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 2

合集下载

地下水治理措施

地下水治理措施

地下水治理措施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下水治理措施。

地下水位下降是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水源枯竭、地表沉降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可以采取补给水措施。

补给水措施包括人工补给水和天然补给水。

人工补给水主要是通过引水工程、水库调水等方式将地表水引入地下水系统,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天然补给水主要是通过保护水源地、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等方式增加地下水的自然补给。

地下水质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地下水质污染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地下水质污染问题,可以采取污染防控措施。

污染防控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治理措施和监测管理。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加强排污管控、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标准等方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

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地下水净化、污染源修复等方式,降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监测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下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地下水开采是人类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方式,但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

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开采管理措施。

开采管理措施包括合理规划、控制开采量和提高开采效率等。

合理规划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开采方案等方式,确定合理的开采区域和开采量。

控制开采量主要是通过建立开采许可制度、限定开采量等方式,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提高开采效率主要是通过采用节水技术、提高水井效率等方式,减少浪费,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

除了上述治理措施,地下水治理还需要政府的管理和社会的参与。

政府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地下水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地下水污染治理:通过人工控制地下水流向、采用隔离屏障或水池等方式阻止污染物扩散,再进行地下水污染物的抽取、处理和净化。

2. 地下水修复:通过适当的地下水提升、短程水平曝气和植被修复等手段,加速污染物的分解、稀释和迁移,促进地下水自然修复。

3. 地下水检测与监控:利用地下水观测井或监测井进行定时采样和分析,监测地下水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4. 地下水补给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地表水资源,使其适度向地下输送水分,以恢复和提高地下水位和水质。

5.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合理开采、水质净化和再利用等措施,有效利用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其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同时探讨当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本文旨在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阐述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将概述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及其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并探讨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和影响机制。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文章将总结当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文章将分析不同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的发展。

这些建议将包括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推广先进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制定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旨在为地下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其地下水污染现状尤为引人关注。

本段将对中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中国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污染问题亦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污染范围广,几乎所有地下水开采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二是污染程度重,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甚至达到无法利用的程度;三是污染种类多,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多种污染物。

在污染源方面,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生活污水等都是主要的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1. 引言1.1 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地下水污染范围广泛,且持续加剧。

我国是一个严重受地下水污染影响的国家,据调查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

特别是城市地下水源地的污染情况尤为突出,致使地下水的饮用、工农业用水受到了极大威胁。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排放等。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危害着水质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污染现状严峻,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措施来改善地下水质量,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治理技术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治理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多种手段。

在物理方法中,主要包括吸附剂法、过滤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剂法通过吸附剂吸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过滤法则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污染物截留并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半透膜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筛选。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等。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剂将污染物质氧化还原,从而降低其浓度。

络合沉淀法则是通过加入络合剂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实现去除。

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等。

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和代谢作用进行治理。

微生物修复法则是通过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措施种类繁多,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愿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2. 正文2.1 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与治理实践

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与治理实践

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与治理实践地下水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实践。

I. 地下水污染研究的进展1. 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和成因- 地下水污染指地下水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现象,可能是由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的。

- 研究已确定了许多常见的地下水污染来源,如化学品泄漏、农药使用和垃圾掩埋等。

2. 污染物的识别和监测技术的进展- 传统的地下水污染识别方法包括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然而,这些方法耗时且不实时。

- 新兴的技术如地球化学传感器和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地下水质量,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3. 地下水污染传输和模拟研究-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科学家能够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流动和扩散。

- 这些模型有助于识别污染源并设计有效的防治措施。

4. 地下水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 具有生物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在地下水的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研究可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提高治理效果。

II.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实践1. 污染源控制- 建立监测系统,追踪污染源以及减少新的污染源的产生。

- 持续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

2. 污染物的修复和去除- 使用物理方法,如土壤气抽取和气体净化,去除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 利用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等生态修复技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确保合理用水。

-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公众参与和意识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鼓励公众参与地下水污染治理行动,通过共同努力保护地下水资源。

III. 结论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为治理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提高对地下水污染的识别和监测能力,加强污染源控制和修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和意识提高,才能有效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和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包括监测、防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一、监测措施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布设监测井和水质监测站点,全面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污染来源。

2.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取样检测,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3. 实施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二、预防措施1.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监管。

2. 完善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共同治理的氛围。

三、污染修复措施1. 地下水位下降法: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人工流动带,利用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修复污染地下水。

2. 物理化学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氧化反应等技术,可以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3. 修复生物技术:比如菌相修复和人工湿地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降解和吸附污染物。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严格管理和保护。

2. 推行地下水保护税收政策:通过建立税收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采取科学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减少地下水污染。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形成合力。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涵盖了监测、预防、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重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某市为例浅谈地下水污染后的修复方法分析

以某市为例浅谈地下水污染后的修复方法分析

以某市为例浅谈地下水污染后的修复方法分析摘要:2021年,某区由于地下污水管网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经地下管网汇入雨排干渠,通过该区雨水泵站强排进入地表河流,导致部分污水渗入地下水,造成该市地下水严重污染。

对此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将该任务作为一项保境安民的政治任务,限期例行整改,务必在期限内给全区人民一个安全、可靠的用水环境。

本文即结合该区地下水污染后从多方位探讨接下来如何能够选择符合实际的修复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污染;地下水;修复前言2021年依托该项目对全区地下水开展监测工作。

经监测,除受地质条件因素影响导致地下水中的铁、锰、铝、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硫酸盐浓度偏高以外,氨氮、硝酸盐、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汞、溶解氧等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规定的III类水质标准,整体水质评价为劣V类,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给全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一、某区地下水污染现状1.1污染源分析1.1.1排污渠污染工作区有2个集中式排污渠,主要的是某路雨排,汇集了城市生活污水,无污水治理手段,以自然蒸发为主,造成该河道周围恶臭,水质发黑。

此外另有20多处排污渠有少量污水排入人工湖以及内陆河,主要来源是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

1.1.2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是造成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内陆河流经十余个村,由于农村市政设施落后,卫生环境状况差,绝大多数农村无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的直接排入水体,有的排入土地系统。

农村固废包括生活垃圾、种植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废物等。

农村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置方式是堆放,缺乏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

在雨季降雨冲刷下,垃圾、蔬菜废物和秸秆被带到河流和沟渠中,连同河道沟渠中的废物直接进入河道。

1.1.3畜禽养殖污染畜禽养殖场(户)环保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流淌,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等养殖污水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或者开放水域里,并随雨水进入地表水系,进而污染地下水,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修复地下水环境的方法有

修复地下水环境的方法有

修复地下水环境的方法有修复地下水环境的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净化技术、污染源控制和地下水管理措施等方面。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复地下水环境的方法:一、地下水净化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达到去除有机物及部分无机物的目的。

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吸附、沉淀、离子置换、膜分离等手段,用以去除溶解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3. 土壤气挥发技术:通过给予土壤补充的电子供给经气相传迁修复有机与吸附态污染物。

4. 电动力场技术:通过电流在地下水中的流动和电化学氧化还原等效应,达到去除有机、无机物质的目的。

二、污染源控制:1. 严格管理和监控工业废水的排放,推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减少或避免废水的生成。

2. 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农村污水、农残等对地下水的污染。

4.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治理与妥善处置,防止固体废物渗漏或堆放等污染地下水。

三、地下水管理措施:1.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建立科学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制定地下水保护法规和政策,完善地下水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地下水的非法开采和污染行为。

3. 加强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域的保护,根据地下水流动方向和补给条件,合理划定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补给区的地表水和土壤资源。

综上所述,修复地下水环境需要综合运用地下水净化技术、污染源控制和地下水管理措施等手段,建立健全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和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并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共同努力实现地下水环境修复和保护。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地下水的修复)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地下水的修复)

岩溶水与裂隙水环境修复简介一、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难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地表水来说更加复杂,在进行具体的治理时,除了恰当地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因为污染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性都会影响到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因此地下水污染的治理通常要以水文地质工作为前提。

(2)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往往还要包括土壤的修复。

地下水和土壤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只治理了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不治理土壤,由于雨水的淋滤或地下水位的波动,污染物会再次进入地下水体,形成交叉污染,使地下水的治理前功尽弃。

(3)在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地表水的截流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要防止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以免加大治理工作量。

二、岩溶水污染修复方法含水层油类污染现场治理技术水力控制净化法:通过截留沟、阻水槽、抽水井或注水井等水力屏障限制流场范围, 加速流场内的水流速度, 从而逐渐将污染物去除掉。

其他污染治理:1、物理化学处理法:①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

②渗透性处理床。

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

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

常用的填充介质有: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

③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中的粘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

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粘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生物法: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

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水以及工业用水等。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地下水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

一、地下水污染的控制技术1.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建立污染源追踪机制,迅速发现并报警污染事件。

- 应用地下水模型系统,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地下水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源头管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药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加强对企业的排污许可制度监管。

- 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推动清洁生产。

3.地下水保护区划- 划定地下水保护区,对其中临近污染源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限制人类活动,防止污染向地下水扩散。

4.地下水补给增加- 开展人工地下水补给工程,通过注入清洁水源,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以稀释和冲洗污染物。

5.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阻止污染物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

6.技术创新- 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例如活性炭吸附、电解氧化、超滤等,以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二、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1.原位修复技术- 挖控孔法:通过在污染区域内钻控孔,注入吸附剂、氧化剂或微生物修复剂,将污染物降解。

- 土壤气采样-分析-回填(SVE)法:将受污染土壤中的气体抽出、净化后回填,以减少有机物挥发。

2.地下水引流修复技术- 泵送技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经过水处理设施后再回注地下,达到修复目的。

- 原位生物修复法: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3.集中处理技术- 活性炭吸附:地下水通过活性炭装置,吸附污染物后排放,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 生物膜技术:通过构建生物膜反应器,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4.地下水调控技术- 采用地下水位控制措施,调控渗流方向和速度,防止污染物扩散。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方案(二)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方案(二)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制定和实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

同时,加强污染源头的识别、监测与管控,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的途径。

此外,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对已有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2.建立污染源识别和监测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识别。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污染状况。

3.实施源头管控措施:对识别出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或活动,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4.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5.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污染防治工作。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针对工业集聚区、农业活动密集区、城市建成区等高风险区域。

五、创新要点1.将产业结构改革与污染防治紧密结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污染源识别和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3.构建多部门协同、多元共治的污染防治体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4.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预期效果1.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

2.高污染产业比重下降,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和污染物的存在,地下水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因此,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加强监测与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和水位变化来掌握污染源、污染程度和扩散情况。

监测结果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以便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 污染源管理对于已经或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存在高潜力的污染源,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如事先审批、定期检查和强制治理等,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和扩散。

3. 源头治理与减量措施实施源头治理和减量措施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

首先,针对工业生产、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等领域,要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对地下水的污染。

第三,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以避免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防止其进入地下水体。

4. 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需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地下水保护区划定标准和规划,确保地下水源地、补给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

同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和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减少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5. 污染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地区,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和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常见的治理技术包括土壤气体抽提、吸附剂调节、渗流过滤和电动力池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或降解污染物,恢复地下水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总结:地下水污染防治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生存环境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监测与管理、源头治理与减量措施、污染源管理、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蔓延,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污染的追踪与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追踪与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追踪与修复技术地下水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难题之一。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质量受到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污染追踪与修复的技术,并详细列出步骤。

I. 地下水污染追踪技术地下水污染追踪技术主要用于确定污染源和了解污染传播路径,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追踪技术:1. 水质分析: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地下水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及其浓度。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PH值、氨氮、重金属等。

2. 同位素示踪法:通过测量地下水中各种同位素的比例,从而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例如,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可以用于判断水体的源区和扩散范围。

3.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仪器探测地下的污染物分布情况。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电法、重力法和电磁法。

II.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一旦地下水污染问题被确认,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恢复地下水的水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1. 原位生物修复:通过引入特定的细菌或微生物来分解、降解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对于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但对于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效果较差。

2. 人工通气法:通过在地下水污染区域注入气体(如氧气、氮气等),提高污染区域的氧含量,促进污染物的挥发和分解。

3. 活性炭吸附法:将活性炭添加到地下水中,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

4. 渗透反应器技术:通过在地下注入特定的修复剂,如硫酸、氢氧化钠等,与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III. 地下水污染追踪与修复的步骤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追踪与修复:1. 调查与评估:确定地下水污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调查可能的污染源,并进行风险评估。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和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包括采样点位选择、监测频率等。

3. 追踪污染源:通过水质分析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确定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地下水保护工程的关键难题与解决方案

地下水保护工程的关键难题与解决方案

地下水保护工程的关键难题与解决方案1. 引言地下水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地下水保护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题。

本文将对地下水保护工程的关键难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地下水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地下水保护工程的关键难题2.1 地下水污染治理难题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源多样,污染途径复杂,治理难度大。

2.2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难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损等问题。

2.3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难题缺乏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监测数据不足,难以准确把握地下水状况。

2.4 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难题地下水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3. 解决方案3.1 地下水污染治理策略1) 加强污染源控制,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

3) 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提高修复效果。

3.2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策略1) 实施节水措施,减少地下水开发需求。

2) 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地表水和地下水。

3) 加强地下水补给区保护,提高地下水自然补给能力。

3.3 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改进措施1) 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

2) 完善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分析。

3) 强化地下水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

3.4 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加强1) 完善地下水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效力。

2)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

3)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地下水保护工作的监督。

4. 结论地下水保护工程面临诸多难题,通过实施地下水污染治理、合理开发与保护、监测与管理改进以及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加强等策略,有望缓解地下水保护工作中的难题,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完整)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完整)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

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

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

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

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事件类型: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策略

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策略

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策略地下水是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须的重要水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和修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应该从源头控制开始。

在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有污染风险的物质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其进入地下水。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种植户的监管,确保他们使用环保设备和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其次,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区域,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建立监测网格和模型,对污染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治理和修复的优先级和方向。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和修复。

例如,可以采用地下水抽取技术,将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抽取出来进行处理和净化。

同时,还可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带和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和清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此外,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还应注重综合施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力量。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应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投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

此外,还需要提高公众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促使公众形成环保意识和行动。

最后,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

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需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合力应对地下水污染的全球化挑战。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治理与修复策略既需从源头控制入手,又需对受污染地下水区域采取适当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摘要:由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垃圾的排放越来越多,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废水排放、工业废渣和垃圾填埋物的渗漏液泄漏、石油化工产品输送管线等都会对土地和水源产生污染,加剧了缺水的问题。

尤其是我国北部地区,由于地下水对我国的用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下水的环境问题又使我国的缺水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对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因此本篇文章就对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我国水资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保护我国水资源。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场地;控制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eZhou KuienJiangsu Tuofu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Abstract: As China is fac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garbage is discharged,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wastewater discharge, leakage of industrial wastes and landfills, and petrochemical product transmission pipelines will pollute land and water sources, exacerbating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because ground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ter use in China,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make th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China more serious, it is urgent to control and repair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refore, this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es,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harness water pollution and protect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Key words: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site; control最近几年,由于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对地下水污染场地的治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开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污染地下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污染地下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污染地下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技术方案1. 概述本技术方案旨在针对污染的地下水环境,提出一套有效的治理和修复工程方案,以恢复地下水的质量和保护水源安全。

本方案基于可行性研究和实验数据,结合相关法规要求和工程经验,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问题分析2.1 污染来源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来源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确定主要污染源及其特征。

通过水样采集和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为后续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污染程度和范围评估对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包括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情况。

通过地下水采样和监测,结合地质地貌信息,确定污染扩散的方向和速度,为治理和修复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3 水质目标设定根据地下水的水质标准和水源地保护要求,设定治理和修复的水质目标。

考虑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制定合理的目标值,并对治理后的地下水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确保目标的达成。

3. 治理和修复工程方案3.1 污染源控制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治理和控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污染物输入地下水的量或浓度。

根据污染源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特点和污染源分布情况,确定治理措施的实施方案。

3.2 地下水处理与修复采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和修复。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采用吸附、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方法,降低污染物浓度,使地下水质量达到预定的水质目标。

3.3 监测和评估建立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的监测体系,对地下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制定监测方案,包括采样点的选择和频率,监测参数的确定等。

根据监测结果,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工程方案。

4. 工程实施计划4.1 工程设计和选址根据污染程度和范围评估的结果,进行工程设计和选址。

考虑地下水流动和水质变化情况,确定治理和修复设施的布置和规模。

同时,结合工程成本和可行性研究,制定合理的工程实施计划。

4.2 工程施工和运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而使得地下水质量降低,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强、扩散速度慢,一旦污染便难以治理。

因此,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进入地下水埋深层中,污染了地下水。

2.垃圾堆填: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填埋场的垃圾和垃圾渗滤液等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

3.农业活动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通过地下水流向地表水,影响水体生态环境。

4.油库、加油站等场所:这些场所存放大量的石油、化学品等,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5.自然因素:天然地下水中存在较高的重金属、含盐量高等现象,如果处置不当,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水资源,但是地下水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环境: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缺乏、加剧土地水盐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

2.危害人类健康:地下水污染会使得饮用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硝酸盐、细菌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癌症、其他疾病和生育问题。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策略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类健康,需要采取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策略。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策略。

管理和监控管理和监控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控制手段。

通过地下水水位监测、采样监测等,对地下水质量变化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地下水污染源的存在和演变趋势,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

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是预防和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严格的防污控制标准、环保认证和管理制度等,加强源头治理,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土壤水提取再利用技术土壤水提取再利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

该技术通常采用吸水层结构,抽取含有污染物的土壤及其周围污染场地的地下水,并通过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标准,将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限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环境工程实验班黄朋学号:3130206216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几种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方法,例如,微生物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地下水原位治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进展;Abstract:Groundwater is a kind of precious fresh water resource.However,groundwater is becoming seriously polluted due to humanactivities so that the measure of prevent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must be taken. Through introducing groundwater resource situation,groundwaterpollution situation,pollution ways and progress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to propose several management i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Such as microbial remediation,situ repair technology and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in situ treatment.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prevention;research progress;前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

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城市有400多个,全国有近1/3人口饮用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

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随降雨入渗,使中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

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下水更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源。

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有些地区还形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漏斗。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 736平方公里,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面积就扩大了2 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

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根据中国地质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章地下水污染源(1)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

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

(2)农业污染源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污染的影响面广泛。

一是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淋滤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污染二是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使用被污染的地表水,造成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侵蚀土壤,并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

(3)生活污染源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由于无害化处理率低,造成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垃圾达720亿吨,占地约5.4亿平方米,并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

第二章污染方式、途径、类型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地表以下底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缓慢过程,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恢复。

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下水浸入到地下含水层,人类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

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有害成分如酚,铬,汞,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一、污染方式直接污染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变。

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

间接污染特点是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

二、污染途径●间歇入渗型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

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

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

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

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越流型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

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

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

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

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

此种形式的污染。

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

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三、污染类型①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沿海地区海(碱)水入侵②地表污(废)水排放和农田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③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④垃圾填埋场渗滤污染第三章污染与保护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最好是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诸如污水聚集地段的防渗,选择具有最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地点排放污染物等。

治理技术◆物理处理法屏蔽法该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

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

其他的物理屏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板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原理都与灰浆帷幕法相似。

总的来说,物理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才可考虑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情况下,它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

被动收集法该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起来,或将所有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

被动收集法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等)时比较有效,它在美国治理地下水油污染时得到过广泛的应用。

◆水动力控制法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

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

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处形成一地下分水岭,从而阻止上游清洁水体向下补给已被污染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水体抽出处理。

而下游分水岭法则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下游形成一分水岭以阻止污染羽流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抽出清洁水并送到下游注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