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风地动仪揭秘之地动仪的高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候风地动仪揭秘之地动仪的高度
本文将揭开一个巨大的谜底,这是颠覆性的,可能打死你都不信。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流传下来的记载只有员径八尺这一个确切的数据。

这是表示地动仪的粗细的一个数值。

它为什么不连高度一并给出呢?农夫觉得很可能这个高度不是独立的。

它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屈而从之。

也可能它是高度的某映射的反函数。

地动仪的高度不仅受制于摆的长度,也同样受制于施关发机的限制。

就拿养竹版复原的地动仪来说,假定发机所用的尾锥粗细是10毫米,发机触发行程为0.2毫米。

在理想的情况下,就是设想在张衡时代,干扰可以忽略,我们可以粗略给出地动仪的必须的最小高度。

影响发机的最主要因素是发机行程。

就是从摆锤去被推动关端开始,到牙机脱离为止的位移。

这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分别定义为:
1.最短发机行程。

当摆锤尾锥在两龙中间推动时,尾锥已经达到限位处,应该发机
成功。

此时尾锥圆和关周围限位圆相切,使得关处仍有一段长度。

这时的发机行
程应该是关可移动的最大长度减去这段长度。

2.最大发机行程。

关端外边缘退至限位处。

这是摆尾锥正向推动关极限所致。

3.尾锥行程。

摆尾锥的最大摆幅。

此数值决定了摆长。

间接地决定的地动仪的高度。

我们计算一下这个高度。

仍以养竹版为例,假设:尾锥外圆直径是10毫米,最短发机行程设计为0.2mm,地动不觉的水平加速度仍然沿用0.8cm/s2,摆动比依然选取为1/1000.其余的取常规值。

影响地动仪发机间隙的因素有许多。

其中一条是地动仪的摆锤会不会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发生摆动?这个摆动有多大?如果你以摆的悬挂点为参照点看,摆受到三个力,它们分别是mg重力(m是摆锤的质量。

)、f向心力,这个力和纬度有关,可以用向心加速度和m求得。

另一个是摆长l的拉力T。

这些力的作用结果是摆锤不再在悬挂点和地心的连线之上。

由于向心力是一个变力,(方向时刻改变),因此也就不存在平衡问题。

在达到某些约束条件之下,静止的单摆也会在这个环境之下开始摆动。

更何况你不大可能使单摆真正从静止出发,总是有个偏移吧。

这个摆动幅度和摆所在的纬度以及摆的摆长有关。

有人计算出会有可观的摆动。

(具体条件我不清楚。

)但是,我的计算结果是在摆长很小时,例如不足一米,其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其实,真正的影响是制造上的影响。

例如,摆锤的尾锥的加工精度(圆度、锥度)、摆锤中心孔的偏离程度、悬挂点的中心和底座中心的偏离等。

有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进,有些只能寄希望于加工手段。

例如都柱上部的吊装摆的中心孔可以用一个偏心的活动套件调整,以期达到精确调整中心的对准问题。

像摆线孔和尾锥则只能靠加工精度保证。

但是,在那个时候没有更高级的加工手段,误差在所难免。

如果这些误差向同一个方向累积起来,结果就很可观了。

例如以上每个环节仅有0.1mm的误差,累积起来就是0.3mm。

如果再给防止误动作留一些空间,比如0.2mm吧,你看看这时总的需求将达到0.2+0.1X3+0.2=0.7(mm)。

由这个发机间隙推得的都柱的高度将达到约88厘米。

可见它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影响。

这个纯粹推断的数值是否有根据呢?看看下面的考证。

这是几幅汉代酒尊的图片。

这些酒尊是出土文物。

下面的数据是按照图片实际测量的,只是约数。

它的宽高比(不含地脚和盖子)从上到下分别是1.37;1.93和1.94.
它的通高和宽度的比是1.06;1.58和1.29(不含顶端装饰),1.61(含装饰)
第一组数据的众数是约1.9(+)。

第二组的离散较大,差额几乎达到50%。

大约是1到1.5之间。

如此,推算地动仪的高度大约是36.3厘米(按算术均值是1.64,高度为42.7厘米)和70—105厘米之间,其中值是87.5厘米。

这个数值正好和本文按照养竹版设计推算的一致。

如果取前三个通高的均值是1.31,那么,考虑到盒盖隆起时,地动仪的高度不低于91.7厘米和不高于105厘米。

在去除底座和都柱上部空间后,都柱高约80 厘米。

关间隙是0.65mm。

另外,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地动仪的数据“员径八尺”出发,按照黄金比求出地动仪的美学高度。

那个员径八尺依然按照农夫解读的当做地动仪的周长处理。

由于选取汉尺的对比长度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别。

不过这没有关系,只是说明而已。

余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说当年赤壁大战时,诸葛孔明还是个潇洒的美男子。

身高有八尺。

然后,主持人解释说,当然是汉尺了,和现如今的约5.5尺,相当于1米84。

姑且认为这就是当时的尺度换算的结果。

那么周八尺的地动仪其直径是1.84/3.14=59厘米。

就算60厘米吧,取个整数。

按高度:宽度=1.618:1算,地动仪高度是97厘米。

如果按照以前农夫选取的换算率,地动仪也不过就108.5厘米。

另外,如过选取现在常见的4:3,16:9等高度也应该是80—100厘米之间。

这几个数值(88,91.7,97)的中值是91.7,这不是很奇怪吗?
当年冯锐的模型不能感测地震,怀疑地动仪做的不够大。

言说这只是一个比例模型,非得造一个1:1的不可。

就是把地动仪做成粗细是八尺的地动仪。

如此,它的高度将达到约13汉尺。

得三米多高吧?如果本人的推断没有大的错误,冯锐的地动仪将出局。

在现今的资料中,地动仪是员径八尺,灵台放置地动仪的地方是九尺。

形似酒尊的地动仪,虽然有盒盖隆起,毕竟像个酒尊。

常见的酒尊的高宽比实测是在接近1.618的下方(最大的本文数值 1.61)。

所以地动仪的高度不应该超过一米!如果一汉尺是23
厘米,地动仪高度极有可能是95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