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为宗脉之所聚

合集下载

耳部按摩法

耳部按摩法

耳部按摩方法
耳部疗法功效:《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终于耳者。

”说明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

耳部疗法能疏通经脉、调节脏腑气血。

能够有效的调理机体,让机体处于平衡的状态,增加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1)营运大小周天:
1.大周天即整个外耳廓,从下到上,由耳大神经点(在与颈椎、锁骨形
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下方)开始按摩,沿着轮4—轮3—轮2—轮1—耳尖—上耳根—耳廓前—耳屏前缘—耳垂前缘—至耳垂下缘—向外上方与轮4汇合。

大周天按摩打通十二经脉
2.小周天:从心血管皮质下一脑垂体一脑干、甲状腺一对耳轮内侧缘
颈一胸一肋缘下一腹一对耳轮下脚至交感一出走外交感一沿耳轮升
部下降至外耳一耳屏前一目1-升压点,为小周天经络循环系统
(任脉相当于对耳轮前缘,督脉相当于耳屏前)小周天按摩法打通任
督二脉
(2)双耳前后按摩法
(3)将耳廓、耳垂向上提拉。

耳医学治病原理—新

耳医学治病原理—新
而耳针中国古人称之为 “小针”、“微 针”或 “耳底神针”(这名字霸气!) • 耳针是祖国针灸的一个分支,即用针刺 耳朵上的穴位来治病。
最早定义
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 • • • 经络学说 神经学说 德尔他反射学说 全息学说
经络学说
• 循行于耳廓中央的有三焦 胆 小肠等经脉 • 循行于耳廓周围的有三焦 胃 膀胱等经脉 • 加上阴经和奇经八脉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明星耳穴治疗
影视明星李冰冰小姐用耳穴调理身体病症
国大兵入训前接受耳穴止痛课程培训
国大兵入训前接受耳穴止痛课程培训。
韩国将耳穴运用于美容面部管理。
韩国将耳穴运用于美容面部管理。
中国海军医疗船用耳医学治疗不适。
中国海军医疗船用耳医学治疗不适。
15个部位常见穴位
木 肝 青 风 春 酸 筋 怒 目 泪 胆
• 黄丽春教授曾带领中国军医 代表团到古巴向古巴的医生 传授中医针灸耳医学技能, 并因其卓越贡献被古巴总统 卡斯特罗授予国家战斗友谊 勋章。
• 在全世界,黄丽春教授已经治疗超过250.000名患者。 • 其中包括中国高级政府领导官员和将领以及其它国家的政府大使官员, 例如意大利,古巴及朝鲜的总统。
• 黄丽春教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耳医学专家,而且是中国最顶级 的耳医学医师之一。 • 到美国前,黄教授曾在北京最好的一所医院301医院工作了38年,她曾 是外科医生,手骨骨折后,转学中医耳诊,担任301总医院针灸科的主 任。
• 2002年在波多黎各召开的世界国际耳穴疗法和耳医学专题研讨会上,她被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 • 在意大利总统安德里奥蒂访问中国期间曾接受她的诊断和治疗,黄教授只用耳穴探测仪在耳穴上检查,只用5分钟便诊 断出颈椎病, 3,4 颈椎增生引起右侧后头痛。在耳穴上用王不留行子贴4个耳穴,经过治疗并施加指功发热,通经活络, 气至病所的手法,颈椎病引起的后头痛即刻消失。为了答谢她奇迹般的诊断和治疗,意大利总统给他颁发了一枚金制 奖章。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复习总结:问耳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复习总结:问耳目

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耳为宗脉之所聚;肝开窍于目,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所注之处。

可了解肝、胆、肾、三焦和其他脏腑的病变。

(一)问耳《医学入门》所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

"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病因病机基本一致。

1. 耳鸣、耳聋:耳鸣: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

耳鸣有虚实之分,实:突发耳鸣,声大如蛙聒,或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者。

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

虚:渐觉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者,常是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或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

耳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谓之耳聋,亦称耳闭。

实:一般耳暴聋者,多属实证。

常由肝胆火扰,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药物中毒。

虚:久病耳渐聋者,属于虚证。

多因肾精亏虚,肝血、肝阴不足,脾虚,清阳不升。

此外,年老耳渐聋者,一般是生理现象,多是精衰气虚之故。

2. 重听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称为重听。

日久渐致重听,以虚证居多。

常因肾之精气虚衰,耳窍失荣所致。

多见于年老体衰的患者。

若耳骤发重听,以实证居多。

常见原因是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袭耳窍。

3. 耳胀、耳闭耳胀:指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

耳闭:指耳内胀闷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

病机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痰湿蕴结于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痰阻所致。

(二)问目1. 目痒是指眼睑、眦内或目珠有痒感,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

如两目痒如虫行,畏光流泪,并有灼热之感,是肝经风火上扰所致。

若两目微痒而势缓者,多属血虚,目失濡养所致。

2. 目痛单目或双目疼痛,谓之目痛。

目痛原因较为复杂,一般痛剧者,多属实证;痛微者,多属虚证。

目痛难忍,兼面红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眵多——风热之邪上行(为暴发火眼或天行赤眼)目微赤微痛,时痛时止,并感干涩——阴虚火旺3. 目眩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之感,谓之目眩,或称眼花。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肺:
生理关系:肺主气,肺气贯于耳。 《难经· 四十难》说:“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 何也?……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 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病理关系:外邪犯肺,肺气不宣。 《素问· 气交变大论》说:“肺金受邪,民病疟,……嗌 燥耳聋。”《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虚 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治疗关系:常用的治法有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补肺敛 肺、养阴清肺等。
第二节 耳病的病因病机概述
外因:外感邪毒、外伤、饮食所伤 内因:情志所伤、劳倦所伤、脏腑虚损
耳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 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1 . 急性耳病多属实证热证,常与肝胆有热, 或邪毒侵袭相关; 2 . 慢性 耳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脾亏 虚为主,或肝阳上亢或邪毒滞留有关。

所属关系:耳为心之客窍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 于心,开窍于耳。”《医贯》卷五说:“心为 耳窍之客。” 生理关系:肾之精气通于耳,心肾相交则耳聪 病理关系:心虚血耗可致耳鸣耳聋。 心肾不交可致听闻扰乱。 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可致危证(脓耳 变证) 治疗关系:养心安神,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心开窍 等





所属关系: 1. 由经络而发生联系。《温热经 纬》:肺经之结穴在笼葱,专主乎听。 2.五脏生克关系。为肾之母,而肾主耳。 现代解剖:咽鼓管咽口在鼻咽,与中医之肺之 络会于耳中之理论相吻合。 组织胚胎学:咽鼓管和中耳粘膜同属上呼吸道 粘膜的一部分,与鼻腔粘膜有连续性,咽鼓管、 鼓室内表面均为呼吸粘膜上皮所覆,咽鼓管的 粘膜是由呼吸道粘膜分化而来的真性粘膜。 临床应用:宣肺开窍法治疗耳病的报道。
二、 与经络的关系
耳为宗脉之所聚。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 三 百 六 十 五 络 , 其 气 血 皆 上 于 面而走 空 窍……其别气走与耳而为听”。

耳与五脏的联系

耳与五脏的联系

浅述耳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耳位于头面两侧,为宗脉之所聚,与各脏腑之间的联系亦很密切。

1.耳与肾之间的关系自经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耳与肾脏之间的关系相当地密切。

肾开窍于耳,《中藏经》中写道“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有“肾主耳”及“肾在窍为耳”的记述。

肾气通于耳,在《灵枢·脉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

”肾主藏精,肾精充沛则听觉聪敏。

耳有主平衡、辨体位的生理功能,耳主平衡又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耳为肾之官窍肾藏精,精生髓汇于脑,当肾精充沛,则髓海盈满,则耳得以滋养,以司其职,反之则病,故而《灵枢·海纶》谓之有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

所以耳之病可由于肾精不足引起,肾精充盛则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发挥。

2.耳与心之间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言“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所以有医家提出心主血脉藏神,寄窍于耳,《千金要方》记有“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的句语,明朝《医贯》中亦有着“盖心之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的载述。

《内经》中尚言“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人体一切生理机能活动皆由心所支配,所以《管子·心术上》有言“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

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

故当心虚血耗,耳失所养时,亦或是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之际,可导致耳聋、耳鸣、耳痛或耳内生疮。

3.耳与肝之间的关系由于肝肾同源,故而作为肾所主的官窍,耳与肝的关系亦是相当的紧密,耳主平衡,而平衡功能失调的最主要症状就是眩晕,《灵枢·大惑论》述之“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

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眩晕病在头、脑、目,目为肝之官窍且肝属厥阴,故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的记载,而在《仁斋直指方》中更是有着“厥气搏于耳,是谓厥聋,必有时见眩晕之症”,明确指出邪入于耳,可见眩晕。

耳朵的秘密

耳朵的秘密

耳朵的秘密作者:佐伊来源:《新天地》2013年第03期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

通俗一点说就是,耳朵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等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

清代的《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有“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说法。

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八十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再次印证了中医的神奇。

耳朵与人体的经脉和穴位密切相连,所以人体有病时,耳朵就会有反应。

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可以说,耳朵是反映人体疾病的“晴雨表”。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都是平洁光滑的。

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经常可以发现一条斜线或者皱痕。

它是从耳屏间切迹,即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或皱痕,有的深而长,有的浅而短。

这种褶皱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

出现耳褶心征的人可能得了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

人们常说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是长寿之兆。

中医讲究“相不独断”,耳朵本身除了耳廓长、耳垂大以外,还有厚薄、软硬、贴张、气色等要求。

要把耳朵本身的各种气色形态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黄帝内经》有云:“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

”耳朵如黑炭色,是肾气衰败的征象,肾气衰败的人必死。

在慢性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耳朵变得很薄、枯萎、褶皱增加,而且缺少光泽,那就不能小视了。

如有个病人由于肺癌切除了右肺,25年后其他一切正常,唯独右耳的耳垂发生了明显萎缩。

中医对此也有急救的办法:“耳轮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灸关元五百壮”。

关元也就是丹田,在脐下三寸,应该每天艾灸五百下。

古典医籍中对于耳病的研究主要是从肝、胆、肾方面入手,但肺与耳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耳朵上的“灵丹妙药”(上)

耳朵上的“灵丹妙药”(上)

耳朵上的“灵丹妙药”(上)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11期□文/ 本刊记者张昕医学指导/ 武国忠(北京孔医堂坐馆专家、合顺堂名医馆首席特诊专家)《黄帝内经·灵枢》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意思是说,人体全部经脉、络脉都要聚集到耳朵上。

可见,耳朵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却有着维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耳朵是人体的重要“ 大药库”《黄帝内经》中说:“肾开窍于耳”,耳朵形状与肾相似;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而且肾主管大脑,大脑是人体感觉的接收站和行动的指挥部,大脑、耳朵、肾是息息相关的。

《四诊诀微》中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耳朵就是它在体外的“办事处”。

北京孔医堂坐馆专家、合顺堂名医馆首席特诊专家武国忠说,耳朵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药库,身体内部任何地方有病变,在耳朵上都会出现高升点。

耳朵上的高升点,按上去会特别疼,这正是耳朵上经络密集的缘故。

正是这种疼痛,能通过这些密集的经脉传导到身体的病变部位,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体的抗病和自愈能力。

五脏六腑的耳穴对应点耳朵上约有130 多个治疗点。

由于这些耳穴都是以其对应的人体部位或器官来命名,所以,顾名思义,大部分耳穴的作用都能一目了然。

比如,咽喉点就是专门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的,如慢性咽炎、声音嘶哑、扁桃体炎、哮喘等;肩关节点就是用来治疗肩周炎、肩关节炎、肩部扭伤的。

在此,武医师给大家介绍几个最常用的、治疗范围较广、且不容易从命名上看出作用的耳穴高升点大药———五脏六腑的对应点。

这些高升点,可以棒压、可以贴耳豆,都能自己操作,简单易学。

1.耳朵上的心点大药心主血,主神明,所以,心点可以调和营血,清泻心火,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和调养心血管疾病与精神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悸、心烦、心慌、失眠、健忘等。

另外,咽炎、口舌和面部的疮疡也有很多是由于心火过旺引起的,所以心点还是解除这些问题的特效药。

为什么说耳、目为“宗脉之所聚”?

为什么说耳、目为“宗脉之所聚”?

为什么说耳、目为“宗脉之所聚”?关于耳与经络的联系,据《灵枢·经脉》记载,手、足三阳经均分布到耳。

如手阳明络脉,“入耳,合于宗脉”;足阳明经,“循颊车,上耳前”手太阳经,“入耳中”;足太阳经,“从巅至耳上角”;手、足少阳经,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六阴经则由于表里两经脉气相通,特别是阴经经别在头面部合于阳经,故与耳也有联系。

《素问·缪刺论》还说:“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

”由此可知,经络与耳的联系是十分周密的。

其会总的经脉就称宗脉。

目与各经络的密切联系更不待言。

手足三阳经即以目为交会点;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均连目系,其余各经通过经别也都与目有联系。

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这里将目、耳放在五官的首要地位,成为“宗脉之所聚”的二官。

宗脉之“宗”含有会总、根本和主要的意思,目之所以能视,耳之所以能听,就是由于主要的经络所汇集,其气血充足则耳聪目明,气血不充则耳鸣目眩。

宗脉所输送气血的盛衰则受脏腑功能的支配,故《灵枢·口问》接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这是指悲哀而致液竭“夺精”,表现为如下的关系:心动→宗脉感→液道开→泣涕出……又:“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这是指血气虚而致耳鸣,表现为如下的关系:胃中空→宗脉虚→脉有所竭→耳鸣综上所述,可知宗脉在脏腑与耳目之间起了重要的联系作用。

耳、目为“宗脉之所聚”这一理论,对于说明耳目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症候都有实际意义。

后世医著,如李东垣《兰室秘藏》说:“目者血脉之宗也”;罗天益《卫生宝鉴》说:“五脏六俯、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者”,都是对这一理论的运用并有所发挥。

耳朵是倒置的胎儿

耳朵是倒置的胎儿

贴 在 耳 郭 外 部 ,不 分 高 低 凹 凸 ,只管 擦 2 0 次 至 3 0 次 至 局 部 发 热 。这种
揉 捏 3 如果发现疼痛点或有不舒服的 方 法可以滋肾养肝,使 皮 肤 红 润 。
地 方 ,就表示身体的某个地方有不健
做完 这 四 步 ,耳朵的按摩才算完
康的 征 兆 ,适度揉揉捏捏就可以使其 成 。
神清气爽。
有 对 应 眼 、舌 、头 、额 、 牙和面频等的穴位。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处
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
叫耳甲艇,对应于人体的
指 按 摩 耳 垂 ,先把耳
腹 腔 ,按 摩 此 处 有 助 于 消 化 ,能强肾 垂 揉 捏 搓 热 后 ,再 向 下 拉 耳 垂 1 5 次
健 脾 。消化好是吸收好的前提,所以 至 2 0 次 ,感 觉 到 发 热 、发 烫 为 宜 。
儿 ,里面有很多学问。
提 耳 尖 :耳尖上
耳 垂 相 当 于 面 部 ,用

拇 指 和 食 指 揉 捏 耳 垂 ,就

能调节因为上火而在脸上

长的小疙瘩。
正对着耳孔的开口凹

陷 处 叫 耳 甲 腔 。这个地方

〇 对应于人体胸腔内的脏

I ' 器 ,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 ® 血液和循环系统都有不错

的刺激点。刺激某个耳穴,就能促进 觉 得 有 明 显 的 发 烫 、发 热 时 ,再按压
身体相应部位的循环。如果在此处稍 上边 的 凹 陷 处 ,同 样 来 回 按 压 1 5 次
稍 用 点 心 ,就能起到美容养颜的功 至 2 0 次。
效。
耳 朵 的 按 摩 可 总 结 为 “提 、拉 、
据 说 ,耳 朵 就 是一个倒置的胎 按 、推 ”四步—

耳穴的作用继续教育答案

耳穴的作用继续教育答案

耳穴的作用继续教育答案《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耳朵与人体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脉相合,与耳相联系。

所以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

它进一步将耳郭分为心、肝、脾、肺、肾五步,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

从耳的定位诊断来看,不难看出,人体各部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婴儿。

通过对耳朵各部位的按摩,可以起到日常养生的作用。

耳朵上有一个降压沟,有高血压的人经常用双手拇指、食指白上而下压刮降压沟,每天刮20分钟,刮完以后就会感觉头脑清爽。

三角窝位于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平时常常按摩三角窝,坚持长时间用指腹或棉签按压刺激,可安心宁神、消炎止痛。

如果你经常出现肩周炎、手肘痛、落枕等情况。

那么你可以经常按摩一下耳舟的穴位,位于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

相当于人体上肢,按压耳舟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多是由于脾胃虚弱,以及暴饮暴食引起胃气上逆所致。

此时可以按摩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失眠,中医称“不寐”,大都由心、脾虚弱及肝气不畅造成。

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耳窝中的“脾”“肝”穴位。

耳朵上的颈椎反射区对治疗脖子酸痛、僵硬、发麻、甚至落枕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建议那些因为工作关系,脖子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人,每天抽5分钟时间用指甲或按摩棒点按耳朵上的颈椎反射区,起到一个日常保健的作用。

下面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几种按摩耳朵止病痛的方法:1、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2、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

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距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我们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1.耳与经络的关系耳为宗脉之所聚。

其中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多属阳经,计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均从耳后人耳中,走耳前。

足阳明胃经,从大迎,循颊车,上耳前。

手太阳小肠经,其分支从缺盆沿颈上颊,至目锐眦,入耳中。

足太阳膀胱经,从颠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

2.鼻与经络的关系鼻位居阳中之阳,是血脉多聚之处,又是清阳交会之处。

循行鼻部和鼻旁(包括鼻窦)的经脉多属阳经,而阴阳经脉相互交接,故阴经亦有相络于鼻窍的。

十二经脉和经筋中,循行鼻及从鼻旁经过的有: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尖端之商阳穴,上行,通过颊部,人下龈中,循出夹口,绕上唇,左右交叉于人中,分布在鼻孔两侧。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两旁,上行交合于鼻根部,旁纳足太阳经脉,向下沿鼻外侧,人上齿中。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尖端之少泽穴,从颊抵鼻旁到内眦。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

足少阳胆经,始于目外眦,下行至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

督脉,由颠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

任脉,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左右循鼻旁,至二目下。

阴跷脉,从颈外侧上夹口角,循鼻外侧到达目内眦。

3.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佘经脉皆直接通达。

手太阴肺经,入肺脏,上循咽喉,横出腋下。

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夹口入下齿中。

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

足太阴脾经,从脾脏上络于胃,横过膈,上行夹于食道两旁,循经咽喉,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夹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

耳朵是倒置的胎儿

耳朵是倒置的胎儿

龙源期刊网 耳朵是倒置的胎儿作者:孔勉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8年第04期在五官中,耳朵最不抢眼,但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即人体主要的经脉都聚会于耳。

由于耳朵是十二经脉皆通过的地方,人体各器官在耳郭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

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能促进身体相应部位的循环。

因此,如果在此处稍稍用点心,就能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据说,耳朵就是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朵里面有很多学问。

耳垂相當于面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就能调节因为上火而在脸上长的小疙瘩。

正对着耳孔的开口凹陷处叫耳甲腔。

这个地方对应于人体胸腔内的脏器,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都有不错的保健作用,经常按按能使人气血丰盈,面色红润,神清气爽。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处叫耳甲艇,对应于人体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能强肾健脾。

消化好是吸收好的前提,所以常按这里也能润泽肌肤哦。

耳郭的外周则对应于躯干四肢,经常按压耳郭能减轻腰腿疼和颈肩不适。

现在把食指贴在耳郭内部,拇指贴在耳郭外部,不分高低凹凸,只管揉捏。

如果发现疼痛点或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表示身体的某个地方有不健康的征兆,适度的多揉揉捏捏就可以使其好转。

上次我过度吹空调,觉得有点小感冒,坚持按了按外耳道口边的凹陷处,没想到真把感冒“扼杀”在了摇篮中,没再继续恶化下去。

这个部位对应身体的心、肺、气管,如果你觉得心、肺、气管有不适的时候,按压这个部位15~20下,当觉得有明显的发烫、发热时,再按压上边的凹陷处,同样来回按压15~20次。

耳朵的按摩可总结为“提、拉、按、推”四步。

提耳尖:耳尖上有神门、盆腔等反射区以及肝阳穴和风溪穴等。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然后往上提揪,直到此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

同样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提揪右耳。

“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

“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

“胃中空虚则宗脉虚”,“⽿为宗脉之所聚”经脉不通,⽿朵患疾三焦经不通的话,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经脉不通,⽿朵患疾中医认为,导致⽿部疾病的原因就是⼼⽕、肾虚。

在⽿部有两条经脉――三焦经与胆经。

“从⽿后⼊⽿中,出去⽿前”意思就是⽿朵后边,⽿朵前⾯,⽿朵⾥⾯都有三焦经经过。

⼈体五脏六腑都不是悬挂的,⽽是由⼀些东西联系起来的,⽽这个连接就是三焦经,所以说,如果三焦经不通的话,就会影响五脏六腑,⽽⾸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朵。

从⽿后⼋⽿中,再出⾛⽿前,最后再⾛到外眼⾓的太阳⽳,这是胆经的⼀个⽀脉,如果胆经不通,也会引起⽿部疾病。

另外,肾开窍于⽿,所以肾⽓衰败也与⽿内的疾病也有很⼤关系。

三焦经与胆经都属于少阳, 《黄帝内经》记载: “少阳主枢。

”少阳是阴阳的交通枢纽,如果阴阳交通不利,那么就会患⽿病。

《黄帝内经》中对⽿鸣有所记载: “⽿聋浑浑淳淳。

”就是说⽿鸣时,⽿朵⾥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要么是蝉鸣,要么是轰轰响。

蝉鸣是⼤虚之证,因肾精不⾜所引起。

轰轰响是实证,因三焦不通,内部⽕太重所引起。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胃⽓虚与⽿病的记载有: “胃中空虚则宗脉虚”,“⽿为宗脉之所聚”。

饮⾷⽆节制,就会引起胃病,胃⽓不⾜,⽔⾕精微就⽆法转变成正常的营养,⼈体经脉得不到滋养,⾎脉就会空虚了,⽿朵也就随之会出现问题。

另外,在⽣⽓时会造成⽿朵的“暴聋”。

在⽣活中,⽣⽓是难免的,可是,⼀⽣⽓,不是这⼉堵了,就是那⼉憋了,整个三焦经都会受到阻碍,⽿朵这个孔窍的⽓机就会很容易被闭住,这时就会出现⽿聋的症状。

⼯作压⼒过⼤,精神长期处于⼀种紧张状态下,就很容易产⽣焦虑,⼼情压抑,这些都会使⼈体经脉出现不通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朵的疾病。

碧跟⾜疗加盟鼷髋打逼圣经朋K, 浑邹余疖暨勇通经脉,⽽⽿粜周围最重要的治疗点治疗⽿朵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扌就是听宫⽳、⾓孙⽳、窍阴⽳、翳风⽳。

指压这些⽳位,然后,以连接颈部的天柱⽳与风池⽳为底边,向下绘正三⾓形的顶点位置,进⾏指压,虽然没有⽳位,但这⾥是与⽿鸣有密切关系的⽿鸣调整点。

中药师考点:官窍之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药师考点:官窍之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药师考点:官窍之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药师考点:官窍之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官窍泛指器官和孔窍。

官指舌、鼻、口、目、耳五个器官,简称五官。

五官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

除五官之外,咽喉也属于官之范畴;阳窍有七,一般称七窍,是头面部(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七个窍的合称。

阴窍有二,指前后二阴(前阴尿道口和后阴肛门)。

二阴,人体气化产物如尿便,皆从二阴排出,故称“浊阴出下窍”。

头部七窍及前后二阴谓之“九窍”。

(1)肾与耳肾开窍于耳,“耳之聪司于肾”(《古今医案按》),“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枢·五阅五使》),“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医林改错》)。

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精髓充盛,髓海得养,则听觉才会灵敏。

故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难经·四十难》)。

故临床上常常把耳的听觉变化,作为推断肾气盛衰的一个标志。

人到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退,故听力每多减退。

(2)耳与其他脏腑耳与心“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杂病》),故有“心开窍于耳”之说。

因为“耳者,心之窍……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可见舌本属心,耳兼乎心肾也”(《类经·脏象类》)。

所以耳属心肾二脏之窍,但以肾为主,以心为客。

故曰:“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者以肾为主”。

或曰:“心亦开窍于耳,何也?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耳”(《医贯·卷五》)。

说明心与耳的生理有关。

耳与肝胆肝气通于耳,肝气调达,则听力聪敏。

若肝脏功能失调,“虚则目荒荒无所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脏气法时论》),胆附于肝,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肝胆主升发,喜条达,若肝胆失调,胆经有热,易上逆于耳而为病,“足少阳胆经,上络于耳,邪在少阳,则耳聋也”(《医学心悟·伤寒六经见证法》)。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六条阳经皆上行于耳,六条阴经则通过脉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六条阳经皆上行于耳,六条阴经则通过脉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六条阳经皆上行于耳,六条阴经
则通过脉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人体六条阳经皆上行于耳,六条阴经则通过脉络或经别与阳经结合,间接上达于耳。

人体的各个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其中不少穴位与肾有关。

适当按揉耳轮,可起到补肾助眠、聪耳明目、强身健体、健脑补虚等作用。

在揉的过程中,还能顺便刺激到多处穴位,对五脏六腑都有好处。

方法:
1、轻捏两耳廓:沿着耳廓从上至下轻捏两耳;
2、揉搓耳轮: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捏住耳轮,沿耳轮上下来回揉搓。

3、单指按压:用食指指腹按压外耳道开口上方的凹陷处,此处有肾的反射区,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红为止。

4.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使局部发热发红。

《灵枢·口问》原文译文要点

《灵枢·口问》原文译文要点

《灵枢·口问》原文|译文|要点《灵枢·口问》出自《黄帝内经》。

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本篇所论诸病,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伤,古书没有记载,口授相传,故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灵枢·口问》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

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黄帝曰:愿闻口传。

歧伯对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阳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唏音,何气使然?歧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日补眉本也。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245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245

原文: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

补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

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

视主病者,则补之。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

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补足外踝下留之。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

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盛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

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瘘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足外踝下留之。

翻译:岐伯回答说:饮食水谷进入胃中,胃中有热,中的寄生虫因受热而蠕动,就会使胃气迟缓,胃通于口,胃气迟缓使得舌下的廉泉穴开张,口开而涎出不收。

由于足少阴肾经结于廉泉,故治疗以针刺足少阴肾经以补肾水。

黄帝说:耳鸣的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耳是人身宗脉聚集的地方,若胃中空虚,水谷精微供给不足,则宗脉无以为养,脉中亦空虚,宗脉虚则阳气不升,精微不得上达,入耳的经脉气血不得充养而耗伤,而致耳中鸣响。

治疗时应在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及位于手大指爪甲角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以补法针刺。

黄帝说:人有时自咬其舌,是什么原因岐伯回答说:这类疾病是由于厥气上逆,影响到各条经脉的脉气而分别上逆所致。

若是少阴脉气上逆,因足少阴肾经通到舌的根部,所以会自咬其舌;若是少阳经脉气上逆,因少阳经脉行于两颊部位,就会自咬其颊;若是阳明经脉气上逆,因阳明经脉环绕口唇部,所以会咬唇治疗应根据发病的部位,确定病在何经,施以扶正祛邪的方法针刺治疗。

耳穴美容法

耳穴美容法

耳穴美容法
一、耳穴美容的原理
1、《内经》云: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有多条经络汇聚于耳廓周围,当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发生病变时,可能因经络的传导作用,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反应,表现为皮肤色泽、形态、压痛敏感及电特性改变等。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了它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我们正是运用经络与脏腑的这种相互联络关系,刺激耳廓的异常部位,达到美容的目的。

2、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于50年代初提出了耳穴形如倒置胎儿的理论。

3、耳廓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二、耳穴美容方式
耳穴刺血术、耳穴压豆(王不留行籽、磁珠)法、耳穴针刺、耳穴点灸、耳穴注射、耳穴敷药、耳穴割治、耳穴磁贴、耳穴刮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为宗脉之所聚
作者:刘兵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第07期
耳,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

《说文》谓其“主听也。

”作为最重要的听觉器官,耳的神性意义有时可与眼睛并重,合称“耳目”,如《鬼谷子》云:“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黄帝内经》论述了耳与心(神)的直接联系:“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春秋》也说:“耳者,心之候。

”我们都知道,中医似乎更强调耳与肾的密切关系,如《黄帝内经》言:“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其实,耳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有关联,“耳为宗脉之所聚”,联系较为直接的是:肾、心,及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耳朵外形和肾脏相似,其与肾的关系,可以衍生出很多对耳之神性内涵的探讨。

中医认为,听力下降或耳鸣,一部分原因是与肾虚有关;而外观层面上耳廓的瘪小、焦枯失泽,亦源于肾水的不足或流失。

所以,看耳朵能看出来一个人肾气如伺,而与之相关的志气、智气、记忆力也可以一览无余。

肾主水,耳通乎肾气,耳朵因此与生殖神性及性心理也密切相关。

耳朵在形象上像个倒立的胎儿,昭示生命原初状态及本源(生命亦起源于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胎儿或婴儿带给我们的神性思考(佛之空灵,道之天真,医之胚胎学),远超乎你的想象。

《西游记》里孙悟空将“定海冲针”如意金箍棒放入耳中,就是让其归人应归之地——水位(卦位为坎)。

耳朵是人体最典型的全息胚(包含人体全部信息),其中耳垂除了对应头脑(肾生髓,髓聚为脑),也有子宫特性,女子喜欢佩带耳坠、耳环,不仅是一种自我的个性或心情表达,也显示女性性感的味道,具有特有诱惑力。

伴侣二人世界的交头接耳或耳语,往往能促动情欲,在软软的床上,情侣之间对耳朵轻轻抚摸或吹气,也可激发性的心思或愿望,可谓是“吹耳催情”。

也许是巧合,如倒立胎儿一般的“耳”,与“儿”音义相通。

“儿”的特点是依从、顺从,而“耳”也含有顺从的意思,若不顺从甚或抗拒,那么父母往往会揪着你的耳朵“耳提面命”一番,情况严重者还要被打“耳光”。

小时候笔者调皮捣蛋,没少被爸妈扯耳朵,我今日之大福气的耳朵,全仰仗爹妈的恩泽。

作为儿女,对父母最好的情感表达就是孝顺了——“孝”而且“顺”。

“顺”又不单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对某个人爱到极致、恭敬到顶点,也会对其顺从之,甚至“俯首帖耳”都有可能。

若对自然规律深信不疑,按照规律做事,那便是“顺乎天道”了,老子是讲究顺应天地之道、“上善若水”的“望(耳口之王)人”,那么,也许我们就不难理解他老人家“姓李名耳,又称老聃”的深刻蕴意了。

人的两只耳朵常年分别头之两侧,隔“头”相望,正如左右二肾,若仔细端详,目.都是一高一低,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脏窍相关”理论——肾开窍于耳。

养耳朵最重要的就是养肾气,最关键的即是避免肾精的过度消耗——节制房事,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避免长期熬夜等。

反过来说,学会平静知足,惜福享福,耳朵自然也会长势良好。

点按三焦经的中渚
穴及敲胆经,对耳窍也可有较好的保养作用。

养耳朵还有就是对耳朵本身的刺激,如弹耳、敲耳、叩耳、摩耳等。

我们看一个人耳垂大而圆润,常认为他/她有佛缘,有福气,这种关系联想的极致莫过于刘备的“两耳垂肩”了,至于诸佛菩萨及道家老子的大耳双垂,则更不必多言。

其实,这与大耳垂对应的身体神性意义有关——脑的智慧与富足,心的宽厚与柔软。

当然,我们一直强调,后天的身心修行可改变先天形体,及与之相关的神性,并形成良性循环。

那就从培育一颗柔软宽厚的心,与一个智慧通达的大脑开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