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doc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调皮捣蛋奋不顾身B. 恍若隔世娇生惯养C. 风和日丽贵宾临门D. 惊心动魄碧空如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B.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C.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否则我们的家园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D.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现象,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静静地流淌。
B.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C.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相绽放。
B. 夜晚的星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C.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庐山谣》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 《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10.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3高三语文试卷
2023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
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
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
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
”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个“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境界是舞、台艺术所特有的,在中国绘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这是关于舞台艺术与绘画相通之处的论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只要是赫赫名迹就都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B. 中国舞台表演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是因为演员的表演不需要环境布景。
C. 中国舞台表演中,演员通过程式手法等表达情感行动,能让观众忘掉布景要求。
D. 中国绘画艺术与舞台艺术特有的“真境逼而神境生”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在多幅名迹中都有体现。
B.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的优越性与中国绘画艺术和诗的意境相通。
C. 中国舞台表演中少量的道具桌椅等不会影响到“真境逼而神境生”境界的达成。
D. 中国绘画艺术中“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境界是因为删略了背景的刻画。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国舞台表演“真境逼而神境生”的一项是(3分)()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5. 中国绘画艺术、舞台艺术和诗的意境相通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6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22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C. 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D.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命题、审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
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
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
“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
“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
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
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 qiàng)恍若(huǎng ruò)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B. 瞠目(chēng mù)祛魅(qū mèi)水乳交融(shuǐ rǔ jiōn róng)C. 蔑视(miè shì)畸形(jī xíng)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方法既严谨又具有创新精神,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B. 由于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围在黑板前,讨论着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
B.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破解了那道复杂的密码。
C.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街道上积水严重,交通几乎瘫痪。
D. 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闲暇之余,挥毫泼墨,吟诗作赋。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B. 她对这个问题考虑得非常周全,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可以说是满堂喝彩。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语文试卷题
高三语文试卷题高三语文试卷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o) 牛虻(mng ) 自惭形秽(hu)C.靛蓝(di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 白头偕老(xi)D.手帕(p)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乡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乡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乡村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乡村文化衰落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B. 乡村教育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C.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D.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是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了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这些挑战的原因。
B.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我国政府为改善乡村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C. 文章最后总结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D. 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站在门口,听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脚步声,心头猛地一震。
他知道,那声音是从县上来的,而且,就是那个人的。
他抬起头,果真看见县上的那个人出现在门口。
“是少安哥,是你回来了?”县上的那个人说。
“是的,我回来了。
”孙少安回答。
“少安哥,听说你在外面混得不错,还想着回来吗?”县上的那个人问。
“我想回来,我离不开这片土地。
”孙少安说。
县上的那个人沉默了一会儿,说:“少安哥,你知道,你在外面混得那么好,回来能做什么呢?”孙少安笑了笑,说:“我知道,但我还是想回来。
这里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的亲人,这里有我的朋友。
”县上的那个人看着孙少安,心里不禁暗暗佩服。
他知道,孙少安是个有情怀的人。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介绍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选择题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 A. 马上就要考试了。
B. 马上的面前尚有种种未解之谜。
C. 这道菜是马上要在桌上了的样子。
D. 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4.恰如一位旷世奇才,____他的流畅修辞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高度的审美标准(D) A. 越发巍然 B. 越发锁定 C. 越发翻江倒海 D. 越发卓尔不群
5.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文不加点:此君能歌善舞的文化大革命“坏家伙”是指 A. 林枫 B. 蘇新、林晓燕等 C. 亲戚 D. 警察
6.填空题
7.春雷落在花瓣上,是花朵博爱的____之语。
(绽放)
8.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____的暮年。
(耄耋)
9.全文____了仙人指点石、林间结庐的儿童幼稚时光,昭示了未来的取向。
(描绘)
10.解答题请用一篇短文简要描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1.作文题请以。
高三必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萧瑟(xiāo suǒ)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kāi)B.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C. 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震古烁今(zhèn gǔ shuò jīn)D. 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结婚生子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
B. 这位作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C. 我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临床医学著作。
D.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内某种微生物的异常活动有关。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他激动地说。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为曹雪芹。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D.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夜晚。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B. 科技飞速(kē jì fēi shù)C. 逐渐减少(zhú jiàn jiàn shǎo)D. 怀念过去(huái niàn guò qù)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B.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C. 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这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结果。
D.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这是古城失去宁静的原因。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
B. 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D. 人们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5.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6. 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时,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巅。
新高考高三语文试卷电子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告别友人时的诗句。
在中国,离别总是充满了诗意,无论是诗人的别离,还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别离,都充满了情感的色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对诗歌《送友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B. “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指的是友人,寓意着他的孤独和遥远。
C. 诗歌中的“此地一为别”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
D. 诗歌的结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
2. 下列关于诗歌《送友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B. 诗歌中的“白水绕东城”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
C. 诗歌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D. 诗歌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3. 下列关于离别主题的表述,与《送友人》不符的一项是()A. 离别总是充满了悲伤和哀愁。
B. 离别也可以是诗意的,富有哲理的。
C. 离别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
D. 离别总是意味着永别。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 简述《送友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5.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离别”这一主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氛围(fèn)强颜欢笑(qiǎng)甲壳(qiào) 果实累累(léi)B.应允(yīng) 佶屈聱牙(jié)雄劲(jìng) 无从着力(zhuó)C.爱憎(zèng) 独当一面(dāng)喋血(xuè) 相机行事(xiàng)D.船坞(wù)创巨痛深(chuāng)拊掌(fǔ) 瞠目结舌(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干炼凝炼简练锻炼B.启事启示启用起用C.殒落坠落堕落脱落D.间谍喋血通谍谍报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展览便是通过文物本身的美丽,以及博物馆构造的氛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再配以其他书图、动漫等形式,帮助观众更深认识文物。
即使是普通观众,也可通过观展,“长期累积对艺术的了解,提升本身的文化。
”B.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被碾事件中,先后有18个人路过,竟无一人伸手援助,直到一位捡垃圾的阿婆呼救。
人们不禁感到愤怒,社会道德已经沦丧到这种程度了吗?C.为纪念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和太空邮局的开通,中国邮政发行“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纪念”和“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开通”纪念封各一枚。
D.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
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事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高三语文春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B. 惊悚(jīng sǒng)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C. 惊慌(jīng huāng)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D. 惊慌(jīng huāng)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C. 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受益匪浅。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位企业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胆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B. 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努力了。
D. 她在演讲比赛中,以其流利的口语和独特的见解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真是个美丽的世界啊!”他兴奋地喊道。
B.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C. 他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D.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公园散步吧。
”5. 下列各句中,下列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闪烁,如同无数只眼睛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座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宛如一条彩色的丝带。
D.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泸州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原题试卷.doc
四川泸州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原题试卷2024四川泸州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
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
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
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高三语文试卷
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第4页(共4页)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
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曩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
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未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2024年湖北省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杯勺.船艄.树梢.稍.纵即逝B.契.约书箧.挈.带锲.而不舍C.高亢.伉.俪抗.争沆.瀣一气D.沉湎.缅.怀腼.腆渑.池之会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一偏概全归纳演译B. 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C. 冥思苦想自行其事风姿潇洒烟波浩荡D. 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3.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的书籍..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当中,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B.蜚声C.美轮美奂D.不以为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B.在中国女排夺得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之后,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8年前的功勋教练陈忠和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
C.随着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刮起了一股怀旧风,让与电影相关的产品近期相当走俏,购物网站中“海洋之心”项链、泰塔尼克船模以及限量版头等舱红酒杯等应有尽有。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该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B.《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C.《雷雨》中的鲁侍萍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蛮力”。
从一开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以及“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D.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时尚——个性潜力的提升沈敏特时尚,不仅常挂嘴边,更是我们,特别是女士们付诸行动的追求。
孜孜不倦追求者有之,近于狂热者也有之。
譬如某些女士,只要经济上承担得起,喜欢整容,在脸上、身上动过好几刀的,也非罕见。
那种敢冒风险、敢受疼痛的精神,几乎不亚于江姐面对酷刑的从容,常让我不懂而又钦佩。
至于进了时装商场,便流连忘返、醉倒于中,更是不在话下的小菜一碟。
若细问一下,时尚为何,则大都不甚了了,最多获得一个字面上的回答;“时”者,时下的意思;“尚”者,崇尚的意思。
再深问,就无从说起了;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时尚是什么?就是你不懂的别人的生活方式,那个让你不懂的人自己也不懂。
只有不懂,时尚才谓之时尚。
”时尚表面看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其本质却是一个美学课题。
时尚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变幻无常。
而这恰是人性的本质特征。
考古学家在波罗的海岸边发现一块蚂蚁的化石,这块化石对于我们认识人类,意义重大。
它告诉我们,几千万年前的蚂蚁的生存方式发展至今,几乎没有变化;而经历千万年的人类的生存方式却发生了说不尽的变化。
细察,你会发现:蚂蚁是一个没有明显个性的动物群体,与之相比,人类是一个有着千差万别个性的个人组成的动物群体;因此,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的过程。
基于个性的创造性,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就是发明,表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就是变革,表现在日常生活,特别是穿着打扮,就是没完没了的花样翻新——这就叫追求时尚。
这种头发忽长忽短忽直忽曲,衣裤忽长忽短忽紧忽松,色彩忽浓忽淡忽纯忽杂的变化,让你眼花缭乱,说不出所以。
是的,孤立审视,似乎无可理喻;为什么长比短好看,反过来又成了短比长好看,谁能说清?但,总体把握,恰是人性特征——求新求变的创造欲望的表现。
要指出的是,人性千差万别,有品位、素养的高低深浅的差别,表现在时尚的追逐中也有层次或上或下的区分。
最下也是最普遍的层次是:从众。
你穿什么,大家穿什么,我就跟着穿什么。
想变花样,却只能跟着大家变。
个性处于半睡眠状态。
于是,有“流行”之说。
当然,这种从众层次的时尚追逐却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
某明星戴一顶帽子,大家都说好看,于是一拥而上,这就是商机。
时尚与经济的结合,主要集中于这个层面。
其次的层次是:贫乏的求异。
时尚需异,但仅仅求异也并非完整的时尚。
这种时尚追求的心理状态是:在与众不同中追求出类拔萃的效果。
这在西方很突出。
譬如,整洁、光鲜、亮丽是人们对外型的具有普遍性的美的要求,而他(她)却偏要以邋遢、破败、杂乱为美。
好好的衣服挖几个洞,谓之“乞丐服”(据说价格不菲),年纪轻轻留一脸刺猬一样的胡须,头发乱得有如生了癞头疮。
一种不健康、不美好的与众不同,绝不是人类需要的时尚。
这是不甘平庸而又内心贫乏的一种可悲、可怜的心理表现。
这需要经过人生的磨练,文化的修养,使内涵充实,才能把求异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层次。
时尚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审美性与整体素养的统一。
这种时尚追逐是由内向外的,有充足底蕴的外露。
几年前,美国有一次以时尚为主题的活动,即选出时尚的代表人物。
一个逝世多年的人物,却众望所归,令人信服地位居榜首,被赞美为时尚的“风向标”;她就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奥黛丽·赫本。
为什么?她与众不同,但不怪诞;靓丽,但不张扬;性感,但不风骚;谈吐优雅,但不矫揉造作……给人增一分嫌多,减以分嫌少的适度美。
而这一切汇成一个奥黛丽,又是绝不能复制的“这一个”。
真正的时尚是真、善、美的开发、创造、升华,是为了更真、更善、更美。
它可以通俗,但远离庸俗、低俗和媚俗。
需要提醒的是,当代中国的某些时尚追逐面临着危机,某些时尚不再是人性向上的标志,而成为过分追求物欲、肉欲的手段。
它排斥了高尚的、优化人性的精神追求。
时尚的追逐正在考核着一个社会的质量。
(有删改)6.下列关于时尚的当代危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时尚的追求尤其是一些女性的时尚行动有很大的冒险性,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B.对时尚的追求促使人们没完没了地追求花样翻新却不知所以。
C.对时尚的追求让人们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失去了个性。
D.对时尚的追求让人们产生片面的求异心理,而使人失去了正确的审美追求。
7.下列对当代时尚的追求产生危机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这客观上为人们对时尚的价值判断设置了许多障碍。
B.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个性千差万别,表现在对时尚的追求中有不同层次。
C.有些人不甘平庸但内心又很贫乏,不能将求异上升到更高的审美追求。
D.人们不再追求人性至上,而是过分追求物欲、肉欲,排斥高尚的、优化人性的精神追求。
8.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自然科学中的发明,社会科学中的变革都属于时尚的范畴。
B.对明星服饰的效仿体现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但这不是追逐时尚的高级层次。
C.好好的衣服挖几个洞,年纪轻轻留一脸刺猬一样的胡须,这虽是一种创新,但不符合人们平常的审美要求。
D.英国影视明星奥黛丽·赫本体现了创造性、审美性与整体素养相统一的时尚标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兄为吏,忤知县系狱。
爵投牒直之,并系.。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
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
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
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
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
二十年元日,微雪。
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
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
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
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
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
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
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
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
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
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
”复令东厂追执之。
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
与共麦饭毕,即就道。
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
”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
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
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
爵曰:“伯起之祥至矣。
”果三日而卒。
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
万历中,赐谥忠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投牒直之,并系.系:拘囚B.从同郡韩邦奇游.游:交往C.爵抵家甫.十日甫:刚刚D.比.三人至比:等到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
逾月乃上书极谏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⑥左右观者为泣下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④D.①②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称为“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