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

合集下载

最新-高二语文同步训练:《虎丘记》 精品

最新-高二语文同步训练:《虎丘记》 精品

虎丘记●作业导航1.学习作者生动细腻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掌握文中“可”“迨”“属”“信”等词语。

3.了解袁宏道的文学要有个性的主张,理解本文所表现出的对为官鄙斥的思想。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箫鼓(xiāo)阖户(hé)蔀屋(bù)靓妆(liànɡ)B.重茵(yīn)交衢(qú)栉比(jié)檀板(tán)C.雷辊(ɡǔn)樽罍(léi)妍媸(chì)瓦釜(fǔ)D.殇客(shānɡ)兴阑(lán)荇藻(xìnɡ)呕者(ōu)2.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B.虎丘去城七八里。

C.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B.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C.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B.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C.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D.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5.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A.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B.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C.千倾云得天池诸山作案。

D.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

7.下列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文前讲“其山无高岩邃壑”,后面又说虎丘“飞岩如削”“峦壑竞秀”,作者在前后矛盾的描绘中展现了虎丘独特的风景。

B.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男绿女,漫山遍野。

欢愉的场面、瑰丽的色彩,使虎丘山色也因之生辉。

C.文中作者的用心所在,主要还不是虎丘的山色和游人的歌声笑语,而是借此抒发胸中的愤郁之情。

D.文中透露出封建官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的鄙弃。

《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虎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虎丘记》,回答问题:虎丘记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注释】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

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虎丘记》《琵琶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虎丘记》《琵琶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虎丘记》《琵琶行》含答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10.(3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但过A午则日光B射人C不堪久D坐E耳F文昌阁G亦佳H晚I树J尤可观。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箫鼓楼船”中的“鼓”和“鼓瑟吹笙”(《短歌行》)中的“鼓”用法不同。

B.“凡月之夜”的“凡”和“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中的“凡”含义相同。

C.“比至夜深”的“比”意为“等到”,和成语“无与伦比”中的“比”含义不同。

D.“信有时哉”和“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虎丘尽管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但是因为离城比较近而受到游人的喜爱。

B.中秋之夜既有众人争相比试歌喉的热闹场景,也有三四个人演奏歌唱的清越之境。

C.平远堂已经荒废了很久,作者和江进之想要对其进行修复,用来供奉白乐天等人。

D.作者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他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起登虎丘,回忆过去的岁月。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14.(3分)文本一第三段表现了“一夫”的歌声之美,文本二表现了琵琶的乐声之美,二者在表现声音之美时,所用艺术手法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CFH11.B12.C13.(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2)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14.(1)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文本一中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赞美他歌声清幽而又明亮;文本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琵琶声突然发出的雄壮、激越,用“裂帛”写琵琶声戛然而止;(2)都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真题及答案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真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读音继续完全落实在多音字的考查上,为寻求对比词,甚至启用了背诵篇目《蜀道难》中的“扪参历井”之“参”与较为专业的“叶韵”之“叶”,此为历年仅见;本题选项“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的判读难度不大,与往年持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6分)(1)既见复关(《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3)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离骚》)(4)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师说》)(5)挟飞仙以邀游,(苏轼《赤壁赋》)(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2. 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2010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2010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2010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目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a/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ya;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a;D.cēn/shēn,mǐ/mǐ,xù/c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

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

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

2010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一、字词练习1.下列各组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又何尤中秋为尤胜B.栉比如鳞比至夜深C.虎丘去城可七八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每至是日吾祖死于是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B.栉比如鳞,擅板丘积C.峦壑竞秀,最可觞客D.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B.迟月生公石上D.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低哉D.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4.在下句划线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衣冠士女,下迨(到)蔀屋虎丘之月,不知尚识(知道)余言否耶B.而病寻(终于)作,余既乞归山川兴废,信(确实)有时哉C.恐进之亦兴阑(衰落)矣吏(做官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D.属(嘱咐)而和者,才三四辈倾城阖(全)户,连臂而至答案:1.D 2.B 3.C 4.C二、课内阅读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萧,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钢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凡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本段文字是斗歌场面,描写生动,笔法细腻。

若按时间顺序而言,文中标明层次的四个词语是,,,________;若按场景先后而言,则从歌者芸芸到曲高和寡,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热闹喧哗到空灵寂静。

其中比喻歌声嘈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比喻歌声高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作者写月亮,运用景物烘托歌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对“一夫登场”演唱效果作者评价的句子是______2.对“斗歌场面”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从“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到“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再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最后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2018最新】虎丘记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8页)

【2018最新】虎丘记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8页)

女人身上的8种福痣、5种祸痣,快看看你有几颗?身上这8处长痣有福01鼻头痣由于韩国很多女神级人物在鼻头这里都有一颗痣,渐渐人们就认为这是一颗“美人痣”。

确实,这颗痣和“异性”有关,可以说是“桃花痣”,能带来好的异性缘。

02眉内痣眉毛周围的痣都是福痣,其中藏在眉毛里面的痣非常有助于旺财运,并且预示着命中多贵人、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03唇上痣嘴巴周围长痣代表着“丰食禄”,丰衣足食、一辈子不愁吃穿,享福的命~不过在有些地区把嘴边的痣叫做“好吃痣”,带了点戏谑的意思。

其实在西方,人们更愿意称之为“梦露痣”,代表着性感和美丽。

04掌心痣掌心有痣是富贵命,不过是需要自己努力奋斗的,如果家里条件原本就比较殷实,然后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年轻的时候享父母福,等到中老年之后,可能会尝尽年轻时没吃过的苦。

男性掌心有痣代表着有卓越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发展事业。

05胸口痣胸口有痣,说明你是个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人,虽然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会历经千难万险,但是永不放弃的精神会帮助你取得成功。

06臀部痣臀部上的痣同样也是代表着有非常好的异性缘,并且财运和事业运也比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职场上处理好和异性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7脖后痣脖子后面的痣代表着一生都会有贵人相助、“有靠山”,不论做什么也都会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精神上很饱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08腰背痣这个痣的位置比较特殊、不太常见,痣相非常好,代表着财运亨通。

不论是自己还是家庭,事业还是投资,都能有不错的成果。

身上这5种痣需要注意01眼尾痣眼睛尾部的痣通常被认为是“哭痣”,代表这个人的一生会比较不顺畅,苦恼伤心的事情很多。

不过,眼周围长痣现在也有称之为“泪眼”的,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

02耳间痣女人在耳朵上长痣,说明“耳根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自己没有主见,可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不了伴侣有用的意见或建议。

感情运也许会有些坎坷。

山西省范亭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山西省范亭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山西省范亭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

②陈恭尹,清代诗人。

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

③吹篪客,指伍子胥。

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 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 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 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第一联以“_______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______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文言文阅读《虎丘记》的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虎丘记》的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虎丘记》的答案及翻译在高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是仅次于的一大“重头戏”,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虎丘记》阅读题的参考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

《虎丘记》阅读答案(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虎丘记》【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

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2018-虎丘记试题-优秀word范文 (12页)

2018-虎丘记试题-优秀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虎丘记试题篇一:《虎丘记》译文及训练题解答阅读《虎丘记》,回答问题:虎丘记①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③,置酒交衢④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⑤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⑥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⑧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⑨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注释】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

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

虎丘,苏州名胜之一。

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有虎来踞其上,故名。

惠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题目)

惠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题目)

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09.10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纤.维翩跹.铁锨.屡见不鲜.B.漱.口溯.源情愫.夙.兴夜寐C.不韪.违.背纬.度为.虎作伥D.召.唤着.数昭.彰朝.乾夕惕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每平方米足足涨了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虎丘记》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虎丘记》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4《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虎丘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 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办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C .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D .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由文化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艺术展极大地活跃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有数十万当地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②由节气演变为风俗、演变为节日的,在二十四节气中也只有清明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明节也是人性美好的体现,它不是给自己过节,而是对先人的怀念。

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诸多,在21世纪都将会进一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

④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之道。

A . 其间寄托殷忧处世B . 期间寄寓殷忧处事C . 期间寄托隐忧处世D . 其间寄寓隐忧处事3. 下列加线字的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 .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C . 得佳者笼养之D . 细疏其能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壮士听而下泪矣B .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于败堵从草处,探石发穴。

C . 呕者百千,声若聚蚊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 .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5. 对下列句中的括号处补充的省略的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题:虎丘记一、字词练习1.下列各组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又何尤中秋为尤胜B.栉比如鳞比至夜深C.虎丘去城可七八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每至是日吾祖死于是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B.栉比如鳞,擅板丘积C.峦壑竞秀,最可觞客D.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B.迟月生公石上D.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低哉D.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4.在下句划线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衣冠士女,下迨(到)蔀屋虎丘之月,不知尚识(知道)余言否耶B.而病寻(终于)作,余既乞归山川兴废,信(确实)有时哉C.恐进之亦兴阑(衰落)矣吏(做官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D.属(嘱咐)而和者,才三四辈倾城阖(全)户,连臂而至答案:1.D 2.B 3.C 4.C二、课内阅读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萧,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钢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凡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本段文字是斗歌场面,描写生动,笔法细腻。

若按时间顺序而言,文中标明层次的四个词语是,,,________;若按场景先后而言,则从歌者芸芸到曲高和寡,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热闹喧哗到空灵寂静。

其中比喻歌声嘈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比喻歌声高亢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作者写月亮,运用景物烘托歌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对“一夫登场”演唱效果作者评价的句子是______2.对“斗歌场面”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从“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到“未见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再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最后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B.歌声则由粗到精,从“呕者百千”到“一箭,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听者魂销”,到“萧、板亦不复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C.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由极喧闹渐入极寂静,作者的情感也由极热烈而至极凄清。

文章的风格,也由欢快明朗而至幽深凄杳。

D.作者在对美的追求上着眼点是放在声态的清幽而又明亮上,至于对月色的描写,则仅仅局限在显示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已。

答案:1.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呕者百千声若聚蚊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月影横斜,荇藻凌乱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2.D三、课外阅读(甲)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岁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乙)游虎丘小记李流芳虎丘,中秋游者尤盛。

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矾,昏黑无往来,时闻风肆,及佛灯为隐观林抄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措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注释]①六桥:在杭州西湖,依次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②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

公安作家。

③傅金吾:不详。

金吾:官名,掌宫廷宿卫。

明代亲军中有金吾卫。

④张功甫:名鎡,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

玉照堂是他的园林,有四百株名贵的梅花。

⑤李流芳: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人。

万历举人,工诗文,善书法,精绘画。

1.对甲文第一段文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赏析:这句总写西湖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

抓住“春”“月”二字,提纲挚领地勾画出了西湖美景的特征。

“盛”字兼指风光之美和游人之多,预为下文张目。

B.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赏析:“一日之盛”转写西湖最盛的景物:“为朝烟,为夕岚。

”文意又递进一层。

作者用“朝烟”、“夕岚”四字,概括了明曦和晚霞映照下的湖光山色之美,“朝烟”指早晨的雾气,“夕岚”指苍茫的山色。

C.梅花为寒所勒赏析:梅仿佛被严冬约束住了,极言寒冬挽留之情,颇有拟人的意昧。

D.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赏析:“相次开发”是说花期相连,接踵而来。

这句写姗姗来迟的梅花与桃杏争春,确是难得的奇观。

2.选出对“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一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A.作者正面写桃花,仅此两句,却已使人感到花光照眼,美不胜收了。

B.“绿烟红雾”,指远望盛开的桃花,花叶相映,如烟似雾。

“红”指桃花,“绿”指桃叶,造语隽美而有诗意。

C.“弥漫二十余里”,极写桃化之盛,使人目不暇接。

作者鸟瞰西湖一角,便把无边的春色尽收眼底。

D.通过这“弥漫二十余里”的“绿烟红雾”,烘托渲染出西湖“为春为月”之盛的意境。

3.对甲文最后一段语句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然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始极其浓媚。

”作者在这里批评杭州人游湖不会选择时间,不能领略湖光山色的妙处。

“杭州人游湖,止午、末、申三时”,其实湖山之美偏偏不在这段时间,作者为此感到遗憾。

B.作者认为“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之时。

朝暮之间,正是西子最迷人的时候。

这几句与开头“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呼应。

“湖光染翠”是“朝烟”之美,“山岚设色”则是“夕岚”之美。

C.作者用“极其浓媚”四个字,来概括西湖的朝暮之美,颇为熨贴。

“浓媚”是格外的妩媚动人,但其“浓”在于色彩,而不在于风神;其“媚”在于装饰,而不在于天然。

D.“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这句点醒全文,是通篇写景的结穴。

“尤不可言”的“尤”字,是与前面种种景色相比较的结果。

不可言传的美,却正是美的极至。

虽说“不可言”,作者还是忍不住略作点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

”点到为止,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体味。

4.仔细体味下列文句,试分析都表现了袁宏道怎样的审美观?(《虎丘记》:“每至是日……置酒交衢间。

”甲文:“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答:。

5.对乙文文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虎丘,中秋游者尤感……秽杂可恨。

”开篇记叙中秋游虎丘,作者连用“尤盛”、“倾城”、“填山沸林”等词语表现作者对闹境的心绪和态度。

B.“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作者叙述自己到郡后,未及歇息“便夜游虎丘”之事,透露了作者酷爱自然的情趣,也为后文游虎丘佳境埋下了伏笔。

C.“月色甚美……独往会心。

”是夜听到见到的不是开篇所述的景况,尤其“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八字,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也是全篇的中心所在。

D.“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矾……及佛灯隐观林妙而已。

”日暮夜黑,无人往来,二人各自默坐,此时只听得铃锋声在静夜里飘荡,只看见一点佛灯在林木梢头时隐时现,静境妙极,尽在不言中。

E.“又今年春中……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作者与其侄到虎丘访友人仲和,当时,“夜半月出无人”,除去他们之外,仅有静夜明月而已。

“相与趺坐石台”,像佛教徒一样盘腿而坐,参禅入定。

此时万籁俱寂,物我合一,作者的全身心都要“与情景俱往也”,要幻化进这永恒的静谧之中了。

F.作者在文章结尾时以友人徐声远的诗“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来画龙点睛,照应开头。

6.《虎丘记》是袁宏道的代表作,《游虎丘小记》提李流芳的代表作,两人同写虎山,但表现了不同的审美观,试作具体分析。

答:袁宏道的审美观:。

李流芳的审美观:。

参考答案1.B(“盛”字单指风光之美,与“西湖最盛”的“盛”兼指游人有所不同)2.D 3.C (“浓”在于风神,而不在于色彩;“媚”在于天然,而不在于装饰)4.和古典意味的山水游记不同,和以单纯的自然景象作描述对象不同,这里更多地表现了市井层的郊游生活。

作者不是从自然山水本身获取诗情,而是在市民参加的游览热潮中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5.C 6.袁宏道不是单纯的把自然景象作为审美的惟一标准,而把自然景观同人物活动结合起来作为他审美的出发点;而李流芳则纯粹是以“山空人静”的纯自然观作为审美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