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土地利用模式[详版课资]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1 土地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 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土地利用的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演化): 对自然界敬若神明、顶礼膜拜时期 掠夺和占有、征服自然时期(人类中心主义 ) 正在走入人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持续发展时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1 规划的概念
❖ 我国古代早有“早虑则不困,早豫则不穷”(元·马致 远·岳阳楼曲)
❖ “谋定而后能少覆众”(唐书·李光弼传)
❖ 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对规划解释为:计划、谋 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安排。
❖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1863~1939)
▪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创始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3)
▪ 土壤是由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即土壤=f(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 克里斯钦(澳大利亚)
▪ 提出土地综合体的概念,“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1)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 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C空间位置无法移动,常被称为不动产。
②产权特性: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产权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确认程序后才能生效。
③增值特性:一是,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二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因人们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断的增值。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7章_土地规划利用
2.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 产生这些特点?
3.在实践中,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市场供求变化 存在哪些矛盾?如何加以解决?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实行 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不经济问题。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土地规划利用与市场配置 的关系
(3)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4)对于一些不能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
场配置无能为力。
(5)土地在中国,尤其在农村,还具有社会福
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构成
图7-1
中国土地利用计划结构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特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
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土地利用规划是由长期、中期、年度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内容
土地规划和利用ppt课件
Ⅳ.属防灾救灾建设、军事设施、涉密项目。
14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1精选ppt
(三)规划修改
1.政策依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办 〔2013〕3号)
2021精选ppt
(一)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金
• 2、工作依据 • (1)《广州市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穗国房字〔2011〕173号),适用于2011-2013 年度市级补贴资金,目前已废止。
• (2)《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财 政厅关于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12〕98号)
1
土地规划和利用业务简述
2021精选ppt
目录
2
2021精选ppt
3
2021精选ppt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1精选ppt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况
1.定义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为农 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 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护。 ——奠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 和法律基础。
规划图和台账初核各镇、村补贴面积后,交由各镇政 府核定;
二、耕 地 保 护
历年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单金位统:25计万表元
2021精选ppt
(一)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金
• 4、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发放程序
• (3)镇政府对辖区内违法占用、撂荒基本农田等情 况进行核查,对质量严重下降、已不适宜作为基本农田
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课件
土地政策对地租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 2
地租水平与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政策对地租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地利 用模式的选择,如高地租区域可能更倾向于商业 或住宅开发。
土地供应与地租变化
土地政策通过土地供应的调节影响地租变化,如 增加土地供应可能导致地租下降,反之则上升。
3
土地权利与地租分配
土地政策对土地权利的规定影响地租分配,合理 的权利配置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地租分配。
高地租水平,反之则会降低地租水平。
04
土地利用模式的空间布局也会影响地租的分布。例如 ,商业中心区的地租普遍较高,而城市边缘区的地租 则相对较低。
03
不同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 式
古典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式
总结词
古典地租理论强调土地的稀缺性和市场供需关系对地租的决定作用,土地利用模 式以最大化地租为目标。
案例三:国际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的比较
国际地租理论
国际地租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租差异。国际地租的高低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供 给和需求等因素。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特点和方式。土地利用模式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和政策法规等因素。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土地利用模式应该服 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阶级利益。在这种理论下,土地利用模式通常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的 社会重构,以实现社会公平和阶级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土地利用中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规划和管理来调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04
地租理论与土地政策的实践
地租的特性
地租的来源
地租的来源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 地利用的外部性。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农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3)第2章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2.1 土地资源概况 (4)2.2 土地利用结构 (4)2.3 土地利用效率 (4)第3章农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5)3.1 总体目标 (5)3.2 阶段目标 (5)第4章农业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5)4.1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6)4.1.1 产业结构调整 (6)4.1.2 技术创新与应用 (6)4.1.3 政策导向 (6)4.2 土地需求预测方法 (6)4.2.1 定性预测方法 (6)4.2.2 定量预测方法 (6)4.3 预测结果分析 (6)第5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7)5.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7)5.1.1 综合利用原则 (7)5.1.2 生态保护原则 (7)5.1.3 效益优化原则 (7)5.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7)5.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7)5.2.1 数学模型 (7)5.2.2 评价指标体系 (8)5.2.3 模型求解 (8)5.3 优化方案设计 (8)5.3.1 优化目标 (8)5.3.2 优化方案内容 (8)5.3.3 保障措施 (8)第6章农业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 (8)6.1 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策略 (8)6.1.1 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管理 (8)6.1.2 实施耕地保护制度 (9)6.1.3 推进农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9)6.2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途径 (9)6.2.1 创新农业土地开发模式 (9)6.2.2 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益 (9)6.2.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9)6.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6.3.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9)6.3.2 农业土地生态修复 (9)6.3.3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9)第7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9)7.1 农田水利设施 (10)7.1.1 概述 (10)7.1.2 建设内容 (10)7.1.3 技术措施 (10)7.2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10)7.2.1 概述 (10)7.2.2 建设内容 (10)7.2.3 技术措施 (10)7.3 农业科技支撑 (10)7.3.1 概述 (10)7.3.2 建设内容 (11)7.3.3 技术措施 (11)第8章农业土地利用政策与制度 (11)8.1 政策体系构建 (11)8.1.1 政策目标 (11)8.1.2 政策框架 (11)8.2 土地管理法规 (11)8.2.1 农用地保护法规 (11)8.2.2 农业土地使用法规 (12)8.2.3 农业土地流转法规 (12)8.3 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3.1 政策实施 (12)8.3.2 政策评估 (12)8.3.3 政策监督与改进 (12)第9章农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 (13)9.1 组织与管理 (13)9.2 资金保障 (13)9.3 技术支持 (13)第10章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监测与评价 (13)10.1 监测指标体系 (13)10.1.1 土地利用效率指标 (13)10.1.2 农业生产效益指标 (14)10.1.3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 (14)10.1.4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14)10.2 评价方法与模型 (14)10.2.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4)10.2.2 综合评价模型 (14)10.3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与调整建议 (14)10.3.1 评价结果分析 (14)10.3.2 调整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农业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7章土地利用模式
第7章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模式旨在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利益。
在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本章将探讨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及其特点。
第一种土地利用模式是农业土地利用。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在发达国家,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通常以科技和机械化的方式进行,以保证高产出和高效率。
而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通常以传统农业为主,依赖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需考虑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
第二种土地利用模式是城市土地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通常以工业和商业用地为主,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需要平衡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例如,增加住宅区和设立公园绿地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此外,城市土地利用还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布局,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是生态保护利用。
生态保护利用是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重点是保护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利用模式通常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方式来实现。
生态保护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此外,生态保护利用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种土地利用模式是工业和采矿土地利用。
工业和采矿活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
工业和采矿土地利用模式应考虑到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例如,通过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模式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模式,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利益。
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土壤和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环境保护和生态破坏等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_课件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五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 (一)综合性 (二)长期性 (三)战略性 (四)协调性 (五)层次性 (六)动态性 (七)权威性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与方针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针
二、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一) 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1)我国是一个国土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 小国 2)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显着,土地物产种类丰富多样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类型种类繁多,具有众 多名优特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4)土地的开发历史悠久,以较少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构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 问题 2)经济发展快,建设占地多,构成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中的突出矛盾 3)土地的垦殖系数低,耕地质量差,粮食生产压力大 4)森林覆盖率低,林地面积少,森林空间分布不平衡 5)土地退化严重,制约土地的有效利用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所搜集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时要搜集以下内容的资料: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文字、图件及表格;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最新资料; 3)区域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资料; 4)区域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5)区域内农业发展区划与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6)上一级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一)基本概况 (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土地利用的动态分析 (2)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3)土地利用程度的分析 (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三、土地利用的特征与优势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ppt课件
.
17
( 四 )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论
1 能力建设论
能力建设是指人类有能力使经济持续发展 下去。这里的能力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和专 业技能等方面。能力建设途径是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 缺乏技术、科学与管理的能力,对自然 资掠、环境与发展的后果是综合性的,其主要表 现为: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 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 限度”。
皮尔斯(D .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 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
4
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资源替代率 问题。即不可更新的资源——化石燃料、高品位 矿石等其可持续的利用律应低于可更新资源在持 续条件下对不可更新资 源的替代率。关于资源 替代问题观点:如果只有二种或 者几种资源储量 下降而其他资掘储量趋于稳定或增加,则寄希望 于资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使资源可持续, 经济增 长可持续。若众多资源均下降,则资源不可持续。
土地资源存在自然肥力的差异。
.
15
(二)效率利用论
使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的收益,资源利 用边际水平上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实现 市场优化配置。
( 三 )极限增长论
极限论认为:物理量限的根本在于地球的有限 特征:
一是总量;二是通量。总量是指地球上环境与自 然资源的总存量; 通量是指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资 掘流通量,即自然资摘的开采、利用量应受到自 然恢复、更新速率的极限制约。
土地利用概论课件
展的重要机遇。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政府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将更加严 格和规范,如何在不断完善政策 法规的同时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 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
未来土地利用的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
0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探索生态友
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的国际比较
各国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的比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存在差异,其制定和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各国土地 利用政策与法规的异同点,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体系。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各国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 等方式,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 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我国的声音,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 高,生态用地将得到更加重视和保 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将成为土 地利用的重要方向。
未来土地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环境压力将不断加大,如何在保 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将成为土地利用的重要挑战。
科技创新推动变革
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
土地利用和管理,提出有效的土地
政策和管理措施。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
03
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探索适应新型
城镇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阶段
最新第7章-土地利用概论教学讲义ppt
能量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从狭义来讲,农业的投入能量仅指农业 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投入能量(经济能量); 农业产出能量仅指农作物经济产品中的能量。 在计算时,一般用狭义的农业能量产投比进 行分析。
农业能量投入 经济产品能量 产出效果 = 人工投入能量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 产出类的指标有:(1)产品的实物量;(2)总收入; (3)净收入;(4)利润。
▪ 投入类的指标有:(1)土地面积;(2)劳动力;(3) 资金(开发或基建性投入);(4)成本。
▪ 用产出类的任意一项指标与投入类的任意一项指标 相比,就可得出有关的经济效益指标。如用产品的 实物量与土地面积相比,就得到“每公顷产量”。 每公顷产量是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
… …
an1
an2
...
ann
xn
yn
xn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即 AX+Y=X
Y=(I-A)X(已知X求Y)
X=(I-A)-1Y(已知Y求X)
上式中,
… …
… … …
a11 a12 ... a1n
A
=
a
2
1
a22
...
a
2
n
... ... ... ...
a
n
1
an2
重要手段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质、坡度、海
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团粒 结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水分含量、 降水量、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土 地利用。
《土地利用工程》课件
土地利用工程的案例分析
某地区土地整治案例
总结词
成功整治,生态恢复
详细描述
某地区因长期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恢复土壤肥力和生 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某矿区土地复垦案例
总结词
有效复垦,环境修复
详细描述
某矿区经过长期开采,造成大量土地塌陷和破坏,通过土地复垦工程,修复受损 土地,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近代的土地利用工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土地利用工程 逐渐转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 进程,如建设铁路、公路、工厂等。
土地利用工程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土地利用工程通过合理的 土地规划和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工程为城市和工 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施工造成的污染进 行治理。
土地利用工程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01
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和相关资料,估算工程的总投资额。
资金筹措
02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
等。
资金使用与管理
03
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加强资金监管
浪费。
经济可行性
确保土地利用工程的投 资效益和经济效益,实
现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4
土地利用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 划和资源配置计划。
三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南
三农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指南第1章农业资源概述 (3)1.1 农业资源分类与特点 (4)1.2 农业资源分布与评估 (4)第2章农田资源利用 (5)2.1 高效耕作制度 (5)2.1.1 精准播种技术与良种选育 (5)2.1.2 作物轮作与间作套种 (5)2.1.3 适期播种与收获 (5)2.1.4 病虫害绿色防控 (5)2.2 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5)2.2.1 有机肥施用 (5)2.2.2 深耕深松 (5)2.2.3 盐碱地改良 (5)2.2.4 土壤调理剂应用 (6)2.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6)2.3.1 水源工程建设 (6)2.3.2 灌溉与排水系统建设 (6)2.3.3 节水灌溉技术 (6)2.3.4 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 (6)第3章水资源利用 (6)3.1 农业水资源管理 (6)3.1.1 概述 (6)3.1.2 农业水资源管理原则 (6)3.1.3 农业水资源管理措施 (6)3.2 农田灌溉与排水 (7)3.2.1 概述 (7)3.2.2 灌溉制度 (7)3.2.3 灌溉水源 (7)3.2.4 排水系统 (7)3.3 雨水资源化利用 (7)3.3.1 概述 (7)3.3.2 雨水收集与储存 (7)3.3.3 雨水利用技术 (8)3.3.4 雨水利用管理 (8)第4章农村能源资源利用 (8)4.1 传统能源替代技术 (8)4.1.1 生物质能源替代 (8)4.1.2 太阳能替代 (8)4.1.3 风能替代 (8)4.2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8)4.2.1 生物质能源开发 (8)4.2.2 太阳能光伏发电 (8)4.2.3 风能利用 (8)4.2.4 地热能利用 (9)4.3 农村能源消费优化 (9)4.3.1 节能技术普及 (9)4.3.2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9)4.3.3 能源管理提升 (9)4.3.4 农村能源市场培育 (9)第5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 (9)5.1 秸秆资源化利用 (9)5.1.1 秸秆还田 (9)5.1.2 秸秆饲料 (9)5.1.3 秸秆能源 (9)5.1.4 秸秆基料 (9)5.2 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9)5.2.1 粪便堆肥化 (10)5.2.2 粪便厌氧发酵 (10)5.2.3 粪便饲料化 (10)5.3 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10)5.3.1 农膜回收利用 (10)5.3.2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10)5.3.3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10)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0)6.1 河湖水系治理 (10)6.1.1 河湖水系治理的重要性 (10)6.1.2 河湖水系治理措施 (10)6.2 沙漠化与石漠化治理 (11)6.2.1 沙漠化与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11)6.2.2 沙漠化与石漠化治理措施 (11)6.3 农村绿化与生态保护 (11)6.3.1 农村绿化的重要性 (11)6.3.2 农村绿化与生态保护措施 (11)第7章农村土地资源利用 (11)7.1 土地整理与复垦 (11)7.1.1 土地整理概述 (11)7.1.2 土地整理技术 (12)7.1.3 土地复垦 (12)7.2 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12)7.2.1 土地流转概述 (12)7.2.2 土地流转方式 (12)7.2.3 规模化经营 (12)7.3 农村宅基地利用与规划 (12)7.3.1 宅基地利用现状 (12)7.3.2 宅基地规划原则 (12)7.3.3 宅基地利用与规划措施 (13)第8章农村生物资源利用 (13)8.1 农作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13)8.1.1 农作物多样性概述 (13)8.1.2 农作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3)8.1.3 农作物多样性利用 (13)8.2 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 (13)8.2.1 林业资源概述 (13)8.2.2 林业资源培育 (14)8.2.3 林业资源利用 (14)8.3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 (14)8.3.1 畜禽遗传资源概述 (14)8.3.2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14)8.3.3 畜禽遗传资源开发 (14)第9章农业观光与休闲资源利用 (14)9.1 农业观光项目策划 (14)9.1.1 项目定位与目标市场 (14)9.1.2 项目规划与布局 (14)9.1.3 产品设计与开发 (15)9.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5)9.2.1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5)9.2.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15)9.2.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15)9.3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传承 (15)9.3.1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整理 (15)9.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15)9.3.3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推广 (15)第10章农业资源政策与法规 (16)10.1 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16)10.1.1 政策背景 (16)10.1.2 政策内容 (16)10.1.3 政策实施效果 (16)10.2 农业资源利用与补偿机制 (16)10.2.1 利用原则 (16)10.2.2 利用方式 (16)10.2.3 补偿机制 (16)10.3 农业资源执法与监管 (16)10.3.1 执法体系 (16)10.3.2 执法内容 (16)10.3.3 监管措施 (17)第1章农业资源概述1.1 农业资源分类与特点农业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用于农业生产的一切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土地利用管理PPT剖析
土地供应
• 包括供地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供地结果等
开发利用
• 是否按期交地,是否按期开竣工,是否闲置土地等
市场交易
• 土地转让、租赁等二级市场相关信息
集体建设用地情况
• (注:现阶段重点监测监管1、2、3项,4、5项暂未做硬性要求)
三、土地市场监测监管 (一)监测监管制度
目录页
建设用地供地 招拍挂出让 土地市场监测监管 地价管理 存量建设用地盘活 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政策
三、土地市场监测监管 (一)监测监管制度
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全程、实时、动态监测 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统计分析,为宏观调控提供支撑
三、土地市场监测监管
(一)监测监管制度
主要内容
土地来源
三、土地市场监测监管 (二)违法违约违约行为预警机制
工作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 实时监测预警信息。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 适时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监管列示情况,逐项对照核查,及时查处违规违约
行为并按要求更新系统信息、解除预警。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 及时发现和核查问题,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通报;限期未整
登记发证手续。
按相关法律法规及 政策规定处理后, 按土地利用现状办
理用地手续。
用地行为发生在2010 年1月1日之后的
按现行法律法规政 策办理
五、存量建设用地盘活 (四)土地供应手续办理
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其余(自行、联合、收购)开发
涉及零星新增用地(<3亩且<总面积10%)
政府收回后供地
二、土地招拍挂出让 (四)执行土地出让“净地”标准
土地利用.pptx
建立土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土地资源 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动态监测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及 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
况。
预警指标设置
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管 理需求,设置预警指标和阈值 。
预警信息发布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阈 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 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对措 施。
03
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
01
02
03
04
现场调查法
通过实地踏勘、观察和访问, 获取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利
用情况。
遥感监测法
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 大范围、快速、准确的监测和
评价。
模型评估法
通过建立土地资源评价模型,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生
态等进行评价和预测。
综合分析法
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土 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 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内现状
国外现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但普遍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方面注重规划引领、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全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02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与目标
综合性原则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 件或紧急情况进行快速响应和 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安全和
可持续利用。
04
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解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
01
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内容讲诉教材
土地利用工程课件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土地利用工程的定义土地利用工程是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
二、土地利用工程的特征①明确的建设范围;②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内容;③明确的建设周期;④明确的各类用地指标;⑤明确的土地利用问题。
三、土地利用工程的目的①在人类利用土地过程中,对土、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调整和改变;②在生产活动改变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平衡。
四、土地利用工程的内容①土地开发工程;②土地利用工程;③土地整治工程;④土地保护工程。
五、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或利用还不充分的土地,采用道路、水利、垦殖等手段进行合理流域开发或区域开发,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开垦为农田,增辟牧场,营造林木,用于旅游,资源开采等,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优势和潜力。
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
根据土地生态平衡和适地适用的原理,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用地养地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土地生产优势,调整农、林、牧、副、渔五业用地布局,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
七、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低产土地和经受破坏不能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治理,以改良立地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八、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采取科学技术手段,防止耕地面积减少和土地质量退化,对城市、工矿企业的有机废料、无机废料、重金属及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土地资源损害进行防治。
九、土地利用工程学科划分根据国土资源学科分类,土地利用工程学科划分为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退化防治工程、土地保护工程、土地利用工程设计、土地利用工程管理、土地利用工程经济学、土地利用工程评价等。
十、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村庄整治力度不够;②土地“占补”没实现真正质量平衡;③忽视生态建设;④缺少相应的土地利用技术规范与标准;⑤缺乏系统知识的土地利用工程技术人才;⑥管理滞后。
土地利用管理剖析课件
04 土地利用管理中的政策与技术手段
土地利用政策体系
国家政策
由国家制定,具有宏观指导性和 强制性,主要包括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地方政策
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制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
配套政策
包括土地利用税收政策、土地利用 补偿政策等,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土 地利用行为。
途径
• 实践锻炼: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人才在实际 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 培训进修: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研修班,提高现有 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 引进外部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先 进理念的土地利用管理人才,为管理工作注入新的 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 护要求,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区,如农业区、 工业区、生态保护区等。
空间管制
通过制定空间管制规则,对各类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引导和约 束,确保土地利用符合规划要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高效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策略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政策法规不完善
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法规存 在漏洞,对违法用地行为 处罚不力,导致土地利用 乱象丛生。
经济利益驱动
一些地方和个人为追求经 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和 社会责任,过度开发和不 合理利用土地。
规划管理不到位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 过程中,存在科学性不足 、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 致规划管理效果不佳。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 模,防止城市无序扩张和土地资源浪 费。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提高单位土地 面积的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 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优质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分布,掌握 城市密度。
课堂优质
2
【重点难点】
就业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关系 城市蔓延
课堂优质
3
第一节 就业与人口的空间分布
1、概念一 城市中心 城郊地区
课堂优质
4
2、概念二
3英里范围内的中心区 都市区的其他部分
课堂优质
课堂优质
35
2、小商店的发展
电力成本高 对大零售商的限制
课堂优质
36
3、其他政策
对农业补贴 公交网络投资
课堂优质
37
四、城市蔓延的结果
能源、空气污染
课堂优质
38
五、政策引起了城市蔓延吗
消费替代:降低其他产品的消费,增加土地 的消费。
反蔓延政策。
课堂优质
39
5
一、就业的空间分布
1、就业空间分布的历史 分散就业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
课堂优质
6
2、图表7-1揭示的事实
就业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基本上是配比的, 但不完全重合。
课堂优质
7
3、都市区的就业区
中央商务区 城郊次中心 其他分散的地区
课堂优质
8
二、写字楼的分布
1、写字楼次中心 一个狭小的区域内至少拥有一定数量(500
(除数中的城市土地)指城市所有的土地, 包括住宅区、工业区……
课堂优质
17
3、居住密度
(除数中的城市土地)指城市土地中住宅区 土地。
课堂优质
18
一、世界城市的密度
亚洲最高 美国最低 欧洲高于美国
课堂优质
19
二、密度梯度
随着到市中心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下降的 速率。
课堂优质
20
第四节 单中心城市的发展
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课堂优质
26
二、其它因素:汽车、单层厂房和飞机 场
交通方便
课堂优质
27
三、写字楼就业的分散化
不用面对面交换信息
课堂优质
28
四、人口的分散化
1、收入增加 住宅需求上升, 通勤机会成本提高。
课堂优质
29
2、交通技术创新
降低了通勤费用 降低了通勤时间
课堂优质
30
3、其他因素
旧住宅 财政问题 犯罪 教育
课堂优质
31
第六节 城市蔓延
城市土地增长的数量快于人口增长的数量。
课堂优质
32
一、蔓延的事实
各城市人口密度不同, 城市密度降低。
课堂优质
33
二、城市蔓延的原因
收入 低出行成本 文化 政策
课堂优质
34
三、欧洲的政策
1、高交通成本 汽油价格 汽车销售税
课堂优质
21
一、城市内运输工具的发展
公共马车 缆车 电车 地铁
降低了通勤成本,扩大了城市半径。
课堂优质
22
二、建筑物建造技术
1、高密度住房的成本。
建筑材料
2、垂直运输成本。
课堂优质
23
三、货物运输的基本技术
铁路 水路
课堂优质
24
第五节 单中心城市的消亡
课堂优质
25
一、制造业分散:卡车与公路
万平方英尺)的写字楼面积。
课堂优质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人口的空间分布
中间区位(8英里),人口比就业更趋分散。
课堂优质
10
四、通勤模式
市中心 郊区
课堂优质
11
第二节 进一步分析城市次中心
集聚经济
课堂优质
12
一、洛杉矶和芝加哥的次中心
一个CBD; 若干个次中心,次中心类型不同。
课堂优质
13
二、边缘城市
写字楼和零售业重新集聚的地区。 一个独立发展的企业或者个人决定边缘城市
最初发展和建设活动。
课堂优质
14
三、次中心和城市中心
许多次中心都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 次中心的存在并不削弱城市中心的地位。
课堂优质
15
第三节 城市密度
1、城市人口密度 都市区总人口除以城市土地利用面积。
课堂优质
16
2、组合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