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资料2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 (2)
爱情是什么,你想象中的爱情是什 么样子,爱情的味道如何?
莎士比亚说:爱情是感情的最高位阶
罗素说:爱情就是生活
柏拉图说:恋爱是严重的精神病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再没有比爱情更 容易让人受伤的了。”
小说家毛姆,“爱情不过是一种肮脏的 诡计,它欺骗我们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 务。”
平爱的凡前人部说分是风花雪月,中部分是柴米
好奇心理
进入大学之前,绝大部分同学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在学习上,还没有精力去想恋爱的事情。进入大学以 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感觉暂时从学业中解脱出来, 开始对爱情产生好奇。另外,由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 部分同学对异性充满好奇,想通过恋爱来进一步了解 异性。
从众心理
有些同学的恋爱动机很简单。当被问到为什么谈恋爱 的时候,有些同学给出的答案是:看寝室的人谈了, 我也就谈了。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谈恋 爱的大学生中,这不所占的比例不小。
恋爱行为误区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恋爱中的同学 的亲昵行为。很多同学认为这种当众举止亲密的 行为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其实这些行为不仅会 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会给自己的恋爱带来隐患。
胡倩 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恋爱观的内涵
恋爱观是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大学生判断和把握恋爱的时机:
感倾向,并在理智支配下,发展成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3、相爱
男女之间单方面的爱慕不是爱情,只有相互爱慕,爱情才能 建立。在恋爱中,从单方爱慕到互爱,有时可能是同步到来, 有时也可能异步到来,或者还会经受一些波折与困难,但只要 双方心心相印,无论是谁首先打开自己的心扉,最终都会赢得
对方的心,并开出徇丽多彩的爱情之花来。
在大学的校园中,我们因为过分看重对方的某些 持证而遭受恋爱挫折,即陷入所谓的恋爱对象误 区。如有些男同学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必须 要对方身高在170厘米以上,要长得非常漂亮,身 材要好;而有些女同学则要求对方高大、英俊、 潇洒等。这些都是过分注重外表所致的。另外, 还有些同学非常注重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等。所有的这些都为恋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心理现象(个体心理)1。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第二节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W。
冯特和E。
B.铁钦纳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W.詹姆斯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s- r刺激-反应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5、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柯勒、考夫卡、韦特海默6、精神分析代表人物:西格蒙特。
弗洛伊德(潜意识)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个案法:搜集单个被试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没有人脑,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主观能动性。
3、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什么是知觉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知觉的基础知觉的直接反映整体感觉的深入一、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性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及答案解析二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和______联系。
2、思维的基本特性有______(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概括性(玩具是可以供儿童玩耍的东西)。
3、根据思维过程凭借物的不同分为______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4、归纳思维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______结论的思维。
5、演绎思维是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
在逻辑学上又叫______。
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6、批判思维是一面批评和批判自己的______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7、集中思维是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______,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8、逆向思维是从______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9、横向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
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______。
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从目前的一步为______,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
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对象。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心理学》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含义(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整个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的重量占整个脑重的80%。
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
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1、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
3、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心理学的起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二、心理学的理论取向(一)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二)行为主义理论取向(三)认知理论取向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
大学心理总结知识点
大学心理总结知识点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人类思维、情感、感觉、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功能和异常。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它作为独立的科学学科的确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心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收集数据,以了解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
3.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收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见。
4. 访谈研究:通过对个体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
四、心理学的分支领域1.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
2.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3.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及心理问题。
4.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5.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教学策略。
5. 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和心身健康问题。
6. 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行为。
七、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主张通过条件反射来改变行为。
2.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知觉对行为起着重要影响。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4. 动机理论: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激励机制。
五、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应用: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广告。
4. 工业心理学的应用:招聘、绩效评估和员工培训等。
大二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大二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表现的科学,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巩固我的学习成果。
一、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以哲学思想为基础。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则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等。
每个学派都对于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二、神经系统和感知神经系统是负责传递信息和协调人体各部分功能的重要系统。
感知是指人类从外界环境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感知的过程中,大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使我们对外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三、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的行为和知识的过程。
记忆是指将学习到的信息保存和储存,并在需要时能够重新调取出来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四、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人类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而动机是人类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于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情绪和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情感的变化。
五、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人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
六、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行为和思维方面出现的异常状况。
心理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对心理障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帮助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们。
七、研究方法与倫理心理学的研究依赖于科学的方法和倫理规范。
大学实用心理学教案2 入学适应心理
第二章入学适应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本章阐述和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的不适应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重点】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及调适【教学难点】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及调适【教学思路】【授课方式】讲授课堂讨论【课时】 2【启发式提问】【指定参考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刚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其心理往往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异变,这主要表现在理想和目标的失落、自我价值感的困惑、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不良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只有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转变个人角色,才能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而成功的渡过大学时代。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一节适应的概述【本节要点】阐述适应的概念类型及机制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如对光的变化的适应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等。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有机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它可以概括为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同化和顺应。
适应状态则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
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某一个水平的平衡会成为另一个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大学生心理学复习资料
①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2.心理反应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3.心理反应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②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③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④错觉:人脑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必然歪曲的知觉现象。
⑥学习的定义(心理学中):学习是指学习者练习或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⑦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知→产生无助⑧习惯的定义:动作的不断重复便形成了习惯。
其心理机制是神经系统中由于不断刺激和强化而形成的稳固的条件反射系统。
属于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动力定型。
⑨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特征:刻意,不自然。
(提醒)第二阶段7-21天左右,特征:刻意,自然。
(稍不留意,回到起点)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特征:不经意,自然。
(习惯性的稳定期)分析论述⑴分析习得性无助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的缓解这一现象的副作用。
答: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知→产生无助。
形成原因有:①教师对待学生的不一致与情绪化;②太多批评太少赞扬;③教师在教学中的无意识失误;④教学方法不合理。
如何缓解: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④训练正确归因和乐观的态度;⑤用行为强化动机和自信。
⑵习惯形成的阶段性并思考人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答: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特征:刻意,不自然。
(提醒)第二阶段7-21天左右,特征:刻意,自然。
(稍不留意,回到起点)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特征:不经意,自然。
(习惯性的稳定期)人生应该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规律、健康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劳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勤于思考、温故知新、合理安排分配好阅读学习和娱乐休闲的时间;良好的做人行为习惯比如礼貌待人、勤俭节约、保持诚信等。
大二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
大二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绪等心理现象的科学。
作为大二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二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概述。
一、认知心理学1. 知觉与注意力: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以及如何分配和集中注意力。
2. 学习与记忆:学习的过程、记忆的类型和如何提高记忆力。
3. 思维与解决问题:人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思维方式的类别。
4. 语言与语义: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以及语义的本质。
二、发展心理学1. 婴儿期:婴儿认知和运动发展,以及情感和社会发展。
2. 儿童期: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3. 青少年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性别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4. 成年期:情感和社交关系的发展,职业选择和身份认同的建立。
三、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社会信息的处理和人际心理学。
2.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友谊和爱情关系。
3. 群体行为: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变化和集体行为的形成。
4. 社会影响力:社会规范、权威和群体压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个体差异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人格类型和人格测量。
2. 情绪与情感:不同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情感表达与识别。
3. 智力与智商:智力的定义与测量,智商的类型和作用。
4. 恒常与变量:恒常性与变量性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五、临床心理学1. 精神疾病:常见的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应激与适应:应对压力和适应环境的心理机制。
3. 心理疗法:各种心理疗法的原理和应用。
4. 健康心理学:身心健康的关系、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六、实验心理学1. 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操作流程。
2. 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结果解读。
3. 实验伦理:关于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以上是大二基础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大学生心理学-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3.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为: ①乐于与人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完善、理解的态
度与人相处;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善于扬长补短; ④能融于集体,与集体保持协调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
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⑤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理健康作为 一种心理机能状态,其最终的规定性是个体与其存在的 内外环境能保持一种正常或良好的适应。适应就是心理 健康的本质。心理健康意义上的适应,就是个体在与环 境的互动中,主体能够通过自身调节系统作出积极而能 动的反应。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 条件。
——[德]弗洛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提出的标准,“健康是一种躯体上、心 理上和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能保持完全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 没有疾病或病症。”
躯体、器官等生理方面
包括
认识、情感、意志与人格 特征以及社会适应等心理 方面
• 2.人格倾向与特征
人格倾向指人的需要和动机。 人格特征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这是个体生理发育趋 于完善和成熟的一个时期,而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 成熟的重要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心身异步现象,表现出 一系列的心身矛盾。
情绪的情景相符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6.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 ①在各种活动中对自己的活动有正确的认识,能自觉确立一
大一心理专业知识点
大一心理专业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复杂。
对于大一心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一心理专业学生介绍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主观感受、行为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因果关系;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哲学的思考到实验的追求,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早期的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灵和意识的问题,后来逐渐转向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现代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的整合。
四、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知觉则是人们对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与知觉的研究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感知和知觉的过程对大一心理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
五、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记忆则是记住和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和经历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大一心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六、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研究对象涉及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各个阶段。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大一心理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
七、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了解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学的知识对于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人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的,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类和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联结,即条件反射。
比如,当我们闻到美食的香味时,口水就会分泌,这是因为我们通过多次经历食物与香味的联结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影响。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奖励,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加强;相反,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惩罚,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或消失。
三、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冲突和欲望的潜藏,而这些潜藏的欲望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心理分析理论主要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四、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多个阶段。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认知发展理论来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如何逐渐发展。
五、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珍·皮亚杰提出的。
她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经验来实现的。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它对人类社会行为和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六、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它主张人类行为是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塑造的。
行为主义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来理解人类心理活动。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大二学习中所了解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的关联,人类可以形成特定行为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操控。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对思维形成的作用。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因斯坦和佛洛伊德。
爱因斯坦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类生命周期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并指出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佛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理论出名,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性欲冲突和个性形成。
四、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代表人物有米尔格拉姆和扎基曼。
米尔格拉姆提出了权威性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指令的影响下可能服从不道德或伦理行为。
扎基曼则研究了群体行为和互动,提出了群体流行概念,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五、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和罗杰斯。
福克斯提出了五因素人格理论,将人格特征划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罗杰斯则强调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幸福感取决于个体是否能够实现自我潜力。
总结:以上只是大二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点的概述。
大一上心理知识点
大一上心理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大一上学期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方面。
其中,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指出,当一个人的认知(思想、信念)与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和行为上的冲突。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例如,爱因斯坦的著名发展理论中,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发展可以分为传感-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包括个体与群体的交互、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其中,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实验“权威实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实验结果显示,在权威指令的压力下,被试者更容易违背自己的道德和良知,从而执行不道德的行为。
四、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性格特点、个性发展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无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五、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包括条件反射、习得性行为、记忆和思维等。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学习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当一种刺激(例如响铃)与一种刺激(例如食物)反复出现时,最初与第二种刺激无关的第一种刺激会逐渐引起响铃时狗的唾液分泌。
六、情绪与压力管理情绪与压力管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涉及到情绪的认知、调节和应对方式等。
情绪与压力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以上介绍的只是大一上学期中的一部分心理学知识点,心理学领域内容广泛而深奥,需要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掌握。
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对于大二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下面是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的简介。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生中生理、认知、社会情绪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比如,大二学生正在青春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情绪波动大,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指导。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对于大二学生来说,了解学习理论有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了解认知学习理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如何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三、记忆与遗忘记忆与遗忘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大二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因此了解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对于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差异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和复习。
四、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对自身情绪的评估、调节和处理的能力。
大二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人格与发展人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个性特征。
了解大二学生的人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同时,大二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六、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感、自我实现、积极情绪等积极心理特征的学科。
大二学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情绪管理、人格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等内容。
大二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下面是大二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人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变化。
2. 心理发展的理论模型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爱因斯坦的身心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儿童成长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 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规律认知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儿童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概念。
二、学习理论1.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为基础,说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强化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奖励和惩罚机制。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为代表,认为学习是行为的重塑过程。
它强调利用激励和反馈来增强或抑制学习行为。
3. 社会认知理论阐述了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和自我效能等概念。
其中,阿尔伯特·班德拉的模型明确了学习者在观察他人行为后的认知、记忆和复制过程。
三、情绪与动机1. 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情绪在学习和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对于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动机理论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论。
了解学习者的动机来源和提供合适的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四、教学评价与评估1. 教学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教学质量。
2. 评价方法与工具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标准化测试和项目评估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的心理心理的概念:心理,即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精神现象和主观世界,也称为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包括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的特征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
心理学的目标,分支,流派构造心理学(奠基人:冯特(W.Wundt,1832-1920)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E.B.Titchener)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
强调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士(William James)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ay,1859-1952)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1949)主张研究意识“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心理学之后几个PPT都有,自己去看学习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有助于搞好教育改革3有助于师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行自我教育4 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的方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生物学基础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心理是脑的技能。
神经系统的构造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构造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和脊髓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从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什么是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什么是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静觉)和机体觉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
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和错觉。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规律: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受什么因素影响)第一,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
第二,注意的选择作用。
第三,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
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的“教”方面充分利用感知规律组织直观教学在学生的“学”方面充分利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PPT有详细的)观察力的培养1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3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4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5做好观察总结6加强观察训练第四章记忆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分类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意识性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关系PPt有图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过程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1、识记的目的任务2、材料的性质、难度和形式3、材料的数量和加工深度4、识记者的主体因素(如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和态度)保持定义:它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遗忘定义: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就是遗忘的过程)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动机前摄干扰是指先前的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对后继的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
后摄干扰是指后继的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对先前的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记忆的敏捷性2、确定记忆目标,培养记忆的准确性3、掌握遗忘的规律,培养记忆的持久性(1)及时复习与练习(2)把握好记忆的最佳时机4、选择记忆方法,培养记忆的准备性(1)多用理解记忆,少用机械记忆(2)多通道协同记忆(3)巧用联系记忆(4)灵活运用对比记忆(5)情感记忆(三)掌握记忆术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思维的概念思维(thinking)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其一,思维反映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其二,思维还可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相互联系的。
思维的分类(一)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求问题解决的方向、范围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集中性思维是将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好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如诊断的过程。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寻找多种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称为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一题多解。
完整病历的鉴别诊断。
(三)根据思维过程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根据思维所依据的内容可将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所谓思维过程,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思维过程也称为思维操作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教学条件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1、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2、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3、正确使用变式4、适时给概念下定义5、形成概念系统6、在实践中运用概念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提出问题(二)分析问题(三)提出假设(四)验证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情绪与动机水平动机水平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有研究证明,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呈倒U型关系。
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原型启发功能固着个性特点表象(一)定义: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所出现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二)特征:A、直观性B、概括性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代偿功能想象的分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任务、目的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的品质(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四)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拉斯(J.Wallas,1926)把创造过程的思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补充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为了学生全民健康的发展2 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掌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4树立教育和教学的心理学观念5培养解决教育和教育问题的心理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