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法律条件.doc
股份制改制方案
股份制改制方案一、引言股份制改制是指企业从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形式,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将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制企业,以便引入社会资本、扩大融资渠道、提高企业效益的一种重要形式。
股份制改制方案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的基本依据,对于确保改制顺利进行,维护企业和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制目的股份制改制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2. 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变革。
股份制改制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的活力,促使企业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和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加透明度。
股份制改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程度,维护股东的权益。
三、改制方式股份制改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发起式改制。
企业自发提出改制申请,股东根据企业的改制计划进行投资,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股份,实现企业的股份化。
2. 资产重组式改制。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合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股份制改制。
3. 配股式改制。
企业向现有股东配发新股,以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企业的股份化。
4. 并购重组式改制。
通过与其他行业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实现资本的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制。
四、改制程序股份制改制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准备阶段。
企业应制定改制方案,明确改制的目标和方式,并进行各类审计、评估、尽职调查等工作,为改制做好准备。
2. 决策阶段。
企业应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改制方案进行审议和表决。
改制方案经全体股东或董事会授权后,可以进一步推进改制的实施。
3. 实施阶段。
企业应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交改制申请,履行资格审查、转让股权、签署协议、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完成改制的实施。
4. 后续管理阶段。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股份制改造方案1. 背景介绍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原有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一种改革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股份制改造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目标与原则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激发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增加企业竞争力。
在实施股份制改造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改造,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 充分尊重企业法人地位,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 坚持政府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3. 改造方案步骤3.1 企业评估股份制改造前,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改造的可行性和方向。
3.2 股份结构设计根据企业特点和改造目标,确定股份结构设计。
包括股份比例、股份价格、发行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和社会公众持股,多元化股东结构。
3.3 股份制改造方案制定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包括改造进程、改造方式、改造目标等内容。
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造方案。
3.4 股份制改造的法律程序股份制改造涉及到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政策依据。
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改造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5 股份制改造实施股份制改造实施阶段,需要进行交易、股份发行、股份流通等具体操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完善公司章程、股东协议等制度。
3.6 股份制改造后的运营股份制改造后,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调控。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评估与效果股份制改造完成后,需要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效益、市场地位、股东权益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股份制改造方案,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股份制改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案。
本文将围绕股份制改造,探讨其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二、股份制改造的概念和作用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一种改革方式。
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推动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变得更加市场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股份制改造的主要作用包括:1.激励员工积极性:股份制改造可以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股份制改造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4.优化产权结构:通过引入股份制改造,可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案1. 分析和评估在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进行。
2. 设定目标和确定股份比例根据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制定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明确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股份比例。
股份比例的确定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股份过度集中造成公司治理不稳定的问题。
3. 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股份制改造需要配套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例如,可以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员工持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同时,加强企业的法律制约和内部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和资产流失。
4. 招募和引入投资者根据设定的股份比例,通过招募和引入投资者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
招募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路演、股权交易市场、招标和拍卖等方式进行。
国有企业改制规定2024
引言概述: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国有企业改制规定的继续完善和深化,对于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改制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股权结构调整、产权划转、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五个大点,以期为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内容:1.股权结构调整1.1股权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意义1.1.1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1.1.2优化资源配置1.2股权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1.2.1改革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2.2推动国有资产划转为股权1.2.3引入战略投资者2.产权划转2.1产权划转的背景和目标2.1.1促进国有资产流转2.1.2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2.2产权划转的途径和方式2.2.1转变国有股权2.2.2交易市场化的产权交易2.2.3国有资产流转平台的建设3.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3.1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3.1.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能3.1.2激发员工创新活力3.2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的实施途径和方法3.2.1引入市场化竞聘3.2.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3.2.3完善人才评价体系4.激励机制4.1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1.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1.2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2激励机制的具体形式和手段4.2.1股权激励4.2.2绩效激励4.2.3基于市场化竞争的薪酬制度5.监督机制5.1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作用5.1.1防止权力滥用5.1.2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5.2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5.2.1加强内部监督5.2.2强化外部监督5.2.3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总结:国有企业改制规定的持续完善和深化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股权结构调整、产权划转、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改制规定的相关内容。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推动产权划转、引入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改善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
什么是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经营制度。
股份制的经济构成特征,是股份公司、股份、股本、股票、股东、董事会等。
股份制具有政企职能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既相分离又相统一,筹资面广、股东既按股份又承担相应风险。
股份制改造是指普通企业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规定,改造为股份制有限公司。
股份制改造的目的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3、实现政企分开,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权。
4、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股份制改造的原则1、效益最佳原则。
2、突出主营业务。
3、避免同业竞争。
4、减少关联交易。
5、剥离非经营性资产。
6、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股份制改制类型1、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
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应该具备的条件:发起人不少于5人,其中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东出资达到法定最低限额1000万元;发起人共同制定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称和相应组织机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2、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
3、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
4、包括三资企业等其他行使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
股份制改造的流程1、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或者国有企业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企业改制筹备组。
2、选择发起人。
3、聘请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承销证券公司。
4、尽职调查、审计和资产评估。
5、产权界定。
6、国有股权设臵。
包括国有资产评估的确认,涉及以土地出资的,国有土地处臵方案获得国有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复。
7、制定改制方案,签署发起人协议和章程草案,制作改制文本。
8、申请并办理设立报批手续。
9、批准。
10、认缴及招募股份,注资和验资。
11、召开创立大会,组成公司管理机构。
12、办理工商登记和变更手续,注册设立股份公司。
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集团有限公司主创人:主要参与人:集团创建于1990年,是一家以工业电器为主导产品,集制造、贸易、科研、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经济联合体。
股改的基本要求
股改的基本要求
股改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即将原有的企业形式转变为股份有限
公司,这通常涉及股权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股权的转让或流转。
在改造过程中,应确保股权的多元化,避免一股独大的情况。
2.股改后的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包括建立股东大会
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并由董事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聘任经理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
这些机构应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股改后的公司应依法实施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公
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信息,以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这有助于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维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股改后的公司应具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同时,公司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在股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
进行操作,确保股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这包括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各项程序,如资产评估、财务审计、验资等,以及确保股改过程中不存在损害股东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总的来说,股改的基本要求是为了推动企业改革、加强公司治理、提
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在股改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确保股改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企业股份制改造指引
股份制改造全程指引股份制改造(一)发起人的资格和人数若以原有企业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则涉及原公司组织形式的变更.根据《公司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解散、分立或变更公司形式,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二)发起人股本和认缴方式《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资本额不得低于500万元,上市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公司组建前3年均为盈利。
创业板上市发行条件规定,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采用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方式。
这两种设立方式认购股份和交付股款的程序有所不同。
在发起设立方式下,发起人必须认购全部股份并一次交足股款;在募集方式下,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
(三)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规定,必须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如建立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聘任经理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
经理主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察机构,行使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权等。
我国创业板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目前有一些《公司法》中所没有的规定,如设立独立董事、实行保荐人制度、发行上市条件和激励机制等,并对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都有待《公司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四)具有固定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业务活动的固定地点。
为了便于公司与其他人或组织开展业务,进行业务往来,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业务活动的需要,可以设置若干个生产经营场所.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平台TL189********为了便于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公司登记其住所.公司住所是公司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但不一定是生产经营场所,例如,公司住所可在城里,而公司的生产工厂可在郊区,甚至其他城市或国家。
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必备程序
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必备程序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必备程序股份制改造是指企业将原有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转变为股份制的经营方式。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必备程序。
第一步:确立改造意图和目标企业集团在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改造的目标和意图。
明确改造的目标有助于明确改造的方向和方法,使改造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二步: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在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前,企业集团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包括资产负债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地位等。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架构调整、制定改造方案、确定改造的股份比例等。
第三步:召开股东大会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企业集团需要召开股东大会,以便股东共同商议和决策改造事宜。
股东大会是企业集团中最高权力机构,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可以确保改造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四步: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在召开股东大会之后,企业集团需要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包括改造的时间表、改造的具体步骤、改造的股份比例等。
制定合理的方案有助于改造的顺利实施。
第五步:向证监会申请并通过审核在制定好改造方案之后,企业集团需要向证监会申请并通过审核。
证监会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负责对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进行监管和审核。
通过审核可以使改造合法有效地进行。
第六步:公开发行股份在通过审核之后,企业集团需要进行公开发行股份。
公开发行股份是指将企业的股份向公众出售,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经营。
公开发行股份不仅可以为企业集团带来资金,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七步:实施股份制改造在完成公开发行股份之后,企业集团可以正式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
实施股份制改造包括调整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设立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等。
通过改造,企业集团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将由原有的所有者转变为股东,从而实现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治理规范化。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方法及原则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方法及原则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方法及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集团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股份制改造是企业集团进行内部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加股东的权益。
下面将介绍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方法及原则。
一、股份制改造的方法1. 资产重组。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
资产重组可以是股权的整合,也可以是资产的整合。
通过整合股权或资产,可以将多个企业整合成一个股份制集团,形成统一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结构。
2. 股权转让。
股份制改造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
通过将原有的企业资产转让给外部投资者或员工,引进新的股东,从而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实现股份制改造。
3. 上市融资。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
上市融资可以使企业引入更多的投资者,扩大股权的分散化程度,实现股份制改造。
4. 内部员工持股。
股份制改造还可以通过内部员工持股来实现。
通过向员工发放股权,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股份制改造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
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无论是资产重组还是股权转让,都要依法依规进行,确保交易公开透明,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2. 保护多元化利益。
股份制改造不仅要保护企业的利益,还要保护股东的权益。
在股份制改造中,应该尊重股东的权利,保护他们的投资利益,提高股东对企业的监督和参与程度。
3. 稳定经营原则。
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发展。
合理安排股权结构,避免过度的资产整合和股权转让,防止因改革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4. 着重有序改造。
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以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避免过度扩张和风险的产生。
总之,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是企业内部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加股东的权益。
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法律意见书模版
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法律意见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过程,旨在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1.2 目的本意见书的目的是对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以确保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行性。
二、法律问题分析2.1 公司法律制度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应遵守公司法律制度的要求。
其中,股份制企业应设立法定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股东权利和义务,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遵守股份制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
2.2 股份转让和购买合同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中,股份转让和购买合同是核心合同之一。
在起草和签订股份转让和购买合同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股份转让的条件和程序,确定股权转让的价款和支付方式,并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3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中,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组织架构和职权分配等方面。
在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时,应遵守公司法律制度的要求,确保公司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2.4 风险防控措施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在实施项目时,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避免或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建议基于对上述法律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中,应遵守公司法律制度的要求,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在起草和签订股份转让和购买合同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在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时,应遵守公司法律制度的要求,确保公司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4. 在实施国企股份制改革项目时,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避免或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法律纠纷的发生。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法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法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原本的国有企业集团转变为股份制企业集团,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
股份制改造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改造目标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前,应明确改造的目标和原则。
首先,要确定改造的方向和战略,包括拟上市还是实施内部股权转让,是否采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文化等相应措施。
其次,要明确改造目标,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治理等。
二、组织改造准备工作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改造的可行性。
首先,要进行企业内部的调研和分析,了解集团内部的情况和改造的瓶颈所在。
其次,要进行外部环境的调研,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要制定改造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三、引入外部投资者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多元化的所有权结构。
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权、引入国内和国际投资机构等方式进行。
对于上市改造,需要进行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制上市规划、审查财务报表、组织资本市场交流等。
对于内部股权转让,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确定股权划转的具体方案。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后,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的监管和约束。
首先,要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结构和职权,明确各项重大决策的程序和决策权。
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最后,要加强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和监督,确保其公正、透明和高效地履行职责。
五、培育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后,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以适应新的所有权结构和运营模式。
首先,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某企业股份制改造方法及原则(8个doc)4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方法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应当根据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
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1.几个实力相当的相关企业"倒旗组合"组成一个实力强大、资产一体化的新企业,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
这种方法一般仅适用于同一地区内的企业。
2.根据壮大企业集团核心的需要,政府作为所有者代表,把相关企业划归集团核心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壮大其经济技术实力。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同一地区内并且同为全民所有制性质的企业。
3.核心企业通过兼并其他企业,壮大自身经济技术实力。
这种方法必要的前提条件是,核心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或偿还被兼并企业债务的能力。
4.核心企业吸收其他法人投资入股,以壮大经济实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核心企业需要发展而且又资金短缺的情况,其条件是核心企业愿意改造为合股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
这种方法是较积极的。
5.核心企业以法人身份承包、租赁其他企业,实行经营一体化,壮大集团紧密层。
这种方法,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的界限,但是因未涉及产权重组,会影响核心企业向被承包、被租赁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应当由核心企业对被承包、被租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行参股、控股。
6.核心企业与其他法人合资建立新企业时,一开始就应办成合股经营的有限现任公司形式。
达到控股地位的,成为核心企业的子公司;未达到控股地位的,就成为核心企业参股的半紧密层公司。
这样,不仅壮大了企业集团的紧密层或半紧密层,而且强化了资产联结纽带。
7.核心企业没有资金建立新的合股经营的企业、或者向成员企业投资入股时,可以与成员企业等额互换股份,从而取得成员企业的控股权,加强资产联结纽带,建立起母、子公司关系。
这种方法的条件是双方都同意转化为合股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
8.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托或授权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经营紧密层成员企业的国有资产,并取得国有资产股权代表的资格。
在此基础之上,凡是有国有资产的成员企业(紧密层),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都是其中的一个股东,从而建立起资产联结的纽带。
集体企业改制国家政策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集体企业改制国家政策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明确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城镇的各种行业、各种组织形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乡村农民集体举办的企业除外。
在当代这个社会,改制指的是体制上的一些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许多企业都进行了改制,事实证明,改制还有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有许多人想要了解一下集体企业改制国家政策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集体企业改制国家政策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由于集体所有制的特殊性,集体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具有双重关系,一是所有权关系,二是劳动关系。
因此,集体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处理好存量资产处置和职工分流安置两大问题。
本文就集体企业改制中的若干政策和程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存量资产处置和人员分流的原则谁投资谁拥有产权尊重历史、着眼发展、因企制宜兼顾各方、充分协商、留有余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操作二、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
▲二、关于职工分流安置的具体政策参照适用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1)改制分流过程中涉及资产定价、损失核销、产权变更等有关事项,参照财政部《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办理。
(2)改制企业可用企业净资产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并按规定程序冲减净资产。
(3)改制企业的净资产可参照国企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各项支付和预留,剩余部分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分配。
(4)参照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改制企业占用的行政划拨土地,只要不改变土地用途,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需要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依法办理转让手续;需要改变用途的,应按照《划拨土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核定,改变后的用途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在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并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以后,允许将房地产项目的转让收益用于支付改制成本。
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规定
一、申请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需提交的文件和证件(一)全体股东签署的协议书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本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决议;其中股东全部为自然人的,其签暑的协议书应经过公证;(二)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书面证明,以及被指定的代表或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三)企业章程及股东会通过企业章程的决议;(四)董事产生及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的决议;(五)资产评估报告及对资产评估结果的认可和确认证明;(六)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七)股东合法身份证明和股东名册;股东名册应载明股东的姓名、住所、出资数额、出资方式等。
改组设立或职工股东人数较多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可由原所在企业劳资部门在股东名册上签章后,不再提供股东身份证明。
(八)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及任职文件;(九)住所及经营场所的合法使用证明;(十)改组设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应提交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十一)其他文件、证件。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依法发起设立的、企业资本以企业职工股份为主构成,职工股东共同出资、共同劳动、民主管理、共担风险,所有职工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以全部资产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合作制企业:既不同于股份制企业,也不同于合作制企业和合伙企业,它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吸收了一些股份制的作法,使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是我国合作经济的新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调整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或法规,有关规定散见于一些政府文件和部分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中。
但从目前各地的改革实践和法律原理夹分析,股份合作制企业有以下特点: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企业法人的必备条件,依法定程序设立,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主要是本企业的职工,原则上不吸收其他人人股。
但是企业职工人股实行自愿,应鼓励和采取优惠办法吸引职工投资入股,不得强行要求职工人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法律条件
股份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要在中国得以发展,离不开经济法律的保护。
因为,股份制经济,不论其内部关系还是对外关系,也不论是在集资过程中还是在分红或破产清算时,都是经济法律关系。
这种关系不能只领先政策调节,更不能只凭行政手段来解决,而主要得领先法律进行调整,没有一系列调整股份经济的经济法律,要实行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是不可能的。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法律,对股份制企业集团进行多方面的法律调整。
(一)确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
实行股份制企业集团,首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有可行性的,可向专门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投资信托部)递交申请报告,声明发起人的资信,计划发地多少股份,每股面值多少,并递交股份集团公司章程和可行性报告。
征得专门金融机构同意或批准后,履行一定的公司设立手续,并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工商行政管理局经审查同意,接受股份集团公司注册,颁布营业执照,标准着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开始具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
注册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法律角度对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成立开业的许可标志。
当集团通过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这就确立了股份集团公司的法律地位,从而明确了企业集团公司的权利、义务,它也成为各种经济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其权利、义务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股份企业集团公司享有依法和根据合法章程进行自主生产经营的权利,可以直接处置集团公司的资产,包括买卖、租赁、抵押和任意使用资产的收益等权利;另一方面,股份企业集团公司也有义务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向国家纳税,接受国家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银行、统计、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二)明确规定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的机构设置和负责人及其职责
企业集团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应根据《公司法》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人员、职责等规定,进行建设。
(三)规定投资入股的方式和比例
建立股份制集团公司,股东各方通过协商投资入股,这就存在各方的投资方式比例问题。
关于投资方式,《公司法》中有明确规定,至于各方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协商决定。
关于投资比例问题,《公司法》未作规定,可由股东各方协商决定,但必须注重国有股、公有企业股、企业集团股、职工个人股之间的比例,国有股尽量少参与,尽可能使企业集体股和职工个人股多占一些比例,职工个人股最好不少于10%。
股东各方的投资入股方式、数额和比例,要明确地记载在集团公司的协议、合同和章程中,特别是投资比例,是承担责任和利益分成的依据。
(四)对股票的发行和流转过程要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股票是股份集团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凭证,是有权取得股息、红利的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成为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因此,股票本身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对其规格、图案、颜色、印刷、票面内容等的规定方可发行。
股票发行、转让也要严格依法进行。
国家还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股票交易法规,落实《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加强监督,把股票发行、交易纳入法制的轨道。
(五)规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企业集团成员参加联合的根本动机,在于期望联合后能取得比联合前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收益分配不合理,就会动摇联合信心。
鉴于股份制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的股份组成的,它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遵循"投资共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按入股金额合理地分配企业集团公司的盈利。
企业集团公司的盈利分配包括两大部分:年度利润的分配和职工工资收入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原则是按股分红、按股承担亏损,在实行税、利并存的前提下,按先保(税收)、再留(三项基金)、后分(红利)的程序分配,即以企业集团公司年度应交税利总额为基数,先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提留一半作公积金、公益金和后备金,另一半用以按股分红。
总的是要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占集团公司总利润的50%,各种股份一般都不计股息,只分红利。
股息和红利的分配,原则是股权归谁,息、利归谁。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企业负担55%的所得税,如果国有股的息、利立即归国家拿走,那等于企业交完所得税,又增加一笔开支,企业负担不起。
因此,国有股分得的红利,经财税部门同意,可以冲抵企业应交税利;这部分红利如果国家批准冲抵应缴税利,可以允许企业申请作为再投资,并扩大国有股股份,以增加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股分得的红利归企业所有(它不属于任何集团成员所有),在向国家缴纳交通能源建设基金后,原则上绝大部分应用作再投资,其余部分,在国家规定规范内可以用于消费基金或职工奖励。
职工个人股分红所得可给予适当优惠,以鼓励职工入股的积极性,当红利率低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时,要确保职工个人股实得的红利不低于银行利息。
职工个人股的红利收入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股份制企业集团企业争议的解决
集团企业的争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争议,即合资联营各方之间或股东与企业之间的争议;另一方面是外部争议,即集团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纠纷。
对集团企业内部争议,可由集团的法律顾问机构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可以向经济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对于集团企业的外部争议,应由双方本着互谅互利的精神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通过仲裁或诉讼予以解决。
(七)解散和清算的程序法制化
对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解散、清算,应根据《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等法律的规定,严格按法律进行。
总之,随着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发展,必然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提出许多新的法律要求,这就必须加强经济法律,使企业集团的运行机制法制化,从而保障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及改造后的运转得以顺理、健的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