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

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4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危害分级标准

职业危害分级标准

职业危害分级标准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

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所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根据不同的职业病类别,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

下面是不同职业病所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性物质,如苯、氨、氟化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常见的产生化学因素的工作岗位有:化工、印刷、电子、农药、制药、造纸等。

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粉尘等。

常见的岗位如:机械制造、采矿、建筑、危险品运输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各种微生物、致病菌及害虫等,如炭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蚊虫叮咬等。

涉及的岗位有:医护、动物饲养、食品加工等。

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和职业本身对精神造成的伤害,如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工作压力过大等。

常见的工作岗位有:特别是金融、教育、销售行业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通常来说,危害因素的分布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作类型不同类型的工作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危害因素,而这些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2. 工作岗位对于同一种工作类型,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危害因素分布。

如在一家化工厂内,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研发中心所涉及的危害因素便存在明显的差异。

3.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危害因子的分布。

如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都可能会影响化学物质的挥发及粉尘的扬尘。

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程度是根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来评估的。

职业危害程度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1. 健康效应危害程度的评估基于不同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如呼吸系统损伤、肝脏损伤等。

2. 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的评估还要考虑工作岗位的危害程度,如在车间操作还是在办公室工作。

3. 暴露时间职业危害程度考虑也需要考虑暴露时间,即接触危害因素时间的长短。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1)粉尘①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原煤在生产、储存、输送、破碎过程中出现,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如矿石的钻孔、爆破和粉碎。

②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③职业健康卫生标准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尘卫生标准2mg/m3 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尘卫生标准10mg/m3④主要涉及岗位:采煤岗位、运输岗位、掘进岗位、装载岗位。

2)噪声①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主要有引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矿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②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③卫生限值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 (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 (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④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各作业场所、锅炉、机械设备等岗位3)高温①产生原因: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的部位有:锅炉、暑期施工现场等。

②危害程度: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
一、物理因素
1. 噪声:高强度噪声、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

2. 振动:机械振动、手持振动工具的长时间使用。

3.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长期接触。

二、化学因素
1. 毒物:有机毒物(如苯、甲醛)、无机毒物(如重金属、酸
碱等)。

2.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的气体。

3. 高浓度灰尘:煤尘、有害化学物质的尘埃等。

4. 其他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的溶剂、腐蚀性物质等。

三、生物因素
1. 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2. 有害动植物:如花粉、植物毒素等。

3. 职业性过敏原:如粉尘、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等。

四、人因因素
1. 高温、低温: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2. 高湿、干燥:长期处于高湿度或干燥环境。

3. 高压、低压:长期处于高压或低压环境。

4. 劳动强度: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

五、心理因素
1. 长期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 职业歧视:长期遭受职业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3. 职业不满意: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缺乏工作成就感。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分类表,根据不同的危害要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

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目录1. 物理因素- 噪音:高噪音环境,如工厂、机场等。

- 振动:长期接触震动的工作环境,如使用振动工具的操作员。

- 辐射:暴露在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下的职业,如核电站工作人员、医疗放射员等。

- 温度:极高或极低的工作环境,如高温炉工、冷库工作人员等。

- 光线:长期暴露在强光环境下的职业,如焊工、电焊工等。

2.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接触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工作环境,如化工厂、油田作业等。

- 有毒物质: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如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农药生产工人等。

- 重金属:接触重金属的工作环境,如金属冶炼工人、电子废弃物处理工人等。

- 化学药品: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职业,如医院药剂师、化学工厂工人等。

3. 生物因素- 病原体:接触病原体的职业,如医生、护士、养殖业从业人员等。

- 垃圾和污水处理:接触垃圾和污水的工作环境,如垃圾处理工人、污水处理工人等。

- 农药和化肥:长期接触农药和化肥的农民、园艺工人等。

4. 心理因素- 高强度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金融从业人员、航空管制员等。

- 职业不满意:对工作不满意、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职业。

5. 人体工程学因素- 劳动方式:错误的工作姿势、重复性动作等,如装配线工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职业等。

- 劳动强度: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装卸工人等。

6.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暴力、恐吓等社会环境下从事的职业,如警察、保安等。

注意:以上分类目录仅作为参考,具体工作疾病危险性因素的分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正式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正式版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9592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正式版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正式版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粉尘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2、噪声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总结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总结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粉尘分级劳动者接触粉尘的程度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劳动者接触粉尘的作业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综合判定。

分级方法和计算如下:G=W M×W B×W L式中:G ——分级指数;W 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游离SiO2含量<10%为1;W 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接触比值B 按下式计算:;当B为B<1、1≤B≤2、B>2时,对应的W B为0、1、B。

W 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Ⅰ、Ⅱ,W L对应分别1.0、1.5。

根据分级指数G为0、0<G≤6、6<G≤16、>16,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Ⅰ级(轻度危害作业)、Ⅱ级(中度危害作业)、Ⅲ级(高度危害作业)四级。

具体粉尘分级结果见表4-1。

表4-1 粉尘作业分级结果化学毒物分级劳动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水平由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劳动者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决定。

G=W D×W B×W L式中:G ——分级指数;W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根据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划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极度危害,其对应的权重数(W B)为1、2、4、8;W B——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接触比值B按下式计算:当B为B≤1、B>1时权重数(WB)0、B;W 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为Ⅰ、Ⅱ,W L对应分别1.0、1.5。

根据分级指数G为≤1、1<G≤6、6<G≤24、>24,将生产性化学毒物作业分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Ⅰ级(轻度危害作业)、Ⅱ级(中度危害作业)、Ⅲ级(高度危害作业)四级。

分级结果如下:接触一氧化碳:….;接触二氧化硫:……;接触铅和锰及其化合物:……;具体结果见表4-2。

表4-2 化学毒物作业分级结果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4级,见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通用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66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通用版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粉尘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2、噪声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主要有风钻机、发电机、空压机、圆式破碎机、电焊机、打磨机、起重机械等。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4、风 即通风。包括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通风装臵。 5、护 即加强个人防护和增强体质。 6、管 即加强防尘工作的技术管理。 7、教 即做好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 8、查 即加强对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三、 毒物及其控制



一般来说,凡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 物质称为毒物。 (一)、工业毒物的分类 1、按照工业毒物的来源分类 1)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原料本身就 是有毒物质,例如,油漆中的溶剂(苯及 同系物),压铸铅字用的铅。
三、 毒物及其控制



3)硫化氢(H2S):主要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 4)氯气(Cl2):慢性中毒可引起慢 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减退,接触0.5-1h亦 有生命危险。 5)光气(COCl2) 6)二氧化氮(NO2)
三、 毒物及其控制 (五)、影响工业毒物危害人体的因素 1、化学结构的影响 2、理化特性的影响 3、毒物的相加作用 4、生产环境状况的影响 5、个人体质差别。
安全培训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 的不良因素 , 这些职业危害给从业人员 带来各种职业病 . 许多职业病严重损害 从业人员的健康及劳动能力 , 其治疗和 康复费用昂贵 , 给从业人员 , 用人单位 , 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种类
二、 粉尘及其控制
工艺上的防尘措施包括从工艺方法上和从工艺布臵上两 个方面。 1、工艺方法上的防尘措施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2、工艺布臵上的防尘措施 1)从通风角度考虑 2)从隔离角度考虑 3)从工艺流程角度考虑
二、 粉尘及其控制 3、湿式作业
对工件或原料加入适量的水份使之湿润 后进行操作,防止粉尘的飞扬,称为湿式 作业。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全套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全套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内容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Q)用人单位的一般情况包括行业分类、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工艺流程、职工总数、作业人员人数、接触有害作业人数等。

(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场所、岗位,劳动者直接接触情况。

(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岗前、在岗和离岗职业卫生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情况等。

2.重点查看的相关资料内容(1)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包括是否以文件的形武明确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否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检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是否制订了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等。

(2)培训资料:上岗前、在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情况,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人员的专门培训等(3)查看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资料询前:查看新录用人员工作岗位安排情况,有无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如有,是否进行了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岗前体检项目是否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

记录部分新上岗人员名单到作业现场进行核实。

在岗期间: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CBZI88-2014)规定的检查周期查看应检人数、实检人数、异常人数及复查情况,必检项目是否完整。

询问用人单位负责人对体检中发现的有健康损害或职业禁忌人员,是否已按体检报告中的建议进行复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记录下这些人员名单到作业现场进行核实。

离岗前:查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退体前、解除劳动合同前和脱离有害作业岗位时,是否进行了离岗体检。

(4)查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资料:重点查看并记录申报中生产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注意询问用人单位负责人现在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是否与原申报资料有改变,是否存在未申报的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检查进行核对)。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卫生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集团公司、行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目录和规范要求,组织当地用人单位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〇〇二年三月十一日附件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煤尘(煤矽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三)石墨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四)炭黑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五)石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六)滑石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七)水泥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八)云母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九)陶瓷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十一)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十二)铸造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十三)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四)镉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五)铍及其化合物铍病(六)铊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七)钡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八)钒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十一)铀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十二)砷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十三)氯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十四)二氧化硫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十五)光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十六)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十七)偏二甲基肼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十八)氮氧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十九)一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二十)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二十一)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二十五)四乙基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二十六)有机锡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二十七)羰基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十八)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二十九)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三十)二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三十一)正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三十二)汽油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三十三)一甲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甲胺中毒(三十四)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三十五)二氯乙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三十六)四氯化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三十七)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三十八)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三十九)氯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丙烯中毒(四十)氯丁二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丁二烯中毒(四十一)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二)三硝基甲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硝基甲苯中毒(四十三)甲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四十四)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酚中毒(四十五)五氯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五氯酚中毒(四十六)甲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四十七)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四十八)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丙烯酰胺中毒(四十九)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十)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五十一)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二)杀虫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杀虫脒中毒(五十三)溴甲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溴甲烷中毒(五十四)拟除虫菊酯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五十五)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五十六)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四、物理因素:(一)高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二)高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减压病(三)低气压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高原病、航空病(四)局部振动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一)炭疽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疽(二)森林脑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森林脑炎(三)布氏杆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布氏杆菌病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β-萘胺、铬酸盐、乙醇、醚、甲醛、环氧树脂、尿醛树脂、酚醛树脂、松节油、苯胺、润滑油、对苯二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接触性皮炎(二)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醌、蒽醌、蒽油、木酚油、荧光素、六氯苯、氯酚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敏性皮炎(三)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皮炎(四)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蒽油、汽油、润滑油、油彩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五)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沥青、润滑油、柴油、煤油、多氯苯、多氯联苯、氯化萘、多氯萘、多氯酚、聚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痤疮(六)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铍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氯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溃疡(七)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皮肤灼伤(八)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油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油彩皮炎高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浸渍、糜烂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螨、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痒疹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氮氧化物、甲醛、酚、硫化氢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二)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三)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放射性物质、三硝基甲苯、高温、激光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白内障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一)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聋(二)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鼻病(三)导致牙酸蚀病案的危害因素:氟化氰、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因素:石棉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联苯胺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三)苯所致白血病的危害因素: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所致白血病(四)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危害因素:氯甲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甲醚所致肺癌(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的危害因素:砷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危害因素: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七)焦炉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焦炉烟气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焦炉工人肺癌(八)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危害因素:铬酸盐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金属烟热(二)二异氰酸甲苯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哮喘(三)嗜热性放线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四)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棉尘病(五)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井下工人滑曩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总则1.1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有哪些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可分为哪几类?答: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按性质分类、按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1 化学因素,包括(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2 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χ线. γ线.3 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作业人员或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最后要说明的一点: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是职业病目录中唯一由于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毒物二、生产性毒物的定义?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统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或引起免疫功能或其他生理功能改变,因而使人易患病或促使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有的毒物具有局部刺激,致敏及腐蚀作用,有的还可致肿瘤,致畸胎及诱发遗传变异等作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三、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显现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原料如制造氯乙烯所用的乙烯和氯;制造颜料蓄电池所用的铅.2. 中间产品(中间体) 如制造苯胺时,硝基苯是中间体.3. 辅助材料如橡胶行业用苯及汽油作溶剂;生产乙醛时用汞作催化剂.4. 成品如农药厂生产的对硫磷.乐果5. 副产品或废弃物如炼焦时产生的煤焦油.沥青;含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粘胶纤维厂.制革厂等产生的硫化氢;冶炼中产生的二氧化硫.6. 夹杂物如某些金属.酸中夹杂的砷.7. 其他生产性毒物可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如磷化?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聚氯乙稀塑料制品加热到160-170℃时分解产生氯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三、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有哪些?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 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其对人体的危害以空气污染为主1. 固体如氰化钠. 对硝基氯苯.2. 液体如苯. 汽油等有机溶剂以上两种形态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如果不挥发,又不经皮进入,较安全.3.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由化工厂管道. 容器或反应器逸出的氯化氢. 氰化氢. 二氧化硫. 氯气等.4. 蒸汽固体升华. 液体蒸发或挥发时形成蒸汽.凡沸点低.蒸汽压大的物质都易形成蒸汽. 对液态物质加热. 搅拌. 喷雾. 通气及超声处理时可加速挥发;暴露面积大也能促进挥发.如喷漆作业中的苯. 汽油. 醋酸酯类等的蒸汽.5.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作粉尘,其粒子大小多在0.1-10μ.6. 烟尘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的固体微粒.某些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或氧化形成烟,如熔炼铅时产生的铅烟,熔铜铸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 有机物质加热或燃烧时也可产生烟,如农药熏蒸剂燃烧时产生的烟.7. 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于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形成的.如喷洒农药时的药雾;喷漆时的漆雾;电镀铬时的铬酸雾;金属酸洗时的硫酸雾.粉尘. 烟及雾统称为气溶胶. 注意,就同一种生产性毒物而言,其存在的形态常不是单一的. 固定不变的.四、生产性毒物接触机会有哪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操作或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毒物.1. 原料开采与提炼. 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逸散出蒸汽(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汽或烟(如炼铅).2. 材料搬运与储藏. 固态材料产生的粉尘可吸入或经皮进入(如有机汞农药);液态材料可因包装渗漏而经皮进入(如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储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如氯气)而经呼吸道进入.3. 材料加工及准备固体材料的粉碎. 研磨. 过筛. 配料及拌料时可有粉尘发生.液态有毒物质的分装可沾染皮肤. 衣服.4. 加料. 固态原料的手工加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的手工加料时可有蒸汽逸出;污染操作者的身体和地面,并可成为二次毒原.5. 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发生意外事故;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如进行的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釜;易燃性物质反应过激,控制不当可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可释出有毒气体,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利用回收的废料作原料,或原料本身不纯,反应过程中可能有夹杂物逸出.6. 完成操作指完成反应后的操作.成品. 中间体或残余物料的出料时,可放出有害蒸汽;如物料是固态,有时工人须进入反应釜内操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工人进行处理时接触情况更严重.对成品进行离心处理时可有雾滴甩出.成品的结晶过程有时须用有机溶剂而有蒸汽逸出.成品的粉碎. 烘干. 包装. 分装过程中,由于物态和理化特性不同,可有粉尘飞扬,或有毒蒸汽逸出,或污染皮肤与衣服.7. 辅助操作. 采取样品. 检修设备. 搬运废料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逸出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8. 生产中应用. 如在农业生产中喷洒杀虫剂,喷漆中使用苯作稀释剂,开矿时掘进作业使用炸药爆破.9. 其他. 有些作业虽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接触到毒物而发生中毒.如进入地窖. 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可发生硫化氢中毒;修船作业气割旧船体时接触铅烟;检修带汞设备可致汞中毒;用氧乙炔焊接或切割聚四氟乙烯配件可接触氟塑料热解物.五、职业中毒防护的技术措施有哪些?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因此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 根除毒物. 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如用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使用苯作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其稀料改为二甲苯等.但替代物不能影响产品质量.2. 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障接触者的健康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控制在容许浓度以下.(1) 技术革新:对生产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采取密闭生产,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尽量采取遥控和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在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最常用的局部通风排毒装置有排毒柜. 排毒罩及槽边吸风等,应根据生产工艺和毒物的理化性质发生源及生产设备的不同特点而选择合适的排毒装置,使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3. 工艺建筑布局: 生产工序的布局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如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可产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应防止尘毒二次飞扬.4. 个体防护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时,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才能很好发挥效用.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对能经皮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还应配备皮肤和眼睛的冲洗设施.5. 职业卫生服务 .应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督;对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认真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芳香早期的健康损害,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生产性粉尘六、生产性粉尘定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醒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

4、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5、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实行专人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6、每年对职工进行一次职业卫生培训。

7、每两年对从事职业危害因素岗位的职工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并进行建档管理。

8、女职工在月经期、已婚怀孕准备期、怀孕期、哺乳期,由于生理特性,在劳动和工作中遇到特殊困难,应给予特殊劳动保护。

9、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二、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为了执行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方针,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载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待遇,不得隐瞒或欺骗。

2、职工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的,应与职工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手续。

3、按规定组织职工进行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和建议及时如实告知职工。

4、在本单位醒目地点设立公示栏,公布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公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监测、评价结果。

5、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应急处理措施。

6、组织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Hs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一、职业安全健康宣传1、通过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内容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内容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内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是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减少职业病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随着国家行政机构改革进入尾声,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日常监督检查也相继开展。

然而,对于已经七年之久没有接触的”新”工作,大部分卫生监督人员可能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今天,先行者根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1)用人单位的一般情况包括行业分类、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工艺流程、职工总数、作业人员人数、接触有害作业人数等。

(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场所、岗位,劳动者直接接触情况。

(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岗前、在岗和离岗职业卫生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情况等。

2. 重点查看的相关资料内容(1)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包括是否以文件的形武明确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否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检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是否制订了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等。

(2)培训资料:上岗前、在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情况,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人员的专门培训等。

(3)查看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资料岗前:查看新录用人员工作岗位安排情况,有无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如有,是否进行了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岗前体检项目是否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

记录部分新上岗人员名单到作业现场进行核实。

在岗期间: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CBZ188-2014)规定的检查周期查看应检人数、实检人数、异常人数及复查情况,必检项目是否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1、粉尘
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
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
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2、噪声
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主要有风钻机、发电机、空压机、圆式破碎机、电焊机、打磨机、起重机械等。

2.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3.卫生限值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压风岗位、抽水岗位、选矿破碎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