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原点读书心得体会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1通过品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有所领悟:作为教学引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
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小学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
这里我对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听课、评课、写课有些许的感悟。
听课,要听出门道,不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帮助者。
听课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题,更应该让教师把听课当做日常教学行为。
并使听课逐渐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评课,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被评课的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其次,评课是专业的引领,不仅能指出存在的缺点,又能准确剖析盲点。
第三,把评课当做合作多赢的平台,让教师更多的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写课,就是再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写课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对话、反思、梳理,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
很喜欢这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守望教育思想从坚守秉笔书写的习惯开始。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2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
"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
回到教育原点的心得体会
在忙碌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和压力所裹挟,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近年来,我有幸深入一线教育,重新审视教育的原点,体验到了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回到教育原点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原点是爱教育的原点是爱,这是我对教育最基本的理解。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怀,它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上,更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和包容。
在回到教育原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当我放下教师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学生时,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当我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他们回报给我的也是无尽的感激和信任。
二、教育的原点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尊重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和伙伴。
回到教育原点,我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约束。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而尊重则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比如,在课堂讨论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与我的预期不符,我也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育的原点是启迪教育的原点是启迪,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启迪是一种激发,一种引导,一种唤醒。
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发现自我,探索未知。
回到教育原点,我更加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4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非常幸运,初识窦桂梅老师是在定海听《秋天的怀念》,她那一句句的“好好活”感人肺腑,激情四射的话语回荡在耳边,她的课触及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
再识她是在杭州千人万课的《牛郎织女》中,这么一篇冗长的民间小说就在窦老师的读读聊聊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时我感觉到窦老师不仅有激情,还饱含着幽默感。
留在最近印象中的是在宁波新经典大讲坛中的有关朗读的讲座,回忆起她重诵《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话语,让人语惊四座,一时间就觉得是情景再现。
今日捧起她的力作《回到教育的原点》进行咀嚼,真是受益匪浅呀!读到“秀”中方能“眉目清”这一篇章时,让我感受颇深。
记得上个学期,学校推出了骨干教师挂牌课,不善于听数学课的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每次听完数学课,总是唏嘘不已,感叹数学课的轻松自在和脉络清晰,总在思考:什么时候能把数学课和语文课中和一下,或者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的味道。
窦老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尽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其独特的丰富性,甚至“模糊性”,但是教学环节是否也尽量要简单,思路也尽量要简约。
真实、简约、扎实正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实效,课堂无论怎么改,都要让学生听得“懂”,落得“实”,教学的效果必须看得见。
如果把自己的课拍成录像,去细细回味,发现真是“惨不忍睹”:首先语言拖沓,口头禅不断,有时不放心学生的回答,总是把学生正确的回答重复了多遍。
(这好像是语文老师的通病),其实这样丝毫没有效果,反而会拖延了教学的时间。
其次,课堂调控能力一向是我的弱点,课要么是前紧后松,要么是前松后紧,遇到学生冷场的时候,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冒冷汗,遇到不能处理的地方便只有空堂几十秒的份了。
再次,是无目的的教学,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都需要有目的地去做,但是曾几何时,我是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实施,究竟是让学生怎么做或者要学会什么,连自己也不得而知。
记得我初次设计《搭石》教案时,把字词的教学和理解放在在第一课时,然后把课文的纯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需要花五、六分钟左右来讲解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然后再重点讲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体现,最后再讲一讲这搭石体现了乡村人们的什么品质。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泰勒·甘迪编著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首先讲到了现代教育的问题,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同时,作者还指出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困境,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而且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育的效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革的途径。
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500字《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畅销书,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与理念。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被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范畴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作者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高分数。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明白了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对教育现状的观察,指出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现象。
比如,应试教育的严重程度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退化;一些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问题让我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改变现状,让教育更加合理和健康?再次,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考和改进的方向。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出了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等。
这让我明白到,作为学生,我应该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只是依赖老师的讲解和传授。
最后,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作者作为一名教师,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深为感动。
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创新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到,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师的辛勤付出,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总结起来,这本《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畅销书籍,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李启发。
这本书通过讲述教育的历史变迁、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受到了种种限制和扭曲。
课堂上的应试教育、家长的唯分数论、社会的功利观念等,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片面化。
这种局面不仅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需要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的层面,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此外,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回归原点的关键之一。
但是,教育回归原点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
应试教育倾向和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学生沉溺于功利的成绩追求,丧失了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
此外,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对教育造成了压力。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过于关注,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也更多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
这种教育中的功利导向,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的命脉。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功利化、应试教育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从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在古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功利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会让他们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才的初衷上来。
其次,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也会让他们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内容,让教育回归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初衷上来。
最后,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让教育回归到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初衷上来。
通过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是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只有让教育回归到原点,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杨绛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杨绛的这本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这本书中,杨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她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书中,杨绛还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过于功利化等。
她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误解,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忽视。
她呼吁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上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有感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有感1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觉到了她的人品魅力,教课成就越加的钦佩之至。
窦桂梅是我们此刻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其实不是专科身世的老师,走到今日的这一步,此刻我们看到的不过她的光环,她的光荣,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讲堂是灵巧的,充分的,朴素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神往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赞叹窦老师的讲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感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念书一世的阅读态度。
她以为:好老师的知识构造应当由三块构成,即精湛的专业知识,宽阔的人文视线,深沉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一定靠念书学习进行自己的填充和深造,要像海绵吸水同样不停地汲取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发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念书看报的习惯培育了她的心性,只需碰到好书总会不由自主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学多才,小孩经典令她和学生成立起了共同的话语系统,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品特质和道德勇气,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建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本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充,用实践去充分。
这样的阅读是真切的,也是适用的,更是快乐的。
备课,一定付出艰辛的努力。
俗语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看了本书以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窦老师讲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课技术,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就。
1、初读教材和参照说明。
2、通读原着和作者平生。
3、选读原着和有关议论。
4、再读教材并确立主题。
5、确立教课基调解策略。
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好多触动。
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各种新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然而,在这一切变革和创新的背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呢?这正是我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后的感悟。
这本书是由教育学家张三丰所著,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回到教育的原点。
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张三丰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让人深思。
首先,张三丰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往往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上来。
其次,张三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都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因材施教的理念很难得到贯彻。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最后,张三丰呼吁教育要回归到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人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往往只注重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观,让教育回归到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首先,书中对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和意义。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的大规模教育体系,教育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然而,作者也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并未改变,那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取高薪工作,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和有责任心的公民。
其次,书中对现代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这让我深感现代教育的弊病,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方法。
最后,书中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跨学科教育等。
这些新颖的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思考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相信,只有在教育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找到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通过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
只有在教育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找到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甚至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教育,老师们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我们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他们会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我们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这让我感到遗憾和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来。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们,他们总是能够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情感,让我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上来。
总的来说,《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回归到最初的初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关爱。
回到教学原点的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与责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回归教学原点,关注学生的需求,才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以下是我对回到教学原点的心得体会。
一、回归教学原点,关注学生的需求1.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回归教学原点,提高教学质量1. 教师要注重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2.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关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三、回归教学原点,提升自身素质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2.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教师要善于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回到教学原点,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书。
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到教育的原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使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活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却常常被功利化和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文凭。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常常被一刀切地对待,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另外,教育的目的也需要重新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人文活动。
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暑假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
其实在好几年前,参加铭师教研活动中,我就听过几次窦桂梅老师的课,被她对教学的激情、对教学的睿智、细腻所折服,课外也很积极地找她的书籍来读,读过她的《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书籍。
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泛的青年教师服庸为榜样和引路人,她一度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回到教育的原点》在这本书里窦桂梅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了大量的实际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大方面阐述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读完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是第四部分”写好方块字,教育要做什么”。
窦老师从”主要问题在那儿”、”语文老师该怎么做”进行了分析。
对于日常的写字教学,学生的写字由语文老师负责,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
窦老师说”要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当要做的,要强调小学生写好汉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开展的写字工程,陈杏林校长的书法讲座,到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学生的书写卷面的得分情况(书写卷面分满分2分,我班平均分不到1.5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适当边指导板书示范,引导学生都要把字写好,这样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发展和弘扬下去。
我会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写好方块字!#《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2#今天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报告中,窦老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一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的引人!一直很佩服上课激情澎湃的窦桂梅老师,所以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刚购了这本窦桂梅所著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本书借来好好看看。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我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录下,引以为戒吧:以书为友,学会子啊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她爱写作,“语言是开出来看得到的心灵之花。
每一次记录,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写什么——记号这一课的实录,写好这一课的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充分反映教学的自主和自省。
为什么而写——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清醒后的清理与整理中,不断给自己的额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不拘一格、多样多样的书写形式,“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最终改变我们的课堂。
她从三方面谈“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专业自信——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专业自信。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
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1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者,评课,是一门不行或缺的管理艺术。
通过评课不仅可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同学命化,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到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同学全面进展,促进老师个体的专业进展,推动老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评课,赐予老师专业引领,赐予老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滋养,读了《回到教育原点》,领会窦桂梅的“萝卜炖肉般”的评课艺术,醍醐灌顶。
一、要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去想作为管理者,要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流程,这位老师身上最需要的是什么,作为听课者,你要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想好之后,再有的放矢地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客观公正地评价本节课的得与失,做到对事不对人,既有适度的鼓舞,也有方式方法的提示与引领,让老师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乏,增添上好课的信念与士气,切忌以领导者的身份,主观的信口开河,缺点说透,成果不够,让上课者心有余悸,丢失自信,久而久之,老师不情愿让你听课、沟通,间接地打击了老师的讲课热忱,形成不情愿让领导听课的局面。
二、要站在行家的角度去评在评课时,要拿出自己的“绝活”。
用先进的理念,正确的导向赐予老师引领与带动。
通过你的评课,老师能明确自己缺少的是什么,如何进行完善;教材处理,教法运用上还有哪些不到之处;同学的活动,教学效果的显现,还有哪些缺乏,怎样改良能更好,同时赐予老师前沿的、可行的、合理地建议,做到“缺点不漏,有点说透,方法给够”,让老师感觉到你确有水平,既有一双慧眼发觉教学亮点,又能锋利指出存在的缺点,还能精确剖析盲点,并能恰当赐予指教,让老师信服。
从而到达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三、要站在同伴的角度去说评课时,管理者要把自己作为老师的同伴,真诚的做到“义正辞婉”“理直气和”,用委婉、温柔的语气,传递真实的心声、真实的水平,告知老师怎样做会更好,让老师感觉不到你是领导,仿佛就是身边的兄弟姐妹在和他沟通,这样更易于老师的接受。
2022年《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感悟五篇word版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或实践体验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核心是要把自己的感悟体会通过文字语言来表达出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写一些学习心得,比如工作心得体会、军训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活动心得体会等,可以参考一些对应的优秀范文,再结合自己的核心体验心得,能够更好的进行写作。
拜读了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
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下面给大家一些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回到教育的原点》得到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听课过程中。
听完她的课也让我情不自禁地翻开这本书进行潜心阅读。
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得吸引人!文中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眼,从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5年。
在这五年中经过许许多多的四十分钟课堂,课到底该如何上这个问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从未停止问过自己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需要在课堂四十分钟上见功夫,需要贯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课前认真周密的备课、揣摩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需要掌握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需要关心周围的生活等等。
上好一节课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学习。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1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体会2这个暑假过的格外充实,因为我有幸品读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的《回到教育原点》一书,她在书中所阐述的教育观点与教育理论精华,着实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教育原点读书心得体会
回到教育原点读书心得体会
窦桂梅——吉林市走出去的教育专家。
在她《回归教育原点》一书中,对如何有效的听课和评课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观点,从她的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位称职的校长,不仅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要强,而且在教学业务上也要精,“校长应是所有学科的通才,某学科的
专家”每一位校长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范围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作为校长必须要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
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自己为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
”——窦桂梅。
作为学校的校长,我认为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应该是在三尺讲台——也就是课堂。
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
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校长,为
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我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规范。
在严格遵守《吉林省义务教学常规》、《吉林市教学管理规范》等常规管理制度的同时,我提倡开展了“四轮备课”“调研
课”“推门课”“团队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动,做到了对教育教学
全程的常态化督导。
学校每周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教学领导包保年组并深入其中和老师们一起研学。
每周二为集体备课推门跟踪,每周三为行政领
导教学调研,每间周周五为全校业务讲座,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课堂
教学行为。
推行行政领导调研课活动。
每周三的第一二节课,校长都要带领全体行政领导共同走进课堂,有不定年段,不定班级,不定学科的
随机调研;有针对特定特定学科及学科教学领域的.专项调研;有针
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式调研;有针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
师的跟踪调研。
我们对书法课、法制课、成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体育课及起始年级班主任课堂教学进行了重点调研,在调研中及时
发现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行政领导调研课活动,调研的过程就是老师们接受指导的过程,也是帮助老师实现高
效教学、师生减负的过程,我们调研到哪就现场解决指导到哪,行
政领导调研课的开展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的提升,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最有力的助推。
我校的教学
管理经验在市区进行了展示,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和兄弟学校的高
度认可。
作为一把校长,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我对领导班子提出了“听课听得出门道”和“评课评得出名堂”的具体要求,使得我校的课
堂教学听评课逐渐显示出其独具魅力的味道。
每学期学校都要根据教师的年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学科分类等条件,精心选择进行听课,听课后与教师充分交流,教师要写
反思,领导要有小结,还有的要形成博文,通过这些文字及时的记
录听课的点滴感受,让流过耳畔的声音变成白纸黑字的印记,对于
教师,对于领导,对于通潭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梳理的过程,都留下
了成长的足迹,最终形成了宝贵的资源。
这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
将考虑如何调动所有教师积极性主动的走进课堂,带着问题听课,
变成自身专业发展的必须,使听课真正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这样的一种现象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评课人说的意气飞扬,最终的效果却是“萝卜炖萝卜——于事无补”。
我鼓励听课的领导
和教师不要听了就评,而是应该明确你要评课的这位老师身上最需
要的是什么,你评的重点是什么,既能发现教师教学的亮点,同时
又能锐利的之处存在的缺点,并可以准确剖析。
几年来,在我的努
力下,学校的评课可以说是课堂教学后的“盛宴”,大家能围绕共
同的话题占课对话,平等交流,虽有“主”“从”之分,但也改变
了“领导说了算”的局限,在开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评课的过程。
给广大授课教师树立了一个重要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
无谓的赞美,而是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一条
重要途径。
校长作为教育改革的引领者,较强的业务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胜任校长工作的前提。
“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
”校长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构筑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成为内行校长,成为全体教师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