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9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9张)

解析:
上方谷谷底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 中部低。这种地形一旦谷内起火,地面 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出现了狂风 大作的现象。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上 升到高处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 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 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 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 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 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 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 司马懿父子三人侥幸逃脱。
城市风: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B
B
返回
知识迁移:分析以下材料:
资料1、 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 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为什么?
资料2、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 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 暑热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依计将司马懿之众诱 入谷中…… 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 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 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
二氧化碳和 水汽:
臭氧:
红外光 紫外光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反射
云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大地暖大气” 热本源热是源地是面 太阳,而 。根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地面以长波向大气辐射热量,大气吸收热 量后也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外太空, 另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 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小于以长 波方式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 度。这一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或“花房效应”。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将是-18℃ 而不是现在的15℃,也就是说,大气的存在使地 表平均温度上升了33℃之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A
B
C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林。
B
地进行植树造
案例探究2
山 谷 风
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 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风从 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
山谷风
夜晚山顶降温快,山谷降温慢。故山 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风从 山顶吹向山谷,为山风。
C
B
地 面
D
A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高空
900hpa
2 1 B A C
1000m
1100hpa
500m
地面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凹 3
等压面 2000米
高1
低 2
4
A
B
地面
1>3>4>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
2、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活动
课堂练习
例1、若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水平方向上高空的气 压分布图,请在图中做出该区域的风向。 N
500/hpa
495/hpa
490/hpa 例2、若下图是南半球某区域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的 气压分布图,请在图中做出该区域的风向。 N 500/hpa
495/hpa
490/hpa
补充: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 B>C>D>A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B
(hPa) 1010 1020
1030
A 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B
风向
(hPa)
1010 1020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 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 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 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 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作图: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南半球近地面
990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1010 风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完成32页活动
The End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目录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热力环流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层的分层
• 平流层
– 现象:大气水平运动,无对流,无天气变化 – 气温特点: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高层大气
– 受热过程:臭氧直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 人类活动:飞机飞行 平流层 对流层 地 面
大气层的分层
• 对流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是
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
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大气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地 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 昼夜温差 – 秋冬季节有“十雾九晴”之说 – 冬季晴朗夜晚的霜 – 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很强,但却气温却很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
完成29页活动
热力环流
C
低压


D
北半球
490 492 494 496 498 500/hPa
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近地面的风
北半球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Pa
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
热力环流:等压面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x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
答案
知识归纳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
冷热不均引

热过程
起大气运动


探究重点
TAN JIU ZHONG DIAN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上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上下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比照海陆间白天与夜间风向的差异。 答案 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为陆风。
1.说出白天与夜间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气温上下状况,并解释原因。 答案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原因是与海 洋相比,陆地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答案 绘图略。(白天:B→A、A→A1、A1→B1、B1→B;夜间:A→B、B→B1、 B1→A1、A1→A)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4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 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 (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完成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我们先回顾大气的组成
气体
注意:水汽也
N2有这个作用源自O2 CO2-吸收红外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悬浮物质
水汽
成云致雨
分 上 高层大气: 有一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水平运动显著,利于高空飞行;有一O3层
下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见下图
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前实验:
准备两支温度计(初始温度相同),其中一支 放在透明的塑料袋中。
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5分钟 后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重复实验两次。
瓶内的温 度计读数
瓶外的温 度计读数
第一次 28.6 ℃
28.2 ℃
第二次 28.8 ℃
28.3℃
为什么两只温度计的读数会不同?瓶内的温度计读 数为什么会较高?
5.露或霜为什么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答案同上)
1
大气上界
大气 吸收 75
95%
2
4 (指向地面)
地面
~
思考:这幅图可以解决多少问题? 1.四种辐射的关系和波长比较; 2.大气如何保温(温室效应原理); 3.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在午后14点?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陆地
海洋
海陆风—陆风
(低压)
(高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高压)
陆地
降温慢,气温高(低压)
海洋
以上的这种热力环流 叫做 “海陆风”。
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根源)【第一句】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句】(3)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第三句】(4)温差比较:①晴天的温差比阴天大。

(晴天: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陆地的温差比海洋大。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二、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⑴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水平线中间的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上图中气压:水平面上:(近地面)B>A (高空)D>E垂直方向上:地面大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A>D>E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图①: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图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

图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前三点偏向于选择题,(4)(5)两点可考综合题】(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 流(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 流(共19张PPT)

2.
五、课堂小结
一、掌握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过程(冷热不均)
二、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
1、海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吹海风, 晚上吹陆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3、城郊风: 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 高空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
三、热力环流的应用
课 后思考? 《一个小女孩的日记》 今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海洋
海洋
陆地
白天:海风
陆地
夜晚:陆风
合作探究二:
假如你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你是否同意一厂 长在城市近郊办水泥厂。
城市风------- 城市热岛环流
甲 郊区B
郊区

市A 区
市区 热
郊B区 甲
郊区

合作探究三:古人懂不懂地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考的很糟糕。我心情很失落, 一个人偷偷跑到海边,海风吹拂 着,让我轻松了很多。
为什么暖风器与空调的安装位置不同?
壁式空调
暖风片
热力环流
1.气压(P):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的重量。
B A
B
A
规律: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冷却
A
地面 冷热 不均
密度低减小 受热
B
空气 垂直 运动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密度高增大 冷却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 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 川盆地地区)。
山谷风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空:
高压
低压
高空:
低压
高压
近地面:
低压
高压
近地面:
高压
低压
图2.4
海陆热力环流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保温作用,合适。
(2)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根本原因:地球有大气,月球没大气。 白天,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夜间,月球没有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无大气的月球
昼 昼
反射
有大气的地球
太 阳 辐 射
吸收 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月 球 表 面 辐 射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 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吸收 太 阳 (少量) 短 波 辐 射
地 面 长 波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量)
大气层
射 逆辐 大气




图2.1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 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 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 运动状态。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验可以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第二章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 2.形成过程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 下沉 → 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压 差异 → 大气的 水平 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 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表明,这是两幅同一 地点不同时刻的等压线图,通过等压线的变化,判断当 地的风向、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比较两幅图,可以看出两个时刻①④两地的气压形 式变化较大,其他各地变化不大,但是等压线的疏密和 弯曲有所变化,表明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本题两个问题设计的都是动态的考查,题干和选择项
中的关键词有“变化”“升高”“降低”等,所以要通过
不同日期气压形式的比较,得出结果。如果只看一个图示, 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
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 004或1 006 C.1 008或1 010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 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 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 的 吸收、反射 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 作用。 [温馨提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 并不是在夜晚。
[应用“五步法”读图] [典例] (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示意北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1-2-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2-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B.b为上升气流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3)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 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影响风的力及对风向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3.气压系统的判读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鞍形气压场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方面的知识及数据的分析、 判读与整合应用能力。 [思路点拨] 此题适用排除法。A项,自8时至20时①地位于低压 中心的北侧,风向为偏北风,等压线变密,风力逐渐加强;B项, ②地受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C项,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 动,且中心气压降低说明势力增强;D项,对比两幅图锋面的位臵 可得出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速度慢于冷锋。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单元整合
③判定任意点风向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 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

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种植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x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处不胜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顶离太阳更近,为什么我们感觉更冷?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散射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根本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白天,由 于没有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月面 温度升得很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 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 强烈,月面温度骤降。
白天,大 气削弱了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 射,气温不会 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 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 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 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 霜冻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吸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原 因在哪里?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在学案上画出受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地面摩擦力三 个力的影响下近地面 大气运动的方向。
(百帕) 1000 风向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 的 形 成
思考:高空的风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
力分别有什么特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受力情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风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风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风向 当二力平衡时, 风向平行于等 压线 当三力平衡时, 风向与等压线成 一夹角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运动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问题: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主 要 表 现 : 1、 吸 收 作 用
特 点 :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百帕) ① 1000 ② 1005 1010 ③ ④
6、①②③④中代 表风向的是 ( ② )
综 合 练 习
7、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C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_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_ 。 A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西北 风。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_____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分析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较凉爽?多 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一些?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3张PPT)
A.ab坡为迎风坡 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 D.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背风坡
2.bc坡上与a点高度相同的 点的气温可能
A.15 ℃ B.20 ℃ C.25 ℃ D.24 ℃
迎风坡空气湿气温变化率小; 背风坡空气干气温变冷化热率不均大引起。大气运动
读右图,
C
3.回答:影响该地气温
的主导因素是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 区,因此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大气(主要指CO2)只能吸收长波辐 射,故太阳辐射能穿透大气到达地面 而不是直接被大气吸收。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部分损失到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吸
收少
太阳短
地面
波辐射
吸收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强 烈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使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保温作用: 相当于给地球盖了棉被保暖。
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又以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 热量还给地面。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选择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 收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3·烟台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答案 1.C 2.C(2013·西安高三调研)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回答3~4题。

3.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A.①B.②C.③D.④4.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A.地势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而地面辐射量的大小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密切相关。

第4题,南极地区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

答案 3.B 4.B5.(2013·广东惠州三模)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可知该岛是海南岛,从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可知西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东北部,说明全年西南部晴天多于东北部。

答案 D(2013·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7.此时,图中M地吹()。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B )
(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 ( D )
思维过程
方法技巧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点在平面图上连接 起来形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 状况,如下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
1.判断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 A 处。 (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 B 处。 (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 C 处。 (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 D 处。
方 垂直于等压线,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 与风向 向 指向低压区 大 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 密则大)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 纬度升高而增大 相反 与下垫 面状况 有关
真题 3
(2009·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 (A )
等压线,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读图判断 N 地风向为
反思· 归纳 等压面是气压相等的点的集合形成的等值面。在解 答该类问题时应按照“气温差异―→空气密度变化―→ 气压变化”的思路去分析。例如本题图示区域气温高,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高空空气密度增大,从而比同 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区域气压值高,从而确定等压面向高 处凸出。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数应比瓶外温度计的读数略高。第 2 题,与温室效应相 对应的热力作用是大气逆辐射。
考查点二 大气运动及其影响 读下图,回答3~5题。
3. 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性离心力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
考查角度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考查对热力环流 过程及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典例3】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
位:℃)分布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 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
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②环节 B.增强了③环节 C.增强了①环节 D.增强了④环节 )
【解析】(1)选C,(2)选A。第(1)题,霜冻的出现主要
与地表热量散失过多有关,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此时的大
不会发生改变,而只会出现气流强度的变化。
7.热力环流过程中,同一地点高低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是一致 的。( × )
【分析】气压场中,高压区域的等压面向(海拔)高处凸出,
低压区域的等压面向(海拔)低处凹陷。在热力环流系统中, 同一地点高低空的气压状况相反,故而其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也 相反。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师生互动1】 1.生活中,为什么同一纬度的地方“高处不胜寒”?
【提示】气温的高低取决于空气获得热量的多少,而近地面大
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
低。
2.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为什么会导致全球变暖? 【提示】温室气体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它的大量排放使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高,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使全球气 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1.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 【分析】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近地面大气无法直接吸收。 然而,当地表吸收了太阳辐射后,将这些能量再以红外线长波
辐射的形式辐射出来,近地面大气才能吸收增温。故近地面大
气增温的直接原因是吸收了地面辐射。
2.导致高空大气与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不同。( √ ) 【分析】高空大气中的臭氧分子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年8考
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指数:★★★★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1)根本来源:A_________。 地面辐射 (2)直接来源:B_________。 2.两大过程 地面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____ 增温 _____。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 大气增温 _________。
(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2)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
C.西北风
B.东南风
考查角度1
考查热力环流过程及原理图或热力环流类型图
【典例2】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 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按照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受冷,空气冷却收 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对应的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受热,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对应的高空形成高气压。高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 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 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画出市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这一点可以从吹鼓的气球松开 进气口后空气外流的现象上得到验证。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现象
(1)滨海地带——海陆风。 ①形成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 是避暑的好地方。
(2)地形崎岖的山区——山谷风。
风。
【判读关键】根据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出近地面的气 压状况,进而推出近地面的受热状况;根据近地面的气压和受 热状况推出垂直方向的气流方向。
3.迁移应用 (1)考查不同海拔的区域气压差异。地势越高气压越低。
(2)考查空气垂直运动下的天气状况。上升气流控制地区多
阴雨天气;下沉气流控制地区天气晴朗。
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受热过程
具 体 说 明
地理意义
地面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 直接热源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 环节1:“太 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 阳暖大地” 能而增温
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增温—— 环节2:“大 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是大气的 地暖大气” 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 直接热源 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 环节3:“大 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 气还大地” 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 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热量返还地 面——实现大 气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
2.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 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气温升 高,全球 变暖
4.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间近地面的气压差异。
( × )
【分析】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间的热量差异。
5.在大气运动中,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 × ) 【分析】大气运动主要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在水平方向 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而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因 地面受热膨胀出现上升运动,因地面遇冷空气收缩出现下沉运 动,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空气运动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地面的受 热状况。
(3)考查水平运动大气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无论是高空风
还是近地面风,来自海洋的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来自低纬度 地区的气流带来热量。 (4)判断近地面热力性质状况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改变地表进而影响地表的热力性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 林、城市建设等。
【读图专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 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
外线而增温,近地面大气则是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因此两
者热量的直接来源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导致大气增温的
热量的根本来源都是太阳辐射。
3.大气辐射中包含大气逆辐射。( √ ) 【分析】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朝向地面的那一部分,是 大气辐射中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面 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①形成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 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 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形成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绿化带、隔离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 的成因及其影响。第(1)题,市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 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的主 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题, 城市多云雾与市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 题,近地面:市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高空:市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 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2.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比较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 与等压线平行 高空风 度力和地转 _____________ 偏向力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图示(北半球)
近地 面风
水平气压梯 与等压线之间 度力、地转 _____________ 偏向力、摩 _________ 成一夹角 擦力
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答案:(1)热岛 (2)A
由郊区吹向市区
(3)市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市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

(4)
等压面剖面图的判读
1.读图分析 本图为等压面剖面图,在不受地面气温差异的情况下四条等压 面A、B、C、D应以水平排列为主,但是图中的四条等压面不呈 水平分布,发生弯曲。
气逆辐射相对较弱。第(2)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 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 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常见表现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在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
2.信息提取 (1)等压面的凹凸反映了气压高低的分布状况:②和③等压 面向高处凸起,为高压区;①和④等压面向低处下凹,为低压 区。 (2)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气压,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