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年轻人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教导大家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设计一节以“劝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理解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阅读和理解《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韩愈在文章中的言辞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劝学》原文及译文。

2. PPT制作。

3.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老师介绍《劝学》在唐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历史。

2.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班级中展开小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完《劝学》,老师通过PPT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教师以字词、标点的解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困难段落。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 学生扩展联想,思考并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讨《劝学》篇中所抒发的态度和看法是否正确。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积极交流。

2. 学生以笔记、话题等形式留下珍贵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五、教学总结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2.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从而启发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3. 未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等,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文,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态度,同时也得到启发,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仅传授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关于《劝学》教案四篇

关于《劝学》教案四篇

《劝学》教案关于《劝学》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精品4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精品4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

3、掌握课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熟读成诵。

2、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文言常用虚词3、掌握课文出现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2、教法及手段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三、解题。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近音)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zhòng参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优秀教案15篇

《劝学》优秀教案15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以往的教学除了落实文言文的字词句知识外,常把这篇文章当作典范的议论文来教学。

但是课文是一个节选部分,且所选的三段文字在原文中并不是连接在一起,把它当作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来教,总有些不妥之处。

通观荀子《劝学》全文,结合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教学目标,本设计以“积善成圣”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突出教材内容的人文性。

采用以人文理念为先导,以文言字词的落实为依托的方式来落实课文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

教学目的:一、了解荀子“积善成圣”的学说,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人生境界。

二、学习本文譬喻说理的手法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三、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四、明确文言文几大现象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荀子“积善成圣”学说。

2、几个譬喻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我们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学习。

可是我现在要是问大家“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同学们会怎样回答呢?可能有不少同学会回答,是为了今后考大学找工作呗。

这种回答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获得文明的教养,提高生命的质量,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使我们有可能超越世俗的约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让生命经学习而逐步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高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荀子的《劝学》这篇课文就是论述有关学习问题的,我们要从中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简介荀子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荀子其人及《荀子》的情况。

教师补充归纳: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当时人们都很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劝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劝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第4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劝学 教案(1)

劝学 教案(1)

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劝学的重要性;2.掌握一些有效的劝学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劝学?2.为什么要劝学?3.如何有效地劝学?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媒体设备;3.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入话题(5分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励志视频,或者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入劝学的话题。

步骤二:讲解什么是劝学(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劝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劝学的定义;2.劝学对个人学习的重要性;3.劝学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劝学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劝学的概念。

步骤三:解释为什么要劝学(15分钟)在此步骤中,老师可以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解释为什么要劝学。

例如,劝学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绩,助力未来的发展等等。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成功的人士的劝学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步骤四:分享有效的劝学方法和技巧(30分钟)在此步骤中,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有效的劝学方法和技巧,例如: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使用合适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同时,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劝学经验和方法。

步骤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5分钟)在此步骤中,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和鼓励。

步骤六: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在此步骤中,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化学生对劝学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劝学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劝学方法和技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六、作业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制定的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劝学》教案优秀8篇

《劝学》教案优秀8篇

《劝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劝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荀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学习。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呢。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劝学》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习要掌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文言知识(幻灯片)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你们都掌握了吗?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我考一考就知道了。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有奖抢答赛。

老师会在幻灯片上显示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一些重点的文言知识,二、整体把握这篇文言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劝的?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如何论证?又怎么劝?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可见学习既有意义又有作用,咱学不学?怎么学呢?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学习,荀子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看他的学习方法能不能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齐备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一定要坚持专一,善于积累。

四、小结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走进高三,圆大学梦。

竞赛式抢答。

明确:学不可以已。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

寒于水”比喻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故木受绳则直。

则利”说明外力可以改变事物进一步引出“君子博学。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劝学》教学设计4篇

《劝学》教学设计4篇

《劝学》教学设计4篇《劝学》教学设计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1执教:成都市树德中学尹德华说明:该课在2006年11、26四川省高中语文课堂大赛,获省级一等奖授课班级:宜宾市宜宾一中高2008级七班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四川省高中语文课堂大赛赛课课堂实录辅助用具:三张幻灯片。

教师问:“请大家看幻灯片,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应该具备哪几种技能?你们想想,大家说一说”学生答:知识、口才、创新、设计、计算机、想象力……教师讲:黑曼在美国的《未来学家》杂志上列出了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应该具备的七种技能?:(展示幻灯片1)展示幻灯片的七种能力,同学们记住,你要想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就要从这七个方面去努力。

今天我在这个课堂上我要教大家这当中的三种能力:一、筛选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

二、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不断学习的能力。

这堂课来学习《劝学》(教师板书课题:劝学)教师讲: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劝”字我写的是一个繁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形声字中带“力”字的普遍有个规律:多有“勉励”的意思,所以,劝学不能解释为“规劝学习”或“劝阻学习”,而应该是勉励学习。

之前提到的七种能力,在《未来学家》杂志上提及,似乎是对未来的畅想,但是我们的祖先在2300多年荀子就用最为形象的语言做了最响亮的论述:“学不可以已”(教师板书)这也是全文的首句。

同学请回答该怎样断句?学生答:学/不可/以/已“已”是“停止”,全句就是说:要不断的学习。

这是七种能力之一。

再看应该怎样说理?我们都不喜欢别人板着脸孔说教,那么怎样有说服力,怎样将忠言不是说得逆耳而是说得顺耳?这是一个人的本事和能力,这就是论证。

所以,怎样有说服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要学会一些论证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训练第一种能力:筛选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并用这个能力来练习背诵。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教学设计三篇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教学设计三篇

高二语文上册《劝学》教学设计三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升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水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能够说,人的一生都处于持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升学习效率。

这个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使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所以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与目标: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背诵,必要时还可以逐句地领读。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段;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连贯背诵全文。

(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预习安排1.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2.朗读全文至少二遍。

3.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作为你学习上的格言,抄在笔记本上,加以体会。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1、友情提醒字词读音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2、指名读3、齐读二、作者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荀子《劝学》篇全文共15节(有的选本是14节),这篇课文节选了其中的第1、3两节和第6节前半部分,是全篇的精华所在,都应视为教学重点──这是从内容方面来说的。

从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来说,则应以探究词义为重点。

2.教学方法。

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背诵,必要时还可以逐句地领读。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3.课时安排。

本课用2.5课时理解课文,教学生诵读。

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课时:诵读第2、3段;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连贯背诵全文。

(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预习安排
1.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
輮(ru)虽又(yu)槁(gǎo)暴(p)砺(l)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明跂(q)生(xng)非异也跬(kuǐ)骥(j)驽(n)锲(qi)镂(lu)螯(o)
2.朗读全文至少二遍。

3.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作为你学习上的格言,抄在笔记本上,加以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叫学生说说自己抄下了哪些句子。

(主要的句子有:“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2.提问:秦以前还没有“对偶句”的概念,但先秦著作中已经出现了许多跟对偶句相似的句组,有些甚至算得上是对偶句,试从这篇课文里找出几个例子来。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提示学生:掌握这些句组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记诵这些课文。

3.正音,然后齐读全文。

4.提问:
(1)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

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

(“善假于物”。

)追问: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

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
没有提到这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2)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久而成学。

”这说的是学习的道理。

在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积土成山……金石可镂”。


追问:这段话的关键是哪个字?(“积”)
提示: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有成。

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乐羊子妻》,文中将学习比喻成什么?(“织布”)要积累就必须用心专一。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的讳而改称孙卿。

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在齐国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国,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令,晚年定居该地,从事著述。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著有《荀子》,现存32篇。

荀子在哲学上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著名论断,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强调天是物质的天,是没有意志的,人能认识天,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

他反对儒家的先验论,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

在教育问题上,他和孟轲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
学/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示〕画“·”的虚词要轻读;加横线的虚词可读出延长音。

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
“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

(奔腾不已,不能自已)
“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


“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相同)
“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

(“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学生练习背诵。

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师生都不看书),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观点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

4.熟练地诵读这一段。

学生参照上面的示意图齐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师检查。

四、留作业。

1.诵读第1段,强化记忆。

2.朗读第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2段没有现成的句子可用来概括本段的基本观点,试自行概括。

②第3段有哪些设喻用于说明学问依靠积累?哪些设喻用于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
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分论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背诵第一段,试背第2、3段。

二、诵读第2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释词语:
“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

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踮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

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

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为同“至”,非是。

“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2.学生练习背诵。

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绝江河”。


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

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

④⑤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