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阐释、困境透视与路径探析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阐释、困境透视与路径探析

DOI :10.19299/ki.42-1837/C.2023.12.0252023年第12期总第218期·社会治理·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阐释、困境透视与路径探析刘冬梅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农文旅深度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具有深层价值意蕴。

当前农文旅深度融合成为热门趋势,但总体来看仍面临着扶持引导政策相对滞后粗放、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商业化同质化问题突出、数智化应用不够等多元困境。

为此,文章建议通过优化完善政策衔接、构建多元主体共建格局、推动产业创新转化、加快农文旅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作者简介:刘冬梅,中共莆田市荔城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福建莆田351100)。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12-0106-0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部署。

目前,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广大乡村层出不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生动样本。

例如,2022年被列为“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成功入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卡拉村,充分挖掘利用非遗资源、田园风光、鸟笼文化、果蔬花卉美食等优势特色资源,探索打造了“农业+文化+旅游”多元融合业态,形成了鸟笼产业、非遗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业、养殖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与此同时,学界围绕乡村文旅融合及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农文旅的研究阐释却相对滞后。

咸阳将来的发展趋势

咸阳将来的发展趋势

咸阳将来的发展趋势
咸阳将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咸阳将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新建和扩建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便捷性。

2.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咸阳将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人才引进和培养:咸阳将加大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来到咸阳发展,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4.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咸阳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包括加强污染治理、提升水源保护、推广清洁能源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5.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咸阳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秦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咸阳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总体来说,咸阳将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为抓手,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标题: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为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总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对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产业融合对文化旅游的影响与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产业融合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强化领导与市场的互动,可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一、引言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更丰富、更有内涵的旅游体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在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仍然不够明确,存在许多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方法,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问题及背景目前,国内外许多地区将文化旅游列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但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和机制。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2. 产业融合发展对文化旅游的影响与作用;3. 如何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三、研究方案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实地调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产业融合发展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案例研究有助于从实践层面分析和评估产业融合对文化旅游的影响。

(三)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和数理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归纳。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根据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当前文化旅游产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传统模式僵化等问题;2. 产业融合对文化旅游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也存在利益冲突和合作困难的挑战;3. 加强领导引导和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产业经济Һ㊀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董玉稳摘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已经逐渐发展为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㊂文章主要对当前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㊂关键词: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新时代经济一㊁引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文化消费以及旅游活动逐渐增多,且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理念频频出现在社会以及各种媒体之中,其已经逐渐发展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㊂但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于其发展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㊂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使二者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进而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二㊁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足,同质化现象文化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珍贵资源,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并且观念较为落后,从而致使我国部分地区未对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及有形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没有充分利用文化元素,从而致使特色文化没有市场让其发挥自身的作用㊂我国部分地方部门的观念依然处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初期发展阶段,并没有对当地文化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对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业态进行过分模仿,缺乏创新性,未具备实质性的特色文化内涵,存在极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甚至会出现千村同景㊁百城一面的状况,缺乏个性以及特色,无法对人们产生充分的吸引力㊂(二)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并且目光短浅,前瞻性有所欠缺,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一方面使建设的重复性得以增加,并且又由于缺乏整体统筹,旅游产业过于分散,从而致使产品的生存周期较短㊁整体品牌效应不佳并且无法对人们形成有效吸引㊂并且由于区域旅游开发过度不足,从而造成相关部门在对区域内的地方文化㊁自然生态㊁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时,其会存在极高的难度,进而致使部门在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过程中不能充分的与游客需求㊁时代发展需要以及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充分结合,相关部门没有从文化旅游的层面对相关设计进行充分考虑,规划设计建设前瞻性不足,并且其实用性㊁科学性有所欠缺,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说,其缺乏合理性㊂三㊁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一)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思路进行创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有机融合,其协同的效果远远要大于二者简单相加㊂面对文化旅游融合方式过于单一㊁深度广度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对其契合点进行充分掌握,积极运用当前先进措施以及理念,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对人们精神需求予以满足,进而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具体如下:首先,相关部门要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㊁历史文化㊁民族文化㊁节庆文化㊁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研究进行加强,并要对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优势进行充分结合,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将市场化的手段应用其中,从而将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相关部门面对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其应该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从而对旅游消费者多元化㊁多样化㊁个性化的文化旅游需求予以满足㊂并且要对当前的先进技术以及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偏好以及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利用创意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升华,针对性的制订可以深入人心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进而使其呈现精品化㊁特色化㊁品牌化㊂(二)对高效的融合治理体系进行构建第一,要将市场决定性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㊂市场的需求对于产业开放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对供求规律㊁竞争规律㊁价值规律等市场规律进行利用,对文化和旅游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进行创新以及整合,对现代化市场体系予以健全,进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向前发展㊂第二,要将政府的引导㊁规划㊁服务㊁支持以及监管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㊂首先,在建立文化和旅游部以后,我对省市县三级文化旅游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并加强其合作,从而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统筹发展的格局㊂其次,要对体制机制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对文化旅游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予以加强,政府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使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旅游产业的硬件设施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提供有效的服务,进而使文化旅游融合红利得到充分的释放,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文化和旅游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本身的联系就十分密切㊂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已经必然发展趋势㊂但是从其融合以及发展现状来看,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其发展造成一定不良影响㊂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认知,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得以不断加深,进而有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参考文献:[1]范建华,秦会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81.[2]石琳.语言经济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9(2):101-106.[3]黄萍.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3):1-5.作者简介:董玉稳,唐山市丰南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㊂91。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摘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是当前推动文化产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的观点、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融合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对旅游与文化融合进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分析、进步战略一、引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互相关联和互相增进的产业,其融合进步不仅对于增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传承和进步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对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的观点与特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是指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实现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进步的一种模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体验: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丰富,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使融入文化的旅游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提高旅游者的体验感受。

2. 创新与升级:通过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进步,增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产业链协同进步: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进步,有助于整合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与进步,提升整个产业的进步水平宁综合竞争力。

4. 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能够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卫,增加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增进地方经济的茂盛。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进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文化精品缺失:目前旅游市场上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文化产品供给与旅游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 资源错配: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机制,导致资源错配、利益不均衡的问题。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文旅融合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通过提供文化体验、旅游服务和创意产品等方式,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和多样化体验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化地理学、旅游文化学、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等学科。

文化地理学研究了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创造和变迁的影响,在文旅融合中提供了空间布局和资源整合的思路。

旅游文化学探讨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解读旅游现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思想基础。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了创意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经济支撑和创新驱动。

二、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1. 我国西安的“丝绸之路”文旅融合实践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通过将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西安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丝绸之路文化展览、文化创意产品和演艺表演等都成为了西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美国纽约的艺术区文旅融合实践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切尔西区等艺术区是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案例。

这些地区依托本地独特的艺术创作氛围和文化气息,发展了大量的艺术展览、文化节日和创意商业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文旅融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首先,文旅融合可以提升旅游的综合体验和附加值,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创意产品。

其次,文旅融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再次,文旅融合可以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创新和转型。

最后,文旅融合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与保障机制探讨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与保障机制探讨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与保障机制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产业,它们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机理分析和保障机制探讨两方面阐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

1. 共同价值观与服务对象:文化产业强调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而旅游产业则是以服务游客为主要目标。

文化产业所展示的历史沉淀、民俗风情等独特文化元素正是旅游业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品牌效应: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产品和旅游景点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动,可以实现品牌效应的最大化,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3. 产业链协同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比如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与旅游纪念品的推广,文化活动的举办与旅游节庆的策划等,这种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

4. 区域协同发展: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区域内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可以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以及鼓励旅游行业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2. 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融资、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以推动两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人才培养:培养具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双重背景的人才,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推动双向交流,促进跨界合作,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4. 品牌推广:借助政府平台和产业组织的力量,加大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和旅游景点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两者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文化旅游产业共建共享: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联盟,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实现产业共建共享,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

通过以上保障机制的落实,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产业融合的思想源自国外的新兴行业[16]。

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行业即信息行业,而信息之间的交叉引用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信息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思想。

在1989年,产业融合的思想开始被运用于其他各行业,Rosenberg在对机械设备业的研究中创新的引入了该思想。

产业融合的出现有几个重要意义,一是各个产业间都存在着产业边界或者说产业壁垒,产业融合可以模糊边界、降低壁垒。

二是产业的正常发展升级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产业融合可以为经济发展、产业革新提供新路径。

三是产业融合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四是推动产业结构层次的发展升级。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业融合现象开始被众多学者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

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是由于科技的急剧发展,数字信息被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最先开始系统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在植草益看来,产业融合是指针对产业界限或行业间厚厚的壁垒,通过运用技术革新等各种方式手段打破界限、减弱壁垒,从而达到行业间相互竞争、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信息领域的各行业间由于数字技术在产业边界上的重合交叉,出现了新的产业技术,从而推动了产业新业态形成[2][2]。

在周振华看来,因产业融合的出现而构建的产业新生态,有利于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3]。

在黄柏青、李勇君等学者看来,产业间的融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析哪些方面容易融合,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新业态;避开不易融合的地方。

其中文化产业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主要有四个,通过与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文化产业的产品、服务进行延伸,得到新的产品业态和服务体系,最终建立以某个或多个产业为中心的价值链[4]。

2 国内外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Smith 认为文旅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两种视角来分析说明,从人类学上可以得出高度耦合性,从社会学上则可以看出其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学者方守林、于婧构建了SEM模型,对河北省文旅产业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据此得出推动产业融合的全新途径[6]。

现代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现代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咸阳市为例

GRACEFUL BEARING区域治理现代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咸阳市为例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丁华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说过,“城市面貌改变的速度快过人心”。

这句话形象的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当中的真实状况。

咸阳的城市面貌改变也非常之快,仅2017年,横跨渭河的古渡廊桥建成通行,还原了秦都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盛景,丝路公园的建成开园展现了咸阳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的重要地位,两寺渡公园内秦帝国重要历史人物的雕塑小品回溯秦时辉煌与灿烂。

渭河两岸成为城市新的会客厅、市民文化中心拓展了城市文化空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又给咸阳的名片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咸阳也被城市发展的洪流裹挟前进,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传统和现代的冲撞、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叠、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融、消费服务城市和城市生活的波澜,都让这座城思考自己未来的文化气质和类型,在传统和现代的纠结中,走向传统的复归和现代化的崛起。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现代性角度剖析咸阳人文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去寻找推动人文咸阳建设走向新的文化高度,实现现代性蜕变的力量,以期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一、城市文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与城市相伴而生。

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面貌如何改变,城市文化如同城市的血脉而生生不息,它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记忆,是保存和生产人类文化的宝库。

而现代城市从17——18世纪的西欧开始出现直到现在,从政治、宗教扩展到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对于现代性的研究与描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主要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的现代性是一个综合、复杂和独特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包含了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历程,展示出城市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和禀赋,比如进步、理性、创新、发展等。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1.解读咸阳咸阳,深居关中,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作为中华第一帝都和十三朝京畿重地,咸阳富有殷实的文化遗产财富。

近年来,又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第一地热城等殊荣。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确定咸阳的旅游发展方向,打开咸阳旅游发展的新篇章,规划从地脉、文脉双重角度,重新解读认知咸阳。

1.1地脉视角:因塬成势,因水成型咸阳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南部渭泾冲积平原,中部黄土台塬区,北部高原丘陵区的阶梯形态。

塬,代表了咸阳最典型的地貌形态,构筑了咸阳的地势,帝王龙势及生态格局。

城择水而建,人临水而居,咸阳城的建设发展得益于渭、泾、沣三水。

渭水,咸阳的母亲河,咸阳城因之而建,商业得其繁荣,富集的地热资源因其而生;泾水,形成了大拐弯、高山峡谷等恢宏壮丽的自然景观;沣水,古八水之一,现为咸阳城区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

1.2文脉视角:因史成名,因人成景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地,以“中华第一帝都”载入史册,短短十五年间创造了“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的奢华景象。

几经繁华后被项羽付之一炬,后期遗址上崛起了具有汉唐气韵的东方国际大都会长安,成为秦都咸阳历史必然中的延续,转为京畿重地,而咸阳原亦成为汉唐两代皇家的龙脉所在;至明清,泾阳、三原一带逆转宋元时期的衰落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重镇;近代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渊薮。

成名于秦、繁荣于汉唐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得咸阳具有先人开拓的周秦雄风及后来延续成的汉唐气韵。

由此,周秦汉唐的“开拓精神、王者风范、沉雄大气”奠定了咸阳的城市性格,历代涌现出的各界英雄豪杰彰显了咸阳人性魅力。

2.为咸阳把脉—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咸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规划诊断咸阳旅游发展主要受制约于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业定位狭小,不能有效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有品牌无支撑,优势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等不合理;区域旅游地位低,在区域合作中比较被动;大量丰富的资源被西安强势光环所屏蔽,旅游发展处于尴尬境地。

关于咸阳发展秦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关于咸阳发展秦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2019年12月下半月刊关于咸阳发展秦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宁江英开发秦咸阳文化旅游应该将其放在“关天经济带”大框架内,打造一个包含咸阳在内的秦文化旅游线路。

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开发与利用咸阳有形、无形的秦文化资源,是我们在发展秦文化旅游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现有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的大框架内,有计划地复原秦宫,丰富秦文化开发利用的形式和内容,打造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这一秦文化旅游增长点。

引言旅游业往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秦王朝的首都,有“第一帝都”之称。

虽然秦文化是一个时空跨度比较大的文化概念,历经了从西汉水流域到渭水流域发展的过程,跨越早期秦人到秦王朝的时间范围,但咸阳作为都城是当仁不让的秦文化核心地带。

一、依托关天经济区发展,开发“追寻秦文化”线路旅游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把咸阳定为“关天经济带”的核心区,与西安一起着力打造以“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引领和辐射西部内陆城市。

2 000多年前,秦国就是从天水一带出发,东进关中,并以咸阳为基地统一了中国。

天水地带和关中地带发生了自然融合,成为了一个经济体。

秦文化成为关天经济区强大的人文基础。

因此,我们应举关天经济区之力,借全省、全西部、全国之势,依照秦文化中心移转的顺序,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秦文化,打造一条“追寻秦文化”的旅游专线。

早期秦人沿着“天水—西犬丘—秦亭—汧—汧渭之会—平阳—雍—栎阳—咸阳”的路线东进,途经今甘肃省礼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陕西省陇县牙科乡磨儿原—陕西省陇县东南乡郑家沟原—陕西省岐山县西南—陕西省凤翔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陕西省咸阳市等8个地区。

东进沿线上几乎都存留有秦人活动的遗存,对于这些遗存我们需要依照秦文化地域移转及发展的大方向以陇海线为主线选取几个比较成熟的典型遗存,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将其做大做强。

如: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遗址、甘肃省张家川自治县秦人早期遗存、陕西凤翔县秦雍城遗址、陕西凤翔县秦穆公墓、陕西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陕西省西安市临潼秦始皇陵、秦东陵、秦直道遗址、陕北秦长城等。

对咸阳文化旅游模式构建的思考

对咸阳文化旅游模式构建的思考

大 众 文 艺165宝贵的礼物来享受,它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学中,如能巧妙地编制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让问题寓于其中,可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学新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较为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

(3)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一般要经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

动作思维是一种初级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其它两种思维的快速发展。

而实验就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由于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是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是借助于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建构新知创造条件。

5 结论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它仅仅是教学上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只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参考文献[1] Gonzales, Nancy A. Problem formulation: Insights from student generate questions [J], School Science and Teathing, 1996, (3): 152 157.[2]Eric J Knuth, Fostering mathematical curiosity[J].The Teathing Teacher, 2002, (4).[3][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第一版序言)[M].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建设旅游强国已成为我国在旅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宏伟战略。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

咸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方案1.解读,深居关中,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作为中华第一帝都和十三朝京畿重地,富有殷实的文化遗产财富。

近年来,又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第一地热城等殊荣。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确定的旅游发展方向,打开旅游发展的新篇章,规划从地脉、文脉双重角度,重新解读认知。

1.1地脉视角:因塬成势,因水成型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南部渭泾冲积平原,中部黄土台塬区,北部高原丘陵区的阶梯形态。

塬,代表了最典型的地貌形态,构筑了的地势,帝王龙势及生态格局。

城择水而建,人临水而居,城的建设发展得益于渭、泾、沣三水。

渭水,的母亲河,城因之而建,商业得其繁荣,富集的地热资源因其而生;泾水,形成了大拐弯、高山峡谷等恢宏壮丽的自然景观;沣水,古八水之一,现为城区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

1.2文脉视角:因史成名,因人成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地,以“中华第一帝都”载入史册,短短十五年间创造了“之旁二百里,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的奢华景象。

几经繁华后被项羽付之一炬,后期遗址上崛起了具有汉唐气韵的国际大都会长安,成为都历史必然中的延续,转为京畿重地,而原亦成为汉唐两代皇家的龙脉所在;至明清,泾阳、三原一带逆转宋元时期的衰落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重镇;近代成为民族革命的渊薮。

成名于、繁荣于汉唐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得具有先人开拓的周雄风及后来延续成的汉唐气韵。

由此,周汉唐的“开拓精神、王者风、沉雄大气”奠定了的城市性格,历代涌现出的各界英雄豪杰彰显了人性魅力。

2.为把脉—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旅游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规划诊断旅游发展主要受制约于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业定位狭小,不能有效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有品牌无支撑,优势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等不合理;区域旅游地位低,在区域合作中比较被动;大量丰富的资源被强势光环所屏蔽,旅游发展处于尴尬境地。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二章文化旅游产业概述 (4)2.1 文化旅游产业概念与特点 (4)2.1.1 文化旅游产业概念 (4)2.1.2 文化旅游产业特点 (4)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4)2.2.1 产业发展规模 (4)2.2.2 产业结构优化 (4)2.2.3 产业融合发展 (5)2.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5)2.3.1 内部因素 (5)2.3.2 外部因素 (5)第三章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5)3.1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创新 (5)3.1.1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5)3.1.2 资源整合创新模式 (5)3.2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6)3.2.1 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6)3.2.2 产品创新模式 (6)3.3 文化旅游营销策略创新 (6)3.3.1 营销策略创新的必要性 (6)3.3.2 营销策略创新模式 (7)第四章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7)4.1 国家政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 (7)4.2 地方政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 (7)4.3 政策创新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8)第五章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8)5.1 文化旅游产业链构成要素 (8)5.2 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 (9)5.3 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路径 (9)第六章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 (9)6.1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内涵 (9)6.1.1 技术创新的定义 (10)6.1.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10)6.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0)6.2.1 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10)6.2.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10)6.3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应用 (11)6.3.1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11)6.3.2 文化旅游服务创新 (11)6.3.3 文化旅游工艺创新 (11)6.3.4 文化旅游管理创新 (11)第七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 (11)7.1 文化旅游品牌概念与价值 (11)7.1.1 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义 (11)7.1.2 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 (11)7.2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状与问题 (12)7.2.1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12)7.2.2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2)7.3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路径 (12)7.3.1 加强品牌战略规划 (12)7.3.2 深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12)7.3.3 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 (12)7.3.4 加强品牌传播与推广 (12)7.3.5 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 (12)7.3.6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2)7.3.7 培养专业人才 (13)第八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3)8.1 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13)8.2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3)8.3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3)第九章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14)9.1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4)9.1.1 概述 (14)9.1.2 内涵解析 (14)9.2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4)9.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9.2.2 优化产业结构 (14)9.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4)9.2.4 提升服务质量 (14)9.2.5 创新营销模式 (15)9.3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15)9.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9.3.2 评价方法选择 (15)9.3.3 评价结果分析 (15)9.3.4 案例分析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存在问题与不足 (15)10.3 研究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特稿3摘 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应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升级,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

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却面临着融合水平低、融合渠道与形式不丰富、地区差异显著,以及区域集群效应不足等问题,只有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引擎。

本文阐释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系统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生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深度融合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激发经济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也从粗放型规模增长向优质发展方向转化。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催生文化和旅游领域新业态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文化旅游融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临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利益主体与外部环境间存在广泛的依存、竞争与合作关系,有必要厘清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不仅将加深人们对文化旅游融合本质与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行相关制度与政策设计。

二、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尽管文化和旅游融合在实践中已经备受关注,但学者们在理论层面上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涵仍未有统一定论。

现有文化旅游融合的界定主要从产业视角展开,有学者将文化旅游融合定义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动态变化的过程,经历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的模糊或消失,最终导致新型融合产业形态的形成。

”有学者则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理解文化旅游融合,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体现为:“以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以旅游展现新时代文化,以创意连接旅游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与发展

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与发展

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与发展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旅游文化发展方面,秦汉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的旅游文化发展,对于后世的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与发展。

一、秦汉时期旅游文化的基础秦汉时期旅游文化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交通、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秦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军事方面,秦始皇在制定一系列军事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巩固。

这些军事措施,为后来的边疆旅游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通方面,秦始皇大兴修筑公路和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为旅游业和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

在文化方面,秦朝在思想、艺术、文学等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成就,这些艺术和文学作品,成为后世旅游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秦汉时期旅游文化的发展1. 帝王的南巡北游秦始皇曾经在位期间进行过多次南巡,北游。

而这些南巡、北游,不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推广了中国的旅游文化。

南北巡游历时极长,行程千里之遥,中途会在各种地方暂住,吃当地的特色饮食,欣赏名胜古迹,感受地方文化,这一切都为后来的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寺庙的搭建古代中国诸多的寺庙也作为旅游的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秦汉时期是我国佛教传播的重要时期,各种佛寺大量涌现。

而这些佛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且在旅游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是因为在秦汉时期它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壮大。

3. 桥梁和关隘的建设秦汉时期的桥梁和关隘建设发展极为迅速,这不仅方便了各地的交通运输,也方便了各地游客和商人的出行。

比如秦岭大石头关、汉中柿子关、岷县夹金山关等关隘,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成为了旅游胜地。

三、秦汉时期的旅游品牌秦汉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品牌。

这些旅游品牌,为后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211188744_出众还是出局

211188744_出众还是出局
创新等提升产业及区域竞争力。由此来看,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产业集群演进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
城乡协同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特色小镇建设通过产业、功能、机 制、形 态 等 要 素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彼此影响甚至联合,发挥“特而强”“聚而合”“新而活”“精而美”等耦合效应。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和特色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域竞争优势,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专业性、网络性、集聚性、独立性的产业 集 群。这 一 理 论 得 到 学 术 界 的 广
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领域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 学 及 竞 争 经 济 学 等 领 域 中
得到广泛运用。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立命 之 本”,已 有 研 究 和 实 践 表 明,特 色 小 镇 建 设 的 基 础 在 于 构 筑 良 好 的
新,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23]。王 坤 等 运 用 统 计 分 析 和 空 间 分 析 方 法 发 现 特 色 小 镇 对 推 动 城 乡 融 合 的 重 要
意义 [24]。
综合来看,国内外对于城镇建设的研究较为丰富,目前围绕特色小镇的研究侧重于产业政策、指标体系、
主体治理模式等宏观层面,特色小镇的类型定位多偏向旅游类小镇。案例研究则 主 要 聚 焦 于 对 某 地 区 或 某
研究的相关理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契合西安市特色小镇特色化发展的突围 之 路,从 而 为 西 安 市、陕 西 省
乃至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等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收稿日期:
2022
11
02
DOI:
10.
13968/
cnk
i.
1009

谈咸阳文物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

谈咸阳文物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

谈咸阳文物旅游现状和发展对策作者:张亚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8期张亚亚咸阳素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称,其林林总总的文物资源,作为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199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咸阳历史文物旅游快速发展,然而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阐述了咸阳文物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发展现状,试图探讨出更好更快发展咸阳文物旅游的有效性对策。

一、引言咸阳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历史悠久,古迹遍布,各个时期文化积淀厚重,形成了咸阳文物鲜明的特点。

近年来,咸阳对文物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不断完善各景点旅游设施基础建设,丰富的历史文物已成为旅游产业的亮点。

但整体来看,咸阳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统计,咸阳此次普查共登录文物点5313处,西周的青铜器、秦代的砖雕、西汉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画等数不胜数。

认真清理和保护咸阳文物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发展我市文物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二、咸阳文物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现状咸阳文物旅游资源种类繁多。

有以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为代表的27座帝陵及诸多古墓葬,有以秦直道、秦汉甘泉宫、秦都区尹家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型原始村落遗址为代表的古遗址;有我国目前仅存三座唐代大殿之一的长武县昭仁寺大雄宝殿、三原县城隍庙、崇文塔、泰塔、北杜铁塔、文峰木塔等古建筑,彬县大佛寺是石刻艺术中的绝代精品,马踏匈奴、昭陵六骏、淳化出土的西周大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汉鎏金马闻名遐迩,有旬邑县马栏关中分区机关旧址、三原县辛亥革命时的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旧址、泾阳县八路军总政治部旧址、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战役、爷台山战役、毕原血战旧址等革命史迹。

(一)对外宣传影响力不足。

文物旅游资源宣传领域局限,力量薄弱、影响有限,同时没有统一的文化宣传机制,宣传分散性大,宣传部门、旅游、文化等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宣传合力。

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

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

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
梁敏;闫河;贺岭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文章分析了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途径。

要建立规模化的集成旅游网站;建立智慧景区信息系统;创建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博物馆;加强影视技术的应用。

【总页数】2页(P28-28,41)
【作者】梁敏;闫河;贺岭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
2.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3.西双版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4.西双版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5.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途径探析作者:梁敏闫河贺岭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12期
本文为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化下咸阳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开发策略研究》(2014K04-17)成果
【摘要】文章分析了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途径。

要建立规模化的集成旅游网站;建立智慧景区信息系统;创建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博物馆;加强影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咸阳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动力与途径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为这里赢得了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光荣称号。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必将会进一步提升这里的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咸阳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条件和机遇。

一方面,咸阳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推广需要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咸阳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亟需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消费形式的多样化、文化内涵式发展的高要求,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新型旅游业的强大产品。

咸阳的文化旅游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更大价值化?对于开发者而言,就是要不断深挖咸阳特色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独属于咸阳的特色文化体验和消费则是新的追求;对于旅游业本身而言,知识与信息的竞争会带来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与发展。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咸阳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完全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增值空间。

二、信息化条件下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动力
1、外部动力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指出,对区域性自然、文化资源的认识利用和开发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旅游局也发布《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负
责人表示,信息技术将成为打造中国旅游升级版的主要技术支撑力量。

如今,咸阳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第一帝都,养生文化名城”的目标,全面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传统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转变。

力争到2020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咸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基本达到西部旅游强市水平。

这些政策上的利好支持都成为信息时代下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2、内部动力
从旅游业自身出发,衣、食、住、行、游、购、娱七个基本消费项目,需要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价值链的形成。

旅游产品的价值开发越大,对文化资源附加值的挖掘依赖性就越高。

传统的文化旅游忽略了信息流通的重要性,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很难掌握实际消费情况,致使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甚至被浪费。

因此,如何加强各企业间的合作,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衍生品才是真正旅游业发展的航标。

信息化将价值链上的各个利益者协调分工,使其共享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

旅游开发者通过网络给消费者提供产品和信息,而消费者也可以将消费动态实时反馈给开发者。

咸阳作为一个中等旅游城市,其网络的信息化管理相对较容易,同时,咸阳地区的传统旅游主要是由各个景区或组织者单独开发,结构相对较松散,如果能将其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包装,以统一的形象对外宣传和推广,加之与影视传媒、金融保险、教育投资、交通、餐饮、休闲娱乐领域的合作,就能更好地实现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的共赢。

三、信息化条件下咸阳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途径
1、建立规模化的集成旅游网站
当下,咸阳旅游已经走出单纯历史遗迹观光的形态,越来越向着生态、人文、自然、民俗高度融合的自助游形式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流通成本不断降低,旅游者的活动体验空间不断扩大,但现有的旅游网站对外接口都是简单网页链接,没有使资源共享实现最大利益化。

集成旅游网站规模化建立的概念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从而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及时反馈旅游情况。

2、建立智慧景区信息系统
目前,咸阳特色文化旅游主要集中于周边县域,分布较散,且各自特色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如何突出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达到名片化宣传,是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如能做到融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现代运营管理以及智能游览线路与导航功能并举的智慧景区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通信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三通才能更有效地打造咸阳各区域旅游“和而不同”的特色。

3、创建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博物馆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精彩的关中民俗文化是咸阳地区宝贵的两大资源,如何能长久地传承这些文化,特别是在加快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共赢,融合发展,数字博物馆的创建非常有必要。

数字博物馆可以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如此一来,对于四面八方的游客而言,不仅不用长途跋涉就能品味原汁原味的咸阳特色文化,还能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交流互动;同时,数字博物馆对于研究和传播咸阳地域文化而言也提供了永久可靠的文献。

4、加强影视技术的应用
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也离不开文化创意。

影视技术的创造力可以将特色文化的旅游宣传达到最大化。

丰富鲜活的画面、娓娓道来的解说加之音乐元素的巧妙应用,以特色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和宣传片打开了外部世界了解咸阳魅力的窗户。

影视作品在网络和移动媒体上的播放随时随地能给人们带来视听盛宴的审美,突破了平面广告宣传的局限性。

总之,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是打造咸阳名片的重要议题,在当今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不仅可以构建和提升以知识和文化为内涵的经济价值链,还可以满足更多人的情感诉求,使旅游开发者和消费者形成更好的互动。

未来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寻求更多的途径来实现特色文化旅游价值链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李志敏,汪长玉.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研究[J].科技与产业,2014.8.73-77.
[2] 庞媛媛.宗教文化旅游信息化的意义和发展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6.9-11.
[3] 张琰飞,朱海英.信息化视角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5.72-75.
[4] 孙占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发展论坛,2012.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