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文言句子翻译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一、词汇错误:1. 字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字义理解错误,翻译时使用了错误的词语。

2. 释义错误:对文言文词汇的释义理解错误,导致翻译的意思有所偏差。

3. 用词不准确:使用了与文言文表达风格不符的现代汉语词汇。

二、语法错误:1. 词序错误:将文言文的定语、状语或宾语等放置位置不当。

2. 语序错误:将汉语的语序直接应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3. 虚实不当:对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不通顺。

4. 语法漏洞:在翻译过程中遗漏了文言文中的语法要点,导致句子结构错乱。

5. 时态语态错误:将文言文中的时态和语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态和语态。

三、意思翻译错误:1. 歧义翻译:对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的翻译。

2. 省略加减:翻译时忽略了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导致翻译结果不完整。

3. 多余增添:翻译时增添了文言文中并未表达的内容,导致意思不准确。

四、韵律韵脚错误:1. 韵律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特点,导致节奏不协调。

2. 韵脚错误:翻译时未能恰当地体现文言文的押韵特点。

五、文化背景错误:1. 文化隔阂:由于对文言文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等了解不深,导致翻译时产生误解。

2. 时代用语错误: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与文言文时代背景不符的用词。

六、语气情感错误:1. 语气错误:在翻译过程中未能恰当地表达文言文的语气特点,导致翻译的语气不准确。

2. 情感错误:未能准确体现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导致翻译的情感不符合原文。

以上是____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真题体验】(2009安徽卷)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是高中学生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准确、地道,但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的字义错误:1. 词义错误:文言文中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学生往往将其默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造成错误翻译。

2. 音讹义倒:将原文中字形相近的字混淆,致使句义改变。

3. 词性混淆:将一个名词误认为是动词,或者将一个动词误认为是名词,造成错误翻译。

4. 相对误解:无法准确理解原文中字词的相对关系,导致错误翻译。

5. 双关引申:没有理解原文中某些复杂的词义,导致错误翻译。

二、常见的句式错误:1. 语序颠倒:将原文中的主谓宾语顺序颠倒,导致句义不通。

2. 虚实混淆:将原文中的虚词误译为实义词,或者将原文中的实义词误译为虚词,造成句义不准确。

3. 同义替代:在翻译时未能将原文中的同义词替代为恰当的汉语词语,导致翻译不准确。

4. 文字倒排: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文字顺序倒过来,导致句义混乱。

5. 句群拆散:未能正确理解原文中的句群结构,将其拆散开来翻译,导致翻译不通顺。

三、常见的语态错误:1. 主动被动混淆:将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误译为主动语态,或者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误译为被动语态,导致句义不准确。

2. 语态不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未能保持统一的语态,造成句理不通。

3. 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导致句子笨拙、呆板。

四、其他常见错误:1. 省略原文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导致翻译不完整。

2. 加入个人情感色彩,导致翻译不客观。

3. 文章结构错误,未能准确理解原文的结构和逻辑,导致翻译成为拼凑的句子。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多练习文言文的翻译,注重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注意语态的统一和准确。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 新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 新
翻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 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注意六
1、注意补出下列内容: ①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承前省的主语可
以不补)、谓语、宾语和介词; ②数词后面应补出的量词; ③行文省略的、应该补出的内容。
2、结合语境,判断省略句,确定补充内容。 3、初译+梳理,做到符合情理,文从字顺。
失误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例16.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翻译:他孝顺恭谨,传到他的族人中,他讲信
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
例17.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翻译: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例18.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翻译:(你)想要的已得到了,又为什么请求
呢?
注意七
1、文言变式句(倒装句),如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等,翻译时需“顺装”过来。
关于文言语句翻译
△分值: 10分 △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从句顺,字字落实 △标准: 信、达、雅 △重点: 整体句意、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虚词运用 △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文言文翻译
失误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例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 常通商贩。
张。
注意三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 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表 达两个意思(单音偶合),不能把它当成一个 词来处理,翻译时应当拆开。
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失误四:脱离语境,误释词义
例8.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翻译: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例23.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翻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陶湎醉在书籍之中,以至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微案1文言翻译存在的三大问题及其对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微案1文言翻译存在的三大问题及其对策

微案1 文言翻译存在的三大问题及其对策微案引语翻译是考生文言素养的综合表现。

抓住“分点”,准确翻译,这是翻译工作的根本要求。

然而,我们在努力保证符合要求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把考生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认真思考,探求解决之法,以期让我们的翻译臻于完善。

一、存在的三大问题具体表现(一)损害原意1.误译例: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客重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送之及门,踧踖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所亲问其故,公曰: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节选自《富弼》(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等史料)(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等到富公做了宰相,即使小官和平民求见,他都考生译文以礼相待拉他们入座,话语平,和从容。

解析该译文误译两处:一是“抗礼”译为“以礼相待”,实际上“抗礼”指“对等的礼节”,成语有“分庭抗礼”;二是“引”译为“拉”,“拉”字体现不了富公的“礼”,应为“延请”。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我考生译文长期不平等是居住在洛阳,亲朋大概用千百计算,如果有的人见有的人不见,的做法。

解析该译文误译两处:一是“累世”想当然地译为“长期”,严重损害原意;二是将“是”等同于今天的“是”,是典型的以今律古。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总结____年高考已经结束,趁着假期不妨对语文备考中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进行总结与归纳,为2024年的高考备考做准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错误一: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是指将文言文的每个字按字面意思逐个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翻译方法容易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例如,文言文中的动宾语序往往是倒装的,但是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就会导致语序混乱,意思不通。

错误二:句子结构混乱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谓宾的顺序可能被颠倒,修饰词可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面等。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我看见了一只狗”在文言文中可能是“一狗我见”,如果直接按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错误三:词义理解不准确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古文俗语以及古代的制度、礼节等,需要借助辅助材料进行理解和翻译。

如果对这些辅助材料不熟悉,就容易翻译出错。

例如,文言文中的“郎”一词,常被误译为“个人、男人”,但实际上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

错误四:上下文理解不准确文言文的翻译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理解,否则容易导致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以柔克刚”常被误译为“用柔软的方法对付强硬的人”,但实际上它更多的表达的是“以柔软的态度遵循强硬的原则”。

错误五:忽略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忽略这些修辞手法会导致翻译失真。

例如,文言文中的“温文尔雅”常被误译为“温和有礼貌”,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褒义的修辞手法,强调一个人的温和、文雅的品质。

错误六:语气把握不准确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如陈述、疑问、感叹等,如果对语气把握不准确,就会导致翻译错误。

例如,文言文中的“焉知吾不可乎”常被误译为“怎么知道我不可以”,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疑问的语气。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翻译错误总结,希望对2024年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通过总结这些错误,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文言文的词义理解和上下文推理,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及对策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及对策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及对策作者:钟永辉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6年第12期一、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是高考的必考项目,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存在误区。

1、脱离语境文言文翻译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翻译文中加横线的语句。

有些同学没有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翻译原则,不善于跳出该文句本身去关注全文和整体意思,不善于把握该文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常常曲解句意。

2、漏译和增译漏译是指原文中该译的词,特别是关键词没有译出;增译是指不从原文实际出发而凭空添加某种意思。

无论是漏译还是增译,都不符合文言文翻译中“信”的基本要求。

3、以今释古文言实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古今异义。

有些同学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一特点,习惯于用现代汉语的常用意义去解释文言中的同形异义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不明句式这里所说的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就极易误入歧途。

5、不懂修辞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的现象屡见不鲜。

同学们若不懂修辞,拘泥于直译,很可能误解甚至曲解原意。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关键要掌握三点:1、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它的含意。

如果只注重翻译句子的本身,而不顾及全篇及上下文,很容易造成对句子的误解。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这句话,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很难把它理解成“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

2、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句中的关键词及文言句式特点。

翻译文言句子的关键在于译好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虽没有列入考试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文言文就可以不学习文言句式。

阅读文言文,除了要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外,还应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翻译句子是不可能离开句式的。

3、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即要真实地表达原文句的意思,也就是要逐个对照落实;“达”即要规范而明白晓畅地进行翻译;“雅”即用词造句讲求精美,文笔要求优美。

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

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

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高考的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与应对方法

逐词翻译,不要遗漏。
掌握固定结构(复音虚词)的用法。
以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
注意古今异义词,防止以今释古。
01
02
04
03
注意二
失误三: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例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 地方。 例7.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翻译: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 张。
交阯
万仞。
注意一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根据语境,判断哪些是上述“专用名词”,直接将这些词保留在译文中。
失误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例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是淡泊名利,无以显示自己的志向; 不是心境宁静,无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例4.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翻译: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例5.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翻译: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另外找好的 女子。
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
例17.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翻译: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例18.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翻译:(你)想要的已得到了,又为什么请求
呢?
失误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注意七
1、文言变式句(倒装句),如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状语)后置等,翻译时需“顺装”过来。 2、译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熟悉倒装句的规律,做出准确判断。如: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02
下列词语在翻译时要舍弃:句首发语词,“取独”、倒装标志、不足音节的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表陈述的语气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如何应对高中文言文中的翻译题

如何应对高中文言文中的翻译题

如何应对高中文言文中的翻译题高中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备考各类考试的难点之一。

其中,翻译题更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

本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应对高中文言文翻译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备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应对高中文言文中的翻译题,首先需要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包括对文言文词汇、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课文,背诵古人名句,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参考相关的文言文辞典和语法书籍,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重整体理解,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结构在翻译文言文时,不宜过于注重字面意思的转换,而是要注重整体理解。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结构的重要作用,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和修辞手法的使用。

可以通过划线、标注等方式,将关键信息和重要结构划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运用逻辑推理和上下文推断文言文中的翻译题通常存在较多的省略和隐含信息,需要考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上下文推断。

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被省略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和上下文的衔接,避免在翻译中断章取义或者脱离上下文。

四、掌握常见翻译技巧和方法在应对高中文言文翻译题时,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的具体含义。

同时,可以运用调音、借义、释义等方法来解决一些生词和难词的翻译。

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现代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的语言表达,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五、多做翻译练习和模拟题最后,为了提高翻译能力,学生需要多做翻译练习和模拟题。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章进行翻译,或者参考历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翻译误区与备考策略 、如何译好关键词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翻译误区与备考策略 、如何译好关键词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1:翻译误区与备考策略
内容提示
1、展示翻译误例,说明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2、通过对常见错误的分析,指出备考方案。
2
一、展示翻译误例,说明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3
2017年全国一卷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宋书•谢弘微传》)
误例:(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 奉过继家的党羽,恭敬谨慎超过平常。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宋书•谢弘微传》)
<名>亲族。 《列子·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名>集团。 《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6
2017年全国一卷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宋书•谢弘微传》)
4
2017年全国一卷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宋书•谢弘微传》) 误例:(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 奉过继家的党羽,恭敬谨慎超过了平常。 正例:(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 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超过了常礼。
5
2017年全国一卷
18
2017年全国三卷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
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
事。” (《宋史·许将列传》)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
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说苑·奉使》)
19
2017年全国三卷
旧臣,奏请掘开司马光的坟墓。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 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 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文/杨华清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失误有哪些呢?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例如:(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有的学生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其李将军之谓也。

有的学生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1)中的“交阯”是古地名,不用翻译。

(2)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例如:(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者。

有的学生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季昶的。

”(4)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有的学生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3)句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4)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

三、今义古义,替代不当。

例如:(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有的学生译成:“带领妻子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6)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有的学生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由我自作主张。

”(7)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有的学生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5)句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6)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7)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溃败的士兵”。

四、脱离语境,误用词语。

例如:(8)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有的学生译成:“稍微看了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9)阿母谢媒人。

有的学生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8)句中的“微”应译为“偷偷地,悄悄地”。

(9)中的“谢”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多余。

例如:(10)婴之亡,岂不宜哉?有的学生译成:“婴之逃亡,难道不应该吗?”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例如:(11)范氏富,盍已乎?有的学生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12)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翻译失误原因及对策(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翻译失误原因及对策(精校完美打印版)

文言文翻译失误原因及对策
文言文翻译失误原因及对策杏坛思语
文言文阅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分值达19分。

其中3道选择题,分别是重点词语考查、分析综合、归纳内容要点,共9分,两道翻译题,共10分。

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有7个考点,而在我看来,7个考点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准确的翻译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文言文考查的核心是翻译,只要翻译问题解决了,其他考点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学生在做文言文部分的习题时,出错最多的其实还是翻译题,其他3道文言文选择题失误率则较低,即使错了,也是对应的语句不会翻译,说到底,还是翻译问题。

而翻译之所以丢分,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文言词汇积累不够,重要词语的含义不清楚,文学常识欠缺,以致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基本的断句都不会,更不要说成功翻译了。

说到底,还是文言文阅读量太少,积累不够。

其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缺。

很多学生丢分不是不知道词语的意思,而是大概知道,但找不到恰当、合适的词汇来表达。

问题明确了,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改进:其一,提高阅读量。

没有量,积累不够,再高明的技巧和方法也是花架子。

其二,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而要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除了多写作,多练笔,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提高阅读量,还是提高语言能力,都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提高的,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时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在语文学习上,没有捷径可寻,语文学习原本就是慢活,急不得,欲速则不达。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策略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策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策略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

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分值一般为10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又存在哪些答题误区呢?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文言翻译二轮专题复习

黄冈二轮复习语文学科之文言翻译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翻译二轮专题复习一.专题复习目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B。

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中的正确含义;所谓“翻译”,就是将文言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作为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考查方式,文言翻译要求考生具备两项基本能力:一是理解能力,二是表达能力。

经过第一轮文言翻译的复习,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文言知识。

二轮复习应该在巩固一轮复习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标如下:1.透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以致用。

2.熟练掌握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熟练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留、换、选、补、删、调、变”七字法,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4.通过复习,理性把握高考文言翻译考查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考命题意向分析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虽然考查层面是“浅易”,但在高考中依然是难点。

2005年到2009的高考试题,文言翻译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本类型以史传作品为主,兼顾散文和论说类作品。

以200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为例,18套试题从选材来看,以人物传记居多,取自正史的6篇,取自学者文集的7篇,共13篇;其次是杂记类5篇;先秦诸子散文2篇,赠序1篇。

2.设题形式稳定,一般从所给文段中选取,综合考查词性、词义、句式等。

3.题量趋稳,一般为2——3道小题。

4.分值较高,大部分维持在10分左右。

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翻译示意图2005年——2009年湖北省高考文言翻译示意图依据这两张示意图,预计2010年高考文言文选材仍会侧重于人物传记,但不一定出自正史,可能会出自学者文集中写人记事的文章,文学色彩较浓,类似于2009年江西卷的《卖酒者传》和湖北卷的《孟德传》。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

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不辨古今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

这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如2016年高考湖北卷第10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这是道德层面的;但“鄙”在古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这是认识层面的,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所以,A 项就犯了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

二、不知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而仍按原字去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如2016年高考四川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该句中的“内”是“纳”的通假字,意思是“使……进入”,意译为“投入”,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通假字,未能按所通之字“纳”去解释,而仍按“内”的字面义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三、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如2016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训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训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点较为固定,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文言文翻译时却很难得分,为此,本文总结出一些考生在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时,常常涉及的误区,并逐一指出走出误区的对策,希望能给考生们答好文言文翻译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文言文翻译常犯错误归纳

文言文翻译常犯错误归纳

文言文翻译常犯错误归纳文言文翻译常犯以下错误:一、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1.译错词义。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有的同学把“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这一句,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

2.混淆虚实。

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

例如把“特与婴儿戏耳”,错译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

显然,译者把虚词“特”、“耳”译错了——“特”是副词,在此作“不过”讲,不能译为“特地”;“耳”是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不能误作实词,错译为“耳朵”;这里“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

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二、漏译1.省略成分不增补。

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

例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承前省略了。

如果只补出“触草木”的主语“蛇”,而漏补“尽死”的主语“草木”,就会漏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

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这才对。

2.该译词语被“遗忘”。

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

例如有同学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这一句,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

这里就漏译了“病”字。

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

三、硬译1.照搬注释不变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因为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把这一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2.倒装句式不调整。

有同学把“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之文言句子翻译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一、教学内容了解文言句子翻译的常见错误以及应对策略。

二、教学要求明确句译要求,掌握句译方法,剖析句译误点,提高句译得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1.强化直译原则,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2.在语境中串通句意;3. 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准确到位。

四、重申翻译要求及常用方法翻译要求:信、达、雅。

常用方法:对、换、留、删.补、调五、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1. 抛开直译原则,凭空想象例①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误:南山上有一种竹子,不柔软白己直立,砍下来用它,比得上犀牛皮。

正:南山上的竹子,不用火烤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

例②: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02全国卷)误:这是李将军说的。

正: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③:说秦王书上,而说不行。

误:游说秦王十次上书,但游说不成功。

(但秦王说不行)正:游说秦王的凑章上了十多次,但他的主张没被采纳。

应对策略:牢记直译原则,运用对译的方法,文白对应,字字落实。

2.只译大概,不求精确例①: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速归.之。

(08山东卷)误:哥哥说:“无论弟弟能不能砍柴,纵然能砍柴,况且还不可以。

“(说完)迅速回去了。

正:哥哥对弟弟说:“不要说你不会砍柴,就是你会砍柴,这样也不行。

“他催弟弟赶快回去。

例②:陈人欲战,(任)蛮奴扌为之日:“老夫尚降,诸君何事!”公皆散走。

(08辽宁卷) (扌为:挥手呵斥)。

误: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投不投降,关你们什么事!”众人都四散走开。

正: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例③:会沙汰...郎官,唯(辛)雄与羊深等八人见.留,余悉罢遣..。

误:会见沙汰郎,只有辛雄与羊深等八人留下,其余的人全部离开。

正:恰逢精简郎官,只有辛雄与羊深等八人被留任,其余全被罢免遣送。

(沙汰:淘汰,此处译为“精简”)应对策略:a.切忌望文生义,“喝露水”;b.牢记直译原则,字字落实;c.结合已学知识,联系语境,反复推敲,尽量精确。

3.忽略语境,妄自猜测例①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09山东)误: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就阻止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的。

”正: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的。

”(这个句子的误译,主要在于“止之食”,根据句后文意,应为“留他吃饭”,而非“阻止他吃饭”。

“止”由“停止、停留”而引为“留”)例②: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

(湖大卷九)误:拿着金吾的兵器攻打郾军,我还担忧什么呢?正:有你攻打郾军,我还担忧什么呢?(由本段前句“先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可知“执金吾”是光武帝封给贾复的官名,这里的“执金吾“指贾复)应对策略:结合语境.结合文意翻译,千万别妄自猜测。

4.不审关键词和特殊句式,丢失得分点。

例①:(朱邑)身为列卿,居处..节俭,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误:(朱邑)身为列卿,居住的地方节俭,俸禄和赏赐与九族乡里共享,家破人亡,还剩下一点钱财。

(三个得分点一个也不正确,无分)。

(居处,指平常生活;共,通“供“,供给;亡,通“无”,已学过“河曲智叟亡以应”)正:(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例②: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08全国卷I)误:兄长是国君就当好国君,自己是国君就当好兄长就可以了。

正: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就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君”、“兄”皆为名词用作动词,君,用国君礼对待;兄,用兄长礼对待。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辨:则兄.之。

(名词作动词,用兄长的礼节对待..) 例③: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误:想找到一块丘壑中最美丽的地方像桃花源,托身栖居在那里。

(扣2分)正:想找到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丽的地方(处所),托身栖居在那里。

(定语后置句式,译时应将定语调到中心语“丘壑”前。

)应对策略:翻译前审一下得分点,一般得分点不外乎①重要实词,②重要虚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常见通假字,⑥特殊句式,⑦固定句式等。

5.丢三落四,信息遗漏。

例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误:读书上百遍,意思自然就清楚了。

(“其”漏掉了)正:读书上百遍,文章的意思自然就清楚了。

例②:明者睹未萌,况已著乎!误:精明的人能够预见未发生的事物,何况显露了的!(省略的主语未补出,“已”漏掉了)正:精明的人能够预见未发生的事物,何况迹象已经....显露了的!应对策略:文白对应,字字落实。

6.该译不译,该省不省例①:因释然寤,治装而归。

误:于是释然省悟,准备行装而回去。

(“释”,坦然,未译;而,表修饰,此处不译)正:(胡叔才)于是坦然省悟,准备行装回去了。

例②: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08重庆)误:(他们)倾尽财产还不够交纳赋税,竭尽全力还不能完成劳役,百姓饥饿寒冷,挨冻挨饿,腐尸随处可见。

正:(他们)倾尽了财物仍不够交纳赋税,竭尽全力还不能完成劳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也”在句中是语气助词,起舒媛语气的作用,无实义,译时应删去。

)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例④:折藏之,归以示成。

误:回家后拿给成名看。

(“归以示成”,“以”后省略了“之”,“之”代纸片。

译时应补出来。

)正:回家后把它拿给成名看。

应对策略:该译不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文言词当现代汉语词,如例①的“释然”,二是忽视省略的内容,如例②句首省略了主语“他们”,例④省略的“之”,译时都要补出来。

“该省不省”中的“该省”的内容有那些呢?一是文言文中那些只表停顿、凑足音节或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删去不译。

二是偏义词,如苏轼《超然台记》中“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中的“美恶”偏指“恶”,“美”应省去不译;“忧乐”偏指“忧”,“乐”应省去不译,还有运用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译时只取其中一个,如例②中的“民氓饥寒冻馁”。

7.不打草稿,随意涂改。

不打草稿,带来两个弊端,一是反复涂改(这是细心的人),导致卷面不整洁,甚至难认,二是仓促写出,对与不对,通与不通,不去管(这是粗心的人),导致失分。

因此,考试中,文言翻译练习要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七、建议复习方法1.重视积累文言知识如:①常用的重要实词;②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固定句式;⑥特殊句式;⑦常见通假字。

2.重视文本可以将背诵文字名篇与积累文言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熟读中增强文言语感,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练习1.阅读下面文段,先断句再翻译。

(08重庆卷)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2、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哀公问于孔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音乐官)。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吾闻“夔一足,信乎”?(2)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3)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4.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栗之马。

仲孙子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1)子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5.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

”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

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然则功且安至?(2)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6.晋君与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

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对。

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

”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若君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

”君曰:“善哉言!”(《尸子·贵言》)(1)君奚问栾氏之子为?(2)另栾氏之子,其若君何?7.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日:“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刘基《郁离子》)(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8.(09安徽卷)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