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不是一个好领导

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孔明不是一个好领导,其在战时的领导决策失误不但导致街亭被丢,还导致马谡被斩,这是其一生中的败笔。

一. 刚愎自用

在选拔北伐先锋人选的问题上,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了他性格当中刚愎自用的一面。刘备临终前,或许是由于知道马氏兄弟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因此曾特别提醒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然而在刘备去世以后,“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可见诸葛亮并没有把刘备的告诫当回事。而诸葛亮的一意孤行,将魏延、吴壹等宿将弃之不用“违众拔谡”的举动,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推卸责任

此次北伐不但无功而返,还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一方面上表自贬:“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诸葛亮还需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这次由他全权指挥的北伐战役失败的责任,于是其后果终于也只能是“孔明挥泪斩马苏”,诸葛亮则贬为右将军,但是却依然“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马谡做了他的替罪羊。一面表明了他自承有罪,另一面不顾蒋琬等人的一再劝阻,甚至对劝阻他杀马谡的丞相参军李邈进行处罚,

坚持要杀、惟恐杀不成的态度。因为他要让马谡来承担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要是马谡是因为畏罪潜逃而被处死,显然在北伐失败的问题上,诸葛亮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要更大一些,这一来对他自己所做的处罚就会显得轻了很多。诸葛亮斩马谡痛哭失声,我就不相信他不是在哭自己一时疏忽,毁了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错都堆在马谡的头上,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完美形象。

三.用人不当

马谡虽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兵法理论给马谡的“把握”只限于理论层面而非实战层面,客观地说,马谡应属于“有意愿没能力”的部属,孔明不应该给马谡这样艰巨的任务。

孔明在马谡率兵前“再三叮嘱”,并在街亭失守后孔明也想起了先帝的教诲:“不能将重任托付于马谡。”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孔明十分担心马谡会轻敌失去街亭,又何必偏偏派遣他去镇守街亭呢?这不是十分矛盾的举措吗?

所以,失街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孔明用人不当。

四,用人多疑

中国有一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马谡,孔明是“疑人而用,用人而疑”。诸葛亮并不绝对相信马谡的能力。当他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也许他并没有想到“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于是他想劝阻马谡: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况地无城郭险阻,敌非等闲之辈,守之极难。接着又立下军令状,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激将法,但从根本上,诸葛亮是不绝对信任马谡的。试想,如果这时

是赵云应承,诸葛亮会这么罗嗦这么一再交待吗?肯定不会。这是第一个错误:疑人而用;用了马谡,诸葛亮并不放心,又叫王平给他当副将,唤高翔守列柳城,劝魏延去街亭之后屯紥,这都明明白白的说明诸葛亮并不信任马谡。被用却不被信任。所以马谡不会听王平的建议的,你不信任人我我偏要这样做,做出成绩给你们看,然而马谡失败了。这是第一个错误:用人又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样也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

五.赏罚不明

孔明不该斩马谡。当时蜀主新立不久,南蛮也才刚平静,而“五虎上将”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国后继乏人。而且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又有“马谡自缚跪于帐前”。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明应该给部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孔明让其戴罪立功,想必马谡也会变得成熟老练。而且副将王平难逃其咎诸葛亮和马谡的责任已明,但是还有一人也难辞其咎,那就是王平,王平虽然在马谡作出将人马驻扎在山上的错误决定后,曾好言相劝,但是最后妥协,独引一小部分人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做为诸葛亮派到马谡身边的人,他明知马谡不按丞相之计办事,既不据理抗争,又不及时向诸葛亮禀报,反而任由马谡按错误之法扎营,自己独自戍边,这是失职。王平在马战败之后,用计挽回了一些损失,诸葛亮认为其有功,提拔其为参军。所以说诸葛亮赏罚不明。

“失街亭”的主要责任不在马谡,而在孔明,孔明因不了解部属的“能力”水平而作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失守之后有推卸责任,故诸葛亮不是个好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