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_张红才

合集下载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地震的预警能力,科学家们研发了地震预警系统。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

1.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地震预警系统对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供及时的警报信号,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地震的发生通常伴随着破坏性地震波,强烈地震波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壤液化等破坏性灾害。

而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震源的距离,提前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发出警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帮助政府和应急机构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后,相关部门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调遣救援队伍、准备应急物资等,从而快速响应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

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警报数据,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地震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升地震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为地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应用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护。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建筑物可以自动启动防护措施,例如关闭电梯、切断气源、锁定机器设备等,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行业。

地震发生时,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通过在交通信号灯、车辆导航系统等设备中接入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避免交通事故和拥堵的发生,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用于工矿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安全管理。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企业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并进行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避免环境污染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总之,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及时的警报信号,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帮助政府和应急机构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并且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制与开发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制与开发
中国领土辽阔,各种地质条件都有所涉及,因此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除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外,还有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类型。这些地质灾害遍布全国,发生日益频繁,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跟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多达4万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中,一次性造成数十人丧生或千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灾害事件就达到了近千起。仅是2004年,全国就发生了13555起地质灾害,其中巨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就有976起,2004年全年就造成了人员伤亡一千多人人,死亡七百多人,失踪近两百人,受伤将近千人,造成经济损失几十亿元。紧接着2006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各类大小地质灾害102804起,给我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至此,国内也相应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如刘传正的《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与应用》、陈百练等人的《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初探》[5]。魏丽的《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6]。1999年,李长江等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水文资料、地质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IS/ANN(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rve Network)预警预报群发性滑坡灾害概率的方法。2002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根据该省一千多个雨量观测站近十年的日降雨量记录,以及在相同时间段内的百余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地质条件、灾害发生点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土地的利用状况以及该省近十年来降雨量的分布情况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发出了集GIS与ANN于一体的区域群发性滑坡灾害概率预警系统(LAPS)[7,8]。该系统能够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降雨预报和雨量数据,通过网络与浙江省的相关部门进行连接,对全省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进行快速评价,对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依次搜索评价和实时预警等,能对滑坡的发生概率图进行自动编制和输出,从而实现了灾害发生的时空范围、强度和灾害发生分布的概率的实时预警预报。该预警系统不仅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评估,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同步发布滑坡灾害预报信息从而实现才实时的预警预报功能。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雨季的实际应用中,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预报组使用LAPS系统共发布三级以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报41次,通过现场调查,实际发生的灾害与系统预报的灾害发生点吻合率达到了56.1%,这说明了LAPS对灾害的预警预报准确率较高,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发送预警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和公众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1. 提供宝贵的时间: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波到达之前提供预警信息,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进行疏散、关闭危险设施、停止交通等,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帮助决策者做出及时决策:地震预警系统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出决策,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救援和应急工作,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

3. 降低社会恐慌: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向公众发送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心理准备。

这种及时的信息传递有助于减少社会恐慌,提高公众对地震的应对能力和抵抗力。

4. 科学研究和数据收集:地震预警系统不仅可以提供预警信息,还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数据,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地震预测和防范的准确性。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1. 公众预警: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方式向公众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躲避掩护、迅速撤离等。

2. 设施保护: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一些关键设施和建筑物的防灾系统相连接,当预警信号触发时,自动采取措施保护设施和减少损失,如关闭电力设备、切断气源等。

3. 交通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交通管理系统相连,及时向司机和行人发送预警信息,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停车或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4. 智能化建筑: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智能化建筑的监测和控制系统相连接,及时触发自动防护措施,如关闭门窗、降低电梯速度等,保护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地震的传播速度和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

这种系统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到达时间,来预测地震的到来,并发送警报信号。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地震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包括P波(纵波)、S波(横波)和表面波。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这些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强度。

2. 地震监测设备的运作:地震监测设备通常是由地震仪和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地震仪用于检测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和波形,而数据传输系统则负责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地震预警中心。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震预警系统会将从不同地震监测设备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比较这些数据,系统可以推测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并预测地震发生的强度。

4. 警报信号发送:当地震预警系统判断地震即将发生时,它会向相应地区发送警报信号,告知人们地震即将到来,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公共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地震即将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发出警报信号,帮助人们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筑工程: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时,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建筑物的稳定。

3. 交通运输:地震预警系统对于交通运输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震即将来临时,系统可以向铁路、地铁和机场等交通枢纽发送警报,以确保运输工具的安全,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物联网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实现更精确的预警和应对。

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地震是自然界最为猛烈的一种灾害。

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对于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保障公众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一、地震预测方法地震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学和统计学两种方法。

物理学方法利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理论,通过检测地下水位、磁场、温度变化等数据,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范围。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多个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精度高但难度也大。

统计学方法则是通过大量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地震的发生可能性和发生时间。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相对较低。

当前国际上主要是以统计学方法为主,成果较为显著。

二、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提高公众的应急响应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

地震预警系统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级预警和二级预警。

一级预警主要是为了预警地震发生的时间和位置,通过警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尽可能提前通知人们,为公众避险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充分准备。

二级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分析评估地震的烈度和灾害情况,向公众发布警示信息,提醒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地震的灾害后果。

目前地震预警系统已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得到有效运用。

例如,中国地震预警网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区),可预警接下来10秒至数十秒内即将到来的地震信息,有效提高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抗震能力。

三、地震预警技术的优化和改进要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预警时间的提前量,需要继续开展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和创新。

1.地震预测模型的优化。

当前的地震预测模型主要以统计学方法为主,但其准确性并不高,需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建立更为精确的地震预测模型。

2.地震监测技术的升级。

目前地震监测技术已经可以监测到微震活动,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预警时间的提前量。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时空分辨率。

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

因此,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可以预先知道地震的发生及其影响,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一、地震预测技术的基础了解地震预测技术的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地震预测技术基础上可分为地震前兆观测和地震动力学模拟两个方面。

1. 地震前兆观测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例如地面形变、地下水位变化、声波和电磁波等。

地震前兆观测是通过监测地震发生前的这种异常现象,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位置和强度。

这种观测通常采用地震台和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广泛地监测地震前兆,有助于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地震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位置和强度。

这种计算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地壳运动、地震波传播、地震震源机制等,有助于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二、地震预测技术的进展地震预测技术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节将简要讨论一些现代地震预测技术中的关键进展。

1. 前兆观测的进展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测技术的主要基础之一,近年来,前兆观测的技术一直在取得进展。

观测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使得地震前兆可以更加准确和及时地记录下来。

例如,最近发现,通过海洋水位计,海底地震也可以有效地被探测到,海床地震能源研究得到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地震模拟技术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进展。

计算机技术和地震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改进,使得地震模拟的精度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更多的数据和气象条件的输入增加了地震模拟的可靠性。

3. 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天气预测、金融分析等。

在地震预测中也开始应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地震前兆数据进行分析,为地震预测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第二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

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第二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审结果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
张雪斌 张利 陈湘波 张彦如 江萍 胡晓春 朱家诚 于振华 孙迪 陈希 朱峰 姜俊昭 陈薇 陈荣保 江琦 齐先军 陈荣保 倪有源 程和法 朱华炳 王国平 徐道荣 昝 祥 刘宁 李合琴 杜晓东 史成武 许少凡 张学斌 罗来马
其他成员
刘扬 、章安徽、 刘金凯、 李高志 蒋洪波、 韩文利 、王丁、 唐明明 董玉祥、 何乐 、严朔 史文昭 、宋厚阳 、庄万勤、 李荟卿 刘芳 、胡丽双 牛妍妍 、程飞 、李飞 巩淼 、 钱为 陈秋池 、黄少球 、张奇 张浩宇、 吴东阳 何畅 、宋蕤 、陈久闪 、邹振义 许朋朋、 马杰 、罗桂清 、那田 魏昂、 李俊杰 李铁、王秀森 陈艳燕、白晋华、牛荣娜、李讯、何其 川 高雪莹、魏桂梅、丁鹏、王秀森 马燕如、张岩、林俊奇 侯瑞、王嘉成、魏驰航、杨楠 张文浩 朱刚、李贝贝、万彬 薛伟伟、严寅中 张政、刘树林、刘陆 梁楠、张哲、易三洲、李传耀 刘杰、蒙广建、潘文定、吴跃 刘松筠、甘昀、闫飞、黄贤燕 李晓鹏、蔡江南、金辉、万晋君 陈常云、戚甫帅、谭晓月、张诚 韩知为、应陶玥、陈 柱 张孝超、李应、张家林 杨 丹、何丽荣、杨 璇
职称
副教授 讲师 研究员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助 教 讲师 教授 讲师 教授 助教 助理研究员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祝安定 讲师 胡延平 副教授 卢剑伟 王跃飞 教授 副教授 刘向农 副教授 蒋增强 副教授 杨沁 副教授 王庆生 讲师
项目成员情况 学号
20091055 20090930 20091184 20091172 20091262 20091222 20090546 20090733 20090567 20091044 20091030 20091025 20081843 20082010 20081855 20082339 20092326 20082148 20081689 20091662 20081809 20081779 20081643 20081502 20081455 20091552 20091511 20081421 20081417 20081402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的前兆信号来提前预警,从而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科技成果。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预警系统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地震波与前兆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来实现的。

当地震开始时,首先生成的是比较难以感知到的前兆信号,例如P波(初波)和S波(次波),它们的传播速度要明显快于地震波。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前兆信号,可以在地震波到达之前一定时间进行预警。

实现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解释前兆信号,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地震监测站点收集前兆信号数据,并利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系统中进行实时处理。

中心处理系统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复杂的算法判断地震是否即将发生,并计算出地震发生的可能强度和到达时间,最终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受影响区域发送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地震预警系统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能够提前得知地震即将到来能够给人们更多的逃生时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导致的惊恐情绪,有助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社会层面,及时有效地启动防灾减灾机制,比如停止高铁运行、暂停核电站运行、关闭天然气管道等,都能够降低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风险和经济损失。

另外,不同行业也可以根据预警信息调整生产经营计划,降低因地震而导致停产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已有案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地震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国家气象厅开发并使用的J-Alert系统,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成功发出了预警信息,并让部分受影响区域民众有了数秒至十数秒甚至更多时间进行避难。

地震科研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科研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科研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作者:邓晓华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摘要:文章针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地震科研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业务特点,基于虚拟化平台采用Java技术开发了B/S架构物探中心地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初步实现了物探中心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储备新模式,科研人员能更便捷地查阅已有科研成果,切实提高成果的使用效益,同时,实现了地震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地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虚拟化平台:B/S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传统的手动操作的科研信息管理模式在迅速改变。

面对物探中心各类地震科技项目立项数量不断增多的现状,如何使这些地震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如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地震科研人员更便捷地查阅共享已有地震科研成果,提高成果使用效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中国地震局和物探中心的支持下,提出搭建物探中心地震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为充分发挥地震科技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提供高效的系统支持。

一、地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概述地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中心科研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科研活动的全程跟踪,主要为科研参如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既能实现对科研信息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又能满足中心科研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需要。

地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由多层次(多层次设计减轻了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提供了高效的运行实效)的软/硬件系统组成(图1)。

第一层,支撑平台以服务器、网络系统(内部局域网)为基础(操作系统Windows7平台及以上);第二层,搭建Oracle llg数据库(相对SOL Server数据库,Ora clellg数据库性能更稳定,数据存储更安全,且更适合大数据量运用,为长期使用做准备);第三层主要是形成的各类资料管理库,包括科研人员信息库、科研项目库、科研成果库、科研外事库;第四层为权限设置、参数配置、流程管理等;第五层次是前台用户使用的涵盖所有业务核心功能模块的应用模块。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

第45卷 第5期2023年10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5,No.5Oct.,2023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5.011孟睿,张远帆,谢霄峰,等.2023.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J].地震地质,45(5):1219—1232.MENGRui,ZHANGYuan fan,XIEXiao feng,etal.2023.Researchonrapidestimationmethodofearthquakemagnitudebasedonstrong motionrecords[J].SeismologyandGeology,45(5):1219—1232.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孟 睿1) 张远帆1) 谢霄峰2) 聂志喜1) 王振杰1) 单新建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青岛 2665802)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摘 要 在破坏性地震中,快速估算震级对于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利用强震动地面峰值速度(PeakGroundVelocity,PGV)快速准确地估算震级仍是一项挑战。

文中开展了基于强震动PGV的震级快速估算方法研究。

首先,基于全球范围内23次MW6 0~9 0地震事件的5596条强震动PGV,构建了可用于震级快速估算的强震动PGV震级模型。

其次,采用未参与建模的4次地震事件进行模型验证,并开展了震级快速估算研究。

结果表明:23次地震事件的强震动PGV预测值与观测值基本一致,残差的均方根误差为0 296。

4次地震事件的强震动PGV估算震级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的矩震级基本相符,其绝对偏差分别为0 15个、0 14个、0 05个、0 13个震级单位,震级快速估算的收敛时间分别为76s、50s、84s、70s。

震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

震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

震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

震源是地震现象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地震所发生的区域的产生地震能量的位置。

震源机制是指造成地震的地震源内部构造与断裂模式。

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以及防范地震灾害等,对于对震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震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

一、震源机制的研究进展震源机制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学者H.F. Reid提出了著名的断层面模型,即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断层面的突然断裂引起的。

之后,随着地震仪器的不断改进,震源机制研究的精度和范围也得到了提高。

现代的震源机制研究基于地震波和地震测量的数据,并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推导,对震源机制进行分析和确定。

震源机制的研究主要应用了坐标系变换的思想,推导出震源的类型、产生方式和参数。

同时,随着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改善,震源机制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震源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地震学家利用地震波形数据提取出具体的震源机制;第二个方向是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如地球物理场观测和材料学分析等,分析震源机制内部的物理过程。

在两个方向的基础上,震源机制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震源机制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震源机制的应用分析1、地震预警震源机制的研究对于进行地震预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震源机制的研究,可以推导出一个地震的规模以及地震所处的位置和区域。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定预测方案和预警发布。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采集地震数据、监测地震波和震源机制等方式及时发现地震,进而让地震灾害减少损失。

2、工程勘测震源机制的研究对于对工程勘测的评估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震源机制的分析可以预测特定震源引起的地震波传播和震荡规律,也可以预测重要结构元素的地震响应。

这些预测可以用于规划建筑结构的设计,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破坏。

针对地震灾害的预警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背景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检测地震发生前传播的地震波来提前预警地震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为民众和相关部门提供宝贵的逃生和救援时间。

二、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最早的地震监测设备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仪器侦测,地震预警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1989年中国地震局开始建设自动化地震台网,将地震预警系统纳入全国地震监测网络中。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地震局及时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成功地提前预警了北京等地,为人们及时采取逃生措施提供了宝贵时间。

此后,中国地震局着手进一步完善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和设备。

目前,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建设成为覆盖全国的大规模地震预警网络。

该系统由地震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预警发布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地震监测阵列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等参数,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三、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为人们提供逃生和避险的时间窗口。

这对于地震频发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可以用于指导相关部门的灾害应急响应工作。

一旦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政府、救援部门和学校等单位可以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组织人员疏散、转移财产和展开救援工作,有效应对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前预警地震并减少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地震预警系统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震波传播速度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从而导致传播速度的差异。

根据这一特点,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震的发生和强度。

2.2 地震波监测网络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一个完善的地震波监测网络。

该网络由多个地震监测站点组成,这些站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能够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地震的发生时间、位置和强度等,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的影响范围和预警时间。

2.4 预警信号传递一旦地震预警系统判断出地震即将发生,它会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送预警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是声音、文字或其他形式的警报,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地震预警系统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3.1 公共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向公众发送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避难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建筑工程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建筑工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地震即将发生时,系统可以自动触发建筑物的防护措施,如关闭电梯、停止机器运行等,从而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3.3 交通运输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交通运输中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帮助交通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地铁运行、暂停桥梁通行等,以减少地震对交通的影响。

3.4 科学研究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的监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本质和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其在发生之后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地质灾害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和成因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自然力学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利益、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类型。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因土壤质量的裂解或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发生的质量坍塌,比较常见的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岩土松散或溶蚀而导致地表下陷,通常包括沉降、塌陷、漏斗洞等。

地震灾害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或地面变形,它们都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人员伤亡。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有着不同的成因。

例如,山体滑坡通常是由于长期昼夜温差变化、自然降水、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土体震荡而导致的;地面塌陷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回流导致的,而地震则是由于地球构造变化而引起的。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为了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建立一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山体滑坡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土质松散、水分导致的土叶疏松,以及地震等因素。

为了及时监测山体滑坡的变化情况,不断改进滑坡预警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研究表明,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对山体滑坡的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无人机提供的可视化监测技术可帮助快速发现山体滑坡的发生,卫星遥感技术的高准确性和长时间覆盖范围可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2.地面塌陷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的过剩采取等措施已经成为防止地面塌陷的有效方法。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地心引力测量、地面位移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可监测地面塌陷区域的变化情况。

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

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
Z HANG Ho n g — c a i , J I N Xi n g , LI J u n , W EI Yo n g — x i a n g , ZHU Ha i — y a n
( 1 .Ea r t h q u a k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Fu j i a n Pr o v i n c e ,F u z h o u 3 5 0 0 0 3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c h a n i c s ,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Ha r b i n 1 5 0 0 0 8 ,C h i n a )
Me x i c o ,Un i t e d S t a t e s ,I t a l y a n d Ta i wa n r e g i o n .S o me o f t h e EE Ws p l a c e d i n t h e s e c o u n t i e s a l r e a d y p r o v i d e d e a r t h q u a k e i n f o r ma t i o n t o g e n e r a l p u b l i c a n d o t h e r s s t i l l o n l i n e t e s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i n t r o d u c e d s o m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EE Ws ,t h e t wo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p r o b l e ms t h a t mu s t b e s o l v e d i n EE Ws ,a n d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EEW s wo r l d wi d e i n c l u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h r o u g h t h e s e i n t r o d u c e s we c a n 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实际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实际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实际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前预警地震,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地震前兆现象,试图通过监测地震前兆来提前预警地震。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不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预警系统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1993年,日本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地震预警系统,名为“强震监测网络”。

该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避难措施。

200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推出了名为“ShakeAlert”的地震预警系统。

该系统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

目前,ShakeAlert系统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让人们有时间采取避难措施。

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人们可以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埋。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时,相关部门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关闭电力设施等,从而减少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

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系统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趋势,为地震防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震预警系统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在发展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地震预警系统在预测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警地震,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一、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地震预警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地震发生前就已传播到地表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来实现对地震的预警。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波传播速度监测: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是有规律的,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也不同。

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以判断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2. 地震波传播路径分析: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路径也是有规律的,根据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可能影响范围。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地震监测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震预警的关键信息。

4. 预警信号发布:当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符合地震发生的特征时,会发布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灾害防范和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1. 公共安全防范: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发出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逃生和避险的时间,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公众安全造成的影响。

2. 重要设施保护:地震预警系统可以用于保护重要设施,如核电站、大坝、高楼等,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地震对这些设施造成的破坏。

3. 交通运输安全: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提前通知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停车,避免地震发生时造成的交通事故。

4. 生产生活保障:地震预警系统还可以用于生产生活领域,提前通知工厂、学校等单位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总之,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和预警工具,通过对地震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地震,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14•【字号】东政办发〔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东政办发〔2016〕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14日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防震减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的重要内容。

为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实现防震减灾“十三五”奋斗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现状及地震形势我市毗邻渤海强震区和燕山—渤海强震带,曾发生1597年、1888年、1969年渤海海域7.0级、7.5级和7.4级强震,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潜在地震灾害风险巨大,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

2011年以来,全市不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当前,全市防震减灾整体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维护能力不足,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建设相对滞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数据深度挖掘能力有待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存在不足,城市老旧建筑地震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薄弱;地震灾情初步判别和获取能力有待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条件等应急保障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援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薄弱,个别县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健全;防震减灾多元化投入机制仍需完善,社会资源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贡献不高。

基于相似性算法的高铁地震预警系统远场强震预警震相拾取方法

基于相似性算法的高铁地震预警系统远场强震预警震相拾取方法

基于相似性算法的高铁地震预警系统远场强震预警震相拾取方法摘要:地震是一种发生概率小但对铁路行车安全危害性极大的突发自然灾害,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特别是当列车运行速度达到200km/s以上,地震对路基、桥梁、轨道等结构的冲击都可能导致旅客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

本文针对远场强震地震的特点,利用监测台站两个地震仪波形识别地震与干扰,然后运用后、前时窗自相关方法对震相进行捡拾。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有效拾取远场地震P波震相,在在实时地震预警中具备应用前景。

关键词:相似性算法;高速铁路;远场强震;震相1.引言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50%以上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且我国预期建成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也有近万公里里程的高速铁路穿越该区域。

我国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远场强震预警的准确性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对于距离铁路沿线较远的地震,当传播至铁路沿线时,大部分能量已经衰减,往往与监测点附近产生的非地震事件难以区分,容易造成漏报、误报发生;第二,对于震中距>100km的地震,目前对于远场强震的准确性低,震级、震中距的预警误差较大,其根本原因为对地震震相的拾取不准确。

上述问题对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

因此,研究针对远场强震的地震预警方法至关重要。

2.利用相似性防误触发目前每个高铁地震监测台站会布设2个地震仪,间距约为40m。

由于真实远场强震地震波经过较长距离的传播到达监测台站,其大部分能量已经衰减,衰减速度慢;而干扰波的源头一般相距台站距离较近,其衰减速度很快。

因此对于大部分干扰波形,相隔40m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波形会有明显的差别,相对的地震波却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通过波形相似性进行干扰波的剔除。

相似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两组采集数据在时域及频域上的一致性,通过百分比来表示。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启示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启示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启示赵纪东;张志强【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9(28)4【摘要】从相关概念入手,引出地震预警,分析预测、预报、预警之间的概念差异,认为地震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后的及时警报,而不是地震还未发生前的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波速差,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地震预警系统,如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AS、日本地震早期预警系统EEW及铁路地震预警系统UrEDAS、美国加州地震预警系统ElarmS、中国台湾地震速报系统等,已经在防震减灾领域及重大工程(如水坝、核电站)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尽管如此,地震预警系统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本身还存在缺陷,如误报、迟报等,但是在实践中预警系统还是有很大的潜在效益,也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也已准备开始尝试建立类似的地震预警系统.依据地震预警系统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的断层研究、地震台网建设、信息如何发布等方面对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总页数】7页(P456-462)【作者】赵纪东;张志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中国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产学研发展效率测度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启示 [J], 李冰2.Instagram的发展对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发展的启示 [J], 王缤娴; 张鹏洲; 赵敬3.基于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对未来技术发展应用的启示——以5G技术发展应用为例 [J], 凌楚4.《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对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开源治理的启示 [J], 栗蔚5.发展系统理论对发展缺陷青少年的应用及启示——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为例[J], 许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r o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l i c a t i o n o f e a r t h u a k e g p p q ) w a r n i n s s t e m( E EW s e a r l g y y
12 12 1 1 1 , Z HANG H o n c a i J I N X i n I J u n I Y o n x i a n HU H a i a n - , L WE - Z -y g g , g g, , ,
2 3] , 段在 对 地 震 预 警 技 术 进 行 追 踪 研 究 ( 梅 世 荣[ 2 4] 2 5] , , 张 国 民 等[ 王 妙 月 等[ 朱福 1 9 9 4; 1 9 9 7; 1 9 9 9; [ [ [8] 2 6] 2 7] , 祥 等 ,2 0 0 2; 廖 旭 等 ,2 0 0 2; 李 山 有 等 2 [9, [1] 3 0] , , 2 0 0 4;李勇 2 2 0 0 7, 2 0 0 8;袁志祥等 3 2 0 0 7; [ [ 3 2] 3 3] 马 强 ,2 0 0 8; 万 柯 松 等 , 2 0 0 9; P e n e t g [ 3 4] 3 5] 3 6] , , , , 金星等 [ 张小红等 [ 2 0 1 1; 2 0 1 2; 2 0 1 2) a l. 首都圈 、 福建等多个 地 区 也 都 已 建 立 了 实 验 性 地 震
; / / 收稿日期 2 0 1 2 0 3 1 9 0 1 2 0 7 1 1. t t www. r o e o h s . c n - - 修回日期 2 - - 投稿网址 h p p g p y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资助 . 2 0 0 9 B AK 5 5 B 0 2 作者简介 张红才 , 男, 山西运城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地震预警技术 , 烈度速报技术研究 . 1 9 8 3 年生 , ( : E-m a i l z h a n h o n c a i 5 2 1@1 6 3. c o m) g g
0 引 言
地震 预 警 系 统 ( E a r t h u a k e E a r l W a r n i n q y g ) 是根据电磁波传播速度远大于地震 s s t e m, E EW s y 动传播速度以及破坏性地震动 ( 的传播 S 波或面波 ) 速度小于先期抵达 的 、 破坏性较小的 P波速度的基
利用在地震 活 动 性 较 高 地 区 设 置 的 实 时 传 本原理 , 输地震观测台站的 观 测 数 据 , 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 间内迅速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 、 震级的大小 ( 断层破 、 裂释放的能量 ) 可 能 的 地 震 影 响 场 等 信 息, 及时地 向目标区内的民众 发 布 地 震 警 报 信 息 . 由于用户与 地震震中间的空间 距 离 远 近 不 同 , 地震预警系统可
[] 大地震后由 C 他设想在距旧金 o o e r博士 1 提出的 . p
而2 产损失 . 0 1 1年3月1 1 日 发 生 M 9. 0级大地震 后, 日本首都东京的 民 众 则 通 过 紧 急 地 震 速 报 系 统 提前约 1m 因而整个 i n就 获 取 了 地 震 的 相 关 信 息, 社 会 都 得 以 从 容 应 对 .更 著 名 的 日 本 新 干 线 U r E D A S 系统自 1 9 9 2 年运 行 以 来 也 已 多 次 成 功 发 布地震预警信息 , 大大提高了新干线铁路运行的安 自1 全可靠性 . 9 9 1年1 0 月墨西哥 S A S 系统测试运 行至 2 公 0 0 9 年 3 月间 , S A S 系统共成功发布 1 3 次“ 地震预警信息和 5 预 防 性” 地震预警信 开性 ” 2次“ 息, 准确度高达 1 这些预 警 系 统 的 成 功 经 验 也 0 0%. 使人们看 到 利 用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减 轻 地 震 灾 害 的 希 望. 因此 , 尽早建立我国地震预警系统是一项十分有 我国学 者 长 期 以 来 也 一 直 采 取 多 种 手 意义的工作 .
2 期
张红才 , 等: 地震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
7 0 7
为民众提供从几秒 、 十几到几十秒不等的应急反应 时间 . 接收到警报信 息 的 民 众 即 可 以 相 应 地 采 取 一 些应急逃生避险措 施 , 从而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 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 地震预警的 构 想 最 早 是 在 1 8 6 8年美国旧金山
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
, 2 , 张红才1, 金 星1 2, 李 军1, 韦永祥1, 朱海燕1
( ) 福建省地震局 , 福州 3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哈尔滨 1 1. 5 0 0 0 3; 5 0 0 0 8 2.
摘 要 地 震 预警 系统 是 一种 能 够 有 效 减 轻 地 震 灾害 的 新 手段 . 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 墨西哥、 美国、 意 大利、 台 湾 地 区 等 都 已 经研发 了 多 个 针 对 特定 设 施 、 单 个 城市 甚 至 更 大 区 域 的地 震 预 警 系 统 , 有的地震预警系统已 经 正 式 面向全 体 公 众 发布地 震 预警 信息 , 有 的 还 正 在 线测 试 运 行 . 作 者 主 要 介绍 了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的 一 些 基 本 概 念 , 地 震 预警 系统 需 要 解 决 的 两 个 关 键 问题 , 以 及 地 震 预警 系统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的研 究 、 建设进展及相关应用情况等. 通 过这些 总 结 归纳 为我 国地 震 预警 系统 的 建 设 提供 一 定 参考 . 关键词 地 震 预警 系统 ,地 震 灾害 ,发布 : / d o i 1 0. 6 0 3 8 3 1 5 文献标识码 A 2 0 1 3 0 2 1 9 中图分类号 P p g
( 1. E a r t h u a k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u i a n P r o v i n c e, F u z h o u3 5 0 0 0 3, C h i n a; q f j 2. I n s t i t u t e o e n i n e e r i n m e c h a n i c s, C h i n a e a r t h u a k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H a r b i n1 5 0 0 0 8, C h i n a) f g g q
第2 8卷 第2期 ) 页码 : 2 0 1 3年 4月( 0 7 0 6 0 7 1 9 -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Y S I C S
o . 2 V o l . 2 8,N , A r . 2 0 1 3 p
: , : / 张红才 , 金 星, 李 军, 等.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研 究 及 应 用 进 展.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2 0 1 3, 2 8( 2) 0 7 0 6 0 7 1 9 d o i 1 0. 6 0 3 8 - 2 0 1 3 0 2 1 9. p g , , , ) Z HANG H o n c a i J I N X i n L I J u n e t a l. P r o r e s s o f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l i c a t i o n o f e a r t h u a k e e a r l w a r n i n s s t e m( E EW s . - g g g p p q y g y ) , ( ) : , : / P r o r e s s i n G e o h s.( i n C h i n e s e 2 0 1 3, 2 8 2 0 7 0 6 0 7 1 9 d o i 1 0. 6 0 3 8 2 0 1 3 0 2 1 9. - p g g p y
) A b s t r a c t a r t h u a k e e a r l w a r n i n s s t e m( E EW s i s a n e w e f f e c t i v e w a o f m i t i a t i o n e a r t h u a k e h a z a r d s .M a n E q y g y y g q y ,s ,s , c o u n t i e s a n d r e i o n s h a d d e v e l o e d E EW s f o r s e c i a l f a c i l i t i n l e c i t o r e v e n l a r e r a r e a s u c h a s J a a n g p p y g y g p ,U , l a c e d r o v i d e d M e x i c o n i t e d S t a t e s I t a l a n d T a i w a n r e i o n .S o m e o f t h e E EW s i n t h e s e c o u n t i e s a l r e a d y g p y p ,w e a r t h u a k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o e n e r a l u b l i c a n d o t h e r s s t i l l o n l i n e t e s t . I n t h i s a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s o m e b a s i c q g p p p , , r i n c i l e s o f E EW s t h e t w o m o s t i m o r t a n t t h a t m u s t b e s o l v e d i n E EW s a n d t h e o f E EW s r o b l e m s r o r e s s p p p p p g r o v i d e w o r l d w i d e i n c l u d i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n d i t s a l i c a t i o n s . T h r o u h t h e s e i n t r o d u c e s w e c a n u s e f u l p g p p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o f E EW s i n o u r c o u n t r . y ) , , u b l i s h K e w o r d s a r t h u a k e e a r l w a r n i n s s t e m( E EW s e a r t h u a k e h a z a r d s e p q y g y q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