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学习文中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树立尊师的美好风尚,培养谦虚好学的美德。

1.读准字音(1)阿谀.()(2)句读.()(3)经传.() (4)郯.子()(5)苌.弘() (6)李蟠.()(7)老聃.() (8)贻.之()2.理解词义(1)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则耻师.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相似也:④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⑤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⑥乎⎩⎨⎧ 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 固先乎.吾:⑦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⑧之⎩⎪⎪⎨⎪⎪⎧ 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古之.学者: 句读之.不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道之.不复: 吾从而师之.:(3)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贵无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今之众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小学..而大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①则群.聚而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孔子师.郯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图表知全局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知道【解析】 B 项,常:固定的。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 A 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那么。

C 项,均为介词,向。

D 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择师.而教之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 A 项,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项,均为“老师”。

C 项,跟从/自,表示起点。

D项,道理/从师之道。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78】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A项,被动句;B项,状语后臵句;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臵句;D项,定语后臵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导学号:39282079】学校黄宗羲①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而南宋,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

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画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B.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C.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D.中国画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师说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传道解惑。

尊师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但在韩愈的时代却有一股“以从师为耻”的歪风。

他们“其下圣人”,甘为愚人;他们爱其子女,为其择良师,但自己耻于从师。

他们小学大遗,显其不高明、不明智;他们蔑视百工之人,显其太虚荣、欠谦虚;他们聚笑从师人,显其太势利、太庸俗。

如果他们都像孔子那样,从师而学;如果他们都像李蟠那样,求师问道,那么一个良好的尊师之风就会蔚然兴起。

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这样的文章,表达这样的见解,需要相当的勇气,自不待言。

就是今天,这篇文章对我们每个人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统统被后人【课内挖掘】课内素材1.韩愈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人们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

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贡献。

[运用角度] “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流俗说‘不’”“师生关系”等。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讲的是向老师请教的必要性。

勤于询问,才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

但仅仅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

文中讲有些人让老师教自己的小孩,而自己却耻于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住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

高中语文 第11课师说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1课师说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11课师说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郯.子(tán) 苌.弘(chánɡ) 老聃.(dān)李蟠.(pán) B .句读.(dú)渎.职(dú) 穷兵黩.武(dú) 买椟.还珠(dú) C .六艺经传.(chuán) 传.记(zhuàn) 传.说(chuán) 传.宗接代(chuán) D .贻.之(yí) 春风骀.荡(yí) 心旷神怡.(yí) 甘之如饴.(yí) 【答案】 A(B 项“句读.”应读dòu;C 项“六艺经传.”应读zhuàn;D 项“春风骀.荡”应读dài。

)2.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吾从而..师之 D .闻道有先后..【答案】 D(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答案】 C(均为“学习”之意。

A.出:超出/出自。

B.惑:疑难问题/糊涂。

D.道:道理/风尚。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犹且从师而问.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恣其所为不问.朝夕遣人候问.武 C.⎩⎪⎨⎪⎧或.师焉,或不焉云霞明灭或.可睹而或.长烟一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 其出.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公拆袄,出.珠授之【答案】 A(惑:①疑难问题;②糊涂;③疑难问题;④迷惑。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11课师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美国一些人的对抗性思维值得警惕,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防止美国强借力肆意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冲击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

美国一些人总是将赤裸裸的霸权行为包装得“________”。

一年多来,为了给对华施压“正名”,他们抛出了一套“美国吃亏论”,________有战略人士将对华关系数十年发展,同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列,称为二战结束后美国自损最重的三大对外政策错误。

然而,空口袋________立不起来,语言游戏不管怎么重复,也难以做到________。

中美关系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事实是最有力的回答。

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 335亿美元,较两国建交之初增长了252倍。

美国《福布斯》和志网站近日刊文指出,美中在国际商务中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这是一大错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C )A.大义凛然竟然往往天衣无缝B.慷慨赴义甚至常常自圆其说C.大义凛然甚至往往自圆其说D.慷慨赴义竟然常常天衣无缝解析:大义凛然:意思是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慷慨赴义:慷慨:义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

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根据文意,是在讽刺美方假装正义,并没有说到献身,选用“大义凛然”。

竟然:表转折的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甚至:连词,表示递进。

根据文意“有战略人士将对华关系数十年发展,同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列”,文中强调的是进一步、层层递进,选用“甚至”。

往往:副词,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常常:副词,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

文中讲的“空口袋立不起来”,是较客观的一种规律,用“往往”。

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11Word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11Word版含解析

11师说基础夯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知道,懂得项,“无”,无论,不分。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譸以为轮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D项,“譅”通“煣”。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项,“习”均译为“学习”。

A项,分别译为“超出”“出自”;B项,分别译为“疑惑”“糊涂”;D项,分别译为“道理”“方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项,均为介词,向。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B项,连词,却/连词,那么,就;D项,介词,比/语气词。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小学..而大遗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D项,古今都是“学生、徒弟”的意思。

A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项,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C项,古义:跟从而且。

今义:连词,表示在上文的情况下出现的结果。

答案D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师者,。

(2)是故,,,师之所存也。

(3)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师说》理解性默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师说》理解性默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理解性默写第一组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选自《荀子》)第二组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第三组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11师说+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11师说+Word版含答案.doc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

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

开皇末,以• •述勋封新城县公。

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

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 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

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 • • • •忌之,弗告。

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

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

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

帝悦曰:“我尝 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

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

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 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 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

”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 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 授仪同三司。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

士及益自谨,其妻尝• •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

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 叹。

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

”谢曰:“南 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 聊”帝意解。

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其机悟率 11 * *师说 [课时作业 基础夯实 M J类此。

久之,复为殿中监。

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注】①尚: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③假:宽恕,饶恕。

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B.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C.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 为天子亦何聊/D.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解析:D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把“南衙群臣”的做法与“臣”的做法进行对比,说明“少有将顺”可缓解精神压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 Word版含答案.doc

《师说》同步辅导与训练整散交错灵活多变——赏析《师说》的语言艺术韩愈散文,雄奇奔放,气势高亢,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

《师说》就是这样一篇立意高远,语言练达的文章。

本文语言多彩多姿,富于变化,很能反映出韩愈文章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整散结合,奇偶互现。

这篇散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使语言奇偶互现,错落有致。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这种比较工整的对偶句的连用,形式整齐,气势恢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还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些句子中主体是四字,但又不受刻板的“四字句”限制,而是从文意和语气出发,做了灵活的变通。

这些整散交错的句子运用于其间,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

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酣畅流利,富有节奏的美感。

二、灵活多变,激越跌宕。

这篇文章,不仅善于说理,还常常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句式,运用感叹句、反诘句,倾注情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例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感叹从前,表遗憾之意。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悲叹现在,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其可怪也欤!”这一句用强烈的感叹语气,对“士大夫之族”的错误行为作了尖锐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强烈不满。

还有反诘句,如“其皆出于此乎?”这一反诘句是对“圣益圣,愚益愚”作出评价、推测,质疑的语气中含有十足的肯定成分。

这种错综变化的语气,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三、妙用顶针,环环相扣。

《师说》有好几处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使文句上递下接,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前后连贯,气势流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Word版含答案

11 师说本课话题——学无止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

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技艺,就觉得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

秦青为他饯行时,击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歌声使林木振动,使云彩停住。

于是薛谭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学习。

2.苏洵劝学苏轼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洵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见了,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寒窗苦读,终成大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学无止境。

——荀子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韩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句读.( ) 经传.( )或不.焉( ) 老聃.( )近谀.( ) 贻.( )苌.弘( ) 欤.( )嘉.( ) 嗟.乎( )师襄.( ) 郯.子( )李氏子蟠.( )【答案】 dòu zhuàn fǒu dān yú yí chán ɡ yújiā jiē xiānɡtán pá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2)贤⎩⎨⎧其贤.不及孔子(名词,才能)师不必贤.于弟子(形容词,高明)(3)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4)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指从师之道)(5)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动词,从师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之⎩⎪⎪⎨⎪⎪⎧择师而教之.(代词,这里译为“他”,指孩子)郯子之.徒(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 相当于“这类,这些”)古之.学者(助词,“的”)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7)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他)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兼语,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定语,他们的)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惑.而不从师(名词作动词)有了疑惑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5)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7)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9)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A项,“不”通“否”;B项,“生”通“性”;C项,“受”通“授”。

【答案】 D2.下列对“师”字义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023】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A.①②④/⑤⑥/③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解析】①③名词,老师,②⑤意动用法,以……为师,④⑦动词,从师学习,⑥⑧动词,学习。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项,古义:传授学业。

今义:跟随老师学习。

C 项,古义:跟从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D 项,古今同义: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不齿.A .小.学而大.遗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位卑则足羞.【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做动词。

A 项,形容词用做名词。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项,形容词用做动词。

【答案】 C5.名句填空。

(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阅读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是而已”三段文字,完成6~8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 第三单元11师说.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 第三单元11师说.doc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经传./酒馔.郯.子/啖.以重金贻.误/麦饴.B.拮据./拘.泥嗟.乎/昭然若揭.阿.谀/婀.娜C.蟠.曲/磐.石老聃./光阴荏苒.句读./渎.职D.庸.俗/雍.容解.元/浑身解.数年龄./啮.齿解析:选B。

A项分别读:zhuàn,tán/dàn,yí;B项分别读:jū,jiē,ē;C项分别读:pán,dān/rǎn,dòu/dú;D项分别读:yōng,jiè/xiè,líng/ni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吾师.道也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知道,懂得解析:选B。

B项,“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解析:选A。

A.“也”,都是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B.“则”,连词,却/连词,就。

C.“之”,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指示代词,这些,那些。

D.“乃”,副词,竟/连词,于是,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D。

A、B、C三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品德才能”“小的方面”“圣人”;D项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欧阳生哀辞韩愈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能力测试十一师说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能力测试十一师说 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师说(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君子生非异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知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5.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不拘于时 B.师不必贤于弟子C。

何陋之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1课师说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拮据./拘.泥蟠.桃/幡.然悔悟择.菜/择.师而教B.庸.俗/雍.容须臾./阿谀.奉承解.惑/解.甲归田C.谄媚../诬陷巫.医/占卦卜筮.经传./千古流传.D.郯.子/啖.食贻.误/百战不殆.句读./百读.不厌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或.师焉,或不焉或:有时C。

小学而大遗.遗:丢弃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贤于弟子..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不必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闻道有先后4。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而耻.学于师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其下.圣人也远矣④小.学而大遗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妻之美.我者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④/③/⑤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术业有专攻.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③吾从而师.之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A.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 B.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C.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 D.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解析】A项,“不”通“否”;B项,“生”通“性”;C项,“受”通“授”。

【答案】 D
2.下列对“师”字义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23】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
A.①②④/⑤⑥/③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
【解析】①③名词,老师,②⑤意动用法,以……为师,④⑦动词,从师学习,⑥⑧动词,学习。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项,
古义:传授学业。

今义:跟随老师学习。

C 项,古义:跟从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D 项,古今同义:不与同列;不看作同类(表示鄙视)。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不齿.
A .小.学而大.
遗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相师 C .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位卑则足羞.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做动词。

A 项,形容词用做名词。

B 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项,形容词用做动词。

【答案】 C
5.名句填空。

(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位
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阅读课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是而已”三段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39282024】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②句中的“是故”都是“因此,所以”的意思。

③句中的“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④句中的“所以”表凭借,可译为“用来……的”“……的凭借”。

【答案】 A
7.下列对这三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
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组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

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的关系的。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解析】C项,作者在论述师道、师生的关系时,不仅引用了名言,还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

【答案】 C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文: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答案】(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啊!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