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思考:比较这两个句子, 说一说表达效果。
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 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衬托(正衬、反衬)
赏析下面几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我与汪伦 的情谊更深
——李白《赠汪伦》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托物言志:作者 借某种具体的事 物表达自己的精 神追求。如“梅 花”代表对“高 洁脱俗”品格的 追求。
欲扬先抑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 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 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 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 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 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 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 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 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LOGO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天星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contents
方法点拨 方法总结 例题精讲
01
方法点拨
对比
•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 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 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 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 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 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 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 一个体面的相貌……”
象征
红色:喜庆,力量,活力 白色:哀悼,纯洁 紫色:高贵 喜鹊:吉祥 乌鸦:厄运 鸽子:和平 鸳鸯:爱情 菊: 隐逸或隐士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的题型设问方式与解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的题型设问方式与解题思路现代文阅读中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旨在检测考生对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辨识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文章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如象征、用典、对比、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常会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内容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这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将表现手法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这类题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它不仅要求考生对各种表现手法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阅读理解中,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题型设问方式1.请分析本文/段/句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此类问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文章或段落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于文章表达和意境的作用。
考生需要准确识别文章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和阐述。
2.本文/段/句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识别并指出文章中使用了某种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考生需要准确找出使用特定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并对其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解释。
3.本文/段/句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对文章或段落中的表现手法进行概括和总结,阐述其特点或风格。
考生需要全面理解文章中的表现手法,并对其在文章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4.请举例说明本文/段/句中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例子,说明某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考生不仅需要找到使用特定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还需要对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二、答题思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于表现手法题型的答题模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表现手法类型: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或段落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考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识别出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如象征、用典、对比、比喻、拟人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 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法
怎么写的? 技巧、手法
事
写了什么? 内容
情
人
为什么写?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技法 事件 情感+人物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
(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
1. 字词句段题 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
2. 人物形象题
3. 感悟感想题
4. 思路内容题 5. 标题相关题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 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 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 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
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 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 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 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 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 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 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 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 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针 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 是枝干瘦硬,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 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 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 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 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 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 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⑥我的养护和母亲的呵护所致水仙的不同命 运形成对比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P2
• 文章第五段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 • 香港“苍凉”“陈旧”“可怜的绿色”
和上文故乡的温馨形成鲜明的对比 • 突出了故乡生活格外有韵致 •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念和赞美之情。
《不明白》P3
• 第7段:大厅里的暖和屋外的阴冷形成鲜 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更 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 暖和幸福。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 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关于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来说理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 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象征是一种以实带虚,运虚入实,明暗交叉的表 现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象征散文,就是以象征作为 整体构思的主要手段,描写具体的形象,对社会生活 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的一类散文。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 沙、屋顶、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二、类比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 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 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 “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 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 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福》) 用鲁镇除夕喜庆的气氛来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结 局。
原文: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 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 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 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 管自己蓬勃生长。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 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 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 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 (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 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考查重点】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方法【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1.常见题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第6课时 分析写作手法
考点12 表达方式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 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 教 的作用。(八下《社戏》“思考探究”) 材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 探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八上《回 源 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 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七上《散步》“思考探究”)
1.(2021·岳阳第 24 题)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 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湖南设问 2.(2020·岳阳第 25 题)这篇小说以帮扶干部“我”的视 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叙述视角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 度,即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 方法指 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视角):①有利于拉开适当距离,为主 导 题展开留下空间;②人物、故事、场景均在叙述者的调度之 中,便于展开情节;③随时对人物、情节作出解释和评价, 便于突出人物形象。
◆考向 1:判断表达方式并分析作用 方 第一步:明确表达方式的类型——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 法 明。 指 第二步:在文中找到要求辨识的句子或段落,圈画出能突出表达 导 方式特点的关键词,判断其所属的表达方式。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表达方式的作用。
方 ◆考向 2:根据表达方式提取并概括分析相关内容 法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定位具体句子或段落。 指 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及已给出的表达方式的作用进行分析。 导 温馨提示:表达方式相关知识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方法指 导
方法指 导 温馨提示:表现手法相关知识详见本专题“文体知识梳理”。
表现手法
(八)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 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艺术效果。
(九)伏笔、照应
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 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 定要有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 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三)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 来。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十)照应
文题照应 情节照应 首尾照应
内容紧密,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十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 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对已有记忆进行加工,既可以在想 象中改变过去,也能在想象中预见未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二)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 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正面描写:借他人的语言,表现主角的特点、性 格或品质; 侧面描写:借他人反应,侧面表现主角的特点、 性格、品质。
(六)对比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七)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 “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题型的解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区别——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读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常见题型: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如“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如“作者是如何写……”。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
二、典例分析凝望一棵开花的树(节选)王东敏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葱。
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
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和恶俗的攻击?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居,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一、衬托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
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
反衬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广泛。
鲁迅的《祝福》在结尾处描绘了鲁镇年底时的声声爆竹,一派欢乐的祝福景象,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一)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1、正衬:就是用与主要事物有类似点的事物从正面陪衬主体。
例如: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举例:(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五种表达方式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如: 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抽烟会影 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此 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 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 你伤害了。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 吸烟者戒烟。
• 寓情于景: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 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 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 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寓情于理:
• “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 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 最甜的生活。”
•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 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 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议论的作用
考查重点在记叙类文体。在这类文章中, ★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某一文 段的中心或是全文的主题,有时和抒情结合在 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 •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 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 因后果等。
• (2)在议论文中,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 点。
•
•例: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8)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详略得当:是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 作用:与文章中心或主题相关的就会详写,反之就会略写。
4、欲扬先抑:情节有波澜,为后文
铺垫。
欲扬先抑: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 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褒词贬用、贬词褒:作用:以新颖的用词,引人注意,达到某种 特殊的阅读体验.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 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作用: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 构美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作用: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 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 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 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 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 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 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 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 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 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 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