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与我的三个小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唯一的一份活动策划
* 有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来,自我表现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院会主席拟定统计学院的年度活动,让我们部长回去构思一下,希望下次例会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心中的确有一套想法,但觉得自己在操纵校内大活动方面没有经验,也许这套方案是不可行的,那么如果这样提出来会不会显得冒进而在很多方面欠考虑?因此迟迟没有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出策划。
首先,我向他发短信道歉,批评了自己只考虑自己立场,听不进他意见的态度和自己在提意见时不好的语气并表达了希望我们能平心把课题做完的希望。然后我发了一份Word文档,将自己对课题的想法一一列举在上,这样他能一目了然。结果证明这样效果很好,他用了同样的方法让我了解他的想法。接下来的沟通我们更加注重听取对方的意见,讨论时也更注意自己的语气。终于在一周后拿出了令人满意的一份报告。
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我最终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想法写成策划并在例会时交给主席。没想到那竟是唯一一份策划,主席看了我的策划非常高兴,并且让我把自己的想法一条条念给其他部长听,也说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结果讨论认为这其中许多建议是有价值的,并且得到了采用,我也很高兴自己的许多想法能在这次大活动中得到实践。后来,我们部长私下聊天时才知道大家当初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大致和我有同样的顾虑,因此没有提交策划,虽然在讨论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却后悔自己没有更加主动。这件事情进一步培养了我的自信和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收获很大! 小故事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夏凡 统计 2006202933
(三)有效沟通=有效倾听+有效表达--两个人的创新杯
* 从同理心的原则出发,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想让他人更好地理解你,你自己首先要听取并且理解他人的意见。因此,沟通的第一秘诀就是"悉心倾听"
* 合理的不同意不仅要求我们勇敢地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也要求我们在表达时尊重别人,也考虑到别人的立场
班上很多同学参加创新杯的比赛,大家都希望通过做课题锻炼自己。我和好友抱着同样的目的参加了比赛。只不过我们组的人数是最少的,时间是最紧的(仅有一个星期,其他组都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几乎放在课题之上,从项目选定到设计模型和问卷到抽样发放,到最后分析数据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在高强度和压力下我们的合作非常不顺利。每一个环节意见都有分歧,大大小小的争吵不断。一天终于爆发了,我批评他:什么也不懂,学术基础太浅。他批评我:不懂装懂,听不进建议。我们对共同的朋友抱怨。针尖对麦芒,课题快要坚》读到了第五章"自信--用信心放飞自我",书中有一个"在比尔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的是李开复先生自己的故事,李开复先生刚进微软时由于担心自己说错话在比尔面前总不敢讲话。直到有一次他在大会上勇敢的提出了对公司的一些建议,结果因勇敢发言表达看法得到了比尔的肯定。李开复先生就此事说:"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来,不要闷在肚子里,自我表现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这是两难的选择,左边是家人希望我选择的并且实际上我能力所能选择的一条路,我自小是乖乖女,很少悖父母的意愿;右边的是我自己希望走的一条路。实在是纠结的过程,每晚室友的聊天也离不开统计和精算,以至于晚上作噩梦都会和专业选择搭上边,那段时间真的是心累,也很难集中精神处理好工作学习中的问题。
难以入睡,躺在床上就着应急灯翻阅《做最好的自己》,刚看完成功同心圆和一些小故事,对李开复先生的这套理论开始觉得有些意思。由于正被专业问题烦恼,便顺手翻到了第九章"追寻理想--指引成功的罗盘",里面有一套"心灵感应法"其中一个问题是:当无悔人生走到尽头时,如果你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在你的葬礼上做赞美词,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这是一个工作努力的精算师,在职业岗位上设计了40年的保险产品,生活简单规律"哦!不,我即刻摇头,我更愿意我的同事评价我"这是一名敢于接受挑战,具有市场远见的投资专家或市场分析师,为许多大公司的市场开发和投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她的工作多样,也很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书中用黑体字告诉我"定义理想从心开始"。随手又翻到了第三章"积极主动--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开篇的那个大学生的例子即让我深有同感,父母给他的目标就是他的目标,读什么专业,是否出国之类。他从未主动想过自己下一步到底想做什么。回想这些年,虽然我自称独立自主,但大多数时候在人生抉择上都是按父母为我设定的目标去走,习惯于被动。叹叹气,继续读,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地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向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拟自己的独力人格。"这几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不知道将来如何,但现在我想由自己的心作住,想自主的选择自己的方向,成为那个对自己施加影响的人。当晚,我列了一张表,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景明确记录下来,然后轻轻读给自己听。自此下定决心,选择我所感兴趣的统计方向
昨天给他QQ留言说"I am proud to coorporate with you!" 他回复"The same to you!"
这就是我的三个小故事,这一个月觉得自己在多方面都收获颇丰,成长了很多。《做最好的自己》是本有益的书,至少对我帮助真的很大。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这本书中的许多良训将会伴我一路前行!
(一) 追寻理想并成为那个施加影响的人--专业选择
* 定义理想从心开始
* 每一个有进取心的青年都要努力让自己由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积极 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
* 被动就是弃权,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不要让事情主动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
大学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在学期初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读统计专业还是精算专业?我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寒假就在为专业选择烦恼,在这个问题上仿佛身不由己,父母虽然表示这件事情完全由我做主,但言辞之中却都在暗示他们希望我读精算,在父母看来成为精算师这金领中的金领代表未来最好的发展方向。我专业成绩优秀,数学成绩也不错,过级般的精算考试应该在我能力范围以内。但却一直犹豫是否选择精算方向,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其一,我的个人兴趣与精算师的道路并不合拍,院长告诉,90%以上的精算毕业生最后都去了保险的精算部门,而我对保险行业并不感兴趣。反而这几年发展良好的金融投资领域,市场调查领域让我很感兴趣,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统计人才。其二,本科阶段,我希望能更多涉猎各种基础学科知识,而不愿过早是在一套为SOA考试设计的教学程序下进行职业化的学习。其三,我个性外向,希望大学能有更多地精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在我看来是重要的。
晚上郁闷中翻《做最好的自己》,厚厚的一本书快看完了,只剩下14章"合作沟通--信息时代的成功之道"我希望能从书中得到指导。看看看着脸就红了,因为沟通的负面问题我算是犯全了,包括提反对意见时句句带刺伤了双方和气,包括当面不说,背后批评。平下心来反省,自己确实是存在问题,首先既然是要锻炼能力,又怎么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呢?这首先导致了我的急躁脾气。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专业成绩比他好,所以总是以此自傲,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事实上我也有很多不懂,回忆起来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很多意见其实是对的。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决定做出改变。
从来以好看书自称,平时的阅读却多为小说,游记,绘本抑或诗集这类在我看来"有意思"的书。至于那些教导成功学的书却不喜欢,总觉得是些浮在表面的说辞,空泛并且离生活很远。这学期金融学的课程上季教授要求我们阅读《做最好的自己》并写读后感,我才向朋友借书来看。刚开始看时受成见影响多少有些抵触情绪。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却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本书。由最初的"批判式"阅读到接受并且思考李开复先生给我们青年人的一些建议,合上书依然会品味书中一些极好的观点,回味那些精炼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到最后再看一遍书,摘抄下那些精彩的论点,我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中也发生了三件在我看来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李开复先生竟都给了我适时而有益的指导和启发。于是决定把书的阅读感受结合这些小故事记录如下。
第二天,退掉了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成为退课最早的几个人,然后放弃了SOA精算考试的报名,并把我的决定打电话告诉了父母。没想到父母不反对,并告诉我之前之所以建议我读精算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怕我自己不懂得做决定,所以干脆给出他们的建议,既然我的目标是明确的,他们当然愿意支持我的选择!后来,又有同学陆续选择了统计,退掉精算的专业课,但感叹自己做决定不够果决以至于因犹豫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选择,我为自己的明确目标和积极主动而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