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简介《失街亭》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寓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2. 人物分析3. 主题探讨4. 写作技巧分析5. 课后练习与拓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3. 课文主题的探讨。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用语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分析课文人物的表格4. 写作技巧案例库5. 课后练习题目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逐段解析文本内容,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分享看法。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5. 写作技巧分析: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6. 课后练习与拓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技巧应用: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不断优化教学。

七、教学反思在每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扩大阅读面。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解读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的主题思想;(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失街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 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和文化内涵;3. 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古代战争策略和地理环境;2. 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3. 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失街亭》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失街亭》的背景知识、人物分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战争策略、地理环境等。

5. 欣赏与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6. 拓展延伸:讲解与《失街亭》相关的成语、典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9.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失街亭》为例,讲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3. 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失街亭》的相关内容;(2)了解《失街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分析并评价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3)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2)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和马谡的性格特点;(3)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失街亭》中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2)对诸葛亮用人策略的深入分析;(3)对马谡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原文;(2)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用人策略;(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4. 深入解读:(1)分析马谡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悲剧原因;(2)引导学生从马谡身上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失街亭》原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高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

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京剧里就有《失空斩》(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曲目。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谡睿偏裨椅角垓心文几殛鲧干系疑兵须哨见鼓噪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指明学生翻译课后练习二中出自《三国志》中的两则史料。

明确:译文1.诸葛亮出兵祈山。

魏主曹睿加封张郃特进的官职,派他统领各路军马,到街亭抵御诸葛亮的将领马谡。

马谡依仗南山的险要,不到山下据守城寨。

切断了马谡部队的取水道路,发动进攻,将马谡打得大败。

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祈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

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对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性格1.分析诸葛亮:智勇双全、严谨认真、善于用人。

2.分析马谡: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轻敌冒进。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认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描写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分析课文描写手法1.诸葛亮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2.马谡的人物描写:对比描写、讽刺手法。

三、分析课文表达技巧1.诸葛亮的语言表达:严谨、简练。

2.马谡的语言表达:狂妄、自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二、分析课文主题思想1.诸葛亮:忠诚、敬业、为国家利益着想。

2.马谡:狂妄、自大、不顾国家利益。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2.拓展练习:让学生以诸葛亮或马谡的视角,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描写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课文的现实意义1.诸葛亮:敬业精神、忠诚为国家。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教师将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失街亭》。

通过对文章的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失街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章梗概在本章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对《失街亭》的文章梗概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字词解析2.2.1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2.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中的难懂句式和词义,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3 内容分析2.3.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解读和分享。

第三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感悟作者情感在本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2 价值观引导3.2.1 教师通过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3.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章:拓展与提高4.1 相关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与《失街亭》相关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能力提升4.2.1 学生通过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2.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堂小结在本章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反思5.2.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5.2.2 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和指导,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建议。

高二语文《失街亭》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语文《失街亭》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语文《失街亭》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失街亭》二. 学习目标:1.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三. 学习方法: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

四. 作者作品: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

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逐平妖传》等。

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

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和96回。

它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五. 街亭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中的战略地位:蜀魏以秦岭为界对峙,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攻取长安。

取长安必过秦岭,过秦岭有三条通道:一是东路子午道,但其地险要,不易通过。

故诸葛亮未纳魏延之计,东路偷袭。

二是中路褒斜道,路途较近,蜀军可由此攻郡城,取长安,但中有栈道近500里,行军困难。

此次北伐,孔明于此道设疑兵佯攻。

三是西略由阳平关绕到渭水之西的一条大道,此道离长安较远,但蜀军兵力集结和粮草搬运十分方便。

故蜀军主力自汉中兵出祁山,由此道进军。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失街亭》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旨。

2.教学难点:诸葛亮与马谡的性格对比,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马谡的了解,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马谡等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为分析人物性格作准备。

3.分析人物形象(1)诸葛亮:智慧、谨慎、忠诚、敬业、悲壮1.分析诸葛亮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派马谡守街亭、临别时的叮嘱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马谡:轻敌、自大、狂妄、悲剧1.分析马谡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拒绝王平的建议、轻敌冒进等。

2.引导学生思考马谡悲剧的原因,如:性格缺陷、诸葛亮用人不当等。

4.分析课文主旨(1)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中,理解课文主旨: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忠诚、敬业、谨慎、勇敢等品质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诸葛亮或马谡的人物分析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思考人生价值和品质追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诸葛亮在《失街亭》中体现了哪些品质?请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谈谈。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失街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失街亭》情节的把握。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古文语言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1. 古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文中典故、意象的解读。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失街亭》的背景,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2. 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

2. 教师辅导: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字词、语句进行讲解,解析文本。

环节三:合作学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2.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环节四:课堂讲解1. 分析情节:讲解《失街亭》的基本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人物剖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 语言欣赏:讲解古文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

环节五: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2. 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六: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失街亭》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失街亭》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失街亭》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x文档全文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x文档全文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x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失守街亭,马谡因骄傲自大失去街亭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导致蜀军战局不利的故事。

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战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将领的职责和能力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街亭之战的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中的责任问题,以及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街亭之战的历史背景。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将领在战争中的责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街亭之战的战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对生字词进行标注。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分析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将领在战争中的责任。

4. 实例分析:以其他历史战争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因素,以及将领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战争中的地理、心理、谋略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课文《失街亭》2. 战争中的地理因素:地形、交通、水源等3. 战争中的心理因素:将领的心理素质、军队的士气等4. 战争中的谋略因素:战术、计谋、兵力部署等5. 将领的责任问题: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对军队的指挥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街亭之战中战争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答案:街亭之战中,地理、心理、谋略等因素都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蜀军因失去街亭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导致战局不利;马谡因骄傲自大,导致军队士气低落,最终失守街亭。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失街亭》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 作品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3. 作品人物内心活动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失街亭》的作者马谡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谡会失街亭?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对比分析其他历史背景下的小说作品,探讨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提高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 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如何?4.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失街亭》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攻打街亭,因用错了将才导致战败的故事。

本章节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概括《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主要特点。

能够领悟故事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正确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失街亭》故事情节的概括与理解。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复杂的性格特点分析。

故事情节中隐含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及《失街亭》的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失街亭》相关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梁山好汉的故事。

3. 思考《失街亭》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量、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的相关知识。

o掌握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及文言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o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o鉴赏文中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刻画等方法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概和智谋较量,增强对智慧和勇气的向往。

o感受人物在复杂局势中的选择和命运,培养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诸葛亮、马谡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难点:鉴赏文中的战争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原著节选、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o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有哪些经典事迹?2.作者及作品介绍o介绍罗贯中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o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初读课文o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

o教师纠正发音,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成语。

4.情节梳理o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包括诸葛亮派兵镇守街亭、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

5.人物分析(诸葛亮、马谡)o诸葛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智谋和决策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o马谡▪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马谡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军事才能和决策失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马谡失守街亭的原因和后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o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诸葛亮和马谡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在失街亭事件中的表现如何?2.战争描写分析o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战争的语句,分析战争的规模、战术和结果。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失街亭》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失街亭》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失街亭》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街亭失守的描写,反映出的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解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失街亭》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课文中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的领会。

3. 课文中的句子、段落的分析、解读。

4. 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句子、段落的深入分析、解读。

3. 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战争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失街亭》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失街亭》,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对课文《失街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古代军事术语,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领会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四、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5分钟)教师继续对课文《失街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领会忠诚、担当、责任等品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

《失街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失街亭》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通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失街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和解读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4. 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通过阅读《失街亭》并进行问题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讲解《失街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2.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解析:–教授诗歌韵律和格律的基本知识。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体会其中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1.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学生练习:–阅读《失街亭》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启示。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学生阅读一篇与《失街亭》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感悟的文章,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小组讨论和分享对彼此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听课笔记和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记录课堂笔记。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写的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

失街亭备课

失街亭备课

失街亭备课●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晋陈寿《三国志》两则史料今译:1.诸葛亮出祁山。

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引自晋陈寿《三国志•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传》) 译文:诸葛亮从祁山出兵进攻魏国。

魏明帝加封张郃为特进,派他统帅军队,在街亭抵御诸葛亮的部将马谡。

马谡倚仗着街亭南面的山头固守,不下山应敌。

张郃派兵封锁了蜀军取水的道路,向蜀军发起冲锋,把他们打得大败。

2.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引自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译文: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祁山,队伍整齐,赏罚严格,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整个关中像声音发出回音那样震动了。

魏明帝移驾长安,命令张郃领兵抵抗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带领军队作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约束,指挥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

诸葛亮让陇西各县一千多户人家迁居,带兵退回汉中,杀了马谡向军士谢罪。

(转载于《高中古典文学作品评析》朱宝昌等编著,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二、课文析读析马谡挂帅马谡是个纸上谈兵者,却偏偏想去驻守街亭要地,而做事谨慎的诸葛亮又同意了,这是为何呢?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占据街亭者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大可不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面对马谡的请缨,他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领大军驻守街亭。

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街亭》--备课资料—
1.古今街亭
专家们一致认为:街亭在甘肃庄浪县东南50公里的陇城乡与张家川龙山乡交接处--陇城镇。

西汉时,陇城镇并建有两个县:街泉县和略阳县。

以后两县统一,统称略阳县。

有关史料记述道:“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略阳有街泉亭,即故县。

三国建兴六年,诸葛武侯出祁山,使马谡与张邻战于街亭,败绩";“街亭,古地名,亦称街泉亭。

故址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公元二二八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先锋马谡为魏将张邻战败于此"。

如此看来,街亭就在庄浪东南、泰安东北的陇城镇。

……如今的陇城镇,街亭古迹已很难寻觅,过去的泉亭,只剩下来而没有亭了。

前些年在距此西北5里的薛李川,出土了一张铸有“蜀"宇的弩机。

而当年马谡屯兵的南山,拔地200多米,方圆数千平方米,顶部能客万人,形似农家麦苹堆,当地人称麦积崖山,仍郁郁葱葱地屹立在陇城镇南面,成为当年战事的见证。

这一带还曾出土三股叉、弩机、扎马钉、箭簇等三国兵器;在地下5米深处,曾挖出人骨坟坑,这一切似乎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向今人叙述马谡失街亭的教训。

(王家祜等《汉晋夕阳--三国旅游寻踪》第92、94页)
2、马谡两事
孔明问曰:“吾奉天子诏,削平南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

"谡曰:“……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曾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孔明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

"
参军马谩曰:“……某有一计,使司马懿自死于曾瓤之手,未知丞相钧意允否?"孔明问是何计。

马谡曰:"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何不密遣人往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睿心疑,必然杀此人也。

"孔明从之……
((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九十一回)注:马谡之:“攻心计"、“反间计"皆生奇效。

可见马谡其人可为良谋难作良将。

3.前人评点
上庸失而使孔明无进取之望,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所矣。

何也?无街亭则阳平关危,阳平关危则不惟进无所得,而且退有所失也。

未失者且忧其失,而既得者安能保其得?于是南安不得不弃,安定不得不损,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撤,西城之饷不得不收。

武候之临表涕泣,恋后主也。

武侯之临刑涕泣,念先帝也。

其出师之初,一则曰先帝,再则曰先帝;其悔败之余,亦一则曰先帝,再则曰先帝。

不独斩马谡,为卑先帝以斩之;即自贬三等,亦奉先帝以贬之耳。

(毛宗岗评改本《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九十六回回前总评) 原文: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

①马谩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②夹批:
①谡曰“置之死地而后生",今则“置之死地而竟死矣"。

②困守穷山以待外应,岂亦兵书中有此策
邪?
原文:平曰“……莱引兵冲杀十余次,①皆不能入。

……因见街亭并无伏路军,以此心疑,登高望之。

②只见魏延、高翔被魏兵围住,某即杀入重围,救出二将,扰同参军并在一处。

某恐失却阳平关,因此急来固守,非某之不竦也。

"
夹批:①十余次在此补出。

②此句亦是补出。

③将上项事诉说一连,凡载之未详者,皆于王平口中补出。

(同上书,毛宗岗行间夹批)
4.今人鉴赏
诸葛亮在斩马谡前后,感情错综复杂。

作者写他“挥泪"、“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态,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他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当他听完马谡的临终嘱托与哭声之后,联想起--A.往日的深厚情谊,感情发生变化,鼻子一酸,便流出了眼泪,但正在"叱左右推出斩之"的紧张气氛中,便急忙抹去眼泪,“挥泪"二字用得极准确。

第二次,当蒋琬劝阻他时,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既立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所以忍心“流涕"说:“合当斩之。

"“流涕"比“挥泪"悲衷程度又深一层。

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
的时候,诸葛亮又“大哭不已"。

痛恨、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诸葛亮是个大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敌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

(谭惟翰陈钟梁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资料选辑》第三册第195页)
围绕街亭的争夺厮杀,作者重彩浓墨,笔姿飞舞,写得奇矫突兀,声色俱佳。

其间贯穿着蜀方的支援和魏方的打援,魏方的设计和蜀方的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忽起忽伏,如层峦叠嶂。

马谡夺荒而逃,张邻尾随死追,情节一折,看来马谡无法生还,令人大惊。

中间却有魏延的及时增援,令人为之一喜。

张邻拔马便走,看来魏延可复夺街亭,形势大有转机,情节因之一起。

但“赶到五十里",不意突遭魏方重兵埋伏,情节又一折。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

"于此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情节又为之一起。

王平、魏延突围后与高翔合路计议夜袭魏营,又遭埋伏,是情节的一大顿挫,直至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情节就彻底顿落下来。

一个小小的故事片断,一宕再宕,一步三折,如平沙千里,陡有峭壁扑面,于尺幅之中,尽龙腾虎骧之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吴功正《(失街亭)写作艺术鉴赏》,(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三册351页)
5.诸葛亮对马谡的错用与错杀
在《三国演义》中,对导致蜀汉首次北伐曹魏失败的街亭之失,虽然诸葛亮在上奏蜀后主的表章中说自己授任无方,“咎皆在臣”,“请自贬三等,以督阙咎”,主动承担责任;但书中又写马谡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下寨必当要道之处,街亭之失,系因马谡违诸葛亮节度,舍水上山屯兵,若马谡听话,照诸葛亮吩咐去做,街亭本不该失。

失街亭后,诸葛亮又对马谡说:“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然后挥泪杀之。

读者自然会得出结论:街亭之失,错在马谡,不在诸葛亮。

其实,在失街亭问题上,诸葛亮犯了两个大错误,即对马谡的错用与错杀。

街亭之失,责任确在诸葛亮。

据《三国志·马谡传》,刘备在白帝城临终之时,曾嘱咐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仍以马谡为参军,委以重任。

这一点《三国演义》已有揭示。

但在首出祁山北伐,委谁为先锋问题上,蜀汉决策层曾有过争论,诸葛亮违众意用马谡。

对此,《三国演义》隐而不言。

据《马谡传》,当时蜀军中宿将魏延、吴懿最有威信,论者皆认为应以此二人为先锋,诸葛亮却不听众人之言,一意孤行,命马谡统大军在前。

故诸葛亮错用马谡,是导致街亭之失的重要原因。

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挥泪杀之,并抚其遗孤。

此举既表现了诸葛亮执法之严,又表现了诸葛亮情义之重,历来被传为美谈,遗至今。

其实马谡本不该杀。

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为诸葛亮所器重,二人谈兵论道,常子昼达夜。

以诸葛亮之聪明,如此看待马谡,可知马谡非等闲之辈。

诸葛亮南征时,问计于马谡,马谡针对南中险远,蛮夷反复的特点,提出“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的
战略,进攻心之论,终服孟获,可证马谡确谋略不凡。

如此人才杀之可惜,此其一。

蜀汉偏居一方,在人才问题上,与曹魏相比处于劣势,诸葛亮受刘备马谡不可大用之戒,却不得不用,除表明诸葛亮对马谡的偏爱,又说明在谋略方面,诸葛亮手下之人确无人能超过马谡。

在蜀中缺俊才的情况下,诸葛亮更不该杀马谡,此其二。

身为宰相,对百官应量才使用。

马谡属智谋之士,做高级幕僚可尽其才,任先锋统兵未必胜任。

诸葛亮用人失当,杀马谡足以塞其责,却使蜀中失一谋士。

当然,诸葛亮杀马谡也有他的苦衷。

当初刘备告戒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诸葛亮不听;北伐众意以魏延、吴懿为先锋,诸葛亮反用马谡。

所以,马谡的街亭之失导致整个北伐行动失败,使诸葛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杀掉马谡不失为诸葛亮了摆脱窘境的一个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