗放型的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传统经济模式,使一些污染旧账未还又欠新账。

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无序发展,缺乏控制资源破坏和浪费的有效政策,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简陋落后及防治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对策4.1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必须加以有效控制,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

首先,应改善资源利用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小城镇土地资源、水资源及能源等,使资源消耗不对自然环境资源造成超荷压力;第二,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结构,通过行政手段及技术改造等措施对污染企业分别实行关、停、并、转以及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设备,逐步实现废物最少化和无害化;第三,结合小城镇建设,搞好小城镇功能区划,城镇绿化,城镇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以及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逐步消除小城镇环境污染根源。

4.2开展城镇化的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城镇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规划好城镇环境发展的框架,在组织编制城镇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使环境容量与发展规模相适应。

4.3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水系统、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置场等一些必备的环境基础设施,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4.4严格控制工农业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使发展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扶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