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2)(一)基本培养模式 (2)(二)课程设置 (2)(三)培养特色 (3)(四)学生选拔机制 (4)(五)特殊培养机制 (5)(六)激励机制 (5)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一)培养目标 (6)(二)培养标准 (6)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一)培养目标 (9)(二)培养要求 (9)(三)专业核心课程 (9)(四)教学特色课程 (9)(五)计划学制 (10)(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0)(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 (16)(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五)加强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3)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4)(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 (4)(三)工程专题讲座 (9)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本情况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社会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要求与技术发展的需要交织而成的产物。
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广泛的应用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研发与工程设计、信息处理与传输、通信与网络集成、电子控制与自动化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此专业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电子工程技能和使命感,是具有高水平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专业协调性强、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职业前景。
专业课程该专业课程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
其中包括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电磁场理论等以及实验课程。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也包括了文化必修课,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业前景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特点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可以在电子制造业、通信设备、信息处理与传输、软硬件设计与制造、网络与通信、自动化控制及机器人等行业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维护、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广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电子设备的研制与生产,电子半导体、微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向纵深方向扩展,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更是日益广泛。
这些都成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所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广泛、前途光明的专业。
学生除了基础课程学习外,还需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实习等方式提高自身动手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科学科,它是由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微
电子学、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学科组成的。
电子信息
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科学等现代技术,能在信息系统理论、模式分析、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方面取得独立研究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要学习一系列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
所学课程涉及
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原理、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
计算机技术基础等基础理论课程;涉及电源供应设计、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
系统设计、电子线路设计与实验等专业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芯片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智能传感器与器件、信号与系统处理、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开发、自动化设备监控等各种应用
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尤其适合四六级技术人才、自动化技术人才、计算机技术人才、软
件设计人才和智能设备维护专业化人才等。
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技
能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
在信息系统理论、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攻克综合性的信息系统
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难度难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通信、计算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受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同时还会学习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工程、移动通信技术、网络通信等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各类项目实践、科研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行业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比较前沿和实用的专业方向,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学生可以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领域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为社会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
六、总的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涵盖广泛、前景良好的专业方向,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时需要对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广大学子在选择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认真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信号处理技术、通信协议规范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验和设计。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浙江大学信息科学及工程学院信息及电子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本系创建于1956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大一级学科分别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6个硕士点,囊括了电子信息全部领域,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和综合信息网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现有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24名)、60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9位具有博士学位。
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宫先仪院士,国际Button奖获得者刘盛纲院士,美国麻省理工(MIT)教授、国际电磁科学院院长孔金瓯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IEEE Life Fellow梅冠香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
目前设有两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读本科生1800余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080634S):是宽口径的大类专业,以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等技术为主线,以各类电子设备、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与网络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为中心内容,培养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系统与网络的软硬件开发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本专业以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为学科依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思维与领袖素质。
毕业生就业可选择信息领域的国际性大公司、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和省市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信息、通信、电子等部门与企业。
本专业是将信息工程(信电)、电子信息工程(信电)、通信工程3个强势专业实质性交叉融合而创建的新专业(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类专业整合及宽口径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本专业下设3个方向,学生应修读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和1个方向的模块课程(由几门课程组成),从而实现基础宽、方向专的目标。
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选择修读2个方向的模块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简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概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从事电子产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销售、技术支持等工作,主要岗位包含电子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信号处理工程师等。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EDA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技术与创新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技术、传感与智能控制、电磁场与电磁波、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与系统控制软件设计、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高频电子技术、遥控遥测技术、无人机仿真技术、无人机导航定位技术、航空专业英语、导航原理与系统、民航通信系统、飞机电子与电气系统。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专用设备、仪器仪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能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工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集成、调试、维护、应用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前景:本专业主要可在电子、通信、控制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就职,从事电子产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销售、技术支持等工作,主要岗位包含电子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信号处理工程师、图像处理及应用工程师,从事与航空电子设备相关的系统研究、系统维护、技术管理、运行维护、机务维修等工作,从事与无人机技术相关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飞行测试等工作,也可以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无人机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智能系统等学科方向继续深造。
(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专业概述、学科特点、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科学科,隶属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特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 实践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
3. 创新性: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学科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
4. 应用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工作,需要熟悉相关工程项目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三、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系统工程师:毕业生可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负责通信设备的安装、配置和优化等工作。
2. 电子产品研发工程师:毕业生可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电子器件的选型、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等环节。
3. 数据分析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4. 项目经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
5. 网络安全工程师: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研究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科学,电子信息是综合考虑了电子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并综合研发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电子信息工程就是研究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存储器、通信技术等多种器件及其电子信息应用技术。
其中包括信息采集、处理、显示、控制、编解码、信号整合、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器件、低频元器件、大功率器件、半导体应用神经网络、数字逻辑、模拟电子理论和诊断技术、电路设计、系统设计、系统维修、自动测试等。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编程技术,如C语言、C++语言、Java语言、量化投资技术等。
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理论、信号检测、离散时域分析、线性系统和调制转移理论、信号传输理论、数字滤波和调制解调、低频和应用电路的调制解调等,及其他一些技术如数据采集、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研发和生产实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电子信息设备,在航空航天、数据中心、研究实验室、汽车、家电等行业发挥应用,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够完成设计、开发、制造、安装、维护等领域的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其课程特点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其课程特点简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综合了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相关课程。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1.1 紧密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包括电路与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方向的知识。
1.2 宽泛的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通信、电子、自动化、网络安全到数字媒体等领域均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公司等各行业就业,也可以从事自主创业。
1.3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电子器件和设备,学会了解、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特点2.1 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电路图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信电路的原理与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学生理解和设计复杂的电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2 嵌入式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习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了解微处理器和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
2.3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将了解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路复用等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为学生日后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网络架构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4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前沿的课程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电子器件和系统设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电子产品制造与维修、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适应电子科技及其相关领域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信息与编码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掌握电子器件的选择和应用,了解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和质量控制,以及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将进行电子电路实验、电子产品设计、编程实践等,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实践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各个领域就业,例如通信领域、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领域、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等。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职业发展上有广阔的前景。
然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电子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进步。
其次,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领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需要不断锻炼和提高。
另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竞争压力较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广泛知识且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挑战。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电子与信息技术在通信、控制、计算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是现代工业、信息社会、高新技术的基础与支撑。
本文旨在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背景、学科知识、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
一、学科背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包括电路分析、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学科内容,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和应用。
该专业影响和推动着现代科技的各个方面,十分广泛而深刻。
二、学科知识1.电路分析:通过电学与电子的基本原理,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特点,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电路设计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
2.信号处理:研究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以及信号处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信原理:研究通信理论,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码制及解码技术、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等,为通信工程的设计、研究和实施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电磁场理论:介绍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掌握电磁波与传播、反射、折射、吸收等特性及其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5.数字电路: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开发方法,了解数码技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计算机基础理论,掌握电子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
6.模拟电路: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开发方法,理解放大器、滤波器、振荡电路等典型模拟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理解模拟电路的特性和偏差等问题。
7.嵌入式系统设计:学习嵌入式系统硬件及软件的设计开发,掌握相关的操作系统、编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电子设计和编码开发,并能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试。
三、就业方向1.电子技术研发工程师:负责电子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系统测试等工作。
2.通信工程师:参与通信设备设计、网络规划、通信运维等工作。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韦巍教学系主任签字:马皓、吴晓波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宽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电气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具备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信息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广泛的工作;3.掌握模拟与数字电子系统、电力电子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自动化设计软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技能;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5.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集成电路模块(基地班):CMOS集成电路设计、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模块: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面向IC CAD 的软件技术、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面向IC CAD的软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计算机仿真、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1.5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8.5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学科要求: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
该专业适合对电子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1.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考研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安全导论、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介绍一、专业背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研发和管理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成为当今互联网、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二、专业特点1.跨学科性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融合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2.创新性和前沿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学生将学习到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培养研究创新的能力。
3.就业前景广阔:随着互联网、通信、智能制造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可以在科研、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就业。
三、学科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科设置通常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电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课程简介1.电子技术:介绍电子元器件、电路原理和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
2.通信技术:介绍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理论与应用能力。
3.数字信号处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与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4.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硬件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5.计算机技术: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论与应用能力。
五、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主要包括通信行业、软件开发行业、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等多个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领域,与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涵盖范围、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学科涵盖范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学科领域:1. 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等,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知识。
2. 通信与网络:关注传输和交换信息的原理和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协议、通信系统等内容。
3. 控制与自动化: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识别、控制算法等,应用于自动化领域。
4. 电磁与微波:研究电磁场的理论与应用,包括天线设计、电磁场仿真等方面。
5. 信号与信息处理:关注信号的获取、处理和传输,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信息编码等方面。
二、专业特点1. 数理基础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对数学建模和电子物理有较深入的了解。
2. 实践能力要求高:该专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设计和项目实践,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3. 跨学科交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4. 技术更新快: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
三、就业前景分析1. 通信行业: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从移动通信网络到物联网、5G等新兴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员在研发、设计、维护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就业机会。
2. 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支撑,互联网企业对于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互联网公司中从事网络协议、安全保障等工作,或者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
3. 高新技术企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也有广泛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能力,以及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课程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些课程的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五、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在通讯网络、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六、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深深体会到这个专业的广阔前景和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一定能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实践能力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在校内完成实验课程外,还有可能参与校外的科研实习或者工程实训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通讯、电子、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医疗器械等行业的研发、制造、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同时,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描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器件与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该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与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开发和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程。
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网络等计算机与通信领域的课程,增强自己的软件开发与网络管理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将通过电子设计实践、通信工程实践、电子科技创新实践等实践课程和项目,掌握使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设计、实验和测试的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还注重学生对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了解。
学生将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了解新技术对社会和产业的影响,并具备适应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领域。
他们可以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通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有创业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电子与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学生通过丰富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将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并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部分专业历史沿革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是应用电子学系唯一的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来,它是全国最早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极具影响力。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1 专业的发展历史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其前身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是全国最早的属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
在1953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创办了“电机与电器”专业,共分为电机制造和电器制造两个学科,本专业前身的专业名称为“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
在1970年,在世界电力电子期间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专业联合电机系其他教研室进行了可控硅元件制造和可控硅中频电源研制,生产的100A/800V可控硅在当时国内有一定声誉,研制的1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为国内首创,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电子装置”专业。
进行可控硅新技术应用,在1973年春开办了可控硅中频电源训练班,为工厂培养了一批(约40人)中频电源制造骨干。
从1973年秋开始又以“工业电子技术”专业为名连续四年招收了四届工农兵学员,专业方向扩展为可控硅应用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在1977年时,专业由“工业电子装置”专业改名为“工业电子技术”专业。
197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硕士和博士授权点。
1985年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要求,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为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在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
在1999年时,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由原来的“应用电子技术”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
同年,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与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电)专业。
此后,浙江大学同时存在2个电子信息工程和专业,分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以及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
2000年成立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国内知名集成电路专家严晓浪教授担任所长。
2002年,根据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成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3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并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统一招收本科生。
2006年,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将信息工程(信电)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信电)专业合并,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不再单独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应用电子学系多年教学改革积累厚积薄发,获得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支持。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与电气工程专业合建);“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研究生”的成果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获得了浙江大学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依据国家需要,作为国家急需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的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08年实施)。
同时,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与科技部首批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并且是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依托单位)。
1.2 专业历年本科生招生规模历年本科生招生规模80至100人左右,竺可桢学院转入本专业学生20~30人。
第二部分专业现任负责人介绍含负责人姓名、职称、职务(含社会兼职)、联系电话或邮箱地址、近照等第三部分主修专业确认细则3.1 主修专业确认工作领导小组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在学院教学副院长、本科生科及学院党委领导下,由系教学副主任负责,相关教授、系本科教学、党委相关老师参与具体实施操作。
3.2 主修专业确认办法3.2.1 主修专业确认时间1)应电系与电气学院其他专业将于第一学年夏学期第三-四周进行主修专业预确认工作。
请在第一学年夏学期第三-四周关注电气学院网站的相关通知。
2)主修专业正式确认时间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进行(第二学年秋学期10月份)。
3.2.2 主修专业预确认1)在电气学院规定的主修专业预确认报名时间,学生从电气学院网站下载“主修专业预确认申请表”,填写后递交到相关通知中指定的提交地点。
2)应电系将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前置课程修读情况、专业容量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拔,并于第一学年夏学期第四周在电气学院网站上公示专业预确认结果。
对于成功预确认到应电系的学生,在夏学期第五周第一轮选课时,可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推荐的课程进行选课。
3)成功预确认到应电系的学生,在主修专业正式确认时,将优先被接收。
3.2.3 主修专业确认1)在学校统一安排的主修专业确认报名时间,学生登录现代教务网选择主修专业(对于成功预确认到应电系的学生,仍需登录现代教务网选择主修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在专业确认时,如果申请学生人数大于专业可接收容量,则由主修专业确认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等情况,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面试进行确认。
3)在电气学院网站上公示接收学生名单。
公示期结束,上报本科生院批准,并完成学籍异动。
3.2.4 专业接收要求和前置课程修读要求a)无违法违纪行为;b)符合学籍管理规定;c)有学籍的2008级本科学生;d)符合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确认相关要求;前置课程要求:3.3 专业容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容量为:80人(特别说明:专业容量中不包括竺院2+2学生)。
第四部分专业建设现状4.1专业设置的学科归属专业设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603;学科归属: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4.2 专业的学科依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与科技部首批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并且是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依托于我国第一个建立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暨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和2000年设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
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的带领下,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重新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设有全国唯一的电力电子国家专业实验室,全国高校唯一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有全国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985”工程和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在国内外本学科有重要影响力。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设有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牵头成立了浙江大学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6月被批准为教育部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4.2.1专业所依托学科的情况4.2.2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1.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自创立以来坚持了强电(功率电能变换技术)与弱电(信息电子技术)技术结合、以强电为主;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示范教学的学科特色。
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坚持国际学科前沿和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相结合,广泛开展了电力电子器件、电路拓扑结构、先进控制技术等前沿基础研究,同时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应用的研究。
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985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省部委和地市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一大批科学研究项目,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以上。
学科建立三十几年来,研究领域较齐全、研究内容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
包括:中高频感应加热及应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包括电力系统和电力牵引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我国第一代晶闸管和门极可关断可控硅,厚模电路、超大规模集成设计等;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理论与技术;先进储能系统;磁浮与超导技术;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先进控制技术与网络化技术;高频功率变换拓扑与特种电源系统;电力传动自动化与智能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在环境保护、材料处理等新领域的应用等。
尤其在大功率中、高频谐振变换器、感应加热及其成套技术、高频开关功率变换电路拓扑和软开关技术、谐波治理及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在国际同行中已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包括:1958年国际首创的电机双水内冷技术;197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kHZ100kW晶闸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和1987年研制成功当时我国容量最大的(1500kW)中频电源等。
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国家、部委和省市各级奖励,如:国家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此外,近年来,“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干扰及控制对策研究”、“新型软开关功率变换拓扑及其应用”等项目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电力有源滤波及电磁兼容的研究”、“新型软开关功率变换拓扑及其应用”、“高功率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控制与容错技术的研究”、“功率变换器无源和有源软开关辅助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等项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感应加热电源及应用;⏹电力电子先进控制技术与网络化技术;⏹高频功率变换拓扑与特种电源系统;⏹高压大功率变流技术及应用;⏹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与模块化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也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几乎任何电子产品都需要集成电路。
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既开展原创性的前沿基础研究,也注重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密切跟踪国际上本学科、产业发展的动向,形成了以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方法研究;⏹用于系统芯片的EDA工具算法研究及实现;⏹集成电路CAD和物理设计;⏹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信息安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ABCD工艺与模拟混合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开发⏹SOC低功耗电路与系统设计方法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大量重要的科研任务,年均科研经费数超过千万,包括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重点与面上项目和国家863重大专项、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内容涉及嵌入式CPU的研究开发,SOC安全芯片研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可制造性技术,高性能Sigma-delta ADC,电源管理控制芯片及功率集成技术研究等。