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合集下载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本诗是送别之作,写于公元826年左右,寓托不少情感和意境。

正文
登楼
庐山谷口石钟鸣,天籁悠悠伴管弦。

客亭草木含风色,楼阁山川眺望前。

赠言
缙云台近海空长波,杏园南与秋豪期。

翠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

送别
管弦不休春已老,踏尽石桥辛苦道。

金戈铁马得孤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玄鹤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解读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表达了李白和友人的分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思考。

他登上谢朓楼,对周围的景色、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描述,其中“翠
壁云屏山色出,明朝北斗入襟帷”描绘了望远镜的景象。

他也写了一些
赠言,例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追求和对朝廷的反思。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视为隐者,用“心随玄鹤去”来表达不舍离去,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则反映出他一如既往的思念故土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在对友人饯别的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周围的景色,同时反
映出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意
蕴丰富,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件佳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大珍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原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天仙月。

昔日潜艇久,崇山幸自宜。

爱此木门松,爱此山中石。

树阴暗绿荫,水影浅斜碧。

桥上归路远,萧萧野鸟啼。

落日双阙昏,飞鸣破楚瑟。

翻译:北山之中,白云似洛城之云,地处孤山,景色幽美。

隐居之士在其中无忧无虑地安享天地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眺望天际,心灵神往,被月光笼罩。

曾经从小就醉心于山水之间,久居孤山之中,自得其乐。

山间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留在了隐者的心中,无比的钟爱。

观瞻山上青松和山中石,感受着它们的自然之美。

在大自然的怀抱下,隐士的心灵得到了舒展。

参差交错的树叶投下深深的绿荫,流淌中的溪水在斜打下的阳光下呈现淡淡的碧色。

越过一座石桥,不知还有多远便是归程,林中唧唧鸟鸣此起彼伏。

夕阳西下,正是双阙昏暗之时,此刻想到家人与亲友,令人唏嘘不已。

解析:此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隐居山中的自在和美好的生活状态。

诗歌中展示的山水之美,也代表着自然之美,表现出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情感。

在李白看来,大自然可以带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感受,与自然相处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与舒展。

此外,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亲人与朋友的思念与感慨。

总结:本文分析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讲解了李白的山水情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表达的隐居生活态度,也展示了李白强烈的内心情感与精神追求。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诗歌中贯彻的美学精神。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及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注释(1)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宁国市西津初中 情境作品
2016—2017学度一师一优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安徽省宁国市西Hale Waihona Puke 初中 俞四兵二零一七年六月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豪迈雄放的特点。 2、品读,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3、背诵,积累名句。
李白生平
年少有为 辞亲远游 初进长安 赐金还乡
(官至翰林—力士脱靴—贵妃磨墨—赐金还乡)
再次远行 应邀入幕 重病而逝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天宝元年 (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 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 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 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 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 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读一读
◇ 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 读清句读,把握节奏。 ◇ 读出感情,分清重音。
说一说
根据课本“阅读提示”,用原句完成下列填空。 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 写眼前壮阔明朗的景色: 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 抒写挥洒出世的幽愤:
作者的情感变化:
议一议
说出你在诵读本首诗时,哪些字、 词、句的情感理解不到位?以及存在 疑惑的地方。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件

有关“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共勉: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身处 怎样的逆境和不幸,都要学会 去勇敢地面对人生,发奋图强 ,才能笑傲人生。
品味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一个“更” 字可见愁思之深。前句为抒情咏志作铺垫, 后句正面袒露情怀。“举杯”的目的本为“消 愁”,但是酒落愁 肠 ,不但不能“消愁”, 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这两句极富于哲理, 表明诗人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 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诗人实际上 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tiǎo
jiào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也称北楼、谢 公楼,是南北朝齐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 是李白很佩服的杰出诗人,曾在此送友,后成为 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 称。云:李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烦忧:你会在什么时候烦忧?诗人为什么烦忧?从 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2)、酣怎么理解? 开怀畅饮。面对此景,和志趣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人在一起,心情畅快。
(3)、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人的志趣相投? 俱怀逸兴壮思飞。“俱”,都满怀豪情逸兴和雄心壮志。
(4)、“欲”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 满腔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追求。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朓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赏析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

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是作者为了送别自己的好友李云而作。

全诗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诗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人生的迷茫;第二部分则通过对李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的开头便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接着,诗人又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暗示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扬帆远航,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比作流水,表达了诗人对忧愁无法消除的无奈。

总的来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既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奔放的特点,也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tiǎo
jiàn
jiào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唐)
标题里的小文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饯别:准备酒宴送别。 这是因为在古代,离家远行还要举行很隆重的祭
祀,对路神祭祀,保佑一路平安,称之为“祖礼”,“祖礼”的程序很 隆重,当然祭品不管多丰盛,路神肯定是不会来吃的,最后送行的人与 远行人的就可以摆上酒席大吃一顿,这叫饯行或饯别。 校书:官名。掌校雠( chóu )典籍,订正讹误。 叔云:族叔李云。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 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 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 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浪漫主义艺术魅力 。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 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 浓烈的 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被谗毁而被“赐金放还”,内心十分愤慨地 奔放豪迈的感情 ; 753年(天宝十二 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 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 综合运用 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 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 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 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 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 逸自然。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 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 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 谗毁而被“赐金还乡”,内心 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 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 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 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 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 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本解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文本解读

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北宋诗人谢朓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2. 在这首诗中,谢朓以宣州楼为背景,描述了他与友人饯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思念和对别离的不舍之情。

3. 在第一句“寒山转苍翠”,谢朓借意宣州楼所处的环境,以“寒山”、“苍翠”来形容楼的显赫和气势,预示着离别时的悲伤。

4. 第二句“阴霭溟濛生”,则描绘了楼外阴霾的天气,寓意着离别之际的沉郁和忧伤。

5. 在第三句“楼上尽徘徊”,谢朓以“楼上”来表达自己离别时的彷徨不安之情,显示出内心的纠结和不舍。

6. 最后一句“斗垂两鬓洒”,道出了诗人离别时白发的洒落和岁月的不饶人。

7. 总体来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以宣州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愁绪和不舍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之情。

8. 该诗在艺术表达上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心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情谊。

9. 该诗还通过对楼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表现了诗人追求永恒友谊和美好未来的愿望,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人生追求。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愫和友情祝福的诗篇,展现了谢朓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谢朓是北宋文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作以清新婉丽、雅致含蓄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便是谢朓才情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

首句“寒山转苍翠”,寒山苍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楼宇的壮美,更蕴涵了谢朓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

在北宋时期,楼宇的建筑往往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这友谊的坚固和永恒。

而寒山苍翠则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对友情的眷恋。

接下来的“阴霭溟濛生”,诗人借着身边的景象来寄托他离别时的愁绪和不舍之情。

阴霭溟濛的气氛,给人以忧郁沮丧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生平。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生平及其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了解知人论世、以诗解诗的读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激发学生对李白、李白诗乃至盛唐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诗人生平及其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感受、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这一时期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这个伟大的时代,以它独特的精神风貌,滋养了一大
批优秀的诗人,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李白又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哪怕人生道路受阻,始终不改昂扬意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走近李白,走近李白诗。

二、初读诗歌——品其韵
1、生自读,注意读音、节奏;
2、生齐读,师指导读音、节奏。

3、听录音。

三、译读诗歌——感其意
1、学生结合资料书和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诗歌。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努力释疑。

(4个问题见PPT)
四、品读诗歌——悟其情
1、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几次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烦忧(读出相关诗句)4次变化
烦忧到豪迈再到忧愁再到解脱。

诗人为什么烦忧?(参考助读资料)
公元725,出蜀,仗剑远游,李白二十五岁
待在翰林院里,听候皇帝下诏,或帮助起草
文书,或回答皇帝的咨询,或伺候宴游,做
些点缀太平的诗文这样的一个帮闲角色。

公元742年,翰林待诏,李白四十二岁
公元744年,赐金放还
(引导学生了解:李白花了17年才迎来他的政治理想机遇,却做了翰林待诏这样一个帮闲角色,对于要辅佐皇帝干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大事业的他,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了,最后还被赐金放还)师生讨论后明确: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2、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体会李白的情感变化:
借这首饯别诗抒发情志,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的彷徨苦闷、抑郁不平,又表现出诗人在失意中仍有希望、自信、执着的追求理想的乐观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于是,他决心“明朝散发弄扁舟”,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

请问:诗人是不是真心想归隐?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确:尽管“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找到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但并没有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 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

我们所听到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五、课堂小结
我们爱李白,爱他绝世的才华;爱他始终保持的传统社会难能可贵的自由、健康的人格;爱他自由、乐观的精神。

李白这种独特的精神风貌,我们认为也是拜盛唐时代精神之赐。

伟大的时代激发起士人们的充沛的政治激情和浪漫想象,使整个时代都笼罩在这样一种高亢的激情之中。

这种时代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读诗吧!读李白诗,读盛唐诗,让我们穿越千年,和那些古人思想相近,心灵相亲!感受李白,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六、作业
1、背诵《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模拟李白发朋友圈,并邀请五个好友点赞、评论。

3、阅读推荐:《月下独酌其四》、《秋夜板桥浦月下酌怀谢眺》
板书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