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学大纲
一-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含爱迪生班、卓越计划、基地班)(20111118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宽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及其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具备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及其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信息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广泛的工作;3.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系统、电力电子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自动化设计软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技能;4. 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CMOS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模块(基地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模块: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特色课程全英文课程:功率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双语教学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大功率变换技术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功率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研究型课程:现代功率无源元件应用、硬件描述语言与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电力电子线路设计创新实践课程:开关电源设计与调试、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工学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21学分,以及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修9学分。
浙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
1
23
第三学年
课程号 02110085 10120051 10 10120051 课 程 名 称 形势与政策 微机原理与应用* 控制理论* 微机接口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高级课程** 最低学分小计 周学时 0--1 2--1 2.5--1 1--1 2.5--1 1--1 秋 学分 冬 春 √ 夏 备注 √ 2.5 3 1.5 3 7 1.5 4.5
8学时
0.5
2 6 4
讲座,第一学年
2--1 2--0 2--1 2.5--0 2--0 2.5--1 2--1 1--1 2--1
2.5 2 2.5 2.5 2 3 2.5 1.5 2.5
11.5
第3学年秋 第3学年秋 第3学年秋 第3学年秋 第3学年冬 第3学年冬 第3学年冬 第3学年冬 第3学年冬
选修课程一览
课程号 04100010 04100021 20100010 01100010 07100010 14100010 06112032 06112040 09100010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大学写作 现代管理基础 现代经济学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导论 环境与人类文明 工程化学 化学实验 生物工程导论 周学时 学分 2--0 2 1--2 2 2--0 2 2--0 2 2--0 2 2--0 2 2--0 2 0--1 0.5 2--0 2 修读学分 2 2 建议修读学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最低学分小计
2--0 3--0 2--1 2--0 2--1 2--1 2--1 2--0 1--1 1--0 2--1 2--1 2--0 1--0 2--0 1--0 2--1 2--0 2--0
2 3 2.5 2 2.5 2.5 2.5 2 1.5 1 2.5 2.5 2 1 2 1 2.5 2 2
电子电工技术教学大纲(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电子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四、课程考核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第3版,ISBN:9787040344967
2.《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姜三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ISBN:9787040470062
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徐秀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ISBN:9787111503262
4. 《电路与电子技术》,毕淑娥:徐秀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9787040467062 5.《面包板电子制作130例》,宋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9787122247599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制定时间:
附录:考核评分标准表。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大纲##师X 学院 编二00五年八月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教 务 处目录《高等数学1,2》教学大纲1《高等数学3》教学大纲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7《数理方法与特殊函数》教学大纲9 《大学物理1》教学大纲11《大学物理2》教学大纲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18《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21《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大纲26《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9《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3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8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学大纲42 《 EDA技术根底》教学大纲45《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4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51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56《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59《通信原理》教学大纲63《高频电路》教学大纲66《单片机原理》教学大纲69 《DSP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72《信息理论与编码》教学大纲75 《MATLAB在通信中的应用》教学大纲78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教学大纲82《感测技术》教学大纲85《测试电路与系统》教学大纲89《现代电视系统原理》教学大纲91《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教学大纲96《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0《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101《虚拟仪器技术根底》教学大纲105《PLC技术》教学大纲107《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110《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113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120《量子力学》教学大纲125《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大纲129《高等数学1,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1,2课程编号〔编码〕:WD-ZJ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时数:146 学分数:9编写执笔人:龙述君审定人:X建平编写日期:2005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各专业课的理论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根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11级)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二〇一二年目录《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1《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5《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8《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22《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2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3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8《通信原理》教学大纲42《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47《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50《电磁场理论》实验教学大纲55《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57《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62《现代交换原理》教学大纲65《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教学大纲69《感测技术基础》教学大纲72《感测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78《软件工程》教学大纲8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85《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90《多媒体通信》教学大纲92《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大纲97《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01《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103《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大纲109《计算机通信网》教学大纲113《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教学大纲118《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121《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26《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130《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34《光纤通信》教学大纲139《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大纲143《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145《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151《移动通信》教学大纲153《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大纲158《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60《DSP原理与开发》教学大纲167《DSP原理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172《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78《电子CAD》教学大纲185《电子组装与调试》教学大纲191《EDA综合设计与应用》教学大纲197《轨道交通信号处理》教学大纲201《FPGA综合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205《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210《MA TLAB 基础和应用》教学大纲216《工程案例教学》课程教学大纲222《通信终端检测与维护》教学大纲223《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228《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33《交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239《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仿真》教学大纲243《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教学大纲246《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大纲252《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257《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62《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综合设计》教学大纲266《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71《无线传输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75《专业实习》教学大纲279《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281《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C language programming学时:51学分:3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课程性质:考试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C程序设计语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编写:杨帆审核:赵红梅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
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参考方向)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KCL 、KVL)及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
2. 熟悉掌握线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如:节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电路。
3. 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极大值、有效值、频率、相位等)及向量分析(如:向量图、复阻抗、复导纳等),熟练地运用向量法对正弦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三相电路和具有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5.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对时域法,要求深刻理解时间常数、一阶的零输入响应、一阶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概念;对频域法,要求掌握拉氏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如:运算阻抗、拉氏正变换、拉氏反变换)。
6.了解一般非线形电路的特点,熟悉非线形电路的计算方法(如: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及非线形电路方程的编写。
7.掌握电路的拓扑矩阵,能熟练列写复杂电路方程的矩阵8.了解网络函数的性质,掌握极零点在复频率平面上的分布与网络时域的特点。
9.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及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0.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调节设备,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及电子测试技术。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6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5功率和能量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受控源1.7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从事各种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
培养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等领域方面广泛的工作;3、掌握典型的模拟与数字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实验技能;4、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调试能力;5、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6、掌握电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7、掌握集成电路片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电子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技能。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与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MOS集成电路技术基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计算机体系结构、通信原理、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自学或讨论课程: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研究型课程: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工程设计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集成电路产品与设计、电子系统设计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 168+4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最低学分为35,其中必修课程(标“**”号)2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任选11学分。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最低学分为50,其中必修课程(标“*”和“**”号)33.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任选16.5学分。
浙江学院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1).
Cui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目的1、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2、掌握无线传感网核心部件的设计技能。
3、初步掌握各功能电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技能。
二、时间与地点1、时间:2012.6.30(周六~2012.7.9(周一 ;上午 8:00~12:00,下午 13:30~16:30。
2、地点:一教 509三、课程设计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 ,可以从下列应用背景中任选一:1、智能交通2、工业智能控制3、定位跟踪4、智能家居5、办公自动化6、物流管理7、其它无线传感网具有很强的应用相关性, 在不同应用要求下需要配套不同的网络模型、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
以一定的网络模型规划的一组传感器节点的集合, 其节点设计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微型化、扩展性和灵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低成本。
四、课程设计要求1、专业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设计任务。
2、学习教材相关内容,通过专业课程设计,掌握无线传感网核心部件设计的基础知识, 了解和分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完成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的设计。
3、编写《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1系统的原理框图、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原理图、各功能电路图、源程序等(不一定全部要有。
(2设计说明(包括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至少 3000字。
正文的行距采用 1.25倍行距; 正文中文采用宋体, 外文和数字采用 Tines New Roman字体, 五号字,五、参考资料[1] 刘化君 . 物联网技术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2] 刘云浩 . 物联网导论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3] 利尔达科技 . 物联网 /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实践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4] 宋文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执笔人:侯海霞审定人:李吉忠马少军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为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其中高级语言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传感器课程设计、通信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结合课程中的大量实验,如单片机、EDA、数字信号处理等;为学生综合实践(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发创新能力。
二、全学程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三、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一)专业与公益劳动1、目的要求主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锻炼适应社会、胜任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主要内容劳动分公益劳动、专业劳动两种。
公益劳动主要是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劳动活动,专业劳动主要是参加学院组织的与专业有关的劳动活动。
3、完成形式及时间学生在1-4学期内,必须按照课程表安排,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参加劳动,具体要求见《莱阳农学院学生专业与公益劳动管理细则》。
(二)入学教育、军训1.目的要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学院、专业、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确定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组织纪律性;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团结进取、遵纪守法、求实创新、身心健康等。
2.主要内容由学工部(处)根据每年的工作要求进行组织,主要有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军事训练、内务整理等。
3.完成形式及时间时间一般为1.5周。
学生要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
(三)社会实践1.目的要求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探讨社会,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主要内容各学院要利用假期时间,根据教务处、团委要求,结合两课和专业知识,选择社会或学生本人关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2)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29)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44)工程数学教学大纲 (51)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59)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64)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69)数字与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76)微机原理I教学大纲 (83)Matlab教学大纲 (89)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95)微机原理II教学大纲 (101)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106)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 (114)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19)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128)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34)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39)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 (146)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152)Visual Basic编程技术教学大纲 (159)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166)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大纲 (171)微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176)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181)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大纲 (188)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196)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198)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0)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202)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4)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7)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9)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1200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教学的基础。
它是理工类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它不仅是具有严谨逻辑推理、论证的自身完美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重要的基础工具。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工类学科必需的如下内容:矢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学;矢量分析与场论;幂级数与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等。
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数学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年月日前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在学校教务处和机电工程学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学校教务处颁发的“关于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标准)的通知”精神,依照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编写的。
在课程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相关教师以专业培养方案所确立的“培养掌握现代电子应用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等培养目标为基础,尽量体现了专业特色,满足应用型大学转型建设的要求。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相关教师紧跟课程知识的最新发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明确了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容设计,体现了课程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突出了课程的应用型转型建设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需要。
通过课程主讲教师严谨执笔撰写,相关课程教师认真审核,教学部主任积极督导、汇总、排版,专业带头人总体把关,本专业尽力按时、保质完成了编写任务,在此对所有相关的教师所付出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在编写过程中,尽管相关教师做出了最大努力,但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校外领导、专家、同行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在此先表示感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制图基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专业核心课程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限定选修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系统原理光纤通信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实务电子技术创新设计任意选修课专业英语系统仿真电力电子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可编程片上系统设计电子测量随机信号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无线通信及遥控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移动通讯电磁测量数字滤波无线局域网技术宽带技术企业管理概论文献检索《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时学分:学时学分所需先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编写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编写人:侯桂凤审定人:芳专业带头人:包编写时间:年一、课程说明.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陈抗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限100--150字)世间运动最快的物质是电磁波,当今世界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借助电磁波这个载体传播的。
本课程讲述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掌握电磁波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传播的基本规律与特点,以便日后在通信、网络、雷达、导航、广播、电视、遥感、遥控、电路设计等领域应用这些规律打好坚实基础。
课程简介:(限100--150字)本课程讲述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课程体系结构先交变场后静态场,并以交变场为重点。
对交变场的讨论微波与光波并重,并从传输线理论入门。
传输线模型作为分析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有效方法贯穿全书。
This course elucidat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It emphasizes on alternating field for static field is the special case when frequency equals zero.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alternating field, it begins with the theory of transmit line, combining both microwave and optic wave. The transmit line mode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nalyze the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每周4学时,共16周波与矢量分析4学时传输线理论与圆图8学时麦克斯韦方程6学时平面波8学时介质交界面对波的反射与折射6学时波导10学时谐振器6学时天线10学时电磁新专题4学时静态场2学时4 hrs per week, 17 weeks in totalSchedule:Introdu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some basic knowledge 4hrs Theory of transmit line and Smith chart 8hrs Maxwell Equation 6hrs Planar waves 8hrs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boundary 6hrs Introduction of waveguides 10hrs Resonator 6hrs Antenna 10hrs Some new topics 4hrs Static fields 2 hrs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2、采用专题研究教学方法3、备有丰富的网络版补充阅读材料4、每章都有作业。
考试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代)1)《电磁场与电磁波》,陈抗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2)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Jin Au Kong, EMW Publishing, 2000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电子类专业的本科生教学方式:1. 采用课堂教学,课外答疑,借助多媒体课件;2. 每周布置作业,作业量4-8小时;3. 期中、期末闭卷考试;4. 与本课程配套的“通信原理实验”(另外0.5学分)。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信电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它是在学习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的基础上,使同学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给同学打下数字通信的比较深厚、扎实的基础,以适应以后对数字通信技术与系统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信电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它是在学习了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的基础上,使同学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随机信号分析、通信信道的描述和对传输信号带来的影响、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通带传输、数字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共64学时。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一)绪论2学时(二)确定性信号、概率与随机过程5学时确知信号的频域描述;随机变量;平稳随机过程。
(三)通信信道3学时通信信道定义和模型;恒参信道及其特性;随参信道及其特性;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定理概念。
(四)模拟调制系统5学时线性调制系统;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五)模拟信号的数字化6学时模拟信号的采样;模拟值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和增量调制(DM)技术。
(六)数字基带传输12学时基带信号及其频谱;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信号通过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传输;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带限信道传输;部分响应技术;时域均衡器。
(七)数字通带传输12学时正弦波数字调制;二进数字调制信号的相干解调;M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相干解调;连续相位调制与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八)数字通信中的同步技术6学时锁相环路;载波同步;位同步。
(九)基本信道编码技术13学时线性分组编码基础;循环码及其实现;卷积码的结构及Viterbi算法。
4 hours per week,16 weeks per term, total 64 hours.相关教学环节安排:配套实验独立开课(11121140,通信原理实验,0.5学分)考试方式及要求:期中和期末安排闭卷考试,综合平均成绩,其中,:期中考试卷面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出勤与作业)。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教材:“数字通信基础”,仇佩亮,陈惠芳,谢磊,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参考书:1. “Digital Communication: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B. Sklar, 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2. “Commun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J. G. Proakis, 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3. “通信原理”,樊昌兴,曹丽娜,国防工业出版社,第6版,2006年.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限100--150字)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模拟电路和系统的研究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强调在考虑工艺、版图等物理设计基础上的电路分析和设计。
基本要求:通过对《模拟集成电路》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涵盖的内容如下:集成电路器件模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单级和多级放大器,电流镜,有源负载,电压电流参考源,输出级,基本Bipolar 和MOS运算放大器电路。
由于MOS工艺的主流性,本课程在MOS电路方面有所侧重。
课程简介:(限100--150字)本课程讲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模拟电路和系统的研究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强调在考虑工艺、版图等物理设计基础上的电路分析和设计。
本课程涵盖的内容如下:集成电路器件模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单级和多级放大器,电流镜,有源负载,电压电流参考源,输出级,基本Bipolar 和MOS运算放大器电路。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一)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模型8学时1. Bipolar,MOS和BiCMOS 集成电路工艺;2. PN结耗尽区模型;3. Bipolar晶体管大信号模型与小信号模型;4. MOS晶体管大信号模型与小信号模型;(二)基本放大器电路10学时1. CE,CS,CB,CG,CC,CD基本放大电路;2. 多级放大电路;3. 差分放大电路;(三)电流镜,有源负载与参考源10学时1. 基本电流镜与改进电流镜电路;2. 有源负载电路3. 参考源与带隙基准源电路;4. 高阶参考源电路(四)输出级10学时1. 基于射极跟随器和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级电路;2. B类输出极;3. AB类CMOS输出级;(五)运算放大器10学时1.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分析2. 两极MOS运算放大器3. MOS级联运算放大器4. Bipolar运算放大器5. 高性能CMOS运算放大器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 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2. 平均每周布置作业3~4,作业量1~2小时;3. 除期终考试外,安排两次课堂测试;4. 课件等采用FTP服务器上传下载。
考试方式及要求: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分配如下:出勤+作业:30%;期末考试:7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代)教材: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4th Edition,P. Gray, P. Hurst, S. Lewis,and R.G. Meyer, John Wiley and Sons, 2001 参考书: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B. Razavi, , McGraw-Hill, 2001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David A. Johns and Ken Martin,John Wiley and Son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