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
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体弱儿管理制度一、概述体弱儿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的疾病或不良环境导致身体发育不健全,免疫力低下等身体虚弱的儿童。
为了保障体弱儿的健康成长,并确保其享有与其他儿童同样的权益和机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体弱儿的定义1. 体弱儿的主要身体特征是身体发育不健全,免疫力低下,易感疾病。
2. 体弱儿的分类:(1)先天体弱儿:指出生时身体发育不健全,体质较弱的儿童。
(2)后天体弱儿:指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身体虚弱的儿童。
三、体弱儿管理的原则1. 平等原则:体弱儿享有与其他儿童同样的权益和机会,在教育、医疗、社会支持等方面不受歧视。
2. 个体化原则:根据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3. 综合治理原则:体弱儿管理需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形成综合治理模式,确保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体弱儿管理的内容1. 健康监测:对体弱儿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评估,及时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
2. 疾病防控:加强体弱儿的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类疾病。
3. 营养保障: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提供均衡的营养,补充体弱儿所缺乏的营养成分。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
4. 运动保健:根据体弱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运动活动,增强体质。
鼓励体弱儿参与集体运动,增加社交交往,提高身体素质。
5. 心理疏导:针对体弱儿的心理特点,提供个人和家庭心理支持。
帮助儿童调整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6. 教育支持:为体弱儿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建设无障碍校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满足其学习需求。
7. 家庭社会支持:对体弱儿家庭提供协助和支持,促进其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提升。
建立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加强社会帮扶力量。
五、体弱儿管理的责任分工1. 政府部门:负责建立体弱儿健康管理制度,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强组织协调,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一、管理对象体弱儿管理范围(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
二、管理方法1、对辖区内筛出的体弱儿,要填体弱儿卡,并登记在《体弱儿管理登记表》上,在儿童保健手册封面上作出醒目的标记“▲”,如有转诊,将转诊时间标记在卡、表上。
2、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满月增重不足500克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在做好喂养指导的前提下,每月检查一次,连续三个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达3000g以上,增重不良儿每月增重达正常范围可结案转入正常儿童管理。
3、在婴幼儿健康检查时,发现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单纯性肥胖、先心病等疾病时,根据具体情况对体弱进行管理,每月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填在体弱儿卡上,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单纯肥胖儿每次都要进行体重、身长(高)的测量,评价后画在生长图上,观察生长趋势,对中度以上贫血每月检查一次血常规,若治疗无好转或无条件治疗可转诊。
(具体管理措施可参见后面的“常见病诊疗常规和管理措施”)4、转诊时家长持体弱儿卡、儿童保健手册到上级儿童保健门诊进一步诊治。
接诊医师将诊疗情况填写在体弱儿卡上,治愈结案后,由家长将体弱儿卡带回交给辖区儿保医生,进行登记存档,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作出结案表记“㊣”。
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早产儿:指出生不满37周的小儿。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时体重不满2500g的小儿。
体重增长不良儿: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500g的小儿。
以下是一些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管理措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一、佝偻病活动期:1、内容(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形腿、X形腿。
(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
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
(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4)病史:近1-2个月缺乏日照,又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喂养儿,食欲不振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
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
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一、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的背景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的出现源于对体弱儿特殊需求的关注和对其生活状态的关心。
体弱儿在身体条件上存在较大的不利因素,他们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抵抗力较差,易患疾病。
因此,为了更好地关怀和保障体弱儿的健康和成长,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指导。
另外,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通过对体弱儿进行分类等级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具体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照顾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有效保障了体弱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二、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的内容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等级划分:根据体弱儿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如轻度体弱儿、中度体弱儿、重度体弱儿等。
不同等级的体弱儿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服务和照顾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支持措施。
2.服务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体弱儿,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和照顾方案。
包括定期体检、疾病防护、营养膳食、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内容,以确保体弱儿的健康和安全。
3.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体弱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包括健康档案管理、疾病监测、家庭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以确保体弱儿的全面照顾和护理。
4.支持措施:为不同等级的体弱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援助措施。
包括医疗费用补贴、康复服务补助、教育培训支持等方面,以帮助体弱儿克服困难,实现自身发展。
5.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不断完善和优化体弱儿管理工作。
三、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和推广。
许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都积极参与到体弱儿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体弱儿等级管理制度。
通过对该制度的认真执行和落实,有效提高了体弱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
儿童保健-体弱儿管理制度
儿童保健-体弱儿管理————————————————————————————————作者:————————————————————————————————日期:2体弱儿管理一、管理范围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3、出生一个月增重不足500g婴儿4、体重<X-2SD 5活动期佝偻病6、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7、中度以上营养不良8、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9、智力发育迟缓二、管理方法(一)、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1、定义: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
凡婴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均称之为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
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g。
是低出生体重儿最多见的原因,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
2、管理措施(1)、注意保暖: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要注意保温问题,因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且散热较快,易发生低体温。
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ºC,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
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 ºC,上、下午各测体温一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 ºC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
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2)、精心喂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可供参考)
一、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2.轻度营养不良;3.轻度肥胖;4.轻度佝偻病;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2.中度营养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偻病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2.重度营养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偻病;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视、斜视;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8.听力障碍;9.情绪或行为障碍; 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11.传染性疾病;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经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级儿保专科门诊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专案管理。
附件2:
Ⅲ类体弱儿门诊一览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体弱儿管理制度-(多场景)
体弱儿管理制度目录1. 引言2. 体弱儿定义及分类3. 体弱儿管理原则4. 体弱儿管理流程5. 体弱儿家庭关爱与支持6. 体弱儿教育管理7. 体弱儿健康管理8. 体弱儿康复管理9. 体弱儿心理管理10. 体弱儿社会保障与救助11. 体弱儿权益保护12. 附件1. 引言为了保障体弱儿的健康成长,提高体弱儿的生活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体弱儿管理工作。
2. 体弱儿定义及分类体弱儿是指因遗传、疾病、营养不良、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身体或智力发育迟缓、功能障碍的儿童。
体弱儿分为以下几类:(1)生理功能障碍类:如肢体残疾、视力听力障碍等;(2)智力障碍类:如智力发育迟缓、学习障碍等;(3)心理障碍类:如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等;(4)多重障碍类: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的儿童。
3. 体弱儿管理原则(1)以人为本,关爱至上;(2)早期发现,早期干预;(3)分类管理,精准施策;(4)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5)持续关注,动态调整。
4. 体弱儿管理流程(1)发现与报告: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等发现体弱儿,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2)评估与诊断:由专业机构对体弱儿进行评估、诊断,明确障碍类型和程度;(3)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心理等管理措施;(4)实施与管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5)效果评估与调整:定期对体弱儿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措施。
5. 体弱儿家庭关爱与支持(1)家庭关爱:家庭成员要给予体弱儿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2)家庭教育:家长要积极参与体弱儿的教育工作,与学校、社会共同促进体弱儿全面发展;(3)家庭康复:家长要按照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家庭康复训练;(4)家庭心理支持:家长要关注体弱儿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6. 体弱儿教育管理(1)特殊教育:为体弱儿提供特殊教育资源,确保其接受适宜的教育;(2)融合教育:鼓励体弱儿在普通学校就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3)个性化教育:根据体弱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4)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体弱儿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范本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对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管理和关爱,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园所有体弱儿童的照顾和教育工作。
第二章体弱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第一条体弱儿童指因体质较差而对常见儿童疾病易感或容易并发症的儿童。
体弱儿童包括患有慢性疾病或者常见儿童疾病的儿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童、发育迟缓儿童等。
第二条体弱儿童根据病情分为三类:轻度体弱儿童、中度体弱儿童、重度体弱儿童。
第三章体弱儿童的入托与识别第一条幼儿园对所有入园的幼儿进行健康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卫生等。
第二条体检过程中,发现幼儿存在身体方面的问题或被医生评定为体弱儿童,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协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第三条幼儿园与家长共同负责将体弱儿童的病历、体检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提供给指定的医生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体弱儿童的等级和相关的康复治疗方案。
第四章体弱儿童的日常管理第一条幼儿园对体弱儿童进行特殊照顾,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体弱儿童小组,由专业老师负责,负责每日的体弱儿童的日常照顾和观察。
2.制定个别化的照顾计划,根据每个体弱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其身体状况的饮食、休息、活动、医疗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3.加强体弱儿童的体育运动,增强其体质和免疫力。
定期进行体质测评,跟踪体弱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
4.定期组织给予体弱儿童的家长健康教育课程,提供相关的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
5.对体弱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体弱儿童的监控与评估第一条幼儿园建立体弱儿童的专门档案。
包括体检报告、诊疗记录、康复治疗方案、护理纪录等。
第二条幼儿园定期进行体弱儿童的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听力、视力、口腔卫生等。
第三条幼儿园与医疗机构合作,定期进行体弱儿童的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四条幼儿园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对体弱儿童进行综合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体能、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一、引言幼儿园是为满足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而设立的学校,其中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儿童。
然而,每个儿童发展的进程是不同的,有一些儿童可能存在身体上的弱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照顾这些体弱儿童,幼儿园需要建立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二、体弱儿童的定义和分级体弱儿童是指在身体方面相对于同龄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势的儿童群体。
体弱儿童的分级主要依据幼儿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一级:体质素质良好,不影响正常活动和学习;2.二级:轻微体弱,需特别关注但不影响正常活动和学习;3.三级:较为明显的体弱,需要特殊照顾和护理;4.四级:重度体弱,需要专人照料和特殊辅导。
三、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目标为了管理和照顾体弱儿童,幼儿园需要制定以下目标:1.提供适应体弱儿童身体状况的个性化教育计划;2.确保每位体弱儿童在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3.建立和维护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体弱儿童的发展;4.鼓励体弱儿童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交流和社交能力的发展;5.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体弱儿童树立自信。
四、体弱儿童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4.1 体检和健康档案为了全面了解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幼儿园应定期进行体检,并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基本生理指标的记录;•曾经患病、过敏史、病理特征等详细医疗记录;•特殊饮食需求和个人习惯;•家庭联系方式和常用紧急联系人。
4.2 个性化教育计划基于体弱儿童的健康档案和身体状况评估,幼儿园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些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营养膳食方案:为体弱儿童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运动和体育计划:根据体弱儿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和体育活动;•特殊辅导方案:根据体弱儿童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4.3 安全和卫生管理为了确保体弱儿童的安全和卫生,幼儿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安全环境:保证活动场所的安全,清除危险物品;•定期消毒:对教室、玩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安全: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建立体弱儿童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状况。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可供参考)
一、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2.轻度营养不良;3.轻度肥胖;4.轻度佝偻病;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2.中度营养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偻病
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2.重度营养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偻病;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6.弱视、斜视;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8.听力障碍;9.情绪或行为障碍;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11.传染性疾病;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经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级儿保专科门诊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专案管理。
附件2:
Ⅲ类体弱儿门诊一览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
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一、体弱儿的定义和分类体弱儿是指因身体虚弱、体质差、易患疾病、生长发育缓慢等因素而特别需要加强照顾和管理的儿童。
根据体弱儿的不同特点和症状,可分为生长发育迟缓型、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型、呼吸系统功能不良型、免疫力低下型、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型等多种类型。
二、体弱儿的管理原则1. 个性化管理:体弱儿各有其特点,需要根据其具体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2. 科学管理:体弱儿管理应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护和照顾。
3. 综合管理: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的管理方法,全面提升体弱儿的健康水平。
4. 家庭和社会支持:体弱儿的管理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助,共同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照顾。
三、体弱儿专项管理制度1. 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体弱儿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病史、用药史、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
(2)每年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分析体弱儿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3)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2. 定期健康评估和干预(1)根据体弱儿的具体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评估,评估重点包括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提高体弱儿的健康水平。
3. 营养管理(1)为体弱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充分保证其营养需求。
(2)定期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确保体弱儿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4. 疾病监测和防控(1)建立体弱儿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常见疾病进行筛查和监测。
(2)及时发现和诊断体弱儿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
5. 心理健康管理(1)重视体弱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促进体弱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6. 社会支持和协作(1)加强与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体弱儿分级分类治理
(可供参考)
一.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2.轻度养分不良;3.轻度肥胖;4.轻度佝偻病;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缺少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2.中度养分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偻病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2.重度养分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偻病;5.重复呼吸道沾染.哮喘; 6.弱视.斜视;7.动作.说话或精力等发育迟滞;8.听力障碍;9.情感或行动障碍; 10.先本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11.传染性疾病;12.其它发展发育平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治理规模
Ⅰ类体弱儿由各下层医疗机构承担并树立专案治理;Ⅱ类体弱儿经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病因剖析和检讨,给出治疗计划后在下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治理,若经3个月干涉后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级儿保专科门诊进行专案治理;Ⅲ类体弱儿由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专案治理.
附件2:
Ⅲ类体弱儿门诊一览表。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切实保障幼儿园体弱儿安全、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园专门服务和教育体弱儿的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体弱儿的定义和分类1. 体弱儿的定义:指因身体原因,包括疾病、先天性缺陷、生长发育迟缓等因素,导致身体发育、健康等方面相对较差的幼儿。
2. 体弱儿的分类:根据病种不同,体弱儿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唐氏综合症等;(2)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3)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4)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5)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6) 代谢系统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7) 生长发育迟缓:如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幼儿。
第三章幼儿园体弱儿管理机制1.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小组的组建(1) 幼儿园应设立体弱儿管理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健康医生、康复教师等组成,具体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体弱儿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体弱儿管理方案、监督落实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
2. 体弱儿信息登记和档案管理(1) 幼儿园要求家长如实填写幼儿体检表,并提供医院诊断报告、用药情况等资料。
(2)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小组负责将收集到的体弱儿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并建立体弱儿档案,包括幼儿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康复辅助措施、特殊需求等。
3. 体弱儿健康监测和评估(1) 幼儿园应定期对体弱儿进行健康监测,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各项指标。
(2)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小组负责对体弱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个别护理计划和康复计划。
(3) 健康监测和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提供相应的康复建议和指导。
4. 体弱儿生活护理和康复教育(1) 幼儿园要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喂饭、更衣、洗漱等,确保体弱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2) 幼儿园要提供适应体弱儿特殊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包括特殊教育设施、教材、教具等。
幼儿园体弱儿的健康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的健康管理制度一、前言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
体弱儿是指因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儿童。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家园,应该对体弱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关怀,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体弱儿的分类和识别1. 体弱儿的分类(1)生长发育不良:指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指标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范围。
(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易感染各类传染病、过敏反应频繁等情况。
2. 体弱儿的识别(1)通过体检、生长发育评估等手段识别体弱儿。
(2)家长和教师及时交流,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发现体弱儿。
三、体弱儿的健康管理制度1. 建立体弱儿台账对体弱儿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常见疾病史等进行登记和管理,定期进行更新。
2. 课程和活动的个性化设计根据体弱儿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和活动计划,避免过分的体能活动和和过于刺激的活动,注重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3. 饮食和营养膳食制定营养膳食计划,为体弱儿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4. 定期体检和监测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定期对体弱儿进行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5. 疾病防控管理对体弱儿进行疾病防控知识的教育,提高幼儿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6. 安全保障加强体弱儿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四、家园合作1. 建立家园联系制度与体弱儿家庭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孩子的生活习惯,协助家长掌握幼儿身体状况和日常保健技能。
2. 家庭指导在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中,针对体弱儿的健康情况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更好地关心和照顾体弱儿。
三、结语体弱儿的健康管理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健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保障体弱儿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
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代健康的未来人才,造福于社会。
体弱儿管理制度幼儿园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幼儿园对体弱儿童的关怀与管理,确保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体弱儿童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机能、免疫系统等出现异常,容易患病的儿童。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为体弱儿童提供适宜的关爱与照顾。
二、体弱儿童范围1. 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7周。
2.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3. 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营养不良。
4. 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如汗多、夜啼等。
5. 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g/L。
6. 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儿童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7. 长期慢性腹泻。
8. 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三、管理内容1. 保健医生责任- 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进行全面摸底体格检查。
- 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围产期情况。
- 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并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2. 班级教师责任- 严格按照保健医生的要求,关注体弱儿童的生活、学习、活动等情况。
- 针对体弱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 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家长责任- 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体弱儿童的管理工作。
- 定期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体弱儿童在家的情况。
- 为体弱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4. 营养膳食管理- 为体弱儿童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
- 针对营养不良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食谱,加强营养补充。
- 定期对体弱儿童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膳食方案。
5. 运动与保健- 针对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增强其体质。
-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意识。
- 为体弱儿童提供必要的保健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
四、监督与评估1. 幼儿园定期对体弱儿童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家长对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可供参考)
一、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2.轻度营养不良;3.轻度肥胖;4.轻度佝偻病;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2.中度营养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偻病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2.重度营养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偻病;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6.弱视、斜视;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8.听力障碍;9.情绪或行为障碍;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11.传染性疾病;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经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级儿保专科门诊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专案管理。
附件2:
Ⅲ类体弱儿门诊一览表
号
1重度贫血
;
儿童保健科
2重度肥胖或营养不良儿童营养科
3重度佝偻病儿童保健科
4弱视、斜视儿童眼保健科
5动作、语言或精神发育迟
滞
儿童康复科
6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卫生科
7听力障碍儿童保健科
8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儿童呼吸科
9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内科、胸外科
10先天畸形儿童外科、骨科11传染性疾病传染科。
幼儿园卫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幼儿园体弱儿的管理工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体弱儿范围1. 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7周。
2.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3. 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如多汗、夜啼等,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
4. 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Hb)小于90g/L。
5. 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儿童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6. 长期慢性腹泻: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7. 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三、管理内容1. 保健医生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围产期情况。
2. 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3.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4. 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食疗方案,并定期检查、复检。
5. 幼儿园应配备专业保健人员,负责体弱儿童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工作,并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6. 体弱儿童患病期间,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
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7. 对所有体弱儿按规定进行立档管理,并做好随访记录以及结案工作。
四、家长责任1. 积极配合幼儿园对体弱儿童的管理工作,定期向幼儿园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2. 遵循幼儿园制定的护理、食疗方案,按时给儿童服用药物。
3. 加强儿童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等疾病。
4. 鼓励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监督检查1. 幼儿园应定期对体弱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保健医生应定期对体弱儿进行健康评估,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家长对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监督权,可向幼儿园反映相关问题。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最新规定执行。
体弱儿的矫治和管理
中心幼儿园体弱儿的矫治和管理一、目的体弱儿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对象。
应加强护理和管理。
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治疗,为了尽快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体弱儿的范围1、早产儿、Ⅱ度以上的营养不良。
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即汗多、夜啼,查血清骨钙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
2、缺铁性贫血:血HB<90G L幼儿园的标准是轻度缺铁性贫血:血HB<110 GL3、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儿童一年翻番换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4、长期慢性腹泻。
5、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三、管理内容1、保健老师对新入园的体弱儿童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摸底检查。
2、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为围产期情况。
3、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童管理登记表。
4、加强膳食营养,知道科学喂养。
5、加强体育锻炼。
6、治愈后及时总结、结案转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7、未治愈获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转医院治疗,并继续追踪管理。
四、管理模式诊断专案管理(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定期测身高、体重症状好转达结案标准可结案结案陈词(转健康儿童管理)五、体弱儿引起的原因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专家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如下:1、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差。
2、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差,3、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一些消化吸收。
4、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的太细,穿的太多)等有关。
5、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也是造成儿童体弱的重要原因。
六、幼儿的营养不良1、诊断标准:年龄个别体重﹤P3(即低于同性别、年龄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或年龄个别身高﹤P3(即低于同性别、年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2、具体对策和措施:(1)、科学的调整体弱儿的膳食,适当增加热量供给。
(2)、加强体育锻炼。
七、幼儿园体弱儿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一)、全园关心,合理管理体弱儿的管理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
(可供参考)
一、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2.轻度营养不良;3.轻度肥胖;4.轻度佝偻病;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2.中度营养不良;3.中度肥胖;4.中度佝偻病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2.重度营养不良;3.重度肥胖;4.重度佝偻病;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6.弱视、斜视;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8.听力障碍;9.情绪或行为障碍;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11.传染性疾病;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经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级儿保专科门诊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指定市级儿保门诊进行专案管理。
附件2:
Ⅲ类体弱儿门诊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