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排列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解题步骤,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排列的方法。

2. 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排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排列的过程和结果。

3.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排列问题。

2. 新课:讲解排列的概念,展示排列的方法。

3. 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列的方法和步骤。

5.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对排列问题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

2.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的实施,是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拓展1. 探索更多的排列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排列的概念、展示排列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教案-优质教案.doc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教案-优质教案.doc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

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 3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材第101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1-2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1-2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教案教学设计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第10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上衣和裤子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二、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答案:
课堂
1.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

2.小明有6种选择方法。

思维训练
1.从鸟岛经过猴山和大象馆到狮虎山共有8条路线。

2.一共要照8张。

聪聪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
明明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合计8张。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班级:三(2)班执教:课题: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你们认为能写几个呢?2、学生自主回答,并有规律对说出是哪些两位数。

3、你还想知道四个一位数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步感受简单的排列数》。

二、探究新知1、用0、1、3、5 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1)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

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4)小组讨论。

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5)小组汇报。

(6)引导学生归纳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十位上不能是0。

把十位上是的两位数写完,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把十位上是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

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

它们分别是:10、13、15 把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30、31、35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50、51、53. 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9个两位数。

三、巩固练习101页做一做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五、布置作业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排列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简单排列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排列的概念与组合的区别。

2.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下》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具:学生练习册、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老师可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比如:三只动物按不同顺序排队的方法有几种?
2. 学习新知
讲解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进行简单计算练习。

3. 拓展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解决实际问题或思考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4. 巩固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排列问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

五、课堂延伸
老师可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也可提供更多排列问题进行拓展练习。

六、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

以上即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教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 1 课时简单的排列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习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教部编版PPT 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 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 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1、3、7、9。

根据二年级学过的排列的知识,列举出不同的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排列的知识。

[ 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二课前检测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三探索新知1. 出示教材P101例1。

用0、1、3、5 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板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 板书](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组成的两位数个数:3×3=9(个)。

[ 教师适当板书]3.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教材P92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

练小试牛刀1. 用1、3、7、9 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3×4=12(个)2.[ 教材P101做一做]四当堂检测[ 教材P104练习二十二第1、2、3 题]五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

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 3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材第101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的概念,认识排列数,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排列数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排列数的概念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排列数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排列的概念,认识排列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排列的概念,认识排列数。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排列数的抽象概念,能够运用排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排列数的概念。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排列数的概念。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排列数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呈现排列数的概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新知识点: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

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一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说课稿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排列数的基本含义,学习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分析简单问题,运用排列数的知识进行求解。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排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1.对于排列数的概念的理解。

2.对于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排列数的概念(1)定义排列数是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方案数。

(2)公式排列数的公式为:P(n,m) = n × (n-1) × (n-2) × …× (n-m+1)2. 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计算方法(1)例题1小明有3本数学书、2本英语书、1本语文书,请问小明将这些书放在书架上,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方法?按照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可知:P(3+2+1, 6) = 6 × 5 × 4 × 3 × 2 × 1 = 720所以,小明将这些书放在书架上,一共有720种排列方法。

(2)例题2有3个小球A、B、C,分别为红色、黄色和蓝色,现将这3个小球排成一条直线,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方法?按照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可知:P(3, 3) = 3 × 2 × 1 = 6所以,将这3个小球排成一条直线,一共有6种排列方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课前轻松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排列数的概念和应用。

(2)整体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巩固概念,深度理解排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分组演练将学生分组,设计例题和练习题,通过小组内部合作,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4)展示评价小组分别展示解题思路和解答情况,同时针对错误的解法进行纠正,总结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到排列数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和展示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深化对于排列数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8章第1节《简单排列问题》。

本节课主要讨论排列的概念,以及排列的简单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排列的定义: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过程。

2. 排列的性质:a) 排列的数量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数目为$A_n^m = \frac{n!}{(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b) 排列的逆序:排列的一个逆序是指将排列中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后得到的新排列。

排列的逆序数可以用来描述排列的“逆序程度”。

c) 排列的周期性:对于一个排列,如果存在正整数k,使得对于任意整数i,排列的第i个元素和第(i+k)个元素相同,则称这个排列具有周期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数量公式。

2. 理解排列的逆序和周期性,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排列的概念,排列的数量公式。

难点:排列的逆序和周期性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排列问题。

2. 概念讲解:讲解排列的定义,通过PPT展示排列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列的概念。

3. 性质讲解:讲解排列的数量公式,逆序和周期性,并通过PPT展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性质。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掌握排列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简单排列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简单排列问题的概念,知道排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排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排列问题的概念2.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3. 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排列问题的概念,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排列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列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排列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简单排列问题的概念。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总结并给出简单排列问题的定义。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

(4)学生练习排列数的计算,教师给予指导。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排列数解决。

(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排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一课时《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找简单事物排列数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在学生的具体操作活动中,掌握求事物的排列数的方法,并用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热爱数学,提升数学学习的劲头。

教学重点掌握找简单事物排列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排列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对应练习卷,0-9数字卡片10套,教学用小磁铁。

教学过程一、复习,情境导入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多少个?(抽生回答)。

3、用0,1,3,5四张卡片,能摆出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抽生回答,顺势引入课题: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二、探究新知(一)教学课本第101页例1(幻灯片出示该题):用0,1,3,5四个数,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1.小组合作探究:用老师发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并将组成的所有数写下来。

2.思考:按什么顺序摆数,才会不重复,不遗漏,摆得又快又对?3.各组选出代言人解说对上面问题探究的结果。

4.教师总结,用数字卡片在绿板上演示有序的摆法。

第一步:首先确定在十位上摆1,那么,个位就共有3种不同的摆法,此时能摆出3个不同的两位数。

第二步:同理,十位上换一个数,摆3,那么,个位也有3种不同的摆法,此时也能摆出3个不同的两位数。

第三步:十位再换一个数,摆5,那么,个位同样有3种不同的摆法,此时也能摆出3个不同的两位数。

第四步:计算,3×2=6(个)十位个位1 3 3个5 03 1 3个共有:3×2=6(个)5 05 1 3个3师生共同总结: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先确定(第一个)位置摆谁,再确定(第二个)位置摆谁……最后就能知道共有多少个排列数。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下8.1《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1节《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排列数知识的一个起始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数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数字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为后续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会排列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排列现象,如玩具的摆放、书籍的排列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排列数提供了生活经验。

但学生在理解排列数的规律和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排列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排列数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数字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列数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数字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排列数的规律,并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顺序,引出排列数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排列卡片、玩具等,感知排列数的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排列数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导学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导学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一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

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