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方言词法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焦作市区方言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焦作市区方言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焦作市区方言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杨婧【摘要】焦作市区方言与焦作其他县市方言音调差异明显,不能归属为一类.文章以焦作市区方言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实验方法来研究其单字调的调值和调类、双字调的音高模式,并由此归纳出双字调的调位变体.【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19)003【总页数】7页(P60-66)【关键词】焦作市区方言;单字调;双字调;连读变调;声学实验【作者】杨婧【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6.4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包括5个市辖区:解放区、马村区、中站区、山阳区和高新区;4个县:武陟县、修武县、博爱县、温县;2个县级市:孟州市和沁阳市。

北依太行与晋东南地区接壤,南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目前对于焦作方言的划分,大多数认为焦作方言属于晋方言,这是由于历史移民的原因,焦作方言受到山西方言影响。

李荣先生根据是否保留入声将晋语划出北方官话,并将怀庆府所在地划入晋语获济片[1]。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划分和候精一先生在《现代晋语研究》中都将焦作方言划入晋方言[2]。

但由于焦作市区建立时间晚,一方面其成员来自洛阳、驻马店等各地区;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使得焦作市区方言受郑州话影响大,再加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所以,焦作市区方言不同于怀庆方言。

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从语音学角度对焦作方言的研究有限。

孙修光[3]从音系角度对豫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声韵母及声调进行比较,考察豫北方言的语音特征,其中涉及焦作武陟县、温县等。

与之相似的是陈彧[4]通过选取焦作沁阳、博爱、武陟3个地方,对其声调格局以及入声韵的舒化,入声调的归并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焦作获济小片方言声调。

另外,还有些研究从整体上对焦作方言声韵调进行考察,例如程敏敏[5]对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的探讨,以及马楠[6]对焦作市区方言和怀庆方言的比较。

对于焦作方言的声调,学者们较为关注焦作方言的入声情况。

焦作方言中的“圪”前缀

焦作方言中的“圪”前缀
维普资讯
第 1 第 1期 8卷
20 0 2年 3月
焦作教 育学院学报 ( 合 版) 综
J U N L O I Z O I S I U E O D C T O ( o pe e s e O R A FJ AO U N TT T F E u A I N C m rh ni ) v
“ ” 为 前缀 广 泛 用 于 合 成 词 的构 成 , 作 方 言 正 圪 作 焦 是 在晋 方 言对 其 深刻 影 响下 也 形 成这 一 明显 区别 于 河南 省 其 他 地 区 的 特 点 。 “ ” 焦 作 方 言 读 音 为 圪 ,
[a ] 人 声 。 k7 ,
2 “ ” 构 词 类 型 圪 的
V0 . 8. J 1 No. 1
Ma . 0 2 r2o
焦 作 方 言 中 的 “ " 缀 圪 前
张 晓 宏
( 焦作 教 育 学 院 , 南 焦作 4 4 0 ) 河 50 1
摘 要 : 文 从 构 词 类 型 、 法功 能 、 生 理 据 诸 方 面 简析 了 焦作 方 言 中“ ” 为 前 缀 广 泛 应 用 于 合 成 词 的 构 成 这 一 本 语 产 圪 作
2 3 “ A 的动词 可 以 重叠 为 “ A圪 A” , 示 . 圪 ” 圪 式 表
动 作反 复 进 行 。例 如 :
收 稿 日期 : 0 1 1 0 2 0 —1 —1
作 者 简 介 : 晓 宏 (9 6 )女 , 南 焦 作 人 , 作 教 育学 院 中 文 系 讲 师 。 张 16 一 , 河 焦
量词
圪料 圪蔫
圪截
人众 , 国诸侯 所 聚 会 ” 1 的怀 庆 地 区 几 成 无 人 之 都 [] 地 。而 当时 的 山 西 由 于 地 域 环 境 相 对 闭塞 , 有 受 没 到太 大 的 战乱 冲击 , 口较 为稠 密 。 明初 , 祖朱 元 人 太 璋 采 纳户 部 郎 中刘 九 皋关 于 移 民 的建 议 , 别 于 洪 分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河南,位于神州大地的中部,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

2018年人口普查人口达9650万之多,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这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地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原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以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移,大规模战争,民族融合都发生在这里,造成了今天河南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与人文风景,其中河南话就是其中一大特色,这次我将一一介绍河南的三大方言,敬请关注。

河南话,我们又叫豫语,属于汉语中的中原官话,而整个河南的语言其实大可分为三类,而中原官话就是流行于大部分河南地区的三类之一,也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方言语言。

中原官话其实属于汉语官话中的一个分支,是以千年古都洛阳的洛阳话为核心与对照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

而如今的中原官话流行于多个省份,不仅包括河南大部,在青海,山西,江苏等地都有人说,其地位仅次于西南官话。

在河南省境内的中原官话主要是郑开片(郑州市、开封市、濮阳市、濮阳县、滑县、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兰考县、民权县、睢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尉氏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浚县、南乐县、内黄县、清丰县),洛嵩片(洛阳市、嵩县、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孟州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渑池县、洛宁县、义马市、栾川县、卢氏县。

),南鲁片(南阳市、鲁山县、长葛市、临颍县、许昌市、许昌县、平顶山市、舞钢市、襄城县、郏县、禹州市、汝州市、汝阳县、宝丰县、叶县、舞阳县、西平县、方城县、南召县、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社旗县、泌阳县、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漯项片(漯河市、项城市、扶沟县、鄢陵县、西华县、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正阳县、平舆县、新蔡县)其分布范围可以说非常广泛,覆盖了大部分河南地区。

河南话中含有大量儿化韵尾词,以量而论,与郑州话和其他河南方言区相比,当以开封话最为突出。

有人把郑州话比作“河南味的普通话”,把开封称作是“河南味儿的北京话”,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儿化音的大量使用。

方言语法的特点即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差异跟语音和词汇相比

方言语法的特点即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差异跟语音和词汇相比

方言语法方言语法的特点即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差异。

跟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结构是方言中共性最大的部分。

方言语法特点虽然不如语音词汇特点那么多,那么明显,但毕竟还是存在的。

总的说来,方言语法特点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析,一是考察相同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否相同,二是考察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方言里是否用相同的语法手段来表示。

名词的小称普通话中名词用附加成分“儿”表小称,例如“瓶儿”。

但是,不少方言的小称是用其它语法手段表示的。

有的方言以重叠方式表示,多见于官话的西北、西南地区和闽方言,例如成都:瓶瓶[p in31p in31-44],罐罐[kuan13kuan13-44]。

有的方言则以音变方式来表示,例如浙江温岭的小称变调:桃[d ]读本调31时表示一种树木及其果实的概念义,读变调45时表示桃儿;同样,李[li]读本调32时表示另一种树木及其果实的概念义,读变调41时表示李子。

人称代词的数人称代词复数的构成,多数方言用附加法,官话区多加后缀们。

也有少数方言采用音变方式。

变韵的如厦门:单数我[ ua53]汝[li53]伊[i44]复数囗[ u a n53]囗[lin53]囗[in44]变调的如陕西商县:单数我[ 13]你[ni13]他[t a13]复数囗[ 21]囗[ni21]囗[t a21]形容词的形容程度(1)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以重叠方式改变形容词的形容程度。

例如北京话:嘴唇涂得红红的(很红)。

闽粤方言部分地区形容词重叠后形容程度或加强或减弱要受变调和附加成分的控制。

例如广州话:白白[pak pak]表示很白,白白地[pak pak tei]表示略白。

个别地点还有形容词的三叠方式,构成一套完整的等级体系,例如厦门:红[a 24]红红[a 24-33a 24](很红)红红红[a 24a 24-33a 24](极红)形容词的形容程度(2)单音节形容词还利用附加成分的重叠来改变形容程度和修饰色彩。

焦作地区的方言识别

焦作地区的方言识别
武 四年 、 洪武 二 十三 年 、 武 二 十 八 年 , 次 组织 山 洪 三
西 平 阳府 百 姓 移 居 怀 庆 府 。 这 里 曾 出 过 很 多 历 史 名 人 , 三 国军 事 家 司 马 懿 、 晋 玄 学 始 祖 王 弼 、 林 如 魏 竹 七 贤 的山涛 和 向秀 、 宋八 大家 之首 韩愈 、 唐 诗人 唐 晚
实地 的语 音和 语言 态度 调查 , 结合 历史 文献 , 我们提 出假 设 , 作地 区内部有 怀庆 和市 区两种 口音 , 二 焦 且 者应 该属 于不 同的方言 区 , 者属 晋语 , 前 后者 属 中原 官话 。研 究这 种情况 的成 因 、 现状 以及趋 势 , 以成 可 为小 型工 业城 市语 言状 况研究 中的一个 具有 启发 意
致 ,0岁 以 上 人 群 的 口音 则 杂 乱 一 些 。 因 此 , 于 7 基
焦作 市位 于河 南省 西北 部 , 太行 山南 麓 , 与新 东
乡市 的获嘉县 和辉 县市 毗邻 , 、 与晋东 南地 区接 西 北
壤, 南与郑 州 市 、 阳市 隔 黄 河 相望 。 自 19 洛 9 7年 济
在本 文 的 调 查 中 , 怀庆 口音 的发 音 人 为济 源 桥 头村 村 民李玉 秀 , ,0岁 , 学 文 化 程 度 , 村 供 女 6 小 原
销合 作社 售货 员 , 回家 务 农 。桥 头 村位 于济 源 和 后
沁 阳 两 县 的 交 界 带 , 地 人 认 为 这 两 个 县 说 的 是 同 当
第 2 6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焦 作 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J AOZUO TEACHERS COL EGE I L

晋方言词汇研究调查

晋方言词汇研究调查

226晋方言词汇研究调查文/赵焱摘要:自从李荣先生提出把晋语从官话分立出来后,晋语方言词汇研究渐受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目前,晋语方言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系统描写(语音、词义、构词等)、特征词研究、词语考释研究、称谓词研究、固定短语研究、方言词汇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研究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描写法、比较法、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例举法等。

关键词:晋语方言;历史历史回顾国内最早记载晋语的著作是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论述也较为详尽,但是他只是记载个别晋方言词汇,还谈不上系统研究。

明清时期,也有很多学者发表了关于晋方言词语和读音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也不成系统。

如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张位《问奇集》,袁子让《字学元元》等。

20世纪30年代末,山西徐沟人(今清徐县)刘文炳用注音字母记录了徐沟方言,最后编成《徐沟语言志》。

他在词汇方面详细列出了天文、地理、农事等几十项分类词表,并且分析了该方言词汇的词缀和词尾。

此时专门从事晋方言研究的学者还很少.在中国建国后,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语言研究水平的提高,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关晋语方言词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涌现出了一大批描写晋语方言词汇的著作和文章。

著作有:温端政、张书祥主编,《忻州俗语志》(语文出版社,1986 年出版)、侯精一,《晋语研究》(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1989 年出版)、侯精一,《晋语平遥方言分类语汇》(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1990)年出版)等。

文章有:王立达,《太原方言词汇的几个特点和若干虚词的用法》(中国语文,1961 年第 2 期)、赵秉璇,《晋中话“嵌 1 词”汇释》(中国语文,1979 年第 6 期)等等。

至今为止,描写山西方言词汇的文章已有百余篇,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晋语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要内容自从进入新世纪,对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不断深入且成绩斐然,整体说来,晋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又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焦作话是河南省一个地方方言,因为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而成为了外地人最难懂的一种地方俚语。

无论是学生、游客还是外地打工者,都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理解这种语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难懂的焦作话,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特色文化。

1. “么根红薯灯胡辣汤”这句话看上去简直是一堆无关的词汇拼凑起来的。

然而,如果你是一名真正的焦作人,就能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它实际上是在说一种当地的早点。

的确,这句话看起来很难懂,但在当地的人们看来,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了。

2.“咩贻捏”这句话的意思也很难理解。

如果你是一名不了解焦作话的外地人,你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肮脏的词语!然而,它实际上是“没事儿吧?”的缩写。

如果你前往焦作旅游或者长期生活,不妨试着用这个缩写来与当地人沟通。

3. “腻妈”这句话听起来并不好,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热情的语气词。

当焦作人想要表达亲昵的情感,就会用到这个词。

如果你在当地的餐馆或者商店购物时,注意留意店员们的语气和表情,就能体会到这种语气词的真正含义。

4. “余哥”这句话很容易引起误解,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尊称的方式。

焦作人常常使用关系词来表示亲昵和敬重,而“余哥”正是这一类称呼中的一种例子。

如果你在和你当地的朋友交流时,别忘了学习这种称呼方式。

总的来说,焦作话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方言,充满了热情、亲切和幽默感。

如果你前往焦作旅游或者定居,不妨多花时间学习这种语言,这样你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尽管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当你成功地使用一些焦作话时,你一定会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的。

焦作方言词汇

焦作方言词汇

焦作方言词汇
1. “中”!这个词在焦作可太常用啦!比如大家一起商量去哪玩,有人说去爬山,有人说去逛街,这时候来一句“中!就去爬山”,意思就是同意、可以。

2. “老末”,可不是指最后一名哦,在焦作方言里说“老末儿回来啦”,就是说最晚回来的那个人。

就像家里人喊“哎呀,咱那老末儿咋还没回来嘞”。

3. “得劲”哇,要是感觉很舒服、痛快,焦作人就会说“真得劲”!好比吃了顿可口的饭菜,会感叹“这顿饭吃嘞可得劲”。

4. “不咋”,表示不太好或者不太行的意思。

朋友问你“那电影好看不”,你要是觉得一般,就可以说“不咋”,就像说“那电影不咋好看”。

5. “使哩慌”,干活累了就会说“可使哩慌”呀!比如搬了一天东西,就会嘟囔“哎呀,今儿个可把我使哩慌死啦”。

6. “哓哩忽”,形容人咋咋呼呼的。

碰到那种爱大惊小怪的人,就可以说“那人成天哓哩忽哩”,跟那咋呼雀儿似的。

7. “兴”,表示流行、时尚。

“现在可兴这种发型啦”,就是说这种发型很流行。

就好像大家都在追的潮流似的,“你看,这种衣服可兴哩很”。

我觉得焦作方言真的很有趣,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词汇生动又形象,让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呀!。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摘要】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有着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列举了河南方言中的部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与普通话词进行词汇意义上的对比,从而帮助汉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对汉语词汇的逐步演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词汇导语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词,前者具有地方性,后者具有全民性,二者词汇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现就二者的词汇差异做些说明。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它受社会影响最直接,不同方言受不同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和制约,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有一定数量的独特词汇,这些词语只同行于该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来说,则不懂其含义,因此,也可以说此类词汇体现了该方言的特点。

河南话中同样具有一批颇有变现力的方言词语,从总体上来看,河南话中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语都有,还有一些五个字以上的短语形式的词语。

但最多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其次是三音节,基本上四个音节的很少。

下面具体来看:一单音节词1.呲在河南方言里,“呲”是“吹牛,胡说”的意思,例如:你在那呲啥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着!意即“你在那胡说什么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2.叨在河南方言里,“叨”是“夹菜”的意思,例如:包给我叨了,我会够着。

意即“别给我夹菜了,我自己会夹到的”3.菜在河南方言里,“菜”是“无能、差劲”的意思,例如:你这人真菜,啥都办不成。

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发表时间:2021-01-06T09:36:58.0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6期作者:程萌萌[导读] 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

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程萌萌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二实验中学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

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

本文主要是对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焦作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焦作;方言;亲属称谓词一、引言(一)有关称谓词语随着方言称谓语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各不统一。

《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

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它体现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而称呼语,就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

而这里主要介绍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1],如父亲、母亲、爷爷、姨夫、姑父、伯父等。

恰当的称谓语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二)焦作方言简介焦作地区位于太行山、王屋山与黄河形成的夹角内,东西长约120多公里,南北宽约50多公里,沿山同西北部的山西省毗邻。

洪武年间,明政府先后三次从山西平阳府移民此地,为加强统治,明政府在此设置怀庆府,府治在河内(今沁阳市),统辖济源、孟县、温县、修武、武陟、河内、原武、阳武八县。

除原武、阳武在民国年间合并为原阳县,现属新乡市,济源于1997年独立建市外,其余各县均在今焦作辖区内。

[2]随着大批山西移民的到来,“晋语”越过巍峨的太行山,扎根于太行与黄河所形成的夹角之内。

焦作方言词法特点研究

焦作方言词法特点研究
区的形 成 有其 独特 的历 史原 因和地 理 因素 。元 朝末 年, 由于 战争 的影 响怀 庆府 居 民很少 , 明朝建 立后 将
山 西 平 阳 府 百 姓 移 居 至 怀 庆 。 这 些 移 民 在 定 居 怀 庆
方言 中 ,且数 量 最多 。例 如 :
名词 : 圪疤 圪绫 圪 圪针 圪渣 圪 泡
作 者简介 : 何荷( 1 9 9 l 一) , 女, 河南焦作人 , 华 中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2 0 1 3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方言。

1 7・
焦 作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 校 学 报
字可 嵌入 “ A B B ” 式形容 词里 , 构成 “ A圪 B B ” 式。

( 华 中师 范 大学 文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9 )
摘要: 焦作 方 言 属 于 晋 语 区 , 保 留 了晋 语 特 征 的 同 时也 呈 现 出一 些 中原 官 话 的特 点 。 焦作 方 言 的 词 法 特 点 主 要 包括
特 殊的词缀“ 圪 …‘ 卜” “ 骨” “ 慌” 、 词 的 重 叠式 、 副词“ 老 …‘ 歇” “ 很 …‘ 将 …‘ 情 ”以及 动 词 的 体 貌 系统 这 四 个 方 面 , 它 们 各 有 其 语 法 形 式 和 语 用价 值 ; 焦作 方 言动 词 的体 貌 系统 , 主 要 包括 起 始 体 、 持 续体 、 完成 体 、 将 行体、 进行 体、 实现 体 , 其 语 法
河 南其 它 方 言的影 响 。焦 作方 言最 终 演化 为受 晋方 言 影 响较 大 的 、 有 别 于 河 南 省其 他 地 区 的独 特 的方 言 区。但 是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 焦作 地 区与 河南 其他 地 区 的交 流 日趋密 切 , 它 的 晋方 言 特点 开始 弱 化 或

安阳方言语法研究

安阳方言语法研究

安阳方言语法研究安阳方言语法研究引言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对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方言作为汉语语言家族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着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的精髓和多样性,故对方言语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安阳方言为例,对其语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语音特点安阳方言的语音特点是语音的浊化,即清辅音在某些环境中变为浊辅音。

例如普通话的“东西”在安阳方言中读作“冬西”。

同时,安阳方言还有声调变化和音变等特点。

比如普通话的一声在安阳方言中大多发展为二声,普通话的“二”3声在安阳方言中变为2声。

安阳方言的语音特点,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录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

二、词汇系统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安阳方言的词汇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方面,安阳方言中吸收了汉语的传统词汇和方言特有的词汇,使其拥有丰富多样的表达。

例如安阳方言中的“撒豆子”,在普通话中则称为“播种”。

另一方面,安阳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比如“撅嘴巴”在普通话中指的是发脾气,而在安阳方言中意为傻笑。

这些词汇的差异使得安阳方言具备了较强的独特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语法结构语法是语言中的规则体系,通过语法结构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句子。

安阳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在动词的使用上,安阳方言倾向于使用副词修饰动词而非形容词。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们会说“好大”的房子,而在安阳方言中,我们会说“好大巴”的房子。

另一方面,安阳方言中存在着动词的省略现象。

例如,在普通话中我们会说“我正在吃饭”,而在安阳方言中,我们只需要说“我正在吃”,就能够表达相同的意思。

这些差异体现了安阳方言独特的句法特点。

结论通过对安阳方言语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安阳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安阳方言的语音特点、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均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展现了方言自身的魅力和多样性。

焦作地区的方言识别

焦作地区的方言识别

焦作地区的方言识别马楠【摘要】基于语音调查和语感认同性实验,我们发现,焦作市区话和周边怀庆口音存在显著不同.首先,市区口音没有入声,而怀庆口音则保留了入声调和入声韵,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声调系统.第二,焦作本地人对这两种口音持相同的语言态度,能够明确指出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我们认为,焦作市区话属于中原官话,和属于晋语区的怀庆口音有所区别,而城市的建立和经济地位的优势是焦作市区话能够从怀庆口音包围中独立出来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焦作地区;市区口音;怀庆口音;语感认同性;社会语言学【作者】马楠【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东与新乡市的获嘉县和辉县市毗邻,西、北与晋东南地区接壤,南与郑州市、洛阳市隔黄河相望。

自1997年济源划出后,焦作市下辖沁阳、孟州两县级市、修武、武陟、温县、博爱四县及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区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焦作位于北方方言区,和异彩纷呈的南方方言比起来,特点较少,一直不是方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

目前关于焦作方言,一种普遍被认可的观点是,修武、武陟、温县、焦作、博爱、沁阳、济源这些县(市)有入声,属于晋语[1]。

围绕该片所展开的具体研究,一般以济源等县为代表[2]。

根据焦作市地方志[3,4]可知,这些县的历史渊源要远远早于焦作市市区。

明朝所置的怀庆府,包括济源、温县、修武、武陟等八县在内,明政府曾分别于洪武四年、洪武二十三年、洪武二十八年,三次组织山西平阳府百姓移居怀庆府。

这里曾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如三国军事家司马懿、魏晋玄学始祖王弼、竹林七贤的山涛和向秀、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晚唐诗人李商隐、宋代四大画家之一郭熙、元代政治家许衡、明代科学家朱载堉,此外,陈式太极拳也发源于此地。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

最难懂的几句焦作话引言焦作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腹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一个话语系统的集合体,焦作话是焦作地区独特的方言,常常让外地人难以理解。

本文将以任务名称为主题,探讨焦作话中最难懂的几句话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落霞与孤鹜齐飞在焦作话中,经常可以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说法。

这句话字面上意味着夕阳下孤独的野鹭和落霞一起飞翔。

然而,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比喻夕阳下人们的归宿。

在焦作话中,落霞指的是太阳如水般流动的黄昏时光,孤鹜则指的是鸳鸯湖中孤独的野鹭。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指人们在晚年时依然能够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二、人山人海、拥挤如织在焦作话中,经常会听到“人山人海”和“拥挤如织”的说法。

这两句话都形容了人群的密集程度。

然而,这两句话的使用却不尽相同。

当焦作人说“人山人海”时,常常指的是人群庞大、热闹非凡。

而当他们说“拥挤如织”时,则表示人群之中相互挤压,行进速度缓慢。

这两句话虽然表面上相似,但实际上呈现的是不同的情境和心理状态。

三、望梅止渴在焦作话中,有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话是“望梅止渴”。

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和广阔视野的向往之情。

在焦作话中,人们用“望梅止渴”来比喻当下的事情或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可以通过遥望自己在心中期盼的事物,从而获得安慰和满足。

四、黄粱一梦焦作话中还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话是“黄粱一梦”。

这句话的含义比较隐晦,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黄粱一梦是一个比喻,意味着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在使用这句话时,焦作人常常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提示人们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五、尘土飞扬、一片狼藉在焦作话中,经常可以听到“尘土飞扬”和“一片狼藉”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常常一起使用,在描述事物的状态时起到强调和烘托的作用。

当焦作人说“尘土飞扬”时,意味着风起地尘飞扬,景象狼狈不堪。

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功能

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功能

河南方言词“中”的话语功能河南方言的“中”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的话语功能。

从语音、语法、词义等方面来看,这个词不仅有着多样的表达方式,还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河南方言中“中”的话语功能。

从语音上来看,“中”在河南方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发音方式。

一般来说,河南方言的“中”字读作“zhoong”。

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发音可能会有所变化,例如在特定的词组中,“中”字的读音可能会发生变化。

除了标准的发音外,一些方言区域还会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发音方式,比如发音为“zhong”或“zung”等。

这种多样性的发音方式丰富了“中”字在河南方言中的发音特点,并为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功能。

从语法角度来看,河南方言中的“中”字在句子结构和语法功能上也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在句子中,“中”字可以作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的用法。

“中”可以表示位置概念,如“中间”、“正中”,也可以表示时间概念,如“中午”、“中年”。

“中”还可以表示数量概念,比如“三中三”,“一中一”,以及其他表示比例、关系等的概念。

在方言中,“中”字的灵活运用为句子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方式,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从文化内涵上来看,“中”字在河南方言中还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历史悠久的河南方言,凝聚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蕴涵着许多富有深层内涵的词汇和习语。

在这些词汇和习语中,“中”字承载着大量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象征,代表着河南方言中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怀。

河南方言中有“中原”一词,表示中央平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有“中医”一词,代表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贡献和特色;“中秋”、“中华”等词语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不同方面和特色。

这些词语中,“中”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它们在方言中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河南方言中的“中”字在语音、语法、词义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话语功能。

试析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

试析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

试析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论文关键词]方言;拟声词;构词法;词汇化;语音韵律。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的三大方面:构词法、词汇化及语音韵律对近几十年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揭示历史研究、语音研究及类型学研究对方言拟声词研究的重要性。

语言学界对拟声词的认识较为复杂,因此汉语拟声词的研究颇为特殊。

从研究的内容和角度看,可分四大部分:(1)汉语拟声词与民族语及外语的比较研究;(2)汉语拟声词的历时研究;(3)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探讨;(4)拟声词自身语法语义结构研究。

本文着重对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一、普通话拟声词研究小结饶勤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综述》一文,以《马氏文通》为始将发表的有关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著作论文进行概述。

论文将这些拟声词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898~1949年、1950~1990年及1990年以后,认为前两阶段“拟声词经历了从附属于其他词类到独立列为一类的过程”,第三阶段以朱德熙《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孟琮《北京话的拟声词》和马庆株《拟声词研究》等三篇论文为代表,开拓了将汉语拟声词放在语音系统中进行分析的视角。

综述中围绕拟声词的词性及其句法功能的问题,认为拟声词的词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拟声词语法功能的认识。

但事实上现代汉语拟声词的讨论不仅局限于此。

正如汉语方言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方言系属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这种一开始就确立了某种方言系属权威性的作法,会导致其后的调查研究局限在某个框架内,从而限制方言研究的灵活性。

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应将精力放在汉语各方言特别是一些濒临消失或者具有混和性质的方言特点的探讨上,构建新理论。

拟声词研究也应如此,词性问题固然重要,但拟声词特殊性质的讨论更有意义,因此探讨拟声词应从多方面角度进行。

就普通话拟声词自身结构特点的研究,目前探讨的范围主要有四方面:(1)词性问题;(2)构词方式;(3)语音形式结构;(4)修辞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简介 : 何荷( 1 9 9 l 一) , 女, 河南焦作人 , 华 中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2 0 1 3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方言。

1 7・
焦 作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 校 学 报
字可 嵌入 “ A B B ” 式形容 词里 , 构成 “ A圪 B B ” 式。
第 3 1卷 第 1期 2 0 1 5年 3月
焦 作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J I AOZ UO TE ACHERS COL L EGE
Vo 1 . 3 1 .NO . 1 Ma L 2 0l 5
焦 作 方 言 词 法 特 点 研 究
1 . “ 圪” 为前缀
( 1 ) 以“ 圪” 为 前 缀 加 单 音 词 词 根 的 合 成 词 类 型
收稿 日期 : 2 0 1 5—0 2—2 O
咧 咧 圪 圪 叭叭
偶 尔也 有 “ 圪 A A” 式的说法 , 如: 圪增增 ( 形 容 口感 硬 、 脆) 。
2 . “ 圪” 除 了做词 头之 外 , 还可 以做 中缀 。 “ 圪”
式, 表 示动 作反 复进 行 。例 如 :
( 一) 焦作 方 言 中的 “ 圪” 词 缀
由于 晋方 言 的深 刻影 响 , 焦 作 方 言保 留 了 “ 圪” 前缀 , 广 泛用 于合 成词 的构 词 , 这一 特 点 明显 区别 于 河 南 其他 地 区 。焦 作 方 言 “ 圪” 的读 音 为 [ k o ? ] , 入 声 。焦作 地 区 的 “ 圪” 头 词 与 晋 方 言 有 较 强 的 内部

圪津
量词 : 圪节 圪逖 圪堆 圪兜 圪 宁
拟声 词 : 圪吱
圪叭
圪叽
圪 嘣 圪喽
另外 , 在“ 圪 A”式 的 名 词 、 量词 之后 , 还可以
加后 缀 “ 儿” , 构成 “ 圪 A儿 ” 的形 式 。例如 : 圪 台儿
圪兜 儿
异化 , 呈 现 出一些 新 特 点 。本 文 着 重从 语 法 方 面分
例如:
深 。“ 慌” 缀词 前 面 可 以有 否 定 副 词 “ 不” 和 程 度 副
词修 饰 , 如:
齐圪 刷 刷 绿 圪 盈盈 慢 圪 悠 悠 甜 圪 滋 滋 白圪
河 南其 它 方 言的影 响 。焦 作方 言最 终 演化 为受 晋方 言 影 响较 大 的 、 有 别 于 河 南 省其 他 地 区 的独 特 的方 言 区。但 是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 焦作 地 区与 河南 其他 地 区 的交 流 日趋密 切 , 它 的 晋方 言 特点 开始 弱 化 或
实现体和持续体相通但也有不同这点邢向东先生在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中有详细的说明六结语由于历史移民和语言接触的原因使得焦作兼下转第24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景点区中文名称景点区英文名称diecaicave猕猴谷macaquevalley青龙峡qinglonggoege峰林峡fenglingorge三云台山景区的景点名称汉译英启示一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需注重系统性一名多译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门和景点管理部门对景点名称的翻译重视不

圪捣 圪 捣 圪搅 圪搅 圪 蹴 圪蹴 圪 挤 圪 挤 圪 跳
圪 跳 圪 摆 圪摆
( 3 ) “ 圪 A” 式 多数 可 以重叠 为 “ 圪圪 A A ” 式, 重 叠 后一律 变 为形 容词 。例 如 :
圪 圪
圪 圪 晃 晃 圪 圪 节 节 圪 圪 叽 叽 圪 圪
致性 , 但 是 在语 言传 播 与接 触 的过程 中 , 有些 形式 和用 法 已经 消失 , 目前仍保 留的有 下列 几类 。
区的形 成 有其 独特 的历 史原 因和地 理 因素 。元 朝末 年, 由于 战争 的பைடு நூலகம் 响怀 庆府 居 民很少 , 明朝建 立后 将
山 西 平 阳 府 百 姓 移 居 至 怀 庆 。 这 些 移 民 在 定 居 怀 庆
方言 中 ,且数 量 最多 。例 如 :
名词 : 圪疤 圪绫 圪 圪针 圪渣 圪 泡
析 焦作 方 言 的特点 , 以焦 作 市解 放 区 方 言 为调 查 对 象, 语 料来 源 于方 言调 查语 法 例句 和 日常生 活 口语 。

圪 落儿
圪 磴儿
圪 痂儿
圪 儿
圪棱 儿
圪 节儿
( 2 ) “ 圪 A” 式 的 动 词 可 以重 叠 为 “ 圪 A 圪 A”

词 缀

( 华 中师 范 大学 文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9 )
摘要: 焦作 方 言 属 于 晋 语 区 , 保 留 了晋 语 特 征 的 同 时也 呈 现 出一 些 中原 官 话 的特 点 。 焦作 方 言 的 词 法 特 点 主 要 包括
特 殊的词缀“ 圪 …‘ 卜” “ 骨” “ 慌” 、 词 的 重 叠式 、 副词“ 老 …‘ 歇” “ 很 …‘ 将 …‘ 情 ”以及 动 词 的 体 貌 系统 这 四 个 方 面 , 它 们 各 有 其 语 法 形 式 和 语 用价 值 ; 焦作 方 言动 词 的体 貌 系统 , 主 要 包括 起 始 体 、 持 续体 、 完成 体 、 将 行体、 进行 体、 实现 体 , 其 语 法
意 义和 语 法 形 式 各 有 特 点 。 关键词 : 焦作方言 ; 词法特点 ; 词 缀; 副词 ; 体 貌 系统
中图分类号 : H 1 7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3 4 6 5 ( 2 0 1 5 ) O 1— 0 0 1 7— 0 5
焦 作地 区位 于 河 南 省 西 北 部 , 北 依 太 行 山 与 山
西 省接 壤 , 南 临 黄 河 与 郑州 相 连 , 东 临新 乡 , 西 接 洛
有 名词 、 动词 、 形容 词 、 量词、 拟声 词 五类 , 其 基 本形 式为“ 圪 A” 。这 类 结 构 广 泛 见 于 焦 作 地 区 各 市 县
阳、 济源 , 其 方 言有 其基 本特 点 。侯精 一 先生 将焦 作 方 言划 归 为 晋 语 区 邯 新 片 获 济 小 片… 。焦 作 晋 语
圪痂
圪晃
圪落[ 1 a u ”] 圪莛
动词 : 圪捣
圪颤
圪 沫
圪蹬 圪搅 圪肢
圪捞
圪蹴
圪粑
府 的 同时 , 也带 来 晋方 言 。此外 , 由于 焦作地 区地处
形容 词 : 圪料 圪 皱 圪 咧 圪增 圪 扭 圪
黄河 、 太 行 山和沁 水 的包 围之 中 , 相对独立 , 很 少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