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扫描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90ac2cc850ad02de804192.png)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一)(扫描版)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1.(3分)B 【解析】A项“中国传统艺术”以偏概全。
C项“如果……就……”的判断绝对化。
D项“更”的语序颠倒了。
2.(3分)C 【解析】C项说明的是“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3.(3分)C 【解析】C项不是“儒家入世”而是“道家出世”。
4.(3分)C 【解析】没有心理描写。
5.(5分)①作者将何爹用的剃刀称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这里化用了“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
(2分)②用关羽的忠义不屈来表现何爹的不趋时和对传统的偏执。
(3分)6.(6分)示例一:不可以删去。
①情节结构:将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更完整。
②人物塑造:再一次描写了何爹“张飞打鼓”的刀法,突出强调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而且更突出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主题表现:“人生最后的极乐”既有对何爹的敬重和赞赏,也表达了作者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
尾段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惋惜之情。
示例二:可以删去。
①情节结构:三明爹像睡过去了,已经交代了结局,这样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②人物塑造:何爹的刀上功夫技艺精湛,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突出了,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了,无须画蛇添足。
③主题表现:用三明爹的死象征传统文化的没落,这样的结尾更发人深省,让人去思考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原因,去思考如何挽救这些传统文化。
(每点2分,任答一种观点即可)7.(3分)A 【解析】B项以偏盖全,二者只是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C 项变或然为必然,原文中说的是“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并不是必然被叫停。
D项因果推理不准确,并不是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而是因为企业投放了劣质的电动车。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62cd24f8360cba1aa811daef.png)
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
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
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
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
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
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
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
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
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
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71a408ed630b1c59eeb5c5.png)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技术规律的人工生成罗天强鼓正坤规律是生成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生成论规律观认为规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随着物质世界的演化而生成的。
所谓生成是“产生”“形成”我的意思,是从“无”中生出来“有”来。
技术规律是人工生成的。
如果说自然规律是自然生成的。
那么技术规律则是人工生成的。
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技术活动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但也存在自身特有的规律。
陈昌曙先生认为:“人工自然领域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
并不意味着人工自然没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
”张华夏先生也说到,技术“促使自然界所没有的人工客观新规律的出现”。
他们所说的“特殊规律”或“新规律”既是本文所说的人工生成的技术规律。
技术规律人工生成的过程。
是自然规律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特定的自然事物在相互作用中生成的。
因此,技术规律的生成相应的,涉及到特殊的人工条件、人工物制基础,以及人为建立的关系。
技术规律在严格特殊的人工条件下生成。
规律的生成,存在与特定条件有关。
人们借助于技术手段提供的人工控制的严格特殊的条件便成为技术规律生成的重要途径。
人工条件下人工物质生成过程中技术规律的生成。
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反应中,人工创造的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因为特殊的人工条件不仅使参与作用的反应物的内部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或以别的方式发生作用,同时还使参与作用的反应物之间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
从而能够实现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转化过程。
人工条件下物质加工过程中技术规律的生成。
由于许多物质材料(包括天然和人工的物质材料)并不能直接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因而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给予特定的“造型”。
物质材料加工成特殊造型,创造了自然界不存在的转化和过程。
并因此生成了在研的技术活动中才存在的物质加工制作规律。
在人工物质研究和赋予技术产品使用条件中技术规律的生成。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详细讲解)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a5fa49116fc700abb68fcfc.png)
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牙舟是省平塘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有丰富的土资源和适合烧的栗木。
明朝洪武年间,人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衡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瓷生产工艺随之传入,于是产生了牙舟。
牙舟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技术,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
布依族是当地人口占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的庇护,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
布依族的图腾主要有龙凤鱼等,这些图腾作为装饰,被应用在衣服、染织、雕刻等方面。
一方面,由于铁器等的出现,传统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工的审美,他们从布依族的图腾、礼仪、古代图案中吸取元素,加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这些独特的造型与装饰。
这正是牙舟宝贵的艺术价值所在。
牙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装饰效果。
牙舟表面千奇百怪的装饰, 特别是由当地工想象、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小怪兽”样子的雕塑摆件,一个个龇牙咧嘴,形态夸。
碎玻璃、粘土、草木灰、着色氧化物等原料形成的透明颜色釉,便成为牙舟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牙舟使用光泽度良好的玻璃质釉水,由于玻璃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因此在烧制完成后便形成了特殊的冰裂纹,色彩古拙,淡雅和谐,充满一种神秘感。
牙舟虽然没有宜兴紫砂的工艺繁琐、没有瓷器的光滑细腻, 但是其原始粗犷、不拘一格、充满乡土气息的造型却有着别样的美。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3129ed28ea81c758f578eb.png)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举办的“2017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
最终,集民意、时情于一体的“享”“智”“初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际字、国内词、国际词。
请任选其中2个字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并构成基础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描绘中国与世界的万千气象,或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变迁,或表达对社会与国家的美好寄望……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智能时代,共享需要智慧共享经济的发展的确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使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共享经济更应该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上面贡献更大的力量,避免共享模式因利益中心化而导致的恶意商业竞争和随处可见的因共享模式噱头红利而引入的资源浪费。
随着生活智慧化与生产智能化需求驱动智能硬件市场日益繁荣,以及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影响下,智能硬件迅速向工业、医疗、交通、农业等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
这在客观上为共享经济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所以下一阶段的共享经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与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更好的结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社会运作成本,融入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去。
所以,还有很大探索空间,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思考共享的弊端解决办法。
共享经济的范畴要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要更广更深,身处某个区块链中的个人可以随时低成本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或者服务;而闲置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被更高效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这是我们的共享时代,中国梦,兴国业,我们共享;我们要一起努力,智能时代是挑战也是机遇,运用智慧,让明天更美好。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2461a02020740be1e9bbe.png)
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6e2302964bcf84b9d57b3b.png)
秘密★启用前 4月22日9:00-11: 30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牙舟是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合烧陶的栗木。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衡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陶瓷生产工艺随之传入,于是产生了牙舟陶。
牙舟陶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陶技术,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
布依族是当地人口占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的庇护,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
布依族的图腾主要有龙凤鱼等,这些图腾作为装饰,被应用在衣服、染织、雕刻等方面。
一方面,由于铁器等的出现,传统陶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陶工的审美,他们从布依族的图腾、礼仪、古代图案中吸取元素,加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这些独特的造型与装饰。
这正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所在。
牙舟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装饰效果。
牙舟陶表面千奇百怪的装饰,特别是由当地陶工想象、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小怪兽”样子的雕塑摆件,一个个龇牙咧嘴,形态夸张。
碎玻璃、粘土、草木灰、着色氧化物等原料形成的透明颜色釉,便成为牙舟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牙舟陶使用光泽度良好的玻璃质釉水,由于玻璃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因此在烧制完成后便形成了特殊的冰裂纹,色彩古拙,淡雅和谐,充满一种神秘感。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2c22a74b52d380eb62946da7.png)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贵州省2018届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2d710b4afe04a1b171de4c.png)
22。
作文评分同高考要求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
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
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
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
”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
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
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
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
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法自然”折射的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旨在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这与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B.“道法自然”意为“道”的运行效法自身,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它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C.“道法自然”的理念现在已被应用到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中,这是人类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的智慧之举。
D.“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所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对儒道两家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二者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文本紧紧围绕文章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C.最后两段阐述“道法自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其中提到的“环境伦理”即是“道法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D.第二、三段对“自然”“道法自然”及“道”的具体含义进行科学而详细的诠释,从而使读者准确认识和理解了“道法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道两家虽然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一是“自我身心的和谐”,一是“自然的和谐”。
B.汤一介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对道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主义”和“复归自然”。
C.“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提倡人类活动要效法自然的原动力和规律,人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做事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D.据汤用彤先生的考证,“自然”一词的属性和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宽泛。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同里之思张抗抗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小镇。
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
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与沈厅各有千秋毫不逊色。
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
桥下是舟,河边是树。
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
“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
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
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
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而触怒慈禧。
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
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
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
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
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的喜庆,夏有“菰雨生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
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
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
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重新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
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
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好一个“退思园”。
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
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
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甲富一方,时有盗贼骚扰,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
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弯绕的心思。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
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尔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
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
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辩色彩。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从容的独特气韵。
B.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突出作者心中对于同里的向往和挂念。
C.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下文写退思园蓄势。
D.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在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任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