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3)
科学三上2.5《蚂蚁》(3)
5、蚂蚁是如何过冬的呢? 他们在入冬之前首先搬运杂草
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 蚜虫、介壳虫等搬到自己的巢内过 冬。
“白蚁”是蚂蚁吗?
• “白蚁”不是
蚂蚁,比蚂蚁 低级。
蚂蚁的种类
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蚂蚁的种类大 约有16000多种,单单在我国就有600多种,让我 们再认识几种蚂蚁,看看它们的身体特点和你刚 才观察到的蚂蚁有没有共同点,好吗?
蜜罐蚁 行军蚁
红牧蚁 农夫蚁
像蚂蚁这样,身体分为 ( 头)、( 胸)、(腹 )三
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 三对足 )的动物叫
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
诊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
5、蚂 蚁
触角 头
胸 足
腹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 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蚂蚁的特点
生活环境: 陆地上
身体结构:
身体分三节,有一对 触角、三对足
运动:
用足爬行
呼吸:
用气门呼吸
食物:
植物、肉类
蚂蚁的“家庭”
蚂蚁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 群体中 。蚂蚁群体有严格的等级分 工。一窝蚂蚁一般有雌蚁(蚁后)、 雄蚁、工蚁、兵蚁,每窝蚂蚁的数 量都不一样,少则几十只,多则上 万只甚至几十万只,但一般为500— 2000只。
蚁后
蚁后
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 别是腹部大,与雄蚁在空中 交配后,脱掉翅膀,寻找场 地建筑蚁巢,主要职责产卵、 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 家庭。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5、蚂蚁》教案(4).doc
“蚂蚁”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当前,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以问题为中心,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围绕着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组织的;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原初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改造、提炼和拓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意味着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人在设计《蚂蚁》这一课时,就是本着以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相信每个学生对蚂蚁都不陌生)为基础,让学生先凭经验画一只蚂蚁,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蚂蚁,对自己的“经验画”进行反思、改造。
然后另外画一只蚂蚁,尽量使自己的画科学化。
接着小组对比,讨论、提炼、拓展自己的知识,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
本课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从而把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提炼和拓展,让学生自己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为他们今后成为真正的探究主体打下基础。
12课后反思:本课我本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由开始的对蚂蚁的模糊认识,通过探究活动,对蚂蚁的外型特征有了清晰概念,并且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原来蚂蚁只有六条足”“原来蚂蚁的身体是分为三部分”等等。
另外,学生经过回忆,发现自己对蚂蚁的印象是说不准,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整个课是在学生的高情绪下完成的。
而当学生发现蚂蚁的“真相”(即外型的特征)后,学生获得成功感。
同时,学生也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凭印象,而是需要仔细探究。
对我来说,我感觉整个课堂和谐有序,在每个过度环节我都能紧抓学生的需要和欲望,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第5课 《蚂蚁》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蚂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观察蚂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观察。
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值得提倡。
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只能选择在课堂上观察蚂蚁。
课堂上观察蚂蚁,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爬,设计把蚂蚁放昆虫盒里观察。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在教学时还选用了一些蚂蚁生活的场景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弥补不能到室外观察的缺憾。
安排环节让学生感受蚂蚁的神奇、有趣和可爱,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室外观察蚂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蚂蚁的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汇报蚂蚁的觅食、搬运、排队等活动,还选择组织学生看教科书第35页下面的图,让学生弄清两只蚂蚁在干什么?它们在怎样交流信息?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老师相机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怎样找到行进路线的?这样帮助学生解疑,加深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前两课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一. 教材分析《蚂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通讯方式以及蚂蚁的社会结构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蚂蚁的一些基本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对蚂蚁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等知识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蚂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蚂蚁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难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蚂蚁的特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蚂蚁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蚂蚁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蚂蚁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蚂蚁吗?蚂蚁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蚂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
同时,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觅食、搬运、建巢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标本,观察蚂蚁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蚂蚁的心得体会,总结蚂蚁的特性。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2)
“蚂蚁”教课方案教课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1.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对四周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研究活动的大体思路;科学研究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色 .1.想知道,爱发问;感情态度与2.愿意合作与交流;价值观3.爱惜生命1.能用不一样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科学知识 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色;3.认识常有动物中的“昆虫”一类.千锤百炼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色,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色.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取的纸和笔 .教课活动过程教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一、导入环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1. 在白纸上画一只蚂2.有的同学感觉自己的蚂蚁画得节:创建情蚁;4’不太像吗?那让我们认真观察一景,提快乐趣下蚂蚁吧!二、研究环节供给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1.观察哪一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益与不利发布自己的见解5’只蚂蚁的地方?2.把蚂蚁放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方法,想方法,讲建议 .在什么地方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6’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各处乱爬?(可以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合适提示:蚂蚁怕水)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余方法?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7’只蚂蚁 . 上再画一只蚂蚁4.谈论:蚂蚁问:蚂蚁的身体是如何的?蚂蚁和蜗牛对比有何特色?小组谈论、报告 . 7’身体的特色蚂蚁和蝗虫对比有何特色?假如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三、实践环块上搭一座“桥”,会如何?试一试. 依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 7’节:试一试假如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如何?试一试 .四、拓展环怎么解说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节:送蚂蚁回家了吧?我们如何才能把它们送说出自己的想法 . 4’家回家?教课谈论认真踊跃有参加精神不会合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表述清楚有表述未有机遇表述表述交流活动水平参加踊跃发言专心倾听有自己的见解状态交流科学研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渐松开、由模拟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渐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习的过程,不可以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若是重视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展望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使学生经过科学研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 在这节课的教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研究活动的开端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鼓舞学生勇敢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展望;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虑行动计划;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建议强加给学生;组织好研究后期的商议,指引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建议.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的答案有时不是独一的,要同意学生计有已见,既关注他人的答案又反思自己的答案.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掌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色,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足教课过程;让研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建立开放的教课看法;悉心地指引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创建性地驾御课堂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
本课教学,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找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6)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珍爱生命科学知识1.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3.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昆虫”一类。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不太像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蚂蚁吧!1.在白纸上画一只蚂蚁;4’二、探究环节1.观察哪一只蚂蚁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5’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想办法,讲建议。
6’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只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上再画一只蚂蚁7’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问: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蚂蚁和蜗牛相比有何特点?蚂蚁和蝗虫相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
7’三、实践环节:试一试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
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7’四、拓展环节:送蚂蚁回家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送回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学评价认真积极有参与精神不集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蚂蚁|教科版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能力: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视频激趣。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师:出示PPT猜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打一小动物)2、通过视频《蚂蚁》深入了解蚂蚁这种小动物。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
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大家昨天回家都观察过蚂蚁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蚂蚁视频)师:看完后,大家是不是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今天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教师板书课题——蚂蚁)二、引导探究师:如果我们要去观察蚂蚁,你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它们吗?教师出示幻灯片,通过“蚂蚁游乐园在哪里?”师:我们在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蚂蚁。
师:你会选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引出来呢?图片展示“蚂蚁吃什么食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回答问题。
师:可以用一些面包屑、糖块、昆虫类等东西把蚂蚁从洞穴里引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你用简笔画画一下你印象中的小蚂蚁,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师:请画得最快的同学把作品展示给大家。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的小蚂蚁一样呢?师:那么我们一起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吧。
三、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种方法,用水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船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呢? (放大镜)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别伤害小蚂蚁。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PPT课件(3)[精选]
口器兴旺 ,上唇退步,上颚有各种 形状 。
2、蚯蚓用
呼吸。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的情况 中。
口器兴旺 ,上唇退步,上颚有各种 形状 。
2、蚯蚓用
呼吸。
蚂蚁的躯体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
2、蜗牛用
匍匐。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的情况 中。
口器兴旺 ,上唇退步,上颚有各种 形状 。
2、蜗牛用
触角〔两对〕 眼 壳
头
口
蜗牛的躯体
腹
尾
1、蜗牛喜爱 生活 在湿润 2、蜗牛用 腹足 匍匐。
的情况 中。
肛 门
后端
蚯蚓的躯体
环 带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端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湿润、暗中 中。
皮肤
2、蚯蚓用
呼吸。
的情况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 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答案 : 蚂蚁
的情况 中。
蚂蚁 蚂蚁的躯体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口器兴旺 ,上唇退步,上颚有各种 形状 。
胸部分明。柄后节膨大年夜 形成 腹部,由7~8节构成 ,雄蚁较雌蚁多一节。腹部有气孔8 对。
匍匐。
蚂蚁的躯体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的情况 中。
2、蚯蚓用
呼吸。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的情况 中。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的情况 中。
蚂蚁的躯体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
2、蚯蚓用
呼吸。
蚂蚁的躯体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
2、蜗牛用
匍匐。
1、蚯蚓喜爱 生活 在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说课稿黄家口镇小学杨辉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读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五课《蚂蚁》。
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明白得,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蚂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寻访了小动物,观看了蜗牛、并对蜗牛和蝗虫进行了比较之后,又一次的观看活动。
小孩们通过观看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截了当认识,对他们构成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学习和进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为此,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采纳多种方法进行观看,了解蚂蚁差不多的躯体构造。
2、能积极查找关于蚂蚁的相关知识、资料。
3、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看蚂蚁,解决观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蜗牛,蚯蚓的躯体结构,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三年级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爱好、体验科学过程、进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三、说我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1)我采纳学生喜爱的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播放一段蚂蚁生活的视频,通过观看,调动起学生对蚂蚁探究的爱好。
2、第2个环节:讨论观看蚂蚁的方法。
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归纳出观看蚂蚁的方法。
强调学生不能直截了当用手捉蚂蚁,如此会弄伤它。
观看终止后,还要把蚂蚁送回它们的家。
3.第3个环节:观看蚂蚁躯体的特点。
(1)我先讲解蚂蚁的躯体结构特点。
(2)学生动手观看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验证蚂蚁的躯体结构特点。
(3)播放视频:蚂蚁的躯体结构通过视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蚂蚁的躯体特点。
4.第4个环节: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法(1)教学时,我先提问:假如有一只蚂蚁遇到了比它大专门多的食物,搬也搬不动,那应该如何办呢?学生会回答,找同伴帮忙。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3)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教案(1)
蚂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2)
“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2.愿意合作与交流;3.珍爱生命科学知识1.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3.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昆虫”一类。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塑料泡沫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不太像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蚂蚁吧!1.在白纸上画一只蚂蚁;4’二、探究环节1.观察哪一只蚂蚁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5’2.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想办法,讲建议。
6’好一些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3.观察蚂蚁发放放大镜,观察蚂蚁,再画一只蚂蚁。
用放大镜观察,在白纸上再画一只蚂蚁7’4.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问: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蚂蚁和蜗牛相比有何特点?蚂蚁和蝗虫相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
7’三、实践环节:试一试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
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7’四、拓展环节:送蚂蚁回家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送回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学评价认真积极有参与精神不集中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教案(2)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评价
交流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要是侧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
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2)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
交流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要是侧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
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
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
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
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
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4)
“蚂蚁”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当前,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以问题为中心,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围绕着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组织的;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意味着探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原初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改造、提炼和拓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意味着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人在设计《蚂蚁》这一课时,就是本着以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相信每个学生对蚂蚁都不陌生)为基础,让学生先凭经验画一只蚂蚁,然后在课堂上观察蚂蚁,对自己的“经验画”进行反思、改造。
然后另外画一只蚂蚁,尽量使自己的画科学化。
接着小组对比,讨论、提炼、拓展自己的知识,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
本课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从而把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提炼和拓展,让学生自己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为他们今后成为真正的探究主体打下基础。
板书(蚂蚁的外形图加文字表示)课后反思:本课我本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由开始的对蚂蚁的模糊认识,通过探究活动,对蚂蚁的外型特征有了清晰概念,并且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原来蚂蚁只有六条足” “原来蚂蚁的身体是分为三部分”等等。
另外,学生经过回忆,发现自己对蚂蚁的印象是说不准,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整个课是在学生的高情绪下完成的。
而当学生发现蚂蚁的“真相”(即外型的特征)后,学生获得成功感。
同时,学生也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凭印象,而是需要仔细探究。
对我来说,我感觉整个课堂和谐有序,在每个过度环节我都能紧抓学生的需要和欲望,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一步推向咼潮。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蚂蚁》教案(2).doc
“蚂蚁”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在《蚂蚁》这节课中,主要是侧重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加以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热爱科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提发散性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
教会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画图、记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我们应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4)
“蚂蚁”教课方案设计说明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不计其数的中小学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 .研究性学习重申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 .以问题为中心,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是环绕着学生实质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组织的;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原初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改造、提炼和拓展;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建性获取最大限度的发挥 .自己在设计《蚂蚁》这一课时,就是本着以学生实质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惯)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相信每个学生对蚂蚁都不陌生)为基础,让学生先凭经验画一只蚂蚁,而后在课堂上观察蚂蚁,对自己的“经验画”进行反省、改造 .而后别的画一只蚂蚁,尽量使自己的画科学化 .接着小组比较,谈论、提炼、拓展自己的知识,得出蚂蚁的外形特色 .本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形中去“做”、去“经验”、去“试试”、去“反省”,从而把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提炼和拓展,让学生自己得出蚂蚁的外形特征,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为他们今后成为真切的研究主体打下基础.教课目标经过观察、研究的实践活动,知道蚂蚁的外形特色及其一些活动方式.经过观察、研究的实践活动,提升观察能力.经过观察、研究的实践活动,产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教课要点经过观察、研究、谈论、比较等活动,知道蚂蚁的外形特色.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课时组织学生研究蚂蚁的特色教师准备蚂蚁、放大镜、录像带学生准备蚂蚁1课时教学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谈论建议动内容教课活动实投影活蚂蚁思虑老师提 3 愿意思虑问题过程物你平常观察过出的问题 . 愿意表达经验引蚂蚁吗?谈谈自己的注意聆听别人意入请依据你的经生活经验见验画一只蚂蚁凭经验巡视画蚂蚁 5 态度认真,认真画蚂蚁回忆观察探你想知道你画观察、研究、10 主动踊跃参加探究蚂蚁的蚂蚁科学比较、画“科究活动吗?学”蚂蚁态度认真请你此刻观察能画出科学的蚂蚂蚁,同时比较蚁画自己的画,看看那些地方画得不科学,圈出来观察完后,再画一只蚂蚁提升经请小组谈论蚂谈论得出蚂 5 主动参加谈论验,得出蚁的外形特色蚁的外形特愿意表达建议理论知把蚂蚁的身体征能够小结出蚂蚁识分为三部分,如的外形特色何分比较合理,每一部分上又有什么器官蚂蚁的请观察你的蚂观察蚂蚁活7 踊跃主动观察活动方蚁,把它压在放动方式愿意发布建议式大镜下,看它的小组交流意活动方式见放录像看录像教课活动教学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谈论建议动内容蚂蚁品展现实物蚂蚁观察投影 5 踊跃主动观察种的多录像看录像样性总结与组织学生进行谈谈自己的 5 遵从安排谈论总结谈论活动收获与疑惑能虚心向别人学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别人发习从别人的报告言参加评选态度积中获守信息评出小组的极、公正颁发“将来科学“将来科学家”奖家”课后反思板书(蚂蚁的外形图加文字表示)课后反省:本课我本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包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型睁开教课活动,学生由开始的对蚂蚁的模糊认识,经过研究活动,对蚂蚁的外型特色有了清楚看法,而且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本来蚂蚁只有六条足”“本来蚂蚁的身体是分为三部分”等等 .别的,学生经过回忆,发现自己对蚂蚁的印象是说禁止,于是激发了他们的研究欲念,整个课是在学生的高情绪下完成的 .而当学生发现蚂蚁的“实情” (即外型的特色)后,学生获取成功感 .同时,学生也理解,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凭印象,而是需要认真研究 .对我来说,我感觉整个课堂友善有序,在每个过分环节我都能紧抓学生的需要和欲念,把学生的研究活动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5、蚂蚁》word教案
蚂蚁【教课目标】科学看法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红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正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试试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感情、态度、价值观以认真、当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惜小动物,爱惜生命.【教课要点】经历用不一样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领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课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搅乱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课准备】每组:少量面包,少量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课过程】一、课前部署找蚂蚁1.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企图:为观察蚂蚁找到适合地点 .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建议并依据学生建议适合增补观察的注意事项.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能否能在不搅乱蚂蚁的状况下观察蚂蚁;能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集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能否认真记录 .6.设计企图:试试用不一样方法观察蚂蚁;经过观察认识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集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增补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状况)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如何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2.学生谈论方法,教师整理 .3.采纳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损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4.关注:学生能否能在真切不损害蚂蚁的状况下观察蚂蚁,能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企图:设计企图:试试用不一样方法观察蚂蚁;经过观察认识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合发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楚,适合供给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建议能否愿意聆听 .4.设计企图:培育聆听的习惯;获取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备注:假如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