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州傩戏舞台砌末及舞美地方特色
池州的特色
池州的特色
池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1.历史文化:池州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池州市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九华山、贵池、清溪古镇等。
此外,该市还以拥有众多古老的碑文石刻和祠堂寺庙而著名。
2.自然景观:池州自然风光秀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该市拥有九华山、天柱山、黄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多个自然保护区。
这些地方以其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洞穴等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特色美食:池州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石台一品锅、九华山素饼等。
其中,石台一品锅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味道而闻名。
九华山素饼则是九华山寺庙中的传统小吃,以面粉、糖、油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可口。
4.经济发展:池州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括旅游业、农业、林业等。
该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该市的农业和林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民俗文化:池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民间艺术、传统音乐、舞蹈等。
其中,贵池傩戏是池州地区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面具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此外,该市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总之,池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充满魅力的城市。
其特色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特色美食、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管窥傩戏舞台的舞美艺术--以大型傩戏《千年傩》为例
舞蹈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ance Art223管窥傩戏舞台的舞美艺术——以大型傩戏《千年傩》为例王光龙(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 池州 247100)摘要:池州傩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千年傩》是将池州市民间传统的傩戏、傩仪和傩舞整合在一起,在池州乡间傩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创排的一部舞台剧。
该剧运用声光电等现代艺术手段,更富观赏性地展示傩活动中庞大的祭祀和朝庙场面,把乡民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傩事活动和民俗民风搬上舞台。
关键词:池州;傩戏;《千年傩》;舞台艺术 在《论语·乡党》中就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之语,可见傩戏流传之广,民间根基之深,是乡民祭祀驱鬼祈福的传统方式。
随着农耕时代的变化,傩戏的祭祀驱邪原始的宗教目的逐渐演变成一种乡民集体自发的文娱活动。
傩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面具演绎形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祭祀演绎和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千年傩》具体分为序及四个篇章。
其中“洪荒裂变”呈现阴阳交合、开天辟地的景象;“古祠钩沉”绵延先民请神敬祖、祈天迎新的仪典;“驱邪祈福”展示了降除鬼妖、正邪较量;“太古遗音”在演绎故事的同时,凸现五百年前的“青阳腔”和更为久远的“傩腔”;“国泰民安”再现了朝庙盛况以及古傩传承的乡风民俗。
通过现代的技术,辅助以艺术手段,把傩戏的古朴原始性进行浓缩,把千百年的传统仪式进行了再现,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的方式。
“贵池傩的沿革与流变与时代同流、与人生共性,直到今日,站立到它所垒筑的文化高台上,技能清楚地看到吴楚之巫风,又能切肤地体味到中原之儒气,既自然透视着原始信仰的粗犷和狭隘,又沧桑展现着宗法礼教的浸泡和收编。
”二、乡俗乡风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的高度提到傩戏就不得不提到王兆乾和余秋雨,王兆乾的研究给傩戏做出了巨大贡献,余秋雨一篇散文则让贵池傩声名远播。
可以说,一个是在学术上,一个是在文学上,让池州的傩戏从俚俗乡野走向大众视野。
池州傩戏解说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资料片池州傩戏撰稿:王强滨张邦启(字幕:池州傩戏概述)(傩戏朝庙仪仗队,皖南风光,历史文物古迹)池州傩戏主要流传于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安徽省池州市的贵池、青阳和石台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刘街、梅街、茅坦、棠溪等乡镇的姚、刘、章、唐、杜、吴、韩等几十个大姓家族,史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
(村落,傩戏片段)池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融汇流转,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
这里一直保持着久远的巫傩信仰,以歌舞事神。
现存最早对池州傩戏的描述见于唐代对南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祭祀活动的记载,《池州府志》、《贵池县志》、《杏花村志》等都有印证。
池州傩戏承袭了先秦时期“乡人傩”的传统,根植于我国农耕经济的架构中,其活动核心是“祭社”,以表达对土地赐予的回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亲邻和睦,体现着华夏民族对待自然和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字幕:杰出价值)(傩戏片段)池州傩戏仍保存宋代杂戏和古南戏的风格,主要表现形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池州各宗族均概称为“傩戏”。
(村落、沐浴、迎神下架等仪式)池州傩事活动严格遵循着祖先制定的规矩,例行春祭和秋祭。
春祭在每年的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举行,秋祭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几天举行,平时则不能演出。
正月初六夜至初七凌晨,执事人沐浴后(以示对傩神的尊敬)悄悄地去祠堂,将傩面具从阁楼的神龛上请出,为其开光,神伞覆荫其上。
这就是池州傩戏“迎神下架”仪式,她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傩神大会”序幕。
(茶溪汪祭祀活动)池州的傩事活动大都在傍晚开始。
从本宗族挑选的村民将装有傩戏面具的龙亭或面具箱迎进祠堂,各家各户端来三牲供品,摆在傩面具前,听候号令,由族长或“年首”带领本族男丁跪拜,宣读《请神文告》,酹酒礼拜,敬请天上、地下、人间及艺术各路神祗莅临,称之为“请阳神”。
阳神大多是一些与农民息息相关的自然神和技艺神,如山川、河流、土地、五谷等等,由年首一一唱名迎请。
安徽风土人情简介
安徽风土人情简介安徽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各个地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传统。
以下是一些安徽地区的风土人情:1.合肥市抛头狮:这是一种劳动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民间活动,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为内容。
其中,舞狮头者会将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并在举套之间做一个向上抛的动作,因此得名“抛头狮”。
2.亳州市大班会:这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其表演者会身着戏剧服装,脸上画着油彩,上演一出出精彩的戏码。
虽然大班会带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和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3.宿州市皮影戏:这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会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皮影戏的制作精美,唱腔融入了地方戏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4.蚌埠市花鼓灯:这是一种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花鼓灯的男角被称为“鼓架子”,女角被称为“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以庙会和春会最为盛大。
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颍上花鼓灯、凤台花鼓灯和蚌埠花鼓灯三个流派。
5.六安市龙腾舞狮:这是一种在街区路旁表演的传统民俗文艺活动,包括舞狮子、跑旱船、花挑子、大头娃娃、莲香舞等。
龙腾舞狮的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在表演中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赢得现场群众的掌声和喝彩。
6.芜湖市无为鱼灯:人们常称“鱼灯”为“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
玩“鱼灯”时,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
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
7.宣城市火狮舞:玩火狮的人在嬉戏时会举着火把并喷撒火焰,故称“火狮”。
火狮以篾片扎制而成,彩纸糊身,内点燃腊烛,通体明亮。
表演时由两人撑柄表演,另一人为玩狮人,手持火把,不时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
池州傩戏文化的纪实影像传播研究
人物服装造型更加精细,也使得角色造型更加美观。
因此,从布袋戏服饰色彩角度出发,色彩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体,更加符合新时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为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美学分析。
布袋戏造型还受到地域文化影响,其服饰造型有着浓厚的文化属性,体现了多样的文化特点。
1.港台文化的影响。
早期的霹雳布袋戏在表演过程中服饰主要借鉴传统的布袋戏服饰,服饰设计整体偏向于较为简朴的风格,之后为了适应剧场以及电视等媒体特点,其在服装设计中更具造型夸张、色彩绚丽的属性,与同时期港台电视剧的着装搭配相似,有着较为强烈的港台风格。
2.日漫文化的影响。
霹雳布袋戏是由台湾地区产出,而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布袋戏表演也受到了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人物的造型与服饰有着漫画人物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弱化了传统的面谱和服装式样。
比如说,在霹雳布袋戏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会有一部分的人物形象设计借鉴日本的妆发或者是鞋子的造型,特别是脸部结构和发色,浓浓的漫画风。
3.复古休闲风格的影响。
传统的布袋戏更多在宗教、重大节日进行表演,表演深受传统戏剧和祭祀文化的影响,唱腔、剧本、戏服有着庄严与肃穆的特点。
新时代,布袋戏的表演需要适应多个方面的场景,受到电影与电视剧的影响,结合历史经典进行剧目创新,塑造虚拟的人物,打造传奇人物故事,成为布袋戏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霹雳布袋戏从1988年开始至今共创作了2600系列剧集,将传统布偶戏成功地搬到了大荧幕上。
基于回归自然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布袋木偶形象摒弃了距离感,更贴近真实生活,其服饰设计深受现实的复古休闲风格影响,这些风格来源于同时期的仙侠影视作品,游戏风格,所以这样的服饰设计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和文化认同:浓厚的古典韵味中包孕着现代人的休闲特点,洒脱而具特色。
三、基于美学的传统布袋戏发展意见与建议第一,注重人物造型的现代化发展。
新时代背景之下的传统布袋戏艺术需要更精美的人偶造型。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傩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巫术仪式,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而傩戏在中国的各地区都有流传,其中尤以鄂西北的傩戏最为有名。
傩戏因其神秘、神圣、传承的特质,被誉为中国戏曲之魂,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
傩戏以其丰富的古老文化内涵、独特的演艺形式和辉煌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傩戏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大山深处,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如一声遥远的回音,千年岁月沉淀着岁月的故事与传承的厚重。
傩戏起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据史料记载,傩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传说在古代,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会举行一些仪式。
后来,这些仪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即傩戏。
傩戏表演在古代是一种祈福的仪式,演员们身着神秘的面具,舞蹈唱戏,以此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寓意着岁月的沉淀和众生的繁衍。
傩戏的起源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信仰,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傩戏艺术的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具,二是舞蹈。
面具是傩戏的特色之一,傩戏的面具通常用竹木、布绢、竹丝编制而成,再用各种颜料上色,形态可分为神鬼猛兽、人物类型等。
傩戏面具不仅是演员刻画角色的道具,更是神秘、神圣的象征,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
舞蹈则是傩戏的另一特色,傩舞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腾挪跳跃舞步变化多样,尤以傩戏中的“走马灯”舞蹈最为有名。
整个舞台上演员在激烈的旋转和舞动中,展现出神秘而又庄重的艺术魅力。
傩戏的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中国戏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傩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傩戏承载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历史故事等文化内涵,展现出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傩戏中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观赏傩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信仰观念,更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和历史的渊远。
浅谈池州傩
地域文化之浅谈池州傩池州傩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属《论语》中所载“乡人傩”,是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主要目的的新年祈福活动,约起源于唐宋时代,兴盛于明清时代,曾有“无傩不成村”之说,至今仍保留在乡村新年活动中。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的一些村庄傩社,每年正月都要举行盛大的傩事活动,表演傩戏。
池州傩天丝弦乐器,只用锣鼓伴奏,人声帮唱,唱腔分为高腔和傩腔两大类。
无论是举行傩仪,还是搬演傩戏,傩舞,都离不开面具。
在傩事活动和傩戏表演中,核心器物就是“傩面具”,乡村民众一般称之为“脸之”,“菩萨”,按其形态特征,池州傩面具可分为神像型,凶像型和人像型三大类,代表着善良,正义和邪恶势力,傩面具多用柳木,枫杨精雕细刻,油漆彩绘而成,乡亲们认为这些面具已附着灵性,具有神格,所有的天上,人间,艺术之神都附在这些脸子上,成为傩神,不可亵渎。
傩戏中的面具既是砌术,也是仪装,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学特征。
从制作,保存到使用的过程和每一环节,傩面具都透露着民间艺术自然质朴的美感,饱含着丰富的创造力。
傩面具的主要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宗族认同功能,发挥家族凝聚作用;二:傩事活动中神祗的象征,代表了傩事活动中的神灵;三:傩戏表演中人物代言的强化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夸张写意的手法,表达原始质朴的情感,即对神秘力量的敬仰,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对邪恶势力的驱逐。
随着时代的发展,傩事活动的时间越来越短,参与的村民人数也越来越少,懂得面具制作工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数年轻人并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这项古老的艺术,对于讲究家族传承的池州傩来说,这无疑意味着傩文化会渐渐化身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现象。
但让人欣慰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已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尽可能让池州傩戏既能走向市场,扩大影响,也能走出一条自我保护,有效传承的新路。
古风悠悠,池州傩不仅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而且它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演变,宗族结构,民风民俗,山民思想和江南地区政治,经济均有极大的史料价值,让我们大家共同精心呵护,使这远古的声音世代沿袭,宗族师承。
池州傩戏
和艺术风格。“ 傩” 的原意为驱邪逐 疫 , 后慢慢演 变成现在“ 娱神” 、 “ 娱祖” 、 “ 娱人 ” 的一种 民俗 。
为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 弘扬地方特色 傩 戏和傩舞。 十五的傩戏和傩舞一直会表演到十六 日凌晨 , 都在 家学者的特别关注。 各家的祠堂内 ,不经族长的允许 ,外人 是不允许进入祠堂 内观 文 化 , 多年来 , 市 黄 梅 戏 剧 团组 织 人 力 、 财 力 致 力 于 池 州 傩 的 研
傩戏的真正内容除了在当地 生活的村 民能够听 瞳外 ,外来 者很难 明白其 中的真正 内涵 。 表演者戴着面具 , 戏 台上每 出来一
个表演者 , 祠 堂 口就会燃放鞭炮 , 村民们都沉浸在一种特殊 的氛 围中。虽然傩戏年年演 , 每年演 的节 目都一样 , 村 民们仍然抱着 神圣 的态度来对待 。 傩戏 虽然 已经延续 了千百年 , 市场经济 的发
族, 史载“ 无傩不成村 ” 。它无职业班社 和专业 艺人 , 至今仍 以宗
族 为演出单位 , 以祭祖 、 驱邪 纳福和娱神娱 祖娱人为 目的 , 以戴
人进行 回访 , 对老艺人 的绝技进行 录音 、 录影 , 进行抢 救性传 承 保护 ; 另外各级部门打算挤出一些经费 , 对一些组织好 的村族 加
下来 的规矩和程序 , 穿着戏服 , 戴着面具开始搬演 。所有 的面具 从祠堂 内的龙床 内取出 。 之所 以称之 为搬演 , 因为所 有演 出的节 目千百年来没有任何的改动 ,完全是按照祖宗遗 留下 的手抄本 上的程序和戏文进行演 出。 出的强大影响 、 商业运作 的 良好 回报 , 使我市成立 傩艺团 , 以进
傩戏
傩戏傩戏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傩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目录基本信息历史发展传统剧目表演特点演出音乐演出形式傩戏分类傩戏·武安傩戏傩戏·池州傩戏傩戏·侗族傩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傩戏·德江傩堂戏浙江省长兴县傩戏现状传承展开基本信息历史发展传统剧目表演特点演出音乐演出形式傩戏分类傩戏·武安傩戏傩戏·池州傩戏傩戏·侗族傩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傩戏·德江傩堂戏浙江省长兴县傩戏现状传承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傩戏(武安傩戏、贵池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戏剧地区:河北、安徽、湖南、贵州、江西、陕西、湖北、四川、湖北等。
编号:Ⅳ—89相关传承人:李增旺刘臣瑜姚家伟龙子明龙开春李福国张月福安永柏蒋品三编辑本段历史发展傩戏(拼音:nuóxì),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
到商代(前1600-前傩戏使用的面具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
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
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傩戏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
贵池傩读后感
贵池傩读后感贵池傩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源自安徽省贵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观众,我有幸在一次文化活动中观赏了贵池傩的表演,深受震撼和感动。
通过这次观赏,我对贵池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贵池傩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面具舞、武术表演、道具表演等,每一种形式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面具舞中,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精美的面具,通过舞蹈动作和面具的表情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神奇的感觉。
在武术表演中,舞者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武艺,配合着激烈的音乐和鼓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之中,感受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与豪迈。
而道具表演则通过各种道具的运用,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传统习俗,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贵池傩的表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贵池傩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表演中,舞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内心情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观赏贵池傩的表演,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弘扬,我们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贵池傩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观赏,我对贵池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希望贵池傩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背景下池州傩戏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3年 第9期- 87 -非遗大视野Wide Field of Vision傩戏,又称傩堂戏,是在“社”(宗祠堂、社坛、社树)的范围内进行的演出活动,主要以驱邪纳福为目的,采用佩戴绘作面具的古艺术形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有着“戏曲的活化石”的美誉。
傩戏以宗族为演出单位,情节贴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
傩戏在民间颇为流行,且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池州傩戏经历了三度兴盛、三度衰亡的过程。
了解和发掘池州傩戏所蕴含的文化特质能够让其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从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古为今用的社会价值,从而更好地将这份文化瑰宝传承、创新和发展。
一、文化自信背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提道,要坚定文化自信,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遗文化也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由于大众对美好生活品质需求的逐步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各区域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程度与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很多非遗项目仍面对着重重困难。
针对目前池州傩戏面临的文化自信缺失、非遗保护困难等问题,政府应以文化自信视角为切入点,开展文化自信视角下的非遗保护研究,推动其发展。
二、池州傩戏发展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必要举措。
池州傩戏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戏曲,其生存环境正遭受挤压,池州傩戏的独特演出形式、表演场地、传承艺人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
傩文化研究驱动力不足,表演与传承止步不前,知名度和认同度不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文化强国”日益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时代大背景下,池州秉承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理念,大力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池州傩戏简介300字
《池州傩戏简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一种很特别的戏,叫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呀,是从很久很久以前传下来的,它可有意思啦!傩戏表演的时候,演员们会穿上特别的衣服,戴着好看的面具。
这些面具可不是一般的面具哦,它们的样子各种各样,有的看起来很凶,有的看起来很慈祥。
演员们戴着面具,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傩戏的故事也很有趣呢。
有的是讲神仙的,有的是讲英雄的,还有的是讲一些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勇敢的人打败了大坏蛋,保护了大家。
而且呀,傩戏还有很热闹的音乐和舞蹈。
音乐听起来很有节奏感,舞蹈的动作也很特别。
演员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可好看啦!傩戏一般会在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表演。
那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观看。
小朋友们会跟着大人一起,一边看一边鼓掌。
池州傩戏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它让我们知道了以前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讲故事的。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池州傩戏有趣吗?《池州傩戏简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了解池州傩戏。
你们知道吗?池州傩戏已经有好长好长的历史啦。
在傩戏的舞台上,演员们的动作有时候很夸张,但是特别吸引人。
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善良的仙女帮助穷苦人的。
仙女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飞来飞去,可神奇啦!傩戏的服装也很漂亮哟!颜色鲜艳,上面还有很多好看的图案。
演员们穿上这些服装,就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还有哦,傩戏的表演场地也很特别。
有时候在村子里的广场上,有时候在古老的庙宇前。
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池州傩戏,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池州傩戏简介》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多说一说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呀,是咱们国家的一种传统文化。
每次傩戏表演之前,演员们都要认真准备。
他们要化妆,要穿上重重的衣服,还要练习动作和台词。
傩戏里的角色也很多呢。
有聪明的老人,有勇敢的年轻人,还有可爱的小孩子。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傩戏表演,讲的是一个小动物和一个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池州傩面具造型审美特征探析
安徽省池州傩戏源于原始宗教、鬼神信仰和图腾崇拜意识,它把某种魂灵的依附物(如面具)当作傩事活动的神灵,并围绕着它进行傩事演出活动;它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安徽九华山北麓方圆百公里的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和青阳等县,尤其集中于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的几十个大姓家族中;它并无固定的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疫纳吉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由各宗族代代沿袭互不交流,故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
池州傩戏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有池州地域特色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带给人们最直观、最形象的冲击便是面具。
傩面具是傩戏的表现特征,也是傩事活动的核心。
在傩事活动中,面具被视作神的载体,无论傩仪、傩舞还是傩戏都围绕着面具而进行。
池州傩面具着意刻画神祇面部特征,雕刻艺人擅于运用五官的局部变形,刀法娴熟而流畅、制作精致、造型独特、形式感强、图案丰富、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同时讲求布局的均衡、造型的和谐和整体上的统一,显示出很强的古朴、粗犷美,体现着人物的神韵,显示出傩戏面具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表现能力。
一中国傩戏除了安徽池州傩戏外,还有贵州傩戏、四川目连戏、云南关索戏、重庆庆坛戏、四川提阳戏、西藏藏戏等。
从整体上看,池州傩面具造型生动有趣、结构严谨,显示出古朴、粗犷美,面具或狰狞,或憨厚、朴实,其造型更贴近角色的需要,与地戏面具、傩堂戏面具大不相同。
人们熟知的贵州地戏脸子刻工精细、轮廓分明、神态奇特,其造型以写实为主,兼有夸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云南关索戏的面具只分生、旦、净三个行当,比较简单,它是用棉纸和牛胶作成的,面具与头盔、发髻连为一体,在眼部位置处各剜一个小孔,供演员视物。
乌江流域的“摄泰吉”面具则古朴原始、造型粗犷、着色大胆。
湖南泸溪傩戏之面具造型独特、面目狰狞而又如卡通般可爱,非同平常。
调研报告池州傩戏
调研报告池州傩戏《池州傩戏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池州傩戏是安徽省池州市传统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调研旨在探究池州傩戏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现状。
二、调研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学术研究等。
我们先是前往池州市进行了实地观察,观看了多场傩戏表演,亲身感受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后,我们与当地的傩戏传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演出经验以及对于傩戏传承的看法。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对池州傩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主要发现1. 起源和历史据调研资料显示,池州傩戏起源于古代傩祭活动,始于唐朝,兴于宋元时期。
经过千年的发展,池州傩戏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风格和剧目体系。
2. 传承和发展尽管池州傩戏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但由于传承人口的减少和观众的缺乏,其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池州傩戏得以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和传承,亦有少量青年加入傩戏队伍,使得它在当代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3. 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池州傩戏在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上,与其他地方戏曲有所不同。
它以舞蹈、唱腔和乐器为主要表演方式,内容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祭祀等多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四、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和推广。
通过宣传报道、演出展示等方式,提高池州傩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传承者。
2. 注重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青年人的培养和引导,开设傩戏艺术学校,传授池州傩戏的演唱和表演技巧,培养更多的傩戏传承者。
3. 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加强对池州傩戏的政策扶持,提供经济资助和场地设施等支持,同时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五、总结池州傩戏是安徽省池州市的传统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虽然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但通过各方的努力和支持,该剧种依然在当代得以保护和传承。
贵池傩读后感
贵池傩读后感贵池傩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源自古代的祭祀仪式,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贵池傩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观看了贵池傩的表演后,我深深地被其所展现的古朴、神秘和娓娓动人的魅力所吸引。
首先,贵池傩的表演形式独特而精彩。
在表演中,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装,化着浓重的脸谱,舞动着身体,发出阵阵呼啸声,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祭祀场景中。
他们的表演充满了戏剧性和节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神奇的世界中。
而且,贵池傩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又有各种各样的道具和装饰,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观看贵池傩的表演,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次,贵池傩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贵池傩源自古代的祭祀仪式,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表演中,演员们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展现了古人们对神灵的祈祷和对丰收的期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贵池傩还融合了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如民歌、乐器等,使得其表演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观看贵池傩的表演,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祭祀仪式的神秘和威严,还可以了解到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最后,贵池傩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观看完贵池傩的表演后,我深深地被其所展现的古朴、神秘和娓娓动人的魅力所吸引。
贵池傩的表演形式独特而精彩,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贵池傩所展现的古老文化和传统艺术显得格外珍贵和宝贵。
它不仅是对古代祭祀仪式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观看贵池傩的表演,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更加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贵池傩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具 ,须 按 祖 制规 p  ̄ 0 序 ,受 人 祭 . N r 有 祀 , 在演 出 中使 用 。 并
绘制福 、 寿三星 图等 。对联 内容 多 禄、
中 的传 奇 人 物 、故 事 。 亭 柱 多 为 祥 龙 盘
绕 , 底盘 脚 呈虎 爪 状 。龙 亭 内摆 放 傩 戏 亭
服 装 也 比 较 简 单质 朴 , 接近 生活 。
神 。依 旧风 光 好 , 然 气 象 新 。年 年 循 居
古 例 , 乐 万 家 春 ” 有 的 宗族 请 画 匠 同 。
( 多神崇拜的宗教特色 。 一)
傩 戏 面 具 被 视 为傩 神 。 每年 正 月 启
用 面 具 时 , 要 举 行 隆 重 的 迎 、 傩神 仪 都 送 式 。 迎 神 下 架 ” 傩 戏 活 动 的开 幕 式 。 “ 是 由
年 首 ( 年 高 德 勋 的族 长 ) 领 执 事人 到 或 带
祠堂 点燃香烛 , 鼓 呜锣 , 拜如仪 , 击 礼 将 面 具 箱从 阁楼 神 位 中取 下 。下 架仪 式 后 , 有 “ 神 ”又备 好 三 牲 供 品 、 、 烛 、 各 酒 香
泰 民 安 ” 外 沿 和 方 孔 的 周 沿 及 字 均 用 ,
人 辰 是 此 辰 。拈 香 来 祖 庙 ,秉 烛 敬 傩
人 的脸 形 五 官 基 本 吻 合 。 傩 舞 以 锣 鼓 伴 奏 , 跳不 唱 , 戴 “ 脸 子 ” “ 脸 只 多 全 。 半 子 ” 体 略 小 , 在 额 上 , 遮 住 脸 面 形 戴 只 的 上 半 部 , 出 嘴 , 于 演 唱 , 于 听 露 便 易 见, 多用 于 正 本 大 戏 。傩 戏 面 具 上 所 有
台 以影 壁 相 隔 , 壁 上 的 “ 匾 ” 系 以 影 亮 , 木 、 为骨架 , 纸糊彩绘而 成 , 空 , 竹 用 中 可 点 燃 烛火 照 明 。“ 匾 ” 有 中堂 、 亮 上 对 联 。 其 内容 和 形 式 因宗 族 不 同 而 各 有 差 异 ,有 的请 乡 间 学 校 老 师 或 私 塾 先 生 抄 写 古 诗 一 首 , 曰 : 此 日 为何 日 , 诗 “
犷 的 原 始 风貌 和鲜 明的 地 方 文化 特 色 。
联 , 容 有 “ 调 雨 顺 酬 圣 德 , 泰 民 内 风 国 安 谢 洪 恩 ” “ 田列 祖 种 ,心 地 子 孙 、福 耕 ” 。 整个 舞 台 画 面 简 洁 质 朴 , 色 等 古 古香。 ( ) 州傩 戏 的 舞 台 砌 末 ( 具 ) 二 池 道 主 要以面 具、 、 老钱 、 灯 、 马、 伞 古 滚 竹 龙亭最具特色。 面 具 面 具 是 贯 穿 整 个 傩 事 活 动
为 “ 礼 犹 尊 方 相 掌 ,阼 阶 如 见 素 王 古
●一
仪” “ 、 制度礼 仪遵古法 , 声音节 奏守遗
风 ”横 批 为“ 人衍庆 ” “ 喜人 欢 ” , 乡 、神 等 。中 堂 前 置一 桌 两 椅 , 桌上 有 点 燃 的 香烛 。舞 台 上下 场 门均 有 “ 匾” 各 书 亮 ,
“ 国泰 民 安 ” “ 调 雨 顺 ” “ 谷 丰 登 ” 、风 、五 等 吉祥 语 。 古老钱 傩舞节 目 《 古老钱》 舞 中 的古老 钱 , 木 板制 成 , 径约 4 用 直 0公 分 左 右 , 度 约 15公 分 , 如 古铜 钱 , 厚 状
外 圆 内方 : 面 各 书“ 调 雨顺 ”“ 两 风 、 国
金粉勾描 。
的核心 道具 , 古称 “ ” “ ” 当地 俱 或 颠 ,
俗称“ 子” “ 神”“ 萨” 脸 或 傩 、菩 。用 黄杨
木 或 大 叶柳 木 按 傩 戏 中 人 物 面 部 特 征 造 型 雕 刻 , 物 的 眼珠 和 眼 角镂 空 , 人 再
滚 灯 傩 舞 节 目《 滚 灯 》 的 滚 舞 中 灯, 是剧 中人 二 郎神 的道 具 。用 九 根 宽 约 08公 分 的 竹 篾 扎 成 直 径 大 小 不 同 的三 个 球 形 框 架 , 圈 的 直 径 约 5 外 0公 分 左 右 , 球 同 轴 心 相 套 , 细 麻 绳 连 三 用 结 , 用 彩 色 纸 将 竹 框 糊 严 , 出 △ 形 外 露 孔 透 气 。外 圆球 上 贴 有 “ 国泰 民安 ” 风 “ 调雨顺 ” 的彩 纸 条 ; 圆 球 正 中 轴 上 有 内
“ 将 ” “ 相 ” 两 侧 台 柱 上 皆 贴 楹 出 、人 。
池 州 傩 戏 只 在 每 年 农 历 正 月 初 七 ( 日 ) 十 五 日( 元 节 ) 出 。 由 于 恪 人 至 上 演 守 祖 制 , 在 家族 中 传 承 , 少 受 外 来 的 只 很 艺术 影响 , 因此 , 今 仍 保 持 着 古 朴 、 至 粗
的冠 戴 均 无翅 。生 、 角头 饰 造 型 及 其 旦
龙 亭 池 州 傩 戏 称 放 置 面 具 的 神 龛 为龙亭 , 称“ 驾 ”用于傩仪 式活动 。 又 銮 , 采 用硬 质 木料 雕 制 后彩 绘 、 金 , 状 类 鎏 形
似 四角三层宝塔 , 高约 25米。四周 图案 . 雕 刻精 细,内容多为吉祥物或民间传说
伞 伞是傩仪 和傩舞节 目 《 舞伞》
的道具 , 神伞 。用竹杆和篾扎 制 , 称 上 用 纸 糊 。伞 杆 为 竹 杆 , 约 五 尺 ; 顶 长 伞 平 圆 ,顶 上 用 纸 糊 密 , 并绘 有 蝙 蝠 图 案 ; 顶 周 沿 用 纸 糊 成 圆 状 , 镶 上 金 伞 再 色 纸 条 ; 四周 垂 直 贴 上 长 约 一 尺 五 寸 的 1 2层 彩 色 纸 条 , 象 征 一 年 十 二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