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水资源调查应用实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方法,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水资源问题。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技术是指借助于航空或航天器获取远距离、不接触目标的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地表覆盖变化信息,包括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使用状况。
因此,遥感技术被认为是进行水资源调查与管理的强大工具之一。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水体遥感监测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定期监测水体的分布、面积和水质,帮助我们了解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状况。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判断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水面覆盖面积和变化趋势,从而评估水资源的储量和使用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供水计划和水资源管理政策至关重要。
2. 土壤湿度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从而评估土地的水分状况。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研究土壤的湿度分布、变化和季节性转变,以预测土壤水分的变化和供水需求。
这对于农业灌溉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干旱监测干旱是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广区域的干旱监测和评估,通过测量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和蒸散发等参数,可以快速识别和跟踪干旱的扩展和变化趋势。
这有助于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干旱,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三、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挑战和应对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软件,拥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其次,密集的云层和阴影可能影响遥感影像的质量,并导致数据误差。
此外,不同遥感传感器的数据源和分辨率也会对水资源的研究和管理产生影响。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对地表物体反射或辐射能量的探测、记录、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地表特征和变化信息的技术和手段。
在水利工程领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反映静态和动态信息鲜明、操作多方便等优点,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遥感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水文监测是指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力条件等进行连续、准确、实时监测和评价的系统工作。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区域水文信息的自动化、全天候监测和实时更新,提高水文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卫星遥感可以获得大范围、全天候的地表温度、潜热通量、蒸散发量等水文参数,为大尺度水文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同时,卫星雷达遥感可以监测河流水文特性、地表形变、水文气象等水文事件,为水利工程的洪涝灾害预报和防御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水资源评价是指对区域水资源数量、质量、利用等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遥感技术可以遥感获取地表水体的分布、水量与变化,掌握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分布、规模、使用和状况,为水管理部门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规划开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将区域水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利用方式和水量等级,确定最佳的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及开发利用方式。
利用遥感技术对区域间隙水体进行地形解译,获得真实的水体面积、水深和库容,比较准确地评价间歇性水体的水资源量,为水资源的精细管理提供了保障。
三、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土壤肥力、稳定土壤结构和水土流失力,保护水、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综合性工程。
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土地侵蚀等水土要素的信息,为水土保持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区域植被覆盖度、植被盖度、植被指数、生态系统植被指数等植被参数的遥感测量,实现对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为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问题对水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如何保障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已经成为水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以及它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一、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对地球表面的观测和监测进行研究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观测数据类型,遥感技术可以分为遥感影像、激光雷达、雷达等几种类型。
其中遥感影像技术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对水体面积、水量、水质、流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具体应用如下:1、水体面积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来检测水体的面积。
众所周知,水体和陆地在不同的波段下会有不同的反射率和辐射特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影像检测水体在红外和近红外波段下的反射率,实现对水体面积监测的目的。
这可以用来评估水资源的数量,以及发现潜在的水资源。
2、水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水文遥感技术来检测地表水的分布和运动情况,例如湖泊、河流、湿地等。
通过水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流量和水量,以便有效掌握区域的水资源状况。
3、水质监测通过遥感影像技术,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水质监测。
遥感影像可以标识出特定化合物和物质的光谱特征。
例如,亚硝酸盐可以通过绿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准确检测。
这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水体的污染情况。
4、流量监测通过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推断出水流的状态和流量。
这种技术对于监测分布的水流和客观评估水脉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水文地形图和地图条带,而不需要实地测量。
三、结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信息,实现水资源的量化、分布和管理。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环境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显著,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已经开始重视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处理水资源问题。
其中,环境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力的技术手段,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环境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所谓环境遥感技术,是指通过感知与记录地球表层特征、状态的一种技术。
主要是通过卫星上的相机、雷达、光谱仪等遥感设备探测地球表面的特征进行观测、测量和分析,从而获得各种环境信息。
二、环境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领域环境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正是因为它具有非常敏锐和高效的特性,可以通过高精度的遥感观测、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地识别和研究水资源的各种问题。
1. 地表水资源监测环境遥感技术可通过侦测地表水位变化,大幅提高了对地表水的监测能力。
例如,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和反演,可以得到水体的表面面积、水深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追踪水体的演化过程,反映水环境的动态变化。
2. 地下水资源监测地下水在许多地域经常作为重要的水源供给,它在许多地方易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划分遥感图像中的不同水体类别,进一步提取出地表和地下水的含水层面积和深度等信息。
同时,环境遥感技术也可以通过观测地表地形、机械下降等设备,来判断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状态。
3. 水环境污染监测水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坏非常巨大,也严重限制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把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延展规律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而能够更好地识别出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发现隐藏的污染源。
4. 季节性水资源变化分析环境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季节性变化,更好地预测和规划水资源的使用。
例如,可以监测到冰雪融化的时间和水量、干旱和降雨的季节、洪水发生的时间、水位和流量的变化等。
三、环境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1. 基于人工模拟神经网络的水质监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提取遥感图像中的水质特征,结合实时的观测数据,建立水质监测模型。
简述遥感反演河川径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简述遥感反演河川径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遥感反演河川径流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文学原理和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的土地利用、植被、降雨等参数,结合气象数据、地形信息等辅助数据,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得出河川流量的估算值。
具体而言,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多光谱、高光谱和雷达遥感数据,以及LIDAR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将这些数据结合到水文模型中,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而反演河川径流。
其中,遥感技术对于河川水质、悬浮物、浊度和水位变化等的监测也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实例方面,遥感反演河川径流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河流流域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在黄河、长江流域,利用遥感反演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河川径流量估算和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同时,在世界许多河流流域,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河川径流也是常见的实践。
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在水利中的应用案例
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在水利中的应用案例高分二号遥感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具有多光谱、全天候、高时效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水利领域,高分二号遥感卫星的应用案例也十分丰富。
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对水库、湖泊、河流等水体进行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水体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变化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监测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提供污染治理的参考。
其次,在洪水预警与防控方面,高分二号遥感卫星的高时效性为洪水预警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及时监测并预警洪水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防洪抢险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
同时,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识别和评估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高分二号遥感卫星的全天候性和高分辨率特点使得它成为了监测水土流失、滑坡、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危险程度,为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可以对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水生植被等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水体受到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高分二号遥感卫星在水利领域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涵盖水资源管理、洪水预警与防控、水土保持与地质灾害监测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
凭借其多光谱、全天候、高时效性等特点,高分二号遥感卫星为水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水利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面信息的方法,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传感器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数据,可以在大范围、实时、无干扰、定量化地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与监测。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中,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价值。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空间分布监测。
通过对遥感卫星获取的黄河流域水域、湿地和湖泊等水体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判定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水体的分布特点。
特别是在大范围水域分布的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监测数据,从而准确判断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对多时相的遥感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获取水体的变化信息,例如水域面积的变化、覆盖范围的变化等。
这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及时获取水资源变化的信息,从而实现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动态管理。
第三,遥感技术可以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测。
通过对遥感图像数据进行水质反演,可以获取水体中的悬浮物、藻类含量、氮磷等物质的浓度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高光谱特征进行提取,进行水体浑浊度的评估,帮助监测人员确定水体流动性及水质状况。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研究水资源的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对遥感图像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析,可以评估地表水患、干旱、土地沙漠化等不同类型的水资源灾害风险。
这些灾害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及应急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数据库,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动态观测、质量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引言:一、水文过程监测1. 降水监测降水是水文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传统的气象站点监测方式无法提供高密度、大范围的降水数据。
而遥感技术基于卫星或飞机平台,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的降水信息。
通过对遥感图像中的云系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获得准确的降水数据,对于洪涝监测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2. 蒸发散监测蒸发散是指地表水向大气中的水汽的转换过程。
传统的蒸发散监测方式需要人工观测或安装特定仪器进行测量,工作量大且覆盖范围有限。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温度来计算蒸发散量,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监测。
二、水资源评估1. 地表水资源评估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中最直接和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了解水体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并通过水体的光谱特性来判断水体的水质状况。
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水体的储量和可利用性,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是补给地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位和井场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热红外遥感、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探测地下水埋藏的深度和储量,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灾害监测和预警洪涝灾害是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洪水的范围和程度,并通过遥感图像的变化分析来评估洪涝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遥感技术还可以借助雷达遥感和激光遥感等多源数据,实现对洪涝灾害的三维监测和模拟,并提供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决策支持。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和光合作用等指标,分析干旱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还可以借助微波遥感和红外遥感等手段提供干旱监测的多角度观测数据,为干旱预警和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水质监测水质是衡量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水资源监测方法依赖于人工采样和监测,其效率低下且不易实现定时、全面的监测。
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水资源监测提供了高效、全面、定量的新手段。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或其他飞行器在空间上采集地面数据,对地表特征进行探测和分析的技术。
它具有广覆盖、高分辨率、高效率等特点,便于进行空间信息的快速提取和分析。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
一、1.水体遥感监测水体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得的图像数据,对水体进行遥感处理和分析,得到水体的空间分布和表面特征,以及水体面积、深度和水质参数等信息。
通过水体遥感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面积、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准确监测,有助于环保、水利等领域的决策。
2.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类型和覆盖范围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土地类型的水保持水资源能力,分析不同斑块土地类型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监测,可以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3.水文遥感监测水文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水文过程进行空间和时间分析,得到水文参数和水文特征等信息的过程。
通过水文遥感监测,可以实现对水文过程的高精度观测和监测,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含水量、降雨、蒸散等水文过程。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水体水量、洪旱预测等水文问题的解决。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优势1.空间信息快速提取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对大范围的水资源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可以将所获取的数据与GIS数据进行集成,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获取水资源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2.高精度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对水资源进行监测时,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频率等特点,获取高精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可以对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高精度分析和预测。
定量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定量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水资源具有地域性、时空变异性等特点,因此水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也需要运用到一些科学技术。
其中,定量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概述,定量遥感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定量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一、水资源的概述水资源是指绿色水、蓝色水和灰色水三种类型的水资源。
其中,绿色水是指土壤中含水量不大的降雨水和地面蒸发的水分;蓝色水是指在地球表面流动或存储的水,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灰色水是指废水、污水和排泄物等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水。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全球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分配不公等。
因此,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来调查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定量遥感技术的介绍定量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地面传感器或卫星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地物信息、资源信息和环境信息的方法。
由于定量遥感技术具有获取数据准确、实时性强和时间序列可追踪等优点,因此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是定量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用数字处理和数字分析技术来提取图像中的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遥感图像中的密度值和纹理特征来获得土地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等指标信息。
这些指标信息可以提供水资源调查所需的重要数据,例如全球水资源分布、水面积和水质情况等。
2.超分辨率遥感影像当遥感影像分辨率达到一定级别时,获得的数据有时是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的。
因此,超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查中。
这项技术可以将低分辨率遥感影像转换为高分辨率影像,并提高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水资源数据。
3.数字地球模型数字地球模型是描述和呈现地球自然环境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地球表面的高程、地貌和土地覆盖等特征。
使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应用实例
使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应用实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遥远的距离来获取地球和其他天体上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用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特征,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或其他数据形式。
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测绘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使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应用实例,展示其在测绘领域的价值和作用。
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例如城市建设用地、农田和森林等,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不同用地类型的分布和面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而传统的测绘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2.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和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植被覆盖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确定大气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3.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遥感技术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和监测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湿地和水域等生态要素,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并监测破坏湿地和森林的非法活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生态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城市更新与规划城市更新和规划是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手段,而遥感技术可以为城市更新和规划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可以准确测量城市中不同地块的位置、面积和形状等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概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科学准确地了解和评估水资源的情况对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方法,具有全球覆盖、高时空分辨率和定量化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查中。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从水体监测、水质评估和水文模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体监测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对水体的监测。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面积变化、形态变化和水位变化等信息。
例如,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可以分析水体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河流、湖泊的径流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决策。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体的蓝藻和浮游植物等生态指标,为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水质评估水质是水资源调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水质监测需要采样、化验等复杂过程,成本高且效率低。
而遥感技术通过获取水体光谱信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水质。
通过反演水体的浑浊度、叶绿素含量和溶解氧浓度等指标,可以实现水质的预警和监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污染物,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水资源调查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传统的水文模拟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模型参数,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参数和观测数据。
通过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地形特征和降雨数据等信息,结合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处理技术,可以建立精准的水文模型,模拟水文过程中的径流、蒸散发等水文要素。
这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文模拟方法准确度高且成本低廉,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用案例在中国,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海南岛的椰子种植中,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椰子园地的含盐量信息,对于营养水分的合理调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三峡工程调度中,遥感技术被用于监测和预测三峡库区的洪水情况,为水电调度和库区安全提供支持。
结语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航天器等遥感平台,通过摄影和遥感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快速获取全息信息、以及实现可持续的多时相监测,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文就通过对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起到的作用。
1. 地形测量地形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表的形状、高程和地形数据,帮助分析地势,寻找地表水源,确定水文地质勘探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变化。
目前,利用雷达和光学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字高程模拟,可以为水文地质勘探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精确的地形信息。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等多种手段,获取地质构造、地质体特征、岩性信息、地质构造演化等地质信息。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快速识别地方构造、露头岩石等地质特征,为水文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3. 土地覆盖变化土地覆盖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关键环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地覆盖变化等信息,帮助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提供土地覆盖的动态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土地覆盖变化的参考数据。
4. 水资源调查水资源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分布、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等信息,帮助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质遥测数据、水资源分布数据、水资源动态监测等信息,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水资源方面的数据支持。
5. 遥感技术在土壤湿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土壤湿度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在土壤湿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水文遥感解译技术在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中的应用
水文遥感解译技术在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在各旗、县、市开展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工作,为政府制定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了地下水资源依据。
本文通过在东乌珠穆沁旗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工作中,在地下水系统划分、地表水体及灌溉农田面积的测算、地下水均衡计算上,合理利用水文遥感解译技术,可对完成项目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较为准确的提供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还可节省水文地质调查与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该工作方法也为类似地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借鉴参考。
关键字:水文遥感解译,水资源计算参数,水资源评价1研究区概况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区)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包括乌拉盖管理区,属锡林郭勒盟管辖,其东部位于大兴安岭西麓,与兴安盟相邻,南部为西乌珠穆沁旗,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约200km。
整个研究区南北长170km,东西宽150km,总面积为20418.69km2。
研究区内地形总体东高西低,中东部较高,西北、西南较低,最高点宝格达山,位于区内东北角,海拔高程1465m,最低点位于区内西北角与西南部,海拔高程850m。
地貌形态按成因类型主要划分为侵蚀剥蚀(Ⅰ)、剥蚀堆积(Ⅱ)、堆积(Ⅲ)、火山堆积(Ⅳ)四大类,按形态又可划分出十个亚类,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
区内主要河流是乌拉盖河,其次有色尔日机河、德勒布尔根河、那仁河等。
有两个大型水库,乌拉盖水库和贺斯格乌拉水库。
此外,区内湖泊和季节性积水洼地比较发育,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上,多为淡水湖泊,少数为咸水湖。
区内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和古地理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在各宽谷洼地中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坡洪积、冲湖积地层,形成了富水性较好的孔隙含水层;在乌拉盖河冲积平原上,由于沉积很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地下水的富水区;在区内乌拉盖盆地、西北角的乌兰查布盆地及部分倾斜平原中,分布着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受岩性、岩相及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富水性变化较大;低中山、低山丘陵主要由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侵入岩构成,分布有不均匀的裂隙水,水位埋深不稳定,常以泉水的形式排泄,泉水量随季节变化。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实际运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等载体,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等过程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探测技术。
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水文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估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实际运用:一、水资源调查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水体分布、水质变化、水量变化等信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快速调查。
例如: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判断区域内水体分布情况,利用植被指数反演土壤水分状况,分析地表水体面积、容积等信息,快速获取区域内水资源信息。
二、水文监测遥感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精细化地观测水文相关参数,如降雨、蒸发、雨水径流等,对水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和数据统计,可以对水文环境进行评估和预测,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水文模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三位一体数据,快速获取地表信息并提供给水文模型进行有效地模拟,精细描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
通过水文模拟的结果,可以评估出流域内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污染程度、水量变化等信息,进而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水资源的管理遥感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水资源的管理。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数据,进行水资源定量估算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评估和规划等。
同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水体监测等方法快速检测水资源的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水资源管理策略。
五、水灾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水灾分析,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获取灾害情况时,使用遥感数据可以很快地获取洪水情况、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多维度信息,在水灾风险评估及防范预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它不仅从技术上提升了水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的水平,而且有效地实现了水资源的评估、监测,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化手段。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需求与日益增长的意识,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而卫星遥感技术,凭借其高效、全面、非接触式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的得力助手。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位于某省农业产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探。
农业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供应。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园区内地表及地下水资源进行全方位、定期的监测和分析。
借助卫星图像,可以观测地表的植被覆盖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位等数据。
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就能够得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从而提早预警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探中的重要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一下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案例。
在某省的地下水治理项目中,卫星遥感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开采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地表河流、湖泊等水体变化的监测,可以判断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情况,并对水资源过度利用进行预警和警告。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通过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质量状况。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水质安全。
这一案例展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广阔前景。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在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的需求与人口的增长,对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可以得到城市范围内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情况。
根据这些数据,决策者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水资源分配,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此外,卫星遥感还可以通过探测不同亮度区域,获得城市地下管网的情况。
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作用解析
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作用解析地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表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水量监测、水体动态变化监测等方面进行解析,并探讨未来卫星遥感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发展前景。
一、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地表水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水体背景光谱信息,对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悬浮物、藻类等进行监测和判别,实现对水体水质的快速、全面、定量化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水体的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等参数,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透明度,进而判断水体的水质状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多时段的水质动态监测,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水质信息,指导水环境保护工作。
二、水量监测水量监测是地表水资源调查的关键内容,也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重要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水体的水高信息,估算水体的蓄水量和径流。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和高光谱卫星等遥感数据,结合水文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实现对不同尺度水域的水量监测,提供准确的水资源量和分布信息。
此外,通过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地表水体的流速、流向、洪涝等水文要素,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水体动态变化监测地表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对于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地表水体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可以监测水体的面积、形态、蓄水量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为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识别水体斑块和漏失点,实现对地表水体的动态变化监测。
未来发展前景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水资源管理中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水资源管理中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对地球表面进行无接触测量并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例如从航空或卫星平台上获取图像、气象、雷达和激光测高等。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水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是对水资源的现状和潜力进行调查与评估,以确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重点和方向。
在水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信息的解译,对地表水、地下水、冰雪等水资源的分布、利用、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2. 水资源监测水资源监测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流量变化、水质变化等情况,以保障供水安全和环境保护。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和数据,对水资源进行准确监测和动态分析。
比如,可以通过水体遥感影像来监测水面积、水位变化等情况;通过遥感数据进行水资源定量遥感监测,用于水资源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
3. 水环境保护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增加,水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污染源的数据和污染物的信息,快速发现和定位水环境污染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水环境。
此外,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图像识别水体颜色,来判断水质情况,进而有效保护水环境。
4.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测算和分析水资源量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确定水资源利用及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化方案。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对水资源进行定量调查、开发与评估,从而确定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制定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方案。
三、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挑战虽然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遥感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替代现场调查和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且难以直接观测,因此如何高效地调查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遥感影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广覆盖的数据源,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管理。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了解地下水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依赖于钻井和水文观测,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而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间接反映地下水分布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的方法:1. 植被指数与地下水关系分析植被指数是通过遥感影像中的植被反射特征计算得出的指标,可以反映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状况。
通过分析植被指数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可以推断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情况。
例如,当植被指数较高时,表明植被处于较好的生长状态,很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反之,植被指数较低可能意味着地下水资源匮乏。
2. 地表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表的形变,如地面沉降或隆起。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可以使用遥感影像测量地表形变情况,并据此推断地下水位变化。
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捕捉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3. 热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技术利用地表温度反演地下水流动或渗漏的情况。
地下水渗漏会导致地表温度变化,通过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可以捕捉到这种温度变化。
结合地下水流动模型,可以得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度。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可以提供空间上的大范围信息和全面的水文指标,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法:1. 涵养评估和优化布局地下水的涵养是维持地下水循环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遥感影像提供的地表信息,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涵养能力,并优化涵养布局。
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法
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法概述: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遥感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法得以提出。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灌溉和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一、遥感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1. 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高空中的图像数据,包括可见光谱、红外线谱以及热红外等多个频段。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和水分蒸发等信息,为农田灌溉管理提供依据。
2. 土壤湿度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定期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情况。
通过获取土壤湿度数据,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及时调整灌溉方案,保证农作物的充分生长和发育。
此外,土壤湿度监测还可以帮助农民避免过度灌溉,节约水资源。
3. 植被遥感监测植被遥感监测是基于遥感技术对农田植被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情况,农业专家可以了解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生长进程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在农田灌溉管理中,植被遥感监测可以帮助农民优化灌溉方案,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水资源调查和评估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水资源调查和评估。
通过获取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的分布、面积和流量等信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定量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质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的水质情况。
通过获取水体的光学反射率和颜色等信息,可以判断水体中的藻类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3. 水量监测和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的流量、地下水位和蒸发等水量指标的监测。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做出预测。
这对于合理配置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的意义和挑战1. 意义: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书题目遥感水资源调查应用实例成绩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隋玉正日期 2011 年 10 月 8 日实习题目: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遥感在水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实例,包括问题的设立、需要的数据、遥感分析的方法、步骤,并制作相关专题图。
实习目的: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地图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准备:1、软件准备:Erdas Imagine2、数据准备:太湖相关遥感数据实习内容:水的空间分布形式:地表水-江、河、湖、水库、塘、渠等地下水-浅层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大气水-降雨生物水-生物体内的水水体界线的确定:TM4、MSS7等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水全吸收,清澈的水体呈黑色,水陆边界清晰,有利于水边线的确定。
彩红外图像上,水体呈兰绿色,和周围地物有着明显的界线。
雷达图像:水在微波1mm~30cm内的发射率较低,约为0.4%。
平坦的水面,后向散射很弱,因此侧视雷达影像上,水体呈黑色。
故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手段。
各种遥感图像上反映最明显的是水体、水系、土壤含水量以及植被、农作物等与水有关的空间信息。
因此遥感用于研究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是遥感技术应用中效果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水环境调查的内容包括水域变化(包括淡水及海水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泥沙污染、废水污染,水体油污染及热污染等,要针对不同的专题调查内容,选择合适遥感图像进行调查,在资源环境遥感的各个领域中,水环境遥感远比陆地资源遥感复杂。
一般来说,对可见光的影像而言,当水体混浊、浅水沙底及水面结冰,或是光线恰好反射至镜头时,水体影像会呈现浅灰色或白色的亮色调;而当水体较深或水体为泥底时,其影像色调较深;对彩红外影像而言,由于水体对近红外波强烈的吸收作用,水体影像的色调相应地呈现为黑色,与周围地物可形成明显界线,易于识别;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若水体受到某种性质及某种程度的污染,这种水体变异信息也会在遥感影像上通过水体影像色调的变化体现出来。
总之,水体的主要判读标志为色调,另外,还可结合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判读。
水体的动态监测:不同季节或不同时期进行遥感调查可监测水体随时间或季节变化。
采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就可有效地对水体进行动态监测。
如河流的变迁,通过判读与牛轭湖相联系的古河道,进一步分析河流演变的过程。
为预测崩岸、淤积等地质灾害,监测和规划防洪工程,规划港口、航道和治河工种程,规划河流水资源和管理工种程服务。
如湖泊的发展趋势(面积扩大、减少),对湖泊或水库调蓄洪、水资源管理、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对洪水可实时监测,提供洪涝灾害面积、作物绝收面积,为国务院和省有关部门组织抗灾自救,及时地提供灾情信息。
地下水遥感监测:目前,大规模地寻找、开发、管理地下水是解决许多城市缺水的主要途径。
而常用的、传统的寻找地下水的方法,工作量大,成本较高,而且有时受地形条件及视野的限制,在实地很难发现一些宏观的重要的水文地质现象,而直接影响到勘察的效率。
应用遥感技术探查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方法是:基于地表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对电磁波的响应特性,从解译区域水系、地貌、岩性构造、土壤、植被与各种表征地下水富集状况和水文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入手,分析地下的补、径、排条件,以达到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及富集状况之目的。
实习步骤:1.几何校正: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海岸线弯曲处、湖泊边缘、飞机场等。
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以避免造成人为误差。
2.数字图像增强:主要包括卷积增强处理;锐化增强处理;滤波分析、直方图处理;主成分分析、色彩变换等。
3.目视解译: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要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对扫描影像进行认真判读。
将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转绘成专题图,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另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4.监督分类: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中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包括:最小距离分类法、多级切割分类法、特征曲线窗口法、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5.非监督分类报告:非监督分类常用的方法有:分级集群法、动态聚类法。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进行分类。
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它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
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的精度。
6.专题制图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图图面的整体设计。
确定专题制图范围,设置图面整饰要素,如格网格线、坐标注记、绘图比例尺、地图图例、指北针、图名等图廓外要素对地图的整体效果会产生效果,因此要认真设置。
实习成果:(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江,南濒钱塘江,东临大海,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
流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河网如织、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流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其中80%的面积为平原,分布着近200个大小湖泊和约长12万公里的河道;2000年流域总人口3676万,人口密度高达1000人/平方公里;流域内分布着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城市化率已达50.7%。
太湖位于流域中心,水面积2338平方公里,南北长68.5公里,东西宽34公里,常水位下水深1.89米,库容44.3亿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
太湖换水周期约310天。
(二)水资源量太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181毫米,年降水总量414亿立方米,陆面蒸发量为764毫米,水面蒸发量为842毫米,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7亿立方米。
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年径流最大值达253亿立方米(1977年),最小值仅为16亿立方米(1978年);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
太湖流域濒临长江,过境水量丰沛。
长江干流多年平均下泄入海水量多达9360亿立方米。
多年来,在太湖流域沿长江一线兴建了许多引排工程,以使大水时向长江排泄洪涝水,水少时则从长江引水。
目前苏南地区一般从长江年净引水45亿立方米。
由于流域水污染严重,引水条件受到限制。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用水量1997~2000年,流域用水总量都在290亿立方米左右。
2000年全流域用水总量29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107.9亿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约41.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2.6亿立方米,火电用水约110.8亿立方米。
太湖流域城市集中、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75立方米,但目前人均用水量已达797立方米(不含火电用水为496立方米),流域水资源总体能够保持平衡,一靠从长江引水,二靠水资源重复利用,水资源利用率很高。
由于河网水质污染,回归水的使用功能受到限制。
2、用水分析与需水预测根据对近年来的用水分析,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量还将增加,初步预测2010年生活需水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则由于节水水平提高,农业结构调整,2010年农业需水量将比现在有所减少,一般年份需水量为90亿立方米;林牧渔需水量将维持在现在的10 亿立方米左右;工业需水量则比现在有所增加,预计在170亿立方米左右;考虑环境部分用水,预测2010年太湖流域总需水量在33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优质水需水量在115亿立方米左右。
3、水资源质量近二十年来,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繁荣,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加,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每年直接排放入河湖水体的工业、生活污废水已达50亿立方米,这些污废水中,经处理排放的不到20%。
据2000年对太湖流域82个主要河湖断面监测,包括流域主要湖泊太湖、淀山湖,流域主要供水河道太浦河、望虞河,出入太湖主要河道东西苕溪、南溪、直湖港、梁溪河、胥江,省界河道红旗塘、上海塘等,目前仅有19.4%的监测断面水质,尚能达到地面水标准II或III类(评价标准:GB3838-88),其余80.6%的断面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8%的监测断面水质为IV类,14%为V类,而23%的监测断面水质劣于V类(该部分水体失去任何使用价值)。
太湖流域河道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等。
湖泊主要是大量营养盐(氮、磷等污染物质)直接入湖,造成湖泊富营养化。
目前流域内最大的供水水源地——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从2000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中~富营养水平。
(四)流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盲目围垦湖泊,河道设障等原因,使河湖调蓄能力衰减,太湖下游排水不畅。
1991年大水后,通过十年治理,治太工程成效显著,太湖调蓄能力加强,下游出路已基本打通,已基本形成太湖调蓄、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调度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洪涝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从1991、1999年洪涝情况看,规划确定的流域防御54年型洪水的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仍比较严重。
尚需继续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标准。
同时,经过治理,流域出入水量、泥沙、污水的运移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
2、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逐年加大,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且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河湖水质日益恶化,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目前,全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已达50亿立方米/年,污染物排放量以CODcr计为113.7万吨/年。
大量污染物直接入水体,致使骨干河道严重污染,太湖整体富营养化评价为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经常出现蓝藻爆发现象。
3、流域当地水资源量不足,需从长江引水补充,2000年太湖流域引长江水量77亿立方米。
由于河网严重水污染,引水能力受到影响。
4、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发生地面下沉;流域东北部还受到咸水入侵的威胁。
据调查,近三十年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漏斗中心沉降达1米,漏斗范围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公里;浙江省嘉兴地区地面沉降也达0.7米。
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不但降低了已建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含水层地下水储量减少,水质变坏,还可能造成咸水侵蚀,滩涂资源减少。
1978年冬至1979年春,长江口咸水上溯,黄浦江吴淞至闵行段含盐度超标持续时间在142-73天。
5、流域水资源尚不能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
流域内各省市内部长期存在着“多龙管水,职责不清”,“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水体水质”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关系协调困难,水资源的利用水平难以提高;水资源费以及水价偏低也使水资源浪费现象难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