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 育 心 理 学)课件与详细内容(第9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8——11章)[可修改版ppt]
5、认知的需要: 是指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包括了解自己和认识周围世界的 需要。具体包括理解、系统化、组织、分析、寻找联系和意义、 创立一个价值系统的欲望等等。 具体体现在: ①认知自己。对自我有一个完整而协调(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一致性)的认识和评价。 ②认知周围。了解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规律等基本能力。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 层次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爱与需求这样的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 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 ,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 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 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 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 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 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 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 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 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 干劲。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 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七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这七个需要层次,是一个 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认知、审美需要与自我实现需 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新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 育 心 理 学)课件与详细内容(第4章)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 2.自主对羞怯、怀疑,从二岁到三岁。 3.主动对内疚,从四岁到五岁。 4.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十一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十二岁到十八岁。 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 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8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教育意义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
(一)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他称之为组 织。 (二)调节环境的倾向,他称为适应。 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 趋于连贯而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可理解的东西 具有组织、适应与平衡这三种行为的素质,成长中儿童就 能通过皮亚杰所谓的同化和顺化这两种心理过程或机制, 把他们的经验换成知识。
9
二、认知发展的分期
(一)感觉运动阶段(sensory-motor period)—出生至两岁
(二)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period):—二岁至七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七岁 至十一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 period):—十一岁 至十五岁
(一)遗传与环境
(二)成熟与学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 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 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7
(五)、主观能动因素 儿童的心理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形 成发展起来。所以主观能动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条 件之一,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高中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成稿)
(第1章)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第2章)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5、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而稳定的风格。
6、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定期怕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
(第3章)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
3、知识:是指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它是来自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4、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反馈的动作经验。
5、行为规范:是指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6、接受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7、先行的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第4章)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10.第九章教学(下)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1、什么是讲授法?2、合理使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合理使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发现学习法?5、什么是非指导性教学法?6、什么是范例教学法?7、如何理解并运用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的新教学方法?8、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主要任务及CAI的意义是什么?10、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与要求有哪些?11、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P.287〕(1)含义(名解,2002.4)*(2)最古老、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单选)(3)具体可分为3种方式:讲述、讲解、讲读(多选)(4)优缺点:(单、多选)(5)基本要求:内容正确、条理重点、语言艺术、配合使用。
(简答,2003.4)*2、谈话法〔p288〕(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做好准备、面向全体、及时总结(单、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3、讨论法〔p288-289〕(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选好论题、肯定意见、善于引导(简答,2004.1)*4、实验法〔p289-290〕(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准备充分、及时指导、帮助总结(多选)5、实习作业法〔p290〕(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明确要求、恰当方式、事后检查(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6、练习法〔p290-291〕(1)含义(单选)(2)基本要求:明确目的、指导方法、合理排步、科学掌量、及时反馈、方式多样(多选)7、参观法〔p291-292〕(1)含义(单选)(2)分类:准备性、并行性、总结性〔p291〕(多选)(3)基本要求:做好准备、指导进程、总结收获(多选)第五节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发现学习法〔p292〕•布鲁纳(单选)•含义:(名解2005.4,单选)*这是美国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九章-教师与学生.ppt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 ?科学研究权、 ?指导评定权、 ?批评教育权、 ?获得报酬权、 ?参与管理权、 ?进修学习权。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教师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 ?弘扬高尚师德的义务、 ?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义务、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一、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教 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建设有序、有活力的班集体是学校各项教 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班 主任是受学校委托负责班集体建设的教师,是按照国家的教育 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与文化,通过建立班级管理 制度,培育班级文化,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从而为 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徳、智、体、 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 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 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 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 教师。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指教师在外 部条件包括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 评价制度、教师文化和社会环境等的支持下,通过 不断的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实践, 促使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表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 程,强调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一、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三个牢固树立”:
?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好教师”四的条要求: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8——11章)20131005-(1)
C、复式教学
D、跳级
二、多选题
1、观察力的品质包括(A B C D)E
A:目的性
B:条理性
C:敏锐性
D:精确性 E 细微性
2、直观教学的类型有(A B C)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教材直观
3、直观教学中要遵循以下那些规律(A B )C
A:差异律
B:活动律
第8章——第11章 李小融编著,四川出版社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注意和感知状态 3、学习中的疲劳和焦虑 4、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 5、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性别差异、智力差异)
第一节、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P315)★ ★ ★ ★
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3、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 4、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填空) 5、较完整的解释动机的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埃里克森
D:巴甫洛夫
12、一般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 B )
A:奖励
B:学习兴趣
C:学习环境
D:学习成绩
P325,第四 行
13、高度焦虑之所以抑制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由于高度焦
虑破坏了( B)
A:长时记忆过程 B:短时记忆过程
C:感觉记忆过程 D:有意义记忆过程
14、学习的注意状态指的是学生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
(论述、填空、简答)
1、能力分班和分组——争议 2、跳级——“优生”(填空、选择) 3、留级——“差生”(填空、选择) 4、复式教学——解决边远地区,新型两种 5、程序教学——(斯金纳5步)(P156) 6、师生签订学习契约:(P340) 7、个别化教学:(P450)(填空、选择) 8、开放课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P204)
最新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ppt课件与详细内容第3章
此外也不应忘记,并非全部教育都得在学校进行。终身教育的 实行必然会使学校的体制更加灵活。灵活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入学与毕业年龄方面 (2)到校出勤天数方面 (3)学习地点方面 (4)考试、评价和奖励制度方面
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first-order approximations)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 ,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6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包括两方面含义: 第一,不但应能胜任做负担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关学科的较高
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能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 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 利环境。 第二、教师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 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
7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除应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教育之外,还需 在社会和教师自我教育两方面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
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相关的是提倡教师素养的人性化方向。 教师职业的人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 简言之,未来的教师专业应对学生全面关心和全面负责,以克服似乎
史上最全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7-9章)
3、理解的水平: ①字面理解★---最差水平。 ②解释的理解★。 ③批判性理解 ④创造性理解★★—最高水平
4、促进理解的方法:★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感性—理性)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变式: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 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 同意见的存在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是客观条件的变化,包括学习环境和练习工具的改 变,学习材料性质的改变,教师指导方法的改变等; 第二,是学生主观状态的变化,包括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有无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注意是否集中、稳定、 意志的努力程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还有身体条件等。
4、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二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 能力(先天能力)和心理能力(后天能力),它们为活动提 供能量。狭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 知识从其在活动中发挥作用看,是个人活动的定向工具。 因此,它必然属于保证活动成功的心理条件,也应是能 力的一个组成要素。 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活动的行为方式, 由各种具体的动作组成。组成这些行为方式的动作在人 脑内部实现,即在人脑内部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 象与概括的,也就是说通过人脑内部控制活动的技能叫 智力技能;通过身体外部(主要是肌肉和骨骼)控制活动 的技能叫动作技能。 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 知识和技能均是构成能力的要素。能力和知识、技能均是 个人活动调节不可少的因素; 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密不可分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越 来越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 用,并且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 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主张个性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释放,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当今的学校德育应该结合学生的时代特 定因时因地进行. 定因时因地进行.
德育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现状与问题脉络,把握他们的生活心路,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又需要更多地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 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有开阔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理 念,更好地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予以必 要的,恰当的引导! 要的,恰当的引导!
4,德育过程的矛盾 ,
教育者-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德育内容, 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 盾
5,德育过程的规律 ,
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9章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9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____,另一类为____。
【答案】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也称为____,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答案】操作性知识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之为____,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为____,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答案】智慧技能认知策略4、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____和____。
【答案】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控制5、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____、____和____。
【答案】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6、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
【答案】心智活动方式7、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____;复杂知识学习的关键是____。
【答案】知识的保持理解8、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____和____。
【答案】编码组织9、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____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
【答案】组织策略10、____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答案】精细加工11、认知策略中的____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
【答案】元认知成分12、用____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讲义第9章
(2)课题(单元)计划。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教师还要对教材中的一章、一课或一个较大的单元,进行全盘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课题(单元)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教学目的、任务、课时划分及各课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各课的类型和整体方法结构,以及本课题知识的巩固、运用和检查的具体安排等。这个计划一般都要考虑,但不一定非要写出来,可体现在课时计划中。
(二)上课——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
上课是教师从事课堂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上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评课的一般标准: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掌握熟练;3、方法恰当,启发思维;4、语言清晰,教态自如;5、教书育人,调动全体;6、结构合理,组织得好。上课的基本操作程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掌握课的类型和结构对教学有重要意义,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2. 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有哪些辅助形式?它与上课有何关系?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教学辅助形式以巩固、加深和补充课堂教学的知识,弥补上课在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放施教方面之不足。
(一)备课——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先决条件
备课是对教学工作的策划,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第一环,它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的具体工作如下:
1、备教学内容
备教学内容就是研究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钻研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研究课程标准就要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理念。钻研教材就是要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教材一般可分三个水平:“懂、透、化”。懂,就是要对教材上的每一知识点甚至包括插图、表格、注释、附录等都要弄清楚明白;透,就是要透彻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难点和关键,做到上下贯通、前后贯通、熟悉于心;化,就是要将教师的知识、智慧、思想、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而且运用自如。
最新整理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B和教育心理学B考试考点
符号说明:——代表填空或者选择题※表示简答或者论述题代表名词解释题★表示历届考试出现的次数最新整理教育学B复习提纲 (2)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3)第三章教育目的 (3)第四章教育制度 (4)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5)第六章课程 (6)第七章课堂教学 (6)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8)第九章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9)第十章学生评价 (9)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10)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 (11)教育心理学B类全部考点总结 (11)第一章绪论 (11)第二章教育与心理的发展 (12)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13)第四章: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4)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16)第六章:其他派别的学习理论 (18)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8)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20)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 (21)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22)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24)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 (25)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6)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27)第十五章人格因素与学习 (28)第十六章学校群体因素与学习 (29)第十七章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学习 (29)第十八章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30)第十九章教师心理 (31)教育学B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出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式二、问答题:1、教育的要素:(1)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从内容上说: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从业资格考试最新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课件与详细内容
自然应有较高的成绩表现。 14
费斯廷格(L.Festinger)对大学生志向水平的研究
心理学家曾。某次考试后对第一组被试学生说,他们的分数和中学生 一样;对第二组被试学生说,他们的分数和研究生一样。结果表明, 第一组学生的志向水平会提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应该比 中学生水平高,第二组学生的志向水平则降低。因为,他们认为研究 生应比大学生水平高。[1]
了解学校和课堂的气氛。
28
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
一、学习的注意状态 (一)概述
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指向是指心理活动的方向,它 反映心理活动的现象是什么,
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指没有 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 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这两种注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6
17
18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注意五点
①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缺乏相应的知识,
自然不会发生兴趣。
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要因学生提出了幼稚错
误的“怪”问题而责备学生。
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
、改变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兴趣的基本途径
23
24
(六)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25
(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以下是协议的一种形式,可供借鉴研究参考。
表6—5 一个师生契约的样表
师生学习契约
本契约由学生 _________ 与教师 __________ 签汀。
有效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_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9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9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____。
【答案】认识过程2、____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答案】教学3、教学过程是由____、学生、____、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构成的,缺少哪一方面都无法构成系统的教学过程。
【答案】教师教学内容4、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____、自主性和____逐步增强的过程。
【答案】独立性探索性5、自学能力和____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答案】科研能力6、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____和社会化的____所决定的。
【答案】身心发展过渡性7、____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答案】教学原则8、高等学校的特定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教学过程也有____、____、自主性等特征。
【答案】专业性研究性9、____原则要求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使知识传授与思想培养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答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10、____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11、高校教学工作的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____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答案】教学规律12、____、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这两个原则是为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影响人才的质量。
【答案】教书与育人相一致13、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答案】B14、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3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编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思索题一、学校教育心理学旳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旳基本心理学规律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旳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第一,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旳学科,它要遵照科学旳所有规律,具有科学学科应当具有旳规定。
第二,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旳学与教问题,它重要研究学校情境中旳学与教。
第三,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旳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旳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旳有关能力旳发展,但也波及学生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旳学习第四,学校中旳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毕旳活动,但只有弄清晰了学生怎样学习旳过程及其重要影响原因,才能懂得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因此,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旳研究为关键,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旳范围有哪些?从自己旳研究对象出发,学校教育心理学旳研究范围重要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旳心理学认识;学习旳基本理论;各科类型旳学习;学习旳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旳重要心理原因;学习过程及其成果旳测量和说评估等。
三、学校教育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小朋友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一般心理学加教育实际旳例子,学校教育心理学要运用一般心理学所揭示旳有关人旳心理旳某些普遍规律,但有自己专门旳对象和理论体系。
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能和小朋友心理学混杂在一起。
小朋友心理学重要研究不一样年龄阶段小朋友心剪发生发展旳过程和规律。
学校教育心理学重要是研究小朋友年龄心理特性这一重要原因对学校中学与教旳影响,目旳是为了处理学与教和性质、过程、条件和成果这一特殊旳中心问题,因此两者是有主线区别旳。
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一样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波及老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旳问题,但各自旳出发点、范围和措施均有不一样。
教育学及其教学论重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怎样根据学与教过程旳实质与学生心剪发展旳特点和规律,去发明适合旳学校和社会条件旳问题;学校教育心理学重要是从学与教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个体心剪发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方面,从微观和中观旳角度去研究学与教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各种特殊学生,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 1、正常的对待方式 2、正确的态度 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 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有: 1、能力分班或分组 2、跳级 3、留级 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
9
第三节 认知风格和认知类型的 差异与学习
一、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二、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 三、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 四、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 五、内倾与外倾
10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
1.身体位置调整测验。威特金最初对认知方式的研 究起于军事上的需要。二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 在云雾中机身翻滚而丧失方位感,进而造成失事。 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对飞行员进行选拔和训 练时,要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知觉判断能力。 因此,最初的测验是让受试者进入一个可调整倾斜 度的房间,坐在房间中一个可以作各种角度转动的 椅子上。房间与椅子的转动,有时方向一致,有时 方向不一致,这就构成了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 境。此时要求受试者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实际的垂 直位置。能准确地将自己调整到垂直位置的人属场 独立型,不能调整者属场依存型。
7
四、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一)情绪困扰儿童及其行为特征 情绪困扰儿童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 虑所困扰。这种相当长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足以影 响个人正常情绪控制能力。
(二)情绪困扰儿童的教育 1、特设教室计划 2、生活空间会谈法
8
五、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 来自 11
2.框棒测验。这是继身体位置调整测验之后,威特金 设计的一种更简便的测验。测验时,让测试者注视 一下倾斜的方框,框内有一个可独立于框平面转动 的亮棒,要求被试将亮棒调整到垂直于地面的方位 。倾斜的框架对被试调整亮棒影响较大者为场依存 型;不受框架角度的影响而直接调整亮棒者为场独 立型。
12
3.嵌图形测验。也叫隐蔽图形 测验。这是目前研究中采 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 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铅 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 中的简单图形(见图11-5) 。在测验中,能排除背景 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 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 定的简单图形者为场独立 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 困难者为场依存型。
第九章 学生的 个别差异与教育
1
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男女学生差异及背景
二、学习中常见的性别差异现象 (一)小学阶段男女生间无显著差异 1、一般智力上无差异 2、学业成就上有差异 (二)中学以上男女间差异显著
2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 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禀赋优异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禀赋优异儿童及其特点 1、什么是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 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 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儿童。 2、禀赋优异儿童的心理特点
5
(二)智能不足儿童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
1、可教性智能不足儿童的教学目标
2、可教性智能不足儿童的教学原则
6
三、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一)学习困难儿童及其行为特征 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 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 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 发展性失语症等。 (二)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措施
3
二、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
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1)水平充实 (2)垂直充实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1)固定特殊班级 (2)弹性特殊班级
4
二、智能不足儿童的 心理特点与教育
(一)智能不足儿童的类型及其特点 1、什么是智能不足儿童 智能不再是指在心智发展期间所显著表现得低 于平均的心智功能与缺陷性的适应行为。 2、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 (1)可教育者 (2)可训练者 (3)保护对象 3、可教育智能不足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