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Word文档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术前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及与休息和运动的关系。

2、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腰骶神经根症状(感觉减退、反射减弱、肌肉萎缩)、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排便异常)。

【护理措施】1、按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动,酌情训练床上大小便、卧位自理能力、手术卧位耐受力及腰背肌功能锻炼。

术后护理【观察要点】1、生命征的观察:术后应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2小时一次至平稳。

2、疼痛的观察:注意观察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伴随的症状。

3、注意观察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如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感觉消失,应立即报告医生。

4、观察切口渗血、渗液及切口引流情况:若渗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适当加压,防止继续渗血。

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引流液较多且颜色变淡应考虑脑脊液漏。

5、并发症的观察(1)尿潴留:术后8小时或膀胱充盈不能自行排尿者,应先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无效则予导尿。

(2)椎间隙感染:术后三天后体温仍然升高,诉腰部(腹股沟处及健侧尤甚)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剧,应及时报告医生,结合血沉、X线检查,做出诊断。

【护理措施】1、按骨科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如引流血色变淡或呈淡黄色,应警惕脑脊液漏,应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体位:术后平卧4—6小时,腰部制动,以后每2—3小时轴线翻身1次,视手术方式,酌情戴腰围下床活动。

4、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消失,即可协助患者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天开始让患者主动锻炼,抬高肢体30—70°,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

术后1—2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先以俯卧位,用“飞燕式”方法,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改为仰卧五点支撑、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

5、饮食护理:应注意定时定量,给予粗纤维、营养丰富、清淡、可口饮食,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腰椎间盘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1、按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

2、平卧硬板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解决因卧床带来的诸多不便。

3、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行动困难以及有无全身症状。

手术者观察局部及下肢运动感觉及排尿情况。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4、避免久坐、大弧度弯腰等动作,疼痛减轻时练习“弓行步”、“慢步倒行”等。

便秘时可以嘱其按摩腹部,从右向下腹顺结肠方向向上向左下推,反复多次。

5、施护要点:
(1)非手术患者绝对平卧硬板床3周,注意腰部保暖,局部热敷,可行针刺、火罐治疗。

取阿是穴、肾俞、腰俞穴、环跳,委中、阳陵泉等穴以通经络,冬天用温针法,驱散寒邪。

对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行腰椎电动牵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配合手法按摩缓解局部疼痛。

2—3周后,症状减轻,可戴腰围下床活动。

(2)需手术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术后平卧24小时,不要翻身,以便压迫伤口,帮助止血。

翻身时须保护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术后2周指导并帮助患者腰背部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

做背伸动作和直腿抬高练习,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3)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忌辛辣香燥之品,保持二便调畅。

6、指导功能锻炼,坚持腰背肌锻炼,可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渐进,锻炼半年以上。

7、做好情志护理,因疼痛剧烈而焦虑,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而恐惧、忧虑等情绪。

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解除病人紧张情绪,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各种不良思想顾虑,静心调养,积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生命体征的情况。

3、日常生活的耐受水平。

4、皮肤完整性,有无压疮的发生。

5、有无神经受压的相关并发症,腰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范围、影响睡眠的情况。

二、护理措施1、保守治疗(1)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平卧硬板床,局部热敷理疗。

(2)保守治疗无效而有神经根功能障碍的症状需手术治疗。

2、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3、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7)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8)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跟粘连。

(9)指导患者做腰背肌的锻炼:①挺胸,患者仰卧,以双肘支起胸部,使背部悬空;②五点支撑法(1周后开始),患者仰卧下肢屈膝屈髋,双足放置在床上,双肘支撑用头、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离床;③三点支撑法(2-3周开始),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④背伸法(“小燕子”5-6周开始),患者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双膝伸直,从床面抬起双腿,即身体的两头翘起,双肩后伸,腹部为支点,形如“小燕飞”;⑤锻炼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决定,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在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10)单纯椎间盘切除的患者,术后3天即可下地佩戴支具行走。

4、出院指导卧硬板床休息,继续腰背肌锻炼。

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佩戴支具3个月,半年内不可提重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根本原因。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

随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

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2.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故本症与某些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如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因腰椎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和严重退行性变。

急性的外伤可以作为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3.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能部又较平时承受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易感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有色人种本病的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偏低。

5.发育异常腰椎舐化、舐椎腰化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是构成椎间盘旋转性损伤的因素之一。

【病理与发病机制】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活动及劳动中,易发生劳损。

椎间盘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主要靠软骨终板渗透,较为有限,从而极易发生退行性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很多,根据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 发病史、诱因。

2. 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 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 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5. 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症)施护(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

1~3周后,如2 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1. 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 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 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返回>>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

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1 护理观察1.1 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2 注意骨盆牵引的重量、床尾端是否抬高以增加反牵引力。

1.3 注意观察易发生褥疮部位皮肤的颜色和温度。

1.4 注意疼痛部位和肢体麻木的变化及生理反射功能恢复。

2 护理措施2.1 了解疼痛的发作诱因及不舒适的程度,以改善舒适状态。

2.1.1 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弯腰。

2.1.2 卧床休息期间,逐步由平躺→半坐→坐起,以解除肌肉痉挛,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2.1.3 热敷。

2.1.4 理疗。

2.1.5 给予病人倾诉的机会,教会放松的技巧。

2.1.6 当感觉神经受伤时,应预防烫伤、冻伤或碰伤等。

2.1.7 下地时给予腰围制动,以预防脊柱扭曲。

2.2 大小便护理2、1了解便秘程度、排尿次数,以判断排泄型态。

2.2.2 鼓励病人摄入果汁、液体及富有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2.2.3 术前即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2.4 解除怕弄脏床铺的顾虑。

2.2.5 注意排便时床铺的保护,防止粪尿污染。

一旦发生污染,应安慰病人,并及时更换干净被服,绝不可抱怨、指责,加重病人思想负担。

2.2.6 适当应用泻剂、缓泻剂和灌肠,以解除便秘。

3 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3.1 积极向病人宣传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讲解教授正确的锻炼方法。

帮助克服影响或妨碍锻炼的困难,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动与静、练与养的关系,能自觉进行锻炼。

3.2 术后早期卧床期间应坚持四肢活动锻炼,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而且对增强机体血液循环功能、提高机体状态、促进疾病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均有益。

如扩胸、深呼吸还能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预防肺部并发症;腹部按摩可增强腹肌肌力、减少腹胀、便秘、尿潴留发生。

足踝、膝关节的活动能避免影响日后的下地行走。

3.3 术后1周开始腰背部锻炼,提高腰背肌力、增强脊柱稳定性。

锻炼方法可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俯卧位锻炼;:仰卧位锻炼坚持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常规【定义】由于纤维环破裂,随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入髓腔,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护理评估】1、腰痛的程度与体位、活动的关系。

2、下肢放射痛走行的部位和范围。

3、是否伴有下肢皮肤感觉减退及麻木感。

4、有无抗痛性腰侧弯和间歇性跛行。

5、会阴部感觉和膀胱功能评估。

6、下肢肌力评估。

【护理诊断】1、疼痛与神经根受压和被动体位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神经根受压、腰及痉挛有关。

3、排泄形态改变与马尾神经受压及卧床时间长有关。

4、自理缺陷与疾病所致、治疗要求限制有关。

5、有肌肉萎缩的可能与疾病和长期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关。

6、有压疮发生的可能与皮肤感觉减退和局部长期受压有关。

7、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神经受压时间长有关。

【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

(2)卧硬板床。

(3)减少弯腰及增加腰部负荷的活动。

(4)更换体位时,避免过急、过猛,以免症状加重。

2、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者腰痛的程度以及体位、活动的关系。

(2)观察下肢疼痛的部位和范围。

(3)观察下肢皮肤的感觉。

(4)观察大小便的情况。

(5)观察下肢肌力情况。

3、疾病护理(1)急性期及手术前应卧床休息。

(2)疼痛剧烈可口服止痛药。

(3)卧床休息翻身时应保持脊柱成一直线。

(4)卧床患者要坐起时应先趴下再利用上肢支撑坐起。

4、术后护理(1)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时应留置导尿,锻炼膀胱功能。

(2)术后翻身时应保持与脊柱成一直线。

(3)观察术后伤口渗血和负压引流情况。

【健康宣教】1、环境安静舒适,被褥干净,及时更换。

2、饮食指导(1)多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2)多食高纤维素食物。

(3)不吃刺激性食物。

(4)戒烟酒。

3、日常活动(1)告知患者日常活动如何保持腰部正确姿势。

(2)卧硬板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行腰椎牵引,按摩推拿,理疗。

4、心理指导讲解牵引或手术的方法和目的,提高患者的信心。

对功能锻炼进行讲解,并指导督促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受外伤等原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时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向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腰部活动障碍。

【护理评估】1、评估病因及诱发因素。

2、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3、了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问题】1、疼痛-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有关。

2、活动障碍-与疼痛及肌肉紧张了、僵硬等有关。

3、忧虑-与担心疾病恢复及预后等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与卧床及活动障碍等有关。

5、知识缺乏-与文化程度、认知及未搜索阅读等有关。

6、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与卧床、疼痛不愿翻身活动等有关。

7、并发症:腹胀、便秘【护理措施】1、减轻疼痛急性期绝对卧床(卧硬板床)休息3周,取仰卧位,床头抬高30度,屈膝,腘窝处放小枕,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3周可使用腰围保护下床活动,3个月内禁止弯腰动作。

2、预防便秘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排便时拉上隔断帘以保护隐私。

给予病人富含膳食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嘱其多饮水。

3、功能锻炼⑴坚持腰背肌锻炼,加强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力。

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免劳累。

⑵病人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腰背部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部保护功能。

功能锻炼包括五式和三点式。

五点式的方法是:把头部、双肘部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双足部三点支撑的三点式锻炼方法。

⑶病人疼痛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每次活动时,一定要使用腰部保护用具,并注意腰部突然受力。

⑷还要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方法:病人宜先翻向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持自己侧身起来,将腿放于床的一侧,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

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4、饮食护理禁吸烟饮酒,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为原则。

5、心理护理首先应向病人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病因、诱因、病程及预后,各种治疗方式的原理和方法,使病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13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

13。

1 护理评估13。

1。

1发病史、诱因13.1.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13.1.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13。

1.4 X线、CT等检查结果13。

2 护理要点13。

2。

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3。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3.2.2。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13.2.2.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感觉异常等情况。

13。

2.2.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13.2。

2.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分13。

2.2.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13。

2。

3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面313.2.4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13.2。

5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1,月不13。

2。

6临证(症)施护13.2.6.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

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3.2.6。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13.2。

6。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13.2.6.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13.3健康指导13。

3。

1宜睡硬板床。

13。

3。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13。

3。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13。

3.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文档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文档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时间:2011年3月16日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1 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发病部位以腰4~腰5为最多,腰5~骶1之间次之,腰3~腰4较少见,体力劳动者多发。

腰椎间盘突出病症,也被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

根据其病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人采用非手术疗法(卧床休息、牵引、理疗等)。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自理部分缺陷;(2)舒适的改变;(3)排泄型态的改变;(4)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5)有压疮发生的可能;(6)有肌肉萎缩的可能;(7)潜在并发症--神经根粘连。

2 一般护理2.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病情较重,腰部持续疼痛,心理痛苦、忧虑。

很多患者对针刀治疗不了解,思想上有顾虑。

护士应耐心对患者进行针刀治疗前的讲解和宣教,使患者明白针刀不是手术,只是无创性的闭合治疗。

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①急性发作期疼痛较重者应以祛风利湿为主,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车前子、绿豆、冬瓜等。

②缓解期疼痛较轻,以麻木为主时,则应食用舒筋通络、活血益气之品,如丝瓜、威灵仙、黄芪、当归、菱角、鳝鱼等。

③本病以肾虚为主,故平时宜常食用裨益肝肾之物,如芝麻、核桃肉、补骨脂、菟丝子、动物的肝脏和肾脏。

还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如竹笋、芹菜、苹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2.3 卧床护理卧床是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急性期患者要求平卧硬板床,症状消失后,继续卧床症状消失日数的1/2,以预防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一.按一般康复科护理常规二.疼痛的护理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特点。

2.制动,卧床休息。

以解除肌肉痉挛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3.起床要佩带腰围并注意侧起侧卧,避免腰部的过屈过伸。

4.根据医嘱给与抗炎止痛药物及物理治疗。

三.便秘的护理1.评估排便情况,了解以往排便习惯。

2.定时排便,宜在早餐后进行,由于肠蠕动刺激而产生胃结肠反射。

3.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燥。

>2500ml/日.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植物纤维可以增加食物残渣,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遵医嘱给予开塞露肛塞。

四.牵引的护理1.牵引重量根据病人体重而定,逐步增加,同时要注意病人是否舒适。

2.牵引过程中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告诉病人牵引过程中避免咳嗽、打喷嚏。

3.牵引结束平卧20分钟,巩固疗效。

五.理疗的护理1.理疗部位皮肤清洁。

2.理疗强度应在病人承受能力范围内,以剂量较大为好。

六.功能锻炼1.指导患者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2.治疗处方要严格遵循康复师的指导。

七.心理护理1.介绍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2.疼痛时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并根据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安眠药物。

八.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减轻腰部负荷,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2.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禁烟酒,生活要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大便通畅。

4.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中医骨伤病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骨伤病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骨伤病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科一般常规护理进行。

2、做好病情观察,护理记录,了解疼痛部位J性质,放射的范围。

3、对于急性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及有无放射疼和皮肤感觉异常的情况。

4、卧硬床,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不易做伸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注意劳逸结合。

5、采取卧位休息或直立体位,尽量减少坐位和半坐位,以减少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6、下床活动时使用腰围以保护腰部。

7、症状缓解后应坚持锻练腰背肌。

8、注意患者有无二便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治湿疹,压疮的发生。

二、临症护理1、推拿疗法:调和气血,解痉止痛每日一次。

2、针灸疗法①主穴:肾俞、委中。

急性期用泻法。

慢性期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加用灸法。

②耳针疗法:常用穴位腰椎、能椎、神六、交感、皮质下、痛点、内分泌。

③小针刀疗法3、中药熏洗或热敷法4、拔罐疗法5、腰椎牵引法脾胃功能失调1、了解病人平时饮食爱好。

调整饮食的色香味,促进其食欲。

2、饮食宜活血祛瘀健脾胃。

如,莲子芙实,黑木耳。

新鲜水果蔬菜。

以温性祛风食物。

如当归红枣煲羊肉,饮适量蛇酒,五加皮酒。

以温经祛风,散寒通络,忌辛辣、燥热、生冷、寒凉之品。

排泄改变1、了解病人的正常排便及排尿习惯,利用各种排尿诱导法, 如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

2、鼓励病人多饮开水。

摄入果汁及富有纤维的食物。

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

3、遵医嘱应用软便剂和缓泻剂,或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以通腹气。

三、饮食护理1、多吃蔬菜及粗纤维食物,2、年老患者应增加钙的摄入,如奶制品、豆类、鱼虾等。

也可食牛羊骨髓以充养筋骨。

四、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通,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五、用药护理中药汤剂易温服,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六、健康教育1、让患者了解椎间盘突出症只要注意保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劳动姿势,避免久坐、弯腰、闪挫、受凉,注意腰部保暖,睡硬板床。

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于青壮年,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化,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

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
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发生L4-5、L5-
S1。

【发病病因】退行性病变是基本因素。

积累伤则是主要诱发因素。

如: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遗传因素、妊娠。

【临床表现】
1.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常为腰部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

2.坐骨神经痛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外侧放
射,并可伴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出现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和性功能障
碍。

【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1)X 线检查能直接反应腰部有无侧突、椎体退行性变和椎间隙有无狭窄等。

(2)CT 可用于鉴别有无椎间盘突出或突出方向等。

(3)MRI 可显示椎管形态,全面反映出各椎体、椎间盘有无病变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

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

(4)脊髓造影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其程度。

2. 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可协助确定受损范围及程度。

【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首次发作、症状较轻的病人可采用
(1) 卧床休息急性期让病人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一般卧床2-6 周或至症状
缓解。

卧床时保持适当体位可减轻椎间盘受压。

(2)骨盆牵引一般采用骨盆水平牵引,牵引重量为7-15kg,每天两次,每
次1-2 小时,持续3-4 周。

( 3) 药物治疗目的为止痛、减轻水肿粘连及肌痉挛。

1 ) 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镇痛。

2)皮质类固醇为长效抗炎药,可用于硬膜外注射或局部注射。

3)髓核化学溶解法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
间,以达到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从而缓解症状。

( 4) 物理治疗
1 ) 局部按摩及热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促进无菌性炎症消
退,使髓核复位。

2)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从而减轻疼痛。

2.手术治疗对对诊断明确、症状严重、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
经受压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

( 1 ) 椎板切除术和髓核摘除术将一个或多个椎板、骨赘及突出的髓核摘除或切除,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 2) 椎间盘切除术将椎间盘部分切除。

( 3) 脊柱融合术在椎体间插入一楔形骨块或骨条以稳定脊柱。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3 周,取仰卧位,床头抬高30 度,
屈膝,腘窝处放小枕,翻身时避免弯曲脊柱,保持骨盆有效牵引
2.预防便秘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排便时拉上隔断帘以保护隐私。

给予病人
富含膳食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嘱其多饮水。

3. 功能锻炼取手术切口张力最小的体位,每2 小时给予轴式翻身一次。


床期间坚持定时做四肢关节的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和直腿抬高练习,逐渐增加抬腿幅度;根据术式及医嘱,指导病人锻炼腰背肌。

一般手术后7 天开始,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2 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制定活动计划,指导病人按时下床活动。

坐起前,先抬高床头,再将病人两腿放到床边,使其上身竖直。

行走时,有人在旁。

【健康教育】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卧硬板床,以避免脊柱屈曲。

仰卧位时,应用小枕
使膝屈曲45 度。

2. 避免腰部脊柱屈曲和旋转扭曲。

避免长时间坐或站立。

3.超重或肥胖者在必要时应控制饮食量和减轻体重。

4.制定康复计划和锻炼项目,坚持锻炼。

锻炼要有规律,指导病人做医疗体
操,以增加腰背肌的力量。

5.穿平跟鞋,以对身体提供更好的支持。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