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合集下载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滴定曲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滴定过程,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进行详细解析。

1. 滴定曲线的定义和特征在酸碱滴定实验中,我们将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达到等量点,即溶液的酸碱物质完全中和。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绘制出滴定曲线。

滴定曲线通常呈现出S形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始平台阶段:在滴定开始时,待测溶液的pH值处于初始平台阶段,此时已滴加的酸碱溶液对溶液的酸碱性并没有明显改变。

(2) 斜坡阶段:随着滴定酸碱溶液的不断滴加,待测溶液的pH值逐渐发生变化。

在斜坡阶段,溶液的pH值会迅速发生变化。

(3) 等量点阶段:滴定过程中存在一个等量点,即酸碱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酸和碱的摩尔比为1:1。

等量点阶段的pH值最为明显,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4) 下降曲线阶段:在等量点之后,滴加酸碱溶液会使溶液的pH值迅速下降,直至达到最终的中和点。

2. 滴定曲线的解析和应用(1) 初始平台阶段的解析:在初始平台阶段,滴定溶液的pH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根据初始平台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若初始平台位于较低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酸性的;若初始平台位于较高的pH值处,说明待测溶液是碱性的。

(2) 斜坡阶段的解析:斜坡阶段的斜率反映了滴定速度,斜率较大则说明在滴加少量的滴定液后溶液酸碱性立即发生变化,反之则说明酸碱中和的速率较慢。

(3) 等量点阶段的解析:等量点对应着滴定溶液的化学计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点处的pH值最为明显。

根据等量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4) 终点和终点误差的解析:终点是指滴定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点,一般与等量点相近。

若终点比等量点稍微滴加多一点酸碱溶液,会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需要掌握适当的滴定体积,以减小误差。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0新课标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 2A 溶液。

溶液中,pH 、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a N OH V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比如A 2−的分布系数:2222(A )(A)(H A)(HA )(A )c c c c 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2(H A)δ,曲线②代表(HA )δ-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2(Na )2(A )(HA )c c c +--<+【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 =0.1000mol/L ,B 错误;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1×10-2,C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答案选C 。

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

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

滴定曲线(pH曲线)分析1.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特别提醒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1.(2019·山西大同模拟)常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1 HCl溶液和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a与b的关系是a<bC.E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可能为c(CH3COO-)>c(Na+)>c(H+)>c(OH-)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答案 C解析如果酸为强酸,则0.10 mol·L-1酸的pH为1,根据酸的初始pH知,图1为盐酸的滴定曲线,故A错误;根据图1知,a点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0 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醋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a>b,故B错误;E点溶液的成分为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CH3COO-)>c(Na+)>c(H+)>c(OH-),故C正确;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故D错误。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滴定曲线 考点深度剖析(解析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滴定曲线 考点深度剖析(解析版)

滴定曲线考点深度剖析【解题思路分析】滴定曲线分析的方法(1)分析步骤:首先看纵坐标,搞清楚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其次看起点,起点可以看出酸性或碱性的强弱,这在判断滴定终点时至关重要;再次找滴定终点和pH=7的中性点,判断滴定终点的酸碱性,然后确定中性点(pH=7)的位置;最后分析其他的特殊点(如滴定一半点,过量一半点等),分析酸、碱过量情况。

(2)滴定过程中的定量关系:①电荷守恒关系在任何时候均存在;②物料守恒可以根据加入酸的物质的量和加入碱的物质的量进行确定,但不一定为等量关系。

【考点深度剖析】一、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1.原理(1)酸碱恰好中和是指酸与碱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开始时由于被滴定的酸(或碱)浓度较大,滴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当滴定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

[注意]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锥形瓶、滴定管夹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注意] ①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

②酸性、氧化性的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③碱性的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④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4.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高一化学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和酸碱指示剂

高一化学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和酸碱指示剂

高一化学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和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并介绍几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1. 曲线特点酸碱滴定曲线是反映滴定过程中酸碱溶液浓度变化的图形。

一般来说,酸滴定碱的曲线呈现下凹形状,而碱滴定酸则呈现上凸形状。

曲线上的各个点代表了滴定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其中特定的点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 等当点等当点是滴定过程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达到化学计量的临界点。

在等当点附近,溶液的pH值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这一点是酸碱滴定曲线中最易观察到的特征。

3. 基础知识在解析酸碱滴定曲线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其中,溶液的pH值是表示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在滴定实验中,通常用酸和碱的摩尔浓度来表示滴定过程的进展。

4. 酸滴定碱当我们用酸滴定碱时,滴定曲线呈下凹形状。

曲线的起点是酸的初始浓度,而等当点则是酸和碱摩尔比例为1:1的时候,pH值达到最低点。

在等当点之后,碱的过量量会显著提高溶液的pH值。

5. 碱滴定酸与酸滴定碱不同,当我们用碱滴定酸时,滴定曲线呈上凸形状。

曲线的起点是碱的初始浓度,而等当点则是碱和酸摩尔比例为1:1的时候,pH值达到最高点。

在等当点之后,酸的过量量会显著降低溶液的pH值。

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指示剂是用于指示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物质,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的终点。

在选择酸碱指示剂时,需要根据滴定曲线的特点和目标物质的性质来进行选择。

1. 酸滴定碱指示剂在酸滴定碱的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溴噻吩蓝和甲基橙等。

这些指示剂在无色或弱酸性条件下呈现一种颜色,而在酸性溶液中则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这样的指示剂适合用于酸滴定碱的实验中。

2. 碱滴定酸指示剂在碱滴定酸的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苯酚红、溴酚蓝和石蕊红等。

酸碱滴定曲线讲解

酸碱滴定曲线讲解
cr ,e (H ) Kaca
cr,e (H ) Kac酸(剩余) c盐
cr,e (OH ) Kbcb cr,e(OH-) = b
14 pH 12
碱缓冲 区
化学计量点: 8.73
10 突跃区 8 6 共轭缓冲 HAc

4
HCl
2 0

突跃





滴定突跃:7.75 ~9.70 曲
在弱碱性范围
pH 14
第一突跃大,12
第二突跃不 10
明显
8
6
4
2
0 0
Ka1, Ka2
10-2, 10-9
c1Ka1Ө 10-8, c2Ka2Ө<10-8, Ka1Ө / Ka2Ө 104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滴定百分数%
可准确滴定至HA-,形成一个突跃
③化学计量点pH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线
0
50 100 150 200
滴定百分数%
2. 指示剂的选择
14 pH 12
10
8
突跃
6
HAc
4
2
滴定突跃:7.75 ~9.70
0
在弱碱性范围
色的强指碱示滴剂0 定。弱5酸0 ,只100可用1滴5弱0定百碱分性数20%0范围变
3.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化学计量点前: 突跃下限(-0.1%)
pH
例: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20mL 0.1000 mol∙L-1 H3PO4
H3PO4 H H2PO4 Ka,1 7.6103
H 2PO4
H
HPO
2 4
Ka,2 6.3108

高中化学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高频考点10:滴定(曲线)分析提分精准突破1.基于核心素养的滴定曲线分析电化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生成——通过三大平衡理论的分析,认识溶液中的平衡是多维度、动态变化的,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各平衡的影响因素,对所给曲线做出正确分析,运用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可逆反应,提升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的学科思想素养。

预测在2020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本专题包括五个高频微考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溶液三大守恒应用分析☆溶度积曲线及应用分析☆分布系数图像综合分析☆PH-T图像题综合分析2. 滴定曲线高频考点“微”解读与精准突破解决滴定类曲线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或二倍点),解题时:第一,先判断出各个点的溶质成分,不考虑水解或电离,只按方程式反应关系得到溶质各成分的量,第二,判断出对应点溶液的酸碱性。

【例析】[改编题]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1)除起点外曲线上所有的点均满足:c(Na+)+c(H+)=c(A-)+c(OH-)(2)不同点微粒关系情况(3)曲线上各点溶液中水的电离情况变化规律【典例导引】☆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

专题10 色谱(曲线)分析(解析版)1. 背景介绍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将混合物的组分分离后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其中,色谱曲线是色谱分析中重要的结果展示形式,可以提供关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信息。

2. 色谱分析的原理色谱分析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作用下的不同亲和性来进行分离。

固定相一般是固体或涂敷在固体支持物上的液体,移动相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在色谱柱中,样品成分会根据其亲和性逐渐分离,形成色谱曲线。

3. 色谱曲线的解析色谱曲线通常显示了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通过对峰进行解析来获取关于样品中组分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常见的色谱曲线解析方法包括:- 峰面积法:通过计算峰下面积来获取样品中组分的浓度信息。

- 峰高法:通过测量峰的高度来估算样品中组分的浓度。

- 保留时间法:通过记录组分从进样口到峰顶的时间来间接估算组分的含量。

- 峰形分析:通过对峰形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有关样品中组分的分离程度和纯度等信息。

4. 实际应用色谱(曲线)分析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药学、化学、生物技术等。

在药学领域,色谱分析可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纯度检测。

在化学领域,色谱分析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在生物技术领域,色谱分析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5. 结论色谱(曲线)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色谱柱中样品组分的分离和色谱曲线的解析,可以获得关于样品中组分的信息。

其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为各行各业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化学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曲线解析与计算

化学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曲线解析与计算

化学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曲线解析与计算化学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含量未知的物质的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被逐渐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完成化学反应为止。

滴定曲线是描述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滴加量与溶液反应程度的图形,它提供了有关滴定终点和等价点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滴定曲线的解析与计算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滴定分析。

1. 滴定曲线的构成与特点滴定曲线通常是以滴加剂的滴加量为横坐标,以溶液反应程度、指示剂染色度或电位变化等为纵坐标。

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特征与所用滴定系统的反应及指示剂的变化有关。

2. 滴定曲线的形状与分析方法滴定曲线的形状可以分为直线型、S型、反S型和波浪型等。

直线型滴定曲线表明滴定反应在滴加剂的一次反应中直接完成,通常用于酸碱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

S型滴定曲线表明滴定反应分为两个或多个步骤进行,常见于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

反S型滴定曲线则表示溶液可忍受有限的滴定剂浓度变化,常见于酸碱滴定和复合指示剂滴定。

波浪型滴定曲线表示滴定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常见于氧化还原滴定。

3. 滴定曲线的解析与计算滴定曲线的解析与计算主要涉及滴定终点的确定和滴定计算。

滴定终点是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待测物质与滴定剂完全反应的时刻,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电位的突变来判断。

滴定计算则是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加量,以及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4. 滴定曲线实例下面通过一个酸碱滴定的实例来具体描述滴定曲线的解析与计算。

假设我们要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5 mL的HCl溶液,滴定过程中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插入滴定曲线图)从滴定曲线中可以观察到,滴定反应在滴加15 mL的NaOH溶液时达到了终点,此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无色变成了淡粉红色。

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滴加量,可以计算出HCl溶液的浓度。

根据HCl和NaOH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它们的摩尔比为1:1。

滴定曲线课件

滴定曲线课件
3、各类滴定曲线的绘制及有关问题,将 在各种滴定方法的学习中讨论。
•滴定曲线
•5
3.3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
•滴定曲线
•6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
• 化学分析的计算,应先正确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化 学反应计量系数后,依有关的 公式进行计算。
•滴定曲线
•7
基本符号的意义
• mB-物质B的质量,g(常用克表示) • MB-物质B的摩尔质量,g/mol(克每摩尔) • nB-物质B的物质的量,mol(摩尔)
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不同离解常数的酸
•滴定曲线
•3
2、络合滴定曲线和沉淀滴定曲线
络合滴定曲线
沉•滴定曲淀线 滴定曲线
•4
小结
1、各种类型的滴定曲线都以加入标准溶液的 体积为横坐标;
2、根据被测定物质的性质不同,纵坐标的 参数为:
酸碱滴定法为:pH值 沉淀滴定法为:pX 络合滴定法为:pM 氧化还原滴定法为:E(电位)
= 46.62 mL
•滴定曲线
•22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量的计算
CHCl 2V酚 V橙
NaOH %
M NaOH 1000
100
m试
25.00 250.0
0.2500 2.81 40.00
1000 7.020 25.00
100
250.0
4.00
•滴定曲线
•23
解题
Na2CO3
%
1/
b a
C
AVA
即为为
VB
B
b a
C
A
VA VB
VA/VB—称为体积比。
•滴定曲线
•12
1、 化学因数的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计算

高中化学题型之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计算在高中化学中,酸碱滴定曲线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学习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其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判断酸碱滴定曲线是指在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随滴定剂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滴定反应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滴定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1. 酸碱滴定曲线的形状酸碱滴定曲线的形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酸碱滴定曲线呈S型:当滴定反应为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和反应时,滴定曲线呈现S型。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反应,滴定曲线呈现S型。

(2)酸碱滴定曲线呈V型:当滴定反应为一元酸和二元碱的中和反应时,滴定曲线呈现V型。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钙的滴定反应,滴定曲线呈现V型。

(3)酸碱滴定曲线呈倒V型:当滴定反应为二元酸和一元碱的中和反应时,滴定曲线呈现倒V型。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反应,滴定曲线呈现倒V型。

2. 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征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等温点:滴定曲线上pH值最大或最小的点,即滴定反应终点。

(2)等当点:滴定曲线上pH值等于等于7的点,即滴定反应的中点。

(3)斜率最大点:滴定曲线上斜率最大的点,即滴定反应的最快反应点。

二、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在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中,我们主要需要计算等温点和等当点的体积和浓度。

1. 等温点的计算等温点的计算可以通过滴定剂体积和浓度的关系来确定。

假设滴定剂体积为V1,浓度为C1,待测溶液体积为V2,浓度为C2,则等温点的计算公式为:V1C1 = V2C2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等温点的体积。

2. 等当点的计算等当点的计算需要根据滴定曲线的特征来确定。

当滴定反应为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和反应时,等当点的pH值为7。

当滴定反应为一元酸和二元碱的中和反应时,等当点的pH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H = pKa + 0.5log(Ca/Cb)其中,pKa为酸的pKa值,Ca为酸的浓度,Cb为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酸碱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酸碱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酸碱滴定曲线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滴定曲线的特点、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和个步骤以及利用滴定曲线进行酸碱测定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酸碱滴定曲线的特点酸碱滴定曲线通常是以滴定剂的用量为横坐标,PH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在曲线图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特点:1. 曲线的形状:在酸碱滴定曲线中,通常会出现“S”形状的曲线,这是由于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导致PH值迅速变化的结果。

曲线的“S”形状反映了滴定过程中PH值的急剧变化。

2. 等当量点:在酸碱滴定曲线中,通常会出现PH值迅速改变的区域,这就是等当量点。

在等当量点附近,PH值的变化最为剧烈,此时滴定液与被滴定液的摩尔比为1:1,也就是当量点。

3. 弱酸弱碱滴定曲线的特点:对于弱酸和弱碱来说,滴定曲线的S形状会更加平缓,因为它们的离子化程度较低,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不会那么剧烈。

二、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酸碱滴定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滴定物质的性质:不同的酸碱物质,在滴定曲线上的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比如,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会比弱酸、弱碱的曲线更为陡峭。

2.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变化也会越为剧烈。

3. 温度:温度也会对滴定曲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离子化作用也越强,滴定曲线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4. 溶液的缓冲能力:当溶液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时,滴定曲线的形状会发生变化,PH值的变化会相对较为平缓。

5. 滴定速度:快速滴定和缓慢滴定会导致滴定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也会影响等当量点的位置。

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常常需要选用酸碱指示剂来标示溶液的中和点。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根据PH值的变化显示不同颜色的化合物,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包括:1. 甲基橙:甲基橙是一种弱酸性指示剂,通常在PH4.4-6.2范围内呈现红色至橙黄色。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实验化学实验教案:酸碱滴定曲线的解析实验引言: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通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探讨滴定曲线的特征与含义,有助于理解溶液中酸碱的定量关系。

本实验将解析酸碱滴定曲线的形状与解释滴定过程中的关键点。

实验目的:1. 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3. 理解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征与解析方法。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酸(HA)+ 碱(B)→ 盐(AB)+ 水;2. 滴定终点: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完全,并且不再需要滴加滴定剂的点;3. 酸碱滴定曲线:滴定剂体积(mL)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曲线。

实验材料及仪器:1. 硝酸钠溶液(0.1mol/L);2. 硫酸(稀);3. 酚酞指示剂溶液;4. 烧杯、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滴定管支架等。

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a) 将烧杯清洗干净并用去离子水漂洗;b)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及仪器。

2. 酸碱滴定操作:a) 使用移液管,分取一定体积的待测酸溶液(例如10mL)放入烧杯中;b)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使溶液变为粉红色;c) 使用滴定管滴加稀硫酸,同时不断摇动烧杯;d) 当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时,滴定终点达到。

3. 重复步骤2,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滴定剂体积与滴定终点。

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 实验反应物体积 (mL) | 滴定剂体积 (mL) || ------ | ----------------- | --------------- || 1 | 10 | 8.2 || 2 | 10 | 8.3 || 3 | 10 | 8.4 |2. 实验结果分析:a) 根据数据记录表的数据,可以绘制出酸碱滴定曲线,纵坐标为滴定剂体积,横坐标为实验次数;b) 酸碱滴定曲线的形状可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c) 滴定终点对应的滴定剂体积可以确定酸碱滴定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出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解析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解析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通过滴定过程中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绘制出滴定曲线,进一步解析试样的化学性质和浓度信息。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及滴定曲线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分析方法。

一、酸碱滴定的原理与步骤酸碱滴定的原理基于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一般情况下,滴定试剂(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会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并达到化学计量的终点。

通过记录已滴定试剂的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通常,酸碱滴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滴定试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作为滴定试剂,并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2. 准备待测溶液:按照实验需求,准备待测溶液,并将其放入容量瓶或反应瓶中。

3. 滴定操作:将滴定试剂加入滴定管或滴定 burette 中,以滴定管或burette 容纳的试液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滴定过程中要慢慢滴加,并时刻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4. 求溶液的浓度:根据滴定试剂所消耗的体积和浓度以及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滴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二、滴定曲线的含义和解析滴定曲线是绘制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所消耗体积与其 pH 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不同的酸碱滴定反应,滴定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

通过分析滴定曲线,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初滴定点和终点:滴定曲线中的终点对应于化学计量反应的终点,即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完全反应所需的体积。

初滴定点对应于指示剂的变色点,通常与酸碱反应的近似终点相对应。

初滴定点和终点的体积差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2. 等价点:滴定曲线中等价点对应于酸碱反应化学计量的中点,即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摩尔比为 1∶1的体积点。

在等价点附近,溶液的 pH 值会发生剧烈变化。

3. 斜坡区:等价点前后的滴定曲线呈现出一个较为平缓的斜坡区。

斜坡区的 pH 值变化较小,但可以用来判断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化学酸碱滴定试题滴定曲线与滴定终点的判断与计算

化学酸碱滴定试题滴定曲线与滴定终点的判断与计算

化学酸碱滴定试题滴定曲线与滴定终点的判断与计算化学中的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的判断与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一、滴定曲线的特点与分类滴定曲线是指滴定过程中反应物质浓度(滴定剂)与电位、pH值、溶液颜色等物理量的关系曲线。

根据滴定反应的特点,滴定曲线可以分为酸碱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等。

其中,酸碱滴定曲线是最常见和基础的一类。

酸碱滴定曲线通常呈S型曲线,包括曲线的前半段、中间变化最剧烈的转折点和曲线的后半段。

曲线的前半段是指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发生反应后,滴定剂浓度逐渐增加而被滴定物质浓度逐渐减少的阶段。

中间的转折点是滴定终点附近,表示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完全反应的临界点。

曲线的后半段是指滴定剂浓度超过被滴定物质浓度的阶段。

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滴定终点是指滴定反应完成的标志,一般通过滴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常用的指示剂包括酚酞、溴酚蓝、溴甲酚绿等,根据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酸碱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示剂。

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 观察颜色变化:将几滴指示剂加入被滴定物质中,开始时颜色变化不明显,当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接近等量反应时,颜色会突然发生明显变化,这时即为滴定终点。

2. 使用自动滴定仪:现代化学实验室常用自动滴定仪来完成滴定操作。

自动滴定仪可以监测溶液的pH值或电位变化,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剂的用量,从而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三、滴定终点的计算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与滴定剂用量、被滴定物质的浓度和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配比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滴定终点附近的浓度。

以酸碱滴定为例,假设滴定剂为HCl(盐酸),被滴定物质为NaOH(氢氧化钠),滴定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以知道1 mol的HCl与1 mol的NaOH完全反应生成1 mol的NaCl和1 mol的H2O。

微分滴定曲线

微分滴定曲线

微分滴定曲线
微分滴定曲线(Differential Titration Curve)是一种用于描述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规律的曲线。

在滴定过程中,酸或碱的浓度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

微分滴定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滴定终点。

绘制微分滴定曲线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准备试剂:准备待滴定的酸或碱溶液以及指示剂。

2. 开始滴定:将酸或碱溶液滴加到指示剂溶液中,边滴加边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 记录数据:在滴定过程中,记录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使用PH计、滴定仪等仪器记录pH值变化)。

4. 绘制曲线: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微分滴定曲线。

通常,横坐标表示滴加的试剂体积,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值。

5. 分析曲线:分析微分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

通常,滴定终点附近会出现一个突跃区间,表示溶液酸碱性发生急剧变化。

微分滴定曲线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研究酸碱滴定反应的机理、测定酸碱滴定常数等。

此外,微分滴定曲线还可以用于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滴定过程。

2024年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2024年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2024年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知识梳理1.酸碱滴定pH~V标准液曲线的特点曲线起点:强碱滴定HA,酸性越强起点越低;强酸滴定2.巧抓“五个”关键点,突破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典型例题例1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A点,判断HA为弱酸;B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离子浓度关系:c(A-)>c(Na+)>c(H+)>c(OH-);C点,HA稍过量,溶质为NaA和HA,离子浓度关系:c(Na+)=c(A-)>c(H+)=c(OH-);D点,溶质为NaA,离子浓度关系:c(Na+)>c(A-)>c(OH-)>c(H+);E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_NaA、NaOH,离子浓度关系:c(Na+)>c(OH-)>c(A-)>c(H+)。

例2用0.100 mol·L-1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________。

(2)相同实验条件下,若Cl-浓度改为0.040 0 mol·L-1,则反应终点由c移到________(填“a”“b”或“d”)。

(3)已知K sp(AgCl)>K sp(AgBr),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Br-浓度为0.050 0 mol·L-1,则反应终点由c向________(填“a”“b”或“d”)移动。

答案(1)10-10(2)b(3)d强化训练1.(2023·湖南,12)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 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 0 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η(η=V(标准溶液) V(待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10:滴定(曲线)分析提分精准突破1.基于核心素养的滴定曲线分析电化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生成——通过三大平衡理论的分析,认识溶液中的平衡是多维度、动态变化的,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各平衡的影响因素,对所给曲线做出正确分析,运用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可逆反应,提升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的学科思想素养。

预测在2020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本专题包括五个高频微考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溶液三大守恒应用分析☆溶度积曲线及应用分析☆分布系数图像综合分析☆PH-T图像题综合分析2. 滴定曲线高频考点“微”解读与精准突破解决滴定类曲线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或二倍点),解题时:第一,先判断出各个点的溶质成分,不考虑水解或电离,只按方程式反应关系得到溶质各成分的量,第二,判断出对应点溶液的酸碱性。

【例析】[改编题]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1)除起点外曲线上所有的点均满足:c(Na+)+c(H+)=c(A-)+c(OH-)(2)不同点微粒关系情况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原点(点O) 原点为HA 的单一溶液,HA 为弱酸,c (H +)>c (A -)>c (OH -) c (H +)=c (A -)+c (OH -)、c (HA)+c (A -)=0.1 mol/L 、K a =(10-pH )20.1 ①:半反应点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 和HA 混合液,此时溶液pH<7,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A -的水解程度,c (A -)>c (Na +)>c (HA)>c (H +)>c (OH-),c (A -)+c (HA)=2c (Na +);c (HA)+2c (H +)=c (A -)+2c (OH -) ②:中性点此时溶液pH =7,溶液呈中性,酸液没有完全被中和,溶质的成分为HA 和NaA ,c (Na +)=c (A -)>c (HA)>c (H +)=c (OH -)③:中和点(滴定终点)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 (Na+)>c (A -)>c (OH -)>c (HA)>c (H +),c (Na +)=c (HA)+c (A -),c (OH -)=c (HA)+c (H +)④:二倍点 此时,NaOH 溶液过量,得到NaA 与NaOH 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 (Na +)>c (OH -)>c (A -)>c (H +),c (Na +)=2[c (HA)+c (A -)];c (OH -)=2c (HA)+c (A -)+c (H +)(3)曲线上各点溶液中水的电离情况变化规律水的电离情况抑制 无影响 促进 电离程度最大 无影响 抑制 溶质成分 HA HA 、NaA HA 、NaA NaA NaA 、NaOH NaA 、NaOH【典例导引】☆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 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 2A 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解析】A.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正确;B.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 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故选C。

☆溶液三大守恒应用分析HCO-+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数K=2.2×10−8。

将【典例2】[2019·江苏卷改编]室温下,反应3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

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NH+)> c (OH−)> c (H+)A.0.2 mol·L−1氨水:c (NH3·H2O)>c(4B .0.2 mol·L −1NH 4HCO 3溶液(pH>7):c (4NH +)> c (3HCO -)> c (NH 3·H 2O) >c (H 2CO 3)C .0.2 mol·L −1氨水和0.2 mol·L −1NH 4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c (4NH +)+c (NH 3·H 2O)=c (H 2CO 3)+c (3HCO -)+c (23CO -)D .0.6 mol·L −1氨水和0.2 mol·L −1 NH 4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c (NH 3·H 2O)+ c (23CO -)+ c (OH −)=0.3mol·L −1+ c (H 2CO 3)+ c (H +)【答案】D【解析】A.NH 3∙H 2O 属于弱碱,部分电离,氨水中存在的电离平衡有:NH 3∙H 2ONH 4++OH -,H 2O H ++OH -,所以c(OH -)>c(NH 4+),故A 错误;B.NH 4HCO 3溶液显碱性,说明HCO 3-的水解程度大于NH 4+的水解,所以c(NH 4+)>c(HCO 3-),HCO 3-水解:H 2O+HCO 3-H 2CO 3+OH -,NH 4+水解:NH 4++H 2O NH 3∙H 2O+H +,前者水解程度大且水解都是微弱的,则c(H 2CO 3)>c(NH 3∙H 2O),故B 不正确;C.由物料守恒,n(N):n(C)=2:1,则有c(NH 4+)+c(NH 3∙H 2O)=2[c(H 2CO 3)+c(HCO 3-)+c(CO 32-)],故C 错误;D.由物料守恒,n(N):n(C)=4:1,则有c(NH 4+)+c(NH 3∙H 2O)=4[c(H 2CO 3)+c(HCO 3-)+c(CO 32-)]①;电荷守恒有:c(NH 4+)+c(H +)=c(HCO 3-)+2c(CO 32-)+c(OH -)②;结合①②消去c(NH 4+)得:c(NH 3∙H 2O)+c(OH -)=c(H +)+4c(H 2CO 3)+3c(HCO 3-)+2c(CO 32-)③,0.2mol/LNH 4HCO 3与0.6mol/L 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瞬间c(NH 4HCO 3)=0.1mol/L ,由碳守恒有,c(H 2CO 3)+c(HCO 3-)+c(CO 32-)=0.1mol/L ④,将③等式两边各加一个c(CO 32-),则有c(NH 3∙H 2O)+c(OH -)+c(CO 32-)=c(H +)+c(H 2CO 3)+3c(H 2CO 3)+3c(HCO 3-)+3c(CO 32-),将④带入③中得,c(NH 3∙H 2O)+c(OH -)+c(CO 32-)=c(H +)+c(H 2CO 3)+0.3mol/L ,故D 正确;故选D 。

☆溶度积曲线及应用分析【典例3】[2019·新课标全国Ⅱ] 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A. Cd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dS(s)Cd2+(aq)+S2-(aq),其溶度积K sp=c(Cd2+)·c(S2-),在饱和溶液中,c(Cd2+)= c(S2-),结合图象可以看出,图中a和b分别表示T1和T2温度下CdS的溶解度,A项正确;B. CdS的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积受温度影响,m、n和p点均在温度为T1条件下所测的对应离子浓度,则其溶度积相同,B项错误;C. m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硫化钠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d2+)减小,c(S2-)增大,溶液组成由m沿mnp向p方向移动,C项正确;D.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浓度增大,说明CdS(s)Cd2+(aq)+S2-(aq)为吸热反应,则温度降低时,q点对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c(Cd2+)与c(S2-)同时减小,会沿qp线向p点方向移动,D项正确;故选B。

☆分布系数图像综合分析【典例4】[2018·天津卷] 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

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24=PH POccδ总(含元()素的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