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22勇士为何只有18枚奖章

合集下载

打破宿命强渡大渡河18勇士缘何无伤亡

打破宿命强渡大渡河18勇士缘何无伤亡

打破宿命强渡大渡河18勇士缘何无伤亡?2008年02月13日星期三 11:36打破宿命强渡大渡河18勇士缘何无伤亡?羊肠道疾走一天拿下百公里泸定桥猛攻突击队员舞大刀———红军在大渡河畔的战斗,有两个具体场景:“安顺孤舟”和“飞夺泸定”。

与其他战斗相比,大渡河畔的战斗更能体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特点。

安顺场渡口一叶孤舟上的18名勇士、泸定桥13根光溜溜铁索上的22位英雄,其个人的战斗素质和勇猛精神,被提到了决定整个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高度。

但大渡河畔的战斗,如果只是为了证实红军战士的勇猛,是远远不够的。

它真正的含义在于打破了一直笼罩在红军高级将领头上的宿命———一个关于大渡河的宿命。

大渡河畔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在打精神战这张牌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暂时跳出敌军的包围圈,从云南北进。

蒋介石亲自坐镇昆明,一面令薛岳渡金沙江紧追,一面严令大渡河的川军加紧布防,同时宣称:“要让朱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大渡河边,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处。

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3万人到达安顺场(彝语紫打地)。

一个多月前他们在云南巧家抢渡金沙江,清军毫无知觉。

他北上时选了一条山间捷径,而且也没有选择跟先遣队同在大树堡抢渡,而是把渡口改在大树堡上游的安顺场。

石达开到达的当天,立即派人渡河到北岸侦察,没有发现敌情,决定停留三天,征集船筏。

此时是阴历4月27,往年大渡河汛期最早也要到5月底。

石达开做好渡河准备时,发现河对岸出现清军,便派出5000精兵以船筏大举抢渡。

此时大渡河却提前涨水,几十年所不遇,洪峰猝至,船破筏毁,渡河精锐皆葬身洪水。

奇怪的是,强渡失败后,洪水旋即消退,两军都疑是“河神”显灵,清军士气大振,太平军则士气低落。

随后,太平军又做了几次渡河尝试,皆告失败。

石达开决定向扼守要路的番族土司王应元以金银买路,遭到拒绝,只好冒死向东突围。

由于洪水、战斗、疾病和饥饿,最后突围的不过6000人。

为了轻装,石达开甚至让妻妾抱幼子裹帛投河。

红军长征先锋和顺风耳、千里眼(作者:叶俊新)

红军长征先锋和顺风耳、千里眼(作者:叶俊新)

红军长征先锋和“千里眼、顺风耳”——渡乌江战斗英雄林钦才和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简介叶俊新广东有个红军长征英雄林钦才,但跟他一同参加红军的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却一直不为人所知。

1941年,毛主席为《通信战士》杂志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长征中居然有3名“千里眼、顺风耳”(电台工作人员)是广东平远东石人:林辉士、林盛绪、林昭鼎(后两名是革命烈士)。

近期笔者在赣州市原副主任凌步机、平远东石毓秀书院管理人员、老红军后代林宏等帮助下对他们进行了考证,现简介如下。

希望热心人士和专家学者能提供他们的相关史料进一步考究与更正,以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毋忘先烈、激励后人。

林钦才:为红军长征渡乌江22勇士之一《红星报》公布的“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22人只列举了20个名字,没有“林钦才”,其中领导干部“八位同志”只列了7名,漏了1名极可能是林钦才。

一、《林钦才追悼词》中言及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林钦才(1907—1987),男,又名林钦材,林子钦,俗名赤马五,平远县东石乡灵水村人。

1931年和1932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处任宣传员、中队长,参加过江西樟树、湖南长沙、江西吉安等战斗,1933年到1934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机枪连当指导员。

参加长征,任长征开路先锋二师四团政治处党总支书记,经历了突破乌江天险、巧夺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的战斗,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历尽艰难险阻,跋涉万水千山。

抗战期间因病伤缠身,全身伤痕17处,被留在延安后方工作。

淮海战役中任担架团团长。

林钦才于1976年9月在佛山邮电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任上离休,1987年1月2日逝世,终年80岁。

佛山邮局所提供的《林钦才同志追悼词》中非常明确称赞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二、报纸赶新闻难免会有疏漏当年战事非常紧张许多长征勇士的名字没留下,有些有名字不一定就能找到籍贯,也因为保护家人计,参军后战士往往就改了名。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第八期:飞夺泸定桥/v/vod.html?vid=389428第八期:飞夺泸定桥关闭红军长征面临又一个生死存亡的考验——夺下泸定桥。

我们的主人公,也将沿着当年的道路行进,一同跨过清康熙年间十三根铁索打造的铁索桥。

在那里,他们会遇到怎样的神秘嘉宾?请关注《红色追寻》第八期直播。

双重挑战下,红军如何在泸定桥斩获决定性胜利?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被敌军拆下了木板,只剩了摇摇晃晃的铁索,而当年连队的前辈、夺桥的二十二勇士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攀着没有桥板的铁索前进作战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

智慧和勇气的双重挑战,战士们是如何诠释的?【点击进入直播页面】号声嘹亮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桥上是扶都扶不稳的铁索,身后是数倍于我军的敌方援军,战士们内心得多强大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正是有了这些智勇双全的战士,不断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红军主力才能继续前进,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燕南天看到这一期直播,内心被触动久久不能平复,红军先辈们经历了怎样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叽里咕噜作为一名90后,我从父辈口中知道了关于红军的这段历史,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希望能有更多渠道去了解这段历史,重温先辈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感动。

——@shshh223 上一期的大渡河和这一期的泸定桥都发生在我家乡四川,作为当地人我对这段历史更为耳熟,这种精神至今都影响着我的家乡人奋斗拼搏。

——@呼啦圈心惊胆寒,是我看到泸定桥的感受,先辈们克服的不仅仅是自然条件的艰险,还有人为阻挡追击,红军先辈们都是好样的。

——@玉容山飞夺泸定桥的故事_红军长征故事_中国历史故事网红军成功飞夺泸定桥后毛泽东看到什么眼睛湿润?飞夺泸定桥的22名红军战士,最后为什么只发了18枚奖章飞夺泸定桥中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飞夺泸定桥 - 红军长征期间重要战役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红军长征途中特殊的授勋仪式

红军长征途中特殊的授勋仪式

红军长征途中特殊的授勋仪式作者:戴和杰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46期在长征途中授勋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徐向前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我一枚五星金质奖章。

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英勇奋战的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高度评价和褒奖。

”因战事紧张,徐向前未能出席授勋仪式颁授勋章奖章是人民军队一项重要的荣誉激励制度,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方志敏、徐向前等8人红旗勋章,以表彰他们在革命战争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和特殊勋劳。

红旗勋章,又称作苏维埃功勋奖章,其基本形状为五角星,中间为一面红旗,红旗上有党徽和“全世界联合起来”七个大字,红旗的四周是由齿轮和麦穗组成的圆形,圆形中间有一支枪,寓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是工人、农民、红军将士及一切劳苦大众的政权。

由于战事紧张,方志敏、徐向前未能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方志敏16个月后才收到勋章,徐向前则是在1935年长征途中才收到由毛泽东转交的这枚红旗勋章。

1935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越过大渡河,经天全、芦山、宝兴一线抵达川北。

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其他领导人即派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一部兵力,翻越海拔4000米高的红桥山,进占懋功、达维,以策应和迎接红一方面军。

行前,徐向前特别向李先念交代,要他从各部队多抽调一些炊事人员,带上粮食、盐巴和炊具,会师时送给红一方面军。

6月12日,徐向前在理番代表红四方面军领导亲笔起草了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信。

信中介绍了川西北的敌我态势,表示红四方面军以及川西北工农群众正准备以十二分的热忱欢迎我百战百胜的中央西征军。

为确保万无一失,徐向前还亲自交代警卫员康先海带一个班的战士送信去懋功,并一再交代一定要把信送到毛泽东手里。

就在同一天,李先念率领的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下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解密“飞夺泸定桥”两悬疑

解密“飞夺泸定桥”两悬疑

解密“飞夺泸定桥”两悬疑“飞夺泸定桥”那段悲壮的历史早已尘埃落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那段历史还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悬疑”。

近日在泸定县有幸采访到对那段历史颇有研究,而且采访过众多那段历史的重要亲历者的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模。

他为我们揭开了这些谜团。

他同时告诉我们,其中一些事情至今没有公之于世。

悬疑一:“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2、23还是24名?我们都知道,当年作为“突击队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共22名,但是在一些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中说法,认为应该是23名。

那么到底哪一说法是准确的?23勇士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王永模告诉我们,他曾就此专门请教过杨成武老将军,杨成武告诉他:“这个说法是这样出现的:在攻打泸定桥的过程中,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也万分紧张。

在紧要关头,我为了鼓舞士气,就在桥头喊道——勇士们,我就是第23名!”“其实还有第三种说法,说是24名勇士,那么第24名就是团长王开湘了。

”王永模认为,说22名、23名甚至24名勇士都是有来由的,不过真正的突击队员还是22名。

悬疑二:当年国民党守军为什么没有将泸定桥炸掉?在采访泸定桥之前我们就有这样一个疑问:国民党守军为什么不把泸定桥炸掉呢?由此我们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时,都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的矛盾,和军阀达成了某种“默契”。

那么,在这里红军是否也同样达成了“默契”呢?王永模首先否认了红军与敌人达成“默契”的说法。

他分析说,首先是当时的形势决定了红军与守桥的川军没有接触的可能性,也就不可能达成所谓的“默契”。

其次,川军刘文辉不可能与红军达成“默契”,据有关资料说他当时也认为红军已进入“死地”,他也想建立和清将骆秉章一样的“殊勋”呢。

既然没有达成“默契”,那么川军为什么不把桥炸掉呢?王永模说,当时将介石是命令刘文辉炸桥的,但刘文辉没有炸。

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炸桥可能是出于三种考虑:一是从军事上说,他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那就是万一挡不住红军,自己撤退时需要;二是因为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当地汉藏民族交流的唯一桥梁纽带,而他毕竟是当时四川的“省主席”,如果把桥炸了会激起民愤,这对他的“领导地位”是不利的;三是如果炸了桥,过后还是要花钱重修的,这样代价太大了。

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

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做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

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

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十八勇士——红军长征故事之四

十八勇士——红军长征故事之四
文学副刊Βιβλιοθήκη 2019.01十八勇士
———红军长征故事之四
DOI:10.15976/ki.37-1123/s.2019.01.029
1935 年 5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 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 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蒋介石急令第 2 路军前线 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 令川军第 24 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 河左岸筑堡阻击;第 20 军主力及第 21 军一部向雅 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 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 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 300 米,水深流急,两岸是 险峻的群山,地势险 要,大部队通过极其 困难。
江,红军在南岸的山坡上架起机关枪,组成掩护火力 网,集中扫射对岸敌人的阵地。团长杨得志下令大 炮、机枪、步枪一起向对岸的敌人开火。当时红军只 有一门大炮,而且没有几发炮弹。被称为“神炮手”的 红军战士赵章成大显身手,只用两发炮弹就把对岸 敌人的碉堡炸飞了。
渡船开始过江。滚滚的江水,把载着红军战士的 小船一会儿推向浪尖,一会儿又抛到谷底。江水怒吼 着,敌人的枪炮也怒吼着,战士们的耳中什么也听不
见了,只在心中有一个 坚 定 的 信 念— ——一 定 要渡过河去!只见船上 的红军沉着应战:有的 用竹蒿使劲撑着;有的 干脆下水用后背拼命 顶着船;还有的用手 撑 着 岩 石 …… 经 过 一 番努力,小船才又继续 前进。在战士们的英勇 抗争下,终于,离对岸只有五、六米了。敌人像疯了一 样,火力都集中到了小船,还有一股敌人从碉堡里冲 出来,到渡口拦截。在这关键时刻,南岸红军的大炮 和机枪猛烈地开火了,在火力的掩护下,18 勇士们 迅速跳下船,冲上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 下甩手榴弹。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 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 支援下,18 勇士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 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并一举击溃川军 1 个营,巩固 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 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阅读试题及答案

飞夺泸定桥阅读试题及答案

飞夺泸定桥阅读试题及答案①天黑了,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

天黑得很可怕,大雨又突然倾盆下来,大家决定不吃饭,继续前进。

左路第二师的先头团(红四团)以三个步兵营轻装疾进。

天是这样黑,伸手不见掌,雨又不断地下,路滑泥泞,大家不断跌跤。

走不多远,对面河的敌人点起了火把,他们想赶在我们前面到达泸定桥。

情况紧迫,我们也立即点火,并告诉各连队,如果敌人隔江相问,就答复是刚被我们消灭的某师某团某营的。

这样走了二三十里路,雨更大了,对岸的那条火龙突然灭了,大概是“双枪兵”不走了。

利用这时机,我们更加速前进。

指导员全身湿透,三五步一跌。

由于疲劳已极,还有人站着打瞌睡的,除些跌下河去。

于是干脆解下了绑腿,一条一条地接起来,前后拉着走。

②这样,经过整夜的急行军,天亮时我们终于赶到了泸定桥,并占领了西桥头及西岸一带的房屋。

这真是一座铁索桥,共十三根用饭碗般粗的铁环一个套一个连成的长长的铁索:九根构成桥面,每根间隔约一尺,两边各两根,形成扶手栏杆。

河有数十丈宽,流水像瀑布一样从山峡中倾泻而来,冲击着参差耸立的许多怪石,激起一丈多高的白浪,响声震耳。

③桥面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弄走了,只剩下一些光光的铁索。

我们一面木板,一面组织一个营的火力,封锁河东岸敌人可能增援的道路。

下午四点,一切准备工作完成。

冲锋号响了,机关枪、追击炮声、口号声震动山谷。

二连的二十二个英雄冒着稠密的弹雨,一手扶着铁栏,踏着铁索,飞一般冲了过去。

刚到对岸的桥头,敌人慌忙放起火来,把桥头的亭子烧着了,火焰直往外冒,拦住去路。

这时英雄慢在激昂的口号声中,不顾一切冲进火焰中去,衣服、帽子、眉毛、头发都烧着了,还是猛冲,一直冲进城内大街上,同敌人进展巷战。

敌人集中兵力,企图反攻,但我第三连及后续部队赶过来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把两团敌人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逃散了。

黄昏时分,我们全部控制了泸定城。

④下半夜,刘伯承总参谋长与一军团聂荣臻政委从右路来到泸定桥,点着马灯,从桥东走到桥西,他们注视着每根铁索,扶住栏杆,俯视下怒吼的急流,仰观四周壁立的高山。

军营传家宝的“前世今生”.doc

军营传家宝的“前世今生”.doc

军营传家宝的“前世今生”回望昨天,曾是凝重万千;走在当下,已是辉煌万丈。

“铁军”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平凡的岁月遭遇铁军,就变得不平凡。

平凡的青春际遇铁军,注定是不老的青春。

单位:叶挺独立团红二连传家宝:铁索链战斗力指数:☆☆☆☆☆前世:叶挺独立团红二连“流动荣誉室”保存着一段段“红色铁索链”,它的来历,隐藏着感人至深、撼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1935年5月29日,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部队向天险大渡河挺进,遭遇国民党重兵阻拦,“红二连”22名勇士,冒着雨点般的子弹,在泸定桥铁索链上匍匐战斗,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攻占了东桥头,让红军从根本上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后来,二连官兵保存了一段铁索链,以此纪念飞夺泸定桥战斗的伟大胜利。

今生:“铁索链”是二连的传家宝。

该连有个传统,每年遂行驻训、演习等大项任务时,他们都要设立连队“流动荣誉室”,将“红色铁索文化”搬进外训场。

发挥连史、连魂育人作用,在外训场唱连歌、叫响打赢口号,激励官兵刻苦训练,争当能打仗、打胜仗的精武尖兵。

如今,“红色铁索链”已成为官兵外训期间学连史、砺斗志、铸军魂的有效载体。

单位:铁军师红一连传家宝:红菜盘战斗力指数:☆☆☆☆☆前世: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在四川会理一带休整。

一天早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起来到一连看望官兵,开饭时,战士们用缴获的一个红菜盘给毛主席盛饭,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询问官兵的生活情况,连连说:“你们的红米饭、南瓜汤做得蛮好的嘛。

”之后,毛主席吃饭用过的红菜盘被连队珍藏起来。

今生:“毛委员在我们连吃过饭,红菜盘精神放光芒。

”这是红一连官兵熟唱的《红一连连歌》。

如今,红一连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红菜盘”依然时刻伴随着官兵成长,激励官兵不忘传统、不断前进。

1991年,“红菜盘”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现在,连队保存的虽然是复制品,但“红菜盘”是一个象征,一种追求,一种精神载体,它所代表的艰苦奋斗、官兵一致的传统内涵,已成为连队官兵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后来如何?

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后来如何?

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22勇⼠,后来如何?对于红军长征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上是必不缺少的,其中有⼀场战役叫“飞夺泸定桥”,此次战役也是⾮常重要的战役之⼀。

据查阅资料得知,我们的⽑主席是这样形容这场战役的,当时红军在⼀个庙⾥召开了⼀个⼲部会议,⽑主席做了⼀个长篇演讲。

演讲到最后,他⽤《七律.长征》这⾸诗结束了整个演讲。

这⾸诗⾥有⼀句叫:⾦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这⾥的“暖”字寓⽰着两岸的⼭崖给⼈温暖,同时也暗⽰了红军在夺下了泸定桥后的快乐⼼情;⽽“寒”字则让⼈有着⾮常寒冷的感觉,同时也暗⽰了当时飞夺泸定桥的危险状况。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当时飞夺泸定桥的22勇⼠,后来如何了?当时这22名勇⼠是从红军各个⽀队⾥抽出来,临时组建成了突击队,当时的⼤队长名字叫廖⼤珠,⽽他们相互之间还不知道名字,只知道他们的这次⾏动关乎着⼤部队的未来。

他们在前⾯冲,⼤部队就紧跟在后⾯⼀边冲锋⼀边铺⽊板。

当时这22名勇⼠在冲到桥头的时候,敌⼈就放⽕,瞬间他们就被⼤⽕包围了,可是他们却并没有退缩,⽽是继续跟敌⼈做起了⽃争,⽽敌⼈也被他们的这种精神吓到了,最终弃桥⽽逃,他们当中最后有4⼈牺牲,其余的⼈被授予了“飞夺泸定桥勇⼠”,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22⼈中只找到了12个⼈的名字。

第⼀个⼈叫廖⼤珠是⼤队长,在1935年的时候就牺牲了。

第⼆个⼈叫王海云也是在1935年的时候牺牲。

第三个叫刘⾦⼭,是突击队的指导员,1999年的时候在苏州去世,第四个叫李友林,1997年在北京去世。

第五个⼈叫刘梓华,1951年在天津去世;第六个⼈叫赵长发,是⼀名机枪⼿,具体去世时间没有查到;第七个⼈杨⽥铭,1963年的时候在上海去世;第⼋个⼈叫云贵川,是⼀个少数民族⼈,查不到具体去世时间;第九个叫魏⼩三,在战役中就牺牲了;第⼗个⼈叫刘⼤贵,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牺牲;第⼗⼀个⼈叫王洪⼭,最后⼀个叫李富仁,他们都是在夺桥战役中牺牲。

22勇士飞夺泸定桥,3人牺牲,仅有5人留下姓名,大部分无名可考

22勇士飞夺泸定桥,3人牺牲,仅有5人留下姓名,大部分无名可考

22勇士飞夺泸定桥,3人牺牲,仅有5人留下姓名,大部分无名可考1935年5月25日,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因船只少,只找到4条小船,其中3条还是破的。

靠着几条小船,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全部过去。

毛泽东没有忘记石达开的故事:延误时机是他惨败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发誓,决不让红军遭到同一命运,决定改变原来计划,夺取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泸定桥地扼川康要道,建于1701年,全长100余米,宽近3米,由13根碗口粗铁索组成的索桥,横跨在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上。

索桥空悬于距河面约二三十米的高空中,随风摇摆不定,之下赤流滚滚,耳畔狂风怒吼,险象环生。

泸定桥东连泸定城,敌军2个团的兵力驻守在里面,并凭借天险,修筑了巩固的上事。

当红军到达泸定桥边时,桥面铁锁的木板己被敌人拆去。

北岸桥头的桥楼已被敌人用沙袋紧围,形成另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垒,从堡垒的射击孔中伸出的机关枪正对着桥面。

泸定桥一半在山腰,一半紧贴河边,城墙高约2丈,上面的堡垒所配置的火力也在桥面上形成了一张火力网。

飞夺泸定桥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2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飞夺泸定桥战士们一整天没顾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飞夺泸定桥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回答:'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队伍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大,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杨成武曾亲自寻找他们,建国后仅剩一人

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杨成武曾亲自寻找他们,建国后仅剩一人

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杨成武曾亲自寻找他们,建国后仅剩一人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场关键战斗。

1935年5月红军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强渡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22位红军勇士,杨成武将军曾亲自寻找他们的下落,建国后仅剩下一个人。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但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要一个月。

然而国民党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上级命令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红二师四团夺取泸定桥。

红四团官兵沿着崎岖山路,不顾饥饿劳顿,一昼夜奔袭240里,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

面对泸定桥上13根光溜溜的铁索,四团2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连长廖大珠任突击队长。

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沿着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

22位勇士在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包括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在内的这些勇士后来都到哪里去了呢?后来,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去向都不为人知。

至今,只确认了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李金山、刘梓华这5位勇士的英名。

这些勇士后来在长征的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

杨成武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是夺取泸定桥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建国之后,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每次谈到夺泸定桥的勇士,他都一遍一遍地呼唤:“我的22名勇士,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说着说着,竟老泪横流。

飞夺泸定桥的突击队队长廖大珠,是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在战斗中牺牲的。

其他的勇士大多也都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了,有的甚至没有下落。

只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时任副班长的刘梓华。

刘梓华曾经担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去世。

这22位勇士中的中大多数人却连名字都不为世人所知,真让人遗憾!泸定桥是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这22名勇士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英雄。

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什么没有伤亡,看看二十二勇士手上是啥装备

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什么没有伤亡,看看二十二勇士手上是啥装备

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什么没有伤亡,看看二十二勇士手上是啥装备红军飞夺泸定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飞夺泸定桥的任务交给了英勇的红四团。

红四团又组成了有二十二个人组成的小分队。

这个小分队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的奇迹,兵贵神速。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红四团把全团的花机枪配给了二十二勇士,弹药全部供给。

在火力方面完全压制了敌方。

花机枪是什么装备?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西方在军火方面对中国禁运。

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

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

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政府建立的巩县兵工厂1926年开始仿制MP18冲锋枪,改用当时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俗称“花机关枪”。

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

工农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突击队全部“花机关”火力还是满惊人的---也难怪双枪兵挡不住,100米不到,正好是冲锋枪发挥火力最合适的距离,10多只冲锋枪下雨似的反复扫射芝麻大点儿的桥头堡,再加上助战的机枪,连露头都不能,更别说还击了~ !直到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中的冲锋枪仍然是以MP18为主,800壮士守四行;血战台儿庄;喜峰口大战。

MP18和中国抗战军民一起度过了那最艰难的岁月!聂荣臻元帅在他的《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文中,和他题写的《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纪念碑碑文中,记述的最为准确。

飞夺泸定桥22勇士,10位未留姓名,5样奖品让人泪目

飞夺泸定桥22勇士,10位未留姓名,5样奖品让人泪目

飞夺泸定桥22勇士,10位未留姓名,5样奖品让人泪目作者:勇者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红军长征,是我军苦难辉煌的珍贵记忆。

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本文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红军小战士,他来自贵州,是一位苗族小伙。

因为他在入伍前没有名字,战友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字“——云贵川。

在战友们的记忆中,云贵川家里十分贫困,从小跟随父亲在深山密林中打柴、采药来换取粮食。

生活的艰辛,大山的历练,让云贵川擅长山林穿梭。

从军之后,因为他对爬山涉水很内行,成为队伍中的“急先锋”。

从贵州加入红军后,云贵川随即跟随红军走上了长征路。

在蒋军的紧紧撕咬下,红军的境遇一度十分危险。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占领安顺场后,计划从渡过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但由于安顺场的渡船几乎被蒋军全数收缴或破坏,红军只找到了几条小船当渡船。

即便日夜不停地摆渡,也无法短时间内将红军全数渡过大渡河,这就有了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斗。

飞夺泸定桥红四团的勇士们昼夜兼程,飞奔近249华里的崎岖山路,终于在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西岸。

争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当时年仅十六七岁的云贵川,主动请命成为夺桥先头突击队的一员。

这支突击小分队共计22名勇士,按照要求,他们必须是党员、团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冲锋号吹响了,他们冲上泸定桥的西岸桥头,映入他们眼里的是闪着寒光的13根铁锁链。

敌人将原本铺在百余米长桥身上的木板撤去了约80余米。

铁锁链下就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隆隆的水声在战士耳畔响起。

22名勇者在二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决然爬上13根铁锁链组成的桥身。

前面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下面湍急的大渡河,后面则是穷凶极恶的蒋军。

他们知道,必须冲过去,夺下这座铁桥!这不仅是军令,更关乎红军的存亡。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红军战士,拿着枪、背着刀,一边攀着碗口粗的铁锁链,一边向敌人进攻。

敌军疯狂向桥上的22名战士射击,勇士们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向着东桥岸移动。

对岸的敌军眼见22名勇士过了桥身的一半,想到更歹毒的办法。

《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

《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

《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篇一」(1)按“桥险、水险、守敌”给短文分成三层,用“/”表示。

(2)填空。

①写桥高的:_______________;写桥栏的:_______________;写桥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水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势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篇二」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地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令人心惊胆战,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水花,水声震耳欲聋。

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

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巳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

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篇三」《飞夺泸定桥(节选)》阅读答案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冲锋枪、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密集的枪弹,铁链向对岸冲去。

1.在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写出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这段话时应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合适的.动词,描写植树的场面。

接到植树任务后,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感受到英雄勇敢、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2.铿锵有力。

(意思对即可)3.“略”阅读答案大全提供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供查询。

如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阅读题答案,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记叙文阅读题答案等。

《置之死地而后生——飞夺泸定桥》教案

《置之死地而后生——飞夺泸定桥》教案
(三)革命精神存,光耀照千秋
找一找:红车22勇士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伟绩和人间奇迹。为了告慰勇十台灵,让我们共同寻找勇士的下落!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周次第周Leabharlann 上课时间2022年月日
教师
课题
置之死地而后生——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万里长征。
2、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名族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




一、课堂引入
红军万里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你知道红军长征经过了四川哪些地方吗?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体现了怎飞夺危险的情景?红军是靠什么力量克服了遇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伟大的人间奇迹?
导入课题:置之死地而后生——飞夺泸定桥
二、探究新知
(一)强渡大渡河——打开胜利的通道
1.了解红军强渡大渡河
2.议一议:红军强渡大渡河面临哪些困难?为什么红军能取得强渡大渡河的胜利?
(二)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
1.找一找:在“红军飞夺泸定桥进军线路图”中辨识红军的进军线路。
2.说一说:夺泸定桥被聂荣臻元帅称为“奇绝惊险”的胜利。查阅资料,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具体经过,讨论飞夺泸定桥“奇绝惊险”的具体表现。

勇士观后感_1

勇士观后感_1

勇士观后感勇士观后感1当我们品尝着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吃得草根、树皮?当我们吹着空调、看着大彩电时,是否想起过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当我们追逐着名牌服饰和时尚文具时,是否记起过红军长征时打着补丁的旧军衣?是什么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翻过了18座山,渡过了24条河,经过了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

我在思考着,也在寻找着……追寻着长征的足迹,我开始寻找:在夹金山上,望着直插云霄的高山和看不到尽头的沼泽、荒滩,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他们勇往直前;在金沙江畔,在大渡河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和敌人坚固的壕沟工事,我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中;长征犹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人民的心中。

长征精神鼓舞革命战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征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永远奋勇向前。

看,体育健儿弘扬长征精神,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神舟”科研团队传承长征精神,克服千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实现了飞天梦想;听,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展露锋芒,让国歌声在世界各地唱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不卑不亢,他们的演讲激情昂扬。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勇士观后感2《红星勇士》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

它既让我看到了战争年代少年的纯真,又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热血沸腾。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暑假我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想要深入了解。

故事是从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的时候开始的。

在江西有一个叫柳溪村的村里,有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叫潘冬子。

本来,他的童年岁月是美好的,但长大到十岁以后,就经历了人生许多的悲伤、磨难、痛楚、离别。

大班飞夺泸定桥评价表

大班飞夺泸定桥评价表

大班飞夺泸定桥评价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泸定桥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大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飞夺泸定桥的评价和影响
4.对大班飞夺泸定桥的评价
正文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是一座有着 300 多年历史的古桥,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纪念地。

1935 年 5 月 29 日,红军长征部队在大渡河上成功飞夺泸定桥,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当时,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泸定桥成为了红军渡过大渡河的唯一通道。

为了尽快甩掉身后的追兵,红军决定采取飞夺泸定桥的战术。

大班战士们在敌人的炮火中奋勇前进,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不仅使我军成功渡过大渡河,也打破了敌人企图把红军扼阻在大渡河以南的阴谋。

这次胜利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士气,也增强了红军长征的信心。

对于大班飞夺泸定桥的行动,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评价。

大班战士们在敌人的炮火下,毫不畏惧,英勇拼搏,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他们的行动也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大班飞夺泸定桥是一次英勇的行动,他们的胜利为我军的长征道路打开了新的通道,也为我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22勇士为何只有18枚奖章1935年5月,在国民党围追堵截我中央红军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凭藉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接连下了几着险棋,把长征史诗般地推向高峰。

出会理,过彝族区,到大渡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泸沽越小相岭,经越西,到大树堡,渡大渡河可直抵成都,这是一条大路;另一条是从泸沽,经冕宁,过拖乌,到安顺场渡过大渡河,这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毛泽东决定走小路,派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一师为先遣队直奔安顺场。

可是,安顺场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最多一次可渡四十人。

若如此,全军渡江需半月之久,敌人就极有可能赶至江边,置红军于死地。

5月26日,毛泽东、林彪率后续部队来到渡口。

经过一番慎重权衡,毛泽东决定迅速北上抢占泸定桥。

毛泽东沉重地说:“情况十分危急。

抢占泸定桥,这是一个战略措施。

只有夺取泸定桥,我军才能渡过大渡河,才能避免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命运,才能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

各级军政首长务必重视问题的严重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红军兵分两路,林彪率红一军团司令部、二师和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赶赴泸定桥,毛泽东随一军团行动,刘伯承、聂荣臻率已经渡河的一师和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前进。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直线距离为一百七十公里。

林彪决定派二师四团,即威名远扬的王开湘、杨成武团为全军前卫团,于三天之内夺下泸定桥。

28日清晨5时,四团政委杨成武接到军团通讯员飞马送来的林彪的命令: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29日以前夺取泸定桥。

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我们预祝你们胜利。

看罢命令,杨成武差一点惊懵了。

这意味着两天的路程要作一天赶。

杨成武怀疑军团长林彪的命令把日子算错了。

但是,“军令如山倒”,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拖延。

四团立即出发,日夜兼程,终于在29日晨6时以前赶到了泸定桥边。

泸定桥,流水湍急,巨浪拍岸,徒涉和船渡根本不可能。

桥头一块石碑上刻着两行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云入峰千里长大河之上有一座铁索桥,由十三根碗口大的铁索组成。

两边各有两根作桥栏,底下并排九根做桥面,铁索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走,只剩下滑溜溜、光秃秃的几根铁索。

四团二十二位突击勇士,手持枪,背挎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

黄昏时分,英雄的红四团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

随后赶到泸定桥的林彪向红四团表示了祝贺。

他决定发给每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一套列宁服、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

在当时,这是红军战士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回想起来,聂荣臻仍是心有余悸,他说:如果不是有一师渡江,与二师四团夹江而上,飞夺泸定桥是否能够那样得手,也很难预料。

固然四团动作神速勇猛确有独到之处,如果我们当时夺不到泸定桥,我军又是一个怎样的处境呢?也许历史就要重写或另辟篇章了。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给红一军团战史增添了一道永不褪色的光彩,战争幸运之神又一次光临了林彪——红一军团的军团长。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夺下皎平渡,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8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牵制敌人兵力,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渡过金沙江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

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

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比起红军强行军创造的奇迹,22勇士飞夺泸定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早已为人们熟知,然而,在22个勇士中,如今只有5个人的名字被后人得知,其余的大多数人,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名字是什么都已不知道。

强渡大渡河17勇士的名字,是因为《战士报》一八六期上的记载而被后人得知。

然而,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名字,却没有得到这样幸运的记载。

同为红一军团所属的部队,为什么红一军团政治部编印的《战士报》只登载了17勇士的名字却没有登载22勇士的名字?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心中的一个困惑。

王永棉老人给出了这样的猜测:目前人们所能找到与红军大渡河战役有关的《战士报》,只有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第一八四期和1935年6月3日出版的第一八六期,它们的原件都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强渡大渡河战斗是5月25日打响的,而飞夺泸定桥战斗是5月27日打响的。

一八四期《战士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前一天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战斗,而到了一八六期《战士报》,内容已经是介绍大渡河全部战役的情况,头条标题就是《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

这样我们自然就可以想到,这中间一定还有《战士报》第一八五期,而且这张报纸的内容差不多可以肯定就是介绍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地猜想,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名单就登载在一八五期的《战士报》上?而一八六期《战士报》登载17勇士的名单,是对一八四期《战士报》应该登而未登的内容的一个补充?这仅仅只是一个猜测。

当然,也存在着另外的可能,就是因为报纸版面所限,它们来不及去登载那22个勇士的名字了。

《战士报》第一八五期已经缺失,给红军历史研究带来太多的问号。

22名勇士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

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

现在,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

1986年,王永棉在泸定县委派下,赶赴北京拜访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的罗华生将军。

罗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的22勇士,是他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

当时他挑人的标准是,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

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

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

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

突击队的任务是二连连长廖大珠抢下来的,就由廖大珠担任突击队的队长。

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王永棉受县里委派赴北京邀请杨成武将军参加庆典,曾当面向杨将军询问有关22勇士的线索。

杨将军告诉王永棉,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22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