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宋明理学?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品德,强 调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性格特征;强调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局限:以三纲五常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
本课知识结构
思想主张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 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 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
不可离。 “知行合一”
陆王新学记忆口诀
为一,为宇宙和人类寻找了统一的本原。
•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准确的表达了理 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 3.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指 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以此作为 人的最高境界。
宋代:程朱理学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中 华人民、族乐伟于大奉复兴献的提师供不德风竭尚的动。 力。
2.加 强 师 德 师 风监 督力度 ,杜绝体 罚与变0相2体罚 现象,杜 绝有偿 家教,健全师德一票否 通 过 观 看 新 闻专题 片决《制一等抓制到度底。正风纪 》,身为 党员的
我 一 方 面 对 秦岭3.大违力建现加象强之学严校重精深神感文震明惊建,设也被,完党善中校央园高文度化重建视设生,深态 环境,保护国家 绿入肺开秦展岭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宋明理学?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品德,强 调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性格特征;强调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局限:以三纲五常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
本课知识结构
思想主张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 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 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
不可离。 “知行合一”
陆王新学记忆口诀
为一,为宇宙和人类寻找了统一的本原。
•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准确的表达了理 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 3.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指 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以此作为 人的最高境界。
宋代:程朱理学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中 华人民、族乐伟于大奉复兴献的提师供不德风竭尚的动。 力。
2.加 强 师 德 师 风监 督力度 ,杜绝体 罚与变0相2体罚 现象,杜 绝有偿 家教,健全师德一票否 通 过 观 看 新 闻专题 片决《制一等抓制到度底。正风纪 》,身为 党员的
我 一 方 面 对 秦岭3.大违力建现加象强之学严校重精深神感文震明惊建,设也被,完党善中校央园高文度化重建视设生,深态 环境,保护国家 绿入肺开秦展岭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
答案:b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 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 渊曾在此地进行过.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的方法问题
B.穷理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本内涵问题
D.理的基
▪
答案:b
课堂练习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 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 泉 证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一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二: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三: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四: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
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展演变过 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 所发展;②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③宋 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④明 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尤其是对 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 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 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 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同学们看这些绣花鞋美吗?我看到的只有 蚀骨的疼痛
封建社会“所谓的美”是对妇女的禁锢
鲁迅与《狂人日记》:这吃人的礼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 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 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5张PPT)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2、北宋五子的思想
(1)周敦颐:解《太极图》 人与天地合二为一 (2)邵雍“:无重极新而排太列极。、太解极释动6而4卦生阳,动宇极宙而结静构;静与而人生的阴精,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神分结阴构分合阳,二两为仪一立
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3)张载《:太开极创图气说学》 一派; (4)二程:开创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①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②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的特征
P16
(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①心即理也:人的本心即是天理;
主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
要 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 思 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标题解读:何为“宋明理学”?
理学:
佛、道
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根本
宋明理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 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 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统治者,民间表现)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过程及结果,实质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3)影响:
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2、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 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影响。 3、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前沿视 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 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 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B
)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统治者,民间表现)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过程及结果,实质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3)影响:
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2、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 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影响。 3、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前沿视 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 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 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B
)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30张PPT)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同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观
(外在的)理是 世界的本原
异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在的)心是 世界的本原
——(清)戴震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
----鲁迅
“美丽”的三寸金莲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 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这些妇女不仅有 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 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 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 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 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 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 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这样 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场。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 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 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 响。
三、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
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C )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共15张PPT)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 明的进步;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 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 人。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 师。
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佛教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其宣扬的今生忍耐来生幸福,使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满足和 安慰。 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 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 众所信奉。 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3.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 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总之: 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突破表现在
以“致良知”作为人生观。它高举“良知” 的牌坊,企图通过“恢复良知”获得“天 理”,以此匡扶天下道义,挽救乱世危亡。
王阳明(14721528) 浙江余姚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1.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实质:主观唯心主义)
史料记载: 王守仁曾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
方叛乱,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的道理。
阙了一物道理。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 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 人。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 师。
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佛教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其宣扬的今生忍耐来生幸福,使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满足和 安慰。 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 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 众所信奉。 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3.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 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总之: 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突破表现在
以“致良知”作为人生观。它高举“良知” 的牌坊,企图通过“恢复良知”获得“天 理”,以此匡扶天下道义,挽救乱世危亡。
王阳明(14721528) 浙江余姚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1.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实质:主观唯心主义)
史料记载: 王守仁曾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
方叛乱,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的道理。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三、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1)心学的开创者是_陆__九__渊__,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他的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_系__统__的__心__学__理__论_,是心学的 集大成者。
心学的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张载与“二程”
【二程】——程颢、程颐 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 3.重视“孔颜之乐”——仁者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 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 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集大成者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佛 教 的 传 入 和 道 教
的
兴 起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释 迦牟尼创立佛教,汉朝传 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 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第一 座由官府建造的寺 院,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祖 庭”和“释源”, 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高考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时期
状态
春秋
产生
战国
发展
秦
打压
汉
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 受到冲击
隋唐 宋 明清
三教合流 理学 心学
成就 孔子创儒学 孟子、荀子继续发展 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春秋繁录》 佛教、道教冲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 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 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道德修养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东汉末年,神仙 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 了道教。道教尊老子 为教祖,奉《道德经》 等为主要经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自 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 同泰寺,三次舍身入寺院 为僧。
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隋朝时,儒学 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唐朝时,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道的发展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为理学 的出现奠定基础。 2、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尊 儒读经。 3、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他们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 “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 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CU/ZUO)侍 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 雪深一尺矣。”
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 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 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朱 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 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著作。元朝曾将该书作为科举考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 收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 和更新; A.哪三教?
儒教, 道教,佛教!
B.合一的含义? 这里的合一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 而是指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曹操主张: 唯才是举,淡化道德
儒家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材料二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老子》
佛教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 之分,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 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指出儒学与佛道相比自身理论上的缺陷。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 广为流行?
①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 ②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两宋社会矛盾激化, 需要儒学复兴。 3、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③儒学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历史教学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 (共28张PPT)
二、宋明理学 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方面 2、积极方面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清·林则徐
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当过县令,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父母 官。对于为官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曾说,“坐 视民困而不能救,心切时弊而不能言”,就是 “知”、“行”不能合一。“坐视民困”是知, “救”是“行”;“心切时弊”是“知”, “言”是“行”;如果“坐视民困而能救,心 切时弊而能言”,才是“知行合一”。
朱熹在武夷山讲学40余年,他全面总结了北 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面严密的理学体 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 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 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 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 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 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 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014·全国卷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 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 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 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方面 2、积极方面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清·林则徐
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当过县令,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父母 官。对于为官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曾说,“坐 视民困而不能救,心切时弊而不能言”,就是 “知”、“行”不能合一。“坐视民困”是知, “救”是“行”;“心切时弊”是“知”, “言”是“行”;如果“坐视民困而能救,心 切时弊而能言”,才是“知行合一”。
朱熹在武夷山讲学40余年,他全面总结了北 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面严密的理学体 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 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 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 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 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 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 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014·全国卷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 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 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 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56张PPT)
“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 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相同点: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请说出“理”和“心”的词语:
蛮不讲理 天理难容 理所当然 天理昭彰 理直气壮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有灵犀 心想事成 心不在焉 心心相印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眼不见心不烦 人心齐 泰山移 心静自然凉
(3)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 核心是“仁”
程颢
程颐
二程认为万物皆出于“天理”,即天理是 世界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存在、无所不 包的,先有“理”,然后产生万物,同时统辖 万物。在天理的基础之上,号召建立与封建等 级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三、理学的成熟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代表人物
地位
程颢 程颐 理学的开创者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 的理学体系
陆九渊 王阳明
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 冲击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 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 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 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 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 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 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 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相同点: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请说出“理”和“心”的词语:
蛮不讲理 天理难容 理所当然 天理昭彰 理直气壮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有灵犀 心想事成 心不在焉 心心相印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眼不见心不烦 人心齐 泰山移 心静自然凉
(3)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 核心是“仁”
程颢
程颐
二程认为万物皆出于“天理”,即天理是 世界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存在、无所不 包的,先有“理”,然后产生万物,同时统辖 万物。在天理的基础之上,号召建立与封建等 级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三、理学的成熟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代表人物
地位
程颢 程颐 理学的开创者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 的理学体系
陆九渊 王阳明
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 冲击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 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 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 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 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 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 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实质 目的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四、评价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九渊
材心料学二的方法论
—如何把握 “理”?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不第靠一“义格”物。”: “而知靠行内合心一的”“自
省”。
王守仁
教师评价:
•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 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 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 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 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 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 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 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的同时,也 同时改换了先秦儒学的积极精神,把民族
• 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 儒学,创立了儒学。南宋的朱熹强调“仁”是道德的终 极源泉;将三纲五常作为个人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是得 “道”,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其实 质是维护封建的专制等级秩序,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成为影响深远的官方儒学。明代的心学则进一步强调
地位。
老聃像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儒学的地位受挫,遭到 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程颢像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一理”是宇世宙界之的间本一理 而已原。天得之而为天, 地 天得 地其主统之 之实义一而 间质,于为 者是即人地 ,客认 的观为 意,又唯世 识凡各心界 之生得于之 以为外性的;精其神张存在之物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 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 是“遏人欲而存天 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二、程朱理学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三、 陆王心学
材料一 王阅守仁读同材朋友料在,郊外探观讨赏风心景学时,思朋友想指着山中开
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 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思考:如何评价宋 明理学?作为一种流 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 不正确?
道问学、读书 穷理。
尊德性、学苟 知本,六经皆我 注脚。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他 会教弟子爬到书 架上翻查飞机种 类性能以及防空 方法 。
应该让弟子 们闭目静坐,泰 山崩于前而目不 瞬,不为机声所 慑。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
二、宋明理学
理是本原
心即理也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落此过,花来同与,我 你 就风心的说材心吹有心明料,何同此旗相归花心 理一吾关于不动是 在?寂在心陆”;你,天 心便王你的九一守来心是地 中渊仁看外位世回此。万 。说答花”界僧物:时:”“ ,人的你此“不花渊宇来颜看色源宙此一,花时便时明是,白 吾 说材是料旗二动,王另守一仁同位朋说友在郊外观赏 是 这 是 是风问树关两 风风 仁景上:?位 动动 者主界具神时的“观的、体僧 ,, 心,花你唯本意体人 也慧 动朋自说心源志现说 不能 。友开天主在等为, 是过指自下义人人着落无既 旗去, 的的山 ,心不动跟即 意感中 同外认 识觉,开 我之为 ,、花 心物世 它精的 有,树 何山木 相中
朱熹
陆九渊
欣赏诗作品味其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一生著书209 卷,编纂书籍 210卷,注释38 卷,校勘 72卷。
没有专书留下, 只是后人为他编 纂了文集。
治学方法迥然不同
--程颐
课堂探究
石介的提《示中:国论》说:“乃有 巨人名北曰宋佛时,期自民西族来政入权我并中国; 有庞眉立名,曰战聃争,不自断胡,来民入族我中 国,各矛以盾其尖人锐易。中国之人,以 其道易把 狄中佛之国教教之,和道激道…发教…人说”民成对夷 老聃是佛中道国的人排,斥为厌什恶么心石理介,说 他“自从胡而来确入立我儒中学国的”独?尊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理多学,的然认后识脱论然自有贯 通处。怎么才能通达 一事“不理穷,”则?阙了一事道 理 一; 物不—格格,物则致阙知了一。物道理。
程颐像
朱熹像
材料三 “所谓天理, 理复礼学是、的何智社会物岂政?不治仁是观、天:义理、?
君臣、父子、兄弟、 存夫理天妇?理、”,朋灭友人岂欲不是天
一、三教合一
思考 为什么儒学的正统地位会受到挑战?
(1)儒学权威性削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
三教图 (清)丁云鹏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理 学 的 发 展
成熟:二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 号 不 原 皆 肃 臣治 正 不 宗 不始平 , 可 才 臣于程 之 理 此 标, 无 使 使 ,太颐 治 由 是理然 父 。 永 故宗认 过 是 什学亦 子 玄 王 藩也为 于 什 么的有 、 宗 璘 镇。: 唐 么 ?终夷 君 才 , 不故“ ” ?极狄臣使便宾其汉 的 由目之、肃反,后风夫宗。权世。妇,君臣子三,便不跋孙纲其叛君扈,。,, 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 矣,汉有纲正。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
“宋明理学”
宋 明理学
教师总结概括
• :魏晋唐末战乱动荡的环境使儒家的“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仁政”等主张受到挑战,也日渐失去 人们的信任,同时佛、道思想的传播使得儒学的独尊地 位受到大的冲击。为重振社会对儒学的信仰,唐、宋儒 学之士思想上强调道统,政治上推崇儒家的纲常伦理, 文化上强调华夷之辨,反对佛教、道教,掀起了儒学复 兴运动,理学也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