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工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工业的概念、意义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认识工业的分类及各类工业的基本特点。
3. 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和主要工业基地,以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地位与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业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对工业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包括:1. 重点:掌握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工业产业链的复杂性和不同工业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资料准备:收集有关工业的图文资料,包括各类工业的图片、地图、统计数据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3. 学生预习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在开始新的课题之前,为了引起学生对《工业》这一课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工业园区以及工业产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工业生产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4.2 概念介绍在导入环节之后,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工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工业的定义,即工业是利用各种资源、能源和设备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
随后,通过举例说明,如钢铁、汽车、电子等产业都属于工业范畴。
同时,强调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是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工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3 教学内容展示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PPT、图表、地图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4.创设生活情境,如让学生分析身边企业的区位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工业布局的变化规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土地、水源、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3.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如土地、水源、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2.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不同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如汽车制造企业选址时,需要考虑矿产资源、市场、交通等因素。
3.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变化。
3.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积极性。
4.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如从山区向沿海地区搬.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业行业,分析其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等。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初中地理八上教案工业
初中地理八上教案工业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掌握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景观图片和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利用图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3. 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2. 了解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1. 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
2. 讲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强调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案例,了解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初中历史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鲁山一中教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提示: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3.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
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总结: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四、学以致用,达标检验。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手机装配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下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 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火 力发电厂应布局在何处?
(1)自来水厂建在 C ,
理由 河流上游,水质好 。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工业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土地 、水源、 原料 、动力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 、
技术、政策等。
2.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运输 市场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涟水水厂临废黄河分布,现 在假如你就是水厂厂长,请 问:工厂如此区位选择的目 的是什么?
工资
甲
3
5
12
乙
4
5
16
丙
6
5
11
丁
6
5
7
(1)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下表是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答题
工厂地点
甲 乙 丙 丁
原材料运费 3 4 6 6
成本分析 加工费
5 5 5 5
工资 12 16 11 7
(2)如果该公司吸引外资投资,那么,在乙地适宜发展的
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 扶持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住软件技术 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人教版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工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以便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1. 工业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工业布局的优化。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工业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农业知识,从而引出工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工业产品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了解工业的分类,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混合工业。
2. 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会有这样的分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的意义,包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创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了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几份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优化工业布局?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工业布局的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的概念、分类、意义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工业的基本知识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地图和数据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工业》说课稿
《工业》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
本节是继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材。
所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状况,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应知道的基本常识。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彼此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工业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部分“我国工业的分布”,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
首先介绍我国分布大势,然后以实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部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介绍概念、特点及分布等,让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渗透了思想教育。
2、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工业的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读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工业基地、工业区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工业的系统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5、课时安排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工业及其重要性”,第二课时讲“我国工业的分布”,第三课时讲“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
中图版初中工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2)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生产的?(2)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
3. 课堂讲解(1)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3)阐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工业生产对生活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工业生产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5.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7.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2)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
一、新兴工业区概述
1、读68页新工业区第一自然段回答:
1)、兴起的时间? 2)、分布的地区? 3)、企业的类型?
高新技术工业
高新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 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 的地区,这类型工业的分布多以飞 机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 被称为“临空型”工业布局。
高新技术工业区
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慕尼黑,日本 “硅岛”(九州岛),印度班加罗尔, 英国苏格兰地区,台湾新竹
• 3、美国“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 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 C • 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 B.交通便捷 C.军事订货多 • D.环境优美
4、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 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A、B ) A.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B.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 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迁到 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 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 件。
练习
1、有关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该国的西北部 B.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C.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D.工业和资本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B )
2、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是( AD) A.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B.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C.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D.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劳动力技术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 条件 平的知识和技能
政府因素
军事定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 传统工业区 • • 地区:煤铁资源 丰富 • • 工业类型:煤炭、 机械、钢铁、 化工、纺织 • 企业规模:大 型为主 • 典型:德国鲁 尔(煤丰富, 但缺铁)
地理《工业》教案范文
为了更好地贴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本人整理了一份地理教案,主题为“工业”。
希望能够对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都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产生的历史和背景。
2.了解工业在世界上的分布和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3.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
4.掌握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工业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工业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掌握工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了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
2.工业在世界上的分布和发展现状了解工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化的影响和意义。
掌握工业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和发展现状,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和挑战。
3.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探究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传播,了解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趋势。
4.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了解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探究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家庭作业,搜集和整合相关资料,阅读参考书籍和文献。
2.课堂讲解和授课,结合多媒体和图示,增加视觉效果和生动性。
3.学生小组或个人分组设计,开展工业调研和探究活动。
4.学生展示和分享,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评价和总结,给出针对性建议和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评估1.了解学生对工业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评估学生参与探究和调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3.考察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
4.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给出评价等次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籍:《地理》教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2.科学实验室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各类软件和模拟器等。
3.网络资源和课外资料:百度学术、知网、谷歌学术等,以及各类地理考试网站和论坛。
六、教学建议1.扩大教学资源、拓展学科视野。
2.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兴趣。
地理教案初中八上工业
地理教案初中八上工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 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4.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呈现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特点。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吗?工业生产的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指从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到制成品的生产过程。
它包括多个部门,如采矿业、制造业、加工业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工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
3. 教师讲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第一课时教案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2. 教学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哪些产品是工业产品?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工业的概念。
2. 自主学习教师分发《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四大工业基地分别位于哪些地区?(3)工业基地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讲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使学生掌握工业的空间分布规律。
4. 案例分析教师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发展案例,如某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各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共同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工业分布图,标明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2. 调查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分析家乡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第4章第三节工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工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作业,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认识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思考工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整理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工业的分类、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关键信息,形成系统的笔记。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案例(如某一地区的工业园区或某一类型的工业),分析其发展背景、主要产业、分布特点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4. 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作业报告:将预习、课堂笔记、案例分析以及思考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形成一份简短的作业报告。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预习任务需在课前完成,并准备在课堂上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理解。
2. 课堂笔记整理需做到条理清晰,要点明确,能反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需真实具体,注重分析工业的实际状况,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尽量做到详细、深入。
4. 思考题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作业报告应简洁明了,能清晰地反映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的参与度;2. 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和条理性;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4. 思考题的回答是否具有思考深度和现实意义;5. 作业报告的简洁明了程度及内容的深度。
五、作业反馈本次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地理 工业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业地理分布的认识。
4.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内容:1.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2. 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3. 工业地理分布的特点4.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工业生产场景,让学生对工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什么是工业?工业有哪些分类?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2. 分析我国工业地理分布的特点,如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较早,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中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工业地理分布图,标注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
2. 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实用课件(共35张PPT)
[2014新课标II卷 ] 旅游地理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
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 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 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 产旅游项目。
德国工业的心脏
阅读课本65—67页案例3,思考以下问题:
• 1、德国鲁尔区曾有哪些促进发展的 区位条件?
• 2、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 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 3、鲁尔区有哪些整治措施?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 炭地质储量为 2190亿吨,占 全国总储量的 3/4,其中经济 可开采量约 220亿吨,占 全国的90%。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整治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19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后) (20世纪60年代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结构单一 后)
铁矿来源方便
新技术革命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调整工业结构
水源充沛
世界性钢铁过剩 调整工业布局
交通便利
环境污染
发展第三产业
市场广阔
优化环境
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 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 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鲁尔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区
不同: 我国东北还有如下原因:
资源枯竭、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 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大型国有企业负债过重。
活动: 3、鲁尔区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重 振有何启发意义?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工业-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
工业-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王民主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工业,掌握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我国工业地区的分布和特点;4.理解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教学内容1.工业基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特征和分类;2.工业的发展史。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2.工业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
3.我国工业地区分布和特点1.我国主要工业地区的分布;2.不同工业类型地区的特点。
4.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策1.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工业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分组讨论法、小组展示法。
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2.导入1.老师发放课件,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2.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什么是工业?工业的分类有哪些?。
3.课堂讲授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我国工业地区分布和特点;3.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4.小组讨论和展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一个议题展开讨论;2.让每个小组以PPT形式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3.整合和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
5.课后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习题;2.老师进行课后作业的解答和点评。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2.通过互动教学的形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3.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和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名师整理)最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9. 关于我国工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大型工业基地在全国分布比较均衡 B.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C.工业集中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 D.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工业
10. (中考·淄博)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本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能源充足,如水电、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 。
(2)探究结论: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等。
1. (白银期末)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生产布局 最适宜的是( D )
A.在新疆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 B.在青海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C.在重庆大规模建太阳能电站 D.在内蒙古建立乳畜制品加工厂
2. 下列属于重工业产品的是( D )
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4. 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 山西 、 内蒙 古 、陕西是中国主要产煤区。 5. 石油 是中国第二大能源。20 世纪 60 年代以 来,在 东北 、 华北 、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 系列大、中型油田。位于黑龙江的 大庆油田 ,是目 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6.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钢 铁产量要占到全球的 一半 左右。
(2)在图中未显示出的发展条件还有哪些?(试举两 条) 旅游资源丰富,农业原料充足等 。
(3)从农产品为工业提供原料,工业布局接近原料产 地原则的角度,A 省区可以建立 棉纺织工业部门 , 原因: 当地盛产长绒棉 。
(4)你认为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气 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
(5)为了开发本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家正在筹建规 模很大的“西气东输”工程,试述该工程建设对经济发 展的重要意义。 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 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 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高中化学第三册 第五单元 硫酸工业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硫酸工业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原料、生产流程和典型设备。
2.通过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条件的讨论,复习巩固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接触氧化。
●教学难点SO2的接触氧化和SO3的吸收。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设疑、讲解。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原料及主要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SO2接触氧化的最正确反应条件的讨论及化工生产的工艺条件。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大屏幕接触室模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知道,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种常用的试剂,同时,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工业生产所用的重要原料,如化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石油工业、金属工业、无机盐工业、原子能工业等都要消耗大量的硫酸,因而硫酸的消费量常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标志。
硫酸如此重要,工业上是如何生产硫酸的呢?这就是本章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单元硫酸工业[引言]硫酸是最早的工业产品之一。
硫酸的生产始于10世纪,发展至今,接触法制硫酸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工艺,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接触法制硫酸。
[板书]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师]首先,请大家根据已学知识,来推测制取硫酸的反应原理。
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教师板书]一、反应原理[学生思考,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学生板书]1.S+O2===SO23.SO3+H2O===H2SO4[注,基本上所有同学都是写的以上反应][教师评讲]大家所写反应,实际上就是以硫为原料制取硫酸的反应原理。
从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以硫为原料制取硫酸要经历三个反应历程:即首先是硫氧化为二氧化硫,然后再将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为三氧化硫,最后,把得到的三氧化硫用水吸收即得硫酸。
[讲述]世界上硫酸的生产主要以硫为原料,用硫作原料时杂质少,生产比较简单,成本要比其他原料低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知识窗67页
工业区位论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 影响工业布局的三大因素:
运输、劳动、集聚
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消耗原料、 燃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比值。
原料指数
>1:原料指向型工业
<1:产品指向型工业
如何选择它们的区位,Why?
制糖厂、啤酒厂 、服装加工厂、 软件开发公司、炼铝厂
根据主导因素不同,可以分为这五种主要工业类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普通服装、电子 要投入大量劳动 接近有大量廉 价劳动力地区 装配、包带、制 力 伞、制鞋、玩具 集成电路、卫星、技术要求高 飞机、精密仪表 接近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科 技发达地区
技术指向型
判读影响下列工业的区位因素
1、20世纪50年代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 国防需要 2、20世纪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政策 就业
9、分析 “亚洲硅谷”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业 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
①政策支持; ②技术力量雄厚,信息通 达度好 ; ③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治安良 好等; ④现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 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科技 ②环境(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等 和社会环境) ③现代交通(高速公路和航空) ④市场
日本福山、法国福斯、意大利塔兰托
我国的钢城: 辽宁省:鞍山(鞍钢) 四川省:攀枝花(攀钢) 上海市:宝山(宝钢) 内蒙古:包头(包钢) 1.科技的进步,使得动力、原料的影响力减弱
2.沿海沿江港 口、铁路枢纽、 高速公路沿线 对工业具有很 大的吸引力
3.工业对劳动力技 能的要求逐渐增加
劳动力素质对工 业区位的影响力 在逐渐增强
材 料 一
鞍钢的区位 宝钢的区位
项目 时间 铁矿石来源 能源来源 消费市场 工业类型
鞍钢
宝钢
建国前 当地供应 山西、黑龙江
70年代后 进 口 安徽淮南、山西
沈阳、大连、长春等 上海、南京、杭州及国外市场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材料二:每冶炼一吨钢铁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表
A、动力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典例分析
3、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 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 四图相符的是( )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讨论:
(1)污染空气的工业部门布局的原则: 下风向 ①位于主导 风向的_______ 与盛行风向垂直 的郊外 或______________ 上风向 ②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__________
(2)污染水源的工业部门布局的原则: 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 或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3)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部门布局 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 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主导区位因素 政策 因国防、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 而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地区。
个人偏好 海外华侨回到侨乡投资 工厂区位不合理,但仍然需要保留, 原因是搬迁费用高,政府影响,出 工业惯性 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等
对于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在不
同时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是,
那发生了哪些变化?
合作探究3:探究钢铁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D图
5、
6、
7、
8、下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 力发电站、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进 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 置上述建设项目?
火力发电厂 印染厂 服装厂 绿化带 自来水厂 D B A 西南 C 靠近煤矿和铁 靠近河流且位 地处城区,有 与重工业分隔, 路,且位于与 位于河流上 于城区河流下 大量劳动力和 在铁路与城区之 主导风向垂直 游,水质较 游 广阔市场 间,减轻污染, 的远郊,既便 好。 减弱噪声 于原料运输, 又污染较小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3、掌握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难点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假如你是一个服装厂厂长,让你在全国选择一个地 方建厂 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决定工厂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
理想的工业区位是什么?
传统工业: 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交通便利 · · · · · · 高科技工业:技术、交通、环境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地方吗?现实 的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没有,抓主导因素
年份 煤/吨 1800年 4 1900年 2 1985年 0.75
铁矿石/吨
时 代 19世纪 20世纪初
2
区位 选择 近煤炭 近铁矿 近市场
1.8
导向 类型 动力指 向型 原料指 向型
1.3
举 例
主导因素 燃料 (动力) 铁矿石 市场
德国鲁尔区 中国鞍钢 中国宝钢
二战后
市场指 向型
世界著名的钢铁城市: 美国匹兹堡(世界钢都)、
3、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 4、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 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
平衡职工性别构成 工业惯性
5、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6、美国的一位外商酷爱高尔夫球,他原本打算到中国某地投资建
厂,后来听说那儿没有高尔夫球场,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个人偏好
↓
A、甲县 C、丙县 B、乙县 D、丁县
夏季风
↑
2、读下表,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 素考虑,该企业的区位指向是( )
甲地 21.3 工资(%) 10.9 燃料(%) 产品运费(%) 35.6 32.2 其他(%) 乙地 24.4 14.6 32.5 28.5 丙地 23.0 15.6 35.7 25.7 丁地 29.0 8.6 37.5 24.9
4、 读下面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 工业区位模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D )
A.①是炼铝厂,②是制糖厂,③是电子装配厂,④啤酒厂 B.①是啤酒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炼铝厂 C.①是制糖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制糖厂,④是啤酒厂 D.①是啤酒厂,②是炼铝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电子装配厂
经济效益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总结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工业区位因素是怎样变化的
练习
1、如下图所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某地拟在 郊区县征地建一以化学工业为主要部门的工 业区,若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在何县征 冬季风 地较为合适( B )
质量轻、体积小、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刺激它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有高等院校,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便捷的交通 •军事定货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工业类型 部门举例 工业特点 区位选择原则 区位变化
原料指向型
制糖厂、水产品 原料不便于长距 接近原料产地 加工厂、水果罐 离运输或运输成 头厂 本很高
啤酒厂、印刷厂、产品不便于长距 接近消费市场 石油加工厂、家 离运输或运输成 具厂 本很高 炼铝厂等有色金 消耗大量能源 属冶炼企业 接近能源供应 地
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变化 工业类型 原料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区位变化 原料影响力 减弱 市场影响力 增强 动力影响力 减弱 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 素质影响增强 技术要求增强
此外,环境标准(如政策环境 和文化环境)成为不 可忽视的区位因素。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