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复杂性腹膜后肿瘤放疗进展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了解有无贫血、感染等 异常。
生化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
了解肝肾功能、血糖、 电解质等基本情况。
如CEA、CA19-9等,有 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对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 化染色,有助于肿瘤性
质的判断。
病理学诊断
01
02
03
04
穿刺活检
通过细针穿刺取得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诊断。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随访
保持与医生的联系,及时反馈身体状况,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提高生活质量与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疏导、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复发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 险。
THANKS
感谢观看
MRI检查
能提供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 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更佳 ,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01 02 03 04
CT扫描
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 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PET-CT
有助于发现早期转移和判断肿瘤 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分期提供依 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发病原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膜后肿瘤的发生与 遗传基因有关,如遗传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放射 线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 腹膜后肿瘤。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 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增加 腹膜后肿瘤的风险。
症状与表现
部分腹膜后肿瘤可表现为腹部肿 块,肿块的大小、质地和位置也 因肿瘤类型而异。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要 阐述 。
关键词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 断 ; 疗 诊 治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55
文 章 编 码 :0 1 1 1 2 1 ) 5— 34— 2 10 —83 ( 0 1 0 0 7 0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64 2 .7 0
腹 膜后间隙是指腹后壁腹膜外 与腹 后筋膜之间的 区域 , 从膈肌直达 盆腔 , 向两侧移行 于腹前外侧壁 。临床上原发 性
哈 尔 滨 医药 2 1 年 第 3 01 1卷 第 5期

3 5・ 7
护士情绪劳动的影 响及关注
于 畅
( 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0 ) 50 1
助于肿瘤 的定 性诊 断 , 有助于指导手术 方案 。 由于 P T多为恶性肿 瘤 , R 具有 丰富 的供瘤 血管 , 故通 过 腹 膜 后 肿 瘤 ( r ayr rproel u o ,R ) 指 起 源 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S 来显示 瘤体血管的来源及 分布 , pi r e oei na tm rP T 是 m t t D A) 进 腹膜后 间隙的肿 瘤 , 源包 括脂 肪、 松结 缔组织 、 来 疏 筋膜 、 肌 行血管栓塞行介入 治疗 , 同时减少或控制术 中出血有很 大帮 肉、 血管组织 、 神经 、 巴组织 和胚胎 残 留组织 , 淋 不包 括胰腺 、 助 , 大增 加了手术成功率 J 大 。 肾、 肾上腺等腹膜后实质性脏器 和腹 膜后的大血管 。 2 原发性腹膜 后肿 瘤的治疗 原发性 腹 膜 后 肿 瘤 临 床 上 较 少 见 , 占全 部 肿 瘤 的 2 1 化疗包括静脉 化疗 、 约 . 介入化疗 、 腹腔 内化疗 以及新辅 助 0 1 一 . %。 .% 0 6 目前 国内尚无 准确的发病率统计 报道 。国内 化疗 : 目前缺乏 敏感 和特异 性 的化 疗药 物 , 常用 的药 物有长 外多数资料均提示男 女 发病大致 相等 … 。腹膜后肿 瘤可发 春新碱 ( C 、 V R) 环磷 酰胺 ( T 、 C X) 阿霉素 ( D 等 一些对 软 A M) 生于任何年龄 , 高发 年龄 在 5 O~6 0岁 ,O岁 以下 儿童 约 占 组织 肿瘤相对 敏感 的药 物 , 1 对恶 性淋 巴瘤则 多采 用 经典 的 1 %。发病率恶性多 于 良性 , 5 以软组织 肉瘤 所 占 比例最 大 , CO H P方 案( T AD V R,D ) C O C X, M, C P L , H P方案 为国 际上一 约 占 6% 。 0 线 治疗非何杰金淋 巴瘤( H ) N L 推荐 的常见 方案 , N 在 HL的 腹膜后肿瘤病理类 型多样 , 一般分 为来 源于 间叶组 织 、 化疗 中占有 重要 地 位 。文 献 报道 C O H P方 案 治 疗 N L的 H 神经组织 、 胚胎残 留组织以及来源不 明四类 。常见 的 良性肿 C R率为 5 % , 8 远期生存率为 3 %… 。介入化疗则多 用于肿 0 瘤为脂肪瘤 、 畸胎瘤 、 状淋 巴管瘤 、 囊 副神经 节瘤 ; 常见 的恶 瘤复 发 、 不能手术切 除或仅行 姑息 性切 除的患 者 , 方法 是经 性肿瘤依次为淋 巴瘤 、 肪肉瘤 、 滑肌 肉瘤 、 脂 平 纤维 肉瘤 和未 股动 脉穿刺 、 插管 , 行腹腔 动脉干造 影 以明确肿 瘤 的供血 动 分化 的恶性肿瘤 。据天 津市第 一 中心医 院腹 膜后肿 瘤 的 脉 , 再行化疗药物灌 注 , 间隔 1 左右 进 行 1 治疗 。陈方 月 次 资料分析 , 腹膜后 良性肿 瘤 占 4 . % , 5 2 发病 率依 次为单 纯性 满等 曾经对 7例恶性 P T行腹 腔动脉灌注化疗 , 临床 症 R 6例 囊肿、 脂肪瘤 、 副神经节瘤 和淋 巴管瘤 ; 恶性肿 瘤 占 5 . % , 状 明显缓解 , 48 表现为 疼痛减轻 或消失 , 欲 改善 , 食 体重 增JJ J, J 以恶性纤维组织脂肪瘤 、 脂肪肉瘤和恶性淋 巴瘤常见 。 j 下肢 浮肿 消退 。故此认 为对失去手术机会 的恶性 P T 采 用 R , P T因为其位置深 , 以早 期 发现 , R 难 确诊 时往往 肿瘤 已 联合 抗癌药物区域 内动脉灌注是一种有效 的治 疗方法 J 。 较大, 切除率较低 , 放疗化疗效果差 。怎样早 期诊断、 高疗 22 放疗 : 了恶性淋 巴瘤及生殖源 性肿瘤外 , 提 . 除 大多数 P T R 效和降低复发率是 当前临床关 注的问题 。 对放疗不 敏感 。放 疗方 式包 括术 前 、 术后外 照射和术 中放 疗 1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诊 断 (n ap r i dao , R ) iro eav r itn I T 。术前外 照射一般从术前 4— t te a i O 腹 膜 后 间 隙 较 大 且 位 置 隐 蔽 , 状 出 现 晚 , 易 早 期 发 8周开始 , 照射 的 剂量 越 高 , 部 肿瘤 控 制 的效 果 越 好 , 症 不 外 局 现 。P T的临床 表现缺乏特异性 , R 与肿瘤的部位及受 累脏 器 但 由于较高 的照射剂量可 以引 起严 重 的并 发症 ( 如放 射性 有 关系。腹 胀 、 腹痛 、 腹部肿块 、 和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是 最先 腹盆 腔炎 、 放射性直 肠结肠 炎等 ) 因此外 照 射剂 量需 以放 , 和最常见 的临床 表现 。到产生疼痛 时 , 肿瘤较大压迫周 围器 疗后 毒性 反 应 的 大 小 而进 行 调 整 , 般 在 4 一 5~5 y 。 0 G J 官时已到晚期。因此 , 期容易漏诊而晚期则易误诊 。某些 术后 外照射则 通过术 中在 肿瘤床 上安置钛 夹或其他 定位装 早 具有 分泌功能的腹膜后肿瘤可产生 内分 泌征候群 , 肾上腺 置 , 如 术后根 据影 像 学定 位 进 行放 疗 。Jnsl oe _ 等 比较 了 4 6 外 的嗜铬细胞瘤 , 人 可有 “ H” 即 高血压 、 痛、 汗症 、 病 5 , 头 多 例原 发性和 复发性腹 膜后 肉瘤 患者 采用 术 前 、 后外 照射 术 高血 糖 症 、 谢 亢 进 症 的症 状 J 代 。 患者 的耐受程 度和副 反应 , 为术 前外 照 射对 患 者 的耐受 认 影像 学检查 ( C 如 T和 B超 ) P T确 诊有 重要 的临床 性较 好而且毒 性反应较小 , 后外 照射 在 P T的实 际治疗 对 R 术 R 意义。腹部超声 是首 选方 法 , 断 符合 率 达 8 % 。有 学 者 中应 用较少 。无 论术前 还是 术后 外 照射 , 诊 0 由于受 肿 瘤邻 近 认 为在超声 引导 下行 细针 穿刺 活检 ( U E S—F A) N 能够提 供 结构 的限制 , 次照射 剂量 多 较低 , 中放 疗 (O T 愈 来 单 术 IR ) 足够 准 确 的标 本 , 明 确肿 瘤 性 质 有 价值 。L yed报 道 愈多 地运用到对 腹膜后肿瘤 的治疗 中 ,O T的剂 量根 据术 对 ai l i IR E S N U —F A对腹膜后 肿瘤 的诊 断正 确率为 7 % L 。但 由于 后肿 瘤残 留情 况而定 , 4 s j 一般认 为相 当于外 照射 常 规分 割相 B超检查 因肠道气体 的影响 , 往往 使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 同剂 量的 2~3倍 ,O T有极 好 的预 防 局部 复 发 和延 长 _ IR 兀 目前 C T和 M I 诊断 P T较为理想 的方法 , R是 R 其能清晰 瘤生 存期 的作 用 。 . 手术切除是治疗 P T最 主要 的手段 。完整 切 R 地显示腹膜后腔隙的解 剖结构 , 清楚显 示肿块 的边界 、 近 2 3手 术治 疗 : 邻 脏 器受侵犯程度及肿瘤与大血 管间的关系 。C T对于肿 瘤的 除 的 P T病 人 5年生存率 与部 分切 除或切取 活检者 有 明显 R 定性诊 断有重要 价值 。螺旋 C T进行薄 层 ( 1~5ml 扫描 , i) 1 差异 , 因此应争取完整切除 。P T累及大血管 则是妨碍肿瘤 R 近年来 由于血管外科 技术及血管腔 内 能够获得优质 的 三维 重建 图像 , 晰显 示 病灶 , 清 提高 了 C 完全 切除的重 要原因 , T 现多采 用肿瘤合 并大 血管切 除及 血管 重建 。 的定位诊断率。缺点是 腹膜后 脂肪 少且肿 瘤与周 围组织 分 移植 物的发展 , 通过腹腔镜手 术治疗腹膜后肿瘤 成 界不 清 或 密 度 相 近 时 , T诊 断 有 一 定 困 难 。核 磁 共 振 随着 腹腔镜技 术的成熟 , C Wa ¨ l 通过 腹 ( I可对病 灶 进行 横 断面 、 状 面等 任意 方 位 的扫描 成 为可 能 , hL 等 曾报道过 9例腹膜 后副神 经节瘤 , MR ) 冠 像, 定位较 准确 , 同类 型 的 P T在 M / 的信号 不 同 , 不 R R 上 有 腔镜 手术 切除 , 1 中转开腹 , 无 例 无手术死亡 , 发症发 生率 并

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和争议

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和争议

·综述·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和争议闾晨涛1陆维祺2【摘要】腹膜后肿瘤,主要是软组织肉瘤是一类来源于结缔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异质性高,病理类型复杂,推荐应在具备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区域性肉瘤中心进行综合治疗。

对局部肿瘤施以切缘阴性的完整手术切除是对原发性腹膜后肉瘤(RPS)患者标准的、潜在根治性治疗,可以说外科治疗是RPS综合治疗的基础。

近年来,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存在一些争议。

外科治疗在进展和争议中逐步成熟。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Progress and controversy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sarcomas Lyu Chentao1, Lu Weiqi2.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South Zhongshan Hospital of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ence author: Lu Weiqi, Email: lu.weiqi@【Abstract】Retroperitoneal tumors, mainly soft tissue sarcomas, are a rare type of malignanttumors derived from connective tissue, with high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 pathological type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recommended at regional sarcoma center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eams.A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with negative margin for local tumors is a standard, potentially radical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sarcoma (RPS). It can be said that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basis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RPS. In recent years,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urgical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s, while 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es. Surgical treatment has matured inprogress and controversy.【Key words】Soft tissue sarcoma; Retroperitoneal sarcoma; Surgical treatment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一般意为原发性腹膜后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RPS),占全身软组织肉瘤的15%。

腹膜后肿瘤 手术没那么难

腹膜后肿瘤 手术没那么难

腹膜后肿瘤手术没那么难作者:罗成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每一位腹膜后肿瘤患者都有一段复杂的求医故事,都有过无数次被医生拒绝的经历。

由于发病率低、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而且很多医生因不擅长而拒绝手术。

然而这类肿瘤虽然多数是恶性,但恶性程度低、生长慢,肿瘤也很少向远处转移,所以这类肿瘤患者的治疗机会多,治疗意义更大。

患者为何求治无门河北患者李某2008年发现腹部巨大肿瘤,在当地剖腹探查后未能切除,后辗转全国各地大医院就诊,但没有医生敢接收他。

当地医院给予超声聚焦刀治疗,花费很多但肿瘤依旧继续增大。

患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再次来到北京。

然而由于肿瘤巨大,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静脉紧密粘连,并压迫左侧肾脏、脾脏和胰腺,依旧没人敢做这个手术。

经过某位外科医生推荐,患者找到我们。

医生通过3个小时的手术,成功地将患者直径为20厘米的巨大肿瘤切除了。

腹膜后肿瘤是一类由腹腔、盆腔后方的腹膜后间隙长出来的肿瘤(胰腺、肾脏等器官长出来的肿瘤除外)。

这类肿瘤有几大特点:第一,肿瘤比较小时,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等到有症状时肿瘤已经很大,所以这类肿瘤不容易早期发现。

第二,腹膜后区域结构复杂,大血管多,一般外科医生不熟悉这个区域,一般教科书也没有关于此类肿瘤的标准术式,加上这类肿瘤发病率比较低,所以在一般医生眼里这类肿瘤手术难度很大。

第三,发现这个病后,病人和家属往往不知道找哪位医生,有的找普通外科医生,有的找泌尿外科医生,还有的找妇科医生,很茫然也很盲目。

第四,这类肿瘤多数是恶性,但恶性程度低,生长慢,对周围器官及血管多是推挤而不是浸润,肿瘤也很少向远处转移。

综合腹膜后肿瘤的这些特点,就不难理解上述病人就医经历的曲折。

“特效药”治不了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多为软组织肉瘤,这类肿瘤一般化疗药物无效,所以对那种宣传特效药物治疗各种肿瘤(当然包括腹膜后肿瘤)的信息要警惕。

我们也曾多次见到在地方医院进行了很长时间错误化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文晓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文晓南

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文晓南发表时间:2019-09-09T14:22:52.1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文晓南[导读] 为腹膜后肿瘤医疗提供精确的理论基础,提高找到有针对性合适药物的可能性,增加肿瘤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400 腹膜后肿瘤病发部位即腹膜后,临床上腹膜后肿瘤通常仅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大多数属于软组织肿瘤,主要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比较少见的病症,不到恶性肿瘤的1%。

腹膜后肿瘤中有80%的可能性是恶性肿瘤,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间叶组织肉瘤,占到整个腹膜后肿瘤的42%。

腹膜后肿瘤还包括一种情况,即继发性腹膜后肿瘤,其是由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由于继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参照原发病灶的情况,本文就不再对其进行描述了。

腹膜后肿瘤临床常见症状为:腹部胀满、包块;压迫肠管导致腹胀、恶心及呕吐;肿瘤坏死、出血;发热;不能进食导致消瘦或恶液质等。

由于腹膜后肿瘤位置较深,一般情况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当患者产生临床表现,感觉到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有包块时,肿物已经发展巨大。

即使到了后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存在特异情况,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仅仅极少数患者有功能的肿瘤因为分泌一些激素,所以能影响血压或血糖等。

因此,由于腹膜后肿瘤前期不明显,后期无特异性,所以患者很少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

腹膜后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脂肪肉瘤,其次为平滑肌肉瘤,然后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副神经节瘤及恶性间皮瘤等。

虽然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包含了数十种组织学类型和生物学行为各异的肿瘤,不仅瘤体巨大,其解剖结构又较为特殊,致使对其制定的相关治疗决策及实施方案要有更高的学术和技术支持,同时对相关的专家团队、仪器设备等临床诊疗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患者就诊时,应选择有经验的大型诊疗中心进行治疗。

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作者:潘锋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03期腹膜后肿瘤指源于腹膜后间隙的非特定器官的一大类肿瘤,以少见难治著称,是当今国际肿瘤学领域的顽症,我国腹膜后肿瘤诊治水平差异巨大,误诊、误治、弃治现象普遍,缺乏全国性共识指南。

为推广腹膜后肿瘤规范化诊治理念,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牵头,国内众多专家参与共同完成的《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于2019年12月21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惠绵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等专家出席共识发布仪式。

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说,我国现在还没有针对腹膜后肿瘤的专业学科,共识的发布是我国在腹膜后肿瘤诊治领域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罗成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共识编写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展望了腹膜后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肉瘤仍是最大的挑战罗成华教授首先介绍说,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包括骶前及盆底间隙的肿瘤,按照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肿瘤。

腹膜后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主要包括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滑膜肉瘤等。

交界性肿瘤以局部复发风险为主,主要包括韧带样瘤、侵袭性纤维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

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主要有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

此外,腹膜后肿瘤也包括了肝、胆、胰、脾、肾、胃肠道、膀胱、子宫、卵巢等实质脏器原发性肿瘤的腹膜后转移。

研究数据显示,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为0.5/10万~1.0/10万,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腹膜后肿瘤生物学行为多样,病理类型约70种,其中恶性腹膜后肉瘤(RPS)约占80%。

该类肿瘤位置深,发病隐匿,常常在巨大的肿瘤侵犯或挤压周围脏器发生合并症时才被发现,手术风险高,恶性肿瘤手术难以完全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高。

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静, 黄晓 辉 , 薛香 香
Zh o u J i n g , Hu a n g Xi a o h u i , Xu e Xi a n g x i a n g (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P LA, Be i j i n g 1 0 0 8 5 3 Ch i n a ) 摘要 : [ 目的] 研 究腹膜 后肿 瘤切 除联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t u mo r r e s e c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i n t r a o p e r 一
a t i Me t h o d s : A t o t a l o f 6 2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e t r o p e r —
合术 中放 疗 的安 全 性 及 有 效 护 理 方
法。[ 方 法 ] 选 择 我 院 收 治 的 经 腹 部
C T和 ( 或) MR I 确诊 为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病人 6 2例 。分 为联 合 治 疗 组 3 0例 和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o s t u d y t h e s a f e t y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n u r s i n g me t h o d s o f
i t o n e a l t u mo r s d i a g n o s e d b y a b d o mi n a l CT a n d ( o r ) M RI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区域的肿瘤,常见的有腹腔神经鞘瘤、胰腺癌、肾癌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近年来,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是利用质子重离子的物理特性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X射线放疗,质子重离子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射束精确定位、能量沉积峰和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在治疗腹膜后肿瘤时,质子重离子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减少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质子重离子治疗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长期控制效果。

研究表明,对于腹膜后肿瘤的治疗,质子重离子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能够减少治疗后的复发率。

一项针对胰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质子重离子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放疗,这证明了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具有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

除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质子重离子治疗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点。

首先,质子重离子治疗的疗程相对较短,通常只需要数周时间即可完成,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具有很大的便利。

其次,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伤害较小,可以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此外,质子重离子治疗还可以精确调节剂量分布,根据肿瘤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然而,质子重离子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质子重离子治疗的设备和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其次,质子重离子治疗的适应症有一定的限制,目前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

此外,质子重离子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具有显著的长期控制效果。

其优势在于副作用较小、能够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并能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介绍腹膜后肿瘤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 提供患者与医生、护士、家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心理支持:为患 者提供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恐惧等情绪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复发机制,降低复发率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方法,降低发病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汇报人:
早期发现: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并发 症,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术 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
恢复
预后评估: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评估 随访时间: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并发症等情况的监测 随访建议: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腹膜后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通过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腹膜后间隙,如 肺癌、结肠癌等
腹膜后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等进行分类
遗传因素:家族 遗传、基因突变 等
环境因素:长期 接触化学物质、 辐射等
生活习惯:不良 饮食习惯、缺乏 运动等
疾病因素:其他疾 病引起的并发症, 如炎症、感染等

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研究

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研究

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研究黄晓辉;李沛雨;张勇;张楠;马林【摘要】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手术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经腹部CT和(或)MRI确诊为腹膜后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以下病例:(1)术后病理证实肿瘤组织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泌尿生殖系统;(2)术前CT和(或)MRI已发现肿瘤病变范围广泛,腹膜后多处受累.保留病变局限于腹膜后单一区域的患者.共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者62例,将其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n=30),行腹膜后肿瘤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对照组(n=32),单纯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性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of tumorec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 Methods The patients diagnosed as retroperitoneal tumor by abdominal CT and/or MRI since July 2009 to July 2010 were chosen as the objects with the exclusion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lymphoma, hematopoietic system tumor, and urogenital system tumor: 2) tumor was found to involve a wide area or with multiple lesions in retroperitoneal space as shown by preoperative CT and/or MRI. Sixty-two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localized tumor,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 n= 30) and control group ( n=32). The patients in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total excision of the tumor followedby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umorectomy only. The changes in pre- and post-operativ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ound healing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re- and post-operative white blood cell counting,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ound healing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Tumorec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arative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 is safe and entailing no high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36)006【总页数】2页(P646-647)【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放射疗法;手术后并发症【作者】黄晓辉;李沛雨;张勇;张楠;马林【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4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RPT)发病率为0.3%~1.0%,占软组织肿瘤的11%~14%,其中恶性肿瘤占60%~85%[1]。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科普知识PPT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科普知识PPT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科普知 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进行诊断? 5. 如何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定义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在腹膜后区域发生的肿瘤 再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发的情况。
腹膜后是指腹腔后面的空间,通常包含肾脏、肾 上腺和大血管等结构。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某些类型的腹膜后肿瘤可能更常见于男性, 但总体上性别差异不大。
具体的肿瘤类型和发病率可能因性别而异, 需结合具体病例分析。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消化不 良等症状。
有时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应仔细评估。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检查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常见类型
常见的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淋巴 瘤、以及某些类型的转移性肿瘤。
这些肿瘤可能是由原发性肿瘤转移而来,或是由 腹膜后组织的细胞恶性变引起。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发病机制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 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 MRI)非常重要。
早期发现复发性肿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需要就医?
就医建议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持续疼痛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专业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如何进行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 帮助医生定位肿瘤。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科普宣传课件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科普宣传课件

谢谢观看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 力。
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以降低患癌风险。
如何预防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早发现早 治疗。
早期发现有助于改善预后。
如何预防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压力过大。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助于提升治疗 效果。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2. 谁容易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5. 如何预防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定义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在腹膜后区域发生的肿瘤 ,且经过治疗后再次官和血管。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发病原因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通常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 ,如肾脏、胰腺或胃肠道等。
这些肿瘤通过转移的方式在腹膜后区域生长。
什么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发病率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并不常见, 但其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在未完全切除的情况下 。
如何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化疗与放疗
化疗与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控制肿瘤的 生长。
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如何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新兴疗法
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等新兴疗法正在不断研究和 应用。
这些疗法可能为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提供新的 希望。
如何预防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
如何预防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复发性腹膜后肿 瘤。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

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的长期控制效果在肿瘤治疗领域中,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一种高精确性、高剂量效应的放射治疗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医学界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的长期控制效果也得到了日益凸显。

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腔后方与腹膜接触区域的肿瘤,常见的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由于腹膜后肿瘤的位置相对复杂,传统的手术切除或者常规放疗往往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而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精确的能量释放和剂量分布特点,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和组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长期控制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研究数据显示,质子重离子治疗与传统放疗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一项针对胰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质子重离子治疗组的3年生存率为60.7%,而常规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只有19.5%。

类似的研究结果还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等腹膜后肿瘤中得到了验证。

除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质子重离子治疗还可以减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比传统放疗,质子重离子治疗通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表明,在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7.9%,而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9%。

此外,质子重离子治疗还具有更好的疗效与生活质量的维持之间的平衡。

由于其精确控制的能力,质子重离子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治疗后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数据显示,质子重离子治疗后胰腺癌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这对于腹膜后肿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腹腔后方的恶性肿瘤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综上所述,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腹膜后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的长期控制效果。

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与新趋势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与新趋势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与新趋势摘要:腹膜后间隙前是腹膜腔,后是腹膜壁后,上下设施12肋以及相关的椎体。

我国腹膜后肉瘤,每年的发生率达到6000余多。

腹膜后肉瘤手术要求的体积在15cm至20cm之间,手术后局部的发生几率较高,收治的标准较多。

需要依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准确的判断有效治疗的策略标准,提升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对策引言腹膜后肿瘤手术操作治疗过程中,需要依照实际情况,术前做好评估,分析手术肿瘤手术治疗的标准,分析临床发展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策略的合理性,提升新趋势和新影响力水平的分析,提升腹膜后肿瘤临床手术的有效治疗,满足治疗手术策略化的整体前后发展要求,提升综合化建设,落实操作标准,提升新手术治疗有效合理性,实现腹膜综合新治疗、新标准的研究。

一腹膜后肿瘤治疗的相关知识腹膜后肿瘤类别复杂,组织类型多,以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为主。

分析各类肉瘤的实际临床病理特征,准确的判断其手术治疗标准效果,按照综合治疗方法,分析腹膜后间隙之间的区域布局,判断术后区域的标准。

腹膜后肉瘤实施手术前,需要对相关区域具有详细充分的了解,尽可能的减少失血,避免脏器的副损伤,需要不断提升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按照腹膜肿瘤手术的实际情况,分析服盆外器官重建手术的具体情况。

为了实现手术的切除,需要联合脏器完善切除步骤。

手术操作者需要明确胃肠道的实际布局,明确切除的吻合性,确定输尿管切除的吻合性,提升大血管切除的重建效果。

对肾脏、子宫、肝胆胰腺脏器部位急性切除手术处理,提升腹膜后肉瘤手术的操作。

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手术后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血管遗留下腹膜后的肿瘤组织情况。

二腹膜后肿瘤术前的评估标准重要性依照CT和MRI对腹膜后肿瘤术前进行评估分析,准确的判断腹膜后的肉瘤、畸形瘤等。

按照准确的分化,确定脂肪肉瘤,分析影响资料,提升手术方案的完整性。

按照肿瘤周围器官、血管、神经阻滞、骨骼、肌肉粘连等情况的包裹水平,准确的判断肿瘤是否存在侵犯问题,是否侵犯到膈肌,是否出现沟灌,椎间孔。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多为原位复发,很少远处转移,为再次手术提供了条件。

Karakousis等报道33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29例获得了再次完全切除,其5年生存率为57%。

国内也有学者报道33例复发性腹膜后肉瘤,再次完整切除17例,5年生存率为42%。

腹膜后复发性肿瘤再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效果都比较好,有的病例需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如再次手术时肿瘤已侵犯邻近脏器,应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联合脏器切除;对不能完全切除的复发肿瘤,亦应最大限度地部分切除,达到减瘤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减轻肿瘤对脏器的压迫,也可以为术后其他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2.大血管损伤和术中大出血是复发性肿瘤再手术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如肿瘤来源于大血管或浸润大血管时,若强行剥离会损伤血管而发生大出血,若不切除血管周围的肿瘤组织,则可导致术后的肿瘤再发。

所以,在腹膜后肿瘤再手术时,更应考虑到血管的重建问题。

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在肾静脉以下切断或结扎后,血液可经腰静脉丛等侧支回流,不必作血管移植。

为了防止术后下肢水肿,在腔静脉切除后最好能行人造血管移植。

腹主动脉段切除后要移植人造血管,腹主动脉的切除长度不应超过3对腰动脉,否则可因脊髓缺血而引起截瘫。

髂血管切除3cm以上时需移植血管,3cm以下时经游离后可行对端吻合。

切除盆底腹膜后肿瘤时为了减少出血可先行两侧髂内动脉结扎,并不会影响盆腔脏器的血供。

3.由于腹膜后复发性肿瘤局部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肿瘤大、位置深、操作空间小、容易伤及腹膜后大血管,再手术时出血量较大。

术前对出血量要有充分估计并有足够的备血量。

才能保证手术的完成。

如有条件,术前应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找到主要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但肿瘤恶性程度高,血供丰富者,往往有多处供血动脉,栓塞止血效果往往不够满意。

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周静;黄晓辉;薛香香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4(028)003
【摘要】[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腹部CT和(或)MRI确诊为腹膜后肿瘤的病人62例.分为联合治
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有
5例出现放射性周围神经病,未发生肠坏死及局部纤维化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等远期
并发症.[结论]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性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要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
【总页数】2页(P313-314)
【作者】周静;黄晓辉;薛香香
【作者单位】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院;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护理配合 [J], 徐卫英;汤国娇;黎明
2.术中放疗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J], 周静;黄晓辉;薛香香;
3.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J], 夏小华
4.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在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J], 谢学海;陈依然;马永蔌;何志嵩;吴问汉
5.血管骨骼化解剖在小儿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J], 黎明;李勇;肖雅玲;刘赞;黄召;刘登辉;唐湘莲;周宇翔;向强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健康宣讲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健康宣讲

复发性腹膜后 肿瘤的定义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义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已经治愈或缓解 的腹膜后肿瘤,在一段时间后再度出现 的肿瘤病变。它通常是肿瘤细胞在治疗 过程中未被完全清除或存在微小残留, 导致再次生长和复发。
复发性腹膜后 肿瘤的常见症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常见症状
腹胀: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膨胀 和不适感。 疼痛:腹痛和不适可能是复发 性腹膜后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 。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
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破坏 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复发性腹膜后 肿瘤的预后与
康复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后取 决于病情、治疗方法和患者的整体 健康状况。 康复:积极参与身体康复训练和康 复治疗,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
复发性腹膜后 肿瘤的预防措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 的营养物质。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 酒,减少癌症的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肿瘤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常见症状
消化问题: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 食欲减退等消化问题。 肠梗阻: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引起肠 梗阻,导致腹部胀痛等症状。
复发性腹膜后 肿瘤的自我管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CT扫描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变化 情况。 饮食调整:遵循健康饮食原则,减 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自我管理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 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心理支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 应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带来的心理压力 和焦虑。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的价值
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胰腺癌等)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致死率
上居高不下,且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晚期。

其中,肿瘤的腹腔
转移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恶病质状态,加大治疗难度和风险。

因此,如何在肿瘤的早期发现、定位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消化道肿瘤的腹腔转移淋巴结,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照射区域和照射剂量,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IMRT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出适合患者病情的照射计划,并利用高精度调强的放疗装置对肿瘤进行精准的照射,达到
肿瘤的治疗效果。

在具体的治疗实践中,IMRT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首先,IMRT技术可以实现照射区域的精确定位,并通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其次,IMRT技术可以通过精确的照射计划,实现对肿瘤灶的完全覆盖,从而实现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脾静脉区淋巴结转移的胰腺
癌患者,采用IMRT技术可以比传统治疗方式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总的来说,IMRT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腹腔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维护患者的生命质量。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IMRT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挖掘技术的潜力,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005-2208(2013)10-0887-03复杂性腹膜后肿瘤放疗进展曾昭冲,王斌梁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放疗Keywords retroperitoneal tumor;radiotherapy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现仍多沿用“腹膜后肿瘤”代表PRT)。

肿瘤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但不包括腹膜后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性肿瘤[1]。

在我国,腹膜后肿瘤中约60%为软组织肉瘤[2](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3])。

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在成人中更易发生,如脂肪瘤或脂肪肉瘤。

婴儿及儿童则易患生殖细胞肿瘤。

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大多对射线较敏感,治疗效果好,正常组织所受到的射线影响有限。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放疗。

腹膜后肿瘤诊治难度很大。

主要原因为:腹膜后肿瘤生长缓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出现症状较晚[4],不少病人就诊时肿瘤往往已较大,侵及邻近的重要器官、血管或神经组织,致使手术难度增大。

对外科医生来说,在腹膜后间隙中进行手术操作切除巨大肿瘤时,要得到足够的手术切缘,完全切除肿瘤十分困难,这导致了较低的肿瘤切除率。

此外,其他导致肿瘤不易完全切除的原因还有:(1)恶性腹膜后肿瘤如脂肪肉瘤等常呈分叶状或多发性。

前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导致未完全整块切除;后者易遗漏小病灶。

(2)肿瘤巨大,推移正常器官组织,形成假包膜。

在包膜内剥离肿瘤往往导致手术切除不彻底。

由于肿瘤完全切除率低,加之肿瘤(尤其是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往往引起肿瘤复发,其复发率可高达46%~88%[5-6]。

肿瘤反复复发也对手术产生了不利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再次手术时完整切除的可能性。

本文中,将这类瘤体巨大、或多次复发、或涉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称为“复杂性腹膜后肿瘤”。

局部治疗失败是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单纯依靠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手术加放射治疗可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与病人的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7]。

放疗的另一个优点为:其范围可大于手术范围,又不像手术那样受到血管及神经的限制。

然而,由于腹膜后肿瘤相对罕见,多数文献为回顾性分析,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放疗在腹膜后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导致对放疗的方式、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争议。

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放疗更缺少系统的阐述。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腹膜后肿瘤,尤其是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放疗研究进展,探讨进一步提高放疗疗效的各种方法。

1不同放疗方式的研究进展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放疗方式主要可分为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

1.1术前放疗理论上,复杂性腹膜后肿瘤采用术前放疗较术后放疗有多个优势:术前放疗可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无须考虑术后放疗时可能填充到瘤床的正常组织尤其是小肠的放疗相关毒性[8-9];肿瘤边界相对清晰,也更易于实现精确放疗;肿瘤经原位治疗后活性降低,减少了手术种植的风险;放疗过程中更易再充氧,增加了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降低了杀灭肿瘤所需的有效放疗剂量[10]。

因此,术前放疗更有机会进一步增加放疗剂量,降低放疗的相关毒性。

目前,不少研究证实了术前放疗的优势。

例如,Jones 等[11]比较了采用术前、术后外照射的46例原发性和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人后认为,接受术前外照射的病人耐受性较好且毒性反应较小。

Tzeng等[8]对预测手术切缘可能阳性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人进行术前放疗,75%的病人肿瘤最大径缩小,放疗毒性有限。

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病人的存活率均较好。

这些结果亦得到了其他研究的证实[12]。

1.2术中放疗术中放疗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分为术中电子线放疗(intraoperative electron radiation therapy,IOERT)和近距离放疗。

理论上,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病人行术中放疗能限制正常组织器官特别是小肠的移动,在提高放疗剂量的同时,并不会明显增加放疗的毒性。

目前,关于IORT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

如Krempien 等[13]报道了26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例,经45Gy的外照射放疗加15Gy的IOERT治疗,结果显示,所有病人的5年总存活率、无复发存活率和野内控制率分别为64%、28%和72%。

但Ballo等[14]报道,与单纯外放射治疗相比,外照射加IOERT虽提高了放疗剂量,但未提高肿瘤局控率。

故术中放疗的作用仍须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32通讯作者:曾昭冲,E-mail:zeng.zhaochong@1.3术后放疗复杂性腹膜后肿瘤往往很难做到完整彻底的肿瘤切除,临床医生应慎重考虑进行术后放疗。

理论上术后放疗的优势为,手术时间不会被耽误,可以细致地进行肿瘤分级。

Stoeckle等[15]研究了165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人后发现,接受术后放疗的病人,其5年局部复发率降低了34%(P=0.002)。

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未术后放疗是局部复发最重要的预测因子。

目前,有研究者认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部位主要应集中在术前明确定位的肿瘤后切缘区域,尽量避免照射术后被正常组织填充的区域。

这不仅降低了小肠受照剂量和体积,减少了小肠的放疗毒性,而且也为肿瘤放疗剂量的提高提供了空间。

研究结果显示,仅针对肿瘤后切缘的放疗并未显著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如Tzeng等[8]报道,16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针对肿瘤后切缘进行术后放疗,2年无局部复发存活率为80%。

Bossi等[16]对脂肪肉瘤病人的后切缘进行术后放疗,18例病人仅2例出现复发。

Yoon等[17]按此方法照射,病人的3年无局部复发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分别为90%和87%。

2放疗技术的进展经典研究显示,在控制放疗相关毒性的前提下,高剂量放疗可改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人的肿瘤控制情况并提高总存活率。

例如,接受>35Gy放疗的病人,照射野内复发率更低,术前接受>45Gy放疗的病人在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上均有获益倾向;当放疗剂量≥50Gy时,肿瘤的局控率为91%,而放疗剂量<50Gy时,局控率仅为33%。

然而,由于放疗体积相对较大,且肿瘤毗邻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常规放疗时,较高的照射剂量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腹盆腔炎、放射性肠炎等),很难达到增加疗效的目的。

近年来,放疗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多种先进的精确放疗技术用于临床。

三维适形放疗(3D-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other-apy,IMRT)及影像指引下的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等新技术能够精确地使放射剂量集中到肿瘤靶区,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放疗,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则得到充分保护,降低了正常组织急性和晚期的放射损伤发生率。

2.1从3D-CRT到IMRT适形放疗即照射野的形状适合被照射病变(靶区)的形状,避免或减少了对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

但适形放疗未解决由于肿瘤形状不规则而致的剂量不均匀问题。

进一步的研究产生了IMRT技术,即射野内各点的输出剂量率可根据靶区的形状、厚度和密度自动调节,使靶区内各点和剂量分布均匀。

对于腹膜后肿瘤,尤其是肿瘤部分切除或无法切除的肿瘤,应用IMRT技术,能够在把照射剂量最大程度地集中到肿瘤组织,并使整个肿瘤受量均匀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少受或免受照射。

目前,IMRT已广泛应用到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中,有了许多研究结果。

例如,Paumier等[18]比较了10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人的3D-CRT和IMRT辅助放疗,照射剂量均为50.4Gy/28次。

结果显示,与3D-CRT相比,靶区适形指数IMRT明显占优。

以25Gy左右为临界点,IMRT极大地减少了肠道的高剂量照射体积。

另一项对IMRT与3D-CRT在治疗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剂量分布差异进行对比的研究结果显示,IMRT不仅可提高靶区适形指数,且显著降低小肠的V25,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相同[19]。

除了物理学上的比较外,临床上放疗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也有研究结果。

Pezner等[20]研究了33例术后放疗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病例,其中10例接受IMRT的病人,3~4级胃肠道放疗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而普通术后放疗这一数字则为27%。

IMRT的急性及晚期胃肠道放疗副反应的发生率比普通的术后放疗明显要低。

另外,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采用螺旋CT旋转方式摄取图像和治疗肿瘤,集IGRT与IMRT于一身,突出显示了二者治疗的特点,靶区边缘剂量下降梯度陡峭,正常组织受量有限。

复杂性腹膜后肿瘤采用HT治疗,其放疗剂量可达54~70Gy,较好地减少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的剂量。

儿童采用HT放疗,可根据病灶位置进行针对性的放疗,保护骨骼,避免或减轻发育障碍[21-22]。

尽管如此,目前尚无极其明确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能够证实IMRT一定能提高对局部肿瘤的控制率,降低复发率。

这些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2快中子/质子放疗多数软组织肉瘤对常规放射线的反应性较差。

快中子属于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具有以下放射生物学优势:(1)氧增强比(oxygen enhancement ratio,OER)低,在乏氧条件下可有效杀死癌细胞;(2)放射损伤不易修复;(3)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的杀伤作用差异较小。

因此,快中子治疗软组织肉瘤比常规射线有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

目前,世界上各中子治疗中心均在尝试治疗腹膜后肿瘤。

对于广泛侵犯局部组织、不能完全手术切除的软组织肉瘤,或复发的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肉瘤,或术后病变残留者,进行快中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肿瘤的局控率为53%~56%。

质子由于质量相对较大、散射少,因此,可用于对聚焦性能要求更高的照射,使照射野深部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减少。

针对紧贴重要脏器(如脊髓)的肿瘤,还可进行再次照射。

关于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报道。

例如,Swanson等[23]比较了三维适形质子放疗(3D-CPT)、IMRT及3D-CRT治疗腹膜后软组织肉瘤。

结果发现,适形指数在3D-CPT、IMRT及3D-CRT中,分别为0.69、0.75及0.51;小肠V15在3D-CPT、IMRT及3D-CRT中,分别为6.4%、52.2%和66.1%,而小肠V45则分别为6.3%、4.7%和15.6%。

结论认为,与3D-CRT相比,IMRT和3D-CPT的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均匀度均大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